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祛痰剂(燥湿化痰)
【#临床#运用】
1.运用要点:#胆怯易惊,虚烦不眠,口苦,苔腻而黄,脉弦滑。#
2.#慢性胃炎、溃疡病、迁延性或慢性肝炎、神经官能症、早期精神分裂症、耳源性眩晕、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属于痰热内扰#者,可用本方治之。 ​

【掌握】
1.含义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排除和消解痰饮的作用,用以治疗各种痰证的一类方剂,统称为祛痰剂。属于“八法”中【消法】的范畴。

痰的产生,虽然有内伤、外感之分,但总以机体津液輸布失常,水液凝聚而成。体内水液的运行,有赖于【脾的运化、肺的通调、肾的气化】,故肺、脾、肾的功能失常,均可使津液输布失常,凝聚而形成痰饮。痰之与饮,异名同类,均由水液凝聚而成,只不过是形质不同而已,大抵【稠而浊】者为【痰】,【清而稀】者为【饮】。
痰饮形成之后,可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证候,是为【痰证】。痰证的范围广泛,但无非一是指留滞于肺的痰涎,并因痰阻气道,肺失宣降而产生喘、咳之证;一是指在脏腑组织中逐漸积聚而形成的痰,多为津液凝聚而成,并随气机的升降岀入而流注于脏腑
经络、肌肤、骨节之间等,无处不到,可引起多种病证,诸如痰核、流注、瘰疬、中风、癞
痫等。治法亦因之而异。
2.分类
根据痰证产生的病因,常见的痰证,不外乎寒痰、热痰、湿痰、燥痰、风痰五种。大凡脾不运湿,湿聚成痰者,此为【湿痰】,治宜燥湿化痰;火热内郁,炼津为痰者,此为【热痰】,治宜清热化痰;肺有燥热,灼津成痰者,此为【燥痰】,治宜润燥化痰;脾肾阳虚,寒饮内停,或肺寒留饮者,此为【寒痰】,治宜温化寒痰;风邪犯肺,肺失宣降,津聚成痰者,此为【风痰】,治宜疏风化痰;肝风夹痰,上扰清空者,此亦称为风痰,治宜熄风化痰,故此,治痰剂依据方剂功效的不同而相应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治风化痰】五类。
(1)燥湿化痰
—本类方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作用,适用于湿痰证。湿痰的生成多因脾阳不振,运化失常,水湿停留,凝聚为痰。临证表现每以咳嗽痰多,色白易咯出,胸膈痞闷,舌苔白腻,脉滑等为特征。代表方剂如二陈汤、温胆汤等。
(2)清热化痰
一本类方剂具有清肺热,化痰结的作用,适用于热痰证。热痰的产生多由邪热内蕴,灼津成痰,或郁久化火,成为痰火之证。其临证表现每以咳嗽痰黄粘稠难咯出,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特征。代表方剂如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等。
(3)润燥化痰
—本类方剂具有润燥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燥痰症,其病因多由燥热袭肺,灼津成痰而致。临证表现为痰少而粘稠,咯之不爽,咽喉干燥,甚至呛咳,声音嘶哑等。代表方剂如贝母瓜萎散。
(4)温化寒痰
一本类方剂具有温肺寒,化寒饮,止喘咳的作用,适用于寒痰证。寒痰的生成,每因脾肾阳虚,肺寒停饮而致。临床表现每以咳嗽痰多,清稀如涎,胸闷喘促,口淡,舌苔白滑,脉沉等为特征。代表方剂如甘五味姜辛汤、冷哮丸、三子养亲汤等。
(5)治风化疾
一本类方剂具有疏风化痰止咳,或熄风化痰的作用,适用于风痰证。风痰为病,有内外之别,外风挟(jiā)痰证,是因外感风邪,肺气不宣所致,临证表现以咳嗽咽痒,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等为特征,代表方剂如止嗽散;内风夹疾证,多因痰湿内阻,引动肝风,风痰上扰所致,临证表现以眩晕,头痛,甚至昏厥,不省人事为特征。代表方剂如半夏白术天麻汤等。
3.使用注意
(1)痰证之治,古人尤其强调“治病求本”、“治其生痰之源”,即在祛痰的同时,必须根据具体病证、病因的不同而分别结合调肺、理脾、温阳化气等法以治本,从而提高疗效。
(2)痰随气而升降,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故治痰剂每多配伍理气之品以调畅气机,使气顺则痰消。
(3)注意根据痰证的性质,即寒、热、燥、湿的不同分别选用相应的方剂以治疗。同时对于痰的变证如:痰流经络、肌腠而为瘰疬、痰核者,治宜结合疏通经络、软坚散结法:若痰迷心窍,或引动肝风,兼有肝风内动而致惊厥、癩病、中风者,又须结合通窍、治风等法,以提高疗效。
(4)痰证兼有咯血倾向者,对于辛温燥烈的祛痰剂宜慎用,以防引起大咯血;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免【膩滞留邪,病久不愈】。

