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十個入門
——自衍法師
《法華經》各品概介

《法華經》前十四品智者大師稱 「跡門」,
指久遠前本佛為教化眾生說種種方便法,後十四品稱「本門」,廣述久遠前成道的佛(本佛)所說的法。以下概述各品的大意:

《序品第一》

世尊在耆闍崛山(即靈鷲山)先說 《無量義經》後,
即入三昧示現種種瑞相,彌勒菩薩啟問,文殊菩薩答過去諸佛欲宣說《法華經》前,
必現此瑞相。

《方便品第二》

是本經的重要核心思想,主張一佛乘思想,是「跡門」中的正宗分,
與 「本門」的正宗分〈如來壽量品〉相對,形成本經的兩大中心。

世尊對舍利弗說諸佛的智慧是究竟了知實相——十如是,依此教法可使二乘人入佛道。舍利弗起疑,代眾請法, 與會五千增上慢者退席。之後,世尊宣說諸佛出世的「一大事因緣」,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本意在「一佛乘」「三乘教」是方便說。

《譬喻品第三》

從本品到第九品皆依〈方便品〉進一步以「譬喻」及「因緣」等方式說明,使上中下根的聲聞弟子瞭解佛意。世尊為舍利弗授記。亦為中根的四大聲聞說法,佛以三車(羊車、鹿車、牛車)譬喻三乘(聲聞、緣覺、菩薩)乃方便教說,誘引眾生出娑婆世界的火宅。

《信解品第四》

四大聲聞弟子以「長者窮子」譬喻確定自己的理解。世尊為中根四大聲聞 弟子授記當來成佛,最後導出「於一乘 道,隨宜說三」的結論。

《藥草喻品第五》

世尊認可了迦葉等弟子的信解,又為他們解說了「三草二木」(人天、二乘譬 三草;上、下根的菩薩譬二木)的譬喻,佛說法因根性而有三乘之別,最終是一佛乘。

《授記品第六》

由於摩訶迦葉、須菩提、迦旃延、 目犍連等四大聲聞已能正確理解一佛乘,於是得到世尊授以當來成佛之記。

《化城喻品第七》

第七品至第九品,世尊以「因緣說」 度下根聲聞弟子,授記作佛。世尊為其他聞而不悟的下根弟子宣說過去大通智勝佛的故事,令聲聞弟子醒悟自己與世尊的因緣。又以「化城」喻佛先以三乘化導眾生,待其根熟,再以一乘教法使其邁向菩提大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富樓那和五百阿羅漢得佛授記未來 成佛。這五百羅漢以「貧人衣珠喻」, 表明自己過去已從佛聽聞《法華經》, 已植佛種之事,皆已忘失。現在從佛聞法後,方知自己是菩薩。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敘述阿難、羅目侯羅和二千有學及無學聲聞弟子,也得佛授記。

《法師品第十》

聽聞《法華經》或一念隨喜者,悉予授記成佛,並告知如何傳播及弘揚本 經,舉五種法師(受持、讀、誦、解說、書寫),與十種供養為實踐、流通方式。 宣講本經亦要具足三項儀軌— 入如來 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

《見寶塔品第十一》

多寶佛發願有人說《法華經》時, 他會出來護持。因此,一開始多寶佛塔便從地涌出,證明世尊所說皆是真實。 為了見多寶佛,世尊三變淨土,分身諸佛咸集,與欲同開寶塔。之後多寶如來分半座予世尊,兩尊如來同坐寶塔。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犯五逆罪的提婆達多因宣說《法華經》的功德,得授記為佛。又八歲的娑 竭羅龍女聞《法華經》,即身成佛,證明弘通本經功德之大,即使是惡人、女 人等也能成佛。

