75.《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第42讲下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嫩寒锁梦正月春

四方云集扬州城

稽首恭闻惊天法

六动一时法眼明

不应虚空,无从自出:所以这个虚空既不是从凿子出,也不是从挖土出,也不是从凿子与大地和合出。这也带一点强词夺理,反正就是这些范围。无从自出,虚空不是自然就有。也就是说,你还离不开凿子和土这种因缘之法。它是随着凿土这种因缘而显现。既然是显现,它是不是本来就存在呀?是叫我们要体悟当下。

我们当下这个肉团当下是不是虚空啊?是虚空。一滴雨、一片风、一团火,当下是不是虚空?既要用智慧来悟,又要用世间的逻辑推理来悟。性水真空、性火真空、性色真空、性风真空,是不是都是真空啊?这个性肉团是什么东西呢?性嘴巴是不是真空啊?既然都是真空,有没有哪一样不是哪一样?

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这个「若」是肯定的语气,法尔如是,就是这样啊。性圆周遍,这是它的本性,就是它的本来面目。虚空之性是不是地性、水性、火性啊?是不是人性、牛性、马性啊?佛性、菩萨性、魔性、妖性、强盗性、天性,都是一个东西。因为它就是一个念。所以「此虚空,性圆周遍」,就是虚空之相已经归入妙如来藏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啊!前面讲到十八界,这里讲到已经五大了,讲到二十三了,无非就是咬住这句话不放。没有哪一法不是妙真如性。性无大、小、多、少,性无香、甜、苦、辣,性无有情、无情之分,它可以现种种相,好好地观照。 

性圆周遍:一切法都是一个念,一切法没有哪一个法不是哪一法,一念万法,万法一念。这叫圆融圆满圆通。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间,东南西北上下十方,一切万法统统包含在内。这就是真心本来面目的特征。如来藏为总,万法为别,互为总别,互别为别;别就是总,总就是别;一就是无量,无量就是一。这个一就是那个一,这个二就是那个九,这个八万就是那个九。同类不用讲,不同类呢?三斤风就是八斤雨,八斤亮光就是九两声音,好不好玩呐?世间法讲不通,在圆教里统统讲得通。有其理必有其事,有其事必有其理。我们的心不可思议

菩萨发心,不会计较别人对自己如何长短,只是一心想怎样去教化众生。因为你是悟者,你在悟中,他就是你,他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真正搞明白了,你身上的附体会拜你为师。有邪魔入侵的时候,只问你心亮不亮,只问你心软不软。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应该生欢喜心呢——哎呀,我痛苦就痛苦点吧,一起听印广法师讲《楞严经》,咱俩一起成就。你如果老是带着轻慢心、恐惧心、对立的心——哎呀,哪个高人慈悲慈悲,你给我把这个老祖宗送掉吧——他才赖着不走呢。

实在不行,这个命送给你算了,正好往生到极乐世界去,我不信你来世还附到我身上来。他真正把那个心树立起来,那个邪魔能不能附得上啊?为什么不能?他心量大了,心亮了,那阴间的众生眼睛睁都睁不开,根本靠近不了你。我们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善用其心。善待别人,善待一切。他来找你麻烦,你应该感恩帮你消业障。吃苦了苦,明白吗?你感恩都来不及。没有哪一法不是道。让你受骗,让你痛苦,是不是都是道场啊?都应该感恩,这是真的。这就叫「性圆周遍」,圆了没有?周了没有?遍了没有?可不是来讲口头禅呐。

本不动摇:讲虚空当然不动摇,那这个小空动摇了没有啊?你挖了一个空,没有挖之前它在不在这里啊?挖了以后是不是还在这里啊?那我们这个水从这里流到那里去,水动摇了没有啊?没有。尽虚空遍法界是不是它自己一个本体啊?它有没有流到心外去呀。我们看到是动摇,实际上动中有不动。我们这一世是扬州人,前世是北京人,前前世是天人,你动摇了没有?尽虚空遍法界哪一个不是你呀?

