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新冠重复感染#?卢洪洲:#建议感染后第一时间使用抗新冠病毒药物#】“大家经常这样讲,说5月这一波、6月这一波,我觉得这谈不上‘波’。2022年11月、12月的感染潮算是一波,对我们正常的生活工作有冲击,很多人在短期内感染,有不少重症和死亡病例。2023年5月到现在,新冠感染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地方感染规模扩大一些,有的地方缩小一些,但没有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6月3日,在上海举行的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上,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对澎湃科技记者说。

近日,国内新冠似有反弹之势。

北京市卫健委公布的2023年第21周(5月22日至5月28日)疫情周报显示,第21周北京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6种30750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报告病例数位居第一。

5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上表示,基于seirs模型的预测显示,全国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XBB)趋势预测显示,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发生在6月底,约6500万/周。

据卢洪洲介绍,从5月1日到6月2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做了统计,三周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所有核酸阳性患者60%以上都是2022年底未曾感染的人,现在“二阳”的比例略有上升。“总体来说,‘二阳’患者数量较少,症状较轻,这说明2022年11月、12月的大流行后,已感染的人绝大部分还有免疫力,群体免疫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0年,卢洪洲团队对当时的新冠患者进行了7个月的随访,发现大部分人体内的中和性抗体水平明显下降,但细胞免疫功能很好,感染后依旧可以调动细胞免疫,阻止感染或出现症状。“所以大部分患者感染后的免疫保护期可能超过7个月,这也是为什么现在(2022年底的)感染潮已经过去6月,但感染新冠的人仍然以‘首阳’为主。”卢洪洲说。

重复感染是否会增加对人体的损伤?抗病毒药物如何选择和使用?是否有必要接种疫苗?新冠病毒未来将以何种趋势变化?卢洪洲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重复感染可能损伤免疫系统,增加长新冠风险

“有病毒就有损伤,有病毒就有感染。”卢洪洲说,“对于大部分健康的人来说,第一次感染后,尽管其免疫功能不能完全阻止新的XBB毒株的再次感染,但是感染后症状通常比较轻。但对于老年人、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缺陷者来说,感染一次,就会对免疫功能造成一次打击,所以依然会出现重症,各种合并症、并发症。应尽量避免感染。”

重复感染还会增加长新冠风险。5月1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在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3年学术年会上说:“长新冠是一个基本事实,不要回避。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这是有临床数据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长新冠(Long COVID)指新冠感染者在感染3个月后还有症状,且症状至少持续2个月,且无法用其他情况解释。有研究表明,长新冠症状超过200种。

每周日下午是卢洪洲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门诊时间,在他的门诊里,几乎每一次都会出现长新冠患者,其表现多种多样,包括顽固性睡眠障碍、心悸、脱发、脑雾等。一位老年女性让卢洪洲印象深刻,她表现出严重的抑郁和恐惧,“见不得人,见到人就说害怕”。

针对奥密克戎感染导致的长新冠,卢洪洲团队近期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国内存在长新冠,但总体并不严重,发病率也没有国外那么高,多数长新冠症状持续5-6个月可以消失。其团队仍在继续进行长新冠的机制研究,包括长新冠与免疫系统、各器官系统之间的相关性等。

6月2日,在2023中国支气管扩张症及相关疾病高峰论坛上,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关伟杰告诉澎湃科技,一些研究对长新冠患者进行了比较严格的、大样本的观察,发现呼吸困难、疲劳和睡眠障碍比较突出,部分患者在感染三个月后还咳嗽,门诊见到不少,不过关伟杰在门诊碰到的长新冠患者相对其他疾病来说数量很少。此外他表示,目前对于长新冠的诊断没有一个“金标准”,有一些症状可能是患者原本已经有的,或者感染后的一些主观感受。

基于重复感染的危害性,预防新冠感染仍然重要,是否有必要接种疫苗成为公众关心的话题。目前国内上市的新冠疫苗已有15种,技术路线包括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和mRNA疫苗。卢洪洲表示,已上市的疫苗都已经经过充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验证。“现在接种疫苗,最好接种能够覆盖XBB毒株的疫苗,四价疫苗和mRNA可以覆盖XBB。已经感染过两次的人则不需要接种,自然感染后产生的免疫是最强的。”