《勸持品第十三》

藥王、大樂說等菩薩與二萬菩薩眷屬,發願於世尊滅後以大忍力奉持、廣說《法華經》。世尊為姨母摩訶波闍波 提、耶輸陀羅授記。

《安樂行品第十四》

佛答未來世想順利受持宣說《法華經》當安住四法,即身、口、意、誓願 四安樂行。並以「髻珠喻」說明《法華經》是諸經中最尊最勝。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自本品起至最末品屬於「本門」部分。敘述如來久遠成佛、常住不變的思想是最根本、真實的道理。娑婆世界中有六萬恆河沙的地涌菩薩,為世尊所教化,將於世尊滅後,護持《法華經》。彌勒菩薩質疑世尊成佛以來才幾年,怎可能教化這些大菩薩?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世尊揭示自己非於今世成佛,而是久遠前即已成佛(法身慧命),之間皆為方便示現(報身所現的應身),並以良醫救子喻救眾生而示現方便。此品說明佛「壽命、教化、慈悲、救濟」之無量。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本品前半部屬「本門」正宗分,敘述佛壽長遠、久遠成佛、常住不變的道理。後半部進入「本門」流通分,述說對佛壽長遠的道理,只要「一念信解」 即具無量的功德。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本品是〈分別功德品〉的延續。此品說聞經隨喜並為他人說,其福無量。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若有人於《法華經》能受持、讀、 誦、解說、書寫,實踐,即能獲得六根清淨。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本品舉常不輕菩薩為例,說明受持
《法華經》能得六根清淨的果報。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本品針對特定對象付囑世尊入滅後的弘經使命。世尊囑咐如來滅後應一心 受持《法華經》,此經具備了如來一切神力,一切甚深之事,且經卷所在之處皆應起塔供養。

《囑累品第二十二》

本品是針對眾多對象付囑世尊入滅後的弘經使命,亦即世尊對諸菩薩的「總付囑」。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自本品至廿八品敘述世尊滅後弘經的必要和功德,藉以勸發弘經的信念。 佛說藥王菩薩過去燃身供佛的因 緣。更以種種譬喻來強調《法華經》是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本品藉由妙音菩薩的「本事」來讚歎本經的重要及弘經功德。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這一品始於無盡意菩薩向世尊詢問觀世音菩薩名號的由來,敘述觀世音菩薩能變現三十三種化身,來救濟苦難的眾生。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本品說明受持《法華經》得幾種福。藥王歡喜、勇施菩薩、毗沙門天王、持國天王、鬼子母等各各說咒擁護受持、講說《法華經》者。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妙莊嚴王信奉外道,因其夫人及二子度化,後歸依佛門並證佛果。闡述遇佛、聽《法華經》之難得。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佛告普賢菩薩成就四法(為諸佛護念、 植眾德本、入正定聚、發救一切眾生之心)當得《法華經》成就。又受持此經者,普賢菩薩必乘六牙白象與大菩薩們守護受持此經者。

《法華經》十個入門
——自衍法師
《法華經》各品概介

《法華經》前十四品智者大師稱 「跡門」,
指久遠前本佛為教化眾生說種種方便法,後十四品稱「本門」,廣述久遠前成道的佛(本佛)所說的法。以下概述各品的大意:

《序品第一》

世尊在耆闍崛山(即靈鷲山)先說 《無量義經》後,
即入三昧示現種種瑞相,彌勒菩薩啟問,文殊菩薩答過去諸佛欲宣說《法華經》前,
必現此瑞相。

《方便品第二》

是本經的重要核心思想,主張一佛乘思想,是「跡門」中的正宗分,
與 「本門」的正宗分〈如來壽量品〉相對,形成本經的兩大中心。

世尊對舍利弗說諸佛的智慧是究竟了知實相——十如是,依此教法可使二乘人入佛道。舍利弗起疑,代眾請法, 與會五千增上慢者退席。之後,世尊宣說諸佛出世的「一大事因緣」,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本意在「一佛乘」「三乘教」是方便說。

《譬喻品第三》

從本品到第九品皆依〈方便品〉進一步以「譬喻」及「因緣」等方式說明,使上中下根的聲聞弟子瞭解佛意。世尊為舍利弗授記。亦為中根的四大聲聞說法,佛以三車(羊車、鹿車、牛車)譬喻三乘(聲聞、緣覺、菩薩)乃方便教說,誘引眾生出娑婆世界的火宅。

