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修念佛法门》圆瑛大师讲述

念佛发起因缘第一

  莲池大师云:「越三只於一念,齐诸圣於片言。至哉妙用,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此经为持名念佛法门,发起之因缘也。我佛释迦牟尼,观见众生,本来是佛,个个具有佛之知见。奈为无明所覆,妄想所蔽,不自觉知。虽然不觉,而本具佛性,依然存在。如宝藏埋於宅中,明珠系乎衣里,不曾丧失。故我佛开示念佛法门,欲令众生,发心念佛,而悟入本具佛之知见也。

  诸佛世尊,无非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法华经》佛告舍利弗云:「舍利弗,云何名为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於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於世。」佛之知见,即诸佛之四智菩提,亦即众生之三德秘藏。诸佛悟之,而成等正觉。众生迷之,则枉受轮回。当知迷悟虽殊,生佛本来平等。《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即指众生本具之佛知佛见,与诸如来,无二无别也。

  「知见」二字,约根性说。根性,即是佛性。此性常在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曰嗅,在舌曰尝,在身曰觉,在意曰知。今但举意根与眼根,故曰「知见」,实则六性唯是一性。如《楞严经》云:「原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佛知真知,无所不知。佛见真见,无所不见。今在众生分上,被妄想执着所误,则成为妄知妄见。诚如古德所云:「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当知妄无自性,全体即真。是以佛为众生,开之示之。欲令众生,悟之入之。如指宅中宝藏,乃是本有家珍。衣里明珠,当下不求自得。

  我释迦世尊,开示众生念佛法门,即是欲令众生,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称念弥陀名号。念到境寂心空,佛性自当显现,即能悟入佛之知见,遂得亲见自性弥陀,而完此一段出世大因缘也。

  念佛法门,又称净土法门,又名莲宗,又曰净宗。乃是释迦如来,至极悲心,观机施教。观察众生之机,唯此持名念佛一法,最易得度。故无问自说,说出一卷《佛说阿弥陀经》。不假他人发起,即自告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自唱极乐依报、弥陀正报二种名字,此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原,乃金口所亲宣之妙法也。三根普被,六趣咸超,其利益有不可思议者焉。

  《弥陀经》中,佛自解释「极乐」名字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於是广陈西方依正二报,种种庄严,发起众生之信仰。次则普劝众生,志求往生,人人应当发愿。经云:「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後则极劝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而立念佛之净行。经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如上所引,《弥陀经》之正宗,乃佛所说劝信、劝愿、劝行之文。我佛以信、愿、行三者,以为往生净土三种资粮。果能具足三资,必定诞登九品。要知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乃在行持之深浅。信、愿、行三者,如鼎三足,阙一不可。我常劝人修持净土法门,於此三资之上,各加一字,谓信必定要深信,愿必定要切愿,行必定要实行。果能如是,则往生净土,可操左券而得矣。

  一、深信者,略分四种:

  (一)信释迦如来,三觉圆满,四智洞明,观机施教,说此念佛法门。决定是对机之教,不会说错的。

  (二)信西方极乐世界,由弥陀如来,因地悲心,所发宏愿,愿後勤修万行,功德庄严之所成就。决定有此极乐净土,不是想像的。

  (三)信六方诸佛,各出广长舌相,赞叹净土法门,是不可思议功德。历代贤圣,宏扬净土法门,为修行径中捷径。至若千经万论,处处指陈。古圣先贤,人人提倡。决定是真实之语,不是骗人的。

  (四)信娑婆浊恶,为众生恶业之所招感。极乐清净,为众生净业之所成就。念佛可以清净身口意三业。净业既成,净土往生。决定是因果相孚,不是虚诳的。

  果然具此四种信心,纵使有人说,更有法门,超过念佛,劝我信仰。我终不为所转,仍是相信念佛法门,最为第一。如是乃名深信。

  二、切愿者,略分四种:

  (一)愿不负己灵。己灵,即自己本具灵觉之性。此性为天然之佛性,一切众生,人人皆具。奈为烦恼所误,结业所缠,轮回生死苦海之中。今生何幸,得生人道,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深生信仰。自应发愿,尽此报身,受持念佛法门,求脱生死,求生净土,求成佛道,不致辜负己灵也。

  (二)愿离苦得乐。我等随业受报,生在娑婆五浊恶世,备婴众苦。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说不能尽。今以娑婆、极乐两土对比,忻厌自生:

  娑婆有三苦:一、苦苦。五趣众生,既受生死之身,已经是苦,更加众苦逼迫,故曰苦苦。二、坏苦。六欲天至三禅天,虽然受乐,乐不久长,终有败坏,故曰坏苦。三、行苦。四禅天以上,虽然苦乐双亡,难免行阴迁流,未离生死。天报尽时,还要下堕,故曰行苦。

  而极乐众生,但受身心安泰之乐,而无苦苦。但受依正庄严之乐,而无坏苦。但受三昧寂定之乐,而无行苦。

  又娑婆有八苦: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爱别离苦,六冤憎会苦,七求不得苦,八五阴炽盛苦。

  而极乐众生,有莲华化生之乐,而无胎狱生苦。有相好光明之乐,而无衰变老苦。有自在安宁之乐,而无痛痒病苦。有寿命无量之乐,而无四大分离,数数死苦。有海会相聚之乐,而无爱别离苦。有上善俱会之乐,而无冤憎会苦。有所欲如意之乐,而无求不得苦。有五蕴皆空之乐,而无五阴炽盛苦。

  两土秽净、苦乐悬殊,故切愿往生,离苦得乐也。

  (三)愿速登不退。此土修行,难进而易退。都为环境恶劣,障道缘多,助道缘少。或始勤而终怠,或改途而易辙。或功行未成,世缘已尽,舍生易报,顿忘前修,不能继续。来生作业,必当退堕。此土修行之难,如十信位菩萨,虽发大心,旋进旋退,如空中毛,随风而转;修行信心,须经一万劫,信心满足,善根成熟,方登初住,得位不退。而念佛法门,但得往生,便可圆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弥陀经》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译云「不退地」)。」故决定求生净土,愿登不退也。

  (四)愿亲见弥陀。因诸佛出世,难得值遇。譬如优昙华,时时乃一现耳。古人云:「佛在世时我沉沦,我得人身佛灭度。翻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汝我生当末世,释迦已过,弥勒未生,欲见佛身,亲闻佛法,甚为难事。譬如孤儿,无怙无恃,殊可怜悯。既失乳养,又乏提携,危殆孰甚!今极乐世界,弥陀慈尊,现在说法。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故决定念佛,求生净土,愿见弥陀。纵然劫石可磨,而我此愿不易。即使临命终时,或帝释天主接我上生忉利天,或大梵天王接我上生初禅天,我亦决定不去,何况余趣。又不仅愿生西方,还要愿生上品上生,誓取金台,早得见佛,速证无生法忍。

  如怀玉大师,精修净业,一日见弥陀现身,天乐鸣空,手执银台来迎。玉心念,我一生精进,志在金台,今只银台,则不肯往。佛亦不强,遂转身西去。玉由是益加精进,自知必得往生。二十一日後,再见佛菩萨,遍满虚空,弥陀手执金台重来接引。玉曰:「吾愿足矣!」遂合掌念佛西逝。是时空中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太守颂曰:「我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唯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金台。」正如二祖光明善导大师所云「如汝所念,遂汝所愿」是也。

  愿之为力也,大不可思议。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全由弥陀愿力所成。倘念佛有信无愿,则信为虚信,故次当发愿。《普贤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又普贤菩萨《发愿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凡修持净土者,其愿不可不切也。

