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做一个怎么样的念佛人,
可得到念佛最大和真实的利益?

愿往生的念佛人被嘉许和称誉为诸佛之子,
利益至大

释尊在
《 观经 》
嘉许和称誉念佛人,

云 :
「 若念佛者,
当知此人,
则是人中芬陀利华;

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

为其胜友,
当坐道场,
生诸佛家。」

有人起疑 :
念佛那么容易,
几乎无人不晓。

若然佛所言不虚,

岂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人中之佛、
二圣之友、
诸佛之子!

佛是如语者、
实语者,

所言不虚。

只因我等凡夫疑障太重,

信不及、
受不来,

才生起疑惑!

同时,
正因为我等凡夫人人有疑障,
纵使我们都念佛,

但总是不能安心地、
老实地一直念下去,

患得患失,
若存若亡,

以致很多念佛人得不到最大、
究竟和真实的利益。

那么,
我们应该做一个怎么样的念佛人,

才可得到最大、
究竟和真实的利益?

其实,
释尊宣示
《 观经 》,

藉韦提希夫人的厌苦缘,
向不同根性的众生,

包括修定善观行、
散善三福,

乃至逆恶凡夫等,
劝化他们一心迴愿,
念佛往生。

所以,
愿往生的念佛人所得的利益至大。

称念弥陀佛名所得
「 入正定聚 」
和当来利益是独一无二的

称念弥陀佛名可得
「 现当二益 」,

略说共有十五种,
其中现世利益有十一种,

第一 、弥陀住顶;
第二 、佛光护身;
第三 、诸佛护念;
第四 、菩萨相随;
第五 、冥众护持;
第六 、消除罪障;
第七 、增长福慧;
第八 、离诸厄难;
第九 、能得寿康;
第十 、将获善终;
第十一 、入正定聚。

上述的现世利益,
与称念其他佛名差不多,

主要是佛菩萨等护持,
得身心安稳,

但 「 入正定聚 」 除外。

至于当来利益有四种,

第十二 、断除轮迴;
第十三 、往生净土;
第十四 、成就佛果;
第十五 、广度众生。

这些利益,
唯称弥陀佛名才有,
独一无二,
念他佛名没有的。

话虽如此,
我等凡夫障深慧浅,

纵使得闻甚深微妙的佛法,
只感到理深解微,

我们对
「 念佛 」、
「 往生 」、
「 净土 」、
「 成佛 」 等所知极少,

枉论善解。

所谓
「 行由解起 」,

若论先得解念佛往生之妙法而后起行念佛,
对为苦所逼的凡夫来说,
恐怕不切实际。

以上情况,
《 观经 》
下品下生文有描述 :

如此愚人,
临命终时,
遇善知识,
种种安慰,
为说妙法,
教令念佛;

彼人苦逼,
不遑念佛。

言下之意,
当我等愚恶凡夫欲求出离生死之时,

虽闻妙法,
得知念佛往生,

但因苦恼、
疑虑、
恐惧等,

没法提起正念修行。

「 不遑 」 者,

信不及、
受不来!

《 观经 》
下品下生文的启示 :

信不及、
受不来的人,

该如何念佛得生净土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该如何念佛得生净土呢?

《 观经 》
下品下生文续言 :

善友告言 :
「 汝若不能念彼佛者,
应称无量寿佛。」

如是至心,
令声不绝,
具足十念,
称 「 南无阿弥陀佛 」。

称佛名故,
于念念中,
除八十亿劫,
生死之罪。

言下之意,
纵使我们信不及、
受不来,

没法提起正念修行,
只要真心真意出离六道轮迴,

相续而不间断称念
「 南无阿弥陀佛 」,

也得除罪消业,
蒙佛光明摄取。

《 观经 》
下品下生文续言 :

命终之时,
见金莲华,
犹如日轮,
住其人前。

如一念顷,
即得往生,
极乐世界。

为甚么释尊及
「 自信教人信 」 的善知识,

要教
「 信不及、
受不来 」的
下辈者口称
「 南无阿弥陀佛 」,

从而除罪消业,
蒙佛光明摄取,
即得往生,

极乐世界呢?

