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努力天帮忙,北京解渴了,地下水复苏了 地下水长期超采局面得到改变,平原区地下水水位连续6年累计回升近10米】

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曾经泉源遍地、河流纵横,但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地下水位因超采、气候等因素呈现加速下降趋势:从1980年的平均埋深7.24米下降到2015年的25.75米,地下水漏斗区面积近1000平方公里。

对很多北方城市而言,地下水是城市用水的重要来源,过去几十年中,地下水在北京城市用水中始终超过半壁江山的分量。地下水的超采,令人揪心的地下水漏斗区,无疑是首都城市安全和饮水安全的极大隐患!

幸运的是,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建成通水,大量“南水”源源不断供给北京市民,也滋润了饥渴的大地,极大地改变了地下水的超采局面。

七八年过去了,“南水”对北京地下水的影响如何?那些干涸的泉眼“复活”了没有?那些断流河道有水了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进行了调查。

来自北京市水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水位连续6年回升,超采区面积比2015年最严重时减少82%。不少曾经干涸的泉眼复涌了,市民家门口的“沉睡的河道”又“活”起来了。

地下水,这个北京的“隐藏资源”正悄悄地恢复生机。

81处泉眼复涌见证地下水“复苏”

自2021年汛期以来,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孙胡沟村的一个小变化让村民老范开心了很久:村里干涸多年小河道复苏了,潺潺流水给村里的风景增添了一份秀丽。

而在几十公里外的怀柔区渤海镇,大榛峪村境内干涸多年的泉眼恢复了生机,汩汩泉水从泉眼喷涌而出,汇入河道,连续十个月水流不断。

“这个泉以前几乎没什么水,也就汛期能稍微多一点。”对于“意外之喜”,大榛峪村村民贾金有格外高兴,复得的水源方便了生活,美化了环境,为村里迎来了写生的学生和民宿客人,“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了!”

根据北京市2021年汛期泉水摸排基本情况,截至2021年9月30日,北京市共有81眼泉水表现出复涌迹象,复涌泉水占摸排总量的11.1%。在怀柔区,36眼复涌的泉水中有14眼至今仍在涌水。

泉水又被称为“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复涌的泉水也折射出北京市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变化。据北京市水务局局长潘安君介绍,自去年以来,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水位累计回升5.75米,地下水储量增加了29.4亿立方米。

北京市的地下水因何而复苏?据北京市水务局介绍,北京近年来降水条件相对稳定,特别是2021年的“超长汛期”降雨颇丰,为北京市地下水修复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天帮忙”之外,还有“人努力”。北京市水文总站地下水监测评价科科长白国营介绍,2014年底“南水”进京后成为保障北京城市用水需求的主力水源,为地下水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与此同时,在多类外来水的支援下,北京完成了永定河、潮白河等多条流域的生态补水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砂石坑、蓄滞洪区、河道水网回补地下水,推进河流沿线地下水水位回升、储备能力提高。

此外,北京市近年来还通过严控地下水开采、强化重点领域节水、做好水源置换等方式,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对地下水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陈莹介绍:“北京市地下水开采量已经从2004年的约27亿立方米下降至现在的约13.5亿立方米,减少了一半。”

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6年累计回升9.64米。根据北京市水文总站公布的最新监测数据,北京市3月中旬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6.30米。“目前北京市平原区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仍处于近年来同期最高水位。”白国营介绍道。

科学应对地下水“欠账”

人类逐水而居,城市因水而兴。北京历史上水资源极为丰富,泉眼众多,河湖广布,但前些年因超采、气候等因素,地下水一度不断下降:从1980年的平均埋深7.24米下降到2015年的25.75米。

而随着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建成通水,大量“南水”进京,北京的水危机才得到缓解。

“地下水资源除了生产价值外,还有着极高的生态价值和战略储备价值。”陈莹指出,地下水超采会威胁到地表的生态环境安全,造成诸如湿地面积减小、植物资源减少等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地下水过度利用还会削减城市的地下水资源储量,严重制约城市未来的发展,威胁用水安全。

尽管实现了连续多年的地下水水位回升,但在白国营看来,北京的地下水总体上仍处于“还历史欠账”的阶段。

例如,目前北京仍有109眼泉水处于干涸状态,一些山间的小流域仍存在断流状态,难以实现对周围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陈莹认为,地下水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北京的地下水尚未达到采补平衡的状态,地下水储备与北京的战略需求相比仍显不足,因此地下水资源需要进一步涵养与合理开发利用。

