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典:《论语.宪问》14.31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方人:评论、品鉴人物,犹言批评。方,比、比方的意思,即对比评论人物的优劣,古人谓之“品藻、品鉴”。《义疏》:“比方人不得不长短相倾。”一说是诽谤别人。郑注“言人之过恶”,即讥评别人。钱穆曰:“方人若指谤人,孔子何以仅谓不暇,而又称其贤?故知‘方人’当从前解。”
▲不暇:没有空闲。暇,空闲。

■现代翻译:子贡评论别人。孔子说:“赐啊,你真的就那么贤良吗?我可没有闲工夫去评论别人。”

●何晏等《论语集解》:孔安国曰:“比方人也。不暇比方人也。”

●皇侃《论语义疏》:子贡以甲比乙,论彼此之胜劣者也。夫人行难知,故比方人优劣之不易。且谁闻己之劣。故圣人不言,圣人不言而子贡专辄比方之。故抑之,我则不暇有比方之说。江熙曰:“比方人不得不长短相倾,圣人诲人不倦,岂当相臧否。”

●刑昺《论语注疏》:此章抑子贡也。子贡多言,尝举其人伦以相比方。夫知人则哲,尧、舜犹病,而子贡辅比方人,怒其轻易,故孔子曰“赐也贤乎哉”,所以抑之也。夫我则不暇比方人也。

●陈祥道《论语全解》:不器于人者然后能器人,器于人者不可以器人。子贡器于人而已,其方人也不亦过乎?孔子曰:“赐也贤乎哉?”以贤者过之也。子贡对卫将军文子则谓颜渊之相,冉雍有志之君子,仲由才任治戎,冉求好学博艺,至于公西赤、颛孙师、曾参、卜偃、灭明、高柴、南容之徒,莫不在其所议,而孔子笑之,盖讥其方人之过也,故子以为不暇。左氏之品藻,班固之变美,不免后世之讥者,以其不能器人也。

●朱熹《论语集注》:比方人物而较其短长,虽亦穷理之事。然专务为此,则心驰于外,而所以自治者疏矣。故褒之而疑其辞,复自贬以深抑之。谢氏曰:“圣人责人,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如此。”

●张栻《癸巳论语解》拟议人之优劣,非知者其能之乎?故亦可谓之贤。而曰“夫我则不暇”,求之他人,不若笃其在己也。圣人抑扬之间,所以长善救失者,宜深味也。

●清《四书解义》:此一章书见学者当以自治为先也。子贡平日比方人物,而较其短长,不可谓非穷理之事,然专务为此,则心驰于外,而疎于内矣,故夫子婉以警之曰:赐也,尔能方人其亦贤乎哉?盖惟自治有余,而后得以暇及于人耳。若以我自审方虑,义理无穷,虽日孜孜焉而有未逮,又何暇较量他人乎?凡人之为学,终其身无可已时,即终其身无有暇时。以孔子之圣,而犹自谓不暇,则凡有志于学者,其孰有暇时邪?于此知学至圣人,而其功愈专,希圣者可以勉矣。

●刘宝楠《论语正义》:《释文》云:“方人,郑本作谤,谓‘言人之过恶’。”卢氏文弨考证:“古论‘谤’字作‘方’,盖以声近通借。子贡言人遇恶,故子曰‘赐也贤乎哉’,言汝己身果皆贤乎?!而谤人也,夫我则不暇谤人而自治。”谤谓言其过失,使在上闻之而自改,亦是谏之类也。昭四年传:“郑人谤子产。”《国语》:“厉王虐,国人谤王。”皆是言其实事,谓之为谤。但传闻之事,有实有虚,或有妄谤人者,今世遂以谤为诬类,是俗易而意异也。《三国志.王昶传》昶戒子书曰:“夫毁誉,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是以圣人慎之。孔子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如有所誉,必有所试。’又曰:‘子贡方人。赐也贤乎哉?我则不暇。’以圣人之德,犹当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以方人为毁,是亦读“方”为“谤”,用郑义也。《庄子.田子方篇》:“鲁多儒者,少为先生方者。”是“方”训比也。学以相俌而成,故朋友切磋,最为学道之益。夫子尝问子贡与回孰愈?又子贡问子张、子夏孰愈?夫子亦未斥言不当问,是正取其能比方人也。此文何反讥之。