这句名号有何特别之处?

为甚么这句名号有如斯威德神力,
致使一个下辈的逆恶凡夫,

于一念间摇身成为诸佛之子?

专念
「 南无阿弥陀佛 」,
就是一心归命弥陀的念佛往生人

欲究其因,
源自阿弥陀佛的本愿力。

依第十八愿,
念佛人十声称
「 南无阿弥陀佛 」,

具足十念,
故得往生。

善导大师云 :
今此 《 观经 》 中,
十声称佛,

即有十愿、
十行具足。

云何具足。

言 「 南无 」 者,
即是归命。

亦是发愿迴向之义。

言 「 阿弥陀佛 」 者,
即是其行。

以斯义故,
必得往生。

由此可见,
一心归命的念佛人,
可得往生;

一旦往生,
必定成佛。

有甚么利益比成佛更大呢?

只有成佛的利益是真实。

因此,若问念佛最大和真实的利益是什么?

当然是往生成佛。

又问做一个怎么样的念佛人,

可得到念佛最大和真实的利益?

一心归命的念佛人,
必得往生成佛。

不论是临终之机,
还是平生之机,

专念 「 南无阿弥陀佛 」 的人,
就是一心归命弥陀的人。

专念 「 南无阿弥陀佛 」 的人,
就是信愿行具足的人。

专念 「 南无阿弥陀佛 」 的人,

就是老实、
如实的念佛人。

专念 「 南无阿弥陀佛 」 的人,
自然与这句名号所具功能和意义相应。

这句
「 南无阿弥陀佛 」 名号
所具功能和意义是甚么?

答案在第十八
「 念佛往生 」
愿愿文一句 ––

「 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 」!

若我们专念
「 南无阿弥陀佛 」
而不能往生弥陀净土,

法藏菩萨岂不是不能取正觉、
不能成为阿弥陀佛?!

但阿弥陀佛今现在佛了,
念佛往生人岂会不得往生呢?

「 念阿弥陀佛 」 和
「 称南无阿弥陀佛 」 之分别

不少念佛往生人常问,
念佛应
「 念阿弥陀佛 」,

还是
「 称南无阿弥陀佛 」?

有何异同?

其实 《 观经 》
已写得很清楚 :

