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2022国际素食日# 你是被捆绑的生命吗?#我的生活禅##随手拍禅意##微博云茶会#

太息尘劳谁缚汝?

隋开皇十二年(592),时为沙弥的道信大师往礼三祖僧璨大师求乞“解脱法门”,三祖反问:“谁缚汝?”信答:“无人缚”,璨祖道:“(既无人缚),何(必)更求解脱乎?”

《五灯会元》卷五更是记载了石头希迁的一则微妙答疑的全过程:有参方僧问:“如何是解脱?” 迁反问:“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迁答:“谁垢汝?”复问:“如何是涅槃?”答:“谁将生死与汝?”僧道悟来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迁竟然答曰:“不得不知!”道悟又追问:“向上更有转处也无?”迁答:“长空不碍白云飞!”

大珠禅师更是一句到位,他在《大珠禅师语录》卷下直言:“本自无缚,不用求解。”唯有宗师,才能道出这类佛教极则的言句喔!所谓“教外别传”,实则“教那真传”!

龙树菩萨在《中论·观缚解品》中说:
“诸行往来者,常不应往来,
无常亦不应,众生亦复然。
若众生往来,阴界诸入中,
五种求尽无,谁有往来者?
若从身至身,往来即无身,
若其无有身,则无有往来。
诸行若灭者,是事终不然,
众生若灭者,是事亦不然。
诸行生灭相,不缚亦不解,
众生如先说,不缚亦不解。
若身名为缚,有身则不缚,
无身亦不缚,于何而有缚?
若可缚先缚,则应缚可缚,
而先实无缚,余如去来答。
缚者无有解,不缚亦无解,
缚时有解者,缚解则一时。
若不受诸法,我当得涅槃,
若人如是者,还为受所缚。
不离于生死,而别有涅槃,
实相义如是,云何有分别?”

看不懂?不要怕!吉藏大师在《中观论疏》中有解释,他说:
“有外道云:要修道断惑,方得解脱。如僧佉(qu)云:知二十五谛,即得解脱。不知是者,不离生死。毘昙人云:有子果二缚,果谓果报身,子缚名烦恼……今括其大格,凡有四句:一缘而不缚,谓无漏缘使及九上缘使;二缚而不缘,谓相应缚也。烦恼与心法俱起,是故缚之。既是同时,不得相缘,故《杂心》云:不自缘、不缘相、应不缘共有也;三亦缘亦缚,即有漏缘使;四非缘非缚。

除上诸句,《成实》义云:无有二缚,以无同时心数,故无相应缚。烦恼缘境,亦不缚境,故无缘缚。破数人云:贪心缘壁遂缚壁者,以识识壁壁应有识。但立烦恼迷境障智缚于众生,称之为缚。大乘人云:二种生死名为果缚,五住烦恼名为子缚。北土诸大乘师亦立斯义。
复有二障之说。四住烦恼名烦恼障,即二乘所断。若无明住地,名为智障(所知),菩萨除之。所言解者,毘昙之人见有得道,以有解断惑,成实之人见空成圣,空解断惑。大乘断惑亦同成论,用空解断。

今括其大格,凡有四句:一缘而不缚,谓无漏缘使及九上缘使;二缚而不缘,谓相应缚也。烦恼与心法俱起,是故缚之。既是同时,不得相缘,故《杂心》云:不自缘、不缘相、应不缘共有也;三亦缘亦缚,即有漏缘使;四非缘非缚。
除上诸句,《成实》义云:无有二缚,以无同时心数,故无相应缚。烦恼缘境,亦不缚境,故无缘缚。破数人云:贪心缘壁遂缚壁者,以识识壁壁应有识。但立烦恼迷境障智缚于众生,称之为缚。大乘人云:二种生死名为果缚,五住烦恼名为子缚。北土诸大乘师亦立斯义。
复有二障之说。四住烦恼名烦恼障,即二乘所断。若无明住地,名为智障(所知),菩萨除之。所言解者,毘昙之人见有得道,以有解断惑,成实之人见空成圣,空解断惑。大乘断惑亦同成论,用空解断。

问:毘昙何故明凡夫断惑?成实辨凡夫不断但明伏耶?
答:以毘昙见有得道,外道亦见有,是故断惑。成实见空得道,外不见空,故但伏不断。
今求如此内外缚解,悉不可得,故名《破缚解品》。
问:何故无此缚解耶?
答:外人作缚解义并不成,故求之不得故也。又见有缚解,则名为缚。捡缚解无从,乃名为解。又内外大小乘乃除于缚,不为缚所缚,犹未除解而为解所缚,喻如虽脱铁锁,犹着金锁。论主今欲令其具脱缚解二缚,故破缚解也。又内外大小乘人言缚解二,并欲断缚而修解。今欲令其了缚即是解,知缚解不二,故破缚解。又诸大乘经甚深要观,皆明无缚无解。如《大品》云:无缚无脱为大庄严。《涅槃》云:毘婆舍那不破烦恼。今欲释如此等经,故明观缚解。

