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师箴言】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个个都有佛身;你找到了这个身,你就成功了。禅宗所追求的所要悟的,是悟这个身,就是法身。法身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我们真正的生命,而我们都找不到。法身并没有藏起来,它就摆在你肉身上,但是和肉身没有关连,可是它又随时在这里。

接下来一段话,是维摩居士讲这个身体的,文字很好,如果把它当文学境界看过去就可惜了。这每句话都是方法,是修止观修密宗的观法!……

「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我们都认为现在这个身体是存在的,你看看以前自己年轻时的照片,就会觉得如幻梦,照片中的人与你的样子已经不同了。这个身体只是暂时属于你,不能算是你永远所有,终归是要耗尽的。究竟此身是不是我?这是个大问题。其他的显教皆认为这个身体不是我,四大是假的,四大皆空。但这个空又从何而来?何以会起四大?又都是问题。

「是身如梦,为虚妄见。」认为身体存在能作一切活动,是在做白日梦,是虚妄的见解,把假的当作是真的。

「是身如影,从业缘现。」人人都有五官,但是人人就是长得不同,健康不同,肢体也许有残缺,这没什么遗憾,都不是这一生的事,是多生多世因缘业力凑合而来的,身体只是果报所显现出来的影像。此中道理很深,要在法相唯识里去解决,普通经典没有说,但《瑜伽师地论》就讲得很清楚。

「是身如响,属诸因缘。」音响音声是由因缘而来,身体也如是。

「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这看起来是文学境界,真实详细分析是科学的。

「是身如电,念念不住。」各位不要光用耳朵听这些句子,要拿心来听,你把这些句子听到心里面,看看清楚,是不是如此,这样听经才有用。你听经时拿耳朵听,再拿眼睛盯着文字研究,那只是搞普通文学,是白搞了,属于妄想境界。这里讲如电是一闪即逝,思想一个接一个,无法停留。大家喜欢讲空,什么是空?空是形容不住,不是你去空它,是它要空你。你打坐求空,觉得空了,清净了,都是在假造妄想,那可不是空。你不打坐呢?空就没了吗?空者是念念自性空,不是你去空它。这个道理不懂的话,你坐一万年也枉然。

「是身无主,为如地。」如同大地不是属于哪一个人的,身体也是无主的。你说买块地有所有权,那是人类社会假定的,反而人是属于大地的,人最终都归于大地。

「是身无我,为如火。是身无寿,为如风。」身体像火一样,烧完就灭了。身体无所谓寿命或时间,几十年就像一阵风吹过去了。

「是身无人,为如水。」我们看到大家每人都有个身体,人世间的观念把每个身体叫作「人」,但每具身体都是骷髅堆上血肉,外表长了五官,你称这是人,真实就像流水一样,你看到的就已经过去了,决不回头,身体正如此。智者如孔子看流水就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国演义》一开头也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是身不实,四大为家。」地水火风四大房东凑起这个身体给我们住,我们也要交租金,餐餐要喂它,天天要洗它。

「是身为空,离我我所。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这个身体是空的,离开我,无我,也没有我的。身体自己没有知觉的,一口气不来就同草木瓦砾一样。

「是身无作,风力所转。是身不净,秽恶充满。」我们的身体会动作是因为有口气在,是风大。风大不来就不会动了。皮肤底下尽是脏的、臭的,你进开刀房去看看,或者看看受灾而死的尸首,就不会觉得身体可爱了。

「是身为虚伪,虽假以澡浴衣食,必归磨灭。是身为灾,百一病恼。」人们为身体洗浴穿衣抹香水,还给它吃喝,但它毕竟是留不住的,会消失的。身体一切灾难的根本,地水火风四大,每一大各会引发一百零一种病变,使人死亡。

「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是身无定,为要当死。」身体像是陷阱,人陷在其中,看着老死向自己逼近,终归有一天要死亡的。

「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聚,阴界诸入所共合成。」身体如此可怕,我们检讨自己的生活,都为了这个肉体的需要在忙,都是为了我们暂住的这个家伙在忙,不是为真正的自已。肉体需要吃,又拉出来,不是在整你吗?它要睡,你就得睡下去,它要起来,你也得跟着起来,不是冤家吗?空聚就是旋风旋气流,中间没有东西的。「阴界诸入所共合成」,简单地说,就是心理和生理合拢起来,假想地构成了今天这个假我。

