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故事# | 黍珠中的法会
“元始天尊要开劫度人”的消息传遍十方三界和三界外。原来每当一劫过去,一劫初开,元始天尊都要传出仙经,有缘得着的,便可超脱生死,成为大罗金仙。所以元始说经的消息,分外轰动。
到了预定日期,元始天尊选定在始青天中大浮黎土说经。那地方,可与凡间国度不同,它上面的天空,澄碧洁净不用说,最奇妙的是纯净的空中不时传来歌声,那是自然发出的韵律,听到的莫不心旷神怡,精力倍增。
元始刚刚走向宝座,应召而来的十方天神不计其数,纷纷从空中飞下。他们有的踩着云,从红彤彤的霄霞中飞来,有的坐着绿色的仙车,车上装着琼玉做的轮子;有的张着百鸟羽毛装成的罗伞。仙真们的乘具无不泛出精玉般温润的光芒,五光十色,浑厚而色彩飞扬,将太空照耀得透明洞彻。七日七夜之间,诸天的日月星宿一时都停止了转动,一向劲急的神风,也静默了下来,天上的浮云,统统被山海收回去,所以没有一点点阴影。气候清朗,一国的土地山川林木一下变得平坦,没有高下,那土变成了不掺一丝杂色的碧玉。众多的天神、仙真,待在元始天尊座前准备恭听他宣经。

于是,元始天尊跨上浮在空中的五色狮子,开始说经。
他说经一遍,天上的神圣仙真一同称赞:“好极了!”那国度中的聋子耳朵便重新开聪;说经两遍,盲人都重见光明;说经三遍,哑巴都能说话;说经四遍,所有的跛脚一下子行走如飞;说五遍,积年被疾病因在床上的全都消除痛苦,恢复了原来健康的身体;说经六,老人头发变黑,豁缺的牙床又长出新齿;说经七遍,年高的都返老还童,年少的则身体强壮;说经八遍,那些盼子心切的妇女都怀上了胎儿;说经九遍,地下的宝藏都泄出地表,精金美玉露出形质;说经十遍,地下的枯骨重新长出血肉,重新变成活人。这经的功效那么神奇,吸引着十方的天神,继续不停地往这儿赶来,空中排列着的仙真队伍是无穷无尽。那大浮黎土的男女老少更是倾国出动,拼命往元始天尊面前挤去,人头攒动,有如细雨密雾不可计数。一国之人都集中到一处,大地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一下倾陷下去,可后面的人仍然如遏止不住的洪涛,滚滚地往前流。这么一来好事变坏事,眼见一场灾难即要发生。

这时,元始天尊不慌不忙,取出一颗宝珠,它大如黍米,稳稳地悬浮在离地五丈的空中。元始天尊催动五色狮子冉冉地进入黍珠的开口,诸天的神圣随后也跟了上去,他们的数量简直是没有穷尽,却都从从容容地飞进了珠口。大浮黎土的民众仰头看着这奇景,只见刚才布满天空的无边无际的神真队伍,如蒸气般勃勃地朝里边涌去,进入珠口后,一下没了影踪。民众们这才一边赞叹称奇,一边散还各自家乡,黍珠下方的土地停止了倾陷,平整如初。

再说诸路神仙跟着元始天尊进入黍珠,却一点也不见得狭窄。于是各自寻好自己原来的位置,一场旷古未闻的大法会便在这黍珠中隆重举行。至于元始天尊在法会中说了些什么,那只有参加法会的神仙知道了。不过,据说不知哪一年,有神仙将他说法的记录传了出来,以度有缘。这部经的书名叫《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专门阐释“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玄奥道理。

️【能断金刚经】第十四品(2):人为何始终摆脱不了烦恼?

