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生多世的修行人为什么还会生病?

本期问题:

佛说持戒得长命报、得少病报、得威势报,学佛人生生世世持戒的话,为什么还带三分病呢?

正文

持戒得少病报、持戒得长命报,如果生生世世持戒的话能不能得三分病?按照佛经典的推断是不可能。

从事相上,有人说:“佛难道不是生生世世持戒过来的吗?”

“维摩诘居士也有生病,大众去看望”。(维摩诘也是古如来倒驾慈航,普度众生)。

还有很多的大修行人好像也有病,所以理论上生生世世持戒不可能得三分病,但事相上却偏偏有。

理论上确实是生生世世持戒的话不可能得三分病,一分也不会得,因为无有来处,生病一定是有业障,既然是业障一定是有恶业,既然是恶业,造恶业就不叫持戒,持戒必然会远离恶业,因为不持戒所以有恶业,有恶业所以有恶障、业障、业障病,理论上是这样。

若是生生世世持戒,一定不带半分病,莫说三分了,因为没有生病的种子呀!

从事相上来讲修行人还是会有三分病:

第一个原因:

持戒之前有无量无边世,就算至今持了100万世的戒,这100万世半点戒都不犯,那100万世以前呢?100万世以前还有无量无边世。持戒100万世这是从时间上来推理,三分病必定是由过去世的三分业导致的,只是过去比较久远而已。

另外,人生下来就先造恶业了,因为生下来时一定会哭,哭得人家心烦意乱,哭也是恼害人,恼害人时就没有持好戒。

我们说10年的幼小时期顽皮淘气,大恶业不犯小恶业不断,出生后没有持戒之前、没有遇上三宝之前,也会造很多的恶业。

为什么阿罗汉不敢来人间?因为这是五浊恶世,来了容易造恶业。

隔阴之迷让人善恶不分,当善恶不分时,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

这样一来生生世世持戒,但同时又生生世世在没持戒之前又造了恶业,事相上肯定是这样的。

第二个原因:

若是真生生世世持戒其实一定要带三分病,有这一辈子不持戒什么病都没有,身体杠杠的,然后瞬间死掉也没受什么罪。

正是因为他们不持戒,所以才有这样的结果。这是什么道理呢?持戒是你生病之因,但它是了因!

举个例子,当年玄奘菩萨到那兰陀寺的时候,有一位法师叫戒贤法师,有106岁了,身患怪病,痛苦万分,他看看这个年纪也差不多可以走了,于是几次自杀,前两次自杀都没有成功。

第三次自杀时,文殊师利菩萨现身,菩萨用圆光术在掌心把戒贤法师的过去几世展示给他看,原来戒贤法师以前的很多世都是大将军,是英勇盖世的英雄,打起仗来一马当先,杀人如麻,为国家建功立业,那一辈子天下平定之后,国王论功行赏时,因为怕他功劳太大,功高盖主,所以国王就故意打压他,其他功劳比他小的都升了大官,而他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小官,于是他觉得心灰意冷,出家去了,当时是因为气愤、怨恨而出家。

世间之事好事背后有坏事,坏事背后有好事,就像道家的太极图,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一样。

当时看起来那些功劳比他小的人当了大官,他这么大的功劳反而给了他一个不值钱的小官,于是他就出家了。

出家后到藏经阁翻经典,看到经典中的甚深妙理,深知自己业障深重于是就开始持五戒不犯,那一世死掉后因为后面的业要先兑现的,《楞严经》上讲人是生顺死逆,死从灭有。

譬如说这一辈子前面是造做恶业,后来改邪归正开始造善业了,死掉时反转下一辈子是往生到人间来继续修行来了,但是来到人间继续修行时,你可千万要小心,修了一半退转的有没有?有。大菩萨身边都有退转的,什么原因?因为会有种种境界现前.....入恶道去了,因为有种种的恶因缘缠绕,所以你得坚持,坚持之后又可以把善业牵引出来,,再把善业增广,进而把善心延续到修行这方面,就叫世世常行菩萨道,是从最初到最后都是行菩萨道。

