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警战疫故事:同守为民初心,共担防疫使命”#

在抗疫一线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有热血、肯付出、敢战斗
面临危险他们勇往直前
尽管称谓有别
他们依然枕戈待旦
在不同岗位上书写着不同的篇章

今天,我们聚焦巨野公安的辅警们
看看他们的战“疫”故事

巾帼不让须眉 幕后“女斗士”

巨野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接警员们,面对突出其来的疫情,她们在幕后扮演成一个个与时间赛跑的“女斗士”。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违法犯罪类警情有所下降,咨询、求助类警情大幅增加,面对这些警情,辅警田梦梦都会耐心解答群众提问,不论是晚上21时、23时,或是凌晨3时、5时……尤其涉疫类警情,她都会在第一时间接警、快速精准分流,及时下达指令至相应部门,确保高效处置。她深知110是连接老百姓与公安机关的纽带和桥梁,为了不遗漏一个警情、一条指令,田梦梦在工作中有时来不及喝水,一天下来声音已经沙哑,长时间的值班、熬夜,导致她双眼通红,布满血丝,面容憔悴,但当被问起累不累时,她总是坚定地说:“累并快乐着!”
辅警徐扬,既负责110接处警还要负责内勤工作,统计各类核查数据,整理各种报表,做好警情分析,每天与数据、报表打交道。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徐扬主动请战,和她的战友们与疫魔进行着生命的赛跑。由于这次疫情来势汹汹,群众充满了焦虑恐慌情绪,110接处警台比平常多了一倍的工作量,她时常忙得焦头烂额,口干舌燥,经常一坐就是一天,累得腰酸背痛,有时连口饭也顾不上吃,但是她仍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坚守在岗位上,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贡献力量。

不同的肩章 同样的担当

鲍兆鑫作为巨野县公安局看守所的一名内勤辅警,始终以一名正式民警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主动担当、履职尽责,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性。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鲍兆鑫从大年初四到所值班,至今没有回过一次家。妈妈想他想得直掉眼泪,他总是安慰妈妈说:“疫情当前,这里工作离不开我,等我们胜利了,一定早早回家看您!”看守所下达全封闭驻所命令后, 鲍兆鑫的任务更加繁重,各种材料报表、情况汇报都是加急特急立等立报,忙得不亦乐乎,常常一干就是一个通宵,眼睛熬得又红又肿,但他却从不向组织讲条件说困难。同时,他还承担着所外办案机关法律文书远程传递和视频开庭会见工作,平均每天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看守所辅警江海龙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始终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疫情发生时,江海龙的爷爷有病住院,看守所封闭驻勤那天,本该轮到他来照顾爷爷,但考虑到疫情当前,所里人手不够,他怀着对老人的深深愧疚,毅然要求到监区内值班。他在请战书中写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退伍军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现在是战时状态,我更应该冲在前面。”江海龙每天加大巡视次数,巡视路程超过10公里,脚底磨出了血泡,晚上休息时,双腿酸痛,他却从来不喊苦不叫累。

疫情我在岗 坚守“不打烊”

巨野县公安局万丰派出所辅警刘永立,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始终以一名军人和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所为家,冲锋在前,始终战斗在第一线。刘永立的父亲身体不好,他本该在身边照顾,但他毅然选择坚守岗位,照顾父亲的重担就交给了妻子,他只能通过电话询问父亲的病情和生活情况。刘永立所负责的龙寺警务区管辖面积广,外来人员多,防控压力大,刘永立没有退缩,他克服种种困难,及时准确地将辖区外来人员信息统计上报。为了提高辖区群众的防范意识,刘永立自学了新冠肺炎的有关常识及防范技巧,并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编写成宣传材料,通过各村居平安微信群进行宣传,由于宣传到位,他所负责的辖区无疫情传播、无矛盾纠纷发生、社会治安秩序持续稳定。
巨野县公安局北城派出所辅警谢经啸,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接到疫情防控任务后,他第一个报名要求到一线去,并在请战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按下红手印,在他的影响下,派出所其他辅警也积极响应,纷纷请战,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一线战斗中。谢经啸将此次任务作为自己履行初心使命的战场,积极协助民警落实卫生防控措施,向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结合指挥部和卫生防疫部门做好返乡人员的居家隔离工作,并多次救助服务群众,把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服务群众的工作热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实践行动,切实发挥了党员辅警的“排头兵”作用。
凭着对公安事业的无比赤诚
对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
他们竭心尽力忘我工作
用执着的坚守
默默贡献着光和热