●钱穆《论语新解》:一部《论语》,孔子方人之言多矣,何以曰“夫我则不暇”?宋儒谢良佐见大程子,举书不遗一字,明道曰:“贤却记得许多,可谓玩物丧志。”谢闻之,汗流浃背。及看明道读史,又却逐行看过,不差一字。谢甚不服,后来醒悟,常以此事接引博学进士。其事可与本章互参。

●南怀瑾《论语别裁》:“方”是说子贡比较直爽,看见不顺眼的人,当面就说人家,得罪人。孔子说,子贡啊!你要求别人,不要过于高了,不要希望别人都是贤人啊!有时候要马虎一点,而且老是得罪人,也不太好。假如是我,就没这个工夫去批评别人。

★此章论轻易议人当戒之也。“方”有正反两种解释,“贤乎”也有两种理解。但“不暇”二字,意味深远,无论是“品鉴”他人,还是“诽谤”别人,或者是“直言陈过(谏)”;也不说“贤乎”是赞、是讥,或是抑、是扬。孔子以“不暇”表示对这几种行为都不“许”之,学者宜思齐内省,汲汲乎治身而未已,岂有暇检点他人?故就方人之见,而提醒之,深于教矣。 https://t.cn/RxRVHIh

疫情当前. 强说愁
文/天不灭曹(原创)

四面空街满面愁,封门闲户困高楼。
去年红叶无人管,今又柳风尽自流。
怀院燕,恨窗鸠,捧杯濯月误春秋。
明天意外等闲路,别到黄河才罢休!

注:时间不经用,转眼就老,世事太无常,倾刻变样。握不住明天,放不下昨天,奈何这今天?有时候,不是要去遇见,只是害怕重逢。改天到底是哪一天?下次到底是哪一次?以后到底要多久?我们都不得而知,总以为来日方长,总觉得后会有期,结果,天各一方。既然无法让所有人满意,只好努力让自己开心!!

壬寅春於兰州#头条##原创诗词##每日一诗##兰州头条##疫情# https://t.cn/Rxdg3hW

读书学典:《论语.子罕》9.8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知:知识。无知:没有知识。朱子:“孔子谦言己无知识。”孔子不以有知而自居,此处当深思。何晏曰:“知者,知意之知也。”知意,谓故用知为知也。圣人忘知,故无知知意也。若用知者,则用意有偏,故其言未必尽也。我以不知知,故于言诚无不尽也。
▲鄙夫:庸俗浅陋之人。孔子称乡下人、社会下层的人。
▲吾、我:《四书纂笺》:就己而言则曰“吾”,因人而言则曰“我”。
▲空空如也:此处一指孔子空空如。无识也。缪协:“唯其无也,故能无所不应。虽鄙夫诚问,必为尽其本末也。”焦竑:“孔子言己空空无所知,唯叩问者是非之两端,而尽言之。孔子自得其本心,见闻识知,泯绝无寄,故谓之‘空空’,然非离鄙夫问答间也。”《四书反身录》:“夫子惟其空空,是以大而能化,心同太虚。”刑昺注:空空,虚心也。郑彼注云:“悾悾,诚慤也。”此鄙夫来问夫子,其意甚诚慤,故曰“空空如”。
▲叩:叩问。钱穆:“如叩门使门内人闻声开门,又如叩钟使自鸣。孔子叩问此鄙夫,使其心自知开悟。”李光地:“叩者,推究以发其所疑之两端也。”《正义》“叩”者,反问之也。因鄙夫力不能问,故反问而详告之也。
▲两端:两头。事物有其两头,如始终、本末、上下、精粗、利弊、正反等,孔子根据此人所疑之事的两端进行叩问而告之。郑注云:“两端,末也。”凡事物之始,皆起微末,故末有始义。尹氏曰:“圣人之言,上下兼尽。即其近,众人皆可与知;极其至,则虽圣人亦无以加焉,是之谓两端。如答樊迟之问仁知,两端竭尽,无余蕴矣。若夫语上而遗下,语理而遗物,则岂圣人之言哉?”
▲竭:竭尽。孔安国:“竭尽所知,不为有爱。”钱穆:“于此两端,穷竭叩问,使鄙夫来问者,对其本所怀疑之事之两端均有开悟,则所疑全体皆获通晓,更无可疑,使自开悟。”

