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之路

第一阶段 意识 自我觉察

觉知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内心状态。

在每一次情绪升起时,觉察自己正在害怕什么,内心有着什么担忧。情绪背后,往往都指向一个最深的恐惧,是那个恐惧被对象触发,使得我们开始害怕,开始延伸出许多愤怒、伤心、紧张的情绪,然后才会驱动我们做出某些行为,以预防我们害怕的事情发生。那份恐惧,多半源自过去的伤痛,是需要疗愈的。也许是今生早期,我们依稀有印象;也许是前世的经验,我们并不记得。无论是否记得恐惧的根源,都可以进行疗愈,帮助恐惧释放。你可以在行为上自我觉察,也可以从感受到的情绪来觉察,看看背后「最深的恐惧」是什么。

举例来说,当你要求某人要多陪你、多关心你的感受时,这就是个「为避免恐惧而做出的行为」。此时可以觉察看看:为何自己会有这样的行为,内心深处在害怕什么?是害怕被遗弃?害怕不被爱?或是害怕欠缺安全感?也可以从「情绪」觉察,你因為对方没有陪你而开始心慌、担忧,那么请感受这些情绪:你在慌什么呢?你担心的是他不在意你,觉得你不重要?还是没有他的陪伴,你没有安全感?如此一来,就能发现自己在这件事上「最深的恐惧」是什么。

无法觉察自己的人,就会重复一样的错误。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你没有觉察到的事,就会变成你的命运。」在未觉知的无明之中,我们会重复一样的行径与模式,自然就会创造相同不变的命运;未觉察到恐惧,就会在生命中经历更多恐惧。然而,一旦让觉察照亮内在的恐惧,从内在疗愈转化、进而改变外在行为,生命的剧情就会开始改变。几乎可以说,命运总是在提醒我们,我们从内在创造了什么。命运为果,内在是因。直接改变外在的人事物往往徒劳无功,只有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或创伤,才是从根本改变生命的方法。也因此,自我觉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一旦有了觉察,你就等于开启了疗愈之路,生命也将因此有更多可能性。

每个情绪背后的恐惧,都是过往曾遭受过的创伤。创伤在当下被触发了,使得我们开始恐惧、害怕,生出更多的悲伤、焦虑、愤怒的情绪。

所有的不幸都有一个共同点:不知道究竟哪里出了问题,我感觉痛苦极了,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比如说一对夫妻他们总是吵架,他们知道因为吵架他们不幸福,因为一些事情意见不同,但根源是什么呢,他们不知道。他们感觉莫名其妙,他们除了争吵别无他法,而争吵只会加剧不幸。

所以,首先你要察觉到“看不见的创伤”。当你们总是在争吵时,你要找到你们争吵次数最多的那个点,你要找到让你很容易感到愤怒的那件事,然后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因为这件事如此愤怒,对方戳痛你的点究竟是什么。

当你感到不幸福、感到痛苦时,不要仅仅沉溺于情绪之中,学会察觉深层次原因。于是在情绪的驱使下,我们会做出一些“预案”,防止我们害怕的事情发生。我们需要去疗愈内心深处的恐惧,才能让伤口停止疼痛。

觉知是光,没有被觉知之物就是黑暗之物,觉知也是一种力量。觉知除了给当事人带来改变和疗愈,还可以让其他人做更好的选择。

其实,庙堂就在你心中,不用往外追寻。心就是佛,佛就是开悟的自己,每个人都应该点燃心中的黎明,想通了生命的真理,成为自己身心的主人。

—— 蔡志忠

第二阶段面对接纳

当我们觉察到内在的恐惧时,切记,不要批判,如实地接纳它。批判与谴责非常容易在觉察之后产生,因为我们都希望不要痛苦、排斥痛苦,往往觉得恐惧、负面情绪这类会带来痛苦的东西是不好的,而面对它们,第一个反应就是批判。

觉察到恐惧后,很容易忍不住批判,认为这些恐惧是不好的、不应该存在,要赶紧除之而后快。然而,越多的批判,常常越无法让恐惧与情绪消失。所有恐惧与情绪,就像一个受伤胆怯的孩子一样,当他害怕的时候,如果对他说:「你不应该害怕,你这样太胆小了。」孩子只会觉得自己好糟,勉强自己表面上忍下来,但内心还是害怕得不得了。同样地,恐惧与情绪受到批判后,或许会暂时压抑下来,但不会消失。只会累积下来,日后又在同样情境下被勾起来,变成更大的恐惧、更多的情绪。