但是这样很难!因为有种种的恶因缘缠绕,所以当你修行时,行着行着就有让你远离修行的缘出现了,你就要知道一定是过去世曾经造作了种种恶业的缘故,因此更要坚持修行!恶因恶缘被牵引出来的时候会有种种的原因,并不是说直接把你拉出去,由外面的种种因缘给勾引出去,而是渐渐发生的,而且看似在当时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戒贤法师他那一辈子往生到下一世后,因前世后半辈子的出家经历现前,于是下一世因为种种原因很小就开始出家、修学佛法,出家之后由于他的精进持戒修行,恶业障碍就没有机会现前,后面下一世又这样。

如此这样世世持戒,到他纳兰陀寺的那一世是第五世,恶业、地狱业已经熟上来了,虽然他生生世世持戒修行,持戒修行能灭未来之恶业,不能灭过去世的恶罪。

比如你喝错东西不小心中毒了,能把毒瞬间化解掉吗?不能!毒已经进去了,你知道是毒,后面不会再去吃了,但是已经吃进去的无法改变,虽然可能大恶业变小恶业、小恶业变无记业,但是还是有罪。

再比如说上辈子我骂了你,后来我们两个人都修行了,再遇到了之后两个人也会开开玩笑,把过去的恶业化解成为无记业。

但是业还是当年造作的这个业,戒贤法师就是这样,因为这个原理,地狱业结下了,没有下地狱是因为生生世世持戒的原因下不去,下不去就得人间偿还,异时异地来偿还,不在地狱成熟就在人间来熟,那就是大业变小业了,虽然大业变小业了,但是业还在这里,我们不能灭过去的恶业,只能灭未来的和当前的,正是因为你生生世世持戒就下不了三恶道,下不了三恶道那恶业就要在人间熟,在人间就把业熟出来兑现掉,其实是很划算的。

所以修行人,反而不像有些众生那样大吃大喝、百病不生,然后就到地狱里去了,60个大劫吃尽苦头,60个大劫刀山火海的煎熬有谁能知?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人只知道他吃喝嫖赌一辈子,身体也很好杠杠的!但是这个到恶道受苦又有谁能知?只有诸佛出世才能知道这种因缘果报的道理,才能讲解出来让我们知道。

生生世世持戒是让你能生病的了因,了却过去世恶业的缘。因为有这个因在,所以有些业可以重业转轻业。

譬如说曾经有位老师在讲课时,讲着讲着脚就开始抽筋痛了起来,对他来讲这件事正是了因,可是却有人就开始借这个事情来讽刺挖苦了。这表示这些讽刺挖苦的人根本就不懂得真正的因缘果报的道理。

第三个原因:

佛说诸烦恼恶友是修行道庄严伴侣。在一个三分病的状态之下,你看凡夫三分病的时候是如何?菩萨三分病时又如何,生病是一种烦恼,是烦恼就会有苦,有病就能知苦,知苦就会思考苦是怎么来的。

那么要对治这种烦恼,自然会有智慧被引发出来,苦、集、灭、道。而这个烦恼恶友就为修行人提供了修行的缘。

比如跳舞也得提供场所,打乒乓球也得提供场所。修行也要有缘,有缘你就能增上。没有种种的事实考验,你会以为自己修得很好。

无病无痛、无钱财之忧的时候, 10年了从来不生气,不一定是因为修行好,很可能是因为没有生气的机缘。

有个佛典故事说,有一位女主人名声很好,大家都认为这个人是个老好人,从来不生气,但是她的丫环为了证明她只是没有境界现前而导致嗔心不现前,于是就故意违逆她,结果这位女主人拿着棒子追她打,直到追到大街上为止,这就是境界现前。

病就是一种恶境界,所以说你在恶境当中是能保持平静心态,才是好的心境的体现。

在顺境当中,即使脾气非常暴躁的恶人,他也不发脾气,只能说是境界很好并非是你的心境好,这个境界好,使你以为你心境好,这是一个假象。

所以修行人常带三分病,这三分病都是一个修行的助缘。

上面所讲是修行人还得三分病的三点原因,一个是生因,一个是了因,一个是助缘。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示现。

有人问维摩诘居士你怎么生病了?你修行这么高怎么会生病呢?