第十四品:离相寂灭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一处黑暗时,另一处必定有光明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须菩提说:“世尊,我现在听闻、受持这部经典,并不是特别困难。最难得的是,将来末法五百年时,若有众生听到这部经,并能信解受持,这才是最为希有的。”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佛陀在世时是果法期,佛法相当兴盛,证果的现象非常多,常有众生得阿罗汉果、菩萨果。所以,无论从当时的年代,还是众生的根基来讲,能听到《金刚经》不是非常难得,也不是特别希有。(前面须菩提刚说,自己从得慧眼以来,从未听过这么殊胜的法,非常希有。现在他又想了一下:“这也不是特别希有,因为此时佛教很兴盛,再加上我是解空第一,信解受持这样的空性法门,也不算难事。”)

按照莲花戒论师的解释,声闻证悟的空性范围不是很大,只是一部分,所以须菩提说:“我听闻经典而证悟的空性,境界不是很高,所以我与这样的空性相遇,也不是非常希有。而将来的大菩萨,依靠《金刚经》证悟究竟空性,才是最希有难得的。”这也间接说明了声闻证悟的空性范围渺小,菩萨证悟的空性广大无边。

禅宗经常说“解悟”与“证悟”,须菩提相当于达到了解悟的程度,显现上只是理解这种大乘空性,但还没有真正现见,而将来的大乘菩萨却会完全证悟。

〖后五百岁〗

这个概念前面已讲过,汉地的说法与藏地比较相似。还有些人解释为:佛在世时佛法非常兴盛,佛涅槃五百年后佛法也兴盛,过此之后即为末法。因此,“末法五百年”不是只有五百年,而是可以包括很多个五百年。

有些经典中说,佛法有兴盛期和隐没期,但了义的经典却告诉我们:佛法永远不会隐没。如密宗《时轮金刚》中讲:“所谓的末法,只不过是佛法在一处示现灭尽,但实际上,它又会兴盛于另一处。就像阳光一样,一处黑暗时,另一处必定有光明。”显宗《不可思议经》也说:“佛陀无灭度,佛法恒住世。”因此,所谓的“末法五百年”,只是在有些众生面前的显现。

要知道,佛在世时听闻到《金刚经》,并不是特别希奇,而当今时代五浊特别猖獗,我们有缘听到这个法门,领悟空性不可思议的法味,真的是非常希有。龙猛菩萨也说:“知此诸法空性已,一切业果依缘起,希有又此极希有,希奇又此极希奇。”

有些人或许不以为然,他们觉得发大财、得高位、有名声才是非常希有。其实,这都是小事,真正希有的是什么?在如此恶劣的末法时期——佛已涅槃多年、行持佛法的人越来越少,我们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听到空性法门,体会到佛法不可思议的甘露胜味,获得了解脱轮回的空性智慧,这才是希有中的希有。

人为何始终摆脱不了烦恼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为什么说这种人希有呢?因为此人通过闻思修行获得了正见,已经远离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没有一切相的话,当然是最高境界了。三界轮回中的众生,始终摆脱不了烦恼,原因就是执著这四种相,如果断尽了这四种相,就会远离一切痛苦。

所以,空性法门听得越多、修得越多,获得的利益就会越大。有些人当下即可断除我执,有些尽管不能,我执也会日益减少,乃至灭尽,这就是世间上的第一希有。

正如前面所言,对自己的执著叫我相;对他人的执著叫人相,如“这是我们佛学院的人”“我们都是四川人”“人类应该怎么生存”;对众生的执著称为众生相,如“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少众生”;执著自他的寿命是寿者相,如很多人都特别怕死,开法会念长寿佛心咒时,大家特别认真,还没到统计的日子,有些人已经念完十万多了。

如果证悟了空性法门,这四相就没有了,憨山大师在《金刚决疑》中解释得非常好:“四相本是如如,了此即见法身矣。故曰:能离一切相,即名为佛。此真希有也。”

见相非相,即证悟了实相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

“听闻受持《金刚经》的人没有四相,为什么没有四相呢?因为我相在实相中不存在,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在实相中也不存在。”