【转运密切接触者80余人,这个在军队家属院长大的“85后”要坚守到最后】虽然未能从军,作为军人的后代,卢抗抗心里一直藏着一种无法磨灭的“军人情结”。战“疫”打响后,在“请战书”上庄重地按下红手印的那一刻,他知道,这种“情结”被点燃了……
  闻令而动,“我要上!”
  “转运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这是卢抗抗请战执行的任务。65岁的卢科事后才知道,“当时,心里‘咯噔’一下!”作为父亲,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但卢科了解儿子的脾气,拦不住,他也不想拦,“家国有难,热血男儿理应挺身而出。”
  “我要上!”
  2月2日上午10时,接到河东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胡军的电话时,卢抗抗几乎是脱口而出。当时,他正和同事们例行道路巡查。疫情警报拉响后,从1月27日大年初三起,他们已“连轴转”了整一周。
  其实,胡军起初只是试探着询问:“河东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有转运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任务,你能承担吗?说实话,虽然做了科学严格的防护和消杀,但还是有危险的……”
  “我请战!我要上!”卢抗抗没有半分犹豫。见胡军没有当场“拍板”,情急之下,他又给自己加了三个“非我莫属”的理由:一,我是年轻党员干部;二,我身体素质好;三,我开车技术熟练。
  “就让我来吧!保证完成任务!”直到胡军挂断电话很久,卢抗抗坦言,因为太过激动,依然能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心跳。
  “隔离工作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保障,身为党员干部,我有责任顶上去……”为了向组织表达自己承接任务的坚定决心,一回到单位,卢抗抗就迫不及待地写了一份“请战书”,按下红手印的那一刻,这个在军队家属院长大的“85后”知道,这回终于轮到他了──“为国为民”扛起使命,他会像爷爷和父亲两辈军人一样去战斗。
  “未从军旅,以此报国!”
  勇于担当,“我能行!”
  卢抗抗执行第一次“转运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任务是在2月6日下午,天阴冷,津城刚刚下过一场雪。
  根据指令,他驾车先来到津塘路上的一个隔离点。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手套、鞋套……全副武装后,卢抗抗出发了。
  从隔离点到密切接触者的住所,开车仅需一刻钟。卢抗抗突然有些紧张了,“他会不会是潜在感染者?”“这么近的距离会不会传染?”“未知”总是让人莫名担心。
  担心归担心,车还是准时抵达。此时,属地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者已在指定地点等候。不久,密切接触者在两名医务人员的陪同下走了出来。
  “这是一位50多岁的男子,出门前,医务人员已为其进行了全方位的消杀和防护。”男子独自上车,坐在后排座,与卢抗抗的驾驶座隔着一道透明的安全防护板。
  通过后视镜,卢抗抗看了对方一眼,“他比我还紧张,直挺挺地僵坐着。”本想着安慰几句,但又不知从何说起,一路上二人都沉默着。为了不加重紧张情绪,卢抗抗在心里默默提醒自己:开稳些,再稳些。
  隔离点的院区内有残雪。男子下车时,卢抗抗善意提醒:“地上有雪,您慢点走!”对方轻点了下头,回了句:“谢谢师傅!”
  “第一次任务圆满完成!”卢抗抗长出了一口气,紧张感一扫而空,心里既踏实又满足。
  车辆消杀,向指挥部复命,原地在车里等待下一个指令。其间,卢抗抗用手机自拍了一张照片,特别纪念这个“第一次”。
  接到第二个转运任务指令是晚上6点多,这次目的地是红星路,密切接触者是一位二三十岁的年轻男子。因为有了上一次执行任务的经历,卢抗抗不那么紧张了。
  “他问去哪儿?我说隔离点!”路不算太远,任务完成,向指挥部复命时才刚过晚上7点。指挥部告知,当天不再有任务,卢抗抗下车脱掉防护装备,消杀后进入休息室待命。
  持续应战,“顶得住!”
  接下来,是一段忙碌的日子。
