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金刚经讲义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这一品的大意是,佛陀说:“须菩提,你不要以为如来有这样的念头,我应当对‘法’有所陈说。不要这样想,为什么这样说?假若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还不能理解我所说的一切。须菩提,说法的人,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这个问题佛在第七品中问过须菩提,原文是:“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在这品中,佛与须菩提的对答是破弟子们对果位以及对佛法的执着。

在第十三品中,佛在说到这本经的名字为《金刚经》时,又对须菩提提了同样的问题,原文是:“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的回答是:“世尊,如来无所说。”

在此处,须菩提站在了“如来的真空之境”说如来无所说。真空中无我,无人,无众生,故无所说。

《金刚经》讲到此处,佛又对须菩提重申这一问题。佛说:“须菩提,你不要以为如来会生起这样的念头,我应当有所说‘法’。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理解我所说的一切。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这一段话,佛的重点强调的是“如来的真空之境”没有一念。比如,平时我们说真空生妙有,以为证入真空,一起心动念就会神通具足就是妙用等等。但如来告诉你,真空中没有一念,真空中也没有神通智慧。所以,如来说法,如空谷回声,如雁过长空,不留痕迹。如来普度众生,真空中却从未生起一念,也未有任何法可说。《维摩诘经》中说“真说法者,无说无示。听法者,无闻无得。行者应了知,万法本自空寂。一切名言,皆是假立”,明白真空中一切无生这个道理。

这时候,智慧的须菩提对佛陀说:“世尊,在未来也有些众生听闻到这样的说法,能生起信心吗?”

佛陀说:“须菩提,他们不是众生,因每位众生本性都是佛,所以佛说他们不是众生,也并非不是众生(因大家现在迷失本性,颠倒轮回)。所以佛从这个角度讲,他们就是众生。但须菩提,你应当知道,在如来的真空境界中,众生并非真实的存在,他们不过是假名众生而已。”在此,佛对弟子们彻底破众生相,让弟子们从闻法众生的角度回归“如来真空”,破闻法弟子头脑中自己还是众生的知见。

在这一品中,须菩提又开始为未来世担心了。他问佛,未来世众生听到这样的法,能生起信心吗?佛没有像前几次他提问一样肯定地告诉他:“一定会有一些持戒修福的人,不着诸相的人能对此生起信心,信受奉行。”而这一次,佛要彻底破众生相,要拿掉弟子们心中自己不是如来的知见。

在前面的讲述中,佛已无数次提到菩萨在修行中,不应着众生相,诸相虚妄。但弟子们可以在未来的修证中不着众生相,不求回报、理解,不求功德,但如来说《金刚经》是在层层破弟子们的执着,每一位弟子应在聆听中马上安住于无我、无众生的境界中。而弟子们明了无众生可度,但因正在闻法,故还有一个闻法众生与佛的区别,还未进入与如来不二的角度,这在后面须菩提答错佛陀的提问中就看到了。故在此处,佛站在“如来真空”的角度告诉须菩提:“在‘如来的真空之境’中,并没有众生,当然也没有佛。而众生的本性也与如来一样,并无差别。所以你担心的众生,彼非众生。但因众生现在并未圆证这个道理,所以才在迷失中颠倒轮回,所以又说,非不众生。但须菩提,站在如来之境中,所有的三界六道一切众生,如来说并非实有其事,实有佛,实有众生,都只是一个假名。”

谈到要破“众生见”,想起曾在禅定境界中见到一只几万年的穿山甲,它已修到身体化成光,甚至可以自由幻化人形,但它仍未开悟,仍在头脑中死死记着自己是只穿山甲,仍把那只能自由出入的穿山甲壳当宝贝,觉得那是它的身体。当我告诉它,它不是穿山甲,也不是任何它变化出来的相,本性是如来时,它瞬间顿悟,马上把那只穿山甲壳扔了。

所以,我们头脑中的“众生见”,有时并非是不着其他众生的相就能摒除舍弃。头脑中有很执着的对自我身心的认知,这就是众生。

杨宁金刚经讲义: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这一品的大意是,佛连续向须菩提发问:“如来有肉眼不?如来有天眼不?如来有慧眼不?如来有法眼不?如来有佛眼不?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须菩提都做了肯定的回答:“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佛为什么忽然向须菩提提问起五眼六神通的问题?在此先谈什么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五眼六神通”是修证佛法者证入空性后具有的能力。五眼与六神通相配,除肉眼外,每种眼都带有一定等级的神通,是每个人自性本有的功能,每个人都有,但只有进入如来真空境界,才能全部开显出来,五眼代表不同等级的证量。