上面是维摩居士,对来探视他的人说法,把这个肉身说得一文不值。下面地做个结论:

「诸仁者!此可患厌,当乐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诸位!我们的肉身极可厌,你们不要上当。我们要追求每一个人自己生命真正的身体,那就是佛身。佛身不是只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他们才有。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个个都有佛身;你找到了这个身,你就成功了。禅宗所追求的所要悟的,是悟这个身,就是法身。法身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我们真正的生命,而我们都找不到。法身并没有藏起来,它就摆在你肉身上,但是和肉身没有关连,可是它又随时在这里。你找到了这个身,就证到了法身佛。这是个要点,学佛追求的也就是这个。常有年轻同学问要怎么去学禅,用维摩居士在这边讲的一段话就可以回答了,这是正统的禅宗。

「从无量功德智慧生。」接着说法身是怎么证得的。不是你小忠小信小根器表现一下就证得的,而是来自无量的功德和智慧,这是学佛的两个资本,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这是讲证得法身的原则。

「从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生。」这是求证法身的下手功夫了。修戒定慧成就了,就得解脱;解脱之后的所知所见就开发了,透澈了,法身就可以成就。光功夫还不够,下面说还要从各种作人做事的行为上着手。

「从慈、悲、喜、舍生。从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进、禅定、解脱、三昧、多闻、智慧,诸波罗蜜生。」由四无量心证得法身。由各种波罗蜜证得法身。

——南怀瑾先生《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善导大师净土思想法义连载-45
第十四章 不顾贪嗔 称名必生

一、念佛不为断贪瞋
不管我们怎样贪瞋炽盛,只要称念弥陀名号,必然往生净土。
凡夫众生本来就是贪瞋具足的,阿弥陀佛救度的对象也正是这样具足烦恼、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的众生。
往往有人误解净土教义,说:虽然念佛,贪瞋不断怎么能往生呢?把工夫都用在断除贪瞋烦恼上,把这句名号当作一种工具,用南无阿弥陀佛压伏内心的贪瞋烦恼。
印光大师说: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
均须以戒、定、慧,断贪、瞋、痴,
令其净尽无余,方可了生脱死。
此则难如登天,
非吾辈具缚凡夫所能希冀。

一切法门,无论大乘、小乘,权教、实教,都必须断尽贪瞋痴才能了生死。这是难行道,难如登天,不是我们一般凡夫敢想的。
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无论功夫浅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贪瞋具足的凡夫,仰仗弥陀的愿力可以往生西方净土。
二、二河白道喻
(一)比喻
虽然贪瞋烦恼猛烈,念佛必定往生——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中的“二河白道喻”对此有生动的说明。
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为行者说一譬喻,守护信心,以防外邪异见之难。
何者是也?