  几乎每天都有转运任务。有时转运工作要持续进行五六个小时,晚上十点以后“收工”成了常态。指令不停,防护装备就要一直穿着。为了不上厕所,卢抗抗最高纪录是10个小时没有喝一口水。
  2月11日,是最忙碌的一天。仅卢抗抗一个人就承接了10次转运任务。从下午两点一直干到次日凌晨。
  “第95例、101例病例确诊后,需要隔离一批密切接触者,涉及住得比较近的邻居,有70多岁的老人,还有四五岁的孩子。”在转运这些密切接触者的过程中,一对70岁左右的老夫妇引起了他的注意。
  “因为过于担心,老两口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为缓解老人的紧张,一路上,卢抗抗努力让老人宽心,“大爷大娘,别担心,嘛事没有,就是换个地儿歇着。过些日子,我一准给您二老送回去!”
  谁都知道这是宽慰人心的话,但疫情之下,贴心话总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力量。
  “让咱去哪儿咱去哪儿,为自己好,也为大家好,咱可不给国家添麻烦……”下车时,老两口的情绪明显缓和了很多。
  老人得哄,孩子更得哄。虽然自己没有小孩,但卢抗抗总能把上车时怯生生的孩子,哄得下车时开开心心的。“有时话本身可能没有什么意义,就是发自内心地想给他们一些宽慰。”
  “党旗下的誓言,用行动证明”──这是卢抗抗写在朋友圈的一句话。
  自参加转运任务以来,卢抗抗出车64次,行驶800多公里,向7个隔离点转运密切接触者80余人。
  坚守,还在继续!
  疫情还在,“我不撤!”
  3月1日,是个好天气。湛蓝的天,飘浮着朵朵白云。当天,卢抗抗没有转运任务,在隔离点待命。
  这天还是卢抗抗34岁的生日,不过,他谁都没告诉。父母和他通了一个视频电话,值守社区的妻子也给他发来微信,祝他生日快乐。自战“疫”打响后,这对结婚刚一年多的小夫妻各自坚守抗“疫”一线,见面次数屈指可数。
  “这是个特别的生日,没有蛋糕、没有礼物,甚至没有家人的陪伴,但是一辈子不会忘记。”很多人也用“逆行者”称呼卢抗抗,但他觉得与舍生忘死的“白衣战士”相比,自己只是尽了本分。
  疫情期间,为了有效隔离和防护,河东区共设置了14个隔离点,选派了包括卢抗抗在内的14人负责转运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工作。
  转运指令随时可能下达,需要24小时待命。反应快、转运隔离及时是必需的,转运过程中更是不能有一丝纰漏。一天下来,只要指令不停,大家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
  “考虑到抗抗坚守的时间较长,上级领导本打算找人替换下他,让他好好休整一下,但被他拒绝了。”河东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直属一大队大队长高强与卢抗抗同事多年,深知他的“考量”,“我们单位人手少,一上一下两人,抗抗是怕自己撤下来后,还要隔离一段时间,无法回归正常工作,势必造成单位整体人员力量的减少。”
  “疫情还在,我不撤!”卢抗抗下定决心,要坚守到最后一刻。
  记者手记
  有人说过,人们还能笑的时候,是不容易被打败的,哪怕有的笑容背后是咬紧牙关的坚守。
  卢抗抗爱笑,隔着口罩,也能感受到他暖暖的笑容。“温和平易”是卢抗抗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但随着采访的深入,汩汩而出的还有他骨子里的坚韧。
  “高高低低的肩膀在撑着城,我只是其中之一。”卢抗抗说,在执行转运任务的过程中,他其实是被很多人温暖着的。这温暖来自医护人员,来自身边的战友,来自隔离者,也来自街边义务为他补车胎、说什么也不肯收钱的修车师傅,“我不知道您具体是干什么的,但我知道是为抗‘疫’服务的,我也要出一份力!”修车师傅的话真挚而淳朴。
  没有指令,在隔离点待命的日子,卢抗抗喜欢望着窗外的天空发呆,“天空一无所有,为何能给我安慰。”卢抗抗感慨,胜利的日子不远了,因为待命的时间长了,执行任务的次数少了,解除隔离的人多了,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希望。
  春天来了,万物萌动,经历过“疫魔”的磨炼,新的生活也正在生根发芽,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生长出来。
  “人的强大不是征服了什么,而是承受了什么。”是这样的。
https://t.cn/A6z0MpI6