肉眼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眼睛,只要不盲,就具备肉眼功能。可以视山河大地,也可以通过所见揣度、推测过去与未来的一切人、事、物,只是不太准确。但因人类认为万物实有,因对物质的执着,故五眼中肉眼障碍局限性最大,无法透视任何物质背后的东西,而且时空对其也有障碍,无法观到视力范围之外的一切,无法远距离遥视,无法看到极微小的一切(比如细菌),也无法看宏观的东西,同样无法真实地看到过去、未来等。

天眼、慧眼、法眼建立在一定的定力基础之上,有很多类众生在能力上天生具备,但在心性的开悟上,没有佛弟子的知见。这三种眼看一切更透彻,时空物质的障碍几乎很少。比如可以遥视、透视、微观(像显微镜一样)、宏观(如将整个银河系纳入眼底),观看过去发生的事,预测未来等,可以用意念移动、转移、变化物体等。只是从天眼到法眼等级递增,同时配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神通的大小从天眼到法眼递增,比如天眼的五种神通与法眼的五种神通是不一样的。佛眼是成佛后具备的能力,可以彻万法源,在神通中也是最究竟圆满,而且只有佛眼具有六通中的漏尽通。

这是五眼在能力上的启用。在心性的开悟方面,禅宗祖师六祖说:“一切人尽有五眼,为迷所覆,不能自见。”故佛教除却迷心,即五眼开明。念念修行般若波罗蜜法,初除迷心,名为第一肉眼;见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起怜悯心,是名第二天眼;痴心不生,名为第三慧眼;著法心除,名为第四法眼;细惑永尽,圆明遍照,名为第五佛眼。又云,见色身中有法身,名为天眼;见一切众生,各具般若性,名为慧眼;见性明澈,能所永除,一切佛法,本来自备,名为法眼;见般若波罗蜜,能生三世一切法,名为佛眼。

佛说的五眼是当我们真正破尽所有相时,即像拿掉了心性上层层遮挡的东西,对万法的真相了悟得越来越清晰了,同时也圆满开启我们本有的能力,我们将它起个名字叫“五眼六神通”。

因我们现在听讲的人大部分都没有神通,所以佛说肉眼,大家马上还能联想到自己的一双眼睛;说天眼,大家都就认为长在眉心,因为神话故事中的神仙们眉心都有一只眼睛;但说到慧眼、法眼、佛眼,大家就不知道长哪儿了。自性如来无形无相,其实本质上五眼并无生处。在此,我们关注的是佛为什么开始提问须菩提关于五眼的问题?

对未开启五眼功能的人,佛这样提问的时候也许只是几个字,但对于须菩提以及在场证阿罗汉果位的大弟子们,他们有不同证量的神通。佛说天眼,他们已身心中呈现出的即有天眼的境界和认知,慧眼即呈现出慧眼的境界和认知等。在前面第十四品中,须菩提谈到:“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这说明须菩提至少有慧眼的证量。

当然,佛在此问须菩提这些问题并非是与弟子们比神通,也并非是说如来有五眼六神通,你们快点证入吧,更不是说我现在比你们厉害,看,我圆满证得了五眼。佛法中视“五眼六神通”是小术,真正证入果位的菩萨只把它们作为度众生的一个工具。尤其阿罗汉们以寂灭为乐,长久住在灭尽定中,不启用神通。所以在《法华经》中,大家都读到过当佛放光惊天动地大显瑞相后,又说有一个最高知见没有告诉弟子们时,有五千比丘退席了。除慈悲心不够、自以为证得之外,其实有一个小原因,是他们不屑于观看这些如魔法幻化般的神通境界。但阿罗汉们不屑观看,不代表他们没有。他们大多数有天眼、慧眼或法眼,随这些能力的开启,他们在禅定中看到了更广阔时空中的众生与境界。比如:阿罗汉可追溯上下几千年的历史,而佛可彻万法源,没有时空的限制。

那么应该怎样看待境界中的万法与众生呢?这也是应关注的问题。佛在问完五眼的问题后,又担心没有神通的众生着神通的相,故马上又问须菩提:“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须菩提说:“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如来真空之境是平凡的,即使如来具备五眼六神通,但在哪一道说哪一道的话。如来在人道与人交流,也说沙子是沙。佛在此处,因为着重要谈的是真空的启用,所以佛不会说“沙非沙,是名为沙”。因通过前面的讨论,弟子们已不再执着沙相。所以,真正证入如来真空之境的人非常的平实普通,不会无缘无故显示任何奇异之相。就像《金刚经》的开篇,佛与他的弟子一样普通:托钵化斋、吃饭、打坐、说法,即使显示神通也是为了弘法利生的需要,神通光明也虚妄不实,只是幻化。须菩提明白佛要表达的意思,马上平和地回答:“佛说是沙”。

