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店里坐,传票天上来,如何避免?】开个小超市、便利店卖卖水果蔬菜零食,小日子平淡幸福,但有些小老板,开着店突然就收到法院传票——“商标侵权”,做点小生意还成了被告,咋回事?

很多经营者认为:我又没生产假冒商品,只是出售而已,应该没啥事吧。其实不然,销售假冒商品不仅构成商标侵权,严重的还可能触及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而且未经商标权人许可,擅自将他人商标用于店铺门头、支付小票、广告宣传等,也构成商标侵权。

当前,非法生产商的“造假功力”可谓越来越强,有时真假难辨。而许多小商户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被诉之后才发现自己销售的是假冒商品,那这种情况下,需要承担责任吗?

记住,法律不会强人所难,如果经营者主观上“不知道”且客观上有“合法来源”,则可免除金钱赔偿责任,但仍需停止销售、销毁库存。“搭便车”“蹭名牌”等行为不仅侵害知识产权权利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有损经营者自身信誉商誉,为追逐小利而承担几千上万的赔偿责任,没必要也不值得。

所以提醒大家,进货前,务必仔细审查供货商的经营资格、品牌授权、质检报告等信息,选择正规、合法的供货商,尽量不在个人手中拿货。有条件的,还应认真审查商品实物,鉴别真假。进货时,务必签订进货合同,制作进货单据等凭证,记下供货商的主体身份、联系方式等信息。保留这些证据,才能最大程度降低侵权风险。#法律##律师##泊江说法##法条链接##法律咨询# https://t.cn/Ryhpwdq

【一网通办,一线通达!内蒙古优化营商环境跑出“加速度”】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是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营商环境加速优化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内蒙古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初见成效,网上办事更便捷、更高效。

5月8日下午,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发改委、市场监管局、政务服务局、呼和浩特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内蒙古“一网通办”各项措施的进展情况。

总体情况

自治区政务服务局制定了《12345热线“蒙速办·帮您办”企业服务专席建设实施方案》,自治区本级和12个盟市“12345”热线共设立企业服务专席41个,配备专席话务员287名,为企业提供“7×24小时”在线服务。

自治区建立政策专员“一对一”服务机制,从12个盟市和48个部门中遴选近千名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业务骨干,组成企业服务专家库,对于政策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诉求,及时给予精准、专业、权威解答。

设立“12345”热线专区服务页面,企业可通过登陆“蒙速办”APP线上填写诉求工单,直达企业专席办理业务。

实行服务流程闭环管理,建立电子化工作台账,通过专业数据系统,如实记录诉求内容、办理情况、办理结果等,实现企业服务全过程可追溯。

对线上线下联动的服务事项,企业专席下派工单到相应部门,督促事项办理,并及时进行电话回访,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办结。

自治区在“蒙企通”平台开启了“反映问题”功能,依法受理和处置营商环境问题。

截至4月底,共受理问题37个,主要集中在政府承诺不兑现、拖欠企业账款、落实惠企政策不到位等方面,目前已办结9个。

政务服务方面

全区政务服务系统重点在理事项、建平台、进一网、通数据、推证照、促应用6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落地见效。

截至目前,已梳理全区政务服务事项60万项。形成统一政务服务事项库、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政务门户、统一电子印章、统一电子证照、统一“好差评”的“六个统一”平台支持体系。将自治区、盟市、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五级”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网。已建成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系统,并在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等6个盟市进行“全程网办”试运行。

2021年11月底,区直14个部门41个业务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全部完成对接,实现了用户体系互认、业务有效协同、办件数据共享。建立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提供数据共享服务4000多亿次。

截至目前,自治区本级所有部门完成电子印章备案,各盟市累计发放电子印章9000枚,全区已汇聚电子证照409类、数据5279万条,共享调用量达5877万次,为企业和群众办事证照类材料免提交提供了有力支持。

上线了全区统一的政务服务网、“蒙速办”APP,提供电脑和手机“两端”服务,并将各盟市、区直部门服务渠道向“两端”汇聚,避免群众上多网、APP下载多等问题。

截至目前,通过“蒙速办”APP注册用户1407万,累计访问量超4亿次,累计接入应用4142项,可办率为39.18%。社保费缴纳、公积金提取、电子医保卡购药等高频服务实现了掌端办理。

