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通知你去培训
你安排人去看班啊
那么多副高闲着上副科
我两天前就说要去看牙
你教导处领导不会安排嘛
还要我取消预约看班
六点半起床
等到现在没看到医生
还要等多久也不知道
今天真的很烦躁!
扶贫的也是恶心
才入村回来又叫入户
这特么不是闲着没事干吗
拿钱不做事
增加我们工作量
这农户家家房子盖的和洋房一样
比我还有钱
看着像贫困户吗?

孕妇站路边 轿车故意撞向她?#乐山身边事#
老弱病残孕,是我们生活需要关心和帮助的特殊群体。昨天晚上,孕妇王女士给我们打来热线电话,说她4月24日去乐山市人民医院检查身体时,被一辆轿车给撞了,虽说是一起交通事故,但王女士对司机的做法感到气愤和不解。

王女士今年33岁,怀有身孕已经8个月了。4月24日早上,王女士和丈夫开车到乐山市人民医院做产检,当汽车行驶到医院外的一处岔路口时,王女士提前下车,等待丈夫停好车后来接自己。

市民 王女士: 4月24号早上,我老公送我去人民医院产检,他就让我先下车,等着他找车位停车之后再来接我,把我放在路边上,我就在那里等。

让王女士没想到的是,下车后在路边等待没多久,一辆黑色轿车竟朝自己撞了过来。

市民 王女士:有个车子过来,走到岔路口转弯,我不知道干什么,我就摆了摆手,它就直接给我撞过来,第一次过来没有挨到我,离我只有最多4厘米,不知道为什么很短的时间内,再次启动车辆,就直接给我撞过来了,撞到我肚子上面。

突然遭遇这样的事,王女士当场就懵了,下意识拿出手机准备报警时,汽车司机直接将车驶离了现场,整个过程被路边的监控视频记录了下来。

市民 王女士:当时把我撞倒之后,我本人没什么,主要是我担心胎儿,报警之后派出所给我说让我先去医院做检查,暂时没发现大的问题,医生说胎儿出现了宫缩,害怕早产或者流产,就喊我们进一步观察。

王女士说,站在路边被撞的过程中,她和轿车司机没有语言交流,也并不认识对方,虽然现在身体暂时没有异常,可这件事一直让她感到后怕。

市民 王女士:一是心理和精神上对我的困扰,我到现在都还想不通他为什么会来撞我一个孕妇,还有就是对我经济上造成很大的损失伤害,因为我这样请了假没上班,我老公也请了假来护理我,这都是我各方面受到的伤害,以及现在需要对方出面解决这个问题。

王女士说,事情发生后,她立即报了警,此事目前已经转交给了市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事故处理中队。4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事故处理中队了解情况,交警回应称,他们和涉事司机取得了联系,目前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处理。

市民 王女士:我希望对方当事人能够出来面对,然后相关部门能够秉公执法,依法处理就可以了。

从监控视频中可以看到,这辆黑色轿车确实撞到了王女士,即便有什么隐情,又或者出于其他原因,司机都不应该做出这样的举动。希望这件事情最终有一个妥善的处理结果。对于此事,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新时代首都发展巡礼·生态治理 | #城市插上骑行翅膀市民安享低碳生活# 】#书写生态治理的北京答卷# 北京城熙熙攘攘,人们大多选择机动车、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快速穿行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繁忙的交通中,还有一小部分人选择自行车或者步行,让城市生活“慢下来”。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城市慢行(含非机动车和步行)交通系统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市民放弃开车等“高碳”出行方式,选择骑行、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为北京蓝天贡献力量。连日采访中,北京青年报记者尝试接触多位骑行者,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讲述骑行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他们中既有坚持连年每天骑行36公里上下班的通勤族,也有一年骑行超过13000公里的骑行达人,将骑行融入生活,还有选择地铁+骑行的上班族,在日常生活中,将通勤和健身结合起来,既“慢下来”感受城市,也放松心神,收获快乐。

骑行达人李绪忠
六年来每天骑行36公里通勤
7点15分、31公里/小时、18公里、6年……一连串的数据反映了北京市交通委工作人员李绪忠的日常通勤情况。2017年,他开始了每天从南苑机场附近家中,骑行18公里到六里桥上班的生活,没想到,这一坚持就是六年。

