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古代铜镜的历史源远流长,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齐家文化,下讫明清,几乎与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史相始终。铜镜是观容鉴貌的用具,与古人朝夕相伴,世代相因,它承载着中国沉积数千年的历史,昭示着中华民族的心灵历程。它美妙丰富的纹饰,显示了古人在方寸领域内所展示出的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价值取向以及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两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强盛时期,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铜镜铸造业获得了重大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潮,铜镜种类诸多,形制规整,纹饰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装饰性,并在其社会风尚及文化的影响下,创造了诸多经典的装饰纹样。在美轮美奂的汉代铜镜中,最富有时代特色、吉祥含义最丰富的品种大概就是四神博局镜了。这种铜镜流行于西汉末期、王莽时期及东汉初期,镜体有大有小,纹饰有简单有复杂,有的有铭文,有的无铭文,铭文字体大多为悬针篆。无论是哪一种四神博局镜,其镜背纹饰布局都是内方外圆,都有四神兽纹和“LTV”纹,这种构图和纹饰充分反映了汉人的天地宇宙观和阴阳五行观念。

清水县博物馆收藏着一件精美的汉尚方四神博局镜。该铜镜呈圆形,直径23.3cm,厚0.6cm,重1440g,清水县红堡镇出土。镜背纹饰从内至外可分为镜钮、内区、外区、镜缘等几部分。中心为圆形镜钮和四叶纹钮座;内区正方形格内为十二乳丁间列十二地支铭文:“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主区饰八个较大的八连弧乳和博局纹,博局纹将镜背分为四方八区,每区用凸线分别描画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各配仙鸟、独角兽、蟾蜍、羽人等形象。再往外就是一圈铭文,铭文为:“新有善铜出丹阳,湅治银锡清而明,尚方御竟大毋伤,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羊,朱鸟玄武顺阴阳,子孙备具居中央,长保二亲乐富昌,寿敝金石如侯王”63字。铭文外是一圈短线纹和一圈锯齿纹,镜缘为流云纹。

铭文中的“尚方”一词始见于《前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之下有尚方令一人,御用及官制铜镜均由尚方制作。”“尚方御竟”是指设在首都的尚方工官制作的铜镜。博局纹也称规矩纹,是汉代铜镜中较多见的一种纹饰。早在汉代之前,中国的先民就发明和使用了规与矩,其几何形状与这件四神博局纹铜镜背面的T、V、L符号纹饰相同。镜背方框的四个角,都分别对着四个“V”形符号纹饰,过去人们将其称为“规”。“规”是画圆用的工具,今天称之为圆规。在背面纹饰中与四个“T”形纹饰正对面的“L”形纹饰,被人们称之为“矩”。“矩”是角尺,是木工刨方形木料时用来画线或测量的工具。规与矩平均分布在图案之中,显得非常有规律。

从道教的思维去考虑,镜背方框外的四个“T”饰应为四个柱子。因有了四个天柱顶着,才使得四方的人们安居乐业而不用担心天会塌下来。道家的宇宙观认为天下分五个方位,即东、南、西、北、中,镜背中心的钮代表着中央,以钮孔为中心形成子午线分出南、北,对着钮孔子午线上为南、下为北。南方属火,北方属水,火向高处烧,水往低处流。因此,镜背纹中正对着钮孔的铭文中,有一侧为午,为南为上;另一侧为子,为北为下。以钮孔为中心与子午线呈垂直的方位两侧,一侧为辰,为左为东;另一侧为酉,为右为西。辰、午、酉、子分别代表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在四个方位的外面,分别由四个神灵守护: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古人讲究坐北朝南,依照这个方向来看四神各自所代表的方位,形成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

另外,因四神博局镜的镜背纹饰与盛行于先秦两汉的“六博”游戏的棋盘格局几乎一样,因此也把这种铜镜称为博局镜。

博戏这种棋艺,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至汉代博戏盛行,老幼皆知。善博者在社会上受人尊敬,西汉王朝还专门设有博待诏官。博具这时还常被用作嫁妆和随葬品,甚至人们在举行祭祀时,也张设博局。可见博戏已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将“博局”纹饰用在铜镜上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关于博具的使用方法,史料中没有完整的记载,但根据出土的汉画像石中,可以大致了解这类博具的玩法:两个人面向棋盘而坐,分别执六枚黑棋与六枚白棋,并将棋子置于博局上所绘的十二个L形或T形的曲道上,然后轮流掷骰子。由于骰子是十八面的球形体,所以投出以后,要旋转一阵才能停下来。骰子停下来后以最上面所刻之字行棋,即所谓“视其转止,依以争道”。十八面中,有一面刻“骄”字,如果投得“骄”,则把棋竖起来,称为“骄”棋或“枭”棋,是指一种有利的棋步,与之相对的一面刻的“妻畏”字,是“骄”的反义词,表示不利的棋步,其余十六面刻有数字一至十六。通过投掷骰子所获得的数字来行棋,从而获得对方的筹码,最终是以筹码的多少决定胜负。