  三、实行者。行即执持名号,专修净土之行。其行贵在真实,若虽有信愿,而无实行,则极乐净土仍不得生。如世间果种,虽信此种种之必能结果,亦愿得果,倘不种植,不灌溉培养,其果终不可得。念佛,信、愿、行三者,阙一不可,亦复如是。然念佛之行有二:

  (一)事行。以能念之心,念所念之佛。能所分明,心佛相应。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兹在兹,无有间断。行住坐卧,不离一句佛号,不起一切妄想。心似寒潭止水,佛如秋月映现,湛然不动。是为事行念佛,三昧功成。

  (二)理行。即明中道之理,而修念佛之行。闻说念佛法门,谛信不疑,愿生极乐,专修净业。不住有念,不落无念,一心体究。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於佛。能所不立,心佛一如。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无有二相,亦不可以有无求。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体本空寂;所念之佛,相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有无相泯,而归实相。古德偈云:「忽然起念念弥陀,平地无风自作波。念念消归无念处,岂知无念亦为多。」此皆不专修事相,而纯修理观。观力成就,了知心佛虽有二名,心佛本来一体,亲见自性弥陀,一心湛寂。是为理行念佛,三昧功成。

  信、愿、行三者,为往生净土资粮。资粮既备,往生何难?既生净土,便超三界,便离生死。故释迦如来,无问自说,以为念佛发起之因缘也。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大师讲述

念佛发起因缘第一

  莲池大师云:「越三只於一念,齐诸圣於片言。至哉妙用,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此经为持名念佛法门,发起之因缘也。我佛释迦牟尼,观见众生,本来是佛,个个具有佛之知见。奈为无明所覆,妄想所蔽,不自觉知。虽然不觉,而本具佛性,依然存在。如宝藏埋於宅中,明珠系乎衣里,不曾丧失。故我佛开示念佛法门,欲令众生,发心念佛,而悟入本具佛之知见也。

  诸佛世尊,无非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法华经》佛告舍利弗云:「舍利弗,云何名为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於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於世。」佛之知见,即诸佛之四智菩提,亦即众生之三德秘藏。诸佛悟之,而成等正觉。众生迷之,则枉受轮回。当知迷悟虽殊,生佛本来平等。《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即指众生本具之佛知佛见,与诸如来,无二无别也。

  「知见」二字,约根性说。根性,即是佛性。此性常在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曰嗅,在舌曰尝,在身曰觉,在意曰知。今但举意根与眼根,故曰「知见」,实则六性唯是一性。如《楞严经》云:「原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佛知真知,无所不知。佛见真见,无所不见。今在众生分上,被妄想执着所误,则成为妄知妄见。诚如古德所云:「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当知妄无自性,全体即真。是以佛为众生,开之示之。欲令众生,悟之入之。如指宅中宝藏,乃是本有家珍。衣里明珠,当下不求自得。

  我释迦世尊,开示众生念佛法门,即是欲令众生,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称念弥陀名号。念到境寂心空,佛性自当显现,即能悟入佛之知见,遂得亲见自性弥陀,而完此一段出世大因缘也。

  念佛法门,又称净土法门,又名莲宗,又曰净宗。乃是释迦如来,至极悲心,观机施教。观察众生之机,唯此持名念佛一法,最易得度。故无问自说,说出一卷《佛说阿弥陀经》。不假他人发起,即自告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自唱极乐依报、弥陀正报二种名字,此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原,乃金口所亲宣之妙法也。三根普被,六趣咸超,其利益有不可思议者焉。

  《弥陀经》中,佛自解释「极乐」名字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於是广陈西方依正二报,种种庄严,发起众生之信仰。次则普劝众生,志求往生,人人应当发愿。经云:「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後则极劝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而立念佛之净行。经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如上所引,《弥陀经》之正宗,乃佛所说劝信、劝愿、劝行之文。我佛以信、愿、行三者,以为往生净土三种资粮。果能具足三资,必定诞登九品。要知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乃在行持之深浅。信、愿、行三者,如鼎三足,阙一不可。我常劝人修持净土法门,於此三资之上,各加一字,谓信必定要深信,愿必定要切愿,行必定要实行。果能如是,则往生净土,可操左券而得矣。

