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预研先行,#中国6G将处于全球第一梯队#】随着5G进入规模商用阶段,中国厂商开始在“6G”相关的领域进行技术预研。

11月15日,由中国IMT-2030(6G)推进组和中国通信学会联合主办的2022全球6G发展大会在上海开幕,本次大会主要聚焦6G愿景需求和关键技术的发布,并开始面向全球征集6G关键技术。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在大会上表示,IMT-2030(6G)推进组自2019年成立后,一直推进需求、技术、标准及国际合作等各项工作,先后发布了《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等系列白皮书,并启动6G技术试验。

推进组研究认为,6G将成为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满足从人的连接,到物的连接,再到智能体的随时随地按需接入网络的需求。

在应用场景方面,未来6G将主要应用于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联、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数字孪生、全域覆盖等八大场景。全域覆盖业务借助6G所构建的全球无缝覆盖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全球再无任何移动通信覆盖盲点。

IMT-2030(6G)推进组组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目前,6G推进组成员单位超过80家,覆盖了运营商、设备商、芯片、终端、互联网、IT等各领域的重点企业以及高校及科研机构等,6G推进组将持续对全球开放。

相比5G,6G是什么?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大会上表示,相比5G发展初期便具备较丰富的技术积累,当前6G理论储备有待加强,需要在新材料技术及应用、毫米波传播理论、宽带星地通信、网络行为建模等方面开展基础研究。

针对6G发展,邬院士提出五点建议,一是6G应用应坚持服务刚需为本,将工业互联网作为主要场景;二是找准人工智能在6G应用中的突破口,重点提升无线信道与网络及运维等性能;三是优化频谱利用,为不同业务应用提供不同频段选择;四是简化终端复杂度,优化配置计算及存储能力;五是强化数据面功能,推动核心网实现简约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展望了6G技术条件下“空间互联网和商业航天”的结合,王院士认为,6G技术的推进将会催生出空间互联网概念,而这有望构建形成全新的互联网生态,重塑世界航天工业的模式。

华为无线CTO童文博士则指出,6G不是5G能力的简单升级,也不仅限于提供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还要具备“后通信”、“后连接”的新特征。6G的构建需要6大支柱能力,即原生智能、网络感知、极致连接、碳中和、原生可信以及星地融合。

在5G三大应用场景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基础上,6G会引入“智能”和“感知”两大新的应用场景。

童文博士认为,6G不再只是一个万物互联的平台,而是一个通算一体、通感一体的智能平台,千行万业都将通过这个平台提供的智能服务、智能应用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智能和感知这两大新元素的引入,将大大增强并扩展5G三大场景的连接能力。6G还将引入星地通信一体化,而6G感知也将成为AI应用的大数据源泉。

童文博士表示,6G本质上是一个支撑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无缝连接的智能枢纽,它将为人类带来一个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紧密交融的未来。

以此来看,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是融为一体的连续体: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6G就是数字世界对物理世界的感知;从数字世界到物理世界,6G就是数字世界对物理世界操控的神经系统。未来的数字世界不仅仅是数字孪生,更是一个人工智能的元宇宙,而6G正是这个元宇宙的坚实底座。

概念中的6G,技术先行

对6G的探索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及概念层面,华为以及中兴等设备厂商也已经开始了相关技术的验证工作。

华为方面向观察者网表示,6G将提供通用、高性能的无线连接和极致体验,在速度上可实现Tbps级的峰值速率,6G将实现每秒万兆到千万兆比特的用户体验速率,亚毫秒的时延,10倍于5G的连接密度,厘米级定位精度,毫米级成像精度,以及差错可控的端到端系统可靠性,在未来能实现各种以人为中心的沉浸式业务以及各类垂直行业的全数字化转型和生产力升级。

在无线通信方面,毫米波在E-band频段中有高达10GHz的连续可用频谱(66~76GHz),在中短距离移动环境下提供沉浸式极致用户体验。此外,亚太赫兹到太赫兹频段也成为6G研究的热点频段,毫米波、太赫兹除了在提供极致速率通信的同时,也是高性能无线感知的最佳频谱,并以此成为6G终端和边缘站点通感一体应用的主力频段。

