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忍法师:《楞严经》第六遍讲解(139)|既然一切都是清净心, 那山河大地是怎么生起的?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共 修

既然一切都是清净心,那这些山河大地是怎么生起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十番显见”,

如果说你能学好,

当然可以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

刹那之间也许就可以触及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在《楞严经》当中,从开头“七番破处”,破除我们的通常认为的所谓的心——意识心,从“七番破处”到直破意识无体,所谓“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心性”,那么,再到后边的“十番显见”,这个“十番显见”,实际上就叫“明心见性”。

很多人说的:“学佛呀,这一辈子,希望能够明心见性。”

“十番显见”,如果说你能学好,当然可以明心见性。

这个词,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已经变成似乎是一件奢侈品了。多少人一谈到明心见性,似乎觉得遥不可及。

其实,明心见性,刹那之间也许就可以触及,但是能不能一直保任?不一定,可能几秒钟,功夫好的人会用一用;功夫不好,或者对这个心性不能确确实实地保任它、任持它,那你做不到的。

四科,七大,

对一往开示都是为把一切法

揭示我们的如来藏性

而且是周遍圆融,

甚至是法法无碍

在到后边,所谓“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会四大归如来藏性,包括四科,包括后面的七大,对一往开示都是为了把一切法揭示我们的如来藏性而且是周遍圆融,甚至是法法无碍,“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而且哪里有因缘,哪里就会出现,所以在这个之前呢,真正能够印证佛法当中一句话,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唯识这一块姑且不谈,但是“三界唯心”,所有的一切,当下就是我们的如来藏心、清净心。

既然一切都是清净心,

那山河大地是怎么生起的?

有情无情一切万象,

从究竟处,要追溯哪里?

那么我们现在就要遇到一个问题了。什么问题呢?那既然一切都是清净心,那这些山河大地是怎么生起的?

这个问题啊,在人类精神或者哲学整个发展过程当中,多少人都似乎在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佛在经典当中是彻彻底底、详详细细的,不只一部经,都给我们解释了山河大地、宇宙万法是怎么产生的,怎么周而复始的。

那就是下面我们要学的内容。

那么我们知道,山河大地一切万法,比如说我们现在教室,包括整个地球,包括整个宇宙,凡是可见的这一切星系,都是刹那生灭,也是刹那如幻的。这个如幻,就像镜子上面所有的影像一样的,其实它不就是玻璃吗?对不对?

所以在之前所讲的一切法,都是讲:这些影像其实不是真实的,这些所有的不同的影像当下就是那块玻璃。玻璃你不能说它是什么形状,是什么颜色,但是影像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那么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是如何在这么一个无量无边、无色无形的心性当中,而生起这些所谓如幻的而且是周而复始的宇宙万象的?

在前面的经文,我们知道:在心性当中“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那怎么“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的呢?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那么在没有业,不谈业之前还有一个什么?叫惑,无明惑,这个是最微细的。

那有人在问问题了,说:“法师,那是不是这个说明:宇宙万法它的生起原来是如来藏性,后来因为我们的无明惑就生起现在的宇宙了?也就是:原来我们都是佛,后来就变成众生了呢?”

不是。有人说“不是”,那我就不解释了。这个要慢慢地去思考:到底有没有这样的问题。

但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这也是很多,学了佛法或者是看了《楞严经》之后,有些人就是聪明了,“那你讲好像是依如来藏而生起什么什么什么……这个就是宇宙是有开始的,而跟佛法其他的地方讲的无始亦无终是不是矛盾呢?”

当然不矛盾。

那么,在我们下面要讲的内容当中,这些内容非常有意思,你要学懂了,这宇宙差不多也没有太大秘密。你看山河大地这些解释了,包括生命现象,也就是有情无情一切万象从究竟处要追溯哪里?就在下面这段文字当中。

经文: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ruì,音同“瑞”),本所不见,何况得闻?佛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

要有愿力,

如果菩萨没有愿力,

你即使学了大乘法,

可能起不了大用

好,这里有一个科判,是一个比较大的科判,第二节,“审除细惑,说后二如来藏”。

我们按篇章节来划分,那这就是这是第二节。那么第一节是哪里呢?第一节就是“初销倒想说空如来藏”,什么意思?“初销倒想”就是“七番破处”,包括直破意识无体;“说空如来藏”呢,也就是:一往显示,都是显示如来藏性之体,一切法都是如来藏性。

那么这里讲“不空如来藏”,就是如何依如来藏性或者依我们的清净心而显现一切如幻的法,这是不是依体而起用呢?