【重点难点】
1.祛痰剂中,常配以理气之品,以调畅气机,气顺则痰易消。如二陈汤中用芳香行气的陈皮,以理气燥湿,芳香醒脾,使气机通畅,湿去痰消;又如清气化痰丸中配以理气的陈皮、枳实以行气破结化滞,使气顺则痰自消,【痰消则火无所附】,诸证自可解除。
2.二陈汤被称为“治痰之总剂”,主要是针对其功效而言,“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湿痰的生成直接关系到脾肺两脏,而重点在脾,二陈汤诸药合用,燥湿、化痰,理气、健脾之功具备,标本兼顾,实为一首应用广泛的化痰和胃方剂。《医方集解》云“治痰通用二陈”,诸多治痰的名方均系二陈汤化裁而来,如导痰汤、涤痰汤、金水六君煎等等。
3.温胆汤重在清胆和胃化痰,盖胆为中正之官而主决断,又为清静之腑,其气以生发为主,柔和为畅。若痰热互结于内,则胆失清静之所,胃失和降之功,表现为虚烦不得眠,口苦、呕涎等症。故方以陈皮、半夏、茯苓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加竹茹清胆和胃,除烦止呕,枳实降气和胃,于是痰热清,胆胃和,则“虚怯”、“易惊”之症可愈,故方虽冠以“温
胆,实则重在清胆和胃化痰,正如罗东逸所云“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
4.贝母栝楼散所治之燥痰证,乃因肺中燥热,炼津成痰而致。【肺燥非外邪所致,故不用轻宣之品而用清润为治】;但有燥痰粘稠,涩而难出,若过用滋腻,反更胶着粘黏。本方以贝母、栝楼、花粉、桔梗为主,重在润燥化痰,清热止咳;橘红、茯苓以理气调中而治痰,如此配伍,使热清则痰消,肺润则气肃,诸证自愈。
5.止嗽散原书主治“诸般咳嗽”。乃因其为止咳化痰,疏风宣肺之剂,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故可用治多种咳嗽,尤适用于外感咳嗽已久,但表证未尽,咳嗽咽痒,咳痰不畅,微恶风发热者。方以百部、紫菀、白前、桔梗、甘草温润化痰,宣肺止咳,陈皮理气祛痰,荆芥疏风解表。体现了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的特点。对于新久咳嗽,伴有咽痒,咳痰不爽者皆可加减运用。但本方究偏温性,阴虚劳咳者则不宜使用。
6.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半夏辛温性燥,功能燥湿化痰,为治湿痰之要药;天麻味甘温润,平肝熄风而止眩,为治风痰眩晕之要药;两药相配,尤善化痰熄风,正如《医学心悟》所云:“有湿痰壅遏(è)者,书云头晕眼花,非天麻半夏不能除是也。故本方为治风痰上扰眩晕头痛之名方。

【小结】
祛痰剂按其作用不同,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治风化痰五类。
1.燥湿化痰:二陈汤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作用,为治痰的【基础要方】,主治湿痰内阻的咳嗽痰多等症。随证加味,可用于多种痰证。茯苓丸具有燥湿行气,软坚化痰之功用,主治痰停中脘,流于四肢所致的臂痛,或两手疲软,四肢浮肿等。温胆汤能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的虚烦不得眠、呕逆、惊悸、癫痫等证。
2.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与小陷胸汤均有清热化痰的作用,但清气化痰丸又能理气止咳,主治痰热内结,咳嗽痰稠色黄之证;而小陷中汤尚能宽胸散结,主治痰热互结胸脘的小结胸证。
3.润燥化痰:贝母恬楼散具有润肺化痰之功,主治肺经燥痰所致的咳嗽痰稠,咳之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之证。
4.温化寒痰:苓甘五味姜辛汤为温肺化饮的主要方剂,主治寒饮停肺,咳嗽痰多,清稀色白之证。
5.治风化痰:止嗽散与半夏白术天麻汤均有治风化痰的作用,但止嗽散止咳化痰中,并能疏散外风,主治风邪犯肺所致新、久咳嗽证;而半夏白术天麻汤燥湿化痰与平肝熄风并用,化痰熄风而治痰浊阻滞,引动肝风,风痰上扰的眩晕、呕吐,以及痰厥头痛等证。

