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5集 佛教徒是不孝顺父母的吗?
正源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我们要探讨的题目是:佛教徒是不孝顺父母的吗?

  认为佛教徒是不孝顺父母,这其实是很大的误会;反而从很多佛教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到,佛陀有许多地方教诫弟子们要孝养父母。像《增壹阿含经》卷十一有一段经文这样子记载:【世尊告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报恩。云何为二?所谓父、母也。若复,比丘!有人以父著左肩上,以母著右肩上,至千万岁,衣被、饭食、床蓐卧具、病瘦医药;即于肩上放于屎溺,犹不能得报恩。比丘当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随时将护,不失时节,得见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难报。是故,诸比丘!当供养父母,常当孝顺,不失时节。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增壹阿含经》卷十一)

  另外像《佛说菩萨睒子经》中 佛也这样子告诉我们,佛说:【使我疾成无上正真之道,决皆是我父母养育慈恩。从死得生,感动天龙鬼神,父母恩重,孝子所致。今得为佛,并度国人,皆由孝顺之德。佛告阿难:“汝广为一切人民说之:‘人有父母不可不孝,道不可不学。济神离苦,后得无为,皆由慈孝、学道所致。’”】(《佛说菩萨睒子经》)

  经中甚至于有不少 佛陀以自己过去修行的行谊,来为弟子们强调孝顺父母的重要性。譬如说在《杂宝藏经》当中,就记载了 佛陀为弟子们讲述一则故事。

  佛陀说,从前有一个国家住著一个贫穷人,他只生了一个儿子。可这儿子却生了好多子女,因为家庭贫穷,又遇上饥荒食物缺乏,竟然把父母活活给埋了,拿节省下来的食物来养活自己的子女。附近邻居问他:“你父母到哪去了?怎么好久没见?”他回答说:“我父母年老了,本来就将要死亡,我就把他们活埋了,将本来要分给父母的食物用来养活子女,使子女能够长大。”邻居听了他这样说,觉得有道理,也跟著这样作。并且一传十、十传百,这样辗转传遍了整个国家,大家都认为有道理;甚至国王也把它定为一项法律,要求全国人民都必须遵守。

  唯独有一位大富长者,他也只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听国王颁布这样的法令,深深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不对的。他心里想著:有什么方便善巧的方法,可能去除这项不对的法令,又不会触怒国王呢?因为这国之中实在没有正法经论可修学,于是他就先请他父亲到远方他国去游学,以获得正法的知见,然后再回来家中。等到父亲年纪老大了,这长者子就挖了地窟,里面施作成舒适的房舍,把父亲安置在其中,并且按时供给妙好的食物。

  这长者子心里想:“有谁能跟我一起来去除国王所颁布的这项不对的法令呢?”这时候天神现身对他说:“我可以跟你一起去作这件事。”于是天神就贴了一张疏文在国王的城门上面,要国王回答四道问题,并且这样子说,说:国王如果能够正确的回答,天神就拥护国王;否则的话,七天之后就要将国王的头碎裂成七份。天神提问的四道问题是:一、什么是世间第一的财富?二、什么事是最令人爱乐、最令人快乐的?三、什么的味道是世间最胜妙的?第四、什么是世间最长寿的?国王得到这张天神张贴的疏文之后,就促请全国人民:谁能解答这四个问题?如果能解答的人,想要求什么事国王都会满他的愿。

  不久,长者子就前往王宫,向国王解答问题。长者子说:诚信是世间第一的财富,修学正法是最令人快乐的事,诚实语的味道是世间最胜妙的,智慧的寿命则是世间最长的。天神看到长者子解答了问题,心里面非常的欢喜,国王也非常的欢喜。国王就问长者子:“是谁教你这些答案的呢?”长者子回答:“是我父亲教我的。”那国王再问他:“你父亲现在还活著吗?”长者子就说:“希望国王赦免我的罪,我父亲实在已经年老了,我违反了国家的法令,把他藏在地窟中。”长者子接著就向国王这样子讲,他说:

  【大王!父母恩重,犹如天地,怀抱十月,推干去湿,乳哺养大;教授人事,此身成立,皆由父母;得见日月,生活所作,父母之力。假使左肩担父,右肩担母,行至百年复种种供养,犹不能报父母之恩。】(《杂宝藏经》卷二)