4月上旬的一天,早晨7点30分,按照约定时间,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西南三环辅路丰益桥下见到了李绪忠。他身穿深蓝色骑行服,黑色骑行裤,戴着骑行眼镜,在阳光映衬下整个人看上去十分健康。尽管清晨天气还不算热,但从南苑机场家中骑行到丰益桥,他脸上已经冒出了薄薄的汗。

“现在是北京最适合骑行的季节,天气还不热,骑行非常舒服。你看从南苑机场过来,一路上能经过很多绿化带,看到不少花,风景也不错。”李绪忠说。在工作日时间,他每天早早起来,换好骑行服,在7点一刻准时从家中出发,开始长达18公里的骑行路。

除了下雨下雪等极端天气,李绪忠的骑行路线基本是固定的。从南苑机场到槐房西路,经过公益西桥四环辅路,路过马家楼桥,再沿着京开辅路骑行到三环路玉泉营桥,一路可以走三环辅路,途经万柳桥、丰益桥、丽泽桥等桥区,最终到达交通委办公楼所在地的六里桥。

“我骑自行车上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准时!”在早高峰开车,从南苑机场到六里桥需要50分钟左右,如果选择公共交通,需要公交加地铁换乘,耗时将超过一小时。但如果骑行,时间可以精准控制在不超过40分钟。骑行六年来,他自行车配置的码表记录下他的所有骑行记录。单程18公里,李绪忠的平均骑行时间在34分钟左右,骑行均速可达31公里/小时。沿路上共享单车骑行者、电动车骑行者都被他甩在身后。能让他坚持的另一项原因是北京良好的骑行环境,无论是宽敞的非机动车道,还是日益完善的道路交通设施,都给骑行安全带来保障。
每天8点,到达单位后,他换好适宜上班的服装后,在单位食堂吃饭,不到9点就会在办公室坐好。六年来,李绪忠带动了好几个同事和身边朋友一起骑行上班。“他们有的坚持了半年,有的坚持了几个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夏天太热、冬天太冷,大家往往就放弃了骑行。”李绪忠说。
夏天的困难在于炎热,早晨长达40分钟的有氧运动,会让汗水完全湿透衣衫;而冬天的困难在于寒冷,在穿上骑行服后,还需要里三层、外三层套好几件衣服,换装确实麻烦。能坚持下来,不仅仅靠的是毅力,更靠的是热爱。是在春风中,像鸟一样飞翔的感觉;是能完全掌控速度,随时停靠的自由感觉。

不仅仅在上班路上选择骑行,在休息时,李绪忠会和三四个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骑行“跑山”。向西,他翻越妙峰山,途经潭王路,打卡红井路,赏戒台寺春景;向北他去往九渡河、水长城,穿越延庆最美“百里画廊”;向南,南海子公园外的一圈8公里,他多次“打卡”,感受森林绿意……最远的一次,他和三个好友共同骑行400公里到唐山海边,吃一顿海鲜大餐,再返程回京,全程耗时20小时。
“从2017年到现在,我骑行已经超过六年,实际上自行车已经不仅仅是我的交通工具,更是我的生活伙伴,早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李绪忠说。每周他都会擦拭一遍自行车,将车擦得铮亮。北青报记者看到的是他的第二辆自行车,尽管已经使用了两年,但除了几处小擦痕,几乎看不到使用痕迹。
骑行达人孟思克

哈啰北京骑行第一名是个“老外”
在北京南边,同样有一位骑行达人,据哈啰单车统计,2022年,孟思克总共在京骑行13000公里,在北京排名第一。

孟思克是一名美国人,名字是他的音译。2018年,他从美国到河南开封工作,任大学教师。2019年,他外出办事时,由于地铁、公交都不方便,他选择了骑行。没想到,这一次偶然的尝试,让他开始了骑行之旅。“地铁人多,公交车需要找车站等车,只有骑行最自由,我只需要‘扫’一辆车,随时能出发,随时能停车,我特别喜欢这种自由的感觉。”
2020年,孟思克换了工作,从开封来到了北京,在丰台一所中学任外教。由于工作地和居住地很近,他不需要通勤,但几乎每天他都有骑行的时间。不论是工作原因外出,还是日常休闲,他都会选择骑行。

