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庄子#:他也曾孤独迷惘过,你还怀疑人生吗?
想给庄子写一篇东西已经想很久了,今日终于动笔。说起来,庄子在道教历史上是一个奇特的存在。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真人,他的著作被称为《南华真经》,他也一直以“老庄”这样的名号被大家所熟知。但是细究其在道教的存在,除了一个真人的头衔和一本《南华真经》,别的痕迹非常得少,宫观里也甚少见到他现身。
但也就是这样,我对他的兴趣越发浓厚,其实庄子的多面性是我一直看重的地方,普通的修行者,如你我未必不可以从他的多面中看到自己未来的道路。所以庄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

一. 不食人间烟火的庄子
大部分人对于庄子的印象都来自与《庄子》或者《南华真经》这本书的一部分内容——一个很潇洒很逍遥的存在,大部分人心目中的庄子是不食人间烟火,也没有痛苦的。
在内篇的《齐物论》中写道: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这里就指出了庄子逍遥或者修行的第一个核心:无我。
大部分人心目中的庄子或者道家的人,就是无我的,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无我就能无所求,就不会有痛苦,这个时候天地万物对于他来说都是一样的,得失的苦乐也都影响不到他了,他就会形如槁木,成就了自我,成为了神灵,这跟广成子向黄帝传授的成仙理论是很相似的。

无我之后,庄子还有第二个逍遥或者修行的核心:无所待。
庄子曾在他的《逍遥游》曾经评价列子和列子的境界说: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在这个庄子的眼中,虽然列子已经可以御风而行了,然而他还是需要依凭风力,还是有所依待的,那就还不是真正的逍遥。

而真正的逍遥是怎么样的呢,庄子接着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也就是说,除了自我上面的忘我之外,在外面还必须无所待,不需要依凭留恋任何东西,才是真正的神仙,才能“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追求的状态,内外其实是一致的,就是无所求,即不对自己这个“我”有所留恋,也不对外界有所留恋,所以就潇洒逍遥了。

那么最后这种庄子的形象或者庄子眼中的神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有一段大家非常熟悉的话可以概括: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这也就是道经里面说的“入水不溺,入火不焚,不凋不残,松柏青青”的至高境界了。
至此庄子的第一个版本,庄子one——不食人间烟火版的庄子就出来了。这个庄子从修行的意义上来说是很重要的,他指出了修道的两重心法:无我与无所待。然而,这还远远不是庄子的全部。

二. 千变万化的狂想庄子
上面版本的一个庄子,其实是太过高格,太过真人的庄子,相对于如槁木一般的状态,更多的后人更喜欢如大鹏一般千变万化的狂想庄子。

庄子《逍遥游》开头大家都很熟悉: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这里庄子狂想颠倒的气质暴露无遗,比起万物齐同的“忘我”和“无所待”,其实这样的庄子更加能够为人所接受。

因为无论是“忘我”与“无所待”,其实对于普通人而言,在纷乱世道中,就会有一种被迫无奈,只能忘却自我与外界的存在的成分在里面,何况修仙者也有很多是为了延续现世的幸福,所以如广成子与庄子一般高格的“无视无听”、“忘我”的状态,会吓退很多人,也未必符合人们对神灵鲜活的期待。而狂想的庄子,则满足了很多人对于神灵的幻想——“千变万化”与“自由翱翔”。

道教有一本奇书叫做《化书》,里面记载了许许多多物种与状态之间的千变万化,可以说是什么东西都能变成另外一种东西,什么状态都是不固定的。这里面有道教很多朴素的思想,譬如说,天下万物都是道的化现,道可以千变万化变成万物,万物之间自然也就可以互化,所以人可以变成仙,仙人自然有变化的神通和异能。