“对一切愿往生净土的人,我再给大家说一个譬喻”。目的是什么呢?
“守护信心”:让我们在念佛道路上信心坚固。
“以防外邪异见之难”:“外”就是外道;“邪”就是邪见;“异”,不是净土宗的正知见,和净土宗的教法有差别。防止他们来妨难。
“异见”往往是这样的:他会站在通途圣道修行的立场,认为“你念佛如果没有断贪瞋痴烦恼,怎么可能解脱生死轮回?”这样跟净土宗的观点就不一样了。
净土宗的观点:即使没有断贪瞋痴烦恼,念佛也必得往生。净土法门本来就是救度凡夫的法门。
见解不一样,就会引用有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的经典、论据来辩驳。我们如果不了解,就会被动摇。所以,善导大师在这里讲了一个譬喻:
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里。
忽然中路,见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
二河各阔百步,各深无底,南北无边。
正水火中间,有一白道,可阔四五寸许。
此道从东岸至西岸,亦长百步。
其水波浪交过湿道,其火焰亦来烧道;水火相交,常无休息。
此人既至空旷迥处,更无人物;多有群贼恶兽,见此人单独,竞来欲杀。
此人怖死,直走向西,忽然见此大河,即自念言:“此河南北不见边畔,中间见一白道,极是狭小。二岸相去虽近,何由可行?今日定死不疑。”正欲到回,群贼恶兽渐渐来逼。
正欲南北避走,恶兽毒虫竞来向我。
正欲向西寻道而去,复恐堕此水火二河。
当时惶怖,不复可言,即自思念:“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种不免死者,我宁寻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应可度。”作此念时,东岸忽闻人劝声:“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又西岸上有人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此人既闻此遣彼唤,即自正当身心,决定寻道直进,不生疑怯退心。或行一分二分,东岸群贼等唤言:“仁者!回来,此道险恶不得过,必死不疑;我等众无恶心相向。”此人虽闻唤声,亦不回顾,一心直进,念道而行。
须臾即到西岸,永离诸难,善友相见,庆乐无已。
此是喻也。
“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里”:譬如有一个人,想往西走,路途遥远,百里千里。
“忽然中路,见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突然在半路上就见有两条河,隔在半路,将道路拦腰切断:往南是一条火河,往北是一条水河——出现“二河”了。
“二河各阔百步,各深无底,南北无边”:两条河都是百步之宽,深就没有底了,很深。火河,向南看没有边;水河,向北看也没有边。
“正水火中间,有一白道,可阔四五寸许”:水河和火河的正中间,有一条白色的道路。这条白道有多宽呢?大概四五寸宽。
“此道从东岸至西岸,亦长百步”:这条白道从东岸跨到西岸,也是一百步。就是说,水火二河有多宽,这条白道也有多长。不过,白道很狭窄,只有四五寸宽。
“其水波浪交过湿道,其火焰亦来烧道”:这条狭小的白道在水火二河中间,水河掀起波浪,浇湿这条小白道;火河吐出火舌,烧这条白道。
“水火相交,常无休息”:要么是水过来,要么是火过来,轮番进攻,或者是水火同时过来,片刻都不休息。环境交代了,这人怎么样呢?
“此人既至空旷迥处,更无人物”:这个人来到这片空旷的原野,旁边没有同伴,也没有武器,什么都没有,赤手空拳,独自一人。
“多有群贼恶兽,见此人单独,竞来欲杀”:看见这个人孤零零的,没有同伴,没有武器,很多盗贼、恶兽争相赶来杀他。
“此人怖死,直走向西”:这个人很害怕,怕死嘛!
他就径直往西边跑。
“忽然见此大河,即自念言:此河南北不见边畔,中间见一白道,极是狭小”:跑着跑着,他突然看见前面拦了这水火二河。他心里就想:火河向南,看不到边;水河向北,看不到头。二河中间,有一条四五寸宽的白道,太狭小了。
“二岸相去虽近,何由可行?今日定死不疑”:想从东岸逃到西岸,虽然两岸相隔不远,只有百步,可是这条白道这么狭小,怎么过得去呢?这是他当时的心情。
