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杂谈
《 八识规矩颂 》

西方哲学与唯识

近年有很多以西方哲学的观念跟佛教作比较或对谈的研究和论述,

如康德与佛教。

唯识思想当然亦不例外,
此所以近代都有出现
《 八识规矩颂 》 的
英文版本,

就哲学思想而言,
如吴汝钧教授的着作
《 唯识现象学 》,

便是运用胡塞尔的现象学来剖析安慧、
世亲及护法的唯识学。

世亲是唯识学的集大成者,
玄奘法师在印度留学回中国后,
建立的法相唯识宗正是此一传承。

而八识论是唯识学的基本架构,
谈唯识不能脱离八识论。

笛卡儿的名句
「 我思故我在 」,

在此句中的
「 我思 」
是第六识的表现,

而「 我在 」者,
即第七识末那。

笛卡儿作为西方哲学的现代启蒙先锋,
可谓开启了后来的科学时代;

但他强调的
「 我 」,

亦引致了后来西方的过分着重个体主义与权利,
再引申出极端的个人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

佛教深明
「 我执 」 的祸害,

故在
《 八识规矩颂 》 中有
「 随缘执我量为非 」 及
「 有情日夜镇昏迷 」 之颂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西方哲学反思中,
发展出现象学及继后的存在主义,

现象学是对意识结构及各意识行为的现象作一系统的反思与研究,

可说之为一现代版的唯识学。

在《 八识规矩颂 》中说的现量,
用现象学的术语则表述为原初的感知,
是认知活动的原初基础,

在方法上是进行纯粹直观的把握,
而 「 识 」
在现象学中则表现为意向活动。

前五识颂中有
「 变相观空唯后得 」 之句,

此 「 相 」
隐含唯识学的
「 四分说 」 ——

相分、
见分、
自证分、
证自证分,

自证分即心识活动时自身的意识,
相当于西方哲学的自身意识。

唯识学的人生解脱方案是
「 转识成智 」,

而海德格的存在主义以其述称的
「 去蔽求是 」
来达至求真理的目的,

在概念上即佛家的
「 断障见性 」

或唯识所说的
「 转识成智 」;

在现象学的表达为本质还原,

即回归到事物自身的世界或禅宗所谓
「 本来面目 」;

由经验意识提升至超越意识。

八识对世界的认知涉及根、境、识、量和缘,

而现象学则概括这些为意识的相关项。

从文献方面来看,
现象学似乎从未与佛学有过交涉,
它们某方面的不谋而合实是令人惊讶。

又如佛家说
「 无我 」,

海德格却有
「 独我 」 的观念;

此独我并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自我,
亦不是存有论所显的主体。

他的
「 独我论 」
并不以人为专,

却紧扣人本身的有限性,
可以称之为
「 存活的我 」;

这个我的生命践行,
因为要存活,
所以这个我不可能独立于世界。

在生命的布局中,
存活中的我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在死亡这不可避免的现实面前,
生命的
「 本真性 」
被揭示出来,

谁可掌握生命的意义就找到
「 本真 」,

反之即为
「 迷 」 或
「 非本真 」。

换个角度看,
这个论述与佛教的染净说,


《 大乘起信论 》 中的
「 一心开二门 」
说并无二致,

在染净的视角下,
无我与独我似乎亦无冲突。

凡此种种,
都表明现代西方哲学的某些流派与佛教
( 包括唯识学 )
实有共通之处,

但当然亦有相异之处,
在此不赘了。

前面这些拉杂谈都只是想带出参考西方哲学的观点,

对现今的佛学研究或增进了解,
应该亦有一定的益处,
学者宜广纳之。

《 八识规矩颂 》 的真伪

想转谈一谈
《 八识规矩颂 》
是否伪托之作?