这种“化”的思想才真正符合大部分人对于“逍遥游”的神灵状态的想象,神灵只有浪漫如狂想庄子,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成任何事物,进入任何一种状态,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这才是大部分人心目中的神仙。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人认为能够千变万化的鹏,其实也是有所依凭的,需要借助风的力量,才能遨游,不是庄子心目中真正的“逍遥游”。不过私底下以为,冲着庄子给予鹏的华丽笔墨与篇幅,谁又能知道庄子本身不是对着这鸟儿有所偏爱呢,毕竟一个能够御风而行的“列子”和“鹏”对于普通人和大部分修行者来说,已经是够逍遥的人生了。

三. 不怕死的庄子
上面两个版本的庄子,无论是高格的还是狂想的,其实都不是我真正想写的庄子,因为这两种庄子其实都已经超凡入圣了。
我想要写的是凡人庄子,准确地说,我想写的是从凡转圣的那个庄子。我有时候特别想替天下的修行人抓住庄子的领子,使劲摇着他问问:庄子先生,庄子老师,您真的不怕死吗,您会不会孤独,您是怎么看待修仙这件事情的?”

庄子老师大约会说,我是不怕死的,但我其实也孤独。
《庄子》里面有一个关于“混沌”的故事——混沌之死: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读完这个故事之后,我曾经哈哈大笑,但是又突然陷入了深深的悲伤之中,故事之中道教修行的寓意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其中孤独与悲凉其实是不易察觉的。整整的一本《庄子》,到处都是讽喻,到处都是潇洒与看开,但我相信庄子是孤独的,那种遗世独立的孤寂之感是藏都藏不住的: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凡人庄子和你我其实都是一样的,在修行的道路上也会孤独,也会痛苦,也会有迷茫和忧愁。这么说,并不是空穴来风噢!庄子里有一段明显描述他的孤独的片段,这个片段出自《庄子·徐无鬼》,惠子死了,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人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庄子以匠人的寓言来比喻他和惠子的关系,他说,惠子死了以后,他已经没有可以与之辩论和说话的人了。

《庄子》里到处都可以见到与惠子辩论的事迹,庄子经常用各种锋利的言辞来讥讽惠子,但庄子对惠子的感情真的只是那么简单吗?其实更多的时候,惠子对于庄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凡人庄子也需要一个老朋友,时不时让他能够相聚切磋一番,能够容忍庄子的怪异和尖刻,默默地在背后支持他。

庄子是智慧的,但惠子未必不智慧,或者惠子更加现实,但他应该是理解庄子的,他的存在缓解了庄子存世与修行的孤独。不然你随便拉个人,讽刺他一番,看他不打掉你的大牙。

庄子可能是不惧怕死亡的,他的妻子死了,他能够鼓盆而歌;他也会说,谁知道是活着快乐还是死了快乐呢;他会让死去的人说,生前有那么多的恩怨纠葛,就算让他当皇帝他也不活过来了。但这个不怕死的庄子,一开始有其矛盾的一面吧,毕竟乐生忘死是大部人的心理,就如同我们一样。

修行者一开始必然是会有孤独的,有矛盾的,有所畏惧的,必然是会有红尘俗世的烦恼。好在庄子并不是一面的,他是多样的,或许你达不到他的逍遥,但你至少知道他也曾经孤独迷惘过,最后克服了,那么至少你不会对自己的修行人生产生太多的怀疑,而去放弃。这大约就是修行的意义所在,从孤独迷茫中来,往逍遥快乐中去。

我想为什么那么多神灵中吕祖、关羽和观音都一直是最广受欢迎的,大约也跟他们人性慈悲的那一面是有很大的关系。庄子多面,一面是神的高远,一面是神的神通,而最后一面则在告诉我们,不要畏惧与害怕,凡人亦可成仙,从凡人到神灵,庄子忍受了孤独与遗世独立,或许也会忍受诸多的自身与世界缺陷。凡人庄子可以的,你应该也可以,在缺陷中走向圆满,也未必要放弃人性的所有面,这或许就是修行的意义。
作者:耳九 腾讯道学

立心卖嫂反输妻!