建议感染后第一时间使用抗新冠病毒药物

如果已经感染,则应考虑抗病毒药物治疗。“我们现在有了充足的抗新冠病毒药物可供选择,无论你是青壮年、老年人还是肿瘤患者,只要核酸阳性,确诊感染新冠病毒,都应该第一时间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发烧、头痛等症状,也不会再传染他人。” 卢洪洲说。

如前所述,老年人、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缺陷者再次感染仍有重症风险,因此卢洪洲表示,这些人群更需要在第一时间使用抗新冠病毒药物,从而避免在第二周发展为重症。尽早服用抗病毒药物还可以避免长新冠的发生。而如果从流行病学角度看,阻止病毒在体内复制,病毒就没有变异的机会,可以避免新的变异毒株的出现。

“要让广大的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认识到第一时间使用抗新冠病毒药物的重要性。”卢洪洲说,“基层医院、发热门诊、社区,包括乡镇医院、卫生所,要配备充足的抗新冠病毒药物,不要让患者扛。”之所以提出这一点,是因为卢洪洲遇到过基层医生不在第一时间开出抗病毒药物的情况:有患者在检测出阳性、发烧的第一天到发热门诊看病,医生不开抗病毒药物,到了第二周,病情加重了,此时已经失去了使用抗新冠病毒药物的时机。

目前国内已有6款抗新冠病毒药物上市,包括3CLpro蛋白酶和RNA聚合酶(RdRp)两个靶点抑制剂。感染后如何选择?卢洪洲指出,3CLpro在新冠病毒复制过程中发挥最主要的作用,抑制该位点效果最好,因此这类药物为首选。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表示,家里的老人在服用抗新冠病毒药物后出现了恶心、呕吐的情况。对此卢洪洲表示,不同的药物在患者身上可能出现不同的效果,有些患者在用药后会出现副作用,在有所选择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另外一种药物。另一方面,要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也有人在药物服用时间上遇到难题:抗病毒药物一个疗程是5天,用药3天后转阴了,是否还需要继续服用?卢洪洲表示,需要区分不同的情况。卢洪洲曾在临床上遇到过90岁高龄老人,服用抗病毒药物转阴后停药,过几天又复发的情况,因此他建议,青壮年在疗程未结束时转阴可以不再服用抗病毒药物,但老人、免疫缺陷者等人群应尽量完成整个疗程。

还有人分不清治疗流感和新冠的药物。卢洪洲提醒,新冠和流感是两种不同的病毒,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也完全不一样,不可以混用或换用。在流感发病率比较高时,自我诊断究竟是新冠还是流感也是不合理的,需要去医院做检测。

未来的趋势是“梯次感染”

当地时间5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第76届世界卫生大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强调,尽管新冠疫情已不再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病毒仍在不断变异,应警惕下一次的全球大流行。

未来新冠将会呈什么趋势发展?卢洪洲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冠的毒力总体会慢慢减弱。“经过三年多的时间,病毒不停在变异,致病性和传染性增强的空间已经很有限了。在事实层面,过去三年,几乎每隔几个月就会有一种新的变异病毒广泛传播,但XBB自去年年底出现后,没有再出现大的变异。”

“重复感染应该不会是常态,因为免疫屏障建立起来以后,病毒无法广泛传播。”卢洪洲说。他认为,新冠未来的趋势将是“梯次感染”,“免疫保护期具有个体差异,免疫保护期短的人会先感染,同时期其他的人则不会被感染。例如,100个人中,可能5%的人在感染3-4个月后再感染,10%的在感染5-6个月后再感染,此时之前的5%就不会再被感染了。所以不会形成聚集性病例,未来也不会形成一波又一波的疫情。”

但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仍要继续。“所谓科技抗疫,就是要研发更加有效、长效的鼻喷疫苗,以及更加有效、长效的抗病毒药物,它们对于今后可能出现的变异病毒都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今后的研发方向是长效、通用的疫苗和药物,无论病毒怎么变,都可以发挥作用。”卢洪洲说。(澎湃新闻)

【#如何应对新冠重复感染#?卢洪洲:#建议感染后第一时间使用抗新冠病毒药物#】“大家经常这样讲,说5月这一波、6月这一波,我觉得这谈不上‘波’。2022年11月、12月的感染潮算是一波,对我们正常的生活工作有冲击,很多人在短期内感染,有不少重症和死亡病例。2023年5月到现在,新冠感染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地方感染规模扩大一些,有的地方缩小一些,但没有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6月3日,在上海举行的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上,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对澎湃科技记者说。