■现代翻译: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知识。有一个粗鄙的人来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从他所提问题的正反两头去探求,尽了我的力量来帮助他。”

●三国魏何晏等《论语集解》:知者,知意之知也。言知者,言未必尽也,今我诚尽也。孔安国曰:有鄙夫来问於我,其意空空然,我则发事之终始两端以语之也,而竭尽所知,不为有所爱也。

●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知,谓有私意于其间之知也。圣人体道为度,无有用意之知,故先问弟子曰吾有知乎哉也。又云无知也,明已不有知知之意也,即是无意也。此举无知而诚尽之事也。鄙夫,鄙劣之夫也。空空,无识也。言有鄙夫来问我,而心抱空虚如也。两端,事之终始也。言虽复鄙夫,而心虚空来问于我,我亦无隐,不以用知处之,故即为其发事终始,竭尽我诚也。即是无必也。故李充曰:日月照临,不为愚智易光;圣人善诱,不为贤鄙异教。虽复鄙夫寡识,而率其疑,诚谘于圣,必示之以善恶之两端,竭己心以诲之也。

●宋刑昺《论语注疏》:此章言孔子教人必尽其诚也。孔子言,我有意之所知,不尽以教人乎哉?无之也。常人知者言未必尽,今我诚尽也。空空,虚心也。叩,发动也。两端,终始也。设有鄙贱之夫来问于我,其意空空然,我则发事之终始两端以告语之,竭尽所知,不为有爱。我教鄙夫尚竭尽所知,况知礼义之弟子乎。明无爱惜乎其意之所知也。

●宋陈祥道《论语全解》:圣人之于人,患其不能学,不倦其所教;患其不能问,不隐其所答。互乡童子之进,则与之而不拒;鄙夫之问,则叩两端而竭焉。盖智及之,而诚不至,圣人答之以略;智不及,而诚至焉,圣人告之以详。

●宋朱熹《论语集注》:孔子谦言己无知识,但其告人,虽于至愚,不敢不尽耳。叩,发动也。两端,犹言两头。言终始、本末、上下、精粗,无所不尽。程子曰:“圣人之教人,俯就之若此,犹恐众人以为高远而不亲也。圣人之道,必降而自卑,不如此则人不亲,贤人之言,则引而自高,不如此则道不尊。观于孔子、孟子,则可见矣。”

●宋张栻《癸巳论语解》:此章之意,亦恐学者以圣道为高远而圣人为有隐也。凡所以告二三子者无不尽矣,虽使鄙夫持空空之质而问,所以告之者,亦未尝不就其两端而无不尽者焉。盖语近而其远者未尝不具焉,语卑而其高者未尝不存焉。形而上曰道,形而下曰器,而道与器非异体也。圣人有隐乎尔哉?在学者体之何如耳。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夫子应问不穷,当时之人,遂谓夫子无所不知,故此谦言“无知”也。焦氏循补疏:“此两端,即中庸‘舜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之两端也。鄙夫来问,必有所疑,惟有两端,斯有疑也。故先叩发其两端,谓先还问其所疑,而后即其所疑之两端,而穷尽其意,使知所问焉。盖凡事皆有两端,一旌善也,行之则诈伪之风起,不行又无以使民知劝。一伸枉也,行之则刁诉之俗甚,不行又无以使民知惩。一理财也,行之则头会箕敛之流出,不行则度支或不足。一议兵也,行之则生事无功之说进,不行则国威将不振。凡若是,皆两端也。而皆有所宜,得所宜则为中,孔子叩之,叩此也。竭之,竭此也。舜执之,执此也。用之,用此也。处则以此为学,用则以此为治,通变神化之妙,皆自两端而宜之也。”处则以此为学,出则以此为治,通变神化之妙,皆自此两端而宜之也。