明朝时期,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东门外有一户姓吕的人家,有三兄弟,大哥叫吕玉,二哥叫吕宝,三弟叫吕珍。
吕玉有个儿子叫喜儿,在六岁那年,和邻家的孩子一起去看庙会时失踪了,吕玉夫妻二人找了好几天都没找到。吕玉很难过,告别了妻子王氏,外出做生意,并一边寻找喜儿的下落。
几年后的一天,吕玉走到一个叫陈留的地方,上茅厕时捡到了一袋银子,大约二百两左右。吕玉心想:“这么多银子,失主一定很焦急,弄不好会家破人亡呢,拾金不昧是古人遗留的美德,我得在这里等失主。”
但吕玉等了一天,也没见有人来寻,无奈,只好继续赶路。
当晚,吕玉投宿在宿州的一家客店里,偶遇一个叫陈朝奉的人,两人聊起了生意,陈朝奉叹息说:“我在陈留境内丢了一个搭包,里面有二百两银子。”
吕玉问他搭包是什么样的,结果和自己捡到的那个丝毫不差,当下,吕玉二话不说就将银子物归原主了。
陈朝奉喜出望外,当下就取出一半的银两赠予吕玉,以示感激,但吕玉说什么都不肯收。
陈朝奉敬佩吕玉拾金不昧,就邀请吕玉到家中做客,并说:“我膝下有一女,愿与你家孩儿结为夫妻。”
吕玉瞬间被勾起了伤心事,泪如雨下,便将儿子走失之事如实告之。
陈朝奉听罢,叹气道:“我有一个养子,是几年前从别人那里花三两银子买来的,现已十三,就送给恩兄服侍左右吧,以表达我对恩兄还金的感激。”
说着,就将孩子叫到跟前。
吕玉注意到这个孩子左眼眉角,有一个疤痕,当下一惊:儿子四岁时,曾经跌倒伤到了左边眉角,落下疤痕。于是问这孩子:“你是哪里人,是谁将你卖到这里的?”
孩子回答:“不是很清楚,只记得我爹叫吕玉,家中有两个叔叔。小时被人拐骗,卖到此处。”
吕玉闻言,激动地抱住了孩子,连声道:“没想到失散多年,还有机会重逢。”
父子重聚,欢喜异常,陈家人也很替他们高兴。
吕玉起身拜谢陈朝奉对喜儿的收留之恩,陈朝奉却说:“您拾金不昧,所以老天才引您到此父子重聚啊!”
两家于是订下了婚约。
第二天早上,陈朝奉赠送吕家父子二十两银子作为路上盘缠,吕家父子带着银两告别了陈家。
两人走到江边时,忽然听到前方人声鼎沸,打听之后方知:原来有船只遇险,一船人都掉进了水里,正号呼求救。
岸上人招呼停在岸边的小船去打捞救援,船工却索要酬劳,正在争吵不休。
吕玉心善,一心救人,便将陈家赠予的二十两银子拿出来,大声道:“我这里有二十两,如果你们能把落水的人都救上来,这二十两就赏与你们!”
船工们一听,立刻争相去救人,很快,就把落水的人都救上了岸,吕玉如约将银子赠予船工们。
