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有尺,忍让有度!

做人,太过善良,容易被人利用;

太过忍让,就会被人欺负。

善良和忍让,都要有尺度。

善良有尺

为人处世,应当秉持一颗善心。
然而,并非所有好心都能得到好报。
很多时候,没有原则的善举反而会酿成大祸。
善良没了底线,就会助长贪婪;
善心见人就给,只会让小人钻空子。

爱默生曾说:“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不然就等于零。”

一旦善良失去原则,就会成为滋养恶意的温床。

因此善良也要有点锋芒,才能活得无忧坦荡。

俗话说:
吃饭不能太饱,对人不能太好。
你的善心很宝贵,要留给值得的人。
只管付出而不分对象,那是愚昧。
不是每个人都是好人,不是每个人都懂得感恩。

你若好到毫无保留,对方就敢坏到肆无忌惮。

不必为了取悦于人而委屈自己,更不必为了顾及他人的感受,就让自己蒙受不白之屈,心存善念是人的天性,然而用在不恰当的地方,也未见得是件好事。

曾国藩本是文人,自幼学的是儒家仁善的主张。

没想到置身官场却做了武将,整日里带兵打仗。

战场上好人总是心怀善念,可敌人、恶人却不会对你心慈手软,曾国藩为此十分苦恼,朋友得知此事,送他一副对联:“怀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

曾国藩恍然大悟,把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

即使是菩萨里面,也有“怒目金刚”。

只度当度之人,惩恶扬善,毫不留情。

这世上最大的恶,就是假借善良的名义,放纵恶人四处横行。

你的善良需要有尺度,别让自己成为恶人的帮凶,违背了善良的本意。

忍让有度

弘一法师说:
忍让能消除无尽的灾难和后悔。

就像古人说的: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此语意在告诫我们:凡事需要懂得忍让。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忍让是解决问题最省事、最有效的办法。

善于忍让的人,往往比直脾气的人更容易左右逢源。

退三分、让一步,是古人推崇的“君子之风”。

不触及底线和原则的琐事,大可忍让成全。

然而面对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或是伤天害理的暴行,忍让就是放纵,沉默就是姑息。

你越是让步,他们就越得寸进尺,直到最后把好人逼到逼到无路可走的地步。

当你退无可退时,千万不要忘记自己的“底线”。

曾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如果被人欺负了,我们应当用道德去感化他吗?

对于这个千古难题,孔子的回答十分巧妙。

他说:如果别人欺负了你,你却试图用道德来感化他。他不会感激你的仁义,反倒觉得是你惧怕他。

伤害你的人,你反过来去讨好他。

那么善待你的人,你又该如何去报答?