市场监管方面

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在涉企数据归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修复等方面推进市场监管部门协同监管。

一、涉企数据归集

依照政府部门涉企信息资源目录、数据标准,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以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侵权假冒治理、价格执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消费者权益保护、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领域为重点,将企业登记注册备案、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商标注册、纳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抽查检查结果等信息,全部记于企业名下并通过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形成全面覆盖市场监管各业务条线的涉企信息公示“全国一张网”,并将归集的涉企信息按时同步至“信用中国”和“互联网+监管”系统。

二、部门协同监管

目前,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向77个自治区党政部门和机构开通,共有使用单位5504个,用户17056个。全区所有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都可依托该平台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涉企“双公示”数据归集工作,实现了双随机抽查检查计划任务制定、随机选取检查对象、随机匹配检查人员、抽查检查结果统一归集公示的一网操作。截至目前,通过双随机方式检查市场主体38.8万户,通过协同监管平台归集市场主体行政许可信息122.5万条,抽查检查结果信息41.9万条,均记于市场主体名下,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三、推进信用修复一网办理

实现了市场主体信用修复全程网上办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以及被作出行政处罚公示的企业,在履行法定义务后,在线上申请信用修复,市场监管部门在规定的时限内对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市场主体予以信用修复。

一、涉企数据归集

依照政府部门涉企信息资源目录、数据标准,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以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侵权假冒治理、价格执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消费者权益保护、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领域为重点,将企业登记注册备案、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商标注册、纳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抽查检查结果等信息,全部记于企业名下并通过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形成全面覆盖市场监管各业务条线的涉企信息公示“全国一张网”,并将归集的涉企信息按时同步至“信用中国”和“互联网+监管”系统。

二、部门协同监管

目前,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向77个自治区党政部门和机构开通,共有使用单位5504个,用户17056个。全区所有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都可依托该平台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涉企“双公示”数据归集工作,实现了双随机抽查检查计划任务制定、随机选取检查对象、随机匹配检查人员、抽查检查结果统一归集公示的一网操作。截至目前,通过双随机方式检查市场主体38.8万户,通过协同监管平台归集市场主体行政许可信息122.5万条,抽查检查结果信息41.9万条,均记于市场主体名下,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三、推进信用修复一网办理

实现了市场主体信用修复全程网上办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以及被作出行政处罚公示的企业,在履行法定义务后,在线上申请信用修复,市场监管部门在规定的时限内对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市场主体予以信用修复。

惠企政策方面

为进一步检验惠企政策的实施效果,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各盟市联合,在“蒙企通”平台开展了自治区“最受企业欢迎惠企政策”网络评选活动。

活动共推出37项政策,涵盖稳岗减负、促进产业发展、资金奖补发放、政务服务优化等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活动采取网络票决、政策比拼、市场主体参与的方式进行,12天的投票期内收到49.02万张投票,单项惠企政策最高投票数超过8万票。从评选结果看,清晰地体现了市场主体重点关注的3个方面:

一是位居前列的自然资源厅《关于贯彻落实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实施意见(试行)》、生态环境厅《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和鄂尔多斯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均从法律法规、市场规则、产业准入和管理机制层面,进一步强化了对民营经济合法权益的保护,充分体现法治公平是市场繁荣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市场主体关心的主要方面,下一步在政策研究中,更要注重以法治公平增强市场主体发展信心。

二是内蒙古税务局《“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2021年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实施方案》、呼和浩特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便民利企九条措施》,两个政策聚焦大力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为市场主体疏堵去痛,充分体现要以更优的审批监管服务,提升市场主体办事的便利度和体验感。

三是包头市《包头市促进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兑现细则》位于盟市最受企业欢迎惠企政策第三名,用“真金白银”助力企业、产业发展,充分体现了企业对政策扶持、发展促进的需求。

下一步

自治区还将推进更多高频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上线自治区中介服务超市,启用电子监察系统,升级“蒙速办”移动端功能,建设政务服务“区块链”,让更多事项真正实现网上“好办”、“易办”、“快办”,最终实现“全程网办”。
(奔腾融媒)