【思考】
1.试述祛痰剂的含义、分类、使用注意。
2.祛痰剂中配伍理气药有何意义?
3.试分析二陈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方意义。
4.你对前人所谓“二陈汤为治痰的总方”是如何理解的?
5.试分析半夏在二陈汤、半夏泻心汤、半夏厚朴汤、温经汤、麦门冬汤等方剂中的作用特点。
6.温胆汤的“温胆”何意?本方善治何证?
7.试述二陈汤与温胆汤、清气化痰丸与小陷胸汤、苓甘五味姜辛汤与小青龙汤功效、主治的异同?

【其他】
流注,中医病名。流注是以发生在肌肉深部的转移性、多发性脓肿为表现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其特点是漫肿疼痛,皮色正常,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之深处,并有此处未愈他处又起。相当于西医的脓血症、肌肉深部脓肿、髂窝部脓肿。本病多因正气不足,邪气壅滞,使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成。

#小陷胸汤#-祛痰剂(清热化痰)
【#临床#运用】
1.运用要点:#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舌苔黄腻,脉滑数。#
2.#渗出性胸膜炎、支气管炎、肋间神经痛、胃炎、胆囊炎、胰腺炎、胆道蛔虫症等属于痰热互结#者,可用本方治之。

【掌握】
1.含义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排除和消解痰饮的作用,用以治疗各种痰证的一类方剂,统称为祛痰剂。属于“八法”中【消法】的范畴。

痰的产生,虽然有内伤、外感之分,但总以机体津液輸布失常,水液凝聚而成。体内水液的运行,有赖于【脾的运化、肺的通调、肾的气化】,故肺、脾、肾的功能失常,均可使津液输布失常,凝聚而形成痰饮。痰之与饮,异名同类,均由水液凝聚而成,只不过是形质不同而已,大抵【稠而浊】者为【痰】,【清而稀】者为【饮】。
痰饮形成之后,可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证候,是为【痰证】。痰证的范围广泛,但无非一是指留滞于肺的痰涎,并因痰阻气道,肺失宣降而产生喘、咳之证;一是指在脏腑组织中逐漸积聚而形成的痰,多为津液凝聚而成,并随气机的升降岀入而流注于脏腑、经络、肌肤、骨节之间等,无处不到,可引起多种病证,诸如痰核、流注、瘰疬、中风、癞痫等。治法亦因之而异。
2.分类
根据痰证产生的病因,常见的痰证,不外乎寒痰、热痰、湿痰、燥痰、风痰五种。大凡脾不运湿,湿聚成痰者,此为【湿痰】,治宜燥湿化痰;火热内郁,炼津为痰者,此为【热痰】,治宜清热化痰;肺有燥热,灼津成痰者,此为【燥痰】,治宜润燥化痰;脾肾阳虚,寒饮内停,或肺寒留饮者,此为【寒痰】,治宜温化寒痰;风邪犯肺,肺失宣降,津聚成痰者,此为【风痰】,治宜疏风化痰;肝风夹痰,上扰清空者,此亦称为风痰,治宜熄风化痰,故此,治痰剂依据方剂功效的不同而相应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治风化痰】五类。
(1)燥湿化痰
—本类方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作用,适用于湿痰证。湿痰的生成多因脾阳不振,运化失常,水湿停留,凝聚为痰。临证表现每以咳嗽痰多,色白易咯出,胸膈痞闷,舌苔白腻,脉滑等为特征。代表方剂如二陈汤、温胆汤等。
(2)清热化痰
一本类方剂具有清肺热,化痰结的作用,适用于热痰证。热痰的产生多由邪热内蕴,灼津成痰,或郁久化火,成为痰火之证。其临证表现每以咳嗽痰黄粘稠难咯出,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特征。代表方剂如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等。
(3)润燥化痰
—本类方剂具有润燥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燥痰症,其病因多由燥热袭肺,灼津成痰而致。临证表现为痰少而粘稠,咯之不爽,咽喉干燥,甚至呛咳,声音嘶哑等。代表方剂如贝母瓜萎散。
(4)温化寒痰
一本类方剂具有温肺寒,化寒饮,止喘咳的作用,适用于寒痰证。寒痰的生成,每因脾肾阳虚,肺寒停饮而致。临床表现每以咳嗽痰多,清稀如涎,胸闷喘促,口淡,舌苔白滑,脉沉等为特征。代表方剂如甘五味姜辛汤、冷哮丸、三子养亲汤等。
(5)治风化疾
一本类方剂具有疏风化痰止咳,或熄风化痰的作用,适用于风痰证。风痰为病,有内外之别,外风挟(jiā)痰证,是因外感风邪,肺气不宣所致,临证表现以咳嗽咽痒,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等为特征,代表方剂如止嗽散;内风夹疾证,多因痰湿内阻,引动肝风,风痰上扰所致,临证表现以眩晕,头痛,甚至昏厥,不省人事为特征。代表方剂如半夏白术天麻汤等。
3.使用注意
(1)痰证之治,古人尤其强调“治病求本”、“治其生痰之源”,即在祛痰的同时,必须根据具体病证、病因的不同而分别结合调肺、理脾、温阳化气等法以治本,从而提高疗效。
(2)痰随气而升降,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故治痰剂每多配伍理气之品以调畅气机,使气顺则痰消。
(3)注意根据痰证的性质,即寒、热、燥、湿的不同分别选用相应的方剂以治疗。同时对于痰的变证如:痰流经络、肌腠而为瘰疬、痰核者,治宜结合疏通经络、软坚散结法:若痰迷心窍,或引动肝风,兼有肝风内动而致惊厥、癩病、中风者,又须结合通窍、治风等法,以提高疗效。
(4)痰证兼有咯血倾向者,对于辛温燥烈的祛痰剂宜慎用,以防引起大咯血;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免【膩滞留邪,病久不愈】。