佛一句一句问完五眼,有证量神通的弟子们头脑中应该有不同的现量境界,此时,佛话锋一转,问须菩提:“佛所教化的世界,数量有恒河中所有沙子那么多的恒河,再有这么多条恒河中的沙子那么多。”这个比喻有点拗口,但佛这样说,我们有个概念,即:佛世界无量无边,不可数。佛接着说,“这么多世界国土中有无量无边数不清的众生,他们有无量无边各个不同的心念,如来全部知晓。”在这如来说“无量无边众生的心念,如来全部知晓”,并非是在说神通里的他心通。他心通是有感知别人心波振动的能力,并且同时能解读、破译这些东西。佛在此并非谈神通。

我们接着听佛要表达什么,他说:“这么多种众生,这么多种各个不同的心念,可以总名为一种心,即‘妄心’”。原文是:“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到此,我们才终于明白,佛为什么要问须菩提关于五眼的问题,佛是要告诉弟子们,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所见都是虚妄。不要以为我说的诸相虚妄只是在人道,只是在人世界。在无量无边的佛世界,各种各样的众生,有形无形,只要还在时空中,还在轮回之中,都是妄心妄念,都没有一个不变的不生不灭的心体。用天眼、慧眼、法眼看到的与肉眼一样,所有的一切都虚妄不实。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皆不可得。

佛告诉弟子们,如来用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遍观众生,无量无边的众生都是活在妄心中。为什么全是妄心呢?我们没有神通,但我们可以观察自己的心念。前念刚过,当念又起,念念不断,流向未来。观所有的心念,都无有生处,无有灭处,也无一个真实不变的心体。即使是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处天的众生,看似无形无念,但心却有一个“动”的势。因为他在时空里,他就有过去、未来,只要他认为自己动念了就又开始轮回。他要懂得“念”的虚妄,懂得“心”本无生无灭的道理,他就可以从轮回中解脱。所以佛最后说:“三心皆不可得,都为虚妄”。

听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情”的虚幻了吧。比如“爱情”,根本就没有一个“心”可以得到。你执着的爱情,只不过是六根被境转之后,意识的念念相续形成的执着。所以,你说要得到爱人的心,他(她)不是不给你,是万法都没有。只有证入如来的真空,才是真心,才是如如不动、不生不灭、无形无相的圆觉妙心。而真正了知此境界的人,在此世上,才是随缘了旧业。

所以如来接着说:“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不可得”。

过去、现在、未来是众生执着的时空观念。人的意识刹那不停地从过去流向未来,前念刚过,后念又起,即使中间似乎停顿了,但仍有一个“我不动”的认知,这个认知也是念。念念相续,即使睡梦中也未停止念念分别、认知,也正因为有这样流动的意识、心,人才会觉得自己的生命在延续。但佛告诉我们,我们这个意识流动形成的认知是虚妄不实的,我们的意识在刹那不停地生灭变化,即使有定境,也不过是相对于散乱,相对于有我而建立起来的幻境。只是依止此幻境,我们更能看清万法的虚妄本质。因为我们着相,执着万法的差别,执着万法的成住坏空、生灭变异,我们的认知被这些相转,便感受到意识在过去、未来流动,才有时空的移动。如果在定境中,心不再被境转时,意识从流动变成了波的振动,振动或波动使我们不再有时间在流动的感觉,在认知上认为过去、现在、未来在一个点上,此时,佛学行者称这个状态为“当下”。行者活在当下的状态里,就会初步感受到时空的变异、心的念念相续都虚妄不实,都像分别、认知形成的泡沫。所以对活在当下的行者,即使起心动念,做世间一切事,所思所行,也会变成空中飘动的云,无法影响虚空的空与宁静。这即是禅宗六祖所说的“惠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所安住的境界。

所以佛在此说,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不可得,在如来之境中是虚妄不实的,是众生着种种相,生种种念,形成的流动的幻境。