获救的人,纷纷过来感谢吕玉救命之恩,突然,人群中有个人高呼:“哥哥怎么在这里?”
吕玉循声望去,说话的不正是自己的三弟吕珍吗?欣喜道:“是上天帮我救起了自己的弟弟啊!”
随后,便叫喜儿来见叔叔,又将自己还金遇子一事告诉了弟弟。
吕玉问弟弟为何在这里,吕珍答道:“哥哥离家多年未归,有人说你已在山西身亡,嫂嫂已是成服戴孝。最近,二哥硬要逼着嫂嫂另嫁他人,嫂嫂不愿意,要我就出来寻你……哥哥赶快回家,晚了怕来不及。”
吕玉听后十分惊慌,连忙叫船家开船,日夜兼程。
二哥吕宝心怀不善,为了三十两银子,欲将自己的大嫂嫁到江西给人当续弦。
吕宝知道大嫂肯定不同意,就对对方说:“今晚黄昏时,你们派人抬轿悄悄到我家来,戴孝髻的,就是我家嫂了,不必多说,你们直接扶她上轿,连夜开船即可。”
对方同意了。
吕宝怕大嫂不从,便让自己的妻子杨氏私下去劝说。
杨氏对王氏说:“我丈夫决定把你嫁到江西去,今晚就有人来接你,你先收拾一下。”
王氏哭道:“说我丈夫死了,但谁都未曾亲见,我想等三叔回来,有个明确的信息……”
杨氏无论怎么劝,王氏都不愿意,说:“我现在还戴着孝髻呢,又怎能嫁人呢?”
杨氏听后,连忙去找其它的头髻,或许是天意,怎么都找不到,没办法,只好将自己的头髻强行换给了王氏。
晚上,江西人打着灯笼和火把,抬着花轿,到了吕家,众人推开大门,只一看到戴孝髻的就抢,杨氏嚷道:“不是我啊!”
但来人只认孝髻不认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抬她上轿后,便飞速离去。
第二天一早,吕宝回来了,进门看不见妻子,却见嫂子头上戴着黑髻,心下一惊,连忙询问,王氏如实告之。
吕宝听罢捶胸顿足,悔青了肠子,没想到,本来想卖嫂嫂,结果却把自己的妻子给卖了。
正要出门去追,却看到门外涌进来几个人,定睛一看,来人不正是自己的哥哥吕玉等一行人吗?吕宝自觉理亏,连忙从后门逃走了。
王氏看到丈夫和长大了的喜儿一同回来了,又委屈又欣喜,双方互述了各自近来遇到之事。
说罢,吕玉感叹道:“我要是贪了那二百两,就寻不回喜儿;若舍不得那二十两银子,就救不了三弟;若没救起三弟,就不知道家中有变故……今天能够一家团聚,都是天意!逆弟卖嫂反卖妻,也是自作自受,因果报应,果真不爽。”
从此,吕玉更加用心行善,家道也日渐兴隆起来。
后来,喜儿与陈家女儿成了亲,五世昌盛,出了很多达官显贵。
诗云:
本意还金兼得子,立心卖嫂反输妻。
世间惟有天工巧,善恶分明不可欺。