近日,国内新冠似有反弹之势。

北京市卫健委公布的2023年第21周(5月22日至5月28日)疫情周报显示,第21周北京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6种30750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报告病例数位居第一。

5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上表示,基于seirs模型的预测显示,全国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XBB)趋势预测显示,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发生在6月底,约6500万/周。

据卢洪洲介绍,从5月1日到6月2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做了统计,三周前,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所有核酸阳性患者60%以上都是2022年底未曾感染的人,现在“二阳”的比例略有上升。“总体来说,‘二阳’患者数量较少,症状较轻,这说明2022年11月、12月的大流行后,已感染的人绝大部分还有免疫力,群体免疫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0年,卢洪洲团队对当时的新冠患者进行了7个月的随访,发现大部分人体内的中和性抗体水平明显下降,但细胞免疫功能很好,感染后依旧可以调动细胞免疫,阻止感染或出现症状。“所以大部分患者感染后的免疫保护期可能超过7个月,这也是为什么现在(2022年底的)感染潮已经过去6月,但感染新冠的人仍然以‘首阳’为主。”卢洪洲说。

重复感染是否会增加对人体的损伤?抗病毒药物如何选择和使用?是否有必要接种疫苗?新冠病毒未来将以何种趋势变化?卢洪洲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重复感染可能损伤免疫系统,增加长新冠风险

“有病毒就有损伤,有病毒就有感染。”卢洪洲说,“对于大部分健康的人来说,第一次感染后,尽管其免疫功能不能完全阻止新的XBB毒株的再次感染,但是感染后症状通常比较轻。但对于老年人、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缺陷者来说,感染一次,就会对免疫功能造成一次打击,所以依然会出现重症,各种合并症、并发症。应尽量避免感染。”

重复感染还会增加长新冠风险。5月1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在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3年学术年会上说:“长新冠是一个基本事实,不要回避。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这是有临床数据的。”

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长新冠(Long COVID)指新冠感染者在感染3个月后还有症状,且症状至少持续2个月,且无法用其他情况解释。有研究表明,长新冠症状超过200种。

每周日下午是卢洪洲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门诊时间,在他的门诊里,几乎每一次都会出现长新冠患者,其表现多种多样,包括顽固性睡眠障碍、心悸、脱发、脑雾等。一位老年女性让卢洪洲印象深刻,她表现出严重的抑郁和恐惧,“见不得人,见到人就说害怕”。

针对奥密克戎感染导致的长新冠,卢洪洲团队近期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国内存在长新冠,但总体并不严重,发病率也没有国外那么高,多数长新冠症状持续5-6个月可以消失。其团队仍在继续进行长新冠的机制研究,包括长新冠与免疫系统、各器官系统之间的相关性等。

6月2日,在2023中国支气管扩张症及相关疾病高峰论坛上,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关伟杰告诉澎湃科技,一些研究对长新冠患者进行了比较严格的、大样本的观察,发现呼吸困难、疲劳和睡眠障碍比较突出,部分患者在感染三个月后还咳嗽,门诊见到不少,不过关伟杰在门诊碰到的长新冠患者相对其他疾病来说数量很少。此外他表示,目前对于长新冠的诊断没有一个“金标准”,有一些症状可能是患者原本已经有的,或者感染后的一些主观感受。

基于重复感染的危害性,预防新冠感染仍然重要,是否有必要接种疫苗成为公众关心的话题。目前国内上市的新冠疫苗已有15种,技术路线包括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和mRNA疫苗。卢洪洲表示,已上市的疫苗都已经经过充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验证。“现在接种疫苗,最好接种能够覆盖XBB毒株的疫苗,四价疫苗和mRNA可以覆盖XBB。已经感染过两次的人则不需要接种,自然感染后产生的免疫是最强的。”

建议感染后第一时间使用抗新冠病毒药物

如果已经感染,则应考虑抗病毒药物治疗。“我们现在有了充足的抗新冠病毒药物可供选择,无论你是青壮年、老年人还是肿瘤患者,只要核酸阳性,确诊感染新冠病毒,都应该第一时间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发烧、头痛等症状,也不会再传染他人。” 卢洪洲说。