此外,华为6G研究团队还在通信感知一体化、星地融合以及可重构混合RIS架构等三个新维度上的关键技术取得了阶段性验证结果,这些新的空口技术正逐步从理论走向实现。

就在今年6月,华为在成都6G实验场所完成了6G E-band V2X外场测试,测试场景将车载摄像头、传感器获取的数据通过上行信道传至基站,而云端使用超大算力完成多车协同调度等决策后,通过下行信道将决策信息发回车辆,车辆根据决策信息完成相应的驾驶动作。

整个测试场景实现了上行2.2Gbps、下行360Mbps的微秒级时延稳定传输,充分验证了E-band频段下云基自动驾驶等高吞吐、高可靠、低时延场景的可行性。

中兴通讯也参与了6G关键技术概念样机测试。

中兴向观察者网表示,此次测试包括6G分布式自治网络及数字孪生网络概念样机、6G算力网络关键技术概念样机、6G太赫兹关键技术概念样机、6G通信感知一体化关键技术概念样机、6G智能超表面技术关键技术概念样机等。

其中在6G分布式自治网络及数字孪生网络概念样机试验中,中兴意图网络样机接入了网络规划场景验证系统,完成了语音和文本的意图采集、转换和驱动规划样机执行业务的全流程验证。

中兴方面也表示,公司将在2023年持续推进6G关键技术研究,并加快相关技术的验证与试验。

中国6G将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中国通信行业已经走过了“1G空白、2G落后、3G跟随、4G并行、5G领先”的路程,这为我们现如今6G技术的探索提供了极大的支撑。

当前,我国5G建设已经全球领先,已累计建成5G基站超81.9万个,占全球比例约为70%;5G手机终端用户连接数达2.8亿,占全球比例超过80%。

此外,目前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多的6G专利技术,近期专业调研机构MRFR也公布了6G领域的重要数据,全球有超过50%的申请专利来自中国,并且有九成都是核心的技术,未来中国6G将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尤其是5G在ToB领域的探索,更为6G在场景化应用上拓展了空间。比如在油气、制造、交通等领域,全球多个市场已涌现出由5G驱动的to B新应用,不少企业甚至在尚未掌握5G技术时就已经进行了对应的布局。

三大运营商三季度披露的财报数据亦显示,5G to B已成为运营商收入增长最快的业务领域,将运营战略重点转向to B也成为全球电信运营商在5G上的共同实践发力点。

而这一方向与前文所提及的6G八大场景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等能进行有效的融合。

另外,虽然普通消费者目前对于5G技术在C端市场的应用感知并不明显,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以5G技术为基础的物联网领域已经实现了“物超人”。

工信部于10月末发布的2022年前三季度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截至9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17.45亿户,比上年末净增3.5亿户;已超移动电话用户数6586万户,占移动网终端连接数的比重已达51%。

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则表示,目前普遍认为6G通信能力将是5G的10倍以上,5G向6G的发展是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数字孪生”,因此6G的终端数将十数倍于用户的手机数。

IMT-2030(6G)推进组组长王志勤预计6G真正商用会到2030年左右,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6G会和5G、4G处于一种共存的状态,是多种技术并存发展,6G技术的研发启动并不会对5G发展产生太多的影响。

【新书赠礼】在《尤利西斯》出版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出版了一套精装的《尤利西斯(插图版)​》 ,目前各大平台都已上架。车专此微博,一周后抽2位朋友获得这套“纸上的《尤利西斯》美术馆”!

这个版本倾注了波普艺术家阿罗约近30年的心血,可以说已经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原著融合成了一本全新的作品。300多张画作,彩色大图一百多幅,多为跨页,许多黑白小图是根据一段或几行文字所绘,根据内容排在相应位置。

插图的作用并非点缀,这样做的优点就是,让《尤利西斯​》 非常非常适合阅读,无论是从理解度还是趣味性上。另外,我们在排版和装帧上也都尽力做到最好,希望带给大家最好的阅读体验。

想了一句广告语,也是我们实际的阅读体验:置身于都柏林市民身畔般的沉浸体验。这一次,读完《尤利西斯》不再是难事!