看后感言:
没有舍就没有得,舍去贪心,一心向善,所以老大收获了遇难成祥,平安如意。
这个故事中很多巧合,巧不可言,但冥冥之中,却一切都离不开因果,都是善因在前,善果在后,因果的反作用力贯穿其中:助了别人,就是助了自己,想害别人,反而是害了自己。

【转知乎:论资本家替工人承担风险的谬论有人(这些人往往不是什么】
转知乎:论资本家替工人承担风险的谬论
有人(这些人往往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庸俗经济学家)以为老祖宗在第一层, 他自己在第二层,实际上他自己在地下室,老祖宗在屋顶花园。
这就是一篇打脸的文章:
那些认为马克思没有考虑资本家要承担风险的——打左脸
那些认为马克思没有考虑到资本的时间成本的——打右脸
资本家在把它的商品变为货币之前就已向工人预付货币这一点来“解释”资本家的利润,是多么荒谬。
第一, 如果我购买商品供自己消费,那么我是买者,而商品所有者是“卖者”,我的商品具有货币形式,他的商品还有待于变为货币,我决不会因此而取得任何“利润”。资本家只是在他消费了劳动之后,才对劳动进行支付,而其他商品则在被消费之前就得到支付。这个情况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购买的商品具有独特的性质,这种商品实际上只是在被消费之后,才交到买者手里。货币在这里是作为支付手段出现的。资本家把“劳动”这个商品占为己有,总是在对他支付代价之前。他购买劳动,只是为了从劳动产品的再出售中获得利润,但是这决不能成为他获得这笔利润的理由。这只是一个动机。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无非是说:资本家购买雇佣劳动之所以获得利润,是因为他想从雇佣劳动产品的在出售中获得利润。
第二, 但是,有人会说,资本家毕竟把作为工资归工人的那一部分产品以货币形式与赋给了工人,这样就使工人不必为了亲自把作为工资归他所有的那部分商品变为货币而备受辛苦、承担风险和花费时间。对于这种辛苦、风险和时间,工人难道不该向资本家支付一笔报酬吗?因而,工人得到的产品份额难道不该比在其他情况下应得到的产品份额少一些吗?
如果这样提问题,雇佣劳动和资本的全部关系就被抹杀了,从经济上对剩余价值的合理论证也就勾销了。诚然,过程的结果是,资本家用来支付雇佣工人的基金实际上只是后者自己的产品,因此资本家和工人事实上是按一定的比例分享产品。但这个事实上的结果,同资本和工资之间的交易(经济学上对剩余价值的论证,即由商品交换本身的规律得出的对剩余价值的论证,就是以这种交易为基础的)。是绝对没有关系的。资本家购买的是对劳动能力的暂时支配权,并且它只是在劳动能力发挥的作用、对象化在产品中以后,才对这种支配权进行支付。就像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起作用的一切地方一样,这里买和卖也是发生在货币实际脱离买者之前。但是,从这个在真正的生产过程开始前就已完成的交易以后,劳动已经属于资本家。作为产品从这个过程出来的商品也完全属于资本家。资本家用属于他的生产资料以及他所购买的(虽然还没有支付过代价)因而也属于他的劳动,生产了这个商品。这就好比他根本没有消费他人的劳动来生产商品一样。
资本家获得的利润,它实现的剩余价值,正是这样来的:工人作为商品卖给他的,不是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而是自己的劳动能力本身。如果工人作为第一种形式的商品所有者同资本家相对立,那么,资本家就不可能获得任何利润,不可能实现任何剩余价值,因为按照价值规律,是等价物同等价物相交换,等量劳动同等量劳动相交换。资本家的剩余价值正是这样来的:他向工人购买的不是商品,而是工人的劳动能力本身,而劳动能力所具有的价值比他的产品所具有的价值小,或者同样可以说,劳动能力所实现的对象化劳动量比实现在劳动能力本身的对象化劳动量大。但是,现在为了替利润辩护,利润的源泉本身被掩盖起来了,利润借以产生的整个交易也被抛开了。因为实际上(只要过程是连续不断的)资本家只是用工人自己的产品支付工人,工人支取的只是工人自己的产品的一部分,因而预付纯粹是假象,所以现在有人说:在产品变为货币之前,工人已把产品中归自己所有的那一份卖给资本家了。(或许甚至是在产品有可能变为货币之前,因为工人的劳动虽然已物化在某一产品中,但在当时也许只造出了可出卖的商品的一部分,例如,房屋的一部分。)如果这样看问题,资本家就不成其为产品的所有者了,他借以无偿占有别人劳动的整个过程也就消失了。这样一来,互相对立的就都是商品所有者。资本家手里有货币,而工人卖给资本家的不是他的劳动能力,而是商品,即他自己的劳动借以实现的那部分产品。