越是真理越简单。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就是如是我闻,就是阿弥陀佛,就是本来虚妄,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是不是?这几句话就是一句话。把哪一句话搞明白,你解脱了。

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前面没有讲这里冒出个均名五大,是因为讲空无形无相,性圆周遍,我们容易理解。而讲地水火风性圆周遍,不容易理解,是加深我们的观照。比如那火把水蒸干了,水灭了没有?它是不是变成了气?那么气生了没有?这是「本不动摇」,变来变去还是它自己。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阿难!汝心昏迷,不悟四大元如来藏。当观虚空,为出?为入?为非出入?汝全不知如来藏中,性觉真空,性空真觉,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这是重复解释。汝心昏迷,以阿难这个当机来说一切在迷惑颠倒中的众生,迷于佛知佛见,惑于名闻利养。不悟四大:一切的名闻利养从肉团身到金银财宝,有没有离开这个四大?是不是都是地水火风四大组成的?所以在《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里,第一关就是四大假合,使我们首先对宇宙人生的本来面目有个基本的了解。元如来藏:四大怎么来的?是不是心现出来的?是不是意识变出来的?在没有变出来之前,我们的心是不是无形无相啊?在变现出地水火风以后,地水火风当下还是那一个念。

当观虚空,为出为入,为非出入:如果把虚空当成是出,当成是入,那就叫因缘戏论法。如果把它当成是「为非出入」,是自然的,那叫自然戏论法。注意,真心本来面目可以不变随缘,不变随缘呐。所以,有出入无出入,它不妨出入,你怎么样讲都行。

汝全不知,如来藏中,性觉真空,性空真觉:如果按照前面的格式,应该是「性空真空,性空真空」。虚空的本性就是无形无相的真空。虚空虽然没有形状,但它毕竟还有形。而真空之性当下就是有形有相的那个虚空。这里改成「真觉」,是为了方便理解。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段经文不再解释。因为这个虚空比较特殊,这里作个补充提示。我们随着同分妄见而现出这个大虚空界,而凡夫、天人、菩萨、如来所体会的虚空之境是天壤之别。因为各人的心量不一样,所以虚空的大小也不一样。

如一井空,空生一井。十方虚空,亦复如是。圆满十方,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以一个「井空」来比喻无量的井空,一即是多,一多不二。讲经说法的人要学会由浅入深,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这就叫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宁有方所:哪有什么方向?哪有什么处所啊?方和所是我们凡夫的一种分别。真心本来面目没有一方一所,但是它可以现一方现一所。《金刚经》讲空和有是不是相对呀?《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也空也有,讲能生所生,能造所造,所以这也是对待法呀。

唯有《法华经》《楞严经》讲圆满大法万法都是一个念之所变现,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你说断烦恼证菩提,烦恼就是菩提。你说解脱为佛,凡夫就是佛,佛就是凡夫。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解释同前,不再重复。

 

阿难!见觉无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因见分析。此见为复与明暗相,并太虚空,为同一体?为非一体?或同非同?或异非异?阿难!此见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一体者,则明与暗,二体相亡。暗时无明,明时无暗。若与暗一,明则见亡;必一于明,暗时当灭。灭则云何,见明见暗?若明暗殊,见无生灭,一云何成?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析见元,作何形相?离明离暗,及离虚空,是见元同龟毛兔角,明暗虚空,三事俱异,从何立见?明暗相背,云何或同?离三元无,云何或异?分空分见,本无边畔,云何非同?见暗见明,性非迁改,云何非异?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壅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见觉空顽,非和非合。不应见精,无从自出。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为非同异?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这是七大里的第六大,将我们这个见性来会相归性。见性在这里叫「见觉」,是把前面的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等六根中的见性来笼统说为一个见大,也就是第七识。见觉无知:这个「无知」不是没有知觉,它是没有分别心。

怎么没有分别心呢?它是无念而分别的那种分别,它只是客观地显现。它不像六识那样分别,前面讲过了。五种俱生意识是一念分别,叫直觉,它能感觉到。到了意识心来讲,叫计度分别。那这个一念分别、计度分别,是不是都通过这个见觉见到才有啊?

见觉在一念之间可以有1280万亿亿次的生灭,就像流疾不见,凡夫感觉不到。在这里又不便于把问题讲得太深,这是不是方便法呀?讲它无知,它却是一个灵体,怎么能叫无知啊?