前有水火,后有追兵,左右都是毒蛇猛兽。虽然有一条白道,可是这么窄,怎么过得去啊!他就想:今日我是定死无疑了,肯定死在这里了!那怎么办?求生第一!
他就想办法、动脑筋了。
“正欲到回,群贼恶兽渐渐来逼”:“到回”就是倒退。他就想往回走。后面喊声阵阵,渐渐杀来了:后退是不可能了。
“正欲南北避走,恶兽毒虫竞来向我”:想往南边走,老虎嘴都张开了;想往北边走,毒蛇把舌头都吐出来了。要往哪里逃?
“正欲向西寻道而去,复恐堕此水火二河”:正想向西顺着白道过河,但是又怕掉到水里淹死,掉到火里烧死。这个时候他是插翅难飞,天罗地网,没办法了。
“当时惶怖,不复可言,即自思念: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当时他非常惶恐,恐怖,用语言无法形容他的恐惧。自己就在那里自言自语,自思自念:形势非常危急,我要是回去,死路一条,因为群贼恶兽追来了。我站在这个地方不走,也是死路一条。包围圈越来越小了,我停在这里不动,也是坐以待毙。“去”就是到对岸,到对岸可能也是死,因为水火二河太凶猛,白道太狭小。虽然如此,他一比量:“一种不免死者,我宁寻此道向前而去”:反正都是死路一条,没办法了,既然有这条白道,他抱着一线希望就要走一走。他宁愿向前而死,也不停留、后退。这个时候他就下了这么一个决心。如果是我们,也只有如此了。
“既有此道,必应可度”:既然有这条白道,总是给人走的,肯定可以过去!
“作此念时,东岸忽闻人劝声:‘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当他这样思量的时候,转机来了!东岸突然就听到有人劝他的声音:仁者!你就打定主意、下定决心顺着这条道前行,肯定不会掉到水火当中死掉!如果你在这里不动,那就死定了!这样劝导他。
“又西岸上有人唤言:‘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东岸的声音刚落,西岸也有人在对面喊他:你一心正念,径直过来,不要害怕,我来保护你!这个人现在最愿意听到的就是“我能护汝”!现在他没有武器,没有同伴,后面有群贼、猛兽、毒蛇等等要来追杀他,对面有声音说:你过来,我保护你!不要怕掉到水里淹死、掉到火里烧死,尽管放心过来!
“此人既闻此遣彼唤,即自正当身心,决定寻道直进,不生疑怯退心”:这个人听到这边有人要他过去,那边有人要他过来,心里就得到安慰,有人保护他了。他抖擞精神,定一定神,心就决定下来了,要顺着这条道过去。本来自己就想过去,何况现在听到这边有人鼓励、那边有人保护,他就打定主意,顺这条道直接过去,直进向西。不生疑惑心,也不生恐惧心,也不生退堕心,这叫“不生疑怯退心”,因为他生不起来嘛!他再怀疑,后面、旁边都是敌人,包围圈缩小了,死路一条,也不允许他怀疑,何况东岸和西岸的声音都很柔和、慈悲、恳切,令他不怀疑,也不害怕,为什么?反正是死路一条,大不了是一死,何况他顺这条道还可能不会死,还有人保护,所以他不可能有害怕的心;也不生退心,为什么?因为退回去情况更糟,顺这条道走过去,还有人保护。所以,他就不生这三种心——疑、怯、退。“疑”就是怀疑,“怯”就是胆怯,“退”就是退堕。
“或行一分二分,东岸群贼等唤言:‘仁者!回来,此道险恶不得过,必死不疑;我等众无恶心相向’”:刚上这条白道,才走一步两步,东岸的群贼在岸边大喊:“仁者,你回来!”喊得很好听,也喊他“仁者”。“这条道太险恶了,水这么汹涌,火这么猛烈,你没法过去!你必死无疑!”“我们喊你回来都是关心你,我们对你没有恶意,你回来吧!”他能不能回去?不能回去啊!很多人就是这样被喊回去了,一喊就回去了;但是,这个人不傻。
“此人虽闻唤声,亦不回顾,一心直进,念道而行”:这个人听到两种呼唤:一种是对岸的人说“你一心正念直来,我能保护你,你不会堕在水火当中”;一种是后面的人在喊他“回来!这条白道太险恶了,你肯定要有死难,我们对你没有恶意”。虽听到背后群贼的喊声,但是他不被欺骗,不受他们的诱惑,他只听从对岸的呼唤声。也不回头看一眼。又来一个“直进”,一心一意顺着这条白道直进。顺着这条白道,念念不舍这条白道,向西而去。
“须臾即到西岸,永离诸难,善友相见,庆乐无已”:时间很短,一百步,很快,在对方的保护下,很快就到了。火也没有烧着他,水也没有淹着他。刹那之间就永远离开了群贼、恶兽、毒虫、水火……种种险难的境界通通远离。到了对岸之后,与善友、家人团聚,感到无上的喜悦!
“此是喻也”:这是一个比喻。这个比喻说的就是我们啊!