《信解品第四》

四大聲聞弟子以「長者窮子」譬喻確定自己的理解。世尊為中根四大聲聞 弟子授記當來成佛,最後導出「於一乘 道,隨宜說三」的結論。

《藥草喻品第五》

世尊認可了迦葉等弟子的信解,又為他們解說了「三草二木」(人天、二乘譬 三草;上、下根的菩薩譬二木)的譬喻,佛說法因根性而有三乘之別,最終是一佛乘。

《授記品第六》

由於摩訶迦葉、須菩提、迦旃延、 目犍連等四大聲聞已能正確理解一佛乘,於是得到世尊授以當來成佛之記。

《化城喻品第七》

第七品至第九品,世尊以「因緣說」 度下根聲聞弟子,授記作佛。世尊為其他聞而不悟的下根弟子宣說過去大通智勝佛的故事,令聲聞弟子醒悟自己與世尊的因緣。又以「化城」喻佛先以三乘化導眾生,待其根熟,再以一乘教法使其邁向菩提大道。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富樓那和五百阿羅漢得佛授記未來 成佛。這五百羅漢以「貧人衣珠喻」, 表明自己過去已從佛聽聞《法華經》, 已植佛種之事,皆已忘失。現在從佛聞法後,方知自己是菩薩。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敘述阿難、羅目侯羅和二千有學及無學聲聞弟子,也得佛授記。

《法師品第十》

聽聞《法華經》或一念隨喜者,悉予授記成佛,並告知如何傳播及弘揚本 經,舉五種法師(受持、讀、誦、解說、書寫),與十種供養為實踐、流通方式。 宣講本經亦要具足三項儀軌— 入如來 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

《見寶塔品第十一》

多寶佛發願有人說《法華經》時, 他會出來護持。因此,一開始多寶佛塔便從地涌出,證明世尊所說皆是真實。 為了見多寶佛,世尊三變淨土,分身諸佛咸集,與欲同開寶塔。之後多寶如來分半座予世尊,兩尊如來同坐寶塔。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犯五逆罪的提婆達多因宣說《法華經》的功德,得授記為佛。又八歲的娑 竭羅龍女聞《法華經》,即身成佛,證明弘通本經功德之大,即使是惡人、女 人等也能成佛。

《勸持品第十三》

藥王、大樂說等菩薩與二萬菩薩眷屬,發願於世尊滅後以大忍力奉持、廣說《法華經》。世尊為姨母摩訶波闍波 提、耶輸陀羅授記。

《安樂行品第十四》

佛答未來世想順利受持宣說《法華經》當安住四法,即身、口、意、誓願 四安樂行。並以「髻珠喻」說明《法華經》是諸經中最尊最勝。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自本品起至最末品屬於「本門」部分。敘述如來久遠成佛、常住不變的思想是最根本、真實的道理。娑婆世界中有六萬恆河沙的地涌菩薩,為世尊所教化,將於世尊滅後,護持《法華經》。彌勒菩薩質疑世尊成佛以來才幾年,怎可能教化這些大菩薩?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世尊揭示自己非於今世成佛,而是久遠前即已成佛(法身慧命),之間皆為方便示現(報身所現的應身),並以良醫救子喻救眾生而示現方便。此品說明佛「壽命、教化、慈悲、救濟」之無量。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本品前半部屬「本門」正宗分,敘述佛壽長遠、久遠成佛、常住不變的道理。後半部進入「本門」流通分,述說對佛壽長遠的道理,只要「一念信解」 即具無量的功德。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本品是〈分別功德品〉的延續。此品說聞經隨喜並為他人說,其福無量。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若有人於《法華經》能受持、讀、 誦、解說、書寫,實踐,即能獲得六根清淨。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本品舉常不輕菩薩為例,說明受持
《法華經》能得六根清淨的果報。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本品針對特定對象付囑世尊入滅後的弘經使命。世尊囑咐如來滅後應一心 受持《法華經》,此經具備了如來一切神力,一切甚深之事,且經卷所在之處皆應起塔供養。