因色空有:实际上讲它是不是有知啊?它可以随缘显现,随缘妙用。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祇陀林」是佛修行的道场。因旭日东升而一片光明,因夕阳下山而一片昏暗。设居中宵:「中宵」是夜里十二点钟前后。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大家对此司空见惯。则明暗等,因见分析:见觉随着这个明暗之缘而显现出它的那种分别性,这个分别性叫无念分别,也叫无知,要注意。讲无知不等于它没有这种灵性。不能讲它不知,是讲它不分别;或者是无念分别,但它必须知道。虽然知道,但它感觉不到什么刺激啊、光亮啊、什么什么东西……是不是?它就没有不舒服的那种感觉。

此见为复与明暗相,并太虚空,为同一体?为非一体?或同非同?或异非异?注意,这里句法已经有了改变。见觉是因明暗而有?还是虚空而有啊?还是怎么样啊?

此见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一体者,则明与暗,二体相亡。暗时无明,明时无暗。若与暗一,明则见亡:如果我们这个见与暗是同一体的话,那么,它能不能见到明?「亡」就是没有的意思。必一于明,暗时当灭:按照逻辑推理,如果讲我们的见与明暗虚空是同一体的话,会造成什么错误的推理呢?与明一体,就不能见暗。与暗一体,就不能见明。但逻辑推理不能定案,最后用事实来讲话。在事实上,我们这个能见的见既能见明,也能见暗。灭则云何,见明见暗?如果与暗在一起的时候不能见明,见是不是灭了?那不能见明,是不是也就不应该见暗了?若明暗殊,见无生灭,一云何成:这里「若」是如此。那么根据这种情况来讲,明和暗,「殊」就是说,明来暗灭,暗来明灭,它是一种生灭法。见无生灭:我明来见明,暗来见暗。我这个能见不能灭,这是我能见的这些东西。注意,在这里,能见、能听、能闻、能嗅、能想,是不是一个意思?所以在这里要把这个「见」呢,统贯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见。一云何成:「一」就是同的意思,你怎么能讲它是同一体啊?

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析见元,作何形相?离明离暗,及离虚空,是见元同龟毛兔角。明暗虚空,三事俱异,从何立见:这是按照世间法的逻辑推理:既然不同就是异嘛,那我们看这个异能不能成立。异的话,如果见离开了虚空,离开了明暗,它能不能显现这个见呐?所以前面是破和合,这里实际上是破不和合。所以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非和合非不和合,离开明暗和虚空来谈见的话,就等于讲龟毛兔角。

明暗虚空,三事俱异:这里这个「俱异」可以解释为离开、分开,从何立见?这个见从何谈起。明暗相背,云何或同?离三元无,云何或异?这是第三破,破「或同或异」。明和暗是相背的,你不能讲它「或同」。离开这三个东西,离开明、暗,离开虚空,「元无」就没有见,你怎么讲「或异」呢?同不得,还又异不得。这就是讲我们真心本来面目是随缘而现,还又不是随缘而生,也就是非因缘非不因缘。

50.《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第26讲下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嫩寒锁梦正月春

四方云集扬州城

稽首恭闻惊天法

六动一时法眼明

都是无始以来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打了一念妄想,结果把这个妄想占到主导地位,变我佛知佛见为这个妄知妄见、见分、见性之光。

 

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所以在这里以这两种妄见,怎么叫进退和明呢?以别业妄见进而比喻同分妄见,以同分妄见退而比喻别业妄见。以此,以一人比无量人,以一土比无量土,就跟比到阎浮提,然后再比到「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再由娑婆世界「并洎十方」,就比到尽虚空遍法界整个宇宙。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就是指一切的佛土、一切的众生;我们可以把它笼统地观照为十法界一切万法。同是觉明,无漏妙心:怎么「觉明」呢?都是我们的真心本觉,而堕于无明妄想之中。「觉」是本来就是明的。见闻觉知,虚妄病缘:把这整个的十法界先笼统地说为是个觉明,又具体地把它说为都是我们的那个真心。「无漏妙心」就是真心,