  就是向国王说明:父母先是怀胎十月,等我们出生后,又时时怀抱著我们,推干去湿,哺育我们长大;又教导我们人事的情理,让我们得以安身立命,这都是父母努力所致;假使我们左肩担著父亲,右肩担著母亲,这样行走百年,还提供种种的供养,也不能够报答父母对我们的重大恩情。

  国王听了,就问长者子:“你解答了天神的四道问题,你还有什么要求吗?”长者子回答说:“我没有其他的要求,只祈请大王能够废除活埋父母的这项恶法。”国王应允他的请求,废除了这项恶法,并且公告全国:今后如果有不孝养父母的人,就要重重的加以治罪处罚。

  讲完了这则故事之后,释迦牟尼佛就向弟子们说:“当时那个长者子就是我释迦牟尼佛的过去生。我在当时为这一国除去了活埋父母的恶法,而成就了孝顺之法;由于这样的福德因缘,我终于能成就佛果。”

  其他类似佛经中的典故非常多,可以说是不胜枚举。由这些的经典中 佛陀开示的圣教都可以说明:佛教是强调学佛人应当孝顺父母的,而 佛陀本身的前世的行谊更是确实地在履践孝养父母。

  此外,我们可以再从几项佛教中重要的法义,来印证佛教对孝顺父母的重视。

  首先要说明的是,因果报偿历历不爽的因果法则,是 佛陀重要的核心教义,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佛教认为,因果酬偿的法性,正如同一切人可见种子种在田里,时机成熟就会萌芽、成长、结果的世间现象一样;因此佛教中就以“田”来譬喻,建立了“福田”这一个名词来说明因果酬偿的现象,以及因果酬偿过程中确实存在的法性。说人们在履践德行,也就是在造作善的业行,比如说布施等的时候,就好像是农夫把种子播种在田地上;将来因缘成熟,种子必然就会发芽成长,会开花、会结果。能受用福业的果报,就以福田来作譬喻,而造作善的业行就称为种福田。说修养品德、众善奉行,将来必定会获得大大的福德;就好像农夫拥有肥沃的良田,翻土耕田,调和土壤,使得适合耕种,然后在适当的时节播种,顺应节气而生长,清除杂草,又没有碰到天灾,这样将来一定会有丰硕的收成。

  以种福田来比喻布施等行善造作善业,代表著几点重要的意涵。

  第一,本少利多。种下了一颗水稻的种子,成熟后可以结出一百粒的稻子;种福田也像是这样,只要少许的善行,将来就能够获得广大的福德。例如《佛说罪福报应经》当中,在这个经里面,世尊对阿难尊者说:【“罪福随人,如影随形;殖种福田如尼俱类树,本种之时为种几核?”阿难长跪叉手答佛言:“种一枚核,稍稍渐大,收子无限。”佛言阿难:“施一得万倍,言不虚也!”】(《佛说罪福报应经》)佛陀以尼拘陀树来比喻,种下一颗尼拘陀树种子,成长后可以结出无限量的种子;同样的道理,布施也像这样,将来因缘成熟后,可以得到百倍乃至无量倍的报偿,真实不虚。

  第二个意义就是说,田有良莠之分,以田的良莠来比喻所获果报的胜劣差别。同样种子,种在贫瘠之地,收获比较少;种在肥沃的良田,收获就比较丰硕。

  第三就是自作自受。每个人所种的业种,后世果报都是各自所拥有,所累积的福报他人不能夺取,也无法过户给别人。譬如《毘耶娑问经》卷一里面,佛陀这样开示:“如是施福非有聚处、非有形相,如是施已,施者身亡,施福不离,如影随形。是名施者得福报果,果福不失。”(《毘耶娑问经》卷一)说布施所得的福德跟施主本身和合在一起,就好像影子会一直跟著身体,永远不离施主。而且,不论是行善得福,或是造恶受殃,都是自作自受,亲如父子,也不能代受。比如说在《般泥洹经》里面这样讲:“夫志、行、命三者相须,所作好恶,身自当之;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亦不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般泥洹经》卷一)