【重点难点】
1.祛痰剂中,常配以理气之品,以调畅气机,气顺则痰易消。如二陈汤中用芳香行气的陈皮,以理气燥湿,芳香醒脾,使气机通畅,湿去痰消;又如清气化痰丸中配以理气的陈皮、枳实以行气破结化滞,使气顺则痰自消,【痰消则火无所附】,诸证自可解除。
2.二陈汤被称为“治痰之总剂”,主要是针对其功效而言,“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湿痰的生成直接关系到脾肺两脏,而重点在脾,二陈汤诸药合用,燥湿、化痰,理气、健脾之功具备,标本兼顾,实为一首应用广泛的化痰和胃方剂。《医方集解》云“治痰通用二陈”,诸多治痰的名方均系二陈汤化裁而来,如导痰汤、涤痰汤、金水六君煎等等。
3.温胆汤重在清胆和胃化痰,盖胆为中正之官而主决断,又为清静之腑,其气以生发为主,柔和为畅。若痰热互结于内,则胆失清静之所,胃失和降之功,表现为虚烦不得眠,口苦、呕涎等症。故方以陈皮、半夏、茯苓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加竹茹清胆和胃,除烦止呕,枳实降气和胃,于是痰热清,胆胃和,则“虚怯”、“易惊”之症可愈,故方虽冠以“温
胆,实则重在清胆和胃化痰,正如罗东逸所云“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
4.贝母栝楼散所治之燥痰证,乃因肺中燥热,炼津成痰而致。【肺燥非外邪所致,故不用轻宣之品而用清润为治】;但有燥痰粘稠,涩而难出,若过用滋腻,反更胶着粘黏。本方以贝母、栝楼、花粉、桔梗为主,重在润燥化痰,清热止咳;橘红、茯苓以理气调中而治痰,如此配伍,使热清则痰消,肺润则气肃,诸证自愈。
5.止嗽散原书主治“诸般咳嗽”。乃因其为止咳化痰,疏风宣肺之剂,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故可用治多种咳嗽,尤适用于外感咳嗽已久,但表证未尽,咳嗽咽痒,咳痰不畅,微恶风发热者。方以百部、紫菀、白前、桔梗、甘草温润化痰,宣肺止咳,陈皮理气祛痰,荆芥疏风解表。体现了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的特点。对于新久咳嗽,伴有咽痒,咳痰不爽者皆可加减运用。但本方究偏温性,阴虚劳咳者则不宜使用。
6.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半夏辛温性燥,功能燥湿化痰,为治湿痰之要药;天麻味甘温润,平肝熄风而止眩,为治风痰眩晕之要药;两药相配,尤善化痰熄风,正如《医学心悟》所云:“有湿痰壅遏(è)者,书云头晕眼花,非天麻半夏不能除是也。故本方为治风痰上扰眩晕头痛之名方。