因此面对伤害我们的人,不要一味纵容姑息。
针不扎在自己身上,就永远不知道有多疼。
只有将痛苦返还给他,他才会忏悔。

人这一辈子能屈能伸,适度忍让才是福:
没事时,不主动惹事;有事时,也绝对不怕事。
既不能无止境的退缩,也不能无底线的包容。
该拒绝时莫心软,该让步时要大度。

#励志人生感悟##人生建议#

【给曹丕“招黑”的两个传说】 因为“七步诗”上了热搜,曹植自然而然也被热搜了。前不久,《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推出封面故事《曹操·缔造魏国》,并以系列文章介绍曹操纵横捭阖的故事。这中间,都绕不开曹丕。
  曹丕即魏文帝,在位七年。他的文治武功虽然并非特别出色,但也不能说平庸无为。那为什么对他的评价偏低呢?很显然,“七步诗”“心机男”抢甄氏的故事,都一直在给他“招黑”。尽管这两个故事或被证伪,或最多“莫须有”,但因流传太广,很多人仅凭朴素的满腔义愤,就恨起他来,曹丕确实有点冤。
  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传说往往“更让人相信”
  从两个故事说起。最为人熟悉的,莫过于他逼曹植写“七步诗”了。
  《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了这件事:魏文帝曹丕命令曹植,七步以内写成一首诗,否则杀头。没想到,曹植七步之内,吟出那首流传至今的《煮豆诗》。
  虽然不少学者从各种角度论证,这个故事应不属实,但丝毫不影响其广泛流传,并为大家津津乐道。
  这个故事形成的效果,类似如今娱乐圈里那种“虐粉”套路带来的结果,粉丝们因为同情自己的“爱豆”受到打压,反而加倍支持。那么,曹丕不挨骂谁挨骂?
  娶到甄氏的故事里,曹丕妥妥地被塑造成了“心机男”,这对他又是一个大大的减分项。
  甄氏原本是袁绍儿子袁熙的夫人,才貌俱佳,家世也很显赫。按某些“趣历史”的表述,曹操攻打邺城,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想据甄氏为己有。意想不到的是,曹丕捷足先登。原来,曹丕也早已听闻甄氏貌美,借此机会率先冲进袁府,抓到甄氏,并大大方方地请求曹操,把她赐给自己为妻。事已至此,曹操也没办法了。曹丕计谋得逞,顺利抱得美人归。但是,“心机男”的称号也就坐实了。如此心机,岂能不令人鄙薄。
  围绕甄氏的故事至此并没结束。排在“建安七子”首位的孔融,因为曾拿这件事讽刺过曹操,引来杀身之祸。听说曹丕娶了甄氏一事后,孔融一本正经地对曹操说,这事再正常不过了,以前,武王伐纣,就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本来,曹操一直感觉此事有点夺人妻室之嫌,闻听有这样的历史掌故,非常高兴,于是,赶紧向孔融打听,语出何典?孔融回答,以今例古,应当如此。曹操这才明白,孔融是在讽刺自己,心里暗恨不已。在此之前,孔融经常对曹操傲慢无礼,早已惹得曹操大为不满,他这番“过嘴瘾”无异于火上浇油。最终,曹操借别人奏免之机,把孔融杀头了事。孔融作为一位名士,如此丧命还是引起很多人的惋惜与不平。尽管关系间接,这件事的一大块罪过,也被记到了曹丕头上。
  还有一个说法,曹植名作《洛神赋》,也与甄氏有关。据说,曹植也是非常倾慕甄氏,思慕而不得,于是以甄氏为“蓝本”,下笔千言,洋洋洒洒,写下了这篇辞采华茂、气度雍容的赋中名篇。当然,这也是无稽之谈,好事者附会而已。但是,那些相信这个故事而为曹植鸣不平的人,还是把责任追到曹丕那里。
  种种传说,虽不是事实,编造故事的人可能觉得有趣,像相声中甩了个“包袱”,但对于曹丕的名声来说,却极有杀伤力。这么多“黑料”,曹丕名声能好到哪里去?
选拔人才“勿拘老幼”
  按正史记载,曹丕在文治武功方面,都还能够称得上有所作为。
  曹丕去世后谥号“文”,当然与他好文、“文治”有关。《三国志·魏书》评价曹丕“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
  曹丕之好文,一是诗文创作颇有成绩,二是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简而言之,他留下了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开七言诗创作风气之先。文学理论方面,写出了《典论·论文》,许多观点卓有见识,影响至今。
  在文治方面,他非常重视文化和选拔人才。《三国志·魏书》记载,黄初二年,曹丕即位后的第二年,因为注意到“阙里不闻讲颂之声,四时不睹蒸尝之位”,遂下诏设宗圣侯,奉孔子祀,并命令鲁郡“修起旧庙,置百万户吏卒以守卫之,又于其外广为室屋,以居学者”。
  黄初三年,曹丕下诏选拔人才,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其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有司纠故不以实者”。这个选拔人才的标准可谓不拘一格,明确要求选才不要受年龄等条件限制,真正有才华的人就要擢拔,而且明确命令政府部门对那些“不以实”取才,仍然机械呆板按条文操作的,进行监督和纠正。
  这些政策,对文化和文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文治方面的举措,曹魏政权也是一脉相承的。曹操生活的年代,鹿逸中原,群雄纷争。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最大可能地笼络人才,曹操主张“唯才是举”,提出“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都可以量才适用。提出这样的主张,可能也与曹操本人的经历有关。《三国志·魏书》记载,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可见,他虽然小时候很聪明,但并未走那条由学入仕之路,反而有点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据了解,东汉官僚选拔采取“察举制”,至汉顺帝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上书“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同时要求官员考察对象必须满足基层任职“满岁”的条件,朝廷同意并颁行。汉桓帝本初元年,对基层任职时间的要求进一步延长,必须满10年才可以。按专栏作家江上苇的说法,曹操举孝廉,“时年20岁不到——无论是按照阳嘉制的很年40岁,还是按本初诏的基层锻炼10年,他哪项都不满足。”更何况,他还“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各种条件都不具备,曹操仍然被成功荐举。这样一个特殊经历,可能让曹操认识到,如果严格按照那些条条框框,许多像自己一样的人才,会被拒之门外。这与现实需要严重不符。所以,他后来颁布《求贤令》,提出要“唯才是举”;后又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要求举荐“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而且强调“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至曹丕,如上所述,同样要求“以实”取才,起到了承上启下、延续文脉的作用。
  曹叡(魏明帝)做太子时,即“唯潜思书籍而已”。即位后,认为“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曾下诏要求各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他还认为,“世之质文,随教而变”,要求选拔任用有真才实学者,“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后来,还曾专门下诏,把曹丕所著《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
  可惜,魏明帝时,已经“大权偏据”,诏令也被臣僚们当成例行公事,还有谁愿意去推行落实呢。
厚葬都是“愚俗所为”
  此外,在军事与社会治理方面的为政理念,也颇能显示曹丕与众不同的个性。
  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当了皇帝后,曹丕仍然面对诸多军事行动,包括魏国内部发生的叛乱。或许是厌倦了刀兵生涯,或许是心存悲悯,他一直希望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魏书》中记载,山贼郑甘、王照及卢水胡率众投降,时已嗣位丞相、魏王的曹丕非常得意,在众多谋士臣僚面前,接连列举出历史上很多先例,证明自己力排众议、不必用兵而让对手来降的策略有效、有功。曹丕还特别表示,“吾今说此,非自是也,徒以为坐而降之,其功大于动兵革也。”能够运筹帷幄,尽最大努力避免刀兵相见,不战而屈人之兵,确实值得称道。
  主张简葬,并以身作则。按《三国志·魏书》,曹丕将陵地选在首阳山,对于身后事,通过“终制”作了详细交代。其中,明确提出,陵墓需“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即不封土,不种树,不建寝殿,不造园林,不修神道。曹丕认为,“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葬了,就要像藏起来一样,让别人找不到。那些大造陵墓,招摇厚葬的,纯粹是“愚俗所为”。此前已经有无数实际例子说明,厚葬更容易被盗墓。一旦陵墓被盗挖,对于逝者,无异于受刑,如同“戮而重戮,死而重死”。所以曹丕反复叮嘱,如果不按他所说的办,就是不忠不孝。曹丕去世后,他的丧葬事宜即按“终制”执行。
  曹丕主张简葬,并非突然异想天开。首先,是有思想基础的,这方面与曹操一脉相承。另外,应该也有多方面的现实考量。客观而言,他有为自己打算的因素,希望百年以后,能真正入土为安。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为治国算计。毕竟,长年不断的战争,给社会生产带来了极大破坏,如果再兴厚葬之风,必然会造成社会生产和财富的极大浪费,由此又会挤压其他需求。比如,军队筹集物资就会遇到更多难题。如果军队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战斗力又如何保障?倡导简葬,节约资源,类似一系列问题都能得到有效消除或缓解。事实也是如此。
  从这些政策来看,曹丕还是很有远虑的。有远虑,则大致能把握和顺应大势。但是,他当了七年皇帝就去世了,很多政策的效果可能才刚刚显现,有的甚至因为世乱而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这应该也是导致他在社会评价上拿“低分”的一个原因。如果他能多在位几年,又会是什么情形?有没有可能拿出一整套令人惊叹的治国良策,直接改变天下版图?这个问题肯定又是众说纷纭。怎么想象大可天马行空,也不必较真,因为历史都已经发生,再离谱的想象也不过是图个乐而已。总之,曹丕属于那些八卦传说的受害者,反过来说,正是凭借那些传说,曹丕才为更多人知晓,这也算历史的一个补偿吧。