但是我们现在要讲的起用,是起染用——如何依清净心而起我们的染用。

“染用”就是凡夫众生所起的这种颠倒;

那么“净用”呢,就是本自具足的这种功德所显现的妙用自在。

所以有“染缘起”,还有“净缘起”,我们也叫“染用”跟“净用”,这是不一样的。

“染用”是随我们的业力,依我们的无明业力而随缘显现一切染法。

“净用”呢,就是随我们的愿力。

大家听好啊,所以要有愿力,如果菩萨没有愿力,你即使学了大乘法,你可能起不了大用。

我们一定要有愿力,是随着愿力对众生的慈悲,以我们的清净心而广度一切众生,这就是叫“净用”,清净的缘起。

学佛,

首先方向不能搞错。

有些人喜欢抄近路,

听经闻法就是抄了大近路

好,我们来看经文。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ruì,音同“瑞”),本所不见,何况得闻?】

这个比喻是两重。

第一个是什么?佛说的这些法音,就像聋子在一百步之外,一百步之外能不能看到那个小虫子?看不到,那么更加也听不到虫子在那儿叫了,对吧?那么这里比喻什么呢?比喻“佛说的法,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更加不谈说能够理解了。所以佛现在讲了以后,更加很多听不懂”。

【佛虽宣明,令我除惑,今犹未详斯义究竟,无疑惑地。】

“究竟,无疑惑地”,谈“究竟”两个字啊……我们现在这个佛法当中很多都不究竟,有些只是人天法,人天法不究竟;有些属于二乘法,不究竟;甚至有很多只是修一些神通,或者感应,有些甚至是属于鬼神法。所以学佛,我们首先这个方向不能搞错。

听经闻法,是最大的捷径。有些人喜欢要抄近路,听经闻法就是抄了大近路了。

学法要学究竟法

我们有很多人是绕圈子绕了十几年,还有呢,得少为足。得少为足什么意思?其实,明显的,明眼人一看确实还差那么多,但是呢,他觉得“我可以了,我懂了”,得少为足,所以这个也是会出现问题。

所以,我们学法要学究竟法。

要把每一个问题,你要在修法之前,实际上对自己所修的这个法门,一定要非常有把握,清清楚楚,如何去修,修了以后一步一步会出现什么情况,都要懂。

如果自己不是特别懂,但是要有善知识,所谓的“内护”跟“外护”,这个一定要有,这样才能去修行啊。

还有似是而非的一些法,不能看到人云亦云,认为“别人在讲这句话,他这么讲的,好像我们自己也能这么讲“,不是的,讲法是有上下文的关系,可能前面一大段文字已经做好铺垫,所以后边法师讲那么一句话。

我们讲话的时候,讲法的时候,或者跟人家结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有上下文,否则叫断章取义,害人不浅。

所以大家,都特别特别在这个方面要知道什么叫“究竟法”,所谓“究竟”对应的就是“方便法”,不一样。

回 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愿生西方净土中

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摄影/ 兰心蕙质 等

来源:觉照空性

跟大势至菩萨学念佛

国人一般比较熟悉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以其大慈大悲,灵感善巧而得到人们的尊崇与赞叹。在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一位侍立在弥陀身边的大菩萨,这位大菩萨就是大势至菩萨,意译作大精进,略称势至菩萨。此菩萨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诸众生离三途苦,得无上力;又彼行时,十方世界地皆震动,故称大势至。与观世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胁侍,为西方三圣之一。现在极乐世界接引度化,将在观世音后递补佛位。

如果立志做一名净业行人,则对这位大势至菩萨应该有深入的了解,因为跟大势至菩萨我们能学到珍贵的念佛秘诀。大势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同行同愿,无量劫以来,彼此不相违离,乃至庄严净土,先后次第成佛,其所修功德也等无差别。

