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四论》

渝州华严寺沙门释宗镜校刻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发大乘心超三界。

三界者,贪嗔痴是。返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然贪嗔痴亦无实性,但据众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经云:诸佛从本来,常处于三毒,长养于白法,而成于世尊。三毒者,贪嗔痴也。  

言大乘、最上乘者,皆是菩萨所行之处。无所不乘,亦无所乘,终日乘未尝乘,此为佛乘。经云:无乘为佛乘也。若人知六根不实,五蕴假名,遍体求之,必无定处,当知此人解佛语。经云:五蕴窟宅名禅院,内照开解即大乘门。可不明哉?  

不忆一切法,乃名为禅定。若了此言者,行住坐卧皆禅定。知心是空,名为见佛。何以故?十方诸佛皆以无心,不见于心,名为见佛。舍身不吝,名大布施。离诸动定,名大坐禅。何以故?凡夫一向动,小乘一向定,为出过凡夫、小乘之坐禅,名大坐禅。若作此会者,一切诸相不求自解,一切诸病不治自瘥,此皆大禅定力。  

凡将心求法者为迷,不将心求法者为悟。不着文字,名解脱;不染六尘,名护法;出离生死,名出家;不受后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槃;不处无明,为大智慧;无烦恼处,名般涅槃;无心相处,名为彼岸。迷时,有此岸;若悟时,无此岸。何以故?为凡夫一向住此。若觉最上乘者,心不住此,亦不住彼,故能离于此彼岸也。若见彼岸异于此岸,此人之心,已无禅定。  

烦恼名众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异,只隔其迷悟耳。

迷时有世间可出,悟时无世间可出。平等法中,不见凡夫异于圣人。经云:平等法者,凡夫不能入,圣人不能行。平等法者,唯有大菩萨与诸佛如来行也。若见生异于死,动异于静,皆名不平等。不见烦恼异于涅槃,是名平等。何以故?烦恼与涅槃,同是一性空故。是以小乘人妄断烦恼,妄入涅槃,为涅槃所滞。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槃。涅槃者,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离生死,出般涅槃。心无去来,即入涅槃,是知涅槃即是空心。

诸佛入涅槃者,为在无妄想处;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空闲处者,即是无贪嗔痴也。贪为欲界,嗔为色界,痴为无色界。若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一念心灭,即出三界。是知三界生灭,万法有无,皆由一心。凡言一心者,似破瓦石竹木无情之物。若知心是假名,无有实体,即知自家之心亦是非有,亦是非无。何以故?凡夫一向生心,名为有;小乘一向灭心,名为无;菩萨与佛未曾生心,未曾灭心,名为非有非无心。非有非无心,此名为中道。

是知将心学法,则心法俱迷;不将心学法,则心法俱悟。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正见之人,知心空无,即超迷悟。无有迷悟,始名正解、正见。  

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两相,俱有生灭。

有者有于无,无者无于有,是名真见。夫真见者,无所不见,亦无所见,见满十方,未曾有见。何以故?无所见故,见无见故,见非见故。凡夫所见,皆名妄想。若寂灭无见,始名真见。心境相对,见生于中。若内不起心,则外不生境,境心俱净,乃名为真见。作此解时,乃名正见。  

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何以故?见与不见,俱不见故;解与不解,俱不解故。无见之见,乃名真见;无解之解,乃名大解。夫正见者,非只见于见,亦乃见于不见。真解者,非只解于解,亦乃解于无解。凡有所解,皆名不解;无所解者,始名正解;解与不解,俱非解也。

经云:不舍智慧名愚痴。以心为空,解与不解俱是真;以心为有,解与不解俱是妄。若解时,法逐人;若不解时,人逐法。若法逐于人,则非法成法;若人逐于法,则法成非法。若人逐于法,则法皆妄;若法逐于人,则法皆真。是以圣人亦不将心求法,亦不将法求心,亦不将心求心,亦不将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两寂,故常为在定。

众生心生,则佛法灭;众生心灭,则佛法生。心生则真法灭,心灭则真法生。知一切法各各不相属,是名得道人。知心不属一切法,此人常在道场。  

迷时有罪,解时无罪。何以故?罪性空故。若迷时无罪见罪,若解时即罪非罪。何以故?罪无处所故。经云:诸法无性,真用莫疑,疑即成罪。何以故?罪因疑惑而生。若作此解者,前世罪业即为消灭。