●南怀瑾《论语别裁》:知识最高处就是“无知”,就是始终宁静,没有主观,先没有一个东西存在,这是最高的学问境界。孔子说,你们以为我真正有学问吗?我老实告诉你们,我一点学问都没有,我什么都不懂。有不曾受教育的人来问我,我实在没有东西,因为没有主观,没有成见,就反问他提出问题的动机,就他相对思想观念的正反两面研究透了,给他一个结论。所以我没什么学问,不是我给他答复,是他自己的意见提出来问我时,我替他整理作个结论而已。

★此句是见圣心之虚,教人之诚也。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泯绝见闻识知,彻见本性,就是空空如也。本性空空,而有大用,刘宗周曰:“人之心,虚而已矣。生一分知识,便窒一分天理。”本性空灵,毫无妄见,所以“空空如也”,即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道理。这里又提出孔子有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就是“叩其两端而竭”,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一种十分有意义的思想方法。《中庸》说舜执其两端,此处是说孔子叩其两端,都是中道。刘宗周曰:“才拈一物,便有两端,如有是则有非,有本则有末,有精则有粗,才有过便有不及。两端之道,阴阳而已。”很多人不能看透事情的本质,面对问题的时候迷惑不定,就是此两端模糊不清;或者,对事情的起因、结果存有分歧;或者,对事情的利弊不知;先问其所疑,而后即其所疑之两端,而穷尽其意,穷竭叩问,要未叩不先起念,既竭依旧忘知,物来顺应,就能求得问题的解决。 https://t.cn/RxRVHIh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刘雨欣后台硬?杨洋人脉圈被封杀?黄灿灿不上镜?薛之谦人气回升?吴建豪发展如何?
  • 一对夫妇22年不搬家、不换手机号…最终泪奔的一幕发生了
  • 湛江中心城区明年将进入高铁时代?!在家门口坐高铁去广州近在明年!
  • 说我是小三?拿证据来!整容不后悔,有天仙脸才能演王语嫣!深入对话张檬发现又一枚耿直girl
  • 戚薇一头乱发爆光, 眼神略带伤感, 网友: 这算什么造型?
  • 一男子想当抖音网红,惨被烧伤
  • 赵丽颖又接新剧,男主是他!粉丝大呼心疼,谢娜狂怼被赞真友谊
  • 余文乐老婆见肚!邮局寄信气质超强
  • 张檬回应整容
  • 用苹果手机打车竟比安卓贵?苹果回应大数据杀熟
  • 60岁“小青”陈美琪瘦成纸片人 网友:和赵雅芝差太多
  • 英国推行网上离婚
  • 笑哭了!女子偷保险箱累瘫半路,谁料到~~~~
  • 开挂引发网吧斗殴 上演现实版吃鸡绝地求生
  • 普京将宣誓就职,正式开启第四个总统任期
  • 群众在政府官微咨询遇“雷人”回复,官方这样回应
  • 受性丑闻影响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取消、推特自爆安全漏洞、脸书隐私保护搞双标、苹果8自燃把床垫烧出30cm大洞 | 蛋蛋科技日爆
  • 北大校长道歉
  • 弗格森突发脑溢血!全世界都在为这个爱嚼口香糖的老人祈祷
  • 民警果断开枪制伏歹徒 群众自发上门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