据《观无量寿经》说:“以智慧力,拔三途苦,得无上乐,故名大势至。”《思益经》说:“我投足一处,震动大千及魔宫殿,故名得大势。”大势所证之法身,以法身竖穷横遍,故名大;势是能证之般若,以般若智内破烦恼惑,外伏诸魔怨,故名势;至是究竟义,即解脱德,以菩萨位邻极圣,证近于佛故名至。

所以《悲华经》卷三说,当阿弥陀佛入灭后,由观世音菩萨补其位;观世音菩萨入灭后,则由大势至菩萨补处成佛,掌握化权,号善住珍宝山如来。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指地狱、饿鬼、畜生三道),得无上力”,因此称为大势至菩萨。他头顶宝瓶内存智慧光,让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众生,使众生解脱血火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

大势至菩萨更让净土行人尊崇的是他高深的念佛成就。大势至菩萨以“都摄六根”念佛法门而证道,他经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等觉、妙觉,由念佛至成道的五十二个阶段。

据《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大势至菩萨于往昔劫中,得遇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佛。彼佛即以念佛法门,而开示之。”这超日月光佛,实际上就是阿弥陀佛。按《无量寿经》称阿弥陀佛亦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以光明立佛,分十二号,阿弥陀佛一名,具十二光明。全归于阿弥陀佛一名,包含无遗。这超日月光佛所示之法,圆顿直捷,甚深切要。大势至菩萨于闻法后,严谨受教,精进修持,即由念佛而证得三昧。这便是大势至往昔发心修行之因缘与证得念佛三昧之来源。此法门圆顿直捷,简便易修,胜过一切法门。

具体记载大势至菩萨念佛成就秘诀的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原文如下: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楞严经》开示念佛法门是了义中之了义。经中说修楞严大定,举出二十五位菩萨作代表,均各证得明心见性,二十五个方法是大类,展开来就是八万四千。大势至菩萨代表念佛方法修楞严大定。佛家讲密是深密,有高度圆满的智慧才能明了。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即是无上密因,依此方法修行,当生成佛后就能彻底明了了。念佛法门最适合于众生,是因为念佛法门三根普被,利顿全收。对于大智利根的人,念佛法门也不显得浅薄,对于钝根智浅的人,念佛法门也不难实行。

历史上有大智利根的禅师,转而修净土,如永明延寿大禅师,否定了禅师舍弃西方极乐净土的说法,认为唯心净土与修持往生西方净土是一致的。净土法门究其理实在是高深至极的,即便横说竖说,尘说刹说也不能讲完、讲透。在佛门中最能显示佛家尊贵的是《华严经》,但一部广大无边的《华严经》,最后的归宿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换言之,整部《华严经》都是为弘扬净土法门而敷演展开的。所以,一个学佛者,不认真研究和实践净土法门,是很遗憾的。永明寿禅师的《四料简》说: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禅师在《四料简》中强调了修净土的极端重要性,他提示学人不要依仗自己智慧高、学问大就忽视净土法门的修持,因为净土法门凭借佛陀的慈力加被是十分稳当,对于佛教行人,则是解脱的一个重要保证。舍此,则恐只仗自力,纵然谈玄说妙,空花乱坠,到了紧要关头也不得力,待到那时,手忙脚乱,岂不可惜可叹!

大势至菩萨提出其以念佛方法修学,关键在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集中心神,专一忆佛念佛,净念相续,不令间断。“都摄六根”就是以念佛的心来求生净土,把其他的妄想、杂念都停止了。你能用一念的念佛心来“都摄六根”,这六根自然调顺,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对着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都不会被这些境界摇动。所谓以念佛而转一切境,你以念佛的心,而不为一切境所转。所以,“都摄六根”就是一个总持的法门,也就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净念相继”,就是一声接着一声,念念系于佛号,不间断,不夹杂,继续不断地这样念下去,没有停止的时候。如此老实念佛,用全部身心投入其中,便可以“得三摩地”。什么叫“三摩地”呢?“三摩地”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是“等持”的意思,又有“等至”之意。入了定再开智慧,则定与慧两者平均、平等,任持不失,既离昏沉又离掉举。净宗善知识开示念佛的人,念佛的时候要“万缘放下”,意思就是一切妄念都不起来,这叫“净”,心与佛合而为一,便是古大德所说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如何才能将大势至菩萨提出的念佛方法落到实处呢?印光大师非常重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赞叹弘扬不遗余力,不仅将此章与《净土四经》参而为五,选定为《净土五经》,而且在对弟子的开示中,随机指示,反复阐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念佛妙法。