维摩诘居士说:“因众生有病故,我也有病。”

如来藏有没有病?如来藏有没有染污?没有。但是为什么说如来藏是不垢不净的呢?为什么说不净呢?是因为五蕴众生染污,所以如来藏不净。维摩诘居士是因为众生有病,而他示现有病。

《涅槃经》中佛亲口说,释迦世尊无量世以前就已经断除了生病这一种业障,无量世以前就已经断除了,但因为要摄受众生,度化众生故就示现有病。所以八地以上菩萨到人间来如果有病,那叫做示现。戒贤菩萨有病那是因为前面的三种原因。

所以,生因、了因、助缘故、为示现故,四种原因修行人会显现有三分病。 https://t.cn/z8LSiWp

【是你的心有问题】

在一个世俗人的眼光看来,
对方好像都在做世俗的事情,
但他可能“完全没有私心”,
而是一心在做着利益众生的事情。
当然也有一些人口口声声说自己在利益众生,
但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相对来说也有些人看似自利,
却是真正在利益他人。
如果你说没有人能够做到“毫无私欲”的,
这是“你的心有问题”。
为何我们要做回向?
就是将努力欢喜而做的各种佛子行持所积聚的一切善,
都要回向给所有众生,希望他们离开各种苦难;
同时,我们是带着三轮体空的了悟,
将功德回向众生证得菩提,
目的是希望让佛子行的功德不坏失,
这是一种极为善巧之法。

一个菩萨会将一切善行,全然的回向给众生,
希望消除众生痛苦,当这样全然回向时,
本身就是一种善行,又可以将此善回向,
因此全然的回向善根是无尽的,
如同蕴藏的地下宝藏、永远没有完尽的一天 ,
因此菩萨的回向,
是全然给予、全然奉献付出,不会完尽。

因此回向绝对不是口上念念而已,最重要的是:
要具备大悲心,这是回向的根本,
而且要有具备“完全放下、全然布施”的大悲心,
同时还要具备无我的智慧,这样的回向,
就真的能够如同虚空一般无尽,
就如同取之不竭的宝藏一样,
这样的善是源源不绝的,
这就是菩萨应有的回向方式。

禅修,就是“回到自然的状态”

修“止”的禅修时,方法是很多的,
例如专注在自己呼吸上。
很多人都喜欢这个方法,为什么呢?
因为“呼吸”是很自然、平常就在做的事情
由于如此普通、平常,因此若能安住于此,
本身就具有意义,
代表“禅修并不是脱离现实的另外一件事情,
而就是回到自然的状态”。

但是有些人在做呼吸禅修时,会太刻意,
一心想着“喔!我在禅修”,
结果连平常的呼吸也变得故意,太用力了,
他们真的忘了,平常随时都在呼吸,
因此就继续放轻松安住、专注在自然的呼吸上,
仅仅是觉知着你的呼吸就好。

但我们却会想得太多,想说要用力呼吸等等,
就好像打针一样,越是说不痛不痛,
就会觉得越痛。

或许佛陀不要告诉我们“要放松”还好,
越说“放松”,我们就越紧绷,
或许说“不要放松!”,我们反而会放松。
有时光是听到“放松”,
反而会让我们更加紧绷、有压力,
或许未来不再用“放松”两字。

还有我们都有“妄念”,
当我们想专注在念头上、
想安住在一个妄念上时,会觉得很困难,
因为第二个妄念立刻出现,
让我们无法安住在第一个上,搞乱了,
心中还因此有些罪恶感。

其实这些都是不必要的担心,
当出现任何妄念时,就觉知着那个妄念,
即使无法长久觉知在那个妄念上,也没有关系,
就让妄念一个一个出现,
觉知妄念的这种来来去去,就可以了。

放松,回到自然的状态

这法门,就是“放松”、
“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跟你自己在一起就好了”……

[ 以上师加持为道]
在这里应有的理解是:
修持密咒金刚乘,
尤其是修持任何圆满次第的口诀时,
都必须要以上师的加持为道路。

在尚未得
加持之前,心中无法生起纯正的法道。
经典中说:“一个能持守誓戒的弟子,
若能对一位具德的金刚阿阇黎生起由衷的坚定信心,
就算没有别的法门,
也能获得共通与殊胜的成就。”

若对上师没有虔敬,
就算在本尊四部密续的念修上达到了标准,
也根本不能获得殊胜成就。

在共通的成就上,
必须要仰赖长寿、财富、权势等,
却有些部分仍然无法成就,
就算成就了一些,
也是要历经过巨大的艰难才能成就。
这就
是[ 所谓] 的“非深道”。

