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上】节选贰拾
依据佛经典籍,五浊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 5种末法时代的现象。
劫浊:因末法时代众生共业牵引,各种自然灾害频发;
见浊:末法时代的众生,知见不正,邪见增盛;
烦恼浊:末法时代的众生烦恼极重而增长;
众生浊:末法时代的众生因为缺乏正见而不懂修善去恶,不畏因果,以致福报渐衰,苦果日增;
命浊:末法时代众生寿命減短。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正是佛陀所说的末法时代,以上5种现象举目皆是,皆因众生之不善共业所致。这个时代的众生用其他方法已经很难调伏,只有大圆满法门最为有效。
《应成续》《诸天会集续》等续部云:“唯大圆满法,堪可调化浊时众生。” 莲花生大士也说过:“五浊越炽盛,大圆满的加持力越强〞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文殊大圆满基道果无別发愿文》中写:“大圆满法仅仅听闻也必定能解脱。续部有云:在有勤因乘难以调伏众生的时期,大圆满法将广弘于世,普度有缘众生。”
末法时期众生的烦恼业力不可思议,大圆满的加持力同样不可思议。莫说得到大圆满的灌顶和引导,或者听闻大圆满法,哪怕仅仅听到大圆满的名号,此人也必将于人寿10岁时得到吉祥智慧空行母的度化,在生、死及中阴三时段中的任何一时获得解脱。这在《阿底大庄严续》中有明确的开示,所以大家应该对大圆满法门生起无上的信心。
值遇大圆满,对大圆满生起信心当然是福报深厚、宿有善根,但这并不能说明你是“上根利智”,不用闻思、不用费劲就能成就。我们今生能值遇大圆满法,应该感激的是大圆满历代传承祖师以及大圆满法系内无数的成就者、修行者。没有他们的悲心和努力,大圆满的法脉不可能如黄金山脉般延续至今。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曾为一国国君,境内普降粮食雨、珍宝雨,几日不停。国民都说:
“我们的福报真大!”国君说道:“不是你们的福德,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一个人的福德力啊!”
大圆满传承的上师们默默承担起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障难,不惜牺牲自己,以帮助更多众生接触到大圆满法。在末法时期,像法王如意宝
这样的祖师大德,出于对众生无量的悲心,在较广大范围内传讲过去只在小范围秘密传授的大圆满法,使得我们有机会值遇此殊胜法门。
在末法时代,众生的烦恼有多重,苦难有多重,大圆满传承上师们的负担就有多重。
法王如意宝曾经说:他十几岁便证悟了大圆满,从小他就相信自己一定能获得虹身成就,甚至像莲师那样不舍肉身直接去往清净刹土。对此他一直确信不疑。后来他在各地广弘无上大圆满法,摄受了为数众多的弟子进入大圆满坛城,其中一些人破了密乘戒,并且存心制造违缘阻碍上师弘法利生事业的顺利开展。由此原因,他示现圆寂时有可能不会虹化,但他绝不后悔,若能让更多众生获得大圆满法的利益,他即使不虹化也没有关系。法王如意宝还说:“我圆寂后,肉身可能不会化光、缩小,也许反而会增大,如果是这样,你们也不必害怕,我不会给你们造成任何伤害。我的慈悲心、菩提心与生俱来、无有造作,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不会伤害众生哪怕一根毫毛。不论我最后怎样示现,都希望大家不要心生疑惑,不要毁谤上师,更不要退失对大圆满法的信心!”
尽管有破戒弟子带来的严重干扰,法王如意宝示现圆寂时仍然呈现出虹身成就的种种瑞相,肉身缩小,虹光漫天⋯⋯并且法王给我们留下至为殊胜稀有的金刚舍利,让我们再次见证了大圆满法的不可恩议和圣者福德力的广大无边。
以前,法王如意宝常常说:每当他想到自己有幸出生在佛法兴盛的雪域西藏,有幸入于前译宁玛巴持明传承之教下,并从上师那里听闻到
大圆满法,自己能思维大國满的法义,能真正修持大圆满法,他真是开心极了。有时候晚上躺在床上想:不说别的,仅仅是每天能把大圆满的法本带在身边,自己都一定是清净了无数的业障、积累了巨大的资粮才能这样。想到自己的福报,他高兴得简直要从床上跳起来。
法王如意宝在世时一直提醒我们珍惜跟随上师学法的机会,他说:“等我不在了,你们再想求大圆满窍诀,很难呐。末法时期,有些人会讲法,自己却没有多少修证;有修证的又往往不能按照见、修、行、果的次第为弟子完整传讲大圆满法;有的人既没有证悟境界,也没有能力传讲续部教言,却喜欢信口开河、四处传法。真正有修证,能讲大圆满密续、又能讲窍诀的上师,就像白天的星星一样稀少。”
我很幸运,今生能成为法王如意宝和诸多具德上师的弟子。如果不是凭借上师们深厚的悲心和福德,末法时期如我这般福报浅薄的众生,
不可能接触到大圆满法的光明。现在,仍有许多高僧大德住在世间,不遗余力地弘扬大圆满法。他们是这个世间的庄严,是众生的依怙。
在金刚窟前,上师的开示充满了对布玛莫扎祖师乃至所有大圆满传承祖师的感念。弟子们无不对大圆满传承祖师、对大圆满法生起了无上的信心,再一次发愿追随上师,为利益众生修行大圆满法门,圆满无上菩提。落日西斜,余晖在天地间铺洒,上师一行于旖旎的晚霞中圆满了第二天的行程…