  第四点就是,种子不失不坏,必须受报后业才会消失。业行过去了,并不是就消失不见了,而是落谢为种子,就是功能差别,然后集藏在每个人的第八阿赖耶识中。不论造了恶业,成就了恶业种子,或者是造了善业,成就了善业的种子,虽经百千劫,业种也不失坏;只有等因缘成熟,种子现行受了业报,当报尽后,善恶业才会消失;并不是看不见就表示善恶业的种子消失了。譬如,佛陀在《毘耶娑问经》里面这样讲,说:【如是施报不离施主,未熟不受,命行不尽不得施报。譬如树王尼拘陀子,其子微细,种之在地则不可见,至树生时方乃可见。施主施福亦复如是,和合熟时乃得果报。】(《毘耶娑问经》卷一)当行善后没有看到善的果报,就好比种子种在地上,要去找也找不到,等到树木长大后才能被看见;行善得福也是这样,因缘和合成熟时得到相应的果报,才会知道原来是曾经种下善行种子。这就是福田的四个重要的意涵。

  佛法中对福田也有所分类,有分为二种福田:第一是悲田,就是慈善事业,救济孤苦贫穷,都是属于悲田;第二是敬田,恭敬、尊重、供养佛法僧三宝以及父母、师长,都是属于敬田。也有将福田分为报恩田、功德田、贫穷田这三种。报恩田是指父母、师长、和尚;那功德田则是,从最初只知道佛法修证方向的这个向位的修行人,乃至于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的十方诸佛,这个是功德田;另外贫穷田,则是一切贫苦困厄的人。

  从这些分类很清楚,佛教是将父母的地位,和师长、和尚甚至与佛法僧三宝,同样恭敬看待为敬田,都是一切人天应当恭敬的。而且因为父母给予子女养育教导的深恩,即使子女尽千万年承事奉养,也不足以报父母深恩。父母对于子女的恩德是世间最上,因此经中也将父母与诸佛及师长、僧宝并列为报恩田。从《杂宝藏经》中记载了 佛陀对弟子的开示,那就更为具体明白了。

  经中讲:【(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梵天即在家中。欲使帝释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即是帝释在家中。欲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当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养父母,便为和上已在家中。欲得阿阇梨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即是阿阇梨在其家中。若欲供养诸贤圣及佛,若供养父母,诸贤圣及佛即在家中。】(《杂宝藏经》卷二)

  就是说,孝养父母所得的福德,与供养一切天神、一切僧宝,乃至供养佛所得的福德相同,完全没有差别。

  再者,佛教中有所谓的五逆罪,是五种极端重大的恶行,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五种恶行中,只要任犯一种,就会堕于无间地狱,所以又称为五无间业,或称为五无间罪。无间地狱就是一般人熟知的阿鼻地狱,无间地狱有五种无间:第一是趣果无间,造此业之后,舍离此生,下一生直接就下堕阿鼻地狱受苦果,中间没有其他的善恶道的间隔;第二是受苦无间,造了这样的业的果报,在一劫之中苦苦相续,无有断绝;第三就是寿命无间,造此业下堕到阿鼻地狱,地狱身的寿命长达一中劫之间,万死万生,无有中断;还有第四则是身形无间,是说阿鼻地狱纵横八万四千由旬,造此业入于这个地狱中的有情,他的身形也遍阿鼻地狱,遍身受苦,无可躲藏;第五则是罪器无间,下堕到这个地狱的有情,得要面对剑树刀山、镬汤炉炭、烊铜铁汁种种的刑具,备受诸苦而无有休歇。因为父母辛劳生养子女,子女应当竭力孝养以报父母恩;却反而加害于父母,这是天理人伦所不容,像杀阿罗汉圣人及伤害佛陀的罪过相同,都要受到这极重的无间苦报。

  另外,净土三经中,《观无量寿佛经》也明白的这样子告诉我们,想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要修三福净业。三福净业呢,第一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是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则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三福是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也是诸菩萨清净自己将来佛国净土的无漏修因,所以称为净业。三福净业也是把孝养父母列为首要。

  从这些的举例都可以证明:佛教绝对是强调孝顺父母的。修学佛法的佛教徒又怎么可以不孝顺父母呢?如果有这样的情形,一定是他受到不如法的教导,导致观念偏差;这样的修学佛法,想要成就佛道,根本就是缘木求鱼,无有是处;因为学做人尚且做不好,要如何学佛呢?

  而修学佛法行菩萨道,对于父母的孝养也不应该离菩萨的慈悲。就是要给予父母以安乐的以及利益,就是要依 佛陀教导的正确的法义,不但要温言软语,奉养顺从父母,让父母得到一生安乐;更要循循善诱,引导父母也来亲近佛法,受持三归,进而也发起菩提心,世世常行菩萨道,永不入三恶道。这才是给予父母未来无量世的重大利益,才是最好也是最殊胜的报父母恩

#建议提供免费墓地和骨灰盒#人有下一辈子吗?