依靠抉择人无我和法无我,真实的我相肯定不存在,如果没有我相,其余三相就无法安立。当然,这是一种胜义谛的观察,在世俗谛面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是可以假立的。《楞伽经》中说:“诸法世俗生,生于无自性。”意思是,我们所见所闻的诸法,全部是世俗的成分,胜义中根本没有这些相。

只要通过推理了知我相不存在,人相、众生相也不会存在,因为如果见到了一个法的空性,那就是见到了一切法的空性。倘若没有人相和众生相,怎么会有他的寿者相呢?因此,四相究竟而言是不存在的,这就是证悟了实相。

六祖说:“无此四相,是名实相,即是佛心(佛的智慧)。”六祖是大证悟者,他的语言虽然很少,却有极大的加持和不共的教义。通过听闻和修持这种般若法门,我们的心中也定会生起如是之相。

真正的佛是自己的心

“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为什么诸法的实相是究竟的胜义谛呢?因为离开了一切诸相,就是真正的佛陀。”

一切诸法的本性远离四相,而远离了四相就是佛陀。当然,在众生的迷乱显现前,释迦牟尼佛有相有色,上师也是有相有色。

现在很多人到处找上师,但真正的上师应该是自己的心,执著相状不一定能证悟,远离一切有无戏论的相,才是真正的佛。世亲论师也说:“如来离诸相,我等学如是。”

关于此理,汉地禅宗有一则公案:某寺院里有一个小和尚,他跑到大殿里对着佛像小便。老和尚见后呵斥道:“世界这么大,你为什么非要对着佛像小便?”小和尚回答:“十方三世、东南西北、上下左右都有佛,而且一尘刹有尘数佛,你说我应该对着哪里?”老和尚顿时为之语塞。
藏地根登群佩大师在拉萨时,有一次遇到几位黄教的格西找他辩论,他看到他们时,故意把佛像拿到前面,用烟袋锅在上面敲。格西们见后特别不高兴,说:“你对佛陀如此不敬,连皈依戒都没有了。”根登群佩大师反驳:“一切万法皆无相,佛陀又在哪里……”

由此双方展开激烈的辩论,后来黄教格西失败了。事后他们在拉萨的街上说:“我们学了二十多年的辩论,竟然败在那个宁玛巴老人的手下,不但承认在佛像上敲烟袋锅没有过失,而且不得不承认此举有功德!”

可见,实相中并不存在一个实有的相。《中论》也说,如来超越了一切戏论,但愚痴的凡夫却往往执相不舍。其实,真正的实相就是心的本性,心的本性远离一切戏论,这就是佛陀的密意。

表面上,上师在众生面前是世俗之相,但上师实则是自己的心。佛也是同样,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心,心又离一切戏论,离一切戏论就是法性,什么时候证悟了这种境界,即是真正见到了佛!
从前,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不慎跌进了池塘。他用四肢死命地划动、大声呼救,但越是挣扎,身体下沉得越快。到了最后,他想死就死吧,索性把心一横,全身放松,结果竟浮了起来。

我们在生活中也是如此,遇到事情越是紧张,越容易坏事;越不执著,反而容易成功。

(第十四品,未完待续)
~~敬摘录《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

佛教:往生之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境界?一定要先看懂这两愿

到极乐世界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往生之果,这是第十一愿和第二十二愿讲的内容。如果不了解这两条愿,我们对第十八愿的认识还是不究竟的。因为第十八愿只讲到往生,往生之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境界?只有通过第十一愿和第二十二愿,才能了解第十八愿延伸到什么程度。平常有人说:“动不动就讲往生”,这就是因为不了解往生之后的果报而产生的问题。

讲往生是要我们灭度,要我们究竟成佛。第十一愿和第二十二愿的内容,就是告诉我们第十八愿的结局是怎样的。第十八愿是说明往生之因,第十一愿和第二十二愿是显示究竟圆满的果,这两条愿是一体的。第十一愿是“必至灭度愿”,这是体性,是往生的正果。对众生来讲往生之后就灭度了。