我们信佛,
有没有想过佛陀希望我们信甚么

佛教的终极思想是成佛,
进入佛的境界
( 净土 )

「 信佛信甚么 」,
理所当然是信佛!

佛不是神,
我们不用怀疑佛是否存在,
起码释迦牟尼佛在歷史上是一个人。

信佛与不信佛与我们何干?

为甚么我们要信佛?

佛教徒信佛,

是信佛所言、
所教的
「 终极 」 思想,

亦即人死后的最终归宿、
依止之处。

佛教的
「 终极 」 思想是甚么呢?

是成佛,
悟佛知见,
入佛境界
( 净土 ),

得大安稳、
得大自在,

寂灭为乐。

作为宗教,
佛教不止于有
「 终极 」 思想,
给佛教徒,

乃至每个人一个明确的、
崇高的人生目的,

而且必须提出达到这个目标的具体方法。

但人知道佛有多少,

佛的知见是不可说、
不可思议,

所以,
人如果没有值遇佛、
认识佛、
信靠佛,

并有佛在旁,
与佛同行,

得佛悲救、
持佛愿力、
仗佛功德,

人是几乎不可能悟佛知见,
入佛境界,
往生净土,
度生成佛,
成佛度生。

因此,
释迦牟尼佛在八十岁入灭之前,

推介一位最适合我等娑婆世界众生根机的
「 现在佛 」,

让我们常常值遇彼佛、
信靠彼佛,

常常有彼佛同行,

得彼佛悲救、
乘彼佛愿力、
仗彼佛功德,

从而入彼佛境界
( 净土 )。

佛陀所指的彼佛,
正是阿弥陀佛也!

佛言 :
一佛即一切佛,
一佛土即一切佛土,

所以,
任何众生只要得一佛悲救、
乘一佛愿力、
仗一佛功德,

从而入一佛净土,
即入一切诸佛净土,

因此,
释迦牟尼佛希望我们信佛,
就是信阿弥陀佛!

何以见得?

佛陀出世及十方诸佛的本怀,
是信受阿弥陀佛本愿名号功德力救度

曾引
《 无量寿经 》
明佛陀的出世本怀,

在于
「 光阐道教,
欲拯群萌,
惠以真实之利 」,

而整部
《 无量寿经 》
从头到尾只介绍阿弥陀一佛及其极乐世界一土,

宣示弥陀本愿名号功德力救度、
念佛往生的净土法门。

佛陀在卷下说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成就文 :

「 十方恆沙诸佛如来,
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诸有众生,
闻其名号,
信心欢喜,
乃至一念,
至心迴向,
愿生彼国,
即得往生,
住不退转。

唯除五逆,
诽谤正法。」

即得往生,
住不退转,
即必成佛道。

佛陀的出世本怀,
也是十方诸佛的本怀,

就是
「 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 」,

实即赞叹无量寿佛
( 即阿弥陀佛 ) 名号,

如阿弥陀佛第十七愿言,
因为有闻名号者能生起对名号信心欢喜,

并欲生其国,
即得往生,
必成佛道。

出世本怀所说的
「 真实之利 」 者,

是人
「 得闻彼佛名号,
欢喜踊跃,
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
为得大利,
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