数字孪生又称“数字双胞胎”,是将工业产品、制造系统、城市等复杂物理系统的结构、状态、行为、功能和性能映射到数字化的虚拟世界,通过实时传感、连接映射、精确分析和沉浸交互来刻画、预测和控制物理系统,实现复杂系统虚实融合,使系统全要素、全过程、全价值链达到最大限度的闭环优化。

北京智汇云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创新性的“视频孪生(实时实景数字孪生)”技术研发与应用。目前,智汇云舟依托自研“孪舟”数字孪生专属引擎,推出了“披萨”低代码PaaS视频孪生开发平台、“速融咖啡”视频孪生一体机及视频孪生行业解决方案等多个产品线。

凭借领先的技术基础,智汇云舟持续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以及推动产业协作的数字化升级。公司先后参与了许多重点项目建设,应用领域涉及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智慧园区、工业生产、交通、水利、电力、军事、应急、场馆等全行业场景。

一、为什么需要数字孪生

建造物理实体的物理孪生代价太大,而且严格意义上,物理实体独一无二,无法实现两个物理实体的完全一致;另一方面,在物理实体上试错成本高,例如,在真实电力系统中做故障试验风险很大。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可以在不改变原有物理实体的情况下,“克隆”出与之高度相似的数字实体,在数字世界中可以看到物理实体的各种特性,并且可以在数字孪生上模拟不同的“假设-分析”(What-if)场景,并对物理实体进行性能改进,可以提前知道某项决策运用在物理实体上是否可行,因此,可大大减少试错成本。

二、数字孪生有什么优点?

1、使用便捷,方便创新

数字孪生需要用到各种数字化手段,包括物联网、虚拟现实、仿真工具等,通过这些手段来把物理设备的属性映射到虚拟空间中,这样可以加快人们对物理实体的了解。有些工艺手段在真正的物理实体上是没办法操作的,但是用虚拟的物理实体就能够做到。

2、更全面的测量

产品的设计和制造都离不开对物理实体的测量,测量包括物理实体的属性、参数和运行状态等各方面的测量,只有全面测量才能够精准分析和优化。但是传统的测量方法成本高,效果也不够好。而使用数字孪生技术就能够快速测量了,而且很多数据可以直接采集,大大提升了测量的效率。

3、更全面的分析和预测能力

数字孪生技术能够通过物联网的数据采集以及大数据处理来实现当前状态的分析和诊断,并且推断未来发展趋势,这样对于未来的决策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4、提升效率和生产力

使用数字孪生,组织不再需要探索有关物理项目不同的途径来改善流程。他们不必终止正在进行的过程,并且可以从根本上在实验室中运行模拟,以了解新程序的危害和优势,看看哪些修改可以带来最佳结果。

在工业产品研发上,通过构建工业产品的数字孪生,通过模拟运行状态,可以预测未来的产品性能和潜在故障;在生产制造业上,通过数字孪生,再说建设实体工程的同时,构建一个虚拟工厂,将实体工厂的每个车间、流水线、设备等映射在虚拟工厂上,通过虚拟的数字孪生实时监控生产状态,就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管控水平;在城市管理中,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一座数字城市,可以对城市的交通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精准预测城市交通拥堵的关键点。对于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运营十分重要;数字孪生还可以应用于医疗、物流、农业、制造、建筑、能源以及安全应急的众多行业领域,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女子刮蹭小车,车主反而感谢,这是怎么回事?
  • 彩票中奖抛妻弃女,微博回应抽奖歧视
  • 强制购物成植物人 600元港澳游成噩梦
  • 中国“人造太阳”实现1亿度运行,意味着什么丨新京报专栏
  • 61岁赵本山要重返2019年春晚?总导演放话了?
  • 漫威之父斯坦李逝世,世间再无“彩蛋李”
  • isic历年挑战数据集下载
  • 云南一煤矿违法生产获利60余万元,被罚250余万元!
  • 投行下调苹果评级至持有 目标股价200美元
  • 学生发明智能插座:模块化设计,可实现模块独立通电
  • 西安全面禁烟动真格开首张罚单!
  • 译站丨意媒:AC米兰将对伊瓜因禁赛两场提出上诉
  • 大连气罐车爆炸,场面吓人,无人伤亡
  • 菜鸟驿站回应“快递车辆起火”:恶意造谣;阿里回应“刷单乱象”:今年已监控到2800余炒信平台
  • 美元指数跌破97关口 | 美原油暴跌超8%
  • 周琦将加盟火箭 成第六位登陆NBA的中国人
  • 外媒:默克尔支持马克龙“欧洲军队”建议
  • 钱悦体育竞彩猫足球队闪亮登场,沈阳约战中国足球记者联队
  • 公园偶遇李小璐母女 一个细节说明李小璐过得很好!
  • 借恶奶奶做宣传婆媳关系僵化?胡杏儿赶生二胎怕得失片商自演新闻博版面,两家杂志口径不一惹笑话女人何苦为难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