迷时,六识五阴皆是烦恼生死法;悟时,六识五阴皆是涅槃无生死法。修道人不外求道,何以故?知心是道。若得心时,无心可得;若得道时,无道可得。若言将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见。

迷时,有佛有法;悟时,无佛无法。何以故?悟即是佛法。夫修道者,身灭道成,亦如甲坼树生。此业报身,念念无常,无一定法,但随念念修之;亦不得厌生死,亦不得爱生死;但念念之中,不得妄想,则生证有余涅槃,死入无生法忍。  

眼见色时不染于色,耳闻声时不染于声,皆解脱也。眼不着色,眼为禅门;耳不着声,耳为禅门。总而言之,见色性者常解脱,见色相者常系缚。不为烦恼所系缚者,即名解脱,更无别解脱。

善观色者,色不生心,心不生色,即色与心俱清净。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

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为体非有非无,在凡即有,在圣即无。圣人无其心,故胸臆空洞,与天同量。此已下并是大道中证,非小乘及凡夫境界也。  

心得涅槃时,即不见有涅槃。何以故?心是涅槃。若心外更见涅槃,此名着邪见也。一切烦恼为如来种子,为因烦恼而得智慧。只可道烦恼生如来,不可得道烦恼是如来。故身心为田畴,烦恼为种子,智慧为萌芽,如来喻于谷也。佛在心中,如香在树中。烦恼若尽,佛从心出;朽腐若尽,香从树出。即知树外无香,心外无佛。若树外有香,即是他香;心外有佛,即是他佛。  

心中有三毒者,是名国土秽恶;心中无三毒者,是名国土清净。经云:若使国土不净,秽恶充满,诸佛世尊于中出者,无有此事。不净秽恶者,即无明三毒也;诸佛世尊者,即清净觉悟心也。  

一切言语,无非佛法。若能无其所言,即尽日言是道;若能有其所言,即终日默而非道。是故如来言不乘默,默不乘言,言不离默。悟此言默者,皆在三昧。若知时而言,言亦解脱;若不知时而默,默亦系缚。是故言若离相,言亦名解脱;默若着相,默即是系缚。

夫文字者,本性解脱。文字不能就系缚,系缚自本来未就文字。法无高下,若见高下非法也。非法为筏,是法为人筏者。人乘其筏者,即得渡于非法,则是法也。  

若世俗言,即有男女贵贱;以道言之,即无男女贵贱。是以天女悟道,不变女形;车匿解真,宁移贱称乎?此盖非男女贵贱,皆由一相也。天女于十二年中,求女相了不可得,即知于十二年中,求男相亦不可得。十二年者,即十二入是也。  

离心无佛,离佛无心;亦如离水无冰,亦如离冰无水。凡言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经云:不见相,名为见佛。即是离心相也。离佛无心者,言佛从心出,心能生佛。然佛从心生,而心未尝生于佛;亦如鱼生于水,水不生于鱼。欲观鱼者,未见鱼,而先见水。欲观佛者,未见佛,而先见心。即知已见鱼者,忘于水;已见佛者,忘于心。若不忘于心,尚为心所惑;若不忘于水,尚被水所迷。  

众生与菩提,亦如冰之与水。为三毒所烧,即名为众生;为三解脱所净,即名菩提。为三冬所冻,即名为冰;为三夏所消,即名为水。若舍却冰,即无别水;若弃却众生,则无别菩提。明知冰性即是水性,水性即是冰性。

众生性者,即菩提性也。众生与菩提同一性,亦如乌头与附子共根耳;但时节不同,迷异境故,有众生、菩提二名矣。是以蛇化为龙,不改其鳞,凡变为圣,不改其面,但知心者智内,照身者戒外。真众生度佛,佛度众生,是名平等。众生度佛者,烦恼生悟解;佛度众生者,悟解灭烦恼。是知非无烦恼,非无悟解;是知非烦恼无以生悟解,非悟解无以灭烦恼。

若迷时佛度众生,若悟时众生度佛。何以故?佛不自成,皆由众生度故。

诸佛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无明、贪爱皆是众生别名也。众生与无明,亦如左掌与右掌,更无别也。迷时在此岸,悟时在彼岸。若知心空不见相,则离迷悟;既离迷悟,亦无彼岸。如来不在此岸,亦不在彼岸,不在中流。中流者,小乘人也;此岸者,凡夫也;彼岸者,菩提也。  