说明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上不可思议功德。

「 大利 」 即是
「 真实之利 」,

指称念弥陀佛名、
往生净土之利,

是阿弥陀佛本愿成就之利,
惠施给予念佛众生。

信释迦牟尼佛及一切诸佛者,
应决定深信阿弥陀一佛,

念释迦牟尼佛及一切诸佛者,
应一心专念阿弥陀一佛,

因为得闻及称念
「 南无阿弥陀佛 」
这句名号,

致使念佛人永离轮迴之苦,
即得往生净土,
常住涅槃之乐,
进入佛的境界,

得大安稳、
得大自在,

寂灭为乐。

诸佛出世种种方便,
不欲直令制恶修福,

但劝即令求生净土

佛陀在
《 观经 》
第三地观文,

言 :
「 佛告阿难 :

汝持佛语,
为未来世一切大众,
欲脱苦者,
说是观地法。」

其后在流通分释 :
汝好持是语者,
持无量寿佛名!

未来世一切大众者,
泛指末法浊世一切凡夫;

欲脱苦者,
即欲捨苦出生死的人,
详见下段。

善导大师在
《 观经四帖疏 》 释上段,


「 欲得捨此娑婆生死之身,

八苦、
五苦、
三恶道苦等 ,

闻即信行者,
不惜身命,
急为说之。

若得一人捨苦出生死者,
是名真报佛恩。
何以故?」

轮迴六道生死之苦是诸苦之本,
佛不忍见众生长时受苦。

续云 :
「 诸佛出世,
种种方便劝化众生者,
不欲直令制恶修福,
受人天乐也。

人天之乐,
犹如电光,
须臾即捨,
还入三恶,
长时受苦。」

大师深明佛意,

知道世人信佛、
学佛,

欲以制恶修福,
求得受人天乐,

但还要堕入三恶道,
没法彻底离苦得乐,
究竟解脱。

续云 :
「 为此因缘,
但劝即令求生净土,
向无上菩提。

是故今时有缘相劝,
誓生净土者,
即称诸佛本愿意也。」

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是劝世人厌捨人天福乐,
欣求愿生极乐净土,

趣向无上佛道,
乃称诸佛本愿意!

有流见解心非一,
故有八万四千门;

门门不同亦非别,
别别之门还是同

我们信佛的因缘各有不同,
彼此学佛的目的亦有别,

所以,
信佛的程度有深有浅,
学佛的利益有多有少!

但诸佛出世因缘的悲心同,
教化众生目的是等无别。

善导大师在
《 法事赞 》
( 以偈释 《 阿弥陀经 》)

有偈释
「 如是 」 头两个字,
发人深省,
如下 :

诸佛大悲心无二,
方便化门等无殊;
捨彼庄严无胜土,
八相示现出阎浮;
或现真形而利物,
或同杂类化凡愚;
分身六道无停息,
变现随宜度有流;
有流见解心非一,
故有八万四千门;
门门不同亦非别,
别别之门还是同;
同故即是如来致,
别故復是慈悲心。
 
《 阿弥陀经 》
是一部总结性的经典,

此经不单止总结了净土法门的三部正依经典——

《 无量寿经 》、
《 观经 》 及
《 阿弥陀经 》 ——

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净土,
而且总结了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