「见闻觉知」就是六种意识心,「虚妄病缘」可以说为我们的第七识,说为我们的眚眼、见性、见分。「见闻觉知」是所缘缘,是不是?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这种和合都是我们的妄想和合,用心来沟通,叫色心二法,叫作想相为身——想,就是我们的心法;相,就是尘法。想相和合起来就有有情的世界。妄生不是真生,妄死也不是真死。比如说这个拳头,舒拳为掌,手掌生了没有啊?当下是不是还是拳头啊?然后呢,收掌为拳,这个掌死了没有啊?拳头当下还是手掌。

所以看起来好像是手掌死了,叫「和合妄死」。同样山河大地、树木华草,是不是都是我们心变出来的?在后面第四卷168个字的时候,一切东西它怎么生出来的,树木华草怎么生出来的,都要讲清这个问题。

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则复灭除诸生死因:怎么样「灭除」呢?离开了「诸和合缘」—

—就是说我们有的时候不做坏事,乃至到了禅宗来讲,连好事都不做,离一切相而见空性。怎么还要不和合缘呢?不和合缘就是特指对通教的无为法。如果你不把这个不和合缘,不把这个「住空观空」除掉的话,它能不能再灭除其它四十一分变易生死啊?不能。诸生死因,包括分段生死,包括变易生死。只有一心三藏,属于圆满菩提。

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所以要做到离「诸和合」和「不和合」因缘,一定是「一心三藏」这个法。所以这个「圆满菩提」啊,就是要认识到在我们真心当中不舍一人,不缺一法;也还不多一人,不多一法。尽虚空遍法界,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就是当人当下一个念,这就是「圆满菩提」。

不生灭性:十方法界有没有增加一个法,有没有减少一个法啊?现代科学都懂得「物质不灭定律」。心外无法,法外无心,都是我们自己。就跟在做梦一样,在自己表演自己,还把它当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是不是感到无量劫以来很可笑啊?可笑、可悲、可恼。你看诸佛无量的佛反反复复地出世就是讲这么个道理,不知道讲了多少代,可是我们迷惑者还是照样迷惑。再看看那些无量的修行人还在那么执著,我们想发慈悲心去帮助他,他还觉得我们好像去算计他,是不是?我们只能加倍的可怜他们,因为他们就是我们自己啊。

清净本心,本觉常住:我们印证一下自己。明白了这个道理,是不是叫「本觉常住」了?有没有把握在任何时候,我都不会怀疑「一心三藏」呢?你就「本觉常住」了。所以开悟从悟门起修,这是老祖宗自古以来的教训,诸佛出世都是这样教导我们。所以我们希望在坐的同修一定要像师父一样,发心要发得很真实。只有我们大家都发心,我们才能兴旺如来家业。

 

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所以佛在这里再补充解释前面的「远离和合因缘及不和合」,佛感到这句话还应再过细地讲一讲。你别把这个破除因缘法就当作是非因缘,你还不懂得非不因缘;你别只懂得要破和合,却还不懂得破不和合。

在这里这个「如是觉元」,把「觉」和「元」要分开。「如是觉」在这里来讲可以解释为,在我们现前情况之下所造成的这种心态;这个「元」呢,要放在下面一句来讲,原来从根本上来讲,你不能讲它是和合生,也不能讲它是不和合生。

 

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

 

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我现在仍然以当下眼前的事情来给你讨论。

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所以阿难你现在仍然还在执著世间的以及佛给你们讲的小乘的因缘和合之法,而疑惑证菩提心问题。因为这个菩提心前面讲了,它是不生不灭啊,你把它怀疑是自然性的。在自然和和合这两个法之间,你在起疑惑啊。

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妙净见精,这是讲的见分。因为通过十番显见,佛已经把阿难的这个心从六种意识心引导到第七识,所以就在第七识上来做文章。

37.《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第19讲之上

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嫩寒锁梦正月春

四方云集扬州城

稽首恭闻惊天法

六动一时法眼明

阿难言:若我心性,各有所还。则如来说,妙明元心,云何无还。

惟垂哀愍,为我宣说。

 