【小结】
祛痰剂按其作用不同,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治风化痰五类。
1.燥湿化痰:二陈汤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作用,为治痰的【基础要方】,主治湿痰内阻的咳嗽痰多等症。随证加味,可用于多种痰证。茯苓丸具有燥湿行气,软坚化痰之功用,主治痰停中脘,流于四肢所致的臂痛,或两手疲软,四肢浮肿等。温胆汤能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的虚烦不得眠、呕逆、惊悸、癫痫等证。
2.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与小陷胸汤均有清热化痰的作用,但清气化痰丸又能理气止咳,主治痰热内结,咳嗽痰稠色黄之证;而小陷中汤尚能宽胸散结,主治痰热互结胸脘的小结胸证。
3.润燥化痰:贝母恬楼散具有润肺化痰之功,主治肺经燥痰所致的咳嗽痰稠,咳之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之证。
4.温化寒痰:苓甘五味姜辛汤为温肺化饮的主要方剂,主治寒饮停肺,咳嗽痰多,清稀色白之证。
5.治风化痰:止嗽散与半夏白术天麻汤均有治风化痰的作用,但止嗽散止咳化痰中,并能疏散外风,主治风邪犯肺所致新、久咳嗽证;而半夏白术天麻汤燥湿化痰与平肝熄风并用,化痰熄风而治痰浊阻滞,引动肝风,风痰上扰的眩晕、呕吐,以及痰厥头痛等证。

【思考】
1.试述祛痰剂的含义、分类、使用注意。
2.祛痰剂中配伍理气药有何意义?
3.试分析二陈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方意义。
4.你对前人所谓“二陈汤为治痰的总方”是如何理解的?
5.试分析半夏在二陈汤、半夏泻心汤、半夏厚朴汤、温经汤、麦门冬汤等方剂中的作用特点。
6.温胆汤的“温胆”何意?本方善治何证?
7.试述二陈汤与温胆汤、清气化痰丸与小陷胸汤、苓甘五味姜辛汤与小青龙汤功效、主治的异同?

【其他】
流注,中医病名。流注是以发生在肌肉深部的转移性、多发性脓肿为表现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其特点是漫肿疼痛,皮色正常,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之深处,并有此处未愈他处又起。相当于西医的脓血症、肌肉深部脓肿、髂窝部脓肿。本病多因正气不足,邪气壅滞,使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成。

#贝母瓜蒌散#-祛痰剂(润燥化痰)
【#临床#运用】
1.运用要点:#咳嗽咳痰不利,咽喉干燥哽痛,舌红苔干脉数。#
2.#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合并感染、慢性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属于肺经燥热有痰#者,可用本方治之 。