下面汇集《印光法师文钞》中的相关开示,分列如下:

一、赞《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为念佛最妙开示

在《印光文钞续编卷下·净土五经重刊序》中,大师说:

“诸大乘经,带说净土者,多难胜数。而《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开示。众生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念,岂有不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近证圆通,远成佛道乎哉?”

在《印光文钞续编卷下·灵岩山笃修净土道场启建大殿记》中,大师也说:

“《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开示。”

在《印光文钞续编卷下·大势至菩萨偈赞》中,大师赞叹:

“势至菩萨德无疆,辅弼弥陀作慈航。救苦直同观自在,导西不异普贤王。修因遍用根尘识,证果俱获圆通常。摄念佛人归净土,此恩永劫莫能忘。”

“大势至利生深,专主念佛法门。如子忆母忆世尊,直下即蒙恩。因心果觉两相契,立刻返本还源。都摄六根妙难论,愿遍界流存。”

二、赞“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念佛最妙方法

在《印光文钞续编卷上·复吴希道居士书》中赞: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念佛最妙之法。”

在《印光文钞续编卷上·复幻修大师书》中开示:

“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在《印光文钞三编卷二·复张曙蕉居士书八》中,大师说:

“都摄六根,为念佛最妙之一法。”

《印光文钞三编卷四·答俞大锡居士问》: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最妙之制心法。”

三、赞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

《印光文钞三编卷一·复明性大师书》:

“又《楞严经·势至圆通章》末后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无选择者,遍用根尘识大以念佛也。念佛仗佛力了生死,禅仗自力了生死。今人能悟者,尚不可多见。况证四果(藏教)及七信(圆教)乎?(四果七信,方了生死。)都摄六根,入手在听。无论大声念,小声念,不开口心中默念,均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此念佛之秘诀也。信愿行三,为净土纲要。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知此二者,更不须再问人矣。”

四、将《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选入《净土五经》

《印光文钞增广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楞严》五卷末《大势至菩萨章》,乃净宗最上开示。只此一章,便可与《净土四经》参而为五。岂有文长之畏哉。”

跟大势至菩萨学念佛是每个净业行人快速提升念佛功夫的捷径,是净业行人尽早获得一心不乱的指南,相信只要我们能践行“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念佛妙法,每位净业行人都能有往生极乐,华开见佛的大成就,到那时--

“风满瑶台水满池,华开菡萏一枝枝。

细听凫雁鸳鸯语,正是身心解脱时。

璎珞自然成宝玉,袈裟全不假机丝。

如来相好瞻无尽,所得明门誓忆持。”

当何等庆快平生,自在任运! https://t.cn/z8LuEqj

自净其意(unfuckwithable),莫如“”自妙其意,空其所空,合掌即净,欢喜听话!被这些带着他人业力的话所转?如如不动?
#修行日记# #不见他人过#
每一句话都带着业力,怎么样不触缘发现?(他恶语相向自受因果报应)如何不再循业发现?(不评判,不分别,不发表意见,不乱表态)合掌来听,合掌来说,欢喜看待一切!合掌即净!合掌就是无相三皈依: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

六祖慧能讲的很透彻了。只缘触境,触即乱!离相不乱即定。外若离相内性不乱,外禅内定,故名禅定。听人说话的时候。你一合掌就等于禅定,心即上座!一如在禅堂!于一切境上不染,名为无念,合掌即无念。自性起念,虽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常自在。净也。

净形无相,却立净相,言是功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看心看净,却是障道因缘。

净是无形无相,问题在于听见人类说话,内心开始评判,就是在看心看净,合理性,逻辑性,道德绑架,情绪就来了。开口闭口说人是非。人类,心原是妄,妄如幻故,无所看也!