这话问的是不是很可笑啊?阿难他这个「心性」就讲成六种意识心。我们上面讲的把这个眼识还给灯光,这个意识心还给眼识,那这个「妙明元心」还不掉,你说把自己还给谁啊?实际上还不掉的那个东西就是我们的真心。师父讲「一二三四五」,这个嘴巴讲出来是不是有声音呐?那我不讲了是不是就还给嘴巴了?没有声音出来了。那脑袋不想了,不想了是不是还给脑袋了?那么还给脑袋,脑袋在没有想之前存在的那个东西你能不能还啊?没有主了。这就是究竟了义绝待之法。

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我,你还给谁啊?诸佛出世就是讲这个道理。十方三世就是一个零,讲零也是方便说啊。讲如啊、真啊、性啊,都是方便说,随便一个假名而已。它既不是如,也不是真;就是那个讲不出来而又真实存在的东西——《六祖坛经》中,六祖不是讲有个怪物吗?没有头,没有脸,没有面,没有背,讲不清什么东西,但它就是真实存在,那就是我。讲没头没脸没面,统统都是方便说。讲出来的都不是,但是不讲又不行——虽然都不是,我们却能悟到是;因为我们就是那个东西。所以往往我们有些人打口头禅讲真法不可说,那这样怎么来教化众生啊?真正懂得不可说,就全部可以说,你怎么样说都是对的。我们要正确理解佛所讲一切方便语真实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真实语是不是还是方便语?

 

佛告阿难:且汝见我,见精明元,此见虽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汝应谛听,今当示汝无所还地。

 

这里又涉及到个月亮的问题。前面讲的标月指,告诉我们不要执著文字相;这里讲到第二月,就告诉我们后面的这个第七识是怎么回事。且汝见我:你看我,一定要注意这个「见」,已经不是指眼睛能见。见精明元:见精在这里说为见分、见性,在「无明不觉有三细里」也叫转相,也叫意根,也叫第七识——这是相同的名相概念,都是讲一回事,也叫传达识;它与五蕴里面的行阴相对应。明元,是指前面的六种意识心之元。六种意识心带有分别心,所以叫「明」,是六种意识心之根源。六种意识心的根源也就是第七识,六种意识心都因缘于第七识。此见虽非妙精明心:第七识,按照分别法来讲,它不是我们的真心,第七识后面还有第八识,第八识后面还有第九识,第九识可以方便说为分别法中的真心——按照圆顿大法来讲,它还不是真心。

圆顿大法来讲啊,我们可以把它发明创造一下,它是第十识。第十识包括第九识、第八识、第七识和前面六种意识心,一切的万法都是一个念,非真非假,它随缘现真现假。也就是说,下面佛在解十番显见的过程中,是把它方便说为我们的真人,以此把我们凡夫因地的那种心态间接地从前面的六种比较粗浊的妄想分别心中,引导到第七识。

在这里我们先打个预防针,因为后面要讲到十番显见。虽非妙精明心:也就是,虽然不是真心啊。如第二月,非是月影:怎么叫「第二月」?我们对着这个灯一眨,这个东西是不是两个了?你对着月亮眼睛一眨,是不是变成两个月亮了?那两个月亮,你讲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啊?那你们肯定讲原来是真的。一眨眼现成两个,那个是假的,是不是?那么那个假月亮跟月亮在水里的影子相比较而言,哪一个靠近真月亮近一些啊?第二月,是不是?所以我们这个第七识啊,就相当于我们真心的总理大臣,那跟前面的六种意识心已经不一样了,它靠近真心比较近,是这个意思。这显示出佛方便说法的这种智慧,一步一步地靠近。

汝应谛听,今当示汝:这在佛法里几乎也是一句口头禅。凡是在佛经里经常有相同的字眼出现的,这一定是很重要的语言,我们不能轻易放过。所以这里我们不能按照世间的那种语言风格来解释——比如:你要好好听啊,我现在就来开示给你听啊——不是这样讲,这样讲就没有味了。应,你一定要按照我讲的话去随文入观,与它道交感应,把我讲的话就变成你的心,不是当耳旁风。谛听谛听,要真实听。佛讲的法,你不能用凡夫的心态去听,要按照本来面目真实法去听,你不要往其它方面想。也就是不要用逆反心理,你只一闷头地往里观照。你不要听到我们现在讲《楞严经》,你就马上又讲《地藏经》是怎么讲的,《金刚经》是怎么讲的。