  一、深信者,略分四种:

  (一)信释迦如来,三觉圆满,四智洞明,观机施教,说此念佛法门。决定是对机之教,不会说错的。

  (二)信西方极乐世界,由弥陀如来,因地悲心,所发宏愿,愿後勤修万行,功德庄严之所成就。决定有此极乐净土,不是想像的。

  (三)信六方诸佛,各出广长舌相,赞叹净土法门,是不可思议功德。历代贤圣,宏扬净土法门,为修行径中捷径。至若千经万论,处处指陈。古圣先贤,人人提倡。决定是真实之语,不是骗人的。

  (四)信娑婆浊恶,为众生恶业之所招感。极乐清净,为众生净业之所成就。念佛可以清净身口意三业。净业既成,净土往生。决定是因果相孚,不是虚诳的。

  果然具此四种信心,纵使有人说,更有法门,超过念佛,劝我信仰。我终不为所转,仍是相信念佛法门,最为第一。如是乃名深信。

  二、切愿者,略分四种:

  (一)愿不负己灵。己灵,即自己本具灵觉之性。此性为天然之佛性,一切众生,人人皆具。奈为烦恼所误,结业所缠,轮回生死苦海之中。今生何幸,得生人道,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深生信仰。自应发愿,尽此报身,受持念佛法门,求脱生死,求生净土,求成佛道,不致辜负己灵也。

  (二)愿离苦得乐。我等随业受报,生在娑婆五浊恶世,备婴众苦。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说不能尽。今以娑婆、极乐两土对比,忻厌自生:

  娑婆有三苦:一、苦苦。五趣众生,既受生死之身,已经是苦,更加众苦逼迫,故曰苦苦。二、坏苦。六欲天至三禅天,虽然受乐,乐不久长,终有败坏,故曰坏苦。三、行苦。四禅天以上,虽然苦乐双亡,难免行阴迁流,未离生死。天报尽时,还要下堕,故曰行苦。

  而极乐众生,但受身心安泰之乐,而无苦苦。但受依正庄严之乐,而无坏苦。但受三昧寂定之乐,而无行苦。

  又娑婆有八苦: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爱别离苦,六冤憎会苦,七求不得苦,八五阴炽盛苦。

  而极乐众生,有莲华化生之乐,而无胎狱生苦。有相好光明之乐,而无衰变老苦。有自在安宁之乐,而无痛痒病苦。有寿命无量之乐,而无四大分离,数数死苦。有海会相聚之乐,而无爱别离苦。有上善俱会之乐,而无冤憎会苦。有所欲如意之乐,而无求不得苦。有五蕴皆空之乐,而无五阴炽盛苦。

  两土秽净、苦乐悬殊,故切愿往生,离苦得乐也。

  (三)愿速登不退。此土修行,难进而易退。都为环境恶劣,障道缘多,助道缘少。或始勤而终怠,或改途而易辙。或功行未成,世缘已尽,舍生易报,顿忘前修,不能继续。来生作业,必当退堕。此土修行之难,如十信位菩萨,虽发大心,旋进旋退,如空中毛,随风而转;修行信心,须经一万劫,信心满足,善根成熟,方登初住,得位不退。而念佛法门,但得往生,便可圆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弥陀经》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译云「不退地」)。」故决定求生净土,愿登不退也。

  (四)愿亲见弥陀。因诸佛出世,难得值遇。譬如优昙华,时时乃一现耳。古人云:「佛在世时我沉沦,我得人身佛灭度。翻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汝我生当末世,释迦已过,弥勒未生,欲见佛身,亲闻佛法,甚为难事。譬如孤儿,无怙无恃,殊可怜悯。既失乳养,又乏提携,危殆孰甚!今极乐世界,弥陀慈尊,现在说法。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故决定念佛,求生净土,愿见弥陀。纵然劫石可磨,而我此愿不易。即使临命终时,或帝释天主接我上生忉利天,或大梵天王接我上生初禅天,我亦决定不去,何况余趣。又不仅愿生西方,还要愿生上品上生,誓取金台,早得见佛,速证无生法忍。