六祖坛经一直在反复讲这个“”净”。金刚经也一直在讲这个净字,凡所有相皆是虚幻。心经在诸法空相后一直到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都在讲""净""! 楞严经到10卷才完成“” 自净其意" "成佛道!

净,这个是佛教的要旨,心髓

有念即有天魔乱舞来相应其中的邪见,邪意,邪念。“”有念堕魔网,无念则得出。”

自净其意,看来是很不一般的功夫,不是能一句开示就可以解决的.

开口常笑,合掌即净
放下的是评判!舍得的是自己。
无我的欢喜!

净:不被他说的话所转,循业发现,循他的业力发现,以你的评判之业所发现。你是跟人类说话,都着了文化传统的相来说来听,会触缘,会情绪,会烦恼,那如何自净?

你的情绪不会触业而发!触他的业力而发,勃然大怒。因为逻辑性和合理性(金刚地狱),你总是带着评判的心来听!你怎么不发火?愤怒?生气?蔑视,贬低?他们的话。带着业力,带着毒,带着贪嗔痴慢疑淫欲名利食欲等,你肯定会评判这些话,以你的知见,以你的自以为是的正确,正义,社会传统道德,以圣人的规格要求他人!自净其意,用不二法理解才空其所空,不被业力的漩涡带走,业力后面拍了拍,吓死你!

循他的业而发,至少一半的可能性他人的话是带恶意的。自恋人格多。傲慢与偏见的多,遇见的机会算一半,那怎么把被这些带着他人业力的话所转?如如不动? 合掌来听,合掌来说,欢喜看待一切!合掌即净!

身”体是满载着各种欲望而来的,“”意”带”贪嗔痴慢疑名利淫食睡”,“”语”是熏侵透着人间烟火气。在世间,这业力决定了人类的“”意”绝对不干净!怎么净?按照和尚的解释,这个是已经得“闻慧,思慧”也就是智证。有没有一超直入的解释?

自净其意’出自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过去七佛对佛弟子的共通教诫,也可以说是佛法修行的总纲,意思是说:透过持守戒律,广修善法,净化心念,而使身口意三业清净。

其中‘自净其意’是佛法修行的核心,然而要达到心念的清净并不是一蹴可几,所以佛陀为我们开演了次第法门,首先便是‘诸恶莫作’严守戒律,从身口二业来规范自己,比如持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身业清净,心当中恶念慢慢减少,善念就比较容易增长,如此便能广行利益众生之事,如不伤生害命,长养慈悲;而不妄取财物,就能廉洁好施。所以能够做到‘诸恶莫作’,自然就能‘众善奉行’,这便是我们修行提升的一个方向。

然而在‘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实践中,心中难免有种种邪恶心念需要调伏,此时就必须在‘自我观照’及‘反省检讨’处下工夫,去除贪心、嗔心、痴心、慢心等烦恼,这也正是‘自净其意’最重要的内涵。此时,一方面要多听闻佛法,增长智慧,一方面也要藉由加行的工夫,如念佛、持咒、禅修,以加强定力,帮助自己调伏自心。所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虽是各别的,其实也是相通的,身口二业清净了,意业也就跟着清净,而意业的清净,也需落实在身口二业上。

其实所有佛法中的百千法门,无非不为‘自净其意’而施设,修行不是向外求,而是从‘诸恶莫作’的自律中,使行为举止端正、清白,在‘众善奉行’的实践中使心意柔软良善,在‘自净其意’的反省内观下,歇下妄心,不断地净化、升华,找回人人本具清明的自性。

“师父,什么叫‘自净其意’?”

老和尚说:“眼见不生分别,耳听不生分别,就是‘自净其意’,别人的是非善恶是别人的事,与你又何干?只要审察自己有无过失,不要去看别人的过失 。(无生法忍境界)

备注:阅读理解
1/自净其意,已经是大阿罗汉果的境界。

六祖慧能大师早说了这个境界很难的,所以“”迷人口念,智者心行”

2/‘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这个是初发心菩萨的修行。触缘还是分别善恶

自净其意是什么意思?