迦旃延尊者因为有超凡的智慧和辩才,善解法义,所以在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中被尊为“解义第一”。一天,尊者在树下打坐,一位婆罗门外道向尊者作礼后就问:“依我的观察,世人活着只有这一世,并没有前世和来世吧?”

尊者说:“你看,现在天上的太阳与月亮,你说是这一世的?还是过去世或是未来世的呢?如果没有过去世和未来世,那明天就应该没有日月了。”

外道听罢,沉思良久,依然执迷不悟:“我是看人死了以后,没有再回来的,所以推断人并没有过去世和未来世的。”

尊者说:“就好像世人犯罪被官府抓去判了刑,被关进监狱,请问他可以随意回来吗?”

外道依然困惑:“可那些行善的人,死后生天,为什么也不回来呢?”

尊者说:“比如说,人不小心掉到粪坑里,费了很大劲才爬出来。他出了粪坑,还会再爬回去吗?况且忉利天上一昼夜,相当于我们人间的一百年,他生到天上去,还不到一天,你就死了,恐怕骨头都烂了。就算他回来,你会知道吗?”

外道不甘心,又问:“我用大锅子烹煮罪人,盖子紧密地盖上,我也没看见罪人的神识跑出来。可见,人是没有过去世和未来世的。”

尊者反问:“你白天睡觉的时候,旁边的人有看到你的神识跑出来吗?”

外道又问:“我把死人的骨肉剁碎,想寻找他的神识,可还是没有找到啊!可见,人并没有过去世和未来世的。”

尊者反问:“就像有人把木柴劈成一片一片,这样就能找到里面的火吗?”

外道没有领悟,再问:“我秤人的体重,活着的时候都比死后要轻。如果人的神识离开,应该会重量减轻才对,为何反而更重呢?可见,人并没有过去世和未来世的。”

尊者说:“铁用火烧的时候会变轻,没有用火烧的时候就会变重。你说,人活的时候,有神识,所以比较轻。死了以后,失去了神识,就会变重。请问,这两个现象有什么不一样?”

外道说:“我只是看人临死的剎那间,想求得他的神识并不可得。所以觉得人没有过去世和未来世。”

尊者再问他:“就像有人想听法螺贝声,你能留住这一剎那的声音吗?”

外道听了尊者的善巧开示,非常惭愧:“您用种种譬喻说明,一再破除我的执着,可是我内心的执着太久了,一时也不忍舍弃,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啊!”

迦旃延尊者笑着问他:“你看过人采稆(一种稻子)吗?如果采稆时,看到了麻(杂草),你说,那个人会改取麻草而舍弃稆稻吗?唯有舍弃劣等的,才能获得更好的,才能超越自己内心的情执。你为什么不能舍弃心中颠倒的执着呢?你只是没有尝试这样做罢了。”

其实,我们身边有不少人也和这位外道一样,执着断见,用错误的方式来解读生命,否定轮回,认为此生一死,便不会再有来生。人一死,就尘归尘,土归土,生命到此,便是尽头。尽管尊者以睿智的譬喻一再加以开示,可外道就是内心颠倒,执迷不悟,不能自拔。不少世人糊涂度日,对于生命的轮回既不信,也懒得深究,活到那里就那里,以为死了,反正什么都不知道了,还想那么多干嘛?!这种无知的回避与躺平,其实误人无数。

《法句经》〈生死品〉中说︰

“识神走五道,无一处不更,舍身复受身,如轮转着地。”

唯有深信因果,了知生命的轮回,才会警觉于轮回之苦,进而寻求生命的解脱。知道人有下一辈子,生命的视野就不会局限于此生,甚至还会为转生善道而努力。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生命轮回的转折点。造作恶业的人,会将自己送进恶道;而行善积德的人,则会收获所有的善报,得生善道。佛陀更告诉我们,轮回终非安稳之道,唯有解脱生死,才能获得生命的自在。

世人不懂,觉得我们念佛的人是在寻找心理安慰。殊不知,所有的念佛人都高瞻远瞩,“一句弥陀作大舟”,此生都已经在为下一辈子有个好去处、往生净土而默默精进呢!可见,信则能得大利,不信将完全自误误人。

2023 3 1 子夜写于无为寺水月寮丈室


人有下一辈子吗?