【一网通办,一线通达!内蒙古优化营商环境跑出“加速度”】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是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营商环境加速优化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内蒙古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初见成效,网上办事更便捷、更高效。

5月8日下午,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发改委、市场监管局、政务服务局、呼和浩特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内蒙古“一网通办”各项措施的进展情况。

总体情况

自治区政务服务局制定了《12345热线“蒙速办·帮您办”企业服务专席建设实施方案》,自治区本级和12个盟市“12345”热线共设立企业服务专席41个,配备专席话务员287名,为企业提供“7×24小时”在线服务。

自治区建立政策专员“一对一”服务机制,从12个盟市和48个部门中遴选近千名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业务骨干,组成企业服务专家库,对于政策性和专业性较强的诉求,及时给予精准、专业、权威解答。

设立“12345”热线专区服务页面,企业可通过登陆“蒙速办”APP线上填写诉求工单,直达企业专席办理业务。

实行服务流程闭环管理,建立电子化工作台账,通过专业数据系统,如实记录诉求内容、办理情况、办理结果等,实现企业服务全过程可追溯。

对线上线下联动的服务事项,企业专席下派工单到相应部门,督促事项办理,并及时进行电话回访,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办结。

自治区在“蒙企通”平台开启了“反映问题”功能,依法受理和处置营商环境问题。

截至4月底,共受理问题37个,主要集中在政府承诺不兑现、拖欠企业账款、落实惠企政策不到位等方面,目前已办结9个。

政务服务方面

全区政务服务系统重点在理事项、建平台、进一网、通数据、推证照、促应用6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落地见效。

截至目前,已梳理全区政务服务事项60万项。形成统一政务服务事项库、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政务门户、统一电子印章、统一电子证照、统一“好差评”的“六个统一”平台支持体系。将自治区、盟市、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五级”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网。已建成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系统,并在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等6个盟市进行“全程网办”试运行。

2021年11月底,区直14个部门41个业务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全部完成对接,实现了用户体系互认、业务有效协同、办件数据共享。建立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提供数据共享服务4000多亿次。

截至目前,自治区本级所有部门完成电子印章备案,各盟市累计发放电子印章9000枚,全区已汇聚电子证照409类、数据5279万条,共享调用量达5877万次,为企业和群众办事证照类材料免提交提供了有力支持。

上线了全区统一的政务服务网、“蒙速办”APP,提供电脑和手机“两端”服务,并将各盟市、区直部门服务渠道向“两端”汇聚,避免群众上多网、APP下载多等问题。

截至目前,通过“蒙速办”APP注册用户1407万,累计访问量超4亿次,累计接入应用4142项,可办率为39.18%。社保费缴纳、公积金提取、电子医保卡购药等高频服务实现了掌端办理。

市场监管方面

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在涉企数据归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修复等方面推进市场监管部门协同监管。

一、涉企数据归集

依照政府部门涉企信息资源目录、数据标准,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以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侵权假冒治理、价格执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消费者权益保护、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领域为重点,将企业登记注册备案、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商标注册、纳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抽查检查结果等信息,全部记于企业名下并通过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形成全面覆盖市场监管各业务条线的涉企信息公示“全国一张网”,并将归集的涉企信息按时同步至“信用中国”和“互联网+监管”系统。

二、部门协同监管

目前,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向77个自治区党政部门和机构开通,共有使用单位5504个,用户17056个。全区所有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都可依托该平台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涉企“双公示”数据归集工作,实现了双随机抽查检查计划任务制定、随机选取检查对象、随机匹配检查人员、抽查检查结果统一归集公示的一网操作。截至目前,通过双随机方式检查市场主体38.8万户,通过协同监管平台归集市场主体行政许可信息122.5万条,抽查检查结果信息41.9万条,均记于市场主体名下,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三、推进信用修复一网办理

实现了市场主体信用修复全程网上办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以及被作出行政处罚公示的企业,在履行法定义务后,在线上申请信用修复,市场监管部门在规定的时限内对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市场主体予以信用修复。