《囑累品第二十二》

本品是針對眾多對象付囑世尊入滅後的弘經使命,亦即世尊對諸菩薩的「總付囑」。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自本品至廿八品敘述世尊滅後弘經的必要和功德,藉以勸發弘經的信念。 佛說藥王菩薩過去燃身供佛的因 緣。更以種種譬喻來強調《法華經》是一切諸經法中最為第一。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本品藉由妙音菩薩的「本事」來讚歎本經的重要及弘經功德。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這一品始於無盡意菩薩向世尊詢問觀世音菩薩名號的由來,敘述觀世音菩薩能變現三十三種化身,來救濟苦難的眾生。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本品說明受持《法華經》得幾種福。藥王歡喜、勇施菩薩、毗沙門天王、持國天王、鬼子母等各各說咒擁護受持、講說《法華經》者。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妙莊嚴王信奉外道,因其夫人及二子度化,後歸依佛門並證佛果。闡述遇佛、聽《法華經》之難得。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佛告普賢菩薩成就四法(為諸佛護念、 植眾德本、入正定聚、發救一切眾生之心)當得《法華經》成就。又受持此經者,普賢菩薩必乘六牙白象與大菩薩們守護受持此經者。

《太上感应篇》与道家修证的关系!

茫茫世界,芸芸众生,所有文化的初衷与最终目的都不过是为了究竟生命的本来面目,一探宇宙万物的本源。这个究竟于道家来说,干干脆脆,便是一个“道”字。

自太上设教以来,历朝历代为阐释“道”而出现的经典数不胜数,这其中就包括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的《太上感应篇》。

古语有云: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应。任何一个文化现象的背后都有着无数的因缘,所以我们看待一本经典的时候,也需要考量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北宋末年,正是面临国破家亡,社会动荡的时期。

我们中国的历史每逢乱世,一定也是英雄豪杰、圣贤智者辈出的时期,《太上感应篇》也是在这个时期出现。后世儒释道三家皆推崇此经,宋理宗曾在卷首提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颂词,历朝为其作序、作注者数不胜数,其伟大价值可以概见。

为何《太上感应篇》早不出晚不出,偏偏这个时候出现呢?很简单嘛,进者退之,退者进之!正因为社会道德的退步与缺失,才会有唤起人性善的一面的经文出现。这个道理就好比当下我们强烈呼吁传统文化的复兴,背后的道理自然是因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现在由于出版、网络行业的发达,经典早已广为流传,《道藏》、《佛藏》、《儒藏》等等这些大部头,过去庙里、图书馆里都很少的,现在不但都有,而且只要你想看,一台接上网络的电脑,甚至一部手机都可以做到。经书古籍的流传本来是件好事,可恰恰是由于珍本的泛滥,后世学人很容易心浮气躁、好高骛远。经书一流传开,随意就可以翻阅到,你问某某书看过没呀,看过呀。可是经书的内容信的过么?平日生活起居,行住坐卧,做的到么?

如此长久下去,理论越来越熟悉,信心的坚固越来越不稳,那这个“看过”就是个大问题!不由又想起古人的殷切叮咛: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这句话当然是对经书流传开,尤其是秘本丹经流传开后果的反思,也是对年轻一辈学人态度的不满,对比早晚功课中所言“信受奉行”四字,要虚心反省自己能真实做到几字。

我们再看历代儒释道三家都对《太上感应篇》评价甚高,道家不必说,“太上”二字便是最好的说明;佛家历代有很多法师阐述、介绍此经;儒家更是认为此经中大部分的日常行为规范,劝善积德内容完全符合儒家自我身心修养的原则。也是因此,很多出世的修行人,好比道家、佛家的,很容易看不起儒家的理论,总以为仙佛比圣人高一等嘛。

以至于将《太上感应篇》匆匆读过,就搁置一边,对于其中的道理并没有契入,甚至把先贤的警告丢之脑后: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