迦旃延尊者因为有超凡的智慧和辩才,善解法义,所以在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中被尊为“解义第一”。一天,尊者在树下打坐,一位婆罗门外道向尊者作礼后就问:“依我的观察,世人活着只有这一世,并没有前世和来世吧?”

尊者说:“你看,现在天上的太阳与月亮,你说是这一世的?还是过去世或是未来世的呢?如果没有过去世和未来世,那明天就应该没有日月了。”

外道听罢,沉思良久,依然执迷不悟:“我是看人死了以后,没有再回来的,所以推断人并没有过去世和未来世的。”

尊者说:“就好像世人犯罪被官府抓去判了刑,被关进监狱,请问他可以随意回来吗?”

外道依然困惑:“可那些行善的人,死后生天,为什么也不回来呢?”

尊者说:“比如说,人不小心掉到粪坑里,费了很大劲才爬出来。他出了粪坑,还会再爬回去吗?况且忉利天上一昼夜,相当于我们人间的一百年,他生到天上去,还不到一天,你就死了,恐怕骨头都烂了。就算他回来,你会知道吗?”

外道不甘心,又问:“我用大锅子烹煮罪人,盖子紧密地盖上,我也没看见罪人的神识跑出来。可见,人是没有过去世和未来世的。”

尊者反问:“你白天睡觉的时候,旁边的人有看到你的神识跑出来吗?”

外道又问:“我把死人的骨肉剁碎,想寻找他的神识,可还是没有找到啊!可见,人并没有过去世和未来世的。”

尊者反问:“就像有人把木柴劈成一片一片,这样就能找到里面的火吗?”

外道没有领悟,再问:“我秤人的体重,活着的时候都比死后要轻。如果人的神识离开,应该会重量减轻才对,为何反而更重呢?可见,人并没有过去世和未来世的。”

尊者说:“铁用火烧的时候会变轻,没有用火烧的时候就会变重。你说,人活的时候,有神识,所以比较轻。死了以后,失去了神识,就会变重。请问,这两个现象有什么不一样?”

外道说:“我只是看人临死的剎那间,想求得他的神识并不可得。所以觉得人没有过去世和未来世。”

尊者再问他:“就像有人想听法螺贝声,你能留住这一剎那的声音吗?”

外道听了尊者的善巧开示,非常惭愧:“您用种种譬喻说明,一再破除我的执着,可是我内心的执着太久了,一时也不忍舍弃,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啊!”

迦旃延尊者笑着问他:“你看过人采稆(一种稻子)吗?如果采稆时,看到了麻(杂草),你说,那个人会改取麻草而舍弃稆稻吗?唯有舍弃劣等的,才能获得更好的,才能超越自己内心的情执。你为什么不能舍弃心中颠倒的执着呢?你只是没有尝试这样做罢了。”

其实,我们身边有不少人也和这位外道一样,执着断见,用错误的方式来解读生命,否定轮回,认为此生一死,便不会再有来生。人一死,就尘归尘,土归土,生命到此,便是尽头。尽管尊者以睿智的譬喻一再加以开示,可外道就是内心颠倒,执迷不悟,不能自拔。不少世人糊涂度日,对于生命的轮回既不信,也懒得深究,活到那里就那里,以为死了,反正什么都不知道了,还想那么多干嘛?!这种无知的回避与躺平,其实误人无数。

《法句经》〈生死品〉中说︰

“识神走五道,无一处不更,舍身复受身,如轮转着地。”

唯有深信因果,了知生命的轮回,才会警觉于轮回之苦,进而寻求生命的解脱。知道人有下一辈子,生命的视野就不会局限于此生,甚至还会为转生善道而努力。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生命轮回的转折点。造作恶业的人,会将自己送进恶道;而行善积德的人,则会收获所有的善报,得生善道。佛陀更告诉我们,轮回终非安稳之道,唯有解脱生死,才能获得生命的自在。

世人不懂,觉得我们念佛的人是在寻找心理安慰。殊不知,所有的念佛人都高瞻远瞩,“一句弥陀作大舟”,此生都已经在为下一辈子有个好去处、往生净土而默默精进呢!可见,信则能得大利,不信将完全自误误人。