今当示汝:「今」就是当下,就是当下这一念,你搞明白了你就是佛;「当」就是正当名分,三世如来语无虚妄,我们要真实听。当我们明白了《法华》《楞严》,一切东西都是自己一个念,谁不是谁啊?所以千千万万我们不可以断章取义。下面加一个「示」,是不是这个真心本来面目是现成的?在哪里讲就在哪里拿,当下现前。在《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佛讲,「诸佛出世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开示悟入众生佛知佛见」——与那个「开示悟入」是不是一个意思啊?因为当下就在,即开即示,不需要找。开口说来即是,随手拈来即是。

我们讲经说法,讲宇宙人生真理,看到什么拿什么,看到眼镜盒拿眼镜盒,看到茶杯拿茶杯,看到华拿一朵华,这就是如来藏,这就是我——所以叫「今当示汝」。无所还地:那还不掉的东西在哪里,是不是?

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耀;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户牖之隙,则复见通;墙宇之间,则复观壅。分别之处,则复见缘;顽虚之中,遍是空性。郁[土+孛]之象,则纡昏尘;澄霁敛氛,又观清净。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

 

先把这段经文解释一下,这段经文及下面还有一部分,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八还辨见」。怎么八还辨见呢?佛在这里呢,讲了我们这个自然界有八种普遍的现相。佛以当时所在地「大讲堂」为场所;「洞开东方」,大门向东而开。日轮升天,则有明耀:太阳出来了,是不是有明亮的这种形相啊?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中夜黑月」就是没有月亮的夜晚,特别讲个「黑月」,虽然看不到月亮,月亮在不在?它是不是还在那个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呢?它只是黑的而已。那为什么月亮一会黑,一会明?这都是我们的同分妄见。

则复昏暗:这是暗相。云雾晦暝:这里晦和暝都是作为黑暗来解释。

户牖之隙,则复见通:户牖,这是门窗之间;「则复见通」,这就是我们看到,比如门一开是不是通的?墙宇之间,则复观壅:墙与墙之间,墙体之间;「壅」就是不通达之相;分别之处,则复见缘:我们睁开眼睛分别各种各样事物,就形成各种各样的因缘;顽虚之中,遍是空性:这两句话要调一下,把顽虚改成空性,空性改成顽虚,否则这句话不好解释。空体之中,遍是顽虚:虚空与具体的物体之间,我们看到的是不是虚空啊?叫「顽虚」;这个房间里是不是空?与这个房顶、地板、墙壁是不是体啊?我们看见这么大的顽空,已经受到这个体的限制,跟外面的虚空不一样。房子里面的空叫顽空,在房子外面的空叫虚空。这是第五种相,是顽虚之相。

郁[土+孛]之象,则纡昏尘:昏尘是灰沙这些东西,也就是说由于这个「昏尘之相」呢,造成了我们眼前这种郁[土+孛]之象。

澄霁敛氛,又观清净:「澄霁」就是雨后天晴那种气氛,敛氛是把那些纷飞的尘土收敛了,所以空气显得很澄净。「霁」呢,一般地是指雨后初晴的阳光。又观清净,「清净」是我们得到的清净之相。佛在这里列举了我们比较熟悉的自然界八种现相,这八种相都是我们的感觉、意识心——感到光明相,感到黑暗相,感到通达相,感到堵塞之相,感到异相,异相就是由于分别产生千变万化的那种异相,再感到顽虚那种同相。一个顽虚,就是个虚空,它有没有什么不同的相啊?再一个,浑浊之相、清新之相,这是八种相。

 

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云何本因?阿难:此诸变化:明还日轮。何以故?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暗还黑月,通还户牖,壅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郁[土+孛]还尘,清明还霁。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斯类。

 

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咸」就是都,你都好好看看这八种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我帮你把这八种相都还掉,看怎么还法?从哪里产生,我就往哪里还。