佛有三身者,化身、报身、法身。化身亦云应身,若众生常作善时,即化身现。修智慧时,即报身现。觉无为,即法身常现。飞腾十方,随宜救济者,化身佛也。若断惑即是雪山成道,报身佛也。无言无说,湛然常住者,法身佛也。若论至理,一佛尚无,何得有三?此言三身者,但据人智也。

人有上、中、下。下智之人妄兴福力,妄见化身佛;中智之人妄断烦恼,妄见报身佛;上智之人妄证菩提,妄见法身佛。上上智之人内照圆寂,明心即佛,不待心而得佛智,知三身与万法,皆不可取不可说,此即解脱心,成于大道。经云:佛不说法,不度众生,不证菩提。此之谓矣!  

众生造业,业不造众生。今世造业,后世受报,无有解脱时。唯有至人,于此身中,不造诸业,故不受报。经云:诸业不造,自然得道。岂虚言哉?人能造业,业不能造人。人若造业,业与人俱生;人若不造业,业与人俱灭。是知业由人造,人由业生。人若不造业,即业无由生人也。亦如人能弘道,道不能弘人。

今之凡夫,往往造业,妄说无报,岂不苦哉!若以至理而论之,前心造,后心报,何有解脱时?若前心不造,即后心无报,亦安得妄见业报哉?经云:虽信有佛,言佛苦行,是名邪见。虽信有佛,言佛有金锵、马麦之报,是名信不具足,是名一阐提。

解圣法者,名为圣人;解凡法者,名为凡夫。但能舍凡法就圣法,即凡夫成圣人矣。世间愚人,但欲远求圣人,不信慧解之心为圣人也。经云:无智人中,莫说此经。经云:心也,法也。无智之人,不信此心,解法成于圣人,但欲远外求学,爱慕空中佛像光明香色等事,皆堕邪见,失心狂乱。

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八万四千法门,尽由一心而起。若心相内净,犹如虚空,即出离身心内八万四千烦恼病本也。凡夫当生忧死,饱临愁饥,皆名大惑。所以圣人不谋其前,不虑其后,无恋当今,念念归道。若未悟此大理者,即须早求人天之善,无令两失。  

夜坐偈云:  

一更端坐结跏趺,怡神寂照泯同虚。  

旷劫由来不生灭,何须生灭灭无余。  

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哪用除。  

若识心性非形像,湛然不动自真如。  

二更凝神转明净,不起忆想同真性。  

森罗万象并归空,更执有空还是病。  

诸法本自非空有,凡夫妄想论邪正。  

若能不二其居怀,谁道即凡非是圣。  

三更心净等虚空,遍满十方无不通。  

山河石壁无能障,恒沙世界在其中。  

世界本性真如性,亦无无性即含融。  

非但诸佛能如此,有情之类并皆同。  

四更无灭亦无生,量与虚空法界平。  

无去无来无起灭,非有非无非暗明。  

不起诸见如来见,无名可名真佛名。  

唯有悟者应能识,未会众生由若盲。  

五更般若照无边,不起一念历三千。  

欲见真如平等性,慎勿生心即目前。  

妙理玄奥非心测,不用寻逐令疲极。  

若能无念即真求,更若有求还不识。

达摩大师悟性论终

全新角色情报 |「绘笔灵花·缪可」登场

缪可手中画笔有奇异的力量
由她绘制的画中世界如真似幻,囊括万千
拥有治愈人心的奇妙作用
如果在画中世界驻足停留
还有可能邂逅惊喜——
与她在画中生活的另一个人格相遇

“您好,欢迎来到缪可的画中世界,你的模样已经被我记录下来了,放松精神,在这里好好休息吧”

◇精灵定位◇
命中降低 辅助加气

◇精灵属性◇


◇精灵职业◇
魔法,元素师

◇属性评分◇
生命:A|攻击:SS|物防:B|魔防:A|速度:S

◇技能介绍◇
【被动技:出神入化】
1、进入战斗时,若己阵上阵暗系精灵超过3只,令敌阵攻击力最高的精灵降低命中率60%(1回合)
2、己阵精灵闪避时,令缪可及缪可身后首位精灵获得气势(每个大回合限1次)

【普攻技:神来之笔】
攻击目标,造成魔法伤害,攻击后令目标降低命中率(1回合)

【超杀技:笔墨横姿】
攻击一横排目标,造成高额魔法伤害,超杀时己阵每存活一只暗系精灵,则降低所有攻击目标6%命中率(1回合)

