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九边:转型阵痛到底有多痛

这两天看到统计局的说法

里边提到一个说法特别有意思,就是“转型阵痛”。现在的情况大家都看出来了,当前经济有两个问题、一头大象:
房地产和基建已经基本上很完善了,后续的趋势是掉头向下的。
低端制造业也面临迁出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压力。
那头大象就是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这在未来几十年内都不可逆。
道理都不复杂,房地产和基建他俩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大家贷款买房,房地产商拿到大家买房钱,再去贷款买地,政府拿到开发商的钱,再去贷款搞基建。
这也是为啥搞了这么多年,老百姓、房地产公司和政府(城投债)都欠了一屁股钱。
这种玩法效率是很高的,中国近二十年的变化大家也有目共睹。但这套玩法有个极限,就是老百姓没钱继续买了,那这个游戏也就到头了。今年房地产有多淡定,大家也都有目共睹。
接下来就是惨烈的出清。我看大猛子的视频,他去年月薪一万,今年变三千了,不过还是比很多设计院强,有些设计院春节假期到现在还没结束。大猛子是国企,还好很多,读者里有私企的工程队,除了出海国内已经很难有项目了。还有一部分项目倒是能拿下,但需要垫钱,问题是去年的钱还没要回来,工头不敢接了。
上游的钢筋水泥也不好过,订单太少,开不了工,比如钢铁巨头永昌系旗下31家公司今年就倒闭了。
不过需要注意的一件事,盖房子是个夕阳产业,不代表今后不盖了,也不代表房地产行业就没了。
哪怕美国这种早已完成城市化的国家,房子还在继续盖,因为每个人都有住进更好房子的需求,但是这种改善型需求跟咱们之前大拆大建相比规模会小很多。
其次房地产买卖永远都是个超级行业,查了下,美国2022年房地产占GDP的比重是11.5%,比咱们国家2022年都高。他们的房地产主要已经不是盖房子,而是房屋买卖、物业管理相关的服务业。
中国未来也一样,就算盖房子不行了,房地产永远都是个超级行业,毕竟经济的核心“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最大的开支就是房子,每个人奋斗的终点,也是搞个好房子。
我们其次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低端制造业的迁出,这一趋势其实也很清楚,一方面国内的环评和人力成本上涨是个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战导致大量的企业不出去不行了。
前几天还在抖音上看到一个视频,有个UP主去美国的超市里翻吊牌,已经很少有中国产了,绝大部分都是越南印尼,其实这些企业很多就是咱们抢过去的。
很多人对成本没概念,根据《财经》杂志的数据,2023年果链企业一个普通工人的人工成本,在中国珠三角是6000元—6500元左右,在越南是3200元到3600元,而印度工人的月薪仅为1500元左右。这也是为啥富士康已经把一部分河南的业务迁到了印度。
制造业,尤其低端制造业,最大的问题是“准入门槛太低”。前些年说越南印度无论如何也搞不定,这两年大家也都意识到了,确实没啥难度,只要肯投资,只要有人口,就没啥难的。
也正是因为门槛太低,海外竞争一旦压过来,就得竞相压低成本,最后压到根本没有任何利润可言。很快就面临一个选择,要不也搬过去,要不倒闭。
当然了,工人收入上升是个好事,打螺丝的目的是为了将来不打螺丝,而不是打上瘾了,为了一直打下去,坚决不涨薪。
所以国家这两年在推动产业升级策略。已经很明显了,汽车、造船、光伏新能源也都在大爆发。
不过问题也出现了,旧产业的工人怎么办?很多人说可以去新产业里就业,其实很难。
道理也不复杂,一方面高端一些的产业本身就是知识和资本密集的,根本用不了那么多人。
比如之前有新能源企业邀请我去参观过一个大型造车的车间,那里边就没啥工人,全是一堆机械臂,当时不让拍照,我在网上找了张图。

跟传统的流水线完全不是一码事:

事实上产业升级本身就是一种“去人化”,去的越彻底,效率越高。北京亦庄就有不少工厂,除了检修设备,其他时间都没啥人,生产起来日夜不停,没有这效率,工厂是没法在北京开下去的。或者说,产业升级是极度“资本增密”而且排斥人力的,技术越先进,对人力的需求越少。
也就是说,新产业和旧产业并不是从一个车站走向下一个车站,而是从金字塔的一个台阶上到了另一个台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产业升级中找到自己的下一个位置。
这也是当下很多人的痛苦之源,旧时代已经过去了,在新时代里不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这和二十年前完全不是一码事,在那场东北“漫长的冬季”里,很多人很痛苦,可是在东南已经开出了灿烂的“繁花”,大家都知道,这俩剧说的是同一个时代。
现在大家就体会到了美国这些年的痛苦,美国那边连汽车产线都搬走了,很多四十来岁的工人在迷茫中度过了后半生。
所以“产业升级”是一个很悖论的东西,整个社会的钱越赚越多,失业也越来越多。
没办法,如果国家向前发展,工资收入肯定会上升,成本的上升,必然会把极度成本敏感的企业赶到成本低的国家去。
此外还有那个说烂了的问题,俄乌战争改变了一切。曾几何时,资本家决定产能放到哪里,唯一的考量就是成本收益,如今成本收益只占一部分,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就是万一出点什么意外,他们的生产能不能继续。咱们这两年在提“安全”,他们也在提“产业链安全”。
那日子还要过,接下来怎么办?
其实大家参考下美国和日本,就能看出来,整体没啥办法,只能是按照市场规律办,让一部分低端制造业迁走,保住高端。这个是明摆着的,不多说了。
其实国家还有一个战略思路,就是重复当初欧美在中国大规模投资,当初他们投资中国,让中国发展工业化,咱们现在也在非洲和东南亚给他们投资搞工业化。
这让很多人不爽,觉得在海外给我们培养竞争对手。
主要是也没啥好办法,因为新兴市场发展起来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必须提前布局并且参股。到时候他们发展起来,也能买咱们的东西。而且他们的很多企业,其实也是咱们这边过去的。
这就很接近日本上世纪的海外政策了。比如咱们都知道,中国这两年出口了很多汽车,其实这里边就有日本公司在中国生产的,相当于咱们成长起来了,他们也吃到了。
当然了,助力新兴市场,培养未来购买力,这个需要很长时间,现在正在布局。
眼下就有个大问题,失业相关问题怎么解决?
参考发达国家,以及回顾咱们过去几年,除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确实没啥好办法。
第三产业就是服务业,农业是第一,工业第二,剩下的第三。
国内很多人不喜欢这个词,容易联想到端盘子送快递服务员,其实研发、销售什么的,都是服务业。毫不夸张地说,看我这篇文章的,95%以上是第三产业从业者。
很多人说起吸收就业,就觉得制造业吸收人力最多,其实这属于一个常识性错误。在任何一个走出农业时代的成熟社会,无论如何制造业和农业都没法跟服务业相比。几乎所有国家,都是第三产业占比最高。找了个数据大家随便看看吧:

尤其是全世界比较核心的城市,类似纽约东京,第三产业占比能达到90%以上。也能看出来,我国服务业的上升空间还很大,至少十个点。
但是有个问题,产业极度低端的国家,比如印度和印尼,他们的服务业占到GDP的70%,那些发达国家,服务业占80%,看着挺像,但是完全不是一码事。
这就涉及一个“财富的溢出”。
发达国家通过自己的高端产业赚到钱之后,形成了自己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就有更多的需求需要别人伺候自己。比如城市中产们去看歌剧,就有了大量的歌剧院从业者,他们的小孩去游乐场玩,游乐场又可以养活一堆人,看球赛,又可以养一大堆职业踢球和辅助的。
一般来讲,大家对美国物价比较迷惑,其实没啥迷惑的,能进口的一般都便宜,比如超市里的各种工业品;不能进口的,只能本地生产的,都贵,比如理发、饭店、医院什么的。
类似体育什么的产业化之后,小孩们也多了一条上升的路。基层还能有一大堆教练等职业,这又能容纳大量的人力。
当然了,在很多人眼里这些事都不咋样,他们觉得除了打螺丝或者工地打灰,其他的都是垃圾。
其实美国日本欧洲工业化达到巅峰之后,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产业升级和去工业化。咱们当然不可能复制他们,不过整体确实很相似,因为也没啥特别好的办法。
而且服务业有个特点,它是本地化的。工业容易被离岸外包,但是服务业是很难进口的,美国人可以享受到便宜的中国工业品和智利车厘子,但是无论如何也享受不到便宜的理发店或者饭店。
这也是为啥西方国家的工作时长越来越短。其实想想就知道,工厂是强调极致的“纪律”的,每个人必须全神贯注地专注于手里的活,但是服务业不需要,越高端的服务业越不需要。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产业以低端制造业为主,那工作时长短不了,太短就会被其他更穷、更不需要休息的人给替代掉。第三产业占主体,落实劳动法,自然而然工作时长慢慢就下来了,因为无论如何也转不走。
此外更关键的问题,就是政府的调节能力。
不知道大家感觉到没,这两年都在说产业升级,但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并没有感觉到升级带来的好处,只感受到了淘汰落后产能带来的凉意。
随着低端产业的持续迁出,新产业的涌现,势必进一步拉开收入差距。这时候就得格外照顾下那些基层老百姓,从升级成功的产业里征税,搞一个托底体系出来。
包括育儿补贴,失业补助,养老补助等等,还有配套的房贷延期等等。倒也不是说今后可以躺平了,而是说就算没了收入,也不至于活不下去,这样大家就不至于太慌了。
比如这些年在农村每个月给老人135,看着好像没多少,但是对于那些贫困老人来说绝对是雪中送炭,属于100%的良政。
太缺乏兜底,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占人口大多数的老百姓消费力很差,问就是没钱,没钱会对未来产生巨大的恐惧感,会进一步攒钱。最后形成一个尴尬的局面:本来消费力就不足,还把大量的钱存到了银行。我们消费力没法有效消耗我们的产能,只能寄希望于欧美的购买。
所以接下来等到产业升级成功了,势必要补贴基层老百姓,这一点日本相对来说做的很好。美国相对一般,超级巨头富的流油,底层却分享不到技术进步的红利,当然有怨气了。
咱们还是要以此为戒,发展生产力,保障就业,保障民生。

一个人,
最好的状态就是,
不属于任何人,
也不拥有任何人,
没人爱时,专注自己,
有人爱时,有能力拥抱彼此,
减少期待,用心生活,
此程山高路远,
余生留给自己!
半生已过,学会沉默,
记住凡事先讨好自己,
至于别人,
分心情,看交情,
让花是花,
让你是你,
做自己主人,
如果你不吃别人家的饭,
就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也不用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你仅是你,万人非你!
……(来源见水印)#情感# 早上好[心]