“我们既应该补好历史‘欠账’,也得结合城市发展情况科学管控地下水水位。”针对目前北京地下水的情况,不少业内人士与专家提出了看似“矛盾”的建议。

考虑到历史“欠账”,地下水位是否越高越好?答案是否定的。白国营说,在一些地下水丰水区,过度回升的地下水会造成地下空间渗水,甚至建筑失稳的问题。因此在北京市水文总站定期发布的地下水动态情况通报里,总会附上“密切关注地下水动态信息”“做好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等服务提示。

陈莹介绍,地下水位升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自然降水、地下水补排、开发等因素息息相关。水利部门在进行地下水修复工作时,要结合不同区域的情况,参考多年数据精细化制定地下水恢复目标。“地下水水位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到城市的安全,因此合理水位管控工作至关重要。”她说。

让地下水被公众“看得见”

2014年“南水”进入北京以来,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达到150立方米左右,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还是摆在人们面前:作为首都,北京仍是一个特大型缺水城市。

为此,北京市制定了最为严格的用水“红线”。北京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兼总工程师伊锋在近期举行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到“十四五”期末,北京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到10立方米以内,生产生活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0亿立方米以内,地下水年开采量力争降至14亿立方米左右。

可以预见的是,北京地下水修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开源,节流更是当务之急。提升公众对北京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资源现状的认识、切实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家住北京市延庆区的贺玉凤是远近闻名的“环保奶奶”。多年来,她一直坚持在延庆区的母亲河——妫水河边捡拾垃圾,保护河湖环境。在她看来,公众爱水护水的意识正在不断被唤醒。

“以前我捡垃圾,别人总说我‘闲得没事干’,现在不仅没人说了,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队伍,河边也很少看到垃圾了。”谈到游客们河流保护意识的提升,贺玉凤非常欣慰。

区别于地表水,地下水由于深埋地下,公众对其变化缺乏直观感受,因此了解度和关注度相对较低。“使用水井的农村地区还能通过水的深浅感知一下地下水,在更多使用自来水的城市里,很多公众对于地下水是没有概念的。”白国营说。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万金红认为,如同地表水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修复与保护中,公众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加强地下水知识科普,让公众理解地下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才能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就目前而言,我国还缺乏系统的水常识教育,爱水护水的理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如何提升公众护水意识?陈莹认为应该让地下水从“看不见”的水变为“看得见”的水,让大家从思想与行动上关注地下水、爱护地下水。她建议,以《地下水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抓手,利用各类网站、媒体等加大对于法律法规的解读,积极引导公众形成思想和行动上自觉。

政府部门加大地下水信息公开力度,也是让地下水“看得见”的重要方式之一。据白国营介绍,北京市已有相关部门开展专门的地质科普工作,北京市水文总站也从2020年开始定期在网络上公布地下水监测数据,向公众介绍地下水信息,经过积累逐步形成了一些“粉丝”。

“我们每个月都能接到许多咨询电话,这也从侧面证明,一些人开始注意到这个‘隐形’的水资源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白国营说。(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人努力天帮忙,北京解渴了,地下水复苏了 地下水长期超采局面得到改变,平原区地下水水位连续6年累计回升近10米】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曾经泉源遍地、河流纵横,但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地下水位因超采、气候等因素呈现加速下降趋势:从1980年的平均埋深7.24米下降到2015年的25.75米,地下水漏斗区面积近1000平方公里。

  对很多北方城市而言,地下水是城市用水的重要来源,过去几十年中,地下水在北京城市用水中始终超过半壁江山的分量。地下水的超采,令人揪心的地下水漏斗区,无疑是首都城市安全和饮水安全的极大隐患!

  幸运的是,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建成通水,大量“南水”源源不断供给北京市民,也滋润了饥渴的大地,极大地改变了地下水的超采局面。

  七八年过去了,“南水”对北京地下水的影响如何?那些干涸的泉眼“复活”了没有?那些断流河道有水了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进行了调查。

  来自北京市水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水位连续6年回升,超采区面积比2015年最严重时减少82%。不少曾经干涸的泉眼复涌了,市民家门口的“沉睡的河道”又“活”起来了。

  地下水,这个北京的“隐藏资源”正悄悄地恢复生机。

81处泉眼复涌见证地下水“复苏”

  自2021年汛期以来,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孙胡沟村的一个小变化让村民老范开心了很久:村里干涸多年小河道复苏了,潺潺流水给村里的风景增添了一份秀丽。

  而在几十公里外的怀柔区渤海镇,大榛峪村境内干涸多年的泉眼恢复了生机,汩汩泉水从泉眼喷涌而出,汇入河道,连续十个月水流不断。

  “这个泉以前几乎没什么水,也就汛期能稍微多一点。”对于“意外之喜”,大榛峪村村民贾金有格外高兴,复得的水源方便了生活,美化了环境,为村里迎来了写生的学生和民宿客人,“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了!”