因此,
佛陀在无问自说下,
畅说如来出世本怀,


「 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 」 -

阿弥陀佛本愿名号功德力救度法,
故有
「 弥陀化身 」 之称的善导大师,

从佛陀一代时教的高度来看待和演绎
《 阿弥陀经 》,
另一番深义。

金刚经的智言慧语 :【独拣持戒修福为能生信。般若此云正智慧,而慧从定生,定由戒成。欲开正智,必应持戒。持戒则少欲知足,修福必深信因果。能生信心,信为入道之门也。】这在总结里面,把大意都为我们说出来了。这个地方我们读的时候,印象更为深刻。佛独拣,就是单单拣别持戒修福的人,对于世尊在金刚般若会上所讲的,他能够相信。这个道理与事实,前面都说得很清楚、很透彻。在这个时代真正能够守法,心地善良,我们一般人讲天性,在佛法里面讲的善根。真的,佛说过了,这个人的善根非常深厚,过去生中已经在无量诸佛如来处种诸善根,无量诸佛如来。这才知道,这样深厚的善根,在这个乱世当中,这样强烈的诱惑,他不被诱惑,他还是老实、还是善良,善根太深厚了。对于佛的这个法门,他一听就欢喜就相信,听到欢喜相信也是过去生中的善根。过去生中听过、读过,为什么还落到今天这个样子?我们诸位都是深厚的善根,为什么今天还搞成这个样子?一句话,没有发愿求生净土,想靠自己的本事来修,怎么修都出不了轮回,麻烦就出在这里,一定要觉悟。我们过去生中曾经亲近无量诸佛如来,这样的善根,如果要是回心求净土,早就作佛、作菩萨了,哪里落到这种地步,这是我们要觉悟的,这是我跟大家讲的事实真相。

  对于净宗法门能够生信心是不容易的。我们在《无量寿经》看到,阿闍王子那一批一个小团体五百多个人,佛说过,他们这个小团体那些同修们,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那个数量很大,四百亿佛!听到佛讲《无量寿经》,生欢喜心,心里起了一个念头,希望我将来成佛也像阿弥陀佛一样。但是怎么样?还没有发心求往生,还不愿意往生。你就想到,过去生中供养四百亿佛,求往生的念头都生不起来,然后你才知道,今天听到净土法门生欢喜心,就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的善根必定超过阿闍王子。也就是说,你过去生中亲近供养诸佛如来不只四百亿,你这个念头才生得起来。所以你们一些同修,想把净土法门介绍给别人,别人不相信,你就愁眉苦脸,你不晓得这个道理。你劝,他不相信,佛来劝他,他也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他善根不够。所以一个发愿往生的人,那是什么人?马上就要作佛的人,你仔细看看他,像不像作佛的样子,那个福报多大!《无量寿经》跟《金刚经》上都是这么说,过去生中曾经亲近供养无量诸佛,不是四百亿。我们知道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想想自己听到这个法门,真的生欢喜心,自己很庆幸,我过去的善根福德,不敢讲无量无边,至少也超过四百亿;不超过四百亿,你怎么会动这个念头?你怎么会起个念头要求生极乐世界?选择这个,这是有道理的,佛不是随便选择的。

  「般若是正智慧」,正,拣别里面没有邪智慧,纯正无邪。「慧从定生」。持戒修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老实人,老实人心比一般人要定,这个一定的道理。为什么?欲望少,没有希求,生活能过得去,他就很快乐了,再多给他一点,他不要,他嫌麻烦。那个就自在!所以说定由戒生,戒就是守法、守规矩,一个人守法、守规矩,心里头就有定。「欲开正智」,我们要想开般若智慧,要从持戒下手。佛的戒律要遵守,最低限度五戒十善,一定要遵守;三福六和一定要遵守,这都叫根本大戒。所以诸位不要以为,根本大戒提起来,就晓得是五戒,不知道三福、六和是根本大戒,一定要知道。世尊在《观经》上跟我们讲的三福,末后的结论,说得很清楚,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两句话就是明白宣示出,是三世一切诸佛的根本戒。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这就是一切诸佛,净业的正因,佛所以成佛,这是他的正因,你说多么重要!一切诸佛修行成佛的方法不一样,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无量法门都建立在这个共同的基础上,这个基础就是净业三福。我们要想往生不退成佛,离开三福不行,要知道那是根本戒。六和,你要说六和不是根本戒,我们受三皈的时候,一定要念皈依僧、众中尊,这一句也就是为我们显示出,六和敬是根本戒。僧团能在一切团体当中成为最尊贵的,就是六和敬。这个众,佛法里面讲众,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团体。僧的团体是世间所有一切团体里面最尊贵的,最值得人尊敬的,什么原因?它守六和敬,守这六条戒。