#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转运密切接触者80余人,这个在军队家属院长大的“85后”要坚守到最后】

  虽然未能从军,作为军人的后代,卢抗抗心里一直藏着一种无法磨灭的“军人情结”。战“疫”打响后,在“请战书”上庄重地按下红手印的那一刻,他知道,这种“情结”被点燃了……

  闻令而动,“我要上!”

  “转运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这是卢抗抗请战执行的任务。65岁的卢科事后才知道,“当时,心里‘咯噔’一下!”作为父亲,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但卢科了解儿子的脾气,拦不住,他也不想拦,“家国有难,热血男儿理应挺身而出。”

  “我要上!”

  2月2日上午10时,接到河东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胡军的电话时,卢抗抗几乎是脱口而出。当时,他正和同事们例行道路巡查。疫情警报拉响后,从1月27日大年初三起,他们已“连轴转”了整一周。

  其实,胡军起初只是试探着询问:“河东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有转运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任务,你能承担吗?说实话,虽然做了科学严格的防护和消杀,但还是有危险的……”

  “我请战!我要上!”卢抗抗没有半分犹豫。见胡军没有当场“拍板”,情急之下,他又给自己加了三个“非我莫属”的理由:一,我是年轻党员干部;二,我身体素质好;三,我开车技术熟练。

  “就让我来吧!保证完成任务!”直到胡军挂断电话很久,卢抗抗坦言,因为太过激动,依然能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心跳。

  “隔离工作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保障,身为党员干部,我有责任顶上去……”为了向组织表达自己承接任务的坚定决心,一回到单位,卢抗抗就迫不及待地写了一份“请战书”,按下红手印的那一刻,这个在军队家属院长大的“85后”知道,这回终于轮到他了──“为国为民”扛起使命,他会像爷爷和父亲两辈军人一样去战斗。

  “未从军旅,以此报国!”

  勇于担当,“我能行!”

  卢抗抗执行第一次“转运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任务是在2月6日下午,天阴冷,津城刚刚下过一场雪。

  根据指令,他驾车先来到津塘路上的一个隔离点。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手套、鞋套……全副武装后,卢抗抗出发了。

  从隔离点到密切接触者的住所,开车仅需一刻钟。卢抗抗突然有些紧张了,“他会不会是潜在感染者?”“这么近的距离会不会传染?”“未知”总是让人莫名担心。

  担心归担心,车还是准时抵达。此时,属地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者已在指定地点等候。不久,密切接触者在两名医务人员的陪同下走了出来。

  “这是一位50多岁的男子,出门前,医务人员已为其进行了全方位的消杀和防护。”男子独自上车,坐在后排座,与卢抗抗的驾驶座隔着一道透明的安全防护板。

  通过后视镜,卢抗抗看了对方一眼,“他比我还紧张,直挺挺地僵坐着。”本想着安慰几句,但又不知从何说起,一路上二人都沉默着。为了不加重紧张情绪,卢抗抗在心里默默提醒自己:开稳些,再稳些。

  隔离点的院区内有残雪。男子下车时,卢抗抗善意提醒:“地上有雪,您慢点走!”对方轻点了下头,回了句:“谢谢师傅!”

  “第一次任务圆满完成!”卢抗抗长出了一口气,紧张感一扫而空,心里既踏实又满足。

  车辆消杀,向指挥部复命,原地在车里等待下一个指令。其间,卢抗抗用手机自拍了一张照片,特别纪念这个“第一次”。

  接到第二个转运任务指令是晚上6点多,这次目的地是红星路,密切接触者是一位二三十岁的年轻男子。因为有了上一次执行任务的经历,卢抗抗不那么紧张了。

  “他问去哪儿?我说隔离点!”路不算太远,任务完成,向指挥部复命时才刚过晚上7点。指挥部告知,当天不再有任务,卢抗抗下车脱掉防护装备,消杀后进入休息室待命。

  持续应战,“顶得住!”

  接下来,是一段忙碌的日子。

  几乎每天都有转运任务。有时转运工作要持续进行五六个小时,晚上十点以后“收工”成了常态。指令不停,防护装备就要一直穿着。为了不上厕所,卢抗抗最高纪录是10个小时没有喝一口水。

  2月11日,是最忙碌的一天。仅卢抗抗一个人就承接了10次转运任务。从下午两点一直干到次日凌晨。

  “第95例、101例病例确诊后,需要隔离一批密切接触者,涉及住得比较近的邻居,有70多岁的老人,还有四五岁的孩子。”在转运这些密切接触者的过程中,一对70岁左右的老夫妇引起了他的注意。

  “因为过于担心,老两口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为缓解老人的紧张,一路上,卢抗抗努力让老人宽心,“大爷大娘,别担心,嘛事没有,就是换个地儿歇着。过些日子,我一准给您二老送回去!”