  如怀玉大师,精修净业,一日见弥陀现身,天乐鸣空,手执银台来迎。玉心念,我一生精进,志在金台,今只银台,则不肯往。佛亦不强,遂转身西去。玉由是益加精进,自知必得往生。二十一日後,再见佛菩萨,遍满虚空,弥陀手执金台重来接引。玉曰:「吾愿足矣!」遂合掌念佛西逝。是时空中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太守颂曰:「我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唯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金台。」正如二祖光明善导大师所云「如汝所念,遂汝所愿」是也。

  愿之为力也,大不可思议。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全由弥陀愿力所成。倘念佛有信无愿,则信为虚信,故次当发愿。《普贤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又普贤菩萨《发愿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凡修持净土者,其愿不可不切也。

  三、实行者。行即执持名号,专修净土之行。其行贵在真实,若虽有信愿,而无实行,则极乐净土仍不得生。如世间果种,虽信此种种之必能结果,亦愿得果,倘不种植,不灌溉培养,其果终不可得。念佛,信、愿、行三者,阙一不可,亦复如是。然念佛之行有二:

  (一)事行。以能念之心,念所念之佛。能所分明,心佛相应。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兹在兹,无有间断。行住坐卧,不离一句佛号,不起一切妄想。心似寒潭止水,佛如秋月映现,湛然不动。是为事行念佛,三昧功成。

  (二)理行。即明中道之理,而修念佛之行。闻说念佛法门,谛信不疑,愿生极乐,专修净业。不住有念,不落无念,一心体究。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於佛。能所不立,心佛一如。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无有二相,亦不可以有无求。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体本空寂;所念之佛,相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有无相泯,而归实相。古德偈云:「忽然起念念弥陀,平地无风自作波。念念消归无念处,岂知无念亦为多。」此皆不专修事相,而纯修理观。观力成就,了知心佛虽有二名,心佛本来一体,亲见自性弥陀,一心湛寂。是为理行念佛,三昧功成。

  信、愿、行三者,为往生净土资粮。资粮既备,往生何难?既生净土,便超三界,便离生死。故释迦如来,无问自说,以为念佛发起之因缘也。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大师讲述

念佛发起因缘第一

  莲池大师云:「越三只於一念,齐诸圣於片言。至哉妙用,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此经为持名念佛法门,发起之因缘也。我佛释迦牟尼,观见众生,本来是佛,个个具有佛之知见。奈为无明所覆,妄想所蔽,不自觉知。虽然不觉,而本具佛性,依然存在。如宝藏埋於宅中,明珠系乎衣里,不曾丧失。故我佛开示念佛法门,欲令众生,发心念佛,而悟入本具佛之知见也。

  诸佛世尊,无非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法华经》佛告舍利弗云:「舍利弗,云何名为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於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於世。」佛之知见,即诸佛之四智菩提,亦即众生之三德秘藏。诸佛悟之,而成等正觉。众生迷之,则枉受轮回。当知迷悟虽殊,生佛本来平等。《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即指众生本具之佛知佛见,与诸如来,无二无别也。

  「知见」二字,约根性说。根性,即是佛性。此性常在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曰嗅,在舌曰尝,在身曰觉,在意曰知。今但举意根与眼根,故曰「知见」,实则六性唯是一性。如《楞严经》云:「原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佛知真知,无所不知。佛见真见,无所不见。今在众生分上,被妄想执着所误,则成为妄知妄见。诚如古德所云:「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当知妄无自性,全体即真。是以佛为众生,开之示之。欲令众生,悟之入之。如指宅中宝藏,乃是本有家珍。衣里明珠,当下不求自得。