基层女性,麻烦你出来,跟我聊个五毛|||逛书店被书名和封面吸引,
看完我只想说“我不懂,但我大为震撼”
书里所指的这类“基层女性”到底有多少,他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
没看过作者的视频,单纯讲读书感受
这本书基本就讲一件事【女性要独立】
当然,这个独立包括物质独立、精神独立,要脱离父母以爱之名的绑j ia,也要摆脱依附于男性依附于婚姻的心理,另外一点就是男女平等。
.
让我震撼的是,这么点浅显易懂的道理,花了一本书的笔墨来写,居然有那么多人唱好。那么多人觉得找到了精神伙伴。那么多人感叹内容深刻。 只要有一个不好的声音出来,就会有一万个人怼回去,其中骂的最多的就是说不好的人肯定是男性。
.
我在想这些对号入座的基层女性,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作者说的这些真的能拯救他们吗?
看这本书是因为书名,我也是妥妥的基层性啊,一个18湾山沟沟里出来的女孩。看完了…嗯好吧,我可能对作者所谓的基层女性有些误解…
我相信这本书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引起一些人的共情的,但仅仅共情真的有用吗?
真的想改变自己,还是去看些实用心理学吧!
心态摆正了,行动跟上了,你才能跟上作者的步伐,看她说的这些汤是没用的!
.
这本书的评价两边倒
1⃣既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醍醐灌顶的道理→汤
2⃣朴实的语言,相似的经历,仿佛让我找到精神伙伴→佳作
.
读之前我就看了评论,抱着中立的态度去读的,不好意思,看完我也倒向1了,原因是内容不够丰厚,观点重复性高,例证也不足以支撑观点。果然畅销书还是不适合我,跟我一样,本来就是人间清醒的姑娘,大可不必读了。
.
另外,我不是杠精,也不是生活美满的大家闺秀,我看了《你当像飞往你的山》会极力推荐给身边的朋友,但这两本书压根不在一个档次上,没有可比性。我也是农村女孩,这本我真的不推荐!