若不能提
「 念阿弥陀佛 」,

应「 称南无阿弥陀佛 」,
说明我等凡夫为苦所逼,

心难以持念、
忆念、
想念阿弥陀佛,

故教称佛名 ––
南无阿弥陀佛。

「 南无阿弥陀佛 」
六字中的
「 南无 」 二字,
即是归命。

归命心,
已具足至诚心、
深心和迴向发愿心等
「 三心 」、
真信心、
切愿心、
出离心、
欣求心、
恭敬心、
菩提心等种种心。

尽管专念
「 南无阿弥陀佛 」 的人
未必知六字洪名意义或功能,

但阿弥陀佛闻声即现,
自然光明摄取而不捨,
不可思议!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怎么的就这么维护那位吗?我就说了句看下什么叫圈内恶意竞争,后面说他们就是同事关系,还是前同事,怎么的戳着谁的肺管子了?这么急着给你们的马对号入座呢?那么蠢还学人
  • 今年辛丑,丑未戌三刑,感情上折磨多;2023年癸卯,伤官见官,卯木桃花,自己需懂得拒绝诱惑,否则婚姻不顺,夫妻矛盾必多。今年辛丑,丑未戌三刑,感情上折磨多;20
  • 机械知网不喜欢不看的原因确定内容质量低 不看此公众号视频丨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成功并网发电电力动画圈不喜欢不看的原因确定内容质量低 不看此公众号【公安部扫
  • 人参+甘草补益元气,健脾化痰,用了少量的人参,帮虚弱劳累的身体补一补,量不多,搭配疏通的一起,也不容易上火。【一杯疏肝祛湿的好茶,貌美女人都离不开它】今天分享一
  • ᵀʰᵉ ᵐᵒᵘⁿᵗᵃⁱⁿˢ ᵃⁿᵈ ʳⁱᵛᵉʳˢ ᵃʳᵉ ˢᵃᶠᵉ / ᵉᵛᵉʳʸᵒⁿᵉ ⁱˢ ˢᵃᶠᵉ. 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ⁱᵗ'ˢ ᵗᵒᵒ ⁿᵒⁱˢ
  • #鹿晗[超话]##鹿晗亮相十周年# 怎么会这么快呢,我家宝贝已经被我们看到10年了,我虽然没有陪宝贝从头开始,这是我的遗憾,但我会尽力弥补我的遗憾!记得在201
  • 但是你要诚心,不是念一天、两天的,最低限度你要先念三年,懂吗? 你若能全念更好,不能全念,就念“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这一句,也是成就不可思议的功德。你能念〈大
  • 那么,我们再次站在了2022年的起点,现在人们又不相信会有熊市,因为满眼都是经济有下行压力,降X就在眼前,至少上半年是不会看到什么熊市的。现在基本每个人多多少少
  • 其实谁会真的管你p没p啊,你美不美 身材好不好 过的怎么样别人根本不会真正在意。?
  • 最近频繁的加班,各种外卖晚餐……终于,胖到穿紧身裙不舒服了……今天很忙,上午开会,下午批件,处理各种问题事情,然后,还写了两个建议案,又是加班,下班的时候感觉整
  • 与景昭成婚,是他做过的最错误的决定,但只能说他情商真的不行,恋爱白痴一个,就像彼时在九幽封印玄一时一般,他不知道上古气的是什么,需要红日的提点才知道自己做错了,
  • 当然这里面的因果不仅是累生的,还有今生的,是否是你的自私欲望让你不断向对方索取,还是你的猜忌无理取闹让对方喘不过气,你种的都是不好的一如何能收获美好的果,所以,
  • 4. 经常接吻两个人的新陈代谢也会越来越好。她的花品质一向很好,即使是在挑剔的镇上小姐贵妇那里也颇受欢迎。
  • #疯狂婚礼季##带着微博去美国#(1/2)财经头条:【中国青年“U一代”】中国的'U一代'们看起来没有什么政治表达的诉求,对成功的渴望才是他们的终极向往。通过调
  • 你好,我想问一下【吉吉大王 不emo 了】和【吉吉大王 Korea】是一家吗?快来分享下你在这家店的购买情况或看法,给其他姐妹们参考哦~~评论不够 只好发微博
  • 这次出行吃的很棒,感受到了川渝人民的热情,认识的人儿也很有趣[心]进入冬天,气温渐冷,万物萧条,在饮食方面当然要以暖身为主了,那火锅一定是冬天最好的美食。满满的
  • 民警在辖区重点路段设置检查点,对过往车辆与驾驶员进行逐一检查,对存在交通违法行为的驾驶人进行现场纠正与批评教育,并向驾驶人讲述“一盔一带”在行车中的重要性,以及
  • ”不必四处看,你就是答案只是偶尔被需要,从未很重要我们太久没见了 我好怕忘记你出现的频率少一点 说不定还会被想念.很普通 普通到什么人都可以代替我让爱与浪漫杀死
  • 而我的情况是医生说宝宝已经头都在门口了,只要一用力他就能出来#宝宝#超快顺产#无侧切无撕裂 #孕妇[超话]##怀孕[超话]#记录宝宝来地球的第一天✌️感谢我的宝
  • 你是挣钱了,我们可"累"坏了…#盐城爆料# 盛世华城小区业主发来投稿:万达广场近日不知道搞什么活动,弄个直升飞机飞来飞去,严重扰民……网友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