  根据北京市2021年汛期泉水摸排基本情况,截至2021年9月30日,北京市共有81眼泉水表现出复涌迹象,复涌泉水占摸排总量的11.1%。在怀柔区,36眼复涌的泉水中有14眼至今仍在涌水。

  泉水又被称为“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复涌的泉水也折射出北京市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变化。据北京市水务局局长潘安君介绍,自去年以来,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水位累计回升5.75米,地下水储量增加了29.4亿立方米。

  北京市的地下水因何而复苏?据北京市水务局介绍,北京近年来降水条件相对稳定,特别是2021年的“超长汛期”降雨颇丰,为北京市地下水修复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天帮忙”之外,还有“人努力”。北京市水文总站地下水监测评价科科长白国营介绍,2014年底“南水”进京后成为保障北京城市用水需求的主力水源,为地下水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与此同时,在多类外来水的支援下,北京完成了永定河、潮白河等多条流域的生态补水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砂石坑、蓄滞洪区、河道水网回补地下水,推进河流沿线地下水水位回升、储备能力提高。

  此外,北京市近年来还通过严控地下水开采、强化重点领域节水、做好水源置换等方式,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对地下水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陈莹介绍:“北京市地下水开采量已经从2004年的约27亿立方米下降至现在的约13.5亿立方米,减少了一半。”

  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6年累计回升9.64米。根据北京市水文总站公布的最新监测数据,北京市3月中旬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6.30米。“目前北京市平原区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仍处于近年来同期最高水位。”白国营介绍道。

科学应对地下水“欠账”

  人类逐水而居,城市因水而兴。北京历史上水资源极为丰富,泉眼众多,河湖广布,但前些年因超采、气候等因素,地下水一度不断下降:从1980年的平均埋深7.24米下降到2015年的25.75米。

  而随着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建成通水,大量“南水”进京,北京的水危机才得到缓解。

  “地下水资源除了生产价值外,还有着极高的生态价值和战略储备价值。”陈莹指出,地下水超采会威胁到地表的生态环境安全,造成诸如湿地面积减小、植物资源减少等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地下水过度利用还会削减城市的地下水资源储量,严重制约城市未来的发展,威胁用水安全。

  尽管实现了连续多年的地下水水位回升,但在白国营看来,北京的地下水总体上仍处于“还历史欠账”的阶段。

  例如,目前北京仍有109眼泉水处于干涸状态,一些山间的小流域仍存在断流状态,难以实现对周围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陈莹认为,地下水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北京的地下水尚未达到采补平衡的状态,地下水储备与北京的战略需求相比仍显不足,因此地下水资源需要进一步涵养与合理开发利用。

  “我们既应该补好历史‘欠账’,也得结合城市发展情况科学管控地下水水位。”针对目前北京地下水的情况,不少业内人士与专家提出了看似“矛盾”的建议。

  考虑到历史“欠账”,地下水位是否越高越好?答案是否定的。白国营说,在一些地下水丰水区,过度回升的地下水会造成地下空间渗水,甚至建筑失稳的问题。因此在北京市水文总站定期发布的地下水动态情况通报里,总会附上“密切关注地下水动态信息”“做好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等服务提示。

  陈莹介绍,地下水位升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自然降水、地下水补排、开发等因素息息相关。水利部门在进行地下水修复工作时,要结合不同区域的情况,参考多年数据精细化制定地下水恢复目标。“地下水水位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到城市的安全,因此合理水位管控工作至关重要。”她说。

让地下水被公众“看得见”

  2014年“南水”进入北京以来,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达到150立方米左右,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还是摆在人们面前:作为首都,北京仍是一个特大型缺水城市。

  为此,北京市制定了最为严格的用水“红线”。北京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兼总工程师伊锋在近期举行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到“十四五”期末,北京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到10立方米以内,生产生活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0亿立方米以内,地下水年开采量力争降至14亿立方米左右。

  可以预见的是,北京地下水修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开源,节流更是当务之急。提升公众对北京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资源现状的认识、切实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家住北京市延庆区的贺玉凤是远近闻名的“环保奶奶”。多年来,她一直坚持在延庆区的母亲河——妫水河边捡拾垃圾,保护河湖环境。在她看来,公众爱水护水的意识正在不断被唤醒。