第二十二愿是讲灭度之后的用,灭度之后是有功用的,可以起大悲教化的作用,所以果里面也有体和用。阿弥陀佛发愿的时候,无量光无量寿里面有体有用,众生往生之后也有体有用。体和用是一体不分的,我们成佛之后就一定有用。但是从果来讲,体和用都是果。第十一愿“必至灭度愿”与第十八愿一起同称为“往相回向愿”。“往相回向”“还相回向”这是《往生论注》里面讲的两个理念。

“往”就是前往、到达,让众生往生到西方去,达到成佛的目的,叫“往相回向”。“回向”不是我们回向,而是佛的功德回向给众生,让众生往生、成佛。“还相回向”是众生往生之后,佛功德又回向给他,让他回到娑婆世界来度化众生。由此可知,我们能到极乐世界是因为有阿弥陀佛的功德作为保障;从极乐世界再回到十方世界度化众生,还是阿弥陀的功德在起作用。

阿弥陀佛成就了往相功德,也成就了还相功德。所谓“往还回向皆他力”。第十一愿讲“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说明往生之后一定住正定聚。这是第一次在愿文里面提出“正定聚”这样的概念,经文后面也讲到了极乐世界是“正定聚”。什么叫“正定聚”?必定要证成佛果位的叫“正定聚”。“必至灭度”就是必然到达灭度。“灭”是灭烦恼。“度”是渡生死苦海。

“必至灭度”实际上就是指涅槃。“涅槃”一词有多种译法,一种叫“泥洹”,《无量寿经》里面许多地方出现了“泥洹之道”,就是指的涅槃之道。“灭度”也是指“涅槃”,翻译用词不同。众生往生都是正定聚,都是“到涅槃处”,也就是善导大师讲的“五乘齐入报土”。大家都灭度,都证大涅槃,就是齐入报土。

《无量寿经》很多地方都有“必至灭度”“齐入报土”地表述。比如先讲天眼、慧眼、法眼,再讲“佛眼具足,觉了法性”“从如来生,解法如如”“究竟一乘,至于彼岸”,这些都说明往生之后是必至灭度的。通途教理经常会讲到“正定聚”、“不定聚”、“邪定聚”。

《无量寿经》只有“正定聚”一说,但成就文里有“无诸邪聚及不定聚”,这三者实际上就是“正定聚”、“不定聚”、“邪定聚”,只不过极乐世界没有不定、邪定两种。“正定聚”是圣人的根机,已经到了圣人境界,可以破颠倒无明,证悟甚深法性,“究竟一乘,至于彼岸”。

“邪定聚”是不能破颠倒,必定不能证悟的人。“邪”就是偏,不能入正,这是纯粹凡夫的根机(不是指念佛的凡夫,而是指没有修证,也不愿意往生,不能证悟的人)。世间绝大多数人,包括一些修行人,都是在“邪定聚”当中。“不定聚”就是不确定,有缘就能证悟,无缘不能证悟者。