若能毫不颠倒地在心中生起虔敬,
便能消除法道上的障碍,
发挥修持效力,
能够不需要倚赖其他的方法,
就能达成一切共通与殊胜的成就,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称为
“甚深道上师瑜伽”的原因。

无论是阿阇黎和弟子,
都需要断除的严重过患是:
没有慈悲心,
容易发怒,恶意怨恨深重,
我慢骄傲,贪恋钱财和亲属,
不约束身语行为,自我吹嘘等。

尤其是在世俗人中,
讲说气脉、手印、咒语、事业、
甚深圆满次第的要点,
并且扬言这是别人所没有的教导,

将秘密
的甚深见地和行持在市集群众中传播。
行为放荡,口说高见,贪求三宝财物,
谄取狡诈,讲授没有传承的灌顶和口诀,
耽于酒色,
这种不知教示无颠倒的法道,
却讲说着自己编造
的不如法道理,对这种受到邪魔加持的阿阇黎,
任何时候都要舍弃。

弟子没有信心,不守三昧耶誓戒,
喜新厌旧,阿谀逢迎,三心二意等等,
对于这样的弟子,除非能够渐进地调伏其心性,
不然在一开始时就不要有密切的关系。

关于上师的定义,
在经典和续典中都有广泛的说明。

一位上师要有不坏的信心与誓戒,
能完成修念而且懂得应用,
不会
过度贪着世间八法,
对于要向别人说的法,自己多少都要修持过。
身为一个弟子,起码要有坚固的信心、
能够持守誓戒,
以及不结交恶友。
前行活动《了义炬》课程〈上师相应法〉系列四之二

第十七世 大宝法王噶玛巴邬金钦列多杰

我们很多人有闲,闲了,他不想享清福,闲不住。人家说:“你想清净一点吧?好不容易今天放假了。”心中不干净了,放假了,静不下来,“我要打电话,我要做这个,我要做那个”,就算在家里一个安静的环境,今天没人骚扰你,没人怎么样,可以很安静,在家里做点事情,想干吗就干吗,但是总觉得自己会被社会上的人健忘,然后要拿个电话打打,“Hello,你好吗?”发个短信,“你在干什么?”然后用现代话来讲,好像朋友多得不得了,电话打了不停,手机上短讯发了不停,然后跟邻居要知道一下“我是谁谁谁”,实际上用现在话讲就是拼命地刷自己的存在感。你清净点不好吗?清净,时间过得快,你们不知道吗?坐在那儿念经,稍微一会儿一个小时了,刚刚念了一个小时之后,再加上睡觉,两个小时了。一边念一边睡,五个小时过了,不清净吗?很清净,没人打扰,对不对?但是现在的人,你叫他清净,他肯吗?你叫他手机拿掉,你把他电脑板拿掉,他跟你玩命。这就是刷存在感,感觉到自己“我一定不要被社会忘记,不要被别人看不起”,所以很多人就是的,晚上如果没有人有party(聚会)、邀请,他觉得难受,他永远享受不了这个清福。被人家邀请你多痛苦?真的是,跑着去应酬,“你好你好”,你浪费时间吗?你说学佛的人怎么会需要这些呢?他们要清福,福气要干净。有的人福气不干净,留有后患的。所以师父跟大家讲,我们人不要怕被人家看不起。

如果你不学佛,你在人间没有真正的福气的,因为福后面就是悲伤,福气来了之后就是灾害,灾害过后又有福气。有时候,我们人间的悲哀就是享受不到清福。曾经一个佛友跟我说:“师父,我这个儿子以后大了,毕业了,我就没有烦恼了。我就担心我这个儿子,他以后毕业就好了。”过几年碰到他,“儿子倒是毕业了,找了一个女朋友,吵啊闹啊,怎么办啊?”然后再过一年碰到了,“好了,他过去的女朋友不谈了,现在找了一个女朋友很爱他。”我说:“不是蛮好吗?”“哎呀,没孩子,生不出来,LTZ,您帮他看看吧?”这就是告诉你们,这个福气是带有一种灾害性的。