  “以前我捡垃圾,别人总说我‘闲得没事干’,现在不仅没人说了,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队伍,河边也很少看到垃圾了。”谈到游客们河流保护意识的提升,贺玉凤非常欣慰。

  区别于地表水,地下水由于深埋地下,公众对其变化缺乏直观感受,因此了解度和关注度相对较低。“使用水井的农村地区还能通过水的深浅感知一下地下水,在更多使用自来水的城市里,很多公众对于地下水是没有概念的。”白国营说。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万金红认为,如同地表水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修复与保护中,公众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加强地下水知识科普,让公众理解地下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才能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就目前而言,我国还缺乏系统的水常识教育,爱水护水的理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如何提升公众护水意识?陈莹认为应该让地下水从“看不见”的水变为“看得见”的水,让大家从思想与行动上关注地下水、爱护地下水。她建议,以《地下水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抓手,利用各类网站、媒体等加大对于法律法规的解读,积极引导公众形成思想和行动上自觉。

  政府部门加大地下水信息公开力度,也是让地下水“看得见”的重要方式之一。据白国营介绍,北京市已有相关部门开展专门的地质科普工作,北京市水文总站也从2020年开始定期在网络上公布地下水监测数据,向公众介绍地下水信息,经过积累逐步形成了一些“粉丝”。

  “我们每个月都能接到许多咨询电话,这也从侧面证明,一些人开始注意到这个‘隐形’的水资源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白国营说。(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人努力天帮忙,北京解渴了,地下水复苏了 地下水长期超采局面得到改变,平原区地下水水位连续6年累计回升近10米】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曾经泉源遍地、河流纵横,但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地下水位因超采、气候等因素呈现加速下降趋势:从1980年的平均埋深7.24米下降到2015年的25.75米,地下水漏斗区面积近1000平方公里。

  对很多北方城市而言,地下水是城市用水的重要来源,过去几十年中,地下水在北京城市用水中始终超过半壁江山的分量。地下水的超采,令人揪心的地下水漏斗区,无疑是首都城市安全和饮水安全的极大隐患!

  幸运的是,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建成通水,大量“南水”源源不断供给北京市民,也滋润了饥渴的大地,极大地改变了地下水的超采局面。

  七八年过去了,“南水”对北京地下水的影响如何?那些干涸的泉眼“复活”了没有?那些断流河道有水了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进行了调查。

  来自北京市水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水位连续6年回升,超采区面积比2015年最严重时减少82%。不少曾经干涸的泉眼复涌了,市民家门口的“沉睡的河道”又“活”起来了。

  地下水,这个北京的“隐藏资源”正悄悄地恢复生机。

81处泉眼复涌见证地下水“复苏”

  自2021年汛期以来,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孙胡沟村的一个小变化让村民老范开心了很久:村里干涸多年小河道复苏了,潺潺流水给村里的风景增添了一份秀丽。

  而在几十公里外的怀柔区渤海镇,大榛峪村境内干涸多年的泉眼恢复了生机,汩汩泉水从泉眼喷涌而出,汇入河道,连续十个月水流不断。

  “这个泉以前几乎没什么水,也就汛期能稍微多一点。”对于“意外之喜”,大榛峪村村民贾金有格外高兴,复得的水源方便了生活,美化了环境,为村里迎来了写生的学生和民宿客人,“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了!”

  根据北京市2021年汛期泉水摸排基本情况,截至2021年9月30日,北京市共有81眼泉水表现出复涌迹象,复涌泉水占摸排总量的11.1%。在怀柔区,36眼复涌的泉水中有14眼至今仍在涌水。

  泉水又被称为“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复涌的泉水也折射出北京市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变化。据北京市水务局局长潘安君介绍,自去年以来,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水位累计回升5.75米,地下水储量增加了29.4亿立方米。

  北京市的地下水因何而复苏?据北京市水务局介绍,北京近年来降水条件相对稳定,特别是2021年的“超长汛期”降雨颇丰,为北京市地下水修复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天帮忙”之外,还有“人努力”。北京市水文总站地下水监测评价科科长白国营介绍,2014年底“南水”进京后成为保障北京城市用水需求的主力水源,为地下水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与此同时,在多类外来水的支援下,北京完成了永定河、潮白河等多条流域的生态补水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砂石坑、蓄滞洪区、河道水网回补地下水,推进河流沿线地下水水位回升、储备能力提高。