此诸变化,明还日轮。何以故?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我们感到明亮的这个相怎么还太阳呢?我不看太阳了,不就没有明相了?是太阳照的,还给你了,我眼睛不看太阳,就没有明亮相了。暗还黑月:暗相,「黑月」就是夜里,我眼睛不看夜里了,我就没有夜里这个暗相的这种意识心。这个还相是把心还掉,这个心是意识心、妄想心。

通还户牖:有通达的那种感受、我不看门窗是不是就还掉了?壅还墙宇:我不看墙体,我就没有这个闭塞壅塞这种感受。缘还分别:这里的「缘」是千变万化之相,也就是异相。我眼睛不睁,看不到千差万别的东西,是不是就没有种种的分别妄想了?

顽虚还空:我不对着这个顽空打妄想,我看到花花绿绿的世界,是不是马上这个顽虚的这种心识就不存在了?就还掉了,没有了。郁[土+孛]还尘:郁[土+孛]这种昏昏扰扰的相属于尘土飞扬而产生,我不看那个尘土飞扬,是不是就不会产生这种昏昏扰扰的这种感受啊?清明还霁:清新明亮的感觉,就是因为雨后天晴那一个时空;那我离开这种环境,清明的感受就没有了,还掉了。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斯类:佛用这八种情况来代表这世间的一切万法。这里「不出斯类」应该是「可比斯类」,可以做这个比方;不是讲「不出斯类」。世间不光是八种相,还有无量的相。一切的万法,凡是耳闻目睹身受,都可以还。环境一改变,你就还掉那个环境了。

大家明白吗?贵在举一反三。比如说,我看到了张居士,有个张居士印象;我不看张居士,我来看李和尚,是不是把张居士这个相还掉了?要注意,一切万法都可以还。

 

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何以故?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则知汝心本妙明净,汝自迷闷,丧本受轮,于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来名可怜愍。

 

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你见到这八种现相的那个能见的东西你还给谁?我们还的是所见,是不是?能看的东西能不能还?如果还给它了,那你等会儿再看这华,你能不能看到了?你还掉就看不到了。那么我们能看的东西是这个东西、能听的东西是不是还是这个东西?如果把能听的东西还掉了以后,那师父在这讲话你能不能听到?你不能听到了。这就是帮助我们把这个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分别心返回到能够产生这六种意识心的那个第七识,是不是?要回到那里去,暂且回到那里。这个一步一步地来。

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如果能见的种子还给了明,暗来也见不到,华儿来也见不到。由此我们还要把它扩展,不仅见不到暗,而且闻不到香,而且听不到音,尝不到味。所以在这里我们就把它发挥一下。这个「差别」是十法界森罗万相、千变万化,无不在内;但是我们能见的这个能没有差别,它就是一个东西。所以「见无差别」讲是嗅无差别、闻无差别、知无差别,对不对啊?这里的「见」是表六种功用。

诸可还者,自然非汝:能还掉的都不是你。也就是讲这六种意识心是不是我们呢?不是啊。不汝还者,非汝而谁:你还不掉的那个东西它不是你,而是谁啊?所以这个法大家感到是不是讲得很别扭啊?很难讲啊。在这里的时候,佛讲能还的不是我,那我们真正把如来藏道理完全搞明白的人,能还的东西是不是我?而且还给了太阳,太阳是不是我?所以我们对人讲法讲到这一点的时候,必须要画龙点睛。