而真正的干净的清福,实际上是享受着内心世界的寂静。你说一个人安静多好,没有人来烦你多好,对不对?不停地找事情,不停地找事情说、找事情去做,好像忙得不得了,时间一分一秒过了,什么都没学会。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人间的油滑,学到了人间的贡高我慢,学到了人间的名利,贪、瞋、痴。所以世界上一切人的心理,其实佛早就知道了,人就是这个样子的,佛怎么不知道人啊?因为一个人把不真实的虚幻世界的物质当成了现实,“我忙啊,忙得不得了”,其实忙过了,一切都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哪有啊?而当你拥有真正清净的时候,菩萨告诉我们,你却拿些不真实的物质和感情来寂灭自己的清福。那些虚幻的烦恼有什么意思,对不对?过去有很多明星到某一个工厂去参观,你就是坐在里面的员工,有些人一看明星来了,怎么样要表现自己,好像工作岗位上对他来讲很重要。有些管理人员就要显露一下他在公司里面的职责和能力,所以当明星走过的时候,“你过去,你不要过来,你工作又不认真了”,他就讲你,来显化他自己是管理层。你觉得明星走过会记住你吗?这种行为,你不觉得有点可笑吗?你被人家激发出那种虚幻的要面子,那种虚幻的不真实的物质和感情,其实在寂灭你自己安静的福分。因为等到明星走过之后,你骂过的人跟你结冤了,接下来他就不停地搞你,你是不是在破坏自己干净的福气?本来人家对你蛮好的。所以清福也是福,清福是干净的福气。学佛学到空性之后,你本性的清净无为就是你的清福,清福享到了。

所以无为而无不为,就是大智慧的成就。好像没有去做,实际上你已经做了。别人问你:“这个事情你发表点意见?”“我没有什么意见,听大家的吧。”你没有做吧?无为吧?但是这么一个谦虚的语言、举动,虽然你没有表达,实际上你已经表达了“大家说了算”——无为而无不为,实际上你有为的,但是这种无为是建立在一种高贵的内心境界上的(这就是师父开始给你们讲的境界)。就像打坐,你坐在那里好像没有坐,你没感觉,打坐坐到后来人没感觉的,不觉得自己坐在那里,其实你得到的是能够接到菩萨的气场,让你整个气脉打通,能够让你修炼自己的精气神。打坐,做了没有?没做。是啊,做到后来像没做一样。但是你做了吗?是做了,坐在这里没感觉了。你到底有为还是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有为。到底有为还是无为?其实无为而无不为,这就是佛法跟我们讲的,看似没做的事情,实际上你就是在做。人家说:“感谢你,做了很多。”“我没做什么。师父,我没做什么。”“做了很好。”“我没做什么。”举个简单例子,当你把一个报告递上去,你就没事做了吧?看似没有事,实际上你是在等这个福报的到来,因为你报告递上去之后,你希望得到一个回报、一个福报。而在等福报到来的时候,有些人会觉得烦恼,觉得时间怎么这么长,浪费时间;有些人在等的过程中叫无为而无不为,就是好像“我没有做什么事情,在等报告,其实我天天念经、许愿、放生,我在做——我心里在做,我希望这个报告能够快点批下来”,你说他有为还是无为?求递上去的报告早点批下来,我用我自己的心念来求得这个报告快点拿到。

菩萨告诉我们,人一旦真的有了清净的时候,可以不烦恼的时候——你得到清净了,好不容易孩子长大了离开你了,好不容易自己安静一点了——人却放不下了:“哎呀,我的孩子离开我了,他到了这么远的地方,他会挨冻受饿吗?会不会别人欺负他?”你放不下这个、舍不得那个,整个自寻烦恼,哪有清福啊?人家说你不烦恼了,你应该享受清福了吧?

《心经》也好,《金刚经》也好,就是告诉我们要懂得“三心不可得”,你要拥有三心不可得的境界。你想想看,你知道过去会过去,你心收不住,还在过去中,那你这个心会清净吗?你哪来的清福?人家跟你一讲,“我过去……”又哭了,你哪来的清福啊?你要有这个境界的:过去了,没了,结束了。很多人就是一辈子不会忘记他的过去,他永远没觉得他自己是过去了。因为他没过去,他过不去,他跟自己说“我过不去,这个坎我就是过不去”。就是你自己不想过去,你永远放在心中,你让这些烦恼刺激、让自己心灵受伤。