【掌握】
1.含义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排除和消解痰饮的作用,用以治疗各种痰证的一类方剂,统称为祛痰剂。属于“八法”中【消法】的范畴。
痰的产生,虽然有内伤、外感之分,但总以机体津液輸布失常,水液凝聚而成。体内水液的运行,有赖于【脾的运化、肺的通调、肾的气化】,故肺、脾、肾的功能失常,均可使津液输布失常,凝聚而形成痰饮。痰之与饮,异名同类,均由水液凝聚而成,只不过是形质不同而已,大抵【稠而浊】者为【痰】,【清而稀】者为【饮】。
痰饮形成之后,可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证候,是为【痰证】。痰证的范围广泛,但无非一是指留滞于肺的痰涎,并因痰阻气道,肺失宣降而产生喘、咳之证;一是指在脏腑组织中逐漸积聚而形成的痰,多为津液凝聚而成,并随气机的升降岀入而流注于脏腑、经络、肌肤、骨节之间等,无处不到,可引起多种病证,诸如痰核、流注、瘰疬、中风、癞痫等。治法亦因之而异。
2.分类
根据痰证产生的病因,常见的痰证,不外乎寒痰、热痰、湿痰、燥痰、风痰五种。大凡脾不运湿,湿聚成痰者,此为【湿痰】,治宜燥湿化痰;火热内郁,炼津为痰者,此为【热痰】,治宜清热化痰;肺有燥热,灼津成痰者,此为【燥痰】,治宜润燥化痰;脾肾阳虚,寒饮内停,或肺寒留饮者,此为【寒痰】,治宜温化寒痰;风邪犯肺,肺失宣降,津聚成痰者,此为【风痰】,治宜疏风化痰;肝风夹痰,上扰清空者,此亦称为风痰,治宜熄风化痰,故此,治痰剂依据方剂功效的不同而相应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治风化痰】五类。
(1)燥湿化痰
—本类方剂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作用,适用于湿痰证。湿痰的生成多因脾阳不振,运化失常,水湿停留,凝聚为痰。临证表现每以咳嗽痰多,色白易咯出,胸膈痞闷,舌苔白腻,脉滑等为特征。代表方剂如二陈汤、温胆汤等。
(2)清热化痰
一本类方剂具有清肺热,化痰结的作用,适用于热痰证。热痰的产生多由邪热内蕴,灼津成痰,或郁久化火,成为痰火之证。其临证表现每以咳嗽痰黄粘稠难咯出,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特征。代表方剂如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等。
(3)润燥化痰
—本类方剂具有润燥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燥痰症,其病因多由燥热袭肺,灼津成痰而致。临证表现为痰少而粘稠,咯之不爽,咽喉干燥,甚至呛咳,声音嘶哑等。代表方剂如贝母瓜萎散。
(4)温化寒痰
一本类方剂具有温肺寒,化寒饮,止喘咳的作用,适用于寒痰证。寒痰的生成,每因脾肾阳虚,肺寒停饮而致。临床表现每以咳嗽痰多,清稀如涎,胸闷喘促,口淡,舌苔白滑,脉沉等为特征。代表方剂如甘五味姜辛汤、冷哮丸、三子养亲汤等。
(5)治风化疾
一本类方剂具有疏风化痰止咳,或熄风化痰的作用,适用于风痰证。风痰为病,有内外之别,外风挟(jiā)痰证,是因外感风邪,肺气不宣所致,临证表现以咳嗽咽痒,微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等为特征,代表方剂如止嗽散;内风夹疾证,多因痰湿内阻,引动肝风,风痰上扰所致,临证表现以眩晕,头痛,甚至昏厥,不省人事为特征。代表方剂如半夏白术天麻汤等。
3.使用注意
(1)痰证之治,古人尤其强调“治病求本”、“治其生痰之源”,即在祛痰的同时,必须根据具体病证、病因的不同而分别结合调肺、理脾、温阳化气等法以治本,从而提高疗效。
(2)痰随气而升降,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故治痰剂每多配伍理气之品以调畅气机,使气顺则痰消。
(3)注意根据痰证的性质,即寒、热、燥、湿的不同分别选用相应的方剂以治疗。同时对于痰的变证如:痰流经络、肌腠而为瘰疬、痰核者,治宜结合疏通经络、软坚散结法:若痰迷心窍,或引动肝风,兼有肝风内动而致惊厥、癩病、中风者,又须结合通窍、治风等法,以提高疗效。
(4)痰证兼有咯血倾向者,对于辛温燥烈的祛痰剂宜慎用,以防引起大咯血;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免【膩滞留邪,病久不愈】。