  此外,北京市近年来还通过严控地下水开采、强化重点领域节水、做好水源置换等方式,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对地下水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陈莹介绍:“北京市地下水开采量已经从2004年的约27亿立方米下降至现在的约13.5亿立方米,减少了一半。”

  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6年累计回升9.64米。根据北京市水文总站公布的最新监测数据,北京市3月中旬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为16.30米。“目前北京市平原区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仍处于近年来同期最高水位。”白国营介绍道。

科学应对地下水“欠账”

  人类逐水而居,城市因水而兴。北京历史上水资源极为丰富,泉眼众多,河湖广布,但前些年因超采、气候等因素,地下水一度不断下降:从1980年的平均埋深7.24米下降到2015年的25.75米。

  而随着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建成通水,大量“南水”进京,北京的水危机才得到缓解。

  “地下水资源除了生产价值外,还有着极高的生态价值和战略储备价值。”陈莹指出,地下水超采会威胁到地表的生态环境安全,造成诸如湿地面积减小、植物资源减少等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地下水过度利用还会削减城市的地下水资源储量,严重制约城市未来的发展,威胁用水安全。

  尽管实现了连续多年的地下水水位回升,但在白国营看来,北京的地下水总体上仍处于“还历史欠账”的阶段。

  例如,目前北京仍有109眼泉水处于干涸状态,一些山间的小流域仍存在断流状态,难以实现对周围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陈莹认为,地下水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北京的地下水尚未达到采补平衡的状态,地下水储备与北京的战略需求相比仍显不足,因此地下水资源需要进一步涵养与合理开发利用。

  “我们既应该补好历史‘欠账’,也得结合城市发展情况科学管控地下水水位。”针对目前北京地下水的情况,不少业内人士与专家提出了看似“矛盾”的建议。

  考虑到历史“欠账”,地下水位是否越高越好?答案是否定的。白国营说,在一些地下水丰水区,过度回升的地下水会造成地下空间渗水,甚至建筑失稳的问题。因此在北京市水文总站定期发布的地下水动态情况通报里,总会附上“密切关注地下水动态信息”“做好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等服务提示。

  陈莹介绍,地下水位升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自然降水、地下水补排、开发等因素息息相关。水利部门在进行地下水修复工作时,要结合不同区域的情况,参考多年数据精细化制定地下水恢复目标。“地下水水位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到城市的安全,因此合理水位管控工作至关重要。”她说。

让地下水被公众“看得见”

  2014年“南水”进入北京以来,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达到150立方米左右,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还是摆在人们面前:作为首都,北京仍是一个特大型缺水城市。

  为此,北京市制定了最为严格的用水“红线”。北京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兼总工程师伊锋在近期举行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到“十四五”期末,北京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到10立方米以内,生产生活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0亿立方米以内,地下水年开采量力争降至14亿立方米左右。

  可以预见的是,北京地下水修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开源,节流更是当务之急。提升公众对北京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资源现状的认识、切实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家住北京市延庆区的贺玉凤是远近闻名的“环保奶奶”。多年来,她一直坚持在延庆区的母亲河——妫水河边捡拾垃圾,保护河湖环境。在她看来,公众爱水护水的意识正在不断被唤醒。

  “以前我捡垃圾,别人总说我‘闲得没事干’,现在不仅没人说了,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队伍,河边也很少看到垃圾了。”谈到游客们河流保护意识的提升,贺玉凤非常欣慰。

  区别于地表水,地下水由于深埋地下,公众对其变化缺乏直观感受,因此了解度和关注度相对较低。“使用水井的农村地区还能通过水的深浅感知一下地下水,在更多使用自来水的城市里,很多公众对于地下水是没有概念的。”白国营说。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万金红认为,如同地表水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修复与保护中,公众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加强地下水知识科普,让公众理解地下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才能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就目前而言,我国还缺乏系统的水常识教育,爱水护水的理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如何提升公众护水意识?陈莹认为应该让地下水从“看不见”的水变为“看得见”的水,让大家从思想与行动上关注地下水、爱护地下水。她建议,以《地下水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抓手,利用各类网站、媒体等加大对于法律法规的解读,积极引导公众形成思想和行动上自觉。

  政府部门加大地下水信息公开力度,也是让地下水“看得见”的重要方式之一。据白国营介绍,北京市已有相关部门开展专门的地质科普工作,北京市水文总站也从2020年开始定期在网络上公布地下水监测数据,向公众介绍地下水信息,经过积累逐步形成了一些“粉丝”。