六祖慧能:
又有一僧名神會,襄陽人也。至漕溪山禮拜,問言:「和尚坐禪,見亦不見?」大師起,把打神會三下,却問神會:「吾打汝,痛不痛?」神會答言:「亦痛亦不痛。」六祖言曰:「吾亦見亦不見。」神會又問:「大師何以亦見亦不見?」大師言:「吾亦見,常見自過患,故云亦見。亦不見者,不見他人過罪,所以亦見亦不見也。汝亦痛亦不痛如何?」神會答曰:「若不痛,即同無情木石;若痛,即同凡夫,即起於恨。」大師言:「神會!向前!見不見是兩邊,痛不痛是生滅。汝自性且不見,敢來弄人?」神會禮拜,再禮拜,更不言。大師言:「汝心迷不見,問善知識覓路;汝心悟自見,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見自心,却來問惠能見否?吾不自知,代汝迷不得;汝若自見,代得吾迷?何不自修,問吾見否?」神會作禮,便為門人,不離漕溪山中,常在左右。

大師遂喚門人法海、志誠、法達、智常、智通、志徹、志道、法珍、法如、神會。大師言:「汝等十弟子近前,汝等不同餘人,吾滅度後,汝等各為一方師。吾教汝等說法,不失本宗。舉三科法門,動用三十六對,出沒即離兩邊,說一切法,莫離於性相。若有人問法,出語盡雙,皆取法對,來去相因,究竟二法盡除,更無去處。

善知識!法無頓漸,人有利鈍。迷即漸勸,悟人頓修。識自本心,是見本性,悟即原無差別,不悟即長劫輪迴。

「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頓漸皆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何名無相?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不念。無住者,為人本性,念念不住,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無有斷絕。若一念斷絕,法身即離色身。念念時中,於一切法上無住。一念若住,念念即住,名繫縛。於一切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是以無住為本。善知識!外離一切相,是無相。但能離相,性體清淨。是以無相為體,於一切境上不染,名為無念。於自念上離境,不於法上生念。莫百物不思,念盡除却,一念斷即無,別處受生。學道者用心,莫不識法意。自錯尚可,更勸他人迷,不自見迷,又謗經法。是以立無念為宗。即緣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念從此而生。然此教門立無念為宗,世人離見,不起於念,若無有念,無念亦不立。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者,離二相諸塵勞;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是念之體,念是真如之用。自性起念,雖即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常自在。《維摩經》云:『外能善分別諸法相,內於第一義而不動。』

「善知識!此法門中,坐禪原不著心,亦不著淨,亦不言不動。若言看心,心原是妄,妄如幻故,無所看也。若言看淨,人性本淨,為妄念故,蓋覆真如。離妄念,本性淨。不見自性本淨,起心看淨,却生淨妄,妄無處所。故知看者,看却是妄也。淨無形相,却立淨相,言是功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却被淨縛。若修不動者,不見一切人過患,即是自性不動。迷人自身不動,開口即說人是非,與道違背。看心看淨,却是障道因緣。

「今既如是,此法門中,何名坐禪?此法門中,一切無礙,外於一切境界上念不起為坐,見本性不亂為禪。何名為禪定?外離相曰禪,內不亂曰定。外若離相,內性不亂。本性自淨曰定,只緣境觸,觸即亂,離相不亂即定。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故名禪定。《維摩經》云:『即時豁然,還得本心。』《梵網菩薩戒經》云:『本源自性清淨。』善知識!見自性自淨,自修自作自性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