  我释迦世尊,开示众生念佛法门,即是欲令众生,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称念弥陀名号。念到境寂心空,佛性自当显现,即能悟入佛之知见,遂得亲见自性弥陀,而完此一段出世大因缘也。

  念佛法门,又称净土法门,又名莲宗,又曰净宗。乃是释迦如来,至极悲心,观机施教。观察众生之机,唯此持名念佛一法,最易得度。故无问自说,说出一卷《佛说阿弥陀经》。不假他人发起,即自告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自唱极乐依报、弥陀正报二种名字,此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原,乃金口所亲宣之妙法也。三根普被,六趣咸超,其利益有不可思议者焉。

  《弥陀经》中,佛自解释「极乐」名字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於是广陈西方依正二报,种种庄严,发起众生之信仰。次则普劝众生,志求往生,人人应当发愿。经云:「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後则极劝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而立念佛之净行。经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如上所引,《弥陀经》之正宗,乃佛所说劝信、劝愿、劝行之文。我佛以信、愿、行三者,以为往生净土三种资粮。果能具足三资,必定诞登九品。要知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乃在行持之深浅。信、愿、行三者,如鼎三足,阙一不可。我常劝人修持净土法门,於此三资之上,各加一字,谓信必定要深信,愿必定要切愿,行必定要实行。果能如是,则往生净土,可操左券而得矣。

  一、深信者,略分四种:

  (一)信释迦如来,三觉圆满,四智洞明,观机施教,说此念佛法门。决定是对机之教,不会说错的。

  (二)信西方极乐世界,由弥陀如来,因地悲心,所发宏愿,愿後勤修万行,功德庄严之所成就。决定有此极乐净土,不是想像的。

  (三)信六方诸佛,各出广长舌相,赞叹净土法门,是不可思议功德。历代贤圣,宏扬净土法门,为修行径中捷径。至若千经万论,处处指陈。古圣先贤,人人提倡。决定是真实之语,不是骗人的。

  (四)信娑婆浊恶,为众生恶业之所招感。极乐清净,为众生净业之所成就。念佛可以清净身口意三业。净业既成,净土往生。决定是因果相孚,不是虚诳的。

  果然具此四种信心,纵使有人说,更有法门,超过念佛,劝我信仰。我终不为所转,仍是相信念佛法门,最为第一。如是乃名深信。

  二、切愿者,略分四种:

  (一)愿不负己灵。己灵,即自己本具灵觉之性。此性为天然之佛性,一切众生,人人皆具。奈为烦恼所误,结业所缠,轮回生死苦海之中。今生何幸,得生人道,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深生信仰。自应发愿,尽此报身,受持念佛法门,求脱生死,求生净土,求成佛道,不致辜负己灵也。

  (二)愿离苦得乐。我等随业受报,生在娑婆五浊恶世,备婴众苦。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说不能尽。今以娑婆、极乐两土对比,忻厌自生:

  娑婆有三苦:一、苦苦。五趣众生,既受生死之身,已经是苦,更加众苦逼迫,故曰苦苦。二、坏苦。六欲天至三禅天,虽然受乐,乐不久长,终有败坏,故曰坏苦。三、行苦。四禅天以上,虽然苦乐双亡,难免行阴迁流,未离生死。天报尽时,还要下堕,故曰行苦。

  而极乐众生,但受身心安泰之乐,而无苦苦。但受依正庄严之乐,而无坏苦。但受三昧寂定之乐,而无行苦。

  又娑婆有八苦: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爱别离苦,六冤憎会苦,七求不得苦,八五阴炽盛苦。

  而极乐众生,有莲华化生之乐,而无胎狱生苦。有相好光明之乐,而无衰变老苦。有自在安宁之乐,而无痛痒病苦。有寿命无量之乐,而无四大分离,数数死苦。有海会相聚之乐,而无爱别离苦。有上善俱会之乐,而无冤憎会苦。有所欲如意之乐,而无求不得苦。有五蕴皆空之乐,而无五阴炽盛苦。