有同修问我,说我已不再留恋过去,也不担忧恐惧未来,是不是已回到当下的境界?是不是已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心?这还不是。在当下六根对六尘时,只要你的分别心一起,比如你说,垢净、美丑、善恶等等,只要你比较,就已有过去心,你在过去的认知、经验上比较,只要你心中有认知、执着、取舍,现在、未来心已同时生起。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在着相的一念之间都已经在那儿了。人的一生就是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的延续,小到前念、当念、后念,大到前世、今世、后世,每个人刹那不停被万法的生灭变异转。起心动念,念念轮回,世世轮回。心中只要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流动,轮回就不会停止。行者只要安住当下,不被境转,不着一切相,旁观自己这些虚妄的、刹那不停、运转流逝的念头,和因这些念而生起的种种觉受,才有可能看清万法实相,回归生命本源。

杨宁金刚经讲义: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之一}
这三品的大意是,当时须菩提听佛说到这里,终于深切地领会了佛说的道理,不禁喜极而泣,对佛陀说:“世上稀有的世尊,您说出这样深奥的经典,我从过去一直苦苦修行,纵能有辨识一切真妄的慧眼,但却从未闻听过如此这样的经典。
世尊,如果有人能有幸听到这部经,对此言说深信不疑,信心清净,即能不被生灭的诸相迷惑,宇宙万法的实相即会在他那儿显露出来。如果是这样,这个人就成就了世上第一稀有的功德。世尊,我在此说“实相”,并非是说宇宙万法真有一个真实不变的相状,只是假名。众生如不被假相迷惑,把这种开悟的状态称为见到“实相”。

 世尊,我现在闻听到这部经典,深信理解并行持,并不困难,但当未来佛说的末法时期最后五百年,如果有众生闻听到这部经能信解受持,此人就太难得了,人中稀有啊!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众生执着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虚妄不实。可以这样说,离一切相即可称名为佛。”

在此,须菩提由衷赞叹,在未来佛灭度后如果有人能不被自我、他人、众生、寿者的种种相迷惑,而对此经信受奉行,这样的人太稀有难得了。确实如此,今天大部分人修学佛法,发心求取无上正等正觉,却无法安住在空性正见上行持,所求、所得心强烈,对自我、他人、众生计较、执着、取舍。虽发心向大,却行持上是乐小法者,只希望片刻的清净满足,或求世间福利、长生不老、种种神变等等。如果有人能知一切法无生,谈不上去灭、去否定,故能在相而离相,即称为佛。

佛肯定地告诉须菩提:“就是这样。如果还有人在闻听到这样的言辞后,不惊讶、不恐怖,不觉得高深难懂,这样的人非常难得稀有。须菩提,如来说这是最好的,能破除一切执着,令众生从轮回的此岸到解脱彼岸的法门。当然也并非实有这样一个最好的法,只是交流的方便,这样称呼罢了。”

以上的对话首先是须菩提谈自己的感悟,他认为如果有人能闻听到佛这样说法,可以见性成佛。须菩提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有“解空第一”的称号,是已离欲的大阿罗汉,即已不被身心内外的一切欲望、境界转,人空、法空的道理相信他已听闻过,但在此处,他能喜极而泣,是听到佛以这个角度谈空性,他从未听闻过。因为须菩提是代刚发心的善男子、善女人提问,他认为佛在当时这样讲解,能很深地契入闻法弟子们的心性,使他们闻法大悟。但时过境迁,今天我们闻听到佛这样的说法,一方面由于文字表述是古文,不易看懂,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定的基础,故完全明白佛的开示会有困难。在此处,须菩提又一次慈悲地提到佛灭后五百年的众生。关于这个后五百年的时间是指哪个时间段,在佛教史上有争议。我个人将它理解为末法时期的最后五百年,甚至觉得就是在说我们。也有人说它是指佛灭度后的五百年中,但不管怎样都是在佛灭度后的事。

为何须菩提这样说呢?因为在须菩提看来,佛住世时即使大家听不懂空性之理,生不起信心或对佛说的有疑惑,也可以马上去问佛,佛即可对机施教,令大家释疑。但在佛灭后后五百年,到了末法时期,佛陀离开已经很久了,众生仅仅看到这些言说章句,如果心有迷茫疑惑,他们可能找不到解决疑问的老师。所以,须菩提一再为末法时代的众生担心,也是一片菩萨心肠,并希望佛陀的教法能够永远利益众生。