当我们觉察到内在的恐惧时,切记不要批判,如实地接纳它。接受自己,在心理学上又被称为“自我接纳”(self-acceptance),这意味着尽管自己有不足之处,也仍旧能够认可自己。这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很高影响。

“我的情绪很重要,我要感受它。”通过感知情绪,一步步认识自己,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向往什么。接纳并不意味着我们喜欢发生的每一件事,也不是让我们用消极的态度去应付生活和工作。

比如和朋友发生争吵,情绪差着就让它差着吧,你什么都做不了;你和朋友的关系差就差着吧,反正你接纳了争吵的结果。这种态度不是接纳,反而是另一种接纳的不接纳。

接纳是一种我们愿意看到人、事、物本来面貌的态度。这样能够帮助我们,不管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能看清它原本的样子。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自己的批判、恐惧、欲望或偏见,屏蔽掉它们真实的样子,从而就能采取更适合当下情况的决策和行动。

敢于正视自己的不完美是一种勇气,绝大多数人都有来自原生家庭的创伤,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学会接纳。需要注意的是,你要去接纳的是你在意的、造成你创伤的那件事,你不够自信的那部分,而不是告诉自己我就是一个不好的人,你只是有一些不够自信的地方。

请记得一件事:最有效的疗愈是爱。只有爱,才能让一个人变得有力量,让内在伤痛得以疗愈。接纳是一种爱的表现。接纳意味着:我不认为这样好或不好,我就是全然地接受它,接受它本来的样子,接受它存在着。我看见自己的没安全感,就接受自己正处于这种没安全感的状态,这种状态并无好坏,我此时此刻便是如此,这便是我此时此刻的样貌,是我当下存在的方式。这不代表我们打算赖在这个状态,不做任何改变,或给自己找理由:反正我就是没安全感,所以我这样是「应该」的,「应该」尽量向别人索求陪伴。接纳,是「拿掉所有的应该或不应该」。我没有应该要改变,也没有应该维持原貌。

「应该」与「不应该」是二元对立的思考,在爱与接纳的角度来看,则是容纳一切,没有好坏对错的二元想法,不做切割。容纳一切,当然也就包含我们所面临的恐惧、伤痛、情绪等等。这些表面上看来负面的东西,是为了帮我们找回内在的爱与力量,其实无法区分好坏。它们只是此时此刻,你的状态之一。

第三阶段改变转化

当你的恐惧和创伤被察觉,被接纳之后,就可以进行第三阶段。

改变,意味着:放下因为这份恐惧所形成的旧模式、重复的行为,重新选择新的行为模式。所以这个阶段也包含「放下」。放下,谈何容易。人是有惯性的,因为需要安全感。用过去的模式过生活,虽然不见得舒服,但至少熟悉、可预测,较不会有意料之外的结果,相对来说是安全的。为了这份安全感,我们往往紧抓着一种固定的想法、做法,也因此常常用惯性来过生活。所以,生命常常安排一些意外,来帮我们打破惯性,突破旧的生命模式。意外往往措手不及,连预防都没办法,只能当下立即做出改变。

放下过往旧有的行为模式,重新建立新的行为秩序,转化的第一步就是放下过去。放下两个字读起来毫不费力,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因为人是一种需要安全感的生物,惯性能够给人们很大的安全感。旧有的行为模式不一定正确,不一定快乐,但它是熟悉的,所以相对来说更安全。

一个人开始成熟和有智慧的标志之一,就是开始能够分辨出来哪些信念是自己“偷来”的,并把它还回去或丢弃。打破惯性,突破生命的旧模式,就是你开始成长成熟的标志。将思想的花园里不属于自己、对自己无益的,但是已经生根发芽的种子一一剔除,只留下让自己丰盛,喜悦,自由的信念花朵,给你的生命带去更多的智慧和富足。

例如,假设你原本的工作已经做得索然无味,毫无成长性可言,但为了安全感,你还是想停留在熟悉已知的生活方式,因此不想适应新的工作与挑战,也不愿主动离职。结果有一天,公司宣布裁员,而你就是其中一个。这突如其来的意外,逼得你不得不离开原本的工作,找份新的工作,但也因此促使你开啟了新的人生方向,改变过去得过且过的生活方式。意外多半是为了促使我们改变而发生的。但如果我们已经觉察到自己需要改变了,于是主动放下、主动做出新的选择,便不需要由意外来逼迫我们行动了