摘自《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苦的根底,就是死苦。怕战争,怕癌症,其实就是怕死

佛陀初成道时即说“人生是苦”,不只人生是苦,三界六道都是苦,而且众苦充满。

《法华经》说: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地藏经》说:

天人受天福尽,有五衰相现,或有堕于恶道之者。

《涅槃经》说:

虽复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终还堕三恶道中。

《正法念处经》说:

无始生死中,业网覆世界。从天生地狱,从地狱生天。

而拔除众生根本苦,给与究竟乐,此“拔苦与乐”正是佛教的目的。

只要是人就无法避免的苦,佛陀归纳为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一语道破超越时空的种种现实苦恼。其中横亘所有之苦的根底,即是死苦,怕战争,怕癌症,其实就是怕死。

释尊于《无量寿经》说: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地藏经》说:

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这说明了人生的实相。

生来之时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死去之时也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这并非生与死的那一瞬间,人生本身就是苦恼连续的孤独旅人。

肉体有伴侣,心灵无伴侣,即便是最亲密的夫妻,也很难互相体解彼此的真正内心。

老人自杀不断增加,造成社会问题,孤独感是其原因之一。

有人或许以为只要建设一个幸福的家庭,拥有地位、名望、财产,人生就满足了。

然而这样的幸福,一旦临命终时,便刹时烟消云散了。死亡之旅,孤魂独逝;骨肉至亲,无一相伴;万亿家财,一毛不随;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狱卒带走之路,流泪独行;阎王呵责之庭,屈膝孤悲。

《无量寿经》说:

大命将终,悔惧交至。

平生之时若不解决生死大事,临终必流后悔之泪。

善导大师《般舟赞》(集933、960、949页)说:

父母妻儿百千万,非是菩提增上缘,念念相缠入恶道,分身受报不相知。一入泥犁受长苦,始忆人中善知识。一切时中忆地狱,发起增上往生心。忽忆地狱长时苦,不舍须臾忘安乐,

古德说: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人身难得如盲龟值浮木孔(杂阿含经)。堕地狱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上土(涅槃经)。

佛法难闻,难如自喜马拉雅山上垂线,欲穿过山脚下的针孔。

我等旷劫以来流转于六道,得闻佛法的今生,是断除轮回解脱成佛的绝好机缘,若不今生解脱成佛,则永沉六道,无有出缘。

因此,好不容易已经获得难得的人身,是非常值得庆喜的;进而能够听闻到百千万劫难遭遇的佛法,更是喜中之喜。生而为人就是学法之器,正是升沉的关键,是解脱轮回的契机,但此契机必须是遇到佛法,而依佛法修行解脱乃至成佛,这是古今中外之人生目的;值得警惕的是,今生若不达成人生的目的,将永远错失被救解脱乃至成佛的绝好机缘。

人出生之时,就如同飞机自航空母舰中起飞。人生奋战苦斗的过程,犹如一系列的混战,有时跟空中乱流、暴风雨苦斗,有时与敌机在空中做殊死战。有幸终于逐渐脱离激斗而返航,可是却看不到母舰的影子,盘旋了望,都只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洋。但,燃料已罄。此时,得生为人的庆幸,得闻佛法的庆喜,再也不可得。过去长久的死斗是为了什么?唯有呆然自失。

人,要成为这样的结局吗?

岁末之时,公司办尾牙,家庭在围炉,忘年会在喝酒唱卡拉OK,明年更努力吧,喝着酒互相勉励着,一年的辛苦在享乐中结束。

然而,事实是一年一年往墓地前进,谁也没警觉。只是毕业、上班、结婚、生子、盖新房,买新车,如在无飞机场的飞机中吃喝玩乐,燃料一尽即坠大海,寿命一尽即堕黑暗地狱,全人类不知是梦,没有比无知更可怕的。

善导大师说:

三恶火坑,临临欲入。

可说全人类足下,有地狱之火在燃烧,此一大事,何不惊觉?

世间虚假,唯佛是真。损益与世间雷同,皆不免地狱火城。

人生百分之一百一定会死,却不重视这俨然的事实,只追求现前五欲,过醉生梦死的生活,闻后生不惊,闻地狱不怖,全人类是不知未来的愚痴大集团。

若是悲泣地往后生,欢笑地突入大海是大愚痴者。

要凝视此一实相,唯以解决生死一大事为出世本怀。猛省在五欲中的生活,从新自觉人生之目的。善导大师说:人间匆匆营众务,不觉年命日夜去;如灯风中灭难期,忙忙六道无定趣。未得解脱出苦海,云何安然不惊惧;各闻强健有力时,自策自励求常住。归去来,魔乡不可停,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毕此生平后,入彼涅槃城。无常念念至,恒与死王居,劝诸行道众,勤修乃至真。