这样,工人就会对资本家说:“在这5镑产品(例如说纱)中,五分之三代表不变资本,属于你。五分之二即2镑代表我的新加劳动。因此你应当支付我2镑纱。现在就请付给我这2磅的价值吧。”在这种情况下,工人装进口袋的就不仅是工资,而且还有利润,简单说,就是和他以2镑纱的形式新加的物化劳动量相等的全部货币额。
但是,资本家说:“难道我没有预付不变资本吗?”
工人回答说:“对呀,正因为这样,你才拿走3镑,只付给我2镑。”
资本家坚持说:“但是,如果没有我的棉花和我的纱锭,你就不可能使你的劳动物化,不可能纺纱。所以,你应当另外付一笔报酬。”
工人回答说:“得了!如果我不用你的棉花和纱锭纺纱,棉花就会烂掉,纱锭就会生锈。[X-426]不错,你给自己扣下的3镑纱,只代表在5磅纱中所耗费的,因而包含在这5磅纱内的你的棉花和纱锭的价值。但是,只有我的劳动再把这些生产资料作为生产资料来消费时,才保存了棉花和纱锭的价值。我并没有由于我的劳动有保存价值的能力而向你索取分文,因为除了纺纱本身(由于纺纱我得到2镑)之外,这种能力并没有花费我什么额外的劳动时间。这是我的劳动的一种自然赐予,它并不花费我什么,却保存了不变资本的价值。既然我并不因此向你索取分文,那么,你也不能因为我没有纱锭和棉花不能纺纱这一点而向我索取报酬。如果我不纺纱,你的纱锭和棉花就一钱不值。”
资本家无可奈何,就说:“2镑纱,的确值两先令,这正代表了你的劳动时间的数量。但是,我在把这2磅纱卖掉之前,就得付给你这2磅的钱。也许我根本卖不掉。这是第一个风险。第二,我可能卖的比它的价格低。这是第二个风险。还有第三,无论如何,为了把它卖掉,必须花费我的时间。难道我就应当无代价地为你承担这两个风险,再加时间的损失吗?天下绝没有无代价的事。”
工人回答说:“等一等,我们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是作为商品所有者相对立的,你是买者,我们是卖者,因为你想买产品中我们的一份即2镑,而这2镑中所包含的,实际上只是我们自己的对象化劳动时间。现在你说,我们必须把自己的商品低于它的价值卖给你,使你因此得到的商品形式的价值比你现在拥有的货币形式的价值多。我们的商品的价值等于2先令。你想只给1先令,这样一来,——因为1先令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和1镑纱所包含的一样多,——你换进的价值就比你换出的价值多一倍。相反,我们得到的不是等价,而是等价的一半,不是2镑纱的等价,而只是1镑纱的等价。你凭什么提出这个违反价值规律、违反商品按价值交换的规律的要求?凭什么?凭你是买者,我们是卖者,凭我们的价值是以纱的形式、商品的形式存在,而你的价值是以货币的形式存在,凭纱形式的一定价值与货币形式的同一价值相对立。但是,老兄!这不过是形式的变换,这种变换和价值的表现有关,但并不使价值量发生变化。或者你有一种幼稚的看法,认为任何商品在货币形式上都具有较大的价值,所以任何商品都必须低于它的价格——就是说,低于代表他的价值的货币额——出卖?但是,不对,老兄,商品在货币形式上并不具有较大的价值;它的价值量并没有变化,它不过纯粹表现为交换价值而已。
想想看,老兄,你使自己处于多么尴尬的境地!你的主张是:卖者始终必须把商品低于它的价值卖给买者。从前,当我们卖给你的还不是我们制造的商品,而是我们的劳动能力本身的时候,在你那里,情况确实是怎样。那时,你购买劳动能力固然按照它的价值,但是你购买我们的劳动本身却低于它所体现的价值。不过,我们抛开这种不愉快的回忆吧。谢天谢地,自从你自己做出决定,要我们不再把劳动能力当作商品卖给你,而把商品本身即我们劳动的产品卖给你以来,我们就不再处于这种地位了。我们回过来谈谈你所处的那种尴尬境地吧。按照你新提出的规律,卖者为了把他的商品变为货币,不是付出他的商品,不是用他的商品来同货币交换,而是把商品低于它的价格出卖。按照这个规律,买者总是欺骗和诈取卖者,而这个规律应该对任何买者和卖者都是同样有效的。