一般认为此颂是伪托的主要论点如下 :

1 . 吕澂认为此颂文义有瑕疵,
不是奘师手笔,

如将非量、
现量和比量并称三量,

又称难陀论师为愚者等。

2 . 周叔迦指出唐人的着述及
宋•《 宗镜录 》 中
皆未有提及此颂,

要到明代才忽然再发现此颂,
疑为晚唐浅学末识之流所造,

传给后代,
失其人名,
遂归之奘公耳。

3 . 另刘保金在
《 中国佛典通论 》 中
也提过此颂文义可疑,
似非玄奘所造。

但持异议者有于凌波、
演培法师及当代的佛学家如太虚大师、
欧阳渐、
熊十力、
王恩洋、
印顺法师和圣严法师等,

他们都有引用或评述过此颂。

以上各点都有在倪梁康注译的
《 新译八识规矩颂 》 中的
导言中列出,

倪认为这些怀疑都未有充分的理由;

但他认为是否出自玄奘之手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因为此颂已起到它在復兴唯识的歷史中的任务及效果,

因为明末唯识学思潮乃至后来清末民初唯识学的开展,

正是由普泰法师做此八识颂的註解而开始的。

不过,
考究是否奘师的作品,
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此颂不似奘师原着,
试论如下 :

1 . 据玄奘法师年谱所载,
唐高宗麟德元年
( 甲子 )
正月初九奘师跌倒,
卧床不起,
病情日趋严重。

正月十七日,
他命弟子嘉尚将所译经论纪录下来,

共计七十五部一千三百四十六卷,
加所撰写的
《 大唐西域记 》
十二卷。

二月五日
( 公元664年3月8日 )
夜半,

玄奘法师与世长辞。

二月二十六日,
奘师丧事由官府统办,
三月六日,
敕令暂停译经之事,

已译成的,
交由官府派人抄写,

未译出的,
交付大慈恩寺保管,
不得损失。

故此如果玄奘真有造此
《 八识规矩颂 》,
极不可能没有被纪录下来。

2 . 依奘师的坚毅性格及对广传唯识学的决心,
如果他真有造此颂,
不可能不交带弟子要将此颂保留下来。

所以后来的学者认为此颂是奘师晚年千锤百鍊的作品,

机会率应该不大。

3 . 如果奘师只作颂,
未及写长行解释,
则窥基等弟子没有可能不作论述,

情况一如当年印度世亲造
《 唯识三十颂 》,
十大论师相继发挥阐释,

但此事不单没有发生,
且似乎亦没有任何记载。

4 .《 八识规矩颂 》
佚失近八百年,

忽从普泰法师手中重现人间,
此事有点离奇;

但说普泰伪托并不合理。

因为果真普泰有能力造此颂,
明示为自己所撰并注释,
并无任何不妥。

5 . 颂文中有
「 由此能兴论主诤 」 之句,

如果不是对唯识在印度的开展歷史有一定的认识,

不可能造出此句。

观乎普泰是明代的人,
唯识自晚唐式微,

普泰对这段歷史应亦不甚了了,
故此八识颂出于晚唐或更早时期应该更为合理。

6 . 周叔迦之疑反而有点道理,
此颂可能是晚唐唯识弟子所做;

因为武昌法难后之故,
所以不敢具名及广传,

但又不欲唯识之学就此式微,
故密传己宗不多的后人。

至于是否浅学末识之流的作品,
可自行来个判断。

修道者必备的两颗心,你有吗?
1、水为生命之源,善为人性之本,没有水的地方,哪怕再广阔,也是一片死寂,一片荒凉。同样,没有善的地方,哪怕再富有,也是一片冷漠,一片孤独。水至柔却无坚不摧,水至广却处下不争,山高岂碍白云飞,竹密何妨水自流,拥有水的特指,故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师父常教育我:做人一定要像大海一样大气,不自卑,不倨傲,心像海水一样温柔敦厚,不失纯真。气定神闲,稳如泰山,深沉如山,透彻如水。能够透过现象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不固执,不迷失,恬淡自省,俯仰无愧,得一份大自在,大欢喜。

中国有个传统礼节——拱手礼,又叫作揖,这是在相见或感谢时常用的一种礼节。行礼时,双手抱拳于胸前。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因为古人以左为敬,所以拱手时,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道德经》中有“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我们道家人始终在坚持这种传统礼节,不是一种形式主义,而是觉得每天都生活在这样互相恭敬的状态当中,我们会发自内心地愉悦,我们就没有憎恨和嫉妒之心,没有不满的情绪。发自内心的愉悦,身体才健康,工作自然会很顺利愉快。一个人有了恭敬心,才会更守底线。