一个人,
最好的状态就是,
不属于任何人,
也不拥有任何人,
没人爱时,专注自己,
有人爱时,有能力拥抱彼此,
减少期待,用心生活,
此程山高路远,
余生留给自己!
半生已过,学会沉默,
记住凡事先讨好自己,
至于别人,
分心情,看交情,
让花是花,
让你是你,
做自己主人,
如果你不吃别人家的饭,
就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也不用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你仅是你,万人非你!
……(来源见水印)#情感# 早上好[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娇韵诗女王节# 来了!每晚20:00锁定娇韵诗天猫直播间,美肤达人在线分享心得干货,限时秒杀、口令红包等超多宠粉惊喜等你来!3月7日#娇韵诗直播宠粉日# 惊喜
  • 孔蒂:对我来说,前锋,九号是我队里最重要的球员。我们从后场开始培养,无论哪种情况,前锋都是标识点。前锋们,尤其是九号,是这个体系的标志点。我们打一个九号位,两个
  • 春天的第一杯咖啡是星巴克给的![给你小心心]超高颜值的春季新品,完全让人走不动路!#春天里见# 「樱花初绽拿铁」 粉红色奶盖真的惊艳到我[憧憬]topping
  • #王俊凯[超话]##王俊凯蒙牛##王俊凯# 只希望主播自己道个歉,并不是粉丝挑事, 八十岁的老奶奶都知道叫王俊凯诶,你们主播是原始人都不上网的吗?很难不怀疑你
  • 之前刷到这个热搜 不用看都知道里面肯定充斥着批判留学生是卖国贼/人上人/钞能力/草包出国镀金的讨论 所以我点都没点开看 刚刚看朋友圈看到我高中的counselo
  • #每日宜善[超话]##阳光信用# [心]做一個簡單的人,你沒那麼多觀眾,別那麼累,做一個簡單的人,踏實而務實,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擾。不要太高估自己,每個人
  • 3月十二生肖运势 生肖马 整体:前5日行“三合贵人”、“官印相生”之大吉运,贵人运强劲,诸事顺遂如意。5日惊蛰节气后,将步入“卯午相破”、“七杀坐枭”运,
  • #藏不住的歌单#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首关于自己的歌。往往被喜爱、被记住的这首歌,都是因为歌中的故事让大家走了心,动了情。 你有没有因为一首歌而泪流满面呢?
  • #黄三[超话]# [江湖再见] 中考倒计时123天 有我QQ的友友们 可能已经看到了我的空间 退q的原因有一部分就是因为中考啦 最后几个月了 想静下心来努力
  • 【[话筒]因受襄阳天气影响,吉祥航空1月11日部分航班被迫取消通告】 因受襄阳天气影响,吉祥航空被迫取消部分进出港航班,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抱歉,取消
  • 天呢,之前是一个人默默看书,后来金巧成为我的书友,我俩偶尔书单可以重合一下,所以隔三差五就聊聊关于一些书本的想法,其实都是乱聊,可能是吐槽,可能是反对,也可能是
  • #宝马# #汽车# #汽车资讯# #宝马3系# 自从1972年BMW将性能赋予在“M”的字母里,此后几十年里,“M”就代表着BMW的力量、操控以及最强悍的性能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
  • 《深夜碎碎念,越长大越感性》 在大三这种即将步入社会的时候 突然很怀念高中那段时光 相比起来 那时候着实显得无忧无虑多了 只需要好好读书和训练就好了 但当时我
  • #熊梓淇你好星期六# [羞嗒嗒]#熊梓淇追爱家族# 『新年好运不用愁 温暖幸福常相伴』 感谢一路相伴,见证彼此成长,喜迎2022年,遇见你,我明白了梦想不再
  • 手写练字Day521 手写|写字|练字|文字|句子 “回不去的日子,总是有回不去的道理。” “你的一句,只要有我在,她就不用长大,是我羡慕了很久的话。” “
  • #天官赐福广播剧#我是什么“预言家”吗???!!!去年动画周边在耳上新,还评论能不能搞到广播剧,今年(2021)不行,明年(2022)总行吧,结果居然成真!!!
  • 虾的库存补上啦,周末和家人吃得好开心! 以前不懂虾的好,学过营养减脂知识后,才发现它是宝… 比如这个黑虎虾,虾肉很有劲道,好吃又不长肉✌️ 比起克制自己不
  • 看嫣语赋预告哭死我了[泪]梁大人只有秋嫣了啊呜呜呜呜 父亲年少离他而去 接着就是小跟班宋锦 还有他的母亲也去了[泪]秋嫣啊你不能不要梁翊 他现在只有你了 下个星
  • 黑泽清谈《间谍之妻》: 某一场试镜中,苍井优哭了。我觉得这不符合这幕的设定,请她不要哭。于是她给出一个充满悲伤,却一滴眼泪也没有掉的表演,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