一、涉企数据归集

依照政府部门涉企信息资源目录、数据标准,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以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侵权假冒治理、价格执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消费者权益保护、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领域为重点,将企业登记注册备案、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商标注册、纳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抽查检查结果等信息,全部记于企业名下并通过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形成全面覆盖市场监管各业务条线的涉企信息公示“全国一张网”,并将归集的涉企信息按时同步至“信用中国”和“互联网+监管”系统。

二、部门协同监管

目前,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向77个自治区党政部门和机构开通,共有使用单位5504个,用户17056个。全区所有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都可依托该平台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涉企“双公示”数据归集工作,实现了双随机抽查检查计划任务制定、随机选取检查对象、随机匹配检查人员、抽查检查结果统一归集公示的一网操作。截至目前,通过双随机方式检查市场主体38.8万户,通过协同监管平台归集市场主体行政许可信息122.5万条,抽查检查结果信息41.9万条,均记于市场主体名下,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三、推进信用修复一网办理

实现了市场主体信用修复全程网上办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以及被作出行政处罚公示的企业,在履行法定义务后,在线上申请信用修复,市场监管部门在规定的时限内对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市场主体予以信用修复。

惠企政策方面

为进一步检验惠企政策的实施效果,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各盟市联合,在“蒙企通”平台开展了自治区“最受企业欢迎惠企政策”网络评选活动。

活动共推出37项政策,涵盖稳岗减负、促进产业发展、资金奖补发放、政务服务优化等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活动采取网络票决、政策比拼、市场主体参与的方式进行,12天的投票期内收到49.02万张投票,单项惠企政策最高投票数超过8万票。从评选结果看,清晰地体现了市场主体重点关注的3个方面:

一是位居前列的自然资源厅《关于贯彻落实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实施意见(试行)》、生态环境厅《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和鄂尔多斯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均从法律法规、市场规则、产业准入和管理机制层面,进一步强化了对民营经济合法权益的保护,充分体现法治公平是市场繁荣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市场主体关心的主要方面,下一步在政策研究中,更要注重以法治公平增强市场主体发展信心。

二是内蒙古税务局《“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2021年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实施方案》、呼和浩特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便民利企九条措施》,两个政策聚焦大力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为市场主体疏堵去痛,充分体现要以更优的审批监管服务,提升市场主体办事的便利度和体验感。

三是包头市《包头市促进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和兑现细则》位于盟市最受企业欢迎惠企政策第三名,用“真金白银”助力企业、产业发展,充分体现了企业对政策扶持、发展促进的需求。

下一步

自治区还将推进更多高频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上线自治区中介服务超市,启用电子监察系统,升级“蒙速办”移动端功能,建设政务服务“区块链”,让更多事项真正实现网上“好办”、“易办”、“快办”,最终实现“全程网办”。
(奔腾融媒)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强生致癌案宣判:致癌指控有效 赔偿22人323亿
  • 全球10大收入最高男演员的经典台词,你Pick谁?
  • 巴神曾拒绝中国天价合同|
  • 中纪委曝光七起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案例
  • 扎克伯格抛售近36万股Facebook股票 套现6200万美元
  • 特斯拉工厂着火!马斯克连夜发邮件称内鬼破坏特斯拉生产
  • 王倩夺冠,最后两枪直接让对手晕倒!
  • 澳洲总理宣布辞职 宣称将退出政坛!
  • 专家建议:让女性休满1年产假,把孩子带好也是工作
  • 石家庄高新区发生重大车祸 2名儿童死亡3人重伤
  • 【亚运聚焦】朱婷VS金软景 谁是第一主攻?
  • 八旬老汉狱中身亡,原因竟然是这个!
  • 苹果预定大量中国赴美货运航班,为新iPhone做准备
  • "杀妻藏尸"细节披露,被迫自首不减罪,期间挥霍享乐无悔意....
  • 王祖贤全家照曝光 “消失的女神”什么时候回归?
  • 延禧宫成故宫热门景点,现实中的延禧宫原来比电视剧还坎坷
  • 职场动态|京东公布反腐进展 阿里在杭州成立盒马公司 董明珠送房承诺将兑现
  • 火车又现霸座女 网友呼吁将占座人纳铁路黑名单
  • 员工福利哪家强!刘强东建豪华宿舍,董明珠送员工“房”
  • 最新!高铁“霸座”男被罚款200元 并被限制购火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