《吕祖心经》曾有言:“以恭敬心治无理心。”当下社会出现很多无理甚至到极端的事情,正是因为恭敬心的丧失。道教敬天地神明,儒家教我们修敬,都是要我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常存恭敬心。没有道德底线的敬畏心,甚至没有了对生命起码的敬意,就会生出无理的现象和问题。

《阴符经》开篇第一句就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认识了掌握了万事万物的规律,照着去做就可以了。后面有提到“是以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为也,因而制之”。恭敬心就是顺应天道的体现。《道德经》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里的“善”,与其理解为“善良”,不如理解为“善于”更为贴切,宇宙万物自然之道是没有亲疏之分的,她公平的对待每一个人,只有善于把握这种规律的人才能更好的顺应天道,与道合真。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阴阳对立又和谐统一的。你恭敬他,他就会恭敬您,无论是人与人,人与其他生物,亦或者是人与整个自然界。人类爱护自然,自然自会成为咱们美好的家园,我们破坏它,只能自食恶果。
恭敬也是尊重,要学会尊重他人,他人才会尊重你。不会尊重别人的人,将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在我们眼中的无用价值,未必真的无用。不轻一人,不废一物。以一颗谦卑心,看身边人;以一颗恭敬心,看身边事。

2、“慈者,万善之根本。心若不慈,善何以立。” 
《左传》说道:“慈者爱,出于心,恩被于物也。”意思是说慈是一种发自内心世界的爱,她的恩惠遍施于万物。《度人经》提出“齐同慈爱”的主张,就是说,对所有的人,不分亲疏、贵贱、贤愚,都有慈爱之心,人与人之间要互尊重、相互帮助、和睦相处,倡导一种“齐同慈爱、异骨成亲”的济世情怀。

《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以“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的精神推己及人,以求人人都能够拥有这样的道德,那么世界将会变得非常美好。

《抱朴子·内篇》说:“人欲地仙者,当立三百善;欲天仙,当立一千二百善。”《抱朴子·对俗》又说:“欲求仙者,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单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葛洪祖师认为,德行不修,没有慈悲心,就算功夫再好,也不能长生久视与道合真。
全真龙门派祖师邱处机,应成吉思汗之诏,以74岁高龄,历时3年,行程万里,绝粮沙漠,备尝艰辛,会见成吉思汗,劝其清心寡欲,敬天爱民。并望大汗体念天下黎民百姓的疾苦,戒杀护生,以应上天好生之德。大汗“深契其言”,口封“神仙”。在邱祖的影响下,成吉思汗颁诏“止杀”,不再“屠城”。邱祖慈悲为本,一言止杀,人间大爱,功德无量。他为中国道教树立了一座行善积德、济世利人的丰碑。

马钰祖师曾写过一首《踏云行》,词中提到:“一开一悟一回头,同心同德同归善。”词中就充分体现出来道教济度世人的情怀。谭处端祖师《水云集》开篇序中有“行化度人,从其教者,所至云集”,也表达了祖师开化度人慈悲济世的胸怀。

《太微灵书紫文仙忌真记上经》中说到:“夫学道者,第一欲得广行阴德,慈向万物。”历朝历代的道祖前辈们,无一不是以慈爱为本,行善积德、济世利人。他们淡泊名利、寡欲清心;或立派开宗,著书立说;或降妖伏魔,为民除害;或语咒画符,悬壶济世;或诵经解过,排忧去烦;他们各有不同,各有所长。但共同的特点都是以慈为本,以道为宗,道充德备,敬天爱民。

3、恭敬和慈悲是修行的根本,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人与万物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对万事万物的存在惜缘而随缘。然,修行之人必定是明了因果的人; 因懂因果,故,对自然更加的热爱,对水也多了一份不一样的感悟。

大道无私,所以运行了天地!
天地无私,则长养了万物!
人心无私,即拥有大道与天地万物!
一个人有多无私,内心就会有多强大!
才方能承载得住这天地万物赋予的福泽!

最快的速度不是光速,是人心,一刹那可以到达宇宙的边缘。最大不是宇宙的永无止境,是人的心可以容下整个苍穹。

有人不知道什么是信仰,也有许多人没有信仰,其实很简单。信仰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裕。如果您信仰的宗教给您带来了身心的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恭喜您!你有了正知正见的信仰和人生信念!也有许多人荒唐的去修“来世”。试问,如果一个人连今生都修不好,那又如何修来世!福报与冥通!