  “我们每个月都能接到许多咨询电话,这也从侧面证明,一些人开始注意到这个‘隐形’的水资源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白国营说。(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关注·家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过去的一年我们合作得都很愉快,谢谢您的关照,祝您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牛转乾坤!新年到了,也要送上我的祝福,您,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牛转乾坤!
  • 睡前来瞎几把逼逼叨叨了今天是自己的单排历险记,发现自己确实变厉害了一丝丝哈哈哈哈至少张良敢闪现放大了哈哈哈哈哈哈就很厉害明天应该能上星耀一[奥特曼][奥特曼]我
  • 比如,还在片面讲自由竞争;推崇道家自然主义看不见的手,和儒家保守主义看得见的手相争,杨朱式的自私自利流行于世,墨翟式的底层自组自救也曾席卷一时,新的技术虽然快速
  • 小沈阳说,喜剧节目现在都是“喜头悲尾”,他不喜欢。而我觉得,看完这个电影,我更能理解蚱蜢一点了。
  • 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哈哈]我接受结果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今天是后者,因为我没有失落反而很开心,感叹原来也就是这么一回事,证明这件事真的没什
  • 当时曹德旺家中老母生出重病,家中也是艰苦度日,曹德旺急需一个贤内助来帮助自己,而陈凤英就成为了不二之选,可以说他和陈凤英的婚姻源于物质,而不是真正的爱情,曹德旺
  • 山人:靠,又不是他有男朋友哭啥?我激动啊,我哆嗦啊……山人:死逗扑(stop)躺着再过十个月你就三十了,目标不就实现一半了吗?
  • 但是我现在没有资格去说那么多,让你不要做了。你不要再做下去了,没有回报的事情,越做只会亏损越多,在经济学里面,有一个词叫做及时止损。
  • 唯一让拥趸感到欣慰的是,他们在亚冠赛场的表现还算不错,展示出强大的攻击力,6场攻入13球仅次于东亚区进攻力最强的蔚山现代,攻击手M.祖利亚和仲川辉人领衔的攻击线
  • 网易云游戏她但凡只用键盘控制往旁边走两步再点传送都不会有这个事,我朋友大号已经半A,主号就是这个永无号,总价值基本能达到1000+,就这么被毁了。。
  • 最后,愿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可以战胜自己最大的敌人,即使有得有失,也要肆意洒脱。但只要突破了自我局限,那么外界的一切对你来说,都不是最大的困难。
  • 坐标青岛是个妹摄,擅长cos/写真/产品拍摄费用和具体内容注意事项见P7凭借转发截图戳我约拍费用-30即日起至2.28来约拍(付定金即可)打8折虽然微博应该不会
  • 红尘梦浅,当一种恬淡温馨的想念在冬的眉眼处,凝结成诗意的清韵。#紫萱阁[超话]#【冬深处,你是我牵挂的远方】流年尘香,惟愿可以怀揣一份份美好与时光相依,执守于最
  • 有17人毕业于北大,16人来自清华,同时不乏来自剑桥、牛津等世界顶尖高校的毕业生。眉骨明显的义气及人缘表现好(有急成分)耳朵是招风耳,降低运势并漏财,整体格局开
  • (全市共接待游客145.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2亿元)今年春节假日期间,我市大部分地区以晴好天气为主、适宜出行,据统计,截至2月17日下午2时,我市春节
  • 把理论讲解得很清楚又能实际上有很多作为,所以我更喜欢学行政法社会保险法之类的,和现实、社会问题联系紧密的我都喜欢肾衰无尿,一个穴位就调愈排不出小便疑似肾衰竭,用
  • !你这些比你爸那些干净”…[允悲][泪]图一,我的粘土首秀。
  • 更重要的是,菩提心并非觉悟和非觉悟的心,而是学佛的三界六道众生及法界诸圣生发的大悲愿力,是以大悲心所实施的利益众生成佛菩萨的实际行为,是觉悟和非觉悟,圣凡两界的
  • #彭冠英[超话]# #彭冠英逆光者# #彭冠英婚姻的两种猜想# 先㊗️大哥and姐妹们元宵节快乐[元宵][元宵]最近工作有些忙碌,真的是在挑战身体的极限[裂开
  • 读书人的十五个雅称 书痴 指专心读书之人。如陆游诗云:“白头尚作书痴在,剩乞朱黄与校雠。” 书库 指博学饱识之士。《隋书·公孙景茂传》称其“少好学,博涉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