有些人有缘遇到大善知识,因缘成就可以证悟;但是无缘遇到善知识就难以证悟。如小乘圣人里面的声闻、缘觉就要靠菩萨、佛这样的大善知识,靠外缘听闻教法。如果他不听闻教法就难以入大乘正定聚。很多修行人也是这样的。为什么古代大德不顾千山万水都要去求法?就是因为一定要有外缘,要求善知识得到法,如果得不到这个法则生死难了。有缘的情况下就可能证悟;无缘就证悟不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定要找个地方发发牢骚 不敢和爸爸妈妈说怕他们担心 不能和在外的贾先生说 怕他担心 但是总想要找个出口说一说 那就也微博吧 太多人不熟悉 也不会有很多人关注我
  • #易道论人生##四柱论命# 八字论一般情况下,命局财多愚,才多劳,官多贱,杀多死,印多孤,枭多凶,食多愁,伤多害,刃多残,劫多败,禄多贫,马多奔波,冲多不安,合
  • 以前放假前,我总要做很久的心理准备,这次,还没来得及,就放了。每天都感觉睡不够,只能撑半天,总想下午回家睡觉,可总有忙不完的事情要做,总是不知不觉间到了下班时间
  • 爱安吉APP又有“新动作”啦】#民生关注# 小伙伴们,在这个热烈又美好的暑假里,大家有没有相约出去逛吃逛吃或者看场电影呢?现在我入驻微博平台,会经常给大家分享脾
  • 不再回头的,不再是古老的辰光,也不只是那些个夜晚的,星群和月亮,尽管 每个清晨仍然会,开窗探望,每个夏季 仍然,会有茉莉的清香,可是 是有些什么,已经失落了,在
  • 看看她的变美思路吧[哇] 易梦玲可谓是目前人气最高,商业价值也算顶级的网红了,全民都在模仿她。[并不简单]易梦玲的变美思路 先找自己长相的问题,哪里不满意d
  • ”在10月的一个论坛中,林郑月娥表示,通过中央两大举措,包括香港国安法为我们恢复了稳定,完善选举制度令我们可以确保“爱国者治港”现在是砥砺前行、重新出发、为香港
  • 据墨尔本房地产中介Kay & Burton的董事长Kudelka介绍,除了要求精致的装修,配备最新科技的设备,以及给予开发商绝对自由的判断,买家将会了解
  • 成都国信租车以人人都是VIP为经营理念,可应客户要求,为客户提供送车上门,上门收车及结算业务,免去客户上门提车换车的烦恼。关注成都国信租车官方微信,可参与抽奖活
  • #成都婚纱照#2021即将结束,这一年成长很多,收获很多,这一年我大学毕业了,护考顺利上岸,顺利找到工作(也明白了许多找工作的心酸)今年我爸已经50岁了,岁月总
  • 这种事我们还是见过吧提示一下,有这个神煞并不代表就是离婚的标志,有的人犯阴差阳错,吵吵闹闹过一辈子,也不会去离婚。第三,男女双方谈恋爱谈了几年,中间感情也没有大
  •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觉得是缺水导致,于是每天勤喝水、敷唇膜、涂润唇膏...但是,我们还是会发现,各种办法用过之后,嘴唇还是老样子。左右2条胃经正好把嘴唇包住首
  • ”极致温柔的微信状态文案1“都怕扑空,都在衡量”2“我自渡”3“风乍起,合当奋意向人生”4“过往不究,勿扰”5“望你别回头,失我者永失”6“都是风景,幸会”7“
  • #文物的乐夏##娜娜爱种草[超话]# 【一抹惹火红唇,赴七夕热恋之约】村上春树说,如果没有仪式感这种小确幸,人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这次我用的是限量版古驰
  • 该车继续行驶至下一站盘龙新天地站时,小男孩这才发现自己的妈妈不见了,哭着在车厢内来回走动,寻找着自己的妈妈。#东京奥运会[超话]##我的公交我的城# #日行一善
  • 那就让美好都停留在那些夜晚,用余生去怀念~【留校日记3/4】目送了一些朋友的离校拍摄了一些我们的照片很多遗憾没有圆满很多人只是匆匆一眼很多事情 瞬间被撒在风里也
  • 讲座主要内容:一、思维·语言·文字二、仓颉神话·新石器时代文字·汉字起源三、汉字三次大整理四、汉字构造理论·“六书”·“二书运动说”五、人类伟大的文明遗产#文博
  • 在家里既能够提升幸福感又很治愈的非香氛莫属了,刚好最近娇兰家即将发售新款香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次的香氛与 La Matière 的包装类似,都是在一个方形瓶
  • 我身边一朋友就是备孕7年没有宝宝,后来在沈阳做的试管,结果很完美,但是过程中多少日日夜夜度日如年,各种方法都试过,听说哪里好就去哪里,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所以想要
  • 次的死亡行程嗨逼你真的没有心,十月Mini9,十二月日专,五月正规四,六月演唱会,七月又有正规四后续,期间还有各种线上线下,综艺,八月开始巡演,一直到十二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