其实佛道两家都有律宗一脉,《太上感应篇》的内容完全就是入世的律宗呀。哪怕撇开宗派,也没有哪一个实修文化不讲约束,有约束就是有所守,有所敬畏。戒律其实很难讲,因为严苛、细致,当我扪心自问时,深感自己也做得远远不够。但是遍观所有戒律的原则,不外乎八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道家喜欢讲清净,什么样才能叫“清净”?一点罪业没有,一点脏的东西也没有,为善去恶,整个人升华到纯善、至善的境界。

所以我们再回转来看,所有修养学问的核心几乎也都绕不开为善去恶的原则,正统宗教的修炼就是尽量要把你人性中至善的一面发扬光大,恶的一面消磨殆尽。譬如我们讲修行,是实际的、平实的。

假如身心的修证不能统一,只是理论上知道,实际生活并无任何转变,只是嘴上讲讲我悟了、我懂了,不过是骗人骗己而已。修行是要身心气质的完全转化,理入、行入!不但见解上知道,做事上一定要行到。行门是最难的,修行修行,一个“行”字就代表了内在心里的行为和外在身体的行为,也就是心行和身行。

《太上感应篇》不单是要你身行上做到善,更是要你长久之后连带心行一起净化,身心内外处处一切合乎道。

倘若站在文化的立场上,不以狭隘的宗教观念来分别,唐朝的李翱参访药山禅师时听到的开示也是一样的道理,药膳禅师叮嘱他回去后: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太上感应篇》的内容毫无疑问就是“深深海底行”,假使没有做到“深深海底行”呢?那就像后世宋朝宰相张商英对李翱的批评,因为李翱自认为参访药山禅师后自己悟了,但是张商英结合李翱的人物生平,写了两句诗给他:云在青天水在瓶,两眼随指落深坑。溪花不耐风霜苦,说甚深深海底行。

其实好好研究历代成道的祖师传记就可以知晓,如何成就的快,同做人的道理一样:一上来就是要做顶天立地,一等一的大丈夫,气象万千,大气磅礴。没有大的行愿,个人理上的见解不会圆满,实修的功夫也不会长足的进步。甚至说严重的,连对于道的基本信仰都无法坚固,很多人为什么闻道后一点都信不过呀?说白了,先前的善根不够,没有那个根器,再加上恶业太多,各种烦恼妄想障碍着他,生不起大智慧。

这该怎么解决呢?别一开始就想什么内丹、打坐了,老老实实先从行为上做起,把身心的行为都转过来,依照《太上感应篇》的内容,身口意不再犯错,也就是儒家颜回说的“不二过”。把从前欠的账还清了,才能开发出自己的善根,智慧的光明才会一点点迸发出来。

修道修道,道在哪里?古人早说了:挑水担柴无非道,行住坐卧皆为禅。道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一切现成,为人处世,样样都可以合乎道。凡事尽量以别人的利益为紧要,自然而然,坦然而住。遇到事更是要提起便提起,要放下便放下,健康轻松,雍容大度,把幸福快乐尽可能的带到人间的每一个角落。也唯有这条路才能培养福德,开发智慧,成就道业。

当今的世界唯科技、金钱马首是瞻,可是人格的养成,个人的修养,乃至为人处世的学问都不是科学和金钱所能涵盖的。越是在这样高速发展,面临诸多诱惑的社会环境中,越要做个清醒的人,可是难不难?

严格要求自己,一定是很难的。可以讲做人要学坏、要堕落很容易,但是好的言行举止要培养成功非常难,正所谓:恶业易就,善果难成。时代的担子就在我们每个人肩膀上,我们不应去期盼世界突然出一个祖师级的人物,而是要自己努力,自己承担,立志去做社会人心的中流砥柱。