女性读物《成为波伏娃》、《厌女》、《第二性》哪个它不香呢!
.#13岁的谢飞机近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作者:亦梦亦幻亦真亦乱or 坚持完成爱好的曹红敏(绝不抄袭,也维护原创)提笔欲写点儿什么,又如前般,写了删了。#肖战的故事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 ”真正聪明的人,往往都是以德取胜,以厚道之心待人,以真诚之礼服人。心善是一种美德人善是一种修养,真善是一种功德对人要有一种诚信对事要有一种明白很多情理之中要学会
  • 2,手上有两条婚姻线手上有两条婚姻线,说明婚姻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婚后婚姻线末端还出现很多小叉,那就代表夫妻感情淡,比较注重事业和财运的发展,不善于打理感
  • 后来我懂了 因为太多人本身自己就是假的或者没有 所以很难想象别人拥有的美好 她的上级只会画饼她的世界也就只有画饼。踏步前行,声色光影之中,照出的仍是那个我,
  • 只要相信,只要堅持,只要你真的是用生命在熱愛,那一定是天賦使命使然,那就是一個人該堅持和努力的東西,無論夢想是什麼,無論路有多曲折多遙遠,只要是靈魂深處的熱愛,
  • ”爸爸说,“我祝你展翅高飞。昨晚爸爸烧了鸡肉,儿子吃的很欢。
  • 你是我最爱的妈妈啊!中午快下班的时候妈妈打电话来问吃啥,我说少做点儿中午吃不下去,老妈说那她做个西红柿卤,我说你是要做捞面条吗?
  • 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
  • @ 朋友 看着铁臂阿童木这个图片,仿佛看到你说过的:想起了小的时候同名的那首儿歌,愿我们都像阿童木一样勇敢。7月9日我以〈有一种激励来自身边〉为题转发了那天你发
  • 我:爸爸妈妈这都是应该的,小时候你带着我们吃喝玩乐的,不让我们担心钱的问题。那现在我长大了,挣钱了,我应该带你们玩,带你们一起享受我们年轻人的生活,你们就趁着年
  • 他们比较喜欢花钱,所以重视金钱,给人爱财如命的感觉,为了钱什么都做得出来。 吹火口又被称为雷公嘴,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上嘴唇比较尖,下嘴唇略微上翘,这类人通常比较
  •   “随着我市各行业骨干企业创新研发能力的有效提升,不仅让企业发展找准发力点,激活新动能,更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我市以构建“6+6”先进制造产业体
  • 조정102000수강은돈이온데간데없이날아갔고,여섯개의문은금의위가함께추적하는것을돕도록명령받았다.여성체포는이번여름에행복하지않습니다.앞발은금의경비원에의
  • 自己看了多少就讲给众生多少,自己说是度人,度的什么人啊?度人也不是你的事情,度人是觉悟的人在度人。
  • 感觉你的肩膀好像又宽了些 是错觉吗 少年人想要快点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姐姐却还想你做个无忧无虑的小小少年 执念握在手中所以经常会忘记 你真的已经长大了很开心
  • 因为@胡歌 读的诗,知道了一位诵读自然的诗人@李元胜 ,再读到了他的另外一首诗《夜 读》作者:李元胜我喜欢的短诗,会越读越长每次旅行,我增加着它的留白每一年,我
  • 对于男主的扮演者周川珺,之前我也不太熟悉,这次在《一根木头》里认识了他也是大感意外,现在这样眼神纯净,表演自然的男演员也不多见,帅气中多了几分安静,看着就让人很
  • 在某个时间的间隙里,有某个似曾相识的场景,心头总是蓦然升起一段无名的惆怅,怅惘那些已成追忆的感情,那些不知在何方的故人。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 北方的艺术并不像意大利艺术那样一心一意地想达到理想的和谐与美丽,而是喜爱这种日益盛行的再现生活的艺术类型。我们不得不回到古代的埃及艺术去寻找像它这样忠实地描绘人
  • 6. The greater the population there is in a locality,the greater the need t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