假定我们同意你的建议,但有一个条件,你自己也要服从你心创造出来的规律,即买者替卖者把商品变为货币,卖者必须把自己的商品的一部分无代价地送给买者。例如,你买我们的价值2先令的2镑纱,付给1先令,于是你赚了1先令即100%。但是,现在,你从我们这儿买了属于我们的2镑纱之后,你手里就有5镑纱,价值5先令。当然,你打算做一桩有利可图的买卖。5镑纱只花了你4先令,而你想按5先令把它卖出去。你的买者说:‘且慢!你的5镑纱是商品,你是卖者。我有货币形式的同一价值,我是卖者。因此,按照你承认的规律,我应该从你那里得到100%的利润。所以你必须把这5镑低于它的价值50%,即按2.5先令,卖给我。我给你2.5先令,换你价值5先令的商品,这样一来,就从你那里赚了100%,因为同一道理,人人适用。’388
[工人继续说道:]老兄,你自己看看,你的新规律会得出什么结果;你只会落得自己欺骗自己,虽然你一时是买者,但过后又成了卖者。在这种情况下,你作为卖者所损失的,会比你作为买者所得到的更多。你好好想想吧!你现在想从我们手上买去2镑纱,但是在这2镑纱生产出来之前,难道你没有买过东西吗?如果没有买,就根本不会有这5镑纱。[X-426a]难道你没有预先购买现在由3镑纱代表的棉花和纱锭吗?在购买这些东西时,利物浦的棉花批发商和奥尔德姆的纺机厂主作为卖者同你对立,而你作为买者同他们对立;他们是商品的代表,而你是货币的代表,这同现时我们有幸或不幸地相互对立着的关系是完全一样的。如果你根据你替他们把商品变为货币,而他们替你把货币变为商品,他们是卖者,你是买者这一点理由,就要求他们把一部分棉花和纱锭无代价地让给你,或者同样可以说,要求他们把这些商品低于它们的价格(和它们的价值)卖给你,那么,那个狡猾的棉花商人和你的爱逗乐的奥尔德姆同行不会嘲笑你吗?他们可没有冒什么风险嘛,他们得到了现金,得到了纯粹独立形式的交换价值。而你这方面要担多少风险呀!首先,要用纱锭和棉花制成纱,经历生产过程的一切风险;然后,最终要经历把纱再卖出、再变为货币的风险!纱能否按他的价值卖出,是高于还是低于价值卖出,这是一个风险。也许它根本卖不出去,根本不能再变为货币,这又是一个风险。至于纱的品质,你一点也不感兴趣。你不能拿纱来吃、来喝,除了把它卖出去以外,没有任何用处。而且无论如何,为了把纱再变为货币,因而还包括为了把纱锭和棉花再变为货币,就还要有时间的损失!你的同行将反驳你说:老兄!别装傻了!别说废话了!你想怎样利用我们的棉花和纱锭,这关我们屁事!你想把它们怎么样都可以!把它们烧掉、扔掉,随你的便,只要把他们的钱付了!想得到好!你当上了棉纺厂主,我们就得把我们的商品白白送给你,看来你感到这一行不很顺手,你把这一行的风险和危险太夸大啦!那就别经营棉纺业啦,不然就别抱着这些荒唐的想法到市场上来!”
听了工人这番话,资本家带着轻蔑的微笑回答说:“可见,你们这些家伙只听钟声下,却不知钟声哪里来。你们谈的是你们根本不懂的事情。你们以为我把现金付给利物浦坏蛋和奥尔德姆小子吗?决不是!我付给他们的是票据,而在票据到期之前,利物浦坏蛋的棉花实际上已经加工成纱,并且卖出去了。你们的情况却完全不同。你们是要拿现金的。”
工人说:“好极了,但是利物浦坏蛋和奥尔德姆小子把你的票据拿去干什么啦?”
资本家说:“他们拿去干什么?!问得多蠢!他们拿去找银河加贴现呗!”
“他们付给银行家多少?”
“多少?货币现在十分便宜。我想他们大约付3%的贴现利息,就是说,不是付票据金额的3%,而是根据距票据到期的时间,按年贴现率3%计算。”
工人说:“那就更好了,付给我们2先令,这是我们商品的价值。或者付给我们12先令吧,因为我们想按周计算,不按天计算。所以,就依年利3%从这个金额中扣除14天的利息吧。”
资本家说:“但这张票据太小,没有一个银行家肯贴现的。”
工人回答说:“好吧,我们是100人。这也就是说,你应当付给我们1200先令。给我们开一张票据吧。合60镑,拿去贴现,不算太小的数目了……
(分享自 马克思主义哲学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蛋糕]北京多家#全时# 关门 #便利店# 行业现状及便利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分析北京多家全时关门,还没到5月20日,北京地区不少全时便利店已经关门,有的门