  谁都知道这是宽慰人心的话,但疫情之下,贴心话总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力量。

  “让咱去哪儿咱去哪儿,为自己好,也为大家好,咱可不给国家添麻烦……”下车时,老两口的情绪明显缓和了很多。

  老人得哄,孩子更得哄。虽然自己没有小孩,但卢抗抗总能把上车时怯生生的孩子,哄得下车时开开心心的。“有时话本身可能没有什么意义,就是发自内心地想给他们一些宽慰。”

  “党旗下的誓言,用行动证明”──这是卢抗抗写在朋友圈的一句话。

  自参加转运任务以来,卢抗抗出车64次,行驶800多公里,向7个隔离点转运密切接触者80余人。

  坚守,还在继续!

  疫情还在,“我不撤!”

  3月1日,是个好天气。湛蓝的天,飘浮着朵朵白云。当天,卢抗抗没有转运任务,在隔离点待命。

  这天还是卢抗抗34岁的生日,不过,他谁都没告诉。父母和他通了一个视频电话,值守社区的妻子也给他发来微信,祝他生日快乐。自战“疫”打响后,这对结婚刚一年多的小夫妻各自坚守抗“疫”一线,见面次数屈指可数。

  “这是个特别的生日,没有蛋糕、没有礼物,甚至没有家人的陪伴,但是一辈子不会忘记。”很多人也用“逆行者”称呼卢抗抗,但他觉得与舍生忘死的“白衣战士”相比,自己只是尽了本分。

  疫情期间,为了有效隔离和防护,河东区共设置了14个隔离点,选派了包括卢抗抗在内的14人负责转运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工作。

  转运指令随时可能下达,需要24小时待命。反应快、转运隔离及时是必需的,转运过程中更是不能有一丝纰漏。一天下来,只要指令不停,大家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

  “考虑到抗抗坚守的时间较长,上级领导本打算找人替换下他,让他好好休整一下,但被他拒绝了。”河东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直属一大队大队长高强与卢抗抗同事多年,深知他的“考量”,“我们单位人手少,一上一下两人,抗抗是怕自己撤下来后,还要隔离一段时间,无法回归正常工作,势必造成单位整体人员力量的减少。”

  “疫情还在,我不撤!”卢抗抗下定决心,要坚守到最后一刻。

  记者手记

  有人说过,人们还能笑的时候,是不容易被打败的,哪怕有的笑容背后是咬紧牙关的坚守。

  卢抗抗爱笑,隔着口罩,也能感受到他暖暖的笑容。“温和平易”是卢抗抗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但随着采访的深入,汩汩而出的还有他骨子里的坚韧。

  “高高低低的肩膀在撑着城,我只是其中之一。”卢抗抗说,在执行转运任务的过程中,他其实是被很多人温暖着的。这温暖来自医护人员,来自身边的战友,来自隔离者,也来自街边义务为他补车胎、说什么也不肯收钱的修车师傅,“我不知道您具体是干什么的,但我知道是为抗‘疫’服务的,我也要出一份力!”修车师傅的话真挚而淳朴。

  没有指令,在隔离点待命的日子,卢抗抗喜欢望着窗外的天空发呆,“天空一无所有,为何能给我安慰。”卢抗抗感慨,胜利的日子不远了,因为待命的时间长了,执行任务的次数少了,解除隔离的人多了,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希望。

  春天来了,万物萌动,经历过“疫魔”的磨炼,新的生活也正在生根发芽,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生长出来。