1.当察觉到自己的情绪或行为是由“创伤”引发时,有意识地制止自己的情绪或行为,及时喊“停”,告诉自己如果继续下去很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这不是你想看到的结果。并且给予自己心理暗示:我足够好,没那么容易被戳痛。

2.及时阻止情绪爆发并不意味着把气憋回心里,一定要将情绪释放出去。可以连续做几次深呼吸,让身体放松下来,这个时候情绪也会渐渐消失。或者马上回房间将自己关起来用力砸枕头,把情绪发泄出去。

3.当成功制止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爆发后进行自我肯定,加强自信,告诉自己我可以做到,我可以变得更好,我正在慢慢变好。并且通过其他方式建立自信,增加自我价值感。一个人越自信,被中伤的可能性就越小。

原生家庭无法改变,创伤已经存在,但身而为人,我们始终拥有扭转自己命运的机会。原生家庭不是自己不够好的借口,因为你真的可以变得更好,并且创建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

观察你的呼吸
不论是冥想、观照还是喜悦曼陀罗、敲钵 ,呼吸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持续的观察呼吸,会慢慢疏通你的情绪,让你的心静下来。

感受你的身体
感受身体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感知力,同时,身体的感受也在影响着我们的思考、言行。用瑜伽、灵性舞动、太极去感受那些让你“燃烧”、“冰冷”的力量,你会发现那些不安全的感受,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让你只是存在
你多久没有和自己完全放空的相处过了?请给自己一些这样的片刻,什么都不用做,思想没有期待也没有负担,让自己与世间万物一样,只是一种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这样做的奇妙之处。你是最特别最有意义的存在,那些平静、富足和喜悦,都在你的内心深处。

疗愈之路

第一阶段 意识 自我觉察

觉知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内心状态。

在每一次情绪升起时,觉察自己正在害怕什么,内心有着什么担忧。情绪背后,往往都指向一个最深的恐惧,是那个恐惧被对象触发,使得我们开始害怕,开始延伸出许多愤怒、伤心、紧张的情绪,然后才会驱动我们做出某些行为,以预防我们害怕的事情发生。那份恐惧,多半源自过去的伤痛,是需要疗愈的。也许是今生早期,我们依稀有印象;也许是前世的经验,我们并不记得。无论是否记得恐惧的根源,都可以进行疗愈,帮助恐惧释放。你可以在行为上自我觉察,也可以从感受到的情绪来觉察,看看背后「最深的恐惧」是什么。

举例来说,当你要求某人要多陪你、多关心你的感受时,这就是个「为避免恐惧而做出的行为」。此时可以觉察看看:为何自己会有这样的行为,内心深处在害怕什么?是害怕被遗弃?害怕不被爱?或是害怕欠缺安全感?也可以从「情绪」觉察,你因為对方没有陪你而开始心慌、担忧,那么请感受这些情绪:你在慌什么呢?你担心的是他不在意你,觉得你不重要?还是没有他的陪伴,你没有安全感?如此一来,就能发现自己在这件事上「最深的恐惧」是什么。

无法觉察自己的人,就会重复一样的错误。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你没有觉察到的事,就会变成你的命运。」在未觉知的无明之中,我们会重复一样的行径与模式,自然就会创造相同不变的命运;未觉察到恐惧,就会在生命中经历更多恐惧。然而,一旦让觉察照亮内在的恐惧,从内在疗愈转化、进而改变外在行为,生命的剧情就会开始改变。几乎可以说,命运总是在提醒我们,我们从内在创造了什么。命运为果,内在是因。直接改变外在的人事物往往徒劳无功,只有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或创伤,才是从根本改变生命的方法。也因此,自我觉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一旦有了觉察,你就等于开启了疗愈之路,生命也将因此有更多可能性。

每个情绪背后的恐惧,都是过往曾遭受过的创伤。创伤在当下被触发了,使得我们开始恐惧、害怕,生出更多的悲伤、焦虑、愤怒的情绪。

所有的不幸都有一个共同点:不知道究竟哪里出了问题,我感觉痛苦极了,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比如说一对夫妻他们总是吵架,他们知道因为吵架他们不幸福,因为一些事情意见不同,但根源是什么呢,他们不知道。他们感觉莫名其妙,他们除了争吵别无他法,而争吵只会加剧不幸。