在此须菩提说:“佛灭后后五百年,如果有人信解受持本经,第一稀有。”佛补充说:“还有人在闻听到此经后,能不惊讶、不恐怖、不觉得高深难行,这样的人非常稀有。” 听到这,也许在此听法的大家心想,现在我们很多人闻听到《金刚经》,也没见有人惊讶、恐怖,原因是没有几个人真的听懂,也没有人真的信受奉行,所以大家都是不惊、不怖、不畏的状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还有还有,非常惊喜的是能够认识像玖老师,兔兔(可以这么叫么?喜欢远酱真的太好了!
  • ”也许是因为夏天发生的事太多了吧:比如毕业来临青春散场,一些珍贵的人珍贵的情谊四散天涯,让人难过;比如某场强烈却无疾而终的暗恋,那点喜欢的勇气仿佛是夏天给的似的
  • A:想要与孩子就一本书进行深刻且长久的对话,你所需要的就是一个友好的态度,还有以下这些开放式的问题:1.书中的人物想要什么?7.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对故事的背景或
  • 你不再需要走访各地寻找心爱的石头,这座博览馆就能一次满足你多个愿望。你不再需要走访各地寻找心爱的石头,这座博览馆就能一次满足你多个愿望。
  • 人啊就是不能太闲,不然总会怎一些奇怪的难懂的东西出来,总之,活在当下吧,生活总是简单的。时代造就现如今的生活方式,没必要刻意去苛求技术,倘若不是技术的进步,我们
  • 【熊孩子抽掉老人身后椅子 老太坐空跌倒后脑受撞击】60岁的陈婆婆与家人一起到餐馆吃饭。【熊孩子抽掉老人身后椅子 老太坐空跌倒后脑受撞击】60岁的陈婆婆与家人一起
  • 在今年基金市场发行冷淡的情况下,能有如此的表现堪称奇迹![打call]等你加入~基金经理列传|赵诣:一举成名天下知A股春秋三十余载,跌宕起伏,各界精英争相竞逐,
  • 成熟稳重,没有不良嗜好,不抽烟不喝酒,除了出去朋友聚一下的时候会喝点,没有喝多的时候,希望另一半大3小5以内的,通情达理,善良,下雨知道往家跑的,一年内有打算结
  • 软件开发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并不会有魔术般的解决方案,现在有可能可以在软件生产率上取得逐步的进展,而不是等待不可能到来的大突破。在开发第一个项目时,他会面对不断产
  • 纵览古今,这是一条文化之路  旭日东升,晨光照在威海湾内的刘公岛上,自驾路通向海边,与这个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岛隔海相望。沿海行驶5.4公里后,记者路遇成群
  • 以空气净化器为“拳头产品”的亿尚同颜生物科技公司是刘庆博的服务对象之一,也是创新券的受益者;前者在一次次的资本对接和政策宣讲中,不但了解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第一
  • #张小斐# 太惨了,参加芭莎晚会的时候,为了不让自己上热搜,把拍摄的照片憋到了凌晨两点才敢发出来,可YXH们并没有因此放过张小斐!#张小斐王嘉尔 又一对豪门姐弟
  • 今年,自己的小房终于顺利交房,也顺利出租,当上了一个小小包租婆哈哈(虽然租金并不多)回头望望,那段压力不是假的,懊悔不是假的,但是苦尽甘来的甜也不是假的,它实实
  • 精华露:如果对精华露还在观望阶段的话,还可以考虑下50元入手天气丹水乳三件套体验装,这也是whoo多年的王牌产品了,正装礼盒要1千多,可以先买个体验装试试水,合
  • 他来辞工时,当时主管就不同意,跟这名员工说,你刚进厂才一个月时间,我们花了大量精力和时间来培训你,你现在刚刚会做了就要走,那我们的工作岂不是都白做了,你这是在浪
  • 我很平凡,却不简单,只要我想要,就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其实希望你出国读书也是为了寄托我自己的意难平,因为当初在国外读书没几个月疫情就爆发了,所有旅游计划都泡
  • ▷이 한 사람이 너를 사랑 하지 않을 때 너의 애교는 네가 질투하는 것이다, 너를 생각하는 것이 바로 당신이 생각하는 것이 당신을 방해하는 것이
  • [3]因为当时觉得如果是知己的话(例如:小练、某些老师的某些时刻或者某些其他人的某些时刻)能很快明白我说的“我觉得不对”只是代表我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为
  • 【秋冬节气联文活动——交替】冬至 ❄[霍郑]一场噩梦(看冰晶精灵)他们吃过饭没洗碗,霍言抱着他一路回到卧室里,连亲带摸的拱了一肚子火,趴在人耳边喘粗气,郑志被他
  • ’如是次第渐渐修学,则能得入一行三昧,不可思议功德作证,除谤正法不信,恶业重罪障者,所不能入。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