本文作者:姚上砚 雲臥三更仙夢醒 https://t.cn/Rcdt451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详情见>>>【南召实现招标投标“零跑腿”】#高质量发展•南阳更出彩##医圣故里大美南阳##南阳好网民# 日前,记者从南召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了解
  • 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28015例,其中境外输入98例,本土27917例(上海26256例,吉林1135例,广西129例,江苏96例,山东64例,安徽5
  • 王阳明在晚年的时候才提出“致良知”的思想,他认为这是“圣人教人的第一义”这一思想也可以看做是王阳明思想的结晶。“良知”一词最早是由孟子所提出来的,指的是一种道德
  • 数学的魅力让我们聚在一起,再加一份辛勤,那江苏理工一定会盛开属于我们的灿烂。数学的魅力让我们聚在一起,再加一份辛勤,那江苏理工一定会盛开属于我们的灿烂。
  • 出生年:1987.07.24身高:175cm职业:养殖海参故乡:瓦房店现居:大连沙区(已落户)车房:有自我介绍:不吸烟,无不良嗜好,积极向上,热爱生活,踏实、稳
  • (via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肩周炎出现哪种情况需要治疗?】当患者逐渐出现肩部疼痛、僵硬时即应予以充分重视,如果患者连抬起手臂、脱衣、梳头之类的简单活动都受到明
  • 武汉证券通专业媒体演播室午早间直播预约进行中今日主讲:“短线狙神”覃紫君老师今日主题:《专家面对面诊股,提问互动经验分享》点击进入:覃老师:央广《央广财经评论》
  • 解锁缓释粉的一百种吃法花花真好看~今日晨报·减肥小知识只有体脂下降,瘦下来的体重才不容易反弹回去,并且外表瘦的才会明显,光体重下降,体脂变动少,只是水分减少而已
  • 4.锅上火加入粗盐,用旺火炒热,将包裹好的鳜鱼埋在盐粒中,用小火保持炉温,盐焗制约20分钟,成熟取出,去掉纸、网油装盘,随盐焗汁调料上桌。3.将鳜鱼用黄酒、绵白
  • 但随着品牌的成功,李子柒和微念之间的合作也出现了矛盾,2021年7月,李子柒突然停更,并于深夜发文怒斥资本无情。随后,李子柒将杭州微念告上法庭,经网友分析,李子
  • 所谓“盟威”就是盟约的神威,道祖太上老君与天师订立盟约,道教(正一派)弟子可以借着此盟约施展神威,道教最初就是靠着这种盟约建立起来的,道士的符咒法术都是神受,在
  • 不用自己囤货,不用自己发货,不用自己找图片,不用自己编辑文案,不用自己做产品对比,全程保姆式服务,最重要的一点,代理一个嫲嫲团相当于代理几百种产品,你会为自己选
  • 一大早开着朋友的特斯拉Model 3去拍摄场地,一句感叹,还是电车好,细节方面真的智能,在武汉夏天室外40度以上的天气下,可以在车里吹着空调等人,真的好舒服。晚
  • 22、我尽力喜欢过,但聚散不由我。22、我尽力喜欢过,但聚散不由我。
  • 读《古文观止·卷一周文》笔记 一、概论 此篇为《春秋左传》宏文之始,其若之何也?以展现王室衰微也。 此种观点为宋以来,学者之主流认知也。 崔子方《春秋经解》:“
  • 是闽南人,以后可能就在湖南工作了,很无趣的一个人,没什么爱好,很宅,人多就害怕,比较容易害羞,没事就看看百合小说,磕磕cp,偶尔写点同人,玩游戏目前只玩开心消消
  • 这一周接收到了一些好消息,但也听到一些很无奈,很遗憾的事情,想对遇到挫折的朋友说:也许你现在觉得痛苦万分,但多年以后再回过头来看这段时光,也许你会云淡风轻的感慨
  • 女嘉宾推荐出生年:1995身高:160职业:央企员工收入:12w学历:本科星座:水瓶座现居:山西省 长治市 车房:无房无车婚史:未婚自我介绍:性格开朗大方,比较
  • 前段时间,我与全俄大牧首讨论了教育问题,他刚好提到,尽管教育确实很关键,但如果没有适当的教养,我们什么都不会成功,因为你可以教一个人一些东西,但问题是他们将如何
  • 可想而知,若同时失去了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和金融优势,那么就真的会如马克龙所说,西方霸权彻底结束。 可想而知,若同时失去了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和金融优势,那么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