  两土秽净、苦乐悬殊,故切愿往生,离苦得乐也。

  (三)愿速登不退。此土修行,难进而易退。都为环境恶劣,障道缘多,助道缘少。或始勤而终怠,或改途而易辙。或功行未成,世缘已尽,舍生易报,顿忘前修,不能继续。来生作业,必当退堕。此土修行之难,如十信位菩萨,虽发大心,旋进旋退,如空中毛,随风而转;修行信心,须经一万劫,信心满足,善根成熟,方登初住,得位不退。而念佛法门,但得往生,便可圆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弥陀经》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译云「不退地」)。」故决定求生净土,愿登不退也。

  (四)愿亲见弥陀。因诸佛出世,难得值遇。譬如优昙华,时时乃一现耳。古人云:「佛在世时我沉沦,我得人身佛灭度。翻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汝我生当末世,释迦已过,弥勒未生,欲见佛身,亲闻佛法,甚为难事。譬如孤儿,无怙无恃,殊可怜悯。既失乳养,又乏提携,危殆孰甚!今极乐世界,弥陀慈尊,现在说法。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故决定念佛,求生净土,愿见弥陀。纵然劫石可磨,而我此愿不易。即使临命终时,或帝释天主接我上生忉利天,或大梵天王接我上生初禅天,我亦决定不去,何况余趣。又不仅愿生西方,还要愿生上品上生,誓取金台,早得见佛,速证无生法忍。

  如怀玉大师,精修净业,一日见弥陀现身,天乐鸣空,手执银台来迎。玉心念,我一生精进,志在金台,今只银台,则不肯往。佛亦不强,遂转身西去。玉由是益加精进,自知必得往生。二十一日後,再见佛菩萨,遍满虚空,弥陀手执金台重来接引。玉曰:「吾愿足矣!」遂合掌念佛西逝。是时空中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太守颂曰:「我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唯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金台。」正如二祖光明善导大师所云「如汝所念,遂汝所愿」是也。

  愿之为力也,大不可思议。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全由弥陀愿力所成。倘念佛有信无愿,则信为虚信,故次当发愿。《普贤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又普贤菩萨《发愿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凡修持净土者,其愿不可不切也。

  三、实行者。行即执持名号,专修净土之行。其行贵在真实,若虽有信愿,而无实行,则极乐净土仍不得生。如世间果种,虽信此种种之必能结果,亦愿得果,倘不种植,不灌溉培养,其果终不可得。念佛,信、愿、行三者,阙一不可,亦复如是。然念佛之行有二:

  (一)事行。以能念之心,念所念之佛。能所分明,心佛相应。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兹在兹,无有间断。行住坐卧,不离一句佛号,不起一切妄想。心似寒潭止水,佛如秋月映现,湛然不动。是为事行念佛,三昧功成。

  (二)理行。即明中道之理,而修念佛之行。闻说念佛法门,谛信不疑,愿生极乐,专修净业。不住有念,不落无念,一心体究。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於佛。能所不立,心佛一如。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无有二相,亦不可以有无求。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体本空寂;所念之佛,相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有无相泯,而归实相。古德偈云:「忽然起念念弥陀,平地无风自作波。念念消归无念处,岂知无念亦为多。」此皆不专修事相,而纯修理观。观力成就,了知心佛虽有二名,心佛本来一体,亲见自性弥陀,一心湛寂。是为理行念佛,三昧功成。