若能信受弥陀救度,便能行走在无碍之道,现生得安乐,命终生极乐,得证涅槃究竟乐,于死苦、轮回苦,均能无碍解脱。



弘·愿·法·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什么样的能力,就过什么样的生活,并不是所有人都在早上八点钟起床,也别拿一碗面去衡量胃能不能装得下有人喜欢狼吞虎咽,有人喜欢细嚼慢咽。总之千万别因为一些难题就让
  • 还是分手了 谢谢大家.今天是2023年8月29日 我们最终和平分手 其实从朋友到恋人我们发生了挺多事情 能走到一起也是很不容易.我喜欢你 也想和你幼稚
  • 身边到处都是美好,一定要用心发现,生活才是满满正能量最舍得为另一半花钱的星座狮子座在大狮子眼里,买什么东西不重要,档次重要,把一颗虚荣心高高顶在脑袋上的他们,才
  • 弹幕说他是方都信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全世界最可爱最关心李莲花的小宝[抱一抱]刚开始看李相夷“英雄主义”肆意不羁,有自己所思的所有行为,想要他放下对自己的责怪回到最
  • 一個人最舒服的狀態,外表乾淨,內心純淨,淡然面對生活中給與的饋贈,不用自己的嘴巴干擾別人的生活,也別用別人的腦子思考自己的人生,把心放寬擁世界入懷,提高朋友的質
  • 程静依钟远泽程静依钟远泽(今日热推小说全章节无弹窗)全文阅读笔趣阁 ‼请搜索公/仲/号【爱阅读屋】回个主角名即可! ‼书名:《程静依钟远泽》 ‼主角:程静依钟远
  • ️猫猫的世界流浪日记更新啦!榷榷的七八月新形式Slog(Sketch-log)(胡编乱造哈哈哈哈如何记录如此漫长的一个夏天呢……所以在这个假期正式结束的第一天里
  • 群狼调研(长沙调研公司)一手资源全国低价落地执行,为各大品牌驾校长期提供神秘顾客服务,以“先服务,再付款;不合格,不收费”为服务理念,专业专注神秘顾客15年。群
  •   所有接驳车的始发站都是甘肃财贸职业学院,这里居住着1265名运动员、裁判、教练员,分别位于五栋学生公寓楼,这些标准化公寓楼建设于2017年,是兰州新区打造西
  • ” 这一点他和我倒是心有灵犀,我其实不太想回去和于一凡独处一室,慢点回去无所谓,便谦让他,“你先走。也请你,相信你自己,你的问题,值得被我用一生去回答,我愿意陪
  •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A:你们说我们不可信,不可信的人来操办,出了结果你又说不信,这不是无限循环?B:你错了就是错了,还要我告诉你,还有点常识不?
  • ” [坏笑]是你的潜意识在提醒你咯,如果真的牙齿不好也不要慌张哦,还是有很多办法能解决的,要去专业的口腔医院尽早检查,可以通过补牙、根管治疗、种植牙等方式治疗~
  • 图2“RV极星”号被困在北极海冰中,而海冰上的小型营地则操纵系留气囊在云层形成高度对气溶胶取样(照片来源:M.M. 弗雷)这些测量结果是为期一年的MOSAiC任
  • 好像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就是前几天发的一个dy被很多人浏览了,嘻嘻有100➕的赞啦!今天走在路上,就被洒水车塞了一份小礼物,哈哈哈哈哈洒了我一脚的水,不过没关系
  • 哪怕去到边陲小城,也很同质化,喝得到蜜雪冰城,吃得到肯德基,大街上的行车道一模一样,种的绿植都是一样。于个人而言,一定不要随大流去人从众的地方,更要学会于去平常
  • #狗卷棘[超话]# 你可以不用总买复数可以不用执着于稀有谷可以不用使劲存钱去买周边可以不用为了那虚无的优越感而丧失了对生活的幸福感你总在感叹周边的精致与美貌想着
  • 我是山西人,又研究“明初大移民”达27年之久,一听这个介绍,便动了心,连声说:“别的不吃,就在这里喝羊汤了。就这样,郭老大用从山西带来的一百只羊天天煮羊汤,天天
  • 大事大非讲法,小事小非讲情他身上的每个细节,脸部的每个褶皱(那是捧场纹)都让人很喜欢那种商海沉浮的历练,儒雅情商高低头笑,都让人迷恋昨晚看《骄阳伴我》因为中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