与孟思克居住的美国特拉华州地广人稀、需要开车相比,高密度的北京更适合骑行。一直以来,北京市在城市建设中保留了相对完整的非机动车道。如长安街几乎全线都有非机动车道,骑行族也都爱从天安门一路向西打卡首钢大桥。近年来,北京市也在不断完善非机动车道,让非机动车道可以在更加安全的环境中通行。

2012年,二环路全线慢行系统优化改造工程全面启动,采取压缩机动车道宽度、增加非机动车一次左转等措施,全面提升二环路慢行系统的连续性、安全性与舒适性,打造“健步悦骑”的高品质慢行廊道。
近年来,北京三环路、四环路慢行系统也陆续进行改造,自行车通行环境更好。慢行系统不仅在安全性方面为骑行者提供保障,也越建越美,骑行道与滨水河道、城市绿地结合,沿线环境令人心动。骑行过程中,春有一路生花,夏有绿荫遮凉,秋有清风拂面,冬有雪花飘落。

“北京的骑行环境很好,长安街,三环、四环辅路,车道宽敞,沿途的风景也好。”孟思克说。天安门、故宫、前门大街、北坞公园、紫竹院公园……通过骑行,他几乎去过北京大部分知名景点。这些地方,有的是自己去,有的是和妻子去,有的是和朋友去,每一次行程,都收获了一份快乐。
“我丈夫体能特别好,所以特别远的地方都是他自己骑行去,我坐地铁,然后我们汇合。因为我在胡同里长大,对胡同特别有感情,所以谈恋爱的时候,我们经常在胡同里骑行。”孟思克的妻子胡女士说。
因为多次骑行,孟思克对北京的道路十分熟悉,北京的非机动车道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地图。不仅仅是休闲时骑车,办事时只要不特别远或者实在无车可骑,他都会选择单车骑行。

一次,他和朋友相约去百望山爬山,从丰台科怡路骑行到百望山。爬山后,又从百望山骑行到国贸,全程90公里,既看到了北部山区的绿意盎然,也看到了东三环的都市繁华。骑行路上,去咖啡店品尝一杯咖啡或者去小酒吧喝上一口,最是惬意。

通勤族粟辉
地铁+骑行 通勤休闲两不误
今年34岁的粟辉住在广渠门,在西二旗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是一名标准的通勤族。从最开始开车,到乘坐地铁,再到地铁加单车通勤。近两年,粟辉一直选择乘坐地铁再骑行青桔单车的方式下班回家。
“西二旗附近开车太堵,而且开车成本高,不好停车。没多久,我就选择地铁出行。但从西二旗到广渠门,需要坐13号线再换乘4号线、7号线,需要换乘多次,十分麻烦。”粟辉说。由于单位和家附近经常有青桔单车,他决定尝试下。最终选择乘坐地铁从西二旗坐到西直门,剩余路段骑行回家。这段路包含了二环辅路、长安街,可以说是中心城区最美的骑行路段。

粟辉特别喜欢在骑行过程中,一边看景,一边感受不同区域人们的生活状态。尤其在闲暇时分,他会去骑行路上朋友开的咖啡厅小坐,在通勤路上放松心情,感受生活。

在春秋等适合骑行的季节,粟辉每周骑行的频率大幅增加,有时甚至直接从西二旗骑回广渠门。而在冬天,因为太冷,粟辉会选择地铁出行。
骑行带来的快乐和自由的感觉,让他十分愉快。今年春天,粟辉在朋友圈中分享了骑行拍摄的景色,“又到了每年能骑行的时候了”,他写道。
延伸
“十四五”北京将打造396.8公里滨水慢行系统
近年来,慢行系统的整治让骑行环境更加安全、舒适。2021年的一份市民出行满意度调查显示,84.1%的市民认为慢行系统整治效果较好。“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将持续完善慢行系统,同时,与城市绿道、滨水绿道融合,打造慢行友好环境。