【元素技:妙手丹青】
将上阵的任意精灵转化为暗属性

◇获得方式◇
1.通过全民挑战获得,或通过限时全额返活动获得

*精灵最终设定以实际上线效果为准
新精灵「绘笔灵花·缪可」将于1月19日上线,敬请期待~
#奥奇传说##奥奇传说手游##毁灭新生#

永觉禅师|般若心经指掌
首开空色两门
专破有无二执

有无尽

实相可显

色空合

妙义方圆
般若心经指掌序
般若无知,诸法本寂。根由一真之妙体,影现二谛之浮名。似实似虚,非虚实之所能拟;亦离亦合,非离合之所能明。所以空而非空,有而非有。互成不妨互夺,并存亦可并亡。泯立无阂,隐显自在。是谓般若之玄宗也。怎奈凡心易惑,智火难然,如举网以张风,似从波而捉月,徒历艰辛,翻成障碍。由是百苦交缠,千殃并集,都由此一念之执耳。兹般若心经者,文约而义寔丰,词显而理殊奥。首开空色两门,专破有无二执。有无尽而实相可显,色空合而妙义方圆。日用明此般若之道,思过半矣。尝见诸家注释,罕臻其奥,唯贤首、孤山二疏,果弥法坛老将,但广摭经论,侈布筌罤,非初学之所可通故。兹特为指掌,使其易见所以,便初学也。然万里之行,起于跬步。观者,幸毋忽焉。