问:无缚无脱,云何为大庄严?
答:有缚有脱是有见,故不端严。今离此诸见,故是妙严。又有缚可除为无见,有脱可得是有见。有无是断常,名为丑陋,离此即妙观庄严。此品近生者,上明无有无无。
外云:凡夫有缚无解,圣人有解无缚,云何言无有无耶?
又若起有无见,名之为缚,离有无是中道正观,称之为解。”

这段话中吉藏大师强调,由外道而内道、由小乘到大乘的“由缠缚到解脱”的修道论中——毘昙之人“见有得道,以有解断惑”;成实之人“见空成圣,空解断惑”;大乘“断惑亦同成论,用空解断”。然而,“见有缚解,则名为缚。捡缚解无从,乃名为解。又内外大小乘乃除于缚,不为缚所缚,犹未除解而为解所缚,喻如“虽脱铁锁,犹着金锁”。论主今欲令其具脱缚解二缚,故破缚解”。而且,“诸大乘经甚深要观,皆明无缚无解。如《大品》云:无缚无脱为大庄严(有缚有脱是有见,故不端严。今离此诸见,故是妙严。又有缚可除为无见,有脱可得是有见。有无是断常,名为丑陋,离此即妙观庄严)。《涅槃》云:毘婆舍那不破烦恼。今欲释如此等经,故明观缚解。”

众生及诸行本自不生,故今无所灭。本自不生,故无有缚本。今无灭,则无解本。无缚本故不生死,无解本故不涅槃。《华严》云:生死非杂乱,涅槃非寂静。若五阴得一念暂住,可得缚之,可得解之。今始欲缚,便已谢灭……众生毕竟空故,无可论缚解。

而且,“凡有缚者,不出自他;凡论有缚,不出人法;凡有缚,不离因果……”故,有四义,故不得缚:一者身不自缚,如指不自触;二若是能缚,则无所缚;三者若是所缚,则无能缚;四者若有能缚所缚,便有二五阴身也。次无身则无能缚所缚……若谓可缚(所缚)先(曾)有(能)缚,则应缚可缚。而实离可缚(所缚之)先无(能)缚,是故不得言众生有缚。”

所以,“《涅槃经》云:名色缚众生,众生缚名色。名色成众生,即是名色缚众生。众生御名色,即是众生缚名色。《智度论》亦云:名色缚众生,众生缚名色。只此众生缚,即此众生解。如绳结绳解,更无异物,不得云别有名色以缚众生,亦不得云别有众生受名色缚。”

另外,不光破“缚”,随后也破“解”,以阐明事实上的“无缚亦无解”。破“解”包括破“有为解”和破“无为解”,“破有为解,即是破其道谛义”,“破无为解,是破其灭谛义”,亦是“破有为解脱、无为解脱义。”凡有解脱,不出斯二。

那么最后,如果有外人认为“有人修道现入涅槃得解脱,云何言无?”这种认识,正是龙树菩萨中论里所说的“若人如是者,还为受所缚”而已。假如仍旧有人作是念,我“离受想而得涅槃”,那么,“是人即为受所缚。”