  “人的强大不是征服了什么,而是承受了什么。”是这样的。记者 张清 吴迪 摄(来源:津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最近看了致命游戏,特别上头,阮哥真的太帅了,对夏之光都有滤镜了,就去关注了一下,仅仅是搜索一下名字,就有#夏之光钟丽丽[话题]# 的词条,一瞬间跳戏,本来想的是
  • #珠海太空中心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位列其中,成为珠海唯一的入选单位。珠海太空中心现有的场馆拥有约4.2万㎡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八大展区特色鲜明,提供多达20
  • 书名《 和wmxc的前世情缘》 本来不想再扯以前的破事,今天又被全额挂了,看来有人是不想翻篇,没办法了那就让大家都欣赏一下你们大宏伟不为人知的双标往事 不是符粉
  • 1.为了感谢0⃣️爸陪伴考研那么久,于是买了棱镜s打算替换掉他的爆浆飓风20⃣️爸:“(棱镜s)是很帅啦,但是要考虑性价比好不好宝宝。”“一切都只需要考虑你喜欢
  • 有的夫妻过着过着就烦了,有的人也许会寻找激情,为的不一定是什么浪漫,而是想找回被爱情遗弃的自己,寻找恋爱时的甜蜜,寻找不熟悉的新鲜,于是现在流行了网恋,有多少人
  • 上周时她说我是她重要的人时我对着手机愣了好久,或许这只是她的随口一提但却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感觉……我们牵着手走从球场一路走回家那天的风好像都是甜的……这些天
  • #韩圈扩关[超话]#这是一辆中小型kgc[太阳]主含【迷面】【炽樱】以及【吒】【盒】【档】【符】【芙】等,我们都是很好说话的小女孩欢迎来️ 车主@燃我鹫翎三根
  • #易烊千玺阿玛尼彩妆代言人# [心]#易烊千玺朋友请听好# 找不到组织的鸟姐看这里:本群只需一个号,轻松搞定积分。或者还有这:十分钟嗑着瓜子就做完的任务。
  • #刘宇宁珠帘玉幕#|#刘宇宁燕子京# | #摩登兄弟[超话]# 你太自私了,每次你发自拍,想没想过会有多少人睡不着觉?@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燕子京[给力]刘
  • 与此同时,雪铁纳现代风格的DS Action动能系列潜水表也迎来了更新:全新“小钛龟”在维持系列一贯优异防水性能的基础上,首次把钛金属带入38毫米款,以精致轻盈
  • ”借由鲁敏老师新作《金色河流》出版,再次“微窥”鲁敏老师的书房,听她讲述新作的缘起、文学的营养和理想的书房。”借由鲁敏老师新作《金色河流》出版,再次“微窥”鲁敏
  • 我也是人谢谢,我还要做饭,劳驾二位,拿我当个外人[微笑]”【文举】:“不必!#代号鸢[超话]#妈的这句“一群流氓”欺负傲娇但手无缚鸡之力的super雷帝真的不要
  • 之所以量化交易为专家和普通投资者难以接受,在于其自身特征:一是量化交易高杠杆、高风险,容易引发市场剧烈波动,前期微盘股千股跌停,量化交易的影响不容忽视;二是量化
  • 问春能有几许晴,乌云层层何时开。今天最低气温降到零度,寒冷有甚于三九天。早上骑车买个菜,手指冻到发痛。 还是家中空调温暖,儿子在家时必须开空调,以至现在我们也离
  • 而随着旅游市场的活力不断释放,中国金茂的酒店业务也迎来“春暖花开”业绩显著提升,在上半年,收入和经营毛利较去年同期增长109%、212%,较2019年超出10%
  • 好久没有记录一些自己的碎碎念,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记不住别人的生日,甚至连自己的都记不住,这几天忙得昏头转向,还是直播的时候才被提醒发现今天是老妈的生日,这几年了也
  • 刷到半熟恋人里金靖说的 “当一个人处于地下室的时候 天花板稳稳的托住你这种感觉 真的很好” 和dhr在一起的一年里 数不清有多少次我被他稳稳的接住 我和jj一样
  • 我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理性,有的时候应该要说清楚的要求和想法并没有去冷静的表达,以致于在发生冲突的时候我的沉默震耳欲聋,也助长了更过分的事情发生,支棱一次可能不容
  • 同同,又漂亮又酷但是一开口又特别地小孩子,很有趣的一个小女孩~钰钰,get到钰钰了,谁能拒绝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嘻嘻,和前面不一样的类型,更多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
  • #失忆少女备忘录# 第一次坐绿皮火车坐硬卧 十几个小时 其实我觉得还好 没有那么不能接受吧 可能因为跟他一起 然后有个人陪伴 而且正好离插座进 而且上铺都是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