「善知識!總須自體與受無相戒。一時,逐惠能口道,令善知識見自三身佛:於自色身,歸依清淨法身佛;於自色身,歸依千百億化身佛;於自色身,歸依當來圓滿報身佛。(已上三唱)色身是舍宅,不可言歸,向者三身在自法性,世人盡有,為迷不見,外覓三身如來,不見自色身中三身佛。善知識!聽與善知識說,令善知識於自色身見自法性有三身佛,此三身佛從自性上生。何名清淨法身佛?善知識!世人性本自淨,萬法在自性。思量一切惡事,即行於惡行;思量一切善事,便修於善行。知如是一切法盡在自性,自性常清淨,日月常明。只為雲覆蓋,上明下暗,不能了見日月星辰,忽遇惠風吹散捲盡雲霧,萬象森羅,一時皆現。世人性淨,猶如清天。惠如日,智如月,智惠常明。於外著境,妄念浮雲蓋覆,自性不能明故。遇善知識,開真正法,吹却迷妄,內外明澈,於自性中,萬法皆現。一切法在自性。名為清淨法身。自歸依者,除不善心與不善行,是名歸依。何名為千百億化身佛?不思量,性即空寂;思量,即是自化。思量惡法,化為地獄;思量善法,化為天堂;思量毒害,化為畜生;思量慈悲,化為菩薩。思量智惠,化為上界;思量愚癡,化為下方。自性變化甚多,迷人自不知見。一念善,知惠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何名為圓滿報身佛?一燈能除千年闇,一智能滅萬年愚。莫思向前,常思於後,常後念善,名為報身。一念惡,報却千年善心;一念善,報却千年惡滅。無常以來,後念善,名為報身。從法身思量,即是化身;念念善,即是報身。自悟自修,即名歸依也。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不在歸依也。但悟三身,即識大意。

「今既自歸依三身佛已,與善知識發四弘大願。善知識!一時逐惠能道: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邊誓願斷,法門無邊誓願學,無上佛道誓願成(三唱)。善知識!眾生無邊誓願度,不是惠能度,善知識心中眾生,各於自身自性自度。何名自性自度?自色身中,邪見煩惱,愚癡迷妄,自有本覺性,將正見度。既悟正見般若之智,除却愚癡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煩惱來菩提度,如是度者,是名真度。煩惱無邊誓願斷,自心除虛妄。法門無邊誓願學,學無上正法。無上佛道誓願成,常下心行,恭敬一切,遠離迷執,覺智生般若,除却迷妄,即自悟佛道成,行誓願力。

「今既發四弘誓願訖,與善知識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障。大師言:善知識!前念、後念及今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惡行一時除,自性若除即是懺;前念後念及今念,念念不被愚痴染,除却從前矯誑心,永斷名為自性懺。前念、後念及今念,念念不被疽疾染,除却從前嫉妒心,自性若除即是懺(已上三唱)。善知識!何名懺悔?懺者終身不作,悔者知於前非。惡業恆不離心,諸佛前口說無益,我此法門中,永斷不作,名為懺悔。

「今既懺悔已,與善知識授無相三歸依戒。」大師言:「善知識!歸依覺,兩足尊;歸依正,離欲尊;歸依淨,眾中尊。從今以後,稱佛為師,更不歸依餘邪迷外道,願自三寶慈悲證明。善知識!惠能勸善知識歸依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歸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離財離色,名兩足尊。自心歸依正,念念無邪故,即無愛著,以無愛著,名離欲尊。自心歸依淨,一切塵勞妄念,雖在自性,自性不染著,名眾中尊。凡夫不解,從日至日,受三歸依戒。若言歸佛,佛在何處?若不見佛,即無所歸;既無所歸,言却是妄。善知識!各自觀察,莫錯用意,經中只言自歸依佛,不言歸依他佛。自性不歸,無所依處。