可知道,只要陷入“要由缠缚解脱”的“有为修道论”逻辑闭环,虽云“心无所受”,而终究还是将因不能出离此种“修道论”逻辑闭环,而堕入“有所得”,“有所得则终有受”,故“为受所缚”,热望“离凡得圣”,终落“圣还成凡”。生死、涅槃、真妄都是这个道理。
所以龙树菩萨在《中论·观缚解品》中说:“不离于生死,而别有涅槃,实相义如是,云何有分别?”提婆菩萨就此解释说:“诸法实相第一义中,不说离生死别有涅槃。如经说,涅槃即生死、生死即涅槃。如是诸法实相中,云何言是生死、是涅槃?”吉藏大师说:“生死即涅槃故不缚,涅槃即生死故不解”。
对此,如果惑者仍旧坚持“断缚得解,除生死得涅槃” 而起缚解二见,故此特别地说“生死即是涅槃”,对此不能了了,则“涅槃翻成生死 ”,故经云:“未得菩提,菩提成生死;若得菩提,生死成菩提”也!
三祖僧璨、石头希迁、大珠慧海等诸禅门尊宿对后学关于“缠缚、解脱”的称性开示,所谓“教外别传”之法,真真切切是佛海津梁、度生重宝的“教内真传”!即使佛陀再来,所说亦只如此,诸教之极必是禅,诸禅所传必为教,“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圭峰禅师此语,至要之言,真实不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把现在戴的眼镜寄过去(度数稳定的前提下)卖家有专业的机器,可以测出你的眼镜的一切数据,按照此数据,配出来的眼镜和你的旧眼镜一样舒服。 养老是很大的一件事,
  • 我也不想骂人,真的是一看到这个就火大你还转弯吗 在没有人认同的夜里,一不小心 是否成为了最恨的自己,你还倔强吗 好像一切都往好方向前进,但好像忘了 保留 你自己
  • 若君子之命已入贱局而逢生旺者,主性无常,不自检束,爲事不顾危亡,好妥协,恃强压弱,亲近恶结,不事家业,必竟不得善终;死绝则爲性婬邪,动必巧伪,畜缩执拗,举动修饰
  • 10月14日,孝墓镇举办了以“庆重阳、感党恩、传孝道”为主题的爱老敬老活动。10月14日,在我国传统佳节重阳节到来之际,由北京经开区社会事业局主办的2021年度
  • 有时挑灯夜读,窗外是潺潺的雨,一点一滴,汇成静谧的溪流,令喜悦变得轻浅,忧愁变得绵长。回味着小主今日在宴会上的致辞,那些青春里的梦想、抱负、美好、遗憾,终将成为
  •                       林微因传中写道:很多人不需要再见,因为只是路过而已,疑望是给彼此最好的礼物,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对方已云淡风轻,
  • 此处生灭既灭的灭处,就是无始无明的深渊,就是我们最初妄想的发源地,许多人到此都有住的信息,住在黑漆桶底,黑湛深渊,以为“无心”“无念”应该是得道了(宗门所论无心
  • #每日一善[超话]# [胖虎微笑]#每日一善#[胖虎微笑]#阳光信用#[胖虎微笑][胖虎微笑]努力的意义不是为了成为无懈可可击,万里挑一的自自己,而是告诉你能够
  • 今年好像在一起的日子只有零星几天,我给她写信,说好后悔一个人来北漂。晚上很想发个视频给老妈,看了看日子,啊周五了,她肯定在和闺蜜们play ️。
  • (連続ドラマから)1年後のお話ですが、監督からは「すごく成長していなくていいから。もちろん、かわいいという感情だけではやっていけないですし、その先のことまで考え
  • 下课本想游个800,结果刚200就被打断索性就停表结束了...晚上外出探路,发现现在深圳的公园是在是太豪华了,高级的洗手间,平整的路面,齐全的设施,绝对是妥妥的
  • 该品牌在肖战,正式宣布之前专门宣传了杨幂的头衔,从中可以看出她非常喜欢她。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观点:陈亚男在明知朱单伟不是什么聪明孩子,一事无成的前提下,还选择
  • 它可以融入城市最深的夜,也可以见证最繁荣的街,它包容不同,承载差异,为每个人提供最深的共鸣感与归属感。"MWM"作为街头潮流品牌的实验者,本
  • 我是蜗牛,但是我们心中不放弃,我是小草,但是我们是踩不死的小草,因为可是春风吹又生,回想我娃小学一年级,因为是2008年出生的娃,我由于没有人带娃,想打拼工作,
  • #魏哲鸣[超话]#✨#魏哲鸣说粉丝的陪伴无价# #向全世界安利魏哲鸣# 今晚分享自己听了很多年的韩剧OST 너의 모든 순간(你的所有瞬间) (翻译歌词⬇️
  • 欢迎有想法的马上联系股王跟上操作拿牛股!!
  • 更多活动详情戳下图我最恶心的追星状态就是提起自家爱豆,想到的不是一些舞台上的经典镜头或者综艺里的有趣瞬间,而是某某粉丝写的小作文,哪个大粉/后援会又有什么动静,
  • 马2020年啦,给大家安利一份副业[爱你]—————⁓♥︎ꫛꫀꪝ ᵕ̈————— 小米有品有鱼项目所有人都告诉你要好‌好上班 努‌力工‌作 好‌好生‌活 但从
  • 所以,不要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挽回这件事情上,多去思考,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让自己散发魅力,展示出自己的魅力优雅,让自己具有高吸引力,这不是为了谁,是为了你
  • 只是看到朋友圈发的就以为是真的,为自己的愚昧道歉《同一纬度时差计算》我在约北纬34度。地球半径R=6371公里,∠B=34度,则∠A=56度,在Rt△中,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