  所以我们今天讲持戒、守法,这四条都是属于根本戒,一定要做;五戒、十善、三福、六和,这四种根本戒,你要是不能受持,定慧都不可能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要是搁以前,我可能会像他面的女孩子一样,纷纷离座去了别的车厢。#咸鱼如我[超话]#有些人真是个很奇怪的动物安静时像个傻子醉酒时像个疯子镜子里像个处子现实中却是
  • #刘宇宁说英雄谁是英雄# 。刘宇宁白愁飞摩登兄弟刘宇宁 刘宇宁棚主宁哥#刘宇宁白愁飞# [打call]#刘宇宁说英雄谁是英雄# [打call]#摩登兄弟[超话]
  • 由于这个追求是没有结果的,于是诗以沉重的一叹作结:“长相思,摧心肝!而原来带“之”字、有重复的诗句却显得音调曼长好听,且能形成咏叹的语感,正《诗大序》所谓“嗟叹
  • #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换手机了#身边果粉,花粉,米粉都很多,数码博主,爱好者也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品牌和生态,每当更新产品或者有新的产品线都是大家讨论和购买的对
  • #床垫推荐# #舒适床垫怎么选# #装修设计# #卧室# #卧室装修灵感库##我的装修记录# #软装# #床垫# #床垫推荐##有奖转发# 小时候,妈妈会对你
  • 四月份的初始 依旧令人无比快乐和心动 空气里慢慢有了春天的味道(她说那是烧纸的味道 大概是呢 仿佛是春天独有的气味) 我知道她和姐姐好看像谁了 妈妈(俺婆婆)真
  • 再一个我觉得国征的画有种写意的特点,在他画童年记忆中的陕北家乡当中,还有其他方面,包括革命历史题材和社会题材的画,都有一种强烈的心灵色彩,就是写意色彩。他将社会
  • (说完就拿出来了小本本)我:……微信读书小程序 还蛮好用的最近看到这本 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很喜欢独木舟的翻译英文有时候很难表达中文的美妙但中文却可以准确表达英
  • 近日,通过对辖区商铺的防疫防控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场所码”注册申领、规范张贴,引导群众扫“场所码”、测温查码、口罩佩戴、消杀记录等进行细化检查,对落实疫情防控
  • 6月24日 《一直一直都很喜欢你》 周依然/吴念轩7月8日《学爸》 黄渤/闫妮/张钧甯7月8日《惊天救援》 杜江/王千源/佟丽娅/韩雪/俞灏明/韩东君7月8日《
  • 两层楼,楼上是借阅区,有一小块地方八九十年代供销社的代表物件,对面听说是时尚芭莎陈漫工作室其中一个摄影棚)阴天——下雨——天晴4️⃣ 鲁迅书店 店内正在播放
  • “毋庸置疑,康斯特布尔的伟大作品,是当他渴望成为一名'自然的'画家,同时需要表达他那躁动不安、充满激情的性格时所画就的。这两天上完课就看电影,许是在回避躁动不安
  • 中国是全球汽车供应商争相涉足的市场,然而在2018年,日本铃木汽车将其在中国市场的全部股权以1元的价格出售,彻底退出了中国汽车市场。《2018年铃木1元出售在华
  • p2王博森给我做了一盆蛋糕 五分钟炫完p3王博森惹我生气 榴莲赔罪 实现榴莲自由p4 昨天和王博森吵架 王博森气的摔门就走 然后回来跟我说 楼下鲍师傅你想
  • 我觉得有工作真的是一件很有安全感又很幸福的事 我倒不是喜欢我的工作 而是我觉得有工作这个事情是一件很有安全感和幸福的事 我本人 真的非常不想工作 每一刻都想退休
  • #519去旅游##平凉文旅##平凉[超话]##遇见平凉# 2022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平稳有序,“微旅游”“微度假”成为主流,“云展演”“云演艺”有声
  • 有一点必须注意:假如八字身旺,所预示的信息则是相反的,日支这个比肩、劫财就是忌神,夫妻关系就不会好,会出现频繁吵架,互不相让,所以必须断定八字身旺还是身弱。然而
  • 春光灿烂 绿树成荫 猴群嬉闹 空气清新怡人 在这疫情时期能够拥有这一切是多么幸福和值得感恩的一件事 加之很久没见的三五好友能够一起游山玩水 一起嗦粉真真是能够开
  • [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小基数一个️减肥成果图1️⃣这个月下决心减肥后,每天中午的减脂餐,无主食,晚饭基本不吃,或者喝酸奶;图2️⃣每天搭配着运
  • 假期结束,准备洗漱特殊时期那儿都去不了,每天两点一线家公园哦,去了一次旁边小区的健身房带泳池的,是的,和朋友各带俩只游泳,老大们都学了两期,自由玩水暖暖第一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