如前所述,老年人、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缺陷者再次感染仍有重症风险,因此卢洪洲表示,这些人群更需要在第一时间使用抗新冠病毒药物,从而避免在第二周发展为重症。尽早服用抗病毒药物还可以避免长新冠的发生。而如果从流行病学角度看,阻止病毒在体内复制,病毒就没有变异的机会,可以避免新的变异毒株的出现。

“要让广大的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认识到第一时间使用抗新冠病毒药物的重要性。”卢洪洲说,“基层医院、发热门诊、社区,包括乡镇医院、卫生所,要配备充足的抗新冠病毒药物,不要让患者扛。”之所以提出这一点,是因为卢洪洲遇到过基层医生不在第一时间开出抗病毒药物的情况:有患者在检测出阳性、发烧的第一天到发热门诊看病,医生不开抗病毒药物,到了第二周,病情加重了,此时已经失去了使用抗新冠病毒药物的时机。

目前国内已有6款抗新冠病毒药物上市,包括3CLpro蛋白酶和RNA聚合酶(RdRp)两个靶点抑制剂。感染后如何选择?卢洪洲指出,3CLpro在新冠病毒复制过程中发挥最主要的作用,抑制该位点效果最好,因此这类药物为首选。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表示,家里的老人在服用抗新冠病毒药物后出现了恶心、呕吐的情况。对此卢洪洲表示,不同的药物在患者身上可能出现不同的效果,有些患者在用药后会出现副作用,在有所选择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另外一种药物。另一方面,要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也有人在药物服用时间上遇到难题:抗病毒药物一个疗程是5天,用药3天后转阴了,是否还需要继续服用?卢洪洲表示,需要区分不同的情况。卢洪洲曾在临床上遇到过90岁高龄老人,服用抗病毒药物转阴后停药,过几天又复发的情况,因此他建议,青壮年在疗程未结束时转阴可以不再服用抗病毒药物,但老人、免疫缺陷者等人群应尽量完成整个疗程。

还有人分不清治疗流感和新冠的药物。卢洪洲提醒,新冠和流感是两种不同的病毒,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也完全不一样,不可以混用或换用。在流感发病率比较高时,自我诊断究竟是新冠还是流感也是不合理的,需要去医院做检测。

未来的趋势是“梯次感染”

当地时间5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第76届世界卫生大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强调,尽管新冠疫情已不再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病毒仍在不断变异,应警惕下一次的全球大流行。

未来新冠将会呈什么趋势发展?卢洪洲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冠的毒力总体会慢慢减弱。“经过三年多的时间,病毒不停在变异,致病性和传染性增强的空间已经很有限了。在事实层面,过去三年,几乎每隔几个月就会有一种新的变异病毒广泛传播,但XBB自去年年底出现后,没有再出现大的变异。”

“重复感染应该不会是常态,因为免疫屏障建立起来以后,病毒无法广泛传播。”卢洪洲说。他认为,新冠未来的趋势将是“梯次感染”,“免疫保护期具有个体差异,免疫保护期短的人会先感染,同时期其他的人则不会被感染。例如,100个人中,可能5%的人在感染3-4个月后再感染,10%的在感染5-6个月后再感染,此时之前的5%就不会再被感染了。所以不会形成聚集性病例,未来也不会形成一波又一波的疫情。”

但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仍要继续。“所谓科技抗疫,就是要研发更加有效、长效的鼻喷疫苗,以及更加有效、长效的抗病毒药物,它们对于今后可能出现的变异病毒都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今后的研发方向是长效、通用的疫苗和药物,无论病毒怎么变,都可以发挥作用。”卢洪洲说。(澎湃新闻)

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现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1年6月1日开始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2022年1月1日开始实施,《我的童年法则: 全国乡村儿童普法必读》把以上3个直接针对青少年儿童的重要法律的内容写到了书中,这是专业律师给孩子写的一本普法书,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安全法则书。

用孩子的视角,讲述了在学校里、家庭中、社会上发生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法律知识。比如如何正确使用国旗、唱国歌;比如遇到家庭暴力怎么办;比如怎样做才能不受侵害等。小故事中的大道理,让孩子们知道生活离不开法律,需要学会法律常识、明白道理。