「今既自歸依三寶,總各各至心,與善知識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善知識雖念不解,惠能與說,各各聽。摩訶般若波羅蜜者,西國梵語,唐言大智惠彼岸到。此法須行,不在口念。口念不行,如幻如化。修行者,法身與佛等也。何名摩訶?摩訶者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若空心坐禪,即落無記空。虛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盡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性含萬法是大,萬法盡是自性。見一切人及非人,惡之與善,惡法善法,盡皆不捨,不可染著,猶如虛空,名之為大,此是摩訶行。迷人口念,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不思,名之為大,此亦不是。心量廣大,不行是小。莫口空說,不修此行,非我弟子 https://t.cn/RJZoI8E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般若心经》中有句经文“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挂指牵挂,碍即障碍。谓心中有所牵挂,就会被牵挂的事物障碍,其心无法平静安定,因而有诸多患得患失的恐惧怖畏。若悟知诸
  • 模拟如果我们可可解散之后有音乐节了:连唱五首全开麦;开场:《Never say Die》(炸场必备)/ 第二首 《Comet》(完了中间talk环节“hello
  • [舔屏]女演员的气质是装不出来的。章子怡穿的最简单,黑色的V领纱裙,没有特意摆造型,简简单单站在那里,但却隔着屏都能感到强大的气场,较以往多了一丝温柔。
  • 人格原型是心理学家荣格的经典理论,他参考了人类在文化学、神话学和宗教中的发展历史,把人的“集体潜意识”中存在的各种心理划分为了天真者、孤儿、照顾者、弄臣、情人、
  • 我每次觉得我还年轻的时候… 我的学生都会给我重重一击…这周的歌是Cry on my shoulder mv一出来就说太老了 我那个年代的?[费解] 我觉得还是挺
  • 乖乖去写有机看军理了#楷灿0606生日快乐# 东赫啊 楷灿啊 生日快乐呀我说过很多次吧 东赫有着我最喜欢的性格 我总会被东赫吸引到 不仅实力很强 在向粉丝展现积
  • #冰淇淋##可米酷冰淇淋##榴莲##尽兴生活每一天##plog博主日记##夏天该有的样子# 【只负责味道 不治理上瘾 这slogan 厉害了】吃的让我怀疑 那盒
  • 哪怕小长假,挤到人山人海,湖滨的小松鼠也在树间蹿来蹿去;鸳鸯也是这样,生性羞涩的它,现在胆子大到主动跟人互动了。哪怕小长假,挤到人山人海,湖滨的小松鼠也在树间蹿
  • #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后365天# 第149天 吃了楼下的火锅 想把附近的火锅都尝一尝 还行吧就 解解馋罢了 运动完去吃火锅是不是等于没有运动哈哈 又长了痘 磨豆子
  • 绝艺看到了没法理解,但是自己还是按“禁全同”的办法走棋,去123找劫。它也可以反提回来循环和棋,但是不会破坏自己的行棋规则。
  • 微博我就是只赖赖猹幸好周三打疫苗身份证没拿下来还不哪有淮北的故事呢展示了俺的厨艺/两手掐腰小菜园的棒骨酸辣海带丝淮北站斜对面的烫面卤菜里的海带豆皮串串里的面条海
  • 3.行文风格和文章氛围都感觉跟大荷月的《六十年代逛淘宝》有点像(就是那位带崽崽更新很慢的太太)我个人也是很喜欢这种把前期积累写的很细的,不喜欢那种一下就赚了好多
  • 这就是我每天的生活 像一个疯子 我很累 我真的很想听到有人安慰我 偏袒我 关心我 我真的很想有人能关心我担心我 而不是让我独自面对被催更的感觉:仿佛拥有了小粉丝
  • 极其嫩滑的鹅肝,入口即化般的香甜,是满足呀寿司才是日料中的灵魂小小的米饭团子经过包装,竟会如此的不寻常蟹柳蔬菜沙拉,简简单单的蔬菜与沙拉酱健康生活饮食开启新篇章
  • ​​​[鼓掌]致仍在苦苦熬着的当前屌丝、未来的大咖们[并不简单](包括我[允悲]):真正不羁的灵魂不会真的去计较什么,因为他们的内心有着国王般的骄傲!有一个人
  • #女生头像[超话]#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也曾有那么一刻以为会和你一辈子在一起,我放下了所有的骄傲 迁就你的一切,可还是没能走到最后 我不会怪你,因为你是我最意外
  • 可以和米奇拍好多有趣合影❤️▫️▫️▫️▫️▫️▫️▫️▫️展名:「好奇无界:米奇艺术展」全球巡展上海站展期:2021.6.12-10.10⏰时间:10:00-
  • 村姑帮猪配种,笑死不偿命!
  • 生活中每个人都担任着各种角色,或是学生,或是普通工人,亦或是退休老人等,而每个人的角色又是不停变换的,角色与角色之间的碰撞,会有各种各样的生活小场景,而此次设计
  • 听华严笫一重要华严讲堂宗旨:以佛为师以戒为师以了义不以不了义以大善知识为指导方向回归佛陀原经华严讲堂目标:节约时间今生成佛华严讲堂巜华严经》华严广说这一段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