所以,首先你要察觉到“看不见的创伤”。当你们总是在争吵时,你要找到你们争吵次数最多的那个点,你要找到让你很容易感到愤怒的那件事,然后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因为这件事如此愤怒,对方戳痛你的点究竟是什么。

当你感到不幸福、感到痛苦时,不要仅仅沉溺于情绪之中,学会察觉深层次原因。于是在情绪的驱使下,我们会做出一些“预案”,防止我们害怕的事情发生。我们需要去疗愈内心深处的恐惧,才能让伤口停止疼痛。

觉知是光,没有被觉知之物就是黑暗之物,觉知也是一种力量。觉知除了给当事人带来改变和疗愈,还可以让其他人做更好的选择。

其实,庙堂就在你心中,不用往外追寻。心就是佛,佛就是开悟的自己,每个人都应该点燃心中的黎明,想通了生命的真理,成为自己身心的主人。

—— 蔡志忠

第二阶段面对接纳

当我们觉察到内在的恐惧时,切记,不要批判,如实地接纳它。批判与谴责非常容易在觉察之后产生,因为我们都希望不要痛苦、排斥痛苦,往往觉得恐惧、负面情绪这类会带来痛苦的东西是不好的,而面对它们,第一个反应就是批判。

觉察到恐惧后,很容易忍不住批判,认为这些恐惧是不好的、不应该存在,要赶紧除之而后快。然而,越多的批判,常常越无法让恐惧与情绪消失。所有恐惧与情绪,就像一个受伤胆怯的孩子一样,当他害怕的时候,如果对他说:「你不应该害怕,你这样太胆小了。」孩子只会觉得自己好糟,勉强自己表面上忍下来,但内心还是害怕得不得了。同样地,恐惧与情绪受到批判后,或许会暂时压抑下来,但不会消失。只会累积下来,日后又在同样情境下被勾起来,变成更大的恐惧、更多的情绪。

当我们觉察到内在的恐惧时,切记不要批判,如实地接纳它。接受自己,在心理学上又被称为“自我接纳”(self-acceptance),这意味着尽管自己有不足之处,也仍旧能够认可自己。这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很高影响。

“我的情绪很重要,我要感受它。”通过感知情绪,一步步认识自己,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向往什么。接纳并不意味着我们喜欢发生的每一件事,也不是让我们用消极的态度去应付生活和工作。

比如和朋友发生争吵,情绪差着就让它差着吧,你什么都做不了;你和朋友的关系差就差着吧,反正你接纳了争吵的结果。这种态度不是接纳,反而是另一种接纳的不接纳。

接纳是一种我们愿意看到人、事、物本来面貌的态度。这样能够帮助我们,不管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能看清它原本的样子。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自己的批判、恐惧、欲望或偏见,屏蔽掉它们真实的样子,从而就能采取更适合当下情况的决策和行动。

敢于正视自己的不完美是一种勇气,绝大多数人都有来自原生家庭的创伤,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学会接纳。需要注意的是,你要去接纳的是你在意的、造成你创伤的那件事,你不够自信的那部分,而不是告诉自己我就是一个不好的人,你只是有一些不够自信的地方。

请记得一件事:最有效的疗愈是爱。只有爱,才能让一个人变得有力量,让内在伤痛得以疗愈。接纳是一种爱的表现。接纳意味着:我不认为这样好或不好,我就是全然地接受它,接受它本来的样子,接受它存在着。我看见自己的没安全感,就接受自己正处于这种没安全感的状态,这种状态并无好坏,我此时此刻便是如此,这便是我此时此刻的样貌,是我当下存在的方式。这不代表我们打算赖在这个状态,不做任何改变,或给自己找理由:反正我就是没安全感,所以我这样是「应该」的,「应该」尽量向别人索求陪伴。接纳,是「拿掉所有的应该或不应该」。我没有应该要改变,也没有应该维持原貌。

「应该」与「不应该」是二元对立的思考,在爱与接纳的角度来看,则是容纳一切,没有好坏对错的二元想法,不做切割。容纳一切,当然也就包含我们所面临的恐惧、伤痛、情绪等等。这些表面上看来负面的东西,是为了帮我们找回内在的爱与力量,其实无法区分好坏。它们只是此时此刻,你的状态之一。