  信、愿、行三者,为往生净土资粮。资粮既备,往生何难?既生净土,便超三界,便离生死。故释迦如来,无问自说,以为念佛发起之因缘也。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人下班回家就是打游戏,就是刷电视剧,刷视频,但有的人回到家,也会放松,也会娱乐,但会把握好度,都是适当而已,然后他们总会拿出几个小时,去关注一些能真正提升自己
  • 好在继父对待小范仲淹十分宽和,犹如亲生一般,也让他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其实,宋初的文人雅士有“蓄妓”之举都属正常,即便是范仲淹也有七情六欲,否则他怎能将一首《苏幕
  • 纯种八哥被城管抓去,现在朝阳派出所里,还有机会拿回来,主人在哪里?主人现在很着急,希望好心人看到能及时联系18602656500,找回必有2000重谢。
  • 身边有许许多多在你难的时候依然帮助你的人,同时也有那些我经常会睡不着的时候反思,反思走过的路,我做过的决定,如果可以重来的话,我会不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也会在某
  • 让缇丝玫瑰面膜就一花瓶,啫喱凝胶质地,上脸就像芦荟胶的肤感,即刻能起到亮肤的效果,但过个1一小时左右就会被打回原形,它的宣传点更多是皇室护肤跟味道,但这一看就
  • 我⬇️ 1⃣主页内容包括: 高浓度as+个人生活日常b话+个人兴趣转发+美歌推荐bot(不听有难)2⃣as团推 38岁 是妈粉 cp吃乃贝和嘉晚,但偶尔杂食,一
  • ”:“嗯对对对,没错没错[doge]”(你们就宠着我吧,总有一天我会傲娇到让你们夸不动的[喵喵]今天跟朋友吃过饭后去广场逛了一圈。云南的天要到八点半才会黑于是我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抱一抱]#每日一善# 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想要得到的一定要努力;累了把心靠岸;选择了就不要后悔;苦了
  • 起亚的EV6:首先,这个限量进口1000台的手法挺厉害,既保持了高端(?)的形象,同时也把库存问题限定在了一定范围,一石二鸟,牛;第二,这车也不是什么新鲜货,2
  • 卡梅隆为拍《泰坦尼克号》参观残骸33次,11年前就警告:这是地球上最无情的地方,参观会有危险摘自极目新闻“泰坦”观光潜艇失踪后,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导演詹姆斯·
  • 财运‮旺不‬者:清理一‮手下‬足指甲,洗‮一梳‬下毛发可旺‮旺财‬运大吉。❤️较差:穿红色、粉色,你去生大环境,万事较累。
  • 播放量往往是重要的参考指数,但它反映的是用户点进去看视频的次数,不能代表用户真实消费这个视频的情况。幸运的是,随着技术成熟,今天的B站已经有足够的能力来统计这个
  • 300余类产品亮相馆内,现场销售超120万元作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世界级活动,健博会上的各企业铆足了劲儿,只为展示、推介康养文旅产品,十堰的各家企业便是如此。
  • 好像确实是因为与环境如此格格不入才会行一步遇一步的阻力,一个普通人,是一步一遇的困境和始终不忘的向上铸就了这个传奇荷花不是从开始就立于潋滟水光,它是从烂泥里一步
  • ​​​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幸福,放开你的胸怀,让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 学会宽容,让你的生活没有烦恼;学会奉献,让你的
  • #余景天穿裙子# 我们中老年人看视频 并不是想要图什么也不是完全为了消磨时光,我们是在追随时代的脚步展示真实的自我 记录美好的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们虽然已经不
  • 你们知道吗本来新家想整玩具柜,我都搜了好多看了很多了,结果收完之后光放我那些破烂(宝贝)就已经站满所有墙壁根本没地方放玩具柜 很生气除了玩具也都摆下了感觉也行吧
  • #星座##水逆退散##C女士与蔡徐坤方签谅解书#蔡徐坤的八字我觉得是壬辰时可能性最大,因为他生日这天只有壬辰时的富贵程度最大,其八字是 戊寅 己未 辛巳 壬辰,
  • 总之,大家都去看啊!终于准备吃完饭去看,结果在吃饭的时候被隔壁桌的人剧透了哈哈哈哈哈!
  • 技术点评:天图欧元收阳线,价格继续冲高,多头表现强劲,短期MACD位于0轴之上,多头占优,自长下影线之后,空头得到大量释放,大幅减弱,日内更多以逢低看多为主?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