好好想一想,我们讲要把一万年末法扭为正法,要把弥勒佛下世前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这个灭法扭为正法,都是佛的命令。只要《法华经》《楞严经》住世,就代表正法住世。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发心,我们生生世世都要回到娑婆国土,弘扬《法华经》《楞严经》。人有大心,一定会力随愿来,缘随愿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快点睡啊”停了一会,又说,“可乐你记得喝完,别浪费了啊”“okok知道了”(敷衍“对了,汤要记得喝,拿去热一下,记得倒到瓷碗里再去加热,对了,只要加热两三分
  • 因为此时的他知道,自己背负的不仅有父母教练的期望,还有和刘诗雯共同进步的约定。[悲伤]与此同时,也因为在2017年的全运会后再也没有现身大赛现场的张继科,也招来
  • Redmi Note11系列邀请函,这才是邀请函应该有的样子,环保,实用[泪]希望下次邀请函送个测温仪吧,媒体评测全套集齐[并不简单]用定制快充充电功率测试仪做
  • 青岛大学-国家健美操基地学生李琪参加了成年组五人操和三人操的比赛,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的支持与信任,也非常感谢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给予机会! 青岛大学-中国
  • 也不会很甜腻 整体口感算比较细腻的——2049holic——其实和小抹刀就是一家店 所以也是一起点餐的特调咖啡点的橘子海 有很浓郁的橘子香气 整体的甜度不高 有
  • 自身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会给你的生活诸多选择,而不是被迫的只能任人拿捏,尤其是女生。所以,千万不要把它们留在家中,特别是家里有你所深爱的人的时候,放弃原有的爱好吧。
  • 然而8月中旬还信誓旦旦坚持零容忍的新西兰总理Jacinda Ardern突然180度大转弯决意放弃清零政策,转向抑制即from elimination to s
  • 人生这条路,说难也很难,说易也简单,风雨人生,是艰难,风云世界,是患难,命里有的何须求,命里没有何强求,或许,这就是生存,这就是命运,这就是人生…关注微信号:6
  • 只要储存了对方号码,就可以看到对方这些动态,当然也支持对别人动态的评价、点赞等功能。#市场监管动态#【投稿】给谷谷递茉沏的桂花乌龙团长开团发货遭遇双面人前提解码
  • 更没必要为了迎合别人,做一个违背自己意愿的自己,内向的你同样也是优秀的,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真实,活出自己。”“快乐是伴随努
  • (图片来源:论文截图)2.激素也来补刀那么激素变化方面呢?于是,在追求甜味与渴望减肥的矛盾中,代糖(Sugar substitute)便脱颖而出——它既有蔗糖等
  • 冬天里的第一场大雪 下雪文案 朋友圈下雪文案|今冬第一场雪文案 1⃣ ❄ʜᵅᵖᵖᵞ ♡ᵕ̈❄ . ❆ ིྀ下雪啦✩•‿• ྀི¨̮今冬第一场雪如约而至✦✦
  •   甘肃中医药大学在迅速完成全校师生员工核酸检测工作、进一步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安全线的同时,选派并培训3000余名青年党员、团员学生志愿者,分批次奔赴兰州市城关区
  • 我再给你举个例子,河南的胖东来,服务好到什么程度,他们专门制定了一份84项免费服务细节的规范,84项,而且是免费。针对中小装修公司与建材家具商家,大材研究总结了
  • 临走前,二妹婆婆又给了红薯和南瓜,乖乖,小鱼儿要开心到飞喽,这些都是小鱼儿的最爱之一。下午二点半左右,我们带着大包小包、满载而归乘上回家的公交车备注:(第一张照
  •   ----题记  我与你的相遇是兰舟误入的藕花深处,是无心探寻的溪行桃花,刹那相逢,转瞬别离,我是你掌心中无法穿越的沧海桑田,怨时间太浅,叹相见恨晚,我们都还
  • ”道衍化为万物后就寄居于万事万物之中而失去了自己的名姓,虽然道无名无姓但只有道才善于无私奉献,才善于孕育万物而无所不成。八、圣人品性之质最为纯真,但仍然不执着于
  • ”广州市定制家居行业协会会长王天兵前期认真了解南海泛家居产业的发展,他认为,南海泛家居的最大特点就是产业生态齐全,能够很好地迎合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的要求,因此如
  • 他这一天也见不到人影,今天又去喝喜酒了,领导的亲戚家儿子结婚” ....金毛看着我们聊天就走过来闻闻我的手,就像我们很熟悉一样,我拍拍它的背,天啊,像猪一般,
  • 测800米也很幸福,大家一起跑步,不过我和kh跑得比较快,因为我们面临着不及格的风险,而她们不跑八百都及格了!”ps:我们宿舍超话居然有排名了[牛哞哞]离不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