【重点难点】
1.祛痰剂中,常配以理气之品,以调畅气机,气顺则痰易消。如二陈汤中用芳香行气的陈皮,以理气燥湿,芳香醒脾,使气机通畅,湿去痰消;又如清气化痰丸中配以理气的陈皮、枳实以行气破结化滞,使气顺则痰自消,【痰消则火无所附】,诸证自可解除。
2.二陈汤被称为“治痰之总剂”,主要是针对其功效而言,“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湿痰的生成直接关系到脾肺两脏,而重点在脾,二陈汤诸药合用,燥湿、化痰,理气、健脾之功具备,标本兼顾,实为一首应用广泛的化痰和胃方剂。《医方集解》云“治痰通用二陈”,诸多治痰的名方均系二陈汤化裁而来,如导痰汤、涤痰汤、金水六君煎等等。
3.温胆汤重在清胆和胃化痰,盖胆为中正之官而主决断,又为清静之腑,其气以生发为主,柔和为畅。若痰热互结于内,则胆失清静之所,胃失和降之功,表现为虚烦不得眠,口苦、呕涎等症。故方以陈皮、半夏、茯苓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加竹茹清胆和胃,除烦止呕,枳实降气和胃,于是痰热清,胆胃和,则“虚怯”、“易惊”之症可愈,故方虽冠以“温
胆,实则重在清胆和胃化痰,正如罗东逸所云“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
4.贝母栝楼散所治之燥痰证,乃因肺中燥热,炼津成痰而致。【肺燥非外邪所致,故不用轻宣之品而用清润为治】;但有燥痰粘稠,涩而难出,若过用滋腻,反更胶着粘黏。本方以贝母、栝楼、花粉、桔梗为主,重在润燥化痰,清热止咳;橘红、茯苓以理气调中而治痰,如此配伍,使热清则痰消,肺润则气肃,诸证自愈。
5.止嗽散原书主治“诸般咳嗽”。乃因其为止咳化痰,疏风宣肺之剂,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故可用治多种咳嗽,尤适用于外感咳嗽已久,但表证未尽,咳嗽咽痒,咳痰不畅,微恶风发热者。方以百部、紫菀、白前、桔梗、甘草温润化痰,宣肺止咳,陈皮理气祛痰,荆芥疏风解表。体现了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的特点。对于新久咳嗽,伴有咽痒,咳痰不爽者皆可加减运用。但本方究偏温性,阴虚劳咳者则不宜使用。
6.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半夏辛温性燥,功能燥湿化痰,为治湿痰之要药;天麻味甘温润,平肝熄风而止眩,为治风痰眩晕之要药;两药相配,尤善化痰熄风,正如《医学心悟》所云:“有湿痰壅遏(è)者,书云头晕眼花,非天麻半夏不能除是也。故本方为治风痰上扰眩晕头痛之名方。

【小结】
祛痰剂按其作用不同,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治风化痰五类。
1.燥湿化痰:二陈汤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作用,为治痰的【基础要方】,主治湿痰内阻的咳嗽痰多等症。随证加味,可用于多种痰证。茯苓丸具有燥湿行气,软坚化痰之功用,主治痰停中脘,流于四肢所致的臂痛,或两手疲软,四肢浮肿等。温胆汤能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的虚烦不得眠、呕逆、惊悸、癫痫等证。
2.清热化痰:清气化痰丸与小陷胸汤均有清热化痰的作用,但清气化痰丸又能理气止咳,主治痰热内结,咳嗽痰稠色黄之证;而小陷中汤尚能宽胸散结,主治痰热互结胸脘的小结胸证。
3.润燥化痰:贝母恬楼散具有润肺化痰之功,主治肺经燥痰所致的咳嗽痰稠,咳之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之证。
4.温化寒痰:苓甘五味姜辛汤为温肺化饮的主要方剂,主治寒饮停肺,咳嗽痰多,清稀色白之证。
5.治风化痰:止嗽散与半夏白术天麻汤均有治风化痰的作用,但止嗽散止咳化痰中,并能疏散外风,主治风邪犯肺所致新、久咳嗽证;而半夏白术天麻汤燥湿化痰与平肝熄风并用,化痰熄风而治痰浊阻滞,引动肝风,风痰上扰的眩晕、呕吐,以及痰厥头痛等证。

【思考】
1.试述祛痰剂的含义、分类、使用注意。
2.祛痰剂中配伍理气药有何意义?
3.试分析二陈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方意义。
4.你对前人所谓“二陈汤为治痰的总方”是如何理解的?
5.试分析半夏在二陈汤、半夏泻心汤、半夏厚朴汤、温经汤、麦门冬汤等方剂中的作用特点。
6.温胆汤的“温胆”何意?本方善治何证?
7.试述二陈汤与温胆汤、清气化痰丸与小陷胸汤、苓甘五味姜辛汤与小青龙汤功效、主治的异同?