本期节目嘉宾:李毅,本书作者,专职律师,执业16年。

《读书俱乐部》周末版每周六、日10:00更新,打开北京广播电视台官方客户端听听FM,输入节目名称收听及下载。#读书俱乐部##听见北京#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4月15日健康打卡: 1、8:30起床 【√】 2、0点前睡觉 【×】 3、运动30min【√】 4、2-3h自我提升【√】 5、不拖延工作【√】 今天工
  • 世界常规被打乱但我缩在其中一个角落多少赚得了一些。去的时候已经晚了。
  • 沧桑此世犹常变,往事散、终难现,回眸青史自茫茫,淘尽英雄千万,斜晖又洒,残阳还在,难觅当时殿。万缕斜晖轻染浪,斜阳似目山边望,青史几多皆已往,何必惘?
  • 2008年开始出版的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编《全粤诗》由秦汉至明代,共收入粤籍诗人2500余人、诗作6万多首、1500余万字,被誉为“全国唯一的地方性诗歌总汇
  • ’读到鲸鱼,以及明白烧火工是在点燃什么之后,感觉‘果然是刘慈欣!’”“作者用笔力把它写成了一个成年人也可能享受的童话。
  • 做腌笃鲜时发现没有豆腐皮了,那也难不倒我,泡点腐竹,也一样好吃哦~[馋嘴]吮指蒜香油焖虾的做法在这里:#超级下饭的家常菜# 今日打卡!(蛋堡鸡蛋黄都不吃)晚上做
  • 项家山宇宙象限,国家建成稳定象限第一图,社会人民运动象限,属于改革创新象限第二图,两图项家山双龙柱,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两极,构成了宇宿坐标系左右象限,如果生活
  • 其实,人,有多大的格局,就有多大包容之心。狄春开始埋怨,而狄仁杰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继续吃饭。
  • 缺乏蔬菜水果啊,碳水和蛋白倒是管够。对,前一阵子囤好一公斤分装冷藏…晚上就这样一个菜,有动物蛋白,大豆蛋白,胡萝卜素,维他命A-Z,植物纤维。
  • 美,在情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美,在词藻,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日生烟;美,在相思,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美,在相遇: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 倘若你现在开始反思自己问题,改变自己的外表的缺失和性格的缺陷,过好自己的生活,对方就会自然会觉得“和你分手是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倘若你现在开始反思自己问题,改
  • 』对于下巴后缩的患者,一般存在两种情况:1、下巴后缩 下颌骨发育不 良,导致下巴不够长2、上颌前突 上颌骨发育过 度,唇齿凸度超过下巴想要通过牙齿矫正来达到垫下
  • 高品质 #答应我,这个礼盒你一定要拥有,毕竟是纪凡希,一生只爱一个人,意义无穷#【GVC纪凡希散粉口红限定丝绒礼盒】纯实拍,不得不夸夸今年的纪凡希,真的太会了吧
  • (via: 时尚商业Daily)#时尚热点#【HOGAN“Untraditional NFT”艺术家联名系列作品】首届元宇宙时装周于3月27日落下帷幕,在此期间
  • ”我说哥哥生病了他也没说啥,可怜的擦了防晒坐了一早上车也没玩成天天想的平衡车比赛。夏晶把做的小点心给他俩,弟弟边吃边说“骗子阿姨给我这么多好吃的”[笑cry]吃
  • 剧组说这是封闭区域,我理解的封闭区域是除餐厅工作人员和剧组人员,生人勿近;粉丝的解释是怕私生和代拍,都是封闭区域了,疫情期间怎么会有私生粉丝和代拍聚集?何况张柏
  • 安卓微信1服-32服安卓手Q1服-28服iOS微信1服-12服iOS手Q1服-6服互通专区1服-8服官方网址:微信公众号:延禧攻略之凤凰于飞官方QQ交流群:59
  • 同日,LME第二场场内交易中镍合约达到了预先设定的每日价格上限。专家称,未来理财产品加大权益类产品布局是大势所趋,预计仍将以“固收+”产品为主。
  • #博君一肖[超话]#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这些都是赞赞wf小姐姐送给我的(在图书馆,她坐在我对面看到她的手机支架很好看就上去想要链接然后就认识了)别问我她那里为什
  • #梦境# 当我醒来就在楼下 地上望去是玩耍后的雪地 听到熟悉的声音 便想上楼看看 发现一个是阿男 另一个人居然是我自己 他们看见我并不惊讶 就像是很普通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