清水县博物馆馆藏汉尚方四神博局镜纹饰丰富细腻、立体感强、寓意深厚,铭文字体秀美俊逸,完美的诠释出汉代铸镜匠人高超的铜镜铸造工艺与神秘隽秀的艺术美感。穿越千年,当这件纹饰丰富多彩、铭文寓意吉祥的青铜镜在铜绿锈斑的包裹下展现在我们面前时,透着它斑驳的微光,让我们领略到了它在方寸领域中汇集的古人对宇宙天地的雄宏认知,也让我们在它醇厚的历史气韵中感受到它堆积了两千年的情感与温度,触摸到它背后辉煌悦目的古老过往!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妈妈是如何砍价的# 在《启航:当风起时》中裴庆华和舒志红一起出去逛街,看到舒志红直接砍价砍一半的样子惊呆了,还小心翼翼地说“会不会砍太多了”,结果最后还真成功
  • 延迟追完第九期下斗笑社 师父最后突然对着九郎说:你真的见长了,少爷 真的好感动啊,这应该是两季以来九郎听到的最开心的话了吧![泪] 9088和我羊真的进步好大!
  • 27岁以后你就会发现,生活会逐渐失去很多乐趣。不管你是靠着上进来充实,还是借助金钱寻觅欢愉亦或是找个人填补内心的孤寂,你永远也找不回那种清澈透亮又简单的幸福感,
  • 盘点今日份让人开心的图图 人在开心的时候真的只会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情绪 那些需要深度构思的产物才不会表现的这么直接 所以这可能就是今天除了激情转发之外,什么也说
  • #有利网# 最新消息 有利网隶属于北京弘合柏基金融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旗下,成立于2012年,是中国早期成立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平台之一,致力于为高成长人群提
  • 【心情不好时,可以看看这20条】 1、不要在流眼泪的时候做任何决定,情绪负面的时候说话越少越好。 2、不要去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不要把所有的感情都放在一个人
  • 新星版《古墓之谜》p29,桌子上有烤面包、果酱、一盘岩皮饼和切好的蛋糕。There was toast and jam and a plate of rock
  • #终极笔记# 小酒壶一撞,沾你一丈光 反正今天扯了谎,头痛嗓子痒 偷闲一天打个盹,也不会怎么样 谁来织网,就由谁负责收场 全拿青春掷海去,只能听个响 什么英啊
  • 我理解的对互联网上的人喜欢就应该是这个距离。你关注任你关注取关也任你取关,反正个人号早就没人在乎有没有人看了,都是为了存储开心回忆或者来私人空间发发疯,记录是为
  • 网曝:魏县工行:你有本事去找县委书记告我去? 你跑三趟给我有啥关系?你有本事去找县委书记告我去?你有本事投诉我去?我叫闫某某,大家能想到这几句话极其嚣张而且造
  • #首席知识官# 卡耐基说:从呱呱坠地开始,人们的每一个行为举动,都源自他内心的欲求。你大概会反驳说,向红十字会捐款可不是为了我自己。然而,捐款不仅因为你想伸出
  • #1998夜谈会# 【分享一些山水田园诗句】 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
  • #牛博[超话]##遇见美好# 人生的路上, 我们都或急或慢的行走: 而我们行走的道路, 总会有高低错落、坎坷泥泞。 人生并不是一生都会一帆风顺, 总会有高潮、
  • 年少轻狂,放肆时光,顺手把锋利的刀刃捅进对方的心里却懵然不知,还笑眯眯自顾自游戏。直到时光老去,人渐年长,自己曾也在世间跌宕,遇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受过同样的伤,
  • 呜呜呜今天登录才发现 微博都破50w了 从16年开始也是做了快五年的博主了! 做博主的契机也很巧合,当时还在意大利留学,爱买买买也爱旅游,坚持分享才有了现在这
  • 这一周,可太忙啦,忙着忙着就周五了 周一确定好了婚期,是他妈妈把我们八字拿去给神秘人算,列了一些日期,拿回家我俩思考再三选出来的 然后我就开始看四大啦,今年办完
  • 2011年,王宝强演了一部文艺片叫《Hello!树先生》,多年后,他在片中抽烟的镜头出圈,甚至被写进教材。 他的这段表演广受好评,有观众认为这是王宝强的“封神之
  • #16岁男孩通过粪菌移植治疗自闭症# 昨天MDT门诊首次开诊,7位自闭症孩子接受消化科、儿保科、营养科专家联合接受肠菌移植治疗前评估。之前我们已对4个自闭症伴
  • 杀人之狠,莫过于诛心。几年一遇的行情,即使经历过几次还是心有余悸,恐惧与贪婪,希望跟绝望,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市场无情所以长久,那些做的牛的人谁不是
  • 翻照片,来来曾经也是我的小宝贝啊。在沙发上发呆,在床上打滚,在椅子上坐着看我们吃饭,咬着最爱的玩具跑来跑去,跟着我们一起去春游,犯了错误就走到我脚边顺势一躺。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