岁在甲午孟秋佛欢喜日

鼓山比丘元贤稽首和南序

老汉行年今八十 世间事事皆收拾

唯这影子遍诸方 败露重重遮不及
会么
有相身中无相身 低头方见明历历
永觉老人自题
图片 
般若心经指掌
鼓山传法沙门 元贤 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此云智慧,即神悟玄奥,妙契真源也。
波罗蜜多,此云彼岸到,即由此妙慧,翻生死过尽至真空之际也。
般若是体,波罗蜜多是用。必合体用以成名者,乃是简不到彼岸之慧也。
心是喻,喻此经乃大部六百卷之精要,如人之一身,虽有五官百骸,而心为之主也。
上六字是所诠之法,下经字乃能诠之教。经,训正、训常、亦训径,谓此所诠之法,乃圣凡同禀之正轨,今古不易之常道,亦即是出凡入圣之要路也。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此乃据行而略标纲要也。
观自在菩萨者,以此菩萨妙慧圆照空有,了无罣碍,所以能有能无,可空可色,得大自在故,得此名。
菩萨,梵语菩提萨埵,华言觉众生。称菩萨者,从略也。
行深般若者,谓所修行之般若,乃是人法双空,惟一实相,非同二乘偏浅所观也。
照见五蕴皆空者,谓达见五蕴自性本空,即二空理深慧所见也。
五蕴,色、受、想、行、识也。色即五根、五尘及法尘之半分,非止幻身也。受谓幻身领纳外尘而得受用,有苦有乐及不苦不乐之殊也。想者,谓心缘外境而成相也。行谓造作,念念生灭,迁流不息也。识谓分别前境也。识是心王,受、想、行皆心所合之一妄心也。
度一切苦厄者,谓证见真空,苦恼斯尽,当得远离分段、变易二种生死之苦也。原夫凡夫之人,执五蕴为我、我所,由是起惑造业,轮回六道,甘受诸苦,无有出期。二乘虽不执为我、我所,而犹执蕴为实有,所以耽空滞寂,视三界为牢狱,不发度生之愿,是谓焦芽败种,无成佛分。佛深愍之故,为说此般若之法,使其知五蕴本空,则身心如幻,世界如化,二执永亡,三障顿消,可以长御白牛,广运众生,同至彼岸,而佛与众生之名,俱不可得矣。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此下至三藐三菩提,皆就机而广陈实义也。
舍利子,佛之弟子,智慧第一,权现声闻,为众上首,故佛呼其名而告之曰:吾所谓照见五蕴皆空者,非是离蕴之空,乃即蕴之空也。汝宗中,但知蕴中无人,而不知蕴亦非实,必欲灭色方可见空,是取断灭空也。当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未可差殊而观。盖空之与色,本是一体。色乃空之色,未尝不空故,不异空;空乃色之空,未尝不色故,不异色。岂可于色外取空,灭色见空哉?佛复恐人犹存空色二见,故又告之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二谛恒存,一味常显。非一非二,亦一亦二。涉有而不累于有,观空而不醉于空。存亡无碍,圆通无寄,般若玄旨尽在斯矣。受、想、行、识虽非质碍之物,但均属幻有,其望真空,与色无殊,故曰亦复如是。此乃般若之要义,学者宜尽心焉。
问:旧解有水冰之喻,世多相袭,今何不用?
答:以其法喻之不齐也。空色虽有相成之义,然非坏色以显空,亦非坏空以显色。今水结为冰,则水相坏也;冰融为水,则冰相坏也。坏一显一,是全不知空色之义,故今不用也。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诸法”指前五蕴也。“空相”即五蕴空之相状,乃二空理显也。盖有法,则有生灭,有垢净,有增减。今法既亡,惟一真空,岂复有生灭等之可言哉?古有作道前、道中、道后释者,非是愚意。真空相显,即佛亦且不立,况道前、道中、道后乎?又“诸法空相”有师作真空实相释者,愚意不敢袭用,以经既明言是诸法空相,何得改作实相?彼将谓诸妄既销,不真何待?则空相便是实相也。不知幻色、真空俱以实相为体,若悟实相,非独真空是实相,即幻色亦实相也。故《法华》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今但认空相为实相,则其为实相不亦偏乎?且空相虽是实相,而实相中著不得空字。不若但依经文为正。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空中”即前诸法空之中也。真空相现,万法俱泯,故皆无之。非是坏法,性本无故。下并准此。可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总是色心二者随机开合,故不同也。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此明真空中无十二因缘也。
此十二本缘觉所观之境:一曰无明,谓昏迷觉性也;二曰行,谓作业也。此二支乃过去所作之因。三曰识,谓起妄念初托母胎也;四曰名色,谓母胎中渐生诸形相也;五曰六入,谓胎中成六根也;六曰触,谓出胎后六根对六尘也;七曰受,谓领纳世间好恶等事也。此五支乃现在所受之果也。八曰爱,谓于世间生贪爱也;九曰取,谓于诸境生取著心也;十曰有,谓作有漏之因能招未来之果也。此三支乃现在所作之因。十一曰生,谓受未来五蕴之身也;十二曰老死,谓未来之身老而死也。此二支乃来世当受之果。此十二支,该三世因果,一一相因而生,名流转门;亦相因而灭,名还灭门。真空之中悉皆离之,生灭何有?亦以性本无故也。
无苦、集、灭、道。
此明真空之中无四谛也。
四谛本声闻所观之境,苦即世间众苦,世间果也;集即造作诸业,世间因也;灭即涅槃,出世果也;道即八正道,出世因也。真空之中,悉皆无之,亦以性本无故。
无智亦无得。
此明真空之中,非但无前诸法,即知空之智亦不可得;非但能空之智不可得,即所知空理亦不可得。至此则药病两亡,心境俱泯,唯一实相而已,是为般若之极功也。
问:前色空双立,今何一切皆无?
答:前之所立,立而未尝不尽;今之所无,无而未尝不存。盖言有者,但有其相而性元无也。言无者,但性本无而相非坏也。故存而正泯,亡而恒立,般若之旨本如是也。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下因言无所得而显有所得也。