第三阶段改变转化

当你的恐惧和创伤被察觉,被接纳之后,就可以进行第三阶段。

改变,意味着:放下因为这份恐惧所形成的旧模式、重复的行为,重新选择新的行为模式。所以这个阶段也包含「放下」。放下,谈何容易。人是有惯性的,因为需要安全感。用过去的模式过生活,虽然不见得舒服,但至少熟悉、可预测,较不会有意料之外的结果,相对来说是安全的。为了这份安全感,我们往往紧抓着一种固定的想法、做法,也因此常常用惯性来过生活。所以,生命常常安排一些意外,来帮我们打破惯性,突破旧的生命模式。意外往往措手不及,连预防都没办法,只能当下立即做出改变。

放下过往旧有的行为模式,重新建立新的行为秩序,转化的第一步就是放下过去。放下两个字读起来毫不费力,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因为人是一种需要安全感的生物,惯性能够给人们很大的安全感。旧有的行为模式不一定正确,不一定快乐,但它是熟悉的,所以相对来说更安全。

一个人开始成熟和有智慧的标志之一,就是开始能够分辨出来哪些信念是自己“偷来”的,并把它还回去或丢弃。打破惯性,突破生命的旧模式,就是你开始成长成熟的标志。将思想的花园里不属于自己、对自己无益的,但是已经生根发芽的种子一一剔除,只留下让自己丰盛,喜悦,自由的信念花朵,给你的生命带去更多的智慧和富足。

例如,假设你原本的工作已经做得索然无味,毫无成长性可言,但为了安全感,你还是想停留在熟悉已知的生活方式,因此不想适应新的工作与挑战,也不愿主动离职。结果有一天,公司宣布裁员,而你就是其中一个。这突如其来的意外,逼得你不得不离开原本的工作,找份新的工作,但也因此促使你开啟了新的人生方向,改变过去得过且过的生活方式。意外多半是为了促使我们改变而发生的。但如果我们已经觉察到自己需要改变了,于是主动放下、主动做出新的选择,便不需要由意外来逼迫我们行动了

1.当察觉到自己的情绪或行为是由“创伤”引发时,有意识地制止自己的情绪或行为,及时喊“停”,告诉自己如果继续下去很可能伤害自己或他人,这不是你想看到的结果。并且给予自己心理暗示:我足够好,没那么容易被戳痛。

2.及时阻止情绪爆发并不意味着把气憋回心里,一定要将情绪释放出去。可以连续做几次深呼吸,让身体放松下来,这个时候情绪也会渐渐消失。或者马上回房间将自己关起来用力砸枕头,把情绪发泄出去。

3.当成功制止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爆发后进行自我肯定,加强自信,告诉自己我可以做到,我可以变得更好,我正在慢慢变好。并且通过其他方式建立自信,增加自我价值感。一个人越自信,被中伤的可能性就越小。

原生家庭无法改变,创伤已经存在,但身而为人,我们始终拥有扭转自己命运的机会。原生家庭不是自己不够好的借口,因为你真的可以变得更好,并且创建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

观察你的呼吸
不论是冥想、观照还是喜悦曼陀罗、敲钵 ,呼吸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持续的观察呼吸,会慢慢疏通你的情绪,让你的心静下来。

感受你的身体
感受身体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感知力,同时,身体的感受也在影响着我们的思考、言行。用瑜伽、灵性舞动、太极去感受那些让你“燃烧”、“冰冷”的力量,你会发现那些不安全的感受,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让你只是存在
你多久没有和自己完全放空的相处过了?请给自己一些这样的片刻,什么都不用做,思想没有期待也没有负担,让自己与世间万物一样,只是一种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这样做的奇妙之处。你是最特别最有意义的存在,那些平静、富足和喜悦,都在你的内心深处。