不随他去,不随欲走,守住真心,清清白白,人活着,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但一定要知道为什么活着,不然,实在就是太可惜了。
本文作者:吴三霜 道教之音

楞伽经探玄第六讲

南无楞伽会上佛菩萨。

南无《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一、圆从一偈明心识

我们继续探玄《大慧菩萨赞佛偈》,重点是从大悲心来赞叹如来的,有六个半偈语。这第一偈,我们了解了: 

“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

 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他歌叹如来悟性证道的这种菩提道果的状态,就是把世间生灭这个现象都能离开。不修那种虚空花,也不执着有,也不执着无,落在两边;而是应用那个大悲心,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第二个偈语,则:

 “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

 智不得有无,尔兴大悲心。”

 这个后两句,都是和前面一个偈语一样,都是重复又说一遍。第二偈,内容主要是前两句“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那为什么这句话在偈语上说。第一个偈语说的“世间离生灭”是什么,那个是人“身无我”。即身体和人,这里的“人无我”的一个解决,就是把那个主体的那种执着解释掉了,没有那个主体;有生灭的那个,没有那个主体。

法在这个身中,“我”都没有,没有那个“我”。大家认为“我” 这个记忆。第二个方面说,道法上了,这叫法无定性。你要知道,一切法如幻,加上你这个关于自我的妄想,身见,我见,邪见,都是假的。这样远离于心识。

二、缘起无生圆镜智

只要你起心动念就暴露了,还有“我”,还有智障。那你要是不执着有无,而兴大悲心,那就是上一个偈语,也是这两句,这个偈语还是这两句。这就说明了如来在这个生命,及这个觉性的体证妙用,是身心灵上的,那么,如来是一直在菩提道上行愿。有智慧,有慈悲,觉性要修那个: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那回到这个基础之后,再修这个大悲心,就是悲智双运。

悲智双运就内在地智慧,外在的大悲。第二个偈语也是通过如来讲究竟的这个圆通。通达了一切的三自性,这样的一个境界。这三种自性,是一切诸法从因缘生,

她就使生命在如是因缘上了,你一旦心里这么想,这么研究因缘,就在因缘频道里,那,一在因缘频道上生命,当下一个念头,比较相信这个世间法,你的导师讲超世间法,你能不能信任?当你没有的时候,那就随心呈现,只能呈现六道里的境界了。这一切都是这种吸引力法则,那一切法就是我们生命的一个镜子,照出自己起心动念的镜子。

这样的大圆镜智下,一切因缘,这种假的这种缘起,就起而非起,生而非生;这缘起自性,都是非有非无的。可是有的佛菩萨,当中就是有的菩萨认知。正知正见,还没全建立的时候。他会搁这儿用那些自己想的,不符合客观真理的,这搞是搞非,搞有搞无,搞生搞灭的,这假的。虽然你能搞,但不代表是真的,心识置之。 

三、因缘幻化空生死

 大家想,知己也好,知彼也好,那都得有智慧才能达到。然后:大悲心,救众生。

 他这因缘生,这个系列,有这么一个从过去,无始劫的开始,是从因缘生,就是无明缘行开始了。它最早也是一个无明,不是有意识地要干什么了。开始是下意识的、无意识的就造业了。这叫“无明缘行”,然后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乃至有触,有受,再因误以为“有”,后边因为六入,因为接触了,有喜爱了,就去执取,这样就产生了: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皆是因缘所生法。

 虽然这是流浪生死,念头却是越走越远。

 但是都是如画如幻的,如幻如化这个本质。一切法都是这样,那重点还是识。通过因缘法就是专门证明这个都是假的,分析的很到位了,就是用佛眼,用如来的智慧,把这个现象界,就是世界和众生,这些妄想组成的这些个境界,都有通过因缘给说清楚,这叫“缘起自性”都是本空的都是非生。