依此无得之光,即得心境皆空,触处洞然,而解脱无碍矣。既无碍,则随其所向,无生死苦厄之障,故无恐怖。非独无恐怖也,即无始以来颠倒梦想亦可远离矣。颠倒梦想,乃无明烦恼也。既无烦恼,则究竟可至涅槃之地。涅槃,此云圆寂。德无不备谓之圆,障无不尽谓之寂。此言其因能竟果也。
非独菩萨依此而得至涅槃,即三世诸佛亦无异路,惟依此而证无上正等正觉也。
涅槃是佛之断果,正觉是佛之智果。今菩萨言涅槃、佛言正觉者,乃佛语互略,意必俱备也。
问:前既言无所得,今又言有所得,何也?
答:此有所得正得无所得而已,非别有所得也。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
羯帝羯帝,波罗羯帝,波罗僧羯帝,菩提萨婆诃。
前是显说般若,后是密说般若。既显说而又密说者何?良由众生根器不同,所入有异故也。又显说能生慧灭烦恼障,密说令诵持生福灭罪业障,为灭二障成二严故,两说也。
今将说密咒而先叹其功能者,所以劝进行人,使其乐持,以取速効耳。能破魔障,名大神咒;能破痴暗,名大明咒;能显至理,名无上咒;能齐极果,名无等等咒。佛不与众生等故,称无等;然能与诸佛等故,重言等也。能除一切苦者,三苦、八苦、一切苦也。即说咒等者,前未显咒词故,今显之。此不可强释,以是佛之密语,非因位所知,但当信受持诵,以求除障增福可也。
般若心经指掌(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エリザベート』宝塚初演25周年を記念したガラ・コンサート、望海風斗トートのアニヴァーサリースペシャルver.レポ 一文 提到迷離的部分: 明日海は約
  • 1.如果遇见你需要花光我所有的好运 那请你离我远一点 我跨年要打牌 2.如果这个冬天有人向我伸出温暖的双手 我也要试着去握紧 3.平安顺遂 万事胜意 充
  • 每次收到导师带有/这类表情的回复消息,我脑中就开始自行脑补,感觉我导好似在对我说“做的不错,要继续加油鸭(微笑脸)~” 然后我就忍不住在家中手舞足蹈5秒钟,像
  • 【天津实施“道路交通事故证据材料网上查询”服务,操作流程详解→】9月1日起,天津开始实施“道路交通事故证据材料网上查询”服务,为方便交通事故当事人在短时间掌握查
  • 【印祖开示:我佛当日,何以不专谈净土?】 ●养人不止一谷,治病不止一药。由有各法门,方显此法门之妙。 问,净土法门,既能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我佛当日,何以不
  • 为发展中医药事业,我们不定期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宣传中医,把中医的康复养生保健知识带到他们中间让他们能够更多的认识和理解中医文化,形成人人信中医、用中医的氛围。
  • 若是一片深情不敌飘扬的黄沙,许我孤身一人看尽世间的冷暖与繁华……蝶情梦,画眉帘,花焉笑颜独为依。入不了诗句的往事,缓缓滤尽暗尘,轻柔成一片白月光……沿着时光往回
  • 出生年份:1984身高体重:176cm 75kg宗教信仰:无 对对方无要求文化程度:硕士研究生工作年薪:在编教师 20w+籍贯居住:浙江义乌 定居杭州家庭情况:
  • 后续,公司工会表示将会根据员工需求,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以实际行动关爱员工身体健康,进一步增强公司工会工作的温度,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本次活
  • 身体不好,不能生气,他不开心,我也变得忧郁……和他生活久了,越来越觉得我这个法律意义上的【老婆】就像他人生中的一件必需品,他不想要的时候可以随意丢在一边,但绝不
  • 给彼此冷静的空间现在你就算是把真心掏出来给对方看,他也很难会回应你,因为你之前一次次的作闹,让他对你彻底丧失了信心,相信他绝对从很早之前就有了想要离开你的想法,
  • 这几年,生活告诉我,不用去羡慕别人,自己也会过的很好!这几年,生活告诉我,以前想要的,虽然现在得到了,却已经不再重要。
  • #NADIA 手挽包# 以圆润线条塑造饺子形包型,在保持极简主义高级的同时又不失休闲感。#Lucia匹克的小可爱们# Marshall Columbia 虽然刚
  • 少年不识愁滋味,只在情窦初开前.被主动示好会偷偷开心,被拥抱会手足无措.以前的瓜顶多操心下二鼻子,惦记下失踪的爹妈,没事上山猎猎野猪,现在会跟小男生闹别扭,看着
  • 南方科技大学简称“南科大”是由教育部批准深圳市创办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目标是建成中国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目前深圳本土的公办全
  • #阳光信用#晚上在店里老公陪我移了好多盆花,又脏又累…他一直都可可爱爱,超级有耐心的对我,无时无刻不让我感受到爱……比起来他,我可真是拉跨[失望][委屈]感觉未
  • 因法律法规变化、国家与地方发展战略、生态环境质量目标、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调整,导致“三线一单”内容需进行更新的,应当由市生态环境局提出,或区县(市)政府
  • 为积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安全特提醒广大居民1、购买进口水果、冻鲜产品时要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选购,要关注食品产地、来源、检测及消毒
  • 预售:9.1号20点开始付定,截止9.8号22点尾款:9.9号0:30开始付尾款0点开抢:9.9号0点开始满减津贴:满300-30(上不封顶)这次的津贴也是30
  • 因此,分手后,你应该更加关注你的日常生活,比如你的工作。其实,能否挽回婚姻还是要看自身的心态,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都会犯错,如果你真的爱对方并想要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