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非机动车道不连续,路口缺乏安全等候地带等原因均是影响骑行者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北京市持续整治非机动车道,从安全性、连续性、便利性等多角度方便骑行者。

从政策角度,北京市陆续编制出台《慢行系统规划2020-2035年》《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改善技术指南》等十余项规划、标准和规范,推进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近三年,北京市在路面宽度12米以上道路,完成了35.9公里独立自行车道设置和80.6公里自行车道宽度拓宽。

在中心城区推动慢行系统连线成网、联网成片建设。在过去三年完成了南中轴、二环辅路、两广路、平安大街、京藏辅路、自行车专用路南展一期(后厂村路至北四环)等慢行廊道建设,并持续推进北中轴、二环辅路、四环辅路、前三门大街、自行车专用路南展二期(北四环至西直门)、通州自行车专用路建设,打造高效畅通的慢行走廊。
从“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近年来,北京市已经逐步建成自行车友好城市。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建成全国第一条自行车通勤专用路,并有序推进东拓、南展工程,日均骑行量4500-5000辆次,有效提升回龙观至上地通勤出行效率。通过实施慢行系统品质提升行动,完成二环辅路慢行系统改造,通行效率提升25%。北京市建成CBD西北区、石景山保险产业园等一批示范街区,慢行系统逐步连片成网,出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推进慢行系统与轨道融合,完成51个重点轨道车站224处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建设。持续通过多种措施鼓励和支持市民更多采用“步行+自行车骑行” 方式出行。
数据显示,北京市民慢行出行意愿持续提升,2022年,城六区慢行出行比例49%,创近10年新高,其中步行出行比例为31.7%,较2020年上升0.5个百分点,自行车出行比例17.3%,较2020年上升1.9个百分点。全市90个监测点,自行车每小时通行量超过3000辆次。

市民爱上骑行得益于北京慢行系统越建越好,环境越来越美。近年来,北京市慢行系统逐步与城市绿道、滨水绿道结合起来,让慢行系统越来越具备休闲功能,不少骑行线路成为“网红打卡”路线。
据北京市交通委介绍,“十四五”时期,北京将结合城区内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打造20条特色文旅骑行路线,串联沿线的“吃、喝、玩、乐、行”,沿“网红”景点,配套提供自行车驿站、游玩导览图等服务。

“十四五”时期,北京将打造滨水慢行系统396.8公里;完成绿道系统350公里,建设连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至十三陵水库昌平42公里绿道以及永定河、潮白河等绿道,重点推动通惠河沿线自行车专用路,清河、凉水河沿线建设步道和自行车道系统工作;完成24条廊道建设工作,城市副中心步行和自行车道总里程达到约1500公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黄亮
编辑/谭卫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刚果(布)连续发生恶性事件 两中国公民遭枪击死亡
  • 亚马逊调查员工受贿泄露数据 中国部门尤其严重
  • 劝阻带家人看台风,网友直呼:心真大 珍惜生命
  • 朱旭追悼会
  • 邓伦当伴郎 被恶搞穿裙子娇羞大笑
  • 雪上加霜!郭艾伦缺席世预赛与约旦比赛,蓝队有多大几率取胜!
  • 非法社会组织“中国武警基金会”被取缔
  • 苏州市统计局来昆山开展统计督查
  • 国际油价震荡上涨 国内成品油价料迎来年内第11次上调
  • 【热点】超级企鹅红蓝大战今晚开战 为何众多娱乐明星钟情篮球?
  • 北马 咸猪手 故宫雪糕测出酒驾 黑痣牵出命案
  • 男子高铁上捡到手机一天内托人专程跨省归还手机
  • 斐济南部海域发生6.5级地震 尚无人员伤亡报告
  • 夜间加价乘客被撵 撞鸡赔6000小小 私闯禁区拍摄获利
  • 庄里试验区整合资源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
  • 曝女演员沈丽君自杀,丈夫多年出轨,小三公然挑衅,自己却已患癌症晚期...
  • 陕西4起台间谍案,情节令人触目惊心!
  • 故宫雪糕测出酒驾
  • 现场丨滴滴司机被乘客割颈,鲜血直流!此外还发现一个严重问题……
  • 大一新生火车遭死亡威胁 不敢去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