2023 3 1 子夜写于无为寺水月寮丈室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电影多处手持拍摄,用了很多长镜头,有时候对话也没有过肩对切,这种纪实手法让这个故事显得更加真实,更有代入感。但《温柔壳》对特殊人群的情感状态的关注和描写,是目前
  • 转发分享作者的内容(具体是谁我不记得了,太久了,这是我当时留下的笔记,加自我总结)阶段一【休息的错误认知】——快快把自己从“我好累”的状态里拯救出来黑眼圈、声音
  • 除了以往的U惠车票,这次去哪儿的免费换座活动也是太好用了叭!稍安勿躁❗,我这就献上多年积攒下来的买车票小技巧~准备好住哦~这里我真的要和大家推荐去哪儿!
  • cm真的真的真的是我心中top1的日乙,无论是画风还是剧情,我都非常喜欢,全程需要高度集中(不然随时可能就死了×。可恶的现充…p8-9柳…………说实话最开始会来
  •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c8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 さらに今回、人気の名店から教えていただくのは、“ニラチヂミ”!まず教えてもらうのは、“ニラだれTKG”!
  • 我相信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为理想付出努力的人。有时候看错人,不是因为瞎,而是因为善良有时候帮错人,不是因为蠢,而是因为把感情看得太重;有时候忍下,不是因为
  • 露 儿 : 中 国 说 消 灭 你 哥 ,露 儿 就 会 安 全 ,那 是 在 行 骗 ,中 国 照 样 会 动 手 。 还 能 不 能 想 起 你 哥 曾 说
  • 高森悠真(たかもり ゆうま)/豊田裕大えなの幼稚園時代からの幼なじみで、恋人。港区女子高生 キャスト倉石えな(くらいし えな)/桜田ひより主人公、絵の才能に秀で
  • 很久没有汇报生活 最近也是很快乐充实捏首先就是送别了两年的好友催少 洒泪烤肉店然后呢搞了点拼贴诗 还算不错吧中规中距在一次和暧昧对象打麻将他一直赢之后 火速切断
  • 就点了他两下 第一下出来的就是熟悉的句式 第二下就是绝配wwww(虽然可能会很奇怪哈哈哈哈但是我的DNA就因为这个小小的点狠狠动了于是想说一下[苦涩][苦
  •   武陵山夫作我还需要实现什么"梦想"呢,托腮照1999年读书时期九胜巷专业摄影师就拍了,后这套照片送过给苏格兰男友,藏区的NO 1&qu
  • 我们在路上同行十人,当中两名领队,保驾护航的安全感一百昏天一直在下雨,但没人抱怨这大雨天,这可能就是登山人精神可贵之处(宁可作死不放弃)山上雾气弥漫,青苔长得不
  • 【峰哥谈车】真是特别喜欢去外面玩,就选个油车,起码省心,另外锐界L这个也是机械四驱,稳定 。老婆这个人也喜欢出去玩,但是她认为还是买带大电池的车更好一些,有很多
  • ♎️ 天秤座:他们看起来很平和,但其实内心也有很多矛盾,会用城府来掩盖自己的情感。♓️ 双鱼座:他们很敏感,表面上看起来很柔弱,但其实内心也很坚强,会用城府来保
  • 超级大好价让我觉得我要拿到一张叙利亚瑕来着…[跪了](而且感觉盘主和车主BB也超好)尊的开心!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外滩都展现着独特的风采,让我们沉浸其中,品味生
  • ”我失去的不会太多,只有自我而已“结尾克把所有塔罗会成员又具现了一遍,最后的晚餐,至始至终他身上的孤独都挥之不去[泪]最末尾,触手小心翼翼地与侄女击掌时,血液都
  • rE/惹只是[洛基]基锤[雷神]餐车的值班厨子基公煲,KING LOKI梦女脆弱得像玻璃的洁癖,对家别关注别代餐别ky我不太行说实话,我非常保守.jpg碎碎念的
  • 怕我破坏吗…我一直想不通、一直不能理解,你为什么要同意,为什么同意和他订婚…你同意和他订婚的时候,可曾想过我的感受,会断绝了咱俩一辈子的可能…时至今日我一想到,
  • 4.半小时前收到私信截图来骂才知道为什么一直说我做双面人,db这个北极我根本不认识,还是那句话不是所有ip天津的都是我的号。讲过很多很多次了,饭偶像专注她俩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