  •  以利亚的继承人(王下2:1-15)我如今把一件奥秘的事告诉你们,我们不是都要睡觉,乃是都要改变,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号筒未次吹响的时候,因号筒要响,死人也要
  • 也就说,修《法华经》《楞严经》的菩萨,不去亲近小乘人;而修声闻之人不去亲近修人天福报之人。尼犍:为苦行外道之通名,指出家修行的外道,译作「离系」也就是离开家庭束
  • [喵喵]~_~^_^o ~~~结婚五年:结婚登记是她一个人,十月怀胎是她一个人,生产阵痛,疼得几次晕过去,醒来还是她一个人,战勋爵跟她说的第一句话是:她回来了,
  • 感觉这么热,会直接热死了,我再去给它送水的时候,发现已经不见了……今晚可能是被一只鸟担心了:刚才跟我爸妈带巴豆下楼放风 怕它天黑了飞远看不清所以就在家门口来回走
  • 她们对我来说是黎明第一束光,是雨后拂过的清风,是我关于美好就能联想到的一切。(因为群里太欢乐了,还蛮难抒情的,我爱你们呀。
  • 菩提心的境界--海空神佛上师 大家在探讨很好,但要明白根基与因缘层次所谓讲法,小学有大乘与小乘,初中有菩提,高中有即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大学有胜义菩提心,到了
  • 二、智慧线向月丘中央延伸,说明是属于想象力和创造力都非常发达的类型,在文学和艺术方面会有很好的成就,这种人生活的很悠闲,也很有魅力,并富有社交能力,对任何人都平
  • 现如今瞿颖在综艺和模特界都非常有名,而且她也打拼出了自己的一番成就。现如今瞿颖在综艺和模特界都非常有名,而且她也打拼出了自己的一番成就。
  • 只要您能完成运行项目,润华汽车将根据参与者的运动成绩,折算成金额,以个人名义注入润基金,并颁发爱心证书,以感谢您对第九所润华希望小学建设的助力。只要您能完成运行
  • 近些年因为饮食质量提高,各种高脂肪食物让人的身体逐渐受损,引发疾病,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这些疾病在中老年人身上比较常见,因此很多人认为中老年人要吃
  • 5月份,当NBA官方开始考虑在迪士尼复赛的时候,开拓者当家控卫达米安·利拉德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如果没机会进季后赛,我不会参加复赛。 如今常规赛复赛4战过后
  • 并且还掀起了一股瓜瓜id改造风 有意思呦我基本上不喜欢太甜的所以都会点少糖爱甜的集美可以试试全糖也不会很甜哦[嘘] 晴转雨的午后,成都Lily姐来家里吃聊,自
  • KKM金融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杰夫·基尔伯格表示,纽约原油期货5月交货和6月交货的合约价差现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是5月合约即将到期与油价历史性暴跌叠加造成
  • 突然想起在杭州和我弟一起带优优去动物园玩的时候 我弟抱着优优坐地铁 我拿着行李还有包站边上 我告诉我弟说你把优优给我抱就会有人给我让座 我弟不信 后来优优要我抱
  • 图1 历时半个月的找房之旅告一段落,定了非常非常满意的房子 图2 上周吃了三天单位的餐,海底捞烤肉太罪恶不展示了 图3 单位又又又发了一盒口罩,家里现在最不缺的
  • 所以,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车主应避免汽车钥匙受到剧烈的撞击,也要避免汽车钥匙沾上液体,还要远离强磁场的环境。所以,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车主应避免汽车钥匙受到剧烈
  • 捡钱系统每日海量精准每日稳定进账五位数如果自己老大都不会做流量根本没办法教你去做 更别说送你客源 但是我不仅仅教你捡钱系统还会送你客源!最近咨询呆梨的宝宝很多
  • !!
  • 2、七彩神仙家里养什么鱼风水好,很多人喜欢在家里或是办公室、店铺,这些地方养七彩神仙鱼,这种鱼它给人有一种神态祥和,同时还能够让人有一种怡然自得的感受,把这种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