今天让曼陀罗带着我在我的白日梦里游荡,好开心好幸福。
今天还看到老师发的圈,特别认同,当进入主动活着的状态就不愿再回到被动活着,虽然经常被旧有模式拉扯着,但依然向前,所以感恩有曼陀罗的陪伴,它让我不被拉走。
今天用可乐瓶做了懒人花盆,把我用水培生根的西芹种到土中,念起就做,不留寄挂。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❶❤︎喜欢你虽不是一见钟情|但不能说停就停…满目星河|心心念念皆是你…@摩登兄弟刘宇宁 祈愿…宁哥星路坦荡…星途璀璨✨#刘宇宁加盟微博音乐盛典#❍#刘宇宁新歌一
  • 惊雷原唱怼杨坤,他还是不明白杨坤可以叫杨坤,而他只能是惊雷原唱()#超级话题# #互粉[超话]# #情感[超话]# #熊猫守护者[超话]# #带着微博去旅行[超
  • 他们曾是你可以抛弃生死的同伴,可同伴之上也有更重要的东西悬于你的头顶,你这一生都在仰望着一个从未亲眼见过的神,并为此而追逐了千年,如果时间够漫长,你还会不断追至
  • 为了你我变成了狼人模样朴智旻! 为了你我变成了狼人模样朴智旻!
  •   (一)从汉字的声母韵母发音研究  一个人的姓氏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发音也就固定下来,因而名字是否响亮、掷地有声,是否悦耳顺口,关键是名与姓之间的正确搭配,看似
  • #博肖周边中转站[超话]# 深夜换物 评论区抽一个1.8一个2.3 换完后开《关于娃妈养娃到最后养不起自己的故事》换实用性周边或者娃妈我可以用的东西[抱一抱]
  • 不问沧桑,不惹悲凉,繞一指懂得的光阴,将简单的日子静默成花香,用一颗如水之心,执一份美好,让心境淡然生花,健康的成长,默默地……#阳光信用[超话]#[微风]#阳
  • 这几天的下午,我们都爱到古巴人开的咖啡店,每人一小杯古巴 Cortadito 咖啡,两人共享一个Spicy Cuban 热三明治。这是我们喝过的最好喝的Espr
  • 情侣生涯少有的小长假 让人觉得异地时候独自的坚持都是狗屎 去爱,去失去,要不负相遇 就是需要陪伴 需要在一个温暖的怀抱中醒来 需要做很多顿饭 需要上楼找朋友打牌
  • #韩圈扩关[超话]# 哈喽大家下午好啊! 这是一辆含【梯3】100%的kgc[彩虹屁] ❌梯dy车主@哎一股锅流 梯3 鲸1 ❌梯dy 吒4薯条@美洲第一深情:
  • 目前让我很膈应的点就是两个主角没有灵魂。#最后生还者美剧##最后生还者# 第一集看还是很满意的,末日的氛围和故事的叙述都是有水平的。
  • 神话故事中,后羿骁勇聪敏,名字中就含有羿字,男孩以羿字取名,内涵好也不失洋气。神话故事中,后羿骁勇聪敏,名字中就含有羿字,男孩以羿字取名,内涵好也不失洋气。
  • Top5:天蝎座1)你永远都读不懂一只天蝎的心,他也不会让你读懂无论你们的关系多么密切,他们是天生安全感匮乏者,很害怕你的一个抽身而去掏空了他的内心,所以才会有
  • 芬迪 Feedi 大眼妹出货原版开模定制 斜挎手拿包 意大利著名奢侈品牌 Fendi搞怪大眼妹可爱小背包减龄神器 高圆圆/宋佳/姚晨用款 进口荔枝纹料 爆款设
  • Colton Underwood与丈夫Jordan C Brown出席好友婚礼,宣布下个是他们自己的婚礼,朋友通过IG支持,出席好友婚礼的还包括Colton好友
  •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份额首达10%#】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激增,达到了一个关键里程碑,市场份额首次达到了10%。“去年,我们在中国销售的每四
  • 只有刘亦菲达到了导演的要求:1、英语流利2、具备武术背景3、具备演员特质 ,再回头看看娱乐圈,只有刘亦菲这位战士 就是花木兰[并不简单]#刘亦菲[超话]# @刘
  • 烟花爆竹的“禁燃令”已经实行了很多年,事关传统民俗、空气质量、安全过节,要找到最优解,确实不容易,禁还是放,不能简单粗暴一刀切。烟花爆竹的“禁燃令”已经实行了很
  •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夜里,妳受冻的掌心里满满枫红, 情窦初开像烈火燃烧, 即使遍体鳞伤还是傻傻笑着
  • 事情往往是这样的,你生了一种病,然后发现到处都是同病者,你丢失了一只狗,随后发现满街都是流浪狗,却都不是你丢的那一只。人的境遇是一种筛子,筛选了落到我们视野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