【其他】
流注,中医病名。流注是以发生在肌肉深部的转移性、多发性脓肿为表现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其特点是漫肿疼痛,皮色正常,好发于四肢、躯干肌肉丰厚之深处,并有此处未愈他处又起。相当于西医的脓血症、肌肉深部脓肿、髂窝部脓肿。本病多因正气不足,邪气壅滞,使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张颜齐[超话]#[心]#张颜齐 重庆来的小歌星# 太喜欢《每天晚上在宇宙边缘睡不着》了。我现在还正在放呢。好适合晚上听呀,因为我也睡不着觉。 又是接受张颜齐
  • 预计第一波凉地鲜果会在5月20日左右摘果发货,我们线上预订的全部都是品级最高最好的果子,每年都是最好的用来发货给线上买家。我们确保发出的所有果子都是26mm以上
  • 我妈:“找不到是你的事儿,那你同学xxx,就住咱俩隔壁,工作在西二环。作为一名大龄单身女青年(28岁)我妈是这么对我的,我周二回的自己租住的地方,周五就呼唤我。
  • em……很可以,突然觉得糟蹋了自己喜欢两三年的作家白瞎了[微笑]这大概是这一年还能稍稍保持初心的精神支柱了,像在连绵的阴雨天里一束永恒的阳光,有的人,同样经受过
  • 怎么才能买到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
  • ”谈到湖人的球员们都参与了霍华德的签约进程时,Woj说:“戴维斯是我所知和霍华德交谈过的球员,他们几乎全员都参与了此事,他们过去的几天里给霍华德传递了一个很明显
  • 该剧以一家开葫芦头泡馍的“老西安”家庭成长史来反映时代与社会的变化,通过演绎小人物在岁月变迁中的命运沉浮,映射了西安在改革开放洗礼下蝶变焕新的发展历程。以一家开
  • (他平时对毛肚的兴趣可是不大的)边吃边和张可爱讨论其实真正的川菜之魂是没有一点️的水煮白菜,你能想象么?昨晚和张可爱去了一家餐厅叫《赠李白》整体装修非常诗意,原
  • 公司的声明现在已经发了第三次,不发声明的时候,有人说是默认,发声明之后,有人说是欲盖弥彰心太累了 往后只寄希望于这个我想守护的人,他没有黑料是我最大的底气[心]
  • [挤眼]下方评论区告诉我吧微博关注〈新乡美食小喇叭〉一起发现美食吧[耶][耶]#新乡[超话]#[耶][耶]#新乡美食##新乡美食推荐##八宝粥##宝典八宝粥##
  • 选票挑选没雷和国资背书的更好……所以我是每天参与随时满仓的!我基本上都是踏着节点满仓进去支持国家的上市企业发展,因为我坚信我们会赢,会打赢这场由美国佬挑起的这场
  • #金秦禹[超话]# 有进行过其他特别的活动吗:足球,那个时候也很喜欢足球,现在也很喜欢,我虽然也在足球部活动过,但也是学校的足球代表内?#巴彦淖尔爆料##减肥[
  • 只是之前纳闷:这么深沉感情的一首歌,让稚嫩的娃儿们唱,声音虽纯,能唱出啥感情?时间过的太快,渐渐的大家能聚的时间少了起来:某兄事业升速飞快;本人对打牌没什么兴趣
  • 人家做得好时,我们要赞叹,这就是随喜;当我们赞叹别人的时候,那结果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功德跟他的完全一样。那些批評都放大了你的缺點,你沒有那麼壞,要記得去珍惜你那
  • 我不知道他是看到什么言论了会这样可怜巴巴的打出这句话 我求求你们能不能别来欺负他啊 在节目上点评学员都能拿来被恶意揣测 网络暴力太可怕了 从2013年开始我不希
  • #“诗词之最”让人拍案叫绝!有內人自陳.頃侍宴.見宣翰林學士.左右內臣曰.小宋也.時在車子中偶見之.呼一聲爾.上召子京.從容語及.子京惶懼無地.上笑曰.蓬山不遠
  • 今日[给你小心心]动态里看到的傻B广告,这种小说,我的天呐,三观震碎一地,还好意思打广告,好想怼死他图一,有个这么傻B的领导,[吐],这样的公司能开的长久才怪图
  • 苏锦临终前希望将来裴默和尹今珠在一起,但她并不知道,裴默在魔戒的帮助下获得了读心术,副作用是他心爱的女人都得死。原来,顾千辰和兮兮以前是恋人,因为一次车祸,兮兮
  • 我一个月只在一个超话发帖,而最两个月都只在哥哥家发帖,积分不送哥哥,送谁?那我的帖子来黑肖战,抹黑肖战粉丝,也未免太看得起我了[作揖][作揖][作揖]而且黑子也
  • 所以在你的中阴身的时候也是有这种情想,有你这种情想,所以你这中阴身才来投胎;你要是没有情想的话,你就不会来投胎的,不会有你这个身体的。汝心非想,则不能来:虽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