四、圆成实性真清净

这个偈语的赞叹如来,在修证上,来一个彻底,认知自性里的遍计所执自性,你就能勘破红尘万象都是幻化的,就不会再执著了。

 依他起性,其就是假的,也不用再依靠,要远离心识上这些妄想。

 这还有一个更清净的法,才是好的,不纠结,非实非虚的,便是佛法。你老有实有虚,两边都执着了,有所住了,就反而对于生命不是有解脱成就了,反而是障碍。法身慧命,这圆满成就是真实之性的,也就是每一个心,它也有“圆成实性”,而不光是起心动念会瞎猜,胡思乱想。

 也就是任何一个胡思乱想的人,你那颗心,能经过一定地修炼,参禅悟道,最后又能够变成清净,变成正知正见。把那个乱码结束了,换个程序又正知正见,一心不乱。

 这个过程都是在一切如幻当中修的,并没有离开这些个幻化事相。就在这里面修出真心来,其实真心还一直在。真心一直不会亏损,只是你那个念头跟圆成实性不相应,真心活不出来。一般人老认为这个依他起性,都是“有”:有爹,有妈,有孩子,有众生,有什么老师,有领导。你这个老依他起性,这个老喜欢攀缘。

 那么,如来是修证都完成了,就不用再打妄想了。人家赞美如来“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一定放下那个“有”和“无”的这种二元对立,放下之后,本有的“圆成实性”,或者简单说即“成实性”就行,他是自己本来圆满,就是你没修正,他也在圆成状态不可改动。现在你能跳脱出来,从这个“遍计所执自性”里跳出来,又从“依他起性”里跳出来,那你就显露“圆成实性”了。这个就是清净之本。

 三世诸佛都哀悯众生,众生有的跳不出来,悟不了这个一切如幻之理。原来悟了又不想出离,受了无量的苦,还在那儿忍,太能忍了。圣人,即佛菩萨还要帮着大家,依据这个觉醒之路,就可向觉者看齐,那圆觉也是我们心光,向自己的心中探求,这些个原理,都是心里的圣智,心法上的圆成,不是从外边儿学的。就是说:你已经是这样,三自性都在了,然后你如何用圆成实性来利己利人,是这样的禅修秘籍。你能做到就是跟如来这个大悲心一样,就能兴起正能量和大功德。

五、四智菩提楞伽行

“兴起大悲心”,那你要远离于“断、常”二见;“断、常”是颠倒的,这是二元对立。有断有常。

“世间恒如梦”,因为这些个假法,都是一场梦,不是真实的。如来把这个问题是认识透了,看破了。

“知不得有无”,而行大悲心。

你有常见也不对,有断见也不对。这个知见上解决了,你这个是心明眼亮,八识心王就能转识成智,眼耳鼻舌身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大悲心也是真的,那你第六意识转为啥?转为“妙观察智”。第七识,末那识,转为智慧,就是“平等性智”。第八个叫阿赖耶识,转成智慧,叫“大圆镜智”。

他们之间,辗转相续,不断的,也有互相因果。互为因果就是八识心王里头,人间梦幻一般的人生,都是被意识给骗了。

因为如来,作为大彻大悟的本师,他是以正智来观一切缘,一切因缘果报。然后,他这个有了正观之后,他有正见,就是在“有”和“无”上,他不会去“心有所住”,他都是“心无所住”。其都是在无为的状态,也就是在涅槃寂静的根本上,或者叫“圆通”,依靠到圆通根上,这个不会出问题。

未找到圆通根本,不依靠圆通之根,而去起心动念,又是跑到那个树梢上去了,花里胡哨,又没有根。在树梢上最后形成歪瓜裂枣,就都假了。有根这才是圆满的。

无量众生要开悟,就是悟此理;然后,就不再去枉受众苦了;进而兴起大悲,这样的悲心,悲天悯人,救度众生的力量,正能量激活就不可同日而语。希望大家,都是按照这个赞佛偈,把楞伽心法,对照自己的心,那个菩提心,还有那个菩萨愿。

你行愿的力量也只有按照如来这样这个程度,你才能够轻轻松松的去行愿。你不看破,看不透红尘的话,你其实还是很累,容易想不通,就认为有障碍。其实你想通哪有障碍,一切如幻如画的,但是你就在这幻化当中,度尽众生无所度,功德恒存。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年11月,刑警支队在打拐数据库比对分析时,发现走失儿童母亲陈某某与邯郸籍人员胡某某相关信息十分接近。她在杀人现场目睹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真相,开始与새하(康俊饰)
  • 《郑伯克段于鄢》 [先秦] 左丘明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
  • 这两天真的忙的要死,趁每天上午不用上班的空隙用了三天分了三次去医院,终于检查完了药也开了头也不疼了。感觉最近两周忙不完的事情gwy原来也没有想象中轻松 加班竟然
  • 那时的我也许可以做很多事,我总可以慢慢摸索出所有问题的答案,但我还是什么都没有做,我只是在一个春天即将到来的晚上,在琴谱背面抄下一首诗。那是我在前公司打印的最后
  • 2.版本适应问题,这个我本来以为你们会适应的很快,结果人队发挥稀碎,讲道理排位里我看直播也不是不会用飞轮,也不是不会用ob位,比赛怎么就哪哪都不行呢?1.心态问
  • 杂阿含经·第213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为汝等演说二法。谛听,善思,何等为二?眼、色为二,耳声、鼻香、舌
  • 」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懂得感恩和节俭,时时怀着感恩的心是一种善良的美德,也是一个做人的基本条件,知足的人都懂得感恩,能对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表示谢意的人,他的人生
  • 虽然有些矫情,还是想去记录一下吧这是分手后的第4个月中间我们在拉拉扯扯无数次以后我觉得我们总算结束拉扯了我过得好?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 我努力控制自己 不知道这样
  • #情感## 一路感悟,一路铭记#有时候什么都不想干,就想坐在一个有阳光的地方晒晒背,管理好情绪,修一颗静善,让心开花,这是健康长寿的一个秘诀。生命在阴暗潮湿的地
  • 不过还是要夸一下某七的文笔,当年还觉得普普通通,但要是现在的网文有这种“普通水平”的文笔,我何至于这么痛苦。如今良莠不齐的网络小说已经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字
  • 那些偏执不甘心的梦啊,让你我这些年一点也没好受过,你不能说它错了,只是,我们得承认至少目前它不属于你我,有些朋友注定会跑出你的视野,有些工作注定会与你擦肩而过,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 [冲刺] #刘宇宁新歌肆无惧燥#[冲刺] #摩登兄弟[超话]# [冲刺] 禁止快转 我的心在树上,你喜欢的话可以摘人间于此,欢喜是你
  • 生活中有不少的人都是很喜欢追星的,当然明星们也是有着自己的偶像的,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来分享一下,有种“缘分”叫撞偶像,一起去看看明星们都是追的是谁吧。还有就是林更
  • 一般而言,开一家coco奶茶加盟店,无需太过豪华,投资者只需在装修上契合开店的主题即可,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您是卖什么的。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此谨慎的客户,一问他们是
  • 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片紧靠城市中心的“城乡结合部”便嗅到了商业的味道,看着“城里人”的风光无限,光辉村不少村民坐不住了,开始“折腾”起来。这10年,十大棵
  • 我们还得感谢一个人,如果没有他,这只特殊的陶罐可能还不会完整地穿越6000年重见天日,甚至将成为一堆无人关注的碎陶片,像普通的垃圾一样永远地消逝在历史中。我们有
  • 狗主人的律师被气笑了说:“大家忙了一下午,这事儿都要翻篇了,你就为了3000块钱的事情,老是征求别人的意见!”狗主人的律师:“你把别人的狗都撞死了,你还觉得一点
  • 教你燒烤前,切開生薯仔,用薯仔同洋葱抹一下網面,當中嘅澱粉質經加熱後就會形成一層薄膜,咁樣即使係燒魚都無咁易黐底,想燒乜都靚哂!今次教你7招輕鬆燒烤BBQ技巧,
  • ♥ 关于“代理”的疑惑解答❹ 我的90后代理大部分都在学生时代创业 我代理百分50以上都是学生 我也能理解没有资金的人 我当初做微商也是拿出全部的2千块 初
  • 对于爸爸妈妈来说,没有什么比看着孩子健康成长更幸福的事情,当那个曾经蹒跚学步的小宝贝开始随风奔跑成为小小少年,身体所需营养进一步升级,新西兰原装原罐进口的纽趣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