“现在不可得”,很多人觉得:“现在怎么不可得?现在我不得,更待何时?什么时候能得?”实际上现在你能得到什么?你刚刚得到的东西一会儿就没了,就是没了,就是成为过去了。比方说,你刚刚很开心吃个饭,吃得很开心,你现在坐在这里几个小时之后,这种开心还有吗?你觉得可以得吗?过了,你就准备明天吃早饭了,漫长的岁月,从今天晚上要等到明天早上才能吃,对一个很爱吃的人来讲又是一个漫长的岁月。

人生一切不可得。那么等到明天早上,要这么长时间才能吃到美味佳肴。那么“未来不可得”,多少人求的这个未来,实际上它没有到。举个简单例子,你们都住过酒店,酒店里有早餐,是免费的自助餐,每个人都想着十点钟关门,一定要在九点多钟爬起来,下去吃一顿美味的早餐。你们想想看,有多少人有这个未来——明天早上可以吃顿早餐?但是一到早上他爬得起来吗?一觉就睡到十点半了,一醒过来,“哎呀,这么好的一顿早餐没了”,未来能得吗?早就过时间了。所以三心不可得,你要有三心的境界,你要懂得这些都是过去的福报,已经过了、去了。今天跟你们大家谈福报清福,你们首先要懂得《金刚经》中的三心不可得,要有它的境界。

学佛的基本就是要修到知人身的难得,知佛法的难闻。学佛人清心就是健康,一个人能够安静,不是健康吗?寡欲就是灵魂的享受。一个人没有欲望,多享受;有欲望多痛苦,“我想得到那个,我得不到它,我多痛苦”。有时候你们想得到某一个人给你回信,如果当时暂时没得到,你都觉得很痛苦,要寡欲,就是这样。身体健康,灵魂无欲,就是拥有了清净心——清闲的心。而我们人在清闲的时候,拼命地去想拥有更多,这就是人不想清闲,所以在欲望中就会慢慢地消耗掉自己真正的精气神。“我明天要这个,我后天要这个”,精气神就慢慢消掉了。得不到清闲暇满,也就是说你不可能安静,你不能得到更多的满足。安静,不去有欲望,你才能满足,办不到的事情会让自己悲哀。所以佛陀讲颠倒人生,就是颠倒的众生,觉得忙得不得了,觉得是开心,实际上清闲是开心。所以菩萨说我们颠倒众生,就是远离了福报,远离了清福,就远离了智慧。师父跟大家讲的,就是要大家懂得这些道理。

上次跟大家讲到业障,要“灭除障垢无有余”。再跟大家稍微提醒一下,学会“灭除障垢无有余”,就是当你想灭掉心中的业障和污垢的时候,要“无有余”——不让它留有一点点的余地,全部把它灭掉,那你的清净心和惭愧心就会生起。一件事情要彻底忏悔。师父为什么叫你们彻底忏悔?“我怎么做了这么烂的事情,我真的很丢脸”,好了,你忏悔过之后,你有惭愧心了,你的心就干净了。因为你把肮脏已经忏悔掉了,所以你的业障被你识破了。很多人为什么在心中有这种业障感?因为他没有觉得自己做错,“我恨他,他害我啊”,因为你没有感觉到自己做错。他为什么会害你?难道你没有责任吗?难道你没有烦恼,去伤害过别人吗?等等的一切,当你只有把自己身上的这些不好的业障识破了,你才会让自己的业障在自己身上无所遁形。只有认清自己“我不应该做这件事情,我当时就不对的”,你才能改变,你才能有清净心,所有修心的行为到最后都是善果出来。我问你们,什么都是你不好,你还会有怨气吗?什么都是你自己做错的,你怪谁啊?不怪别人了,是不是心中没有怨气了,没有业障了吧?你一恨别人,都是别人不好,你是不是障碍着你的智慧了?

跟师父上次跟你们讲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样,实际上佛法讲的,不要忘记自己曾经做过的好事和坏事。这个坏事是让你记住不要再重新犯,你会得到妙行善果;如果是一个好的初始心,好好地去耕种它,去浇灌它,你让它得到最后的善果。用现代话讲,最初的就是最后的。交朋友也是的,比方说交朋友,为什么有人可以交几十年,而有的人只能交几个月?因为开始交朋友的时候,觉得你真好,形影不离,到后来毛病都出来了,烦恼都出来了,最后你很快就想离开他,所以就不能到底。你想到当时找到他的时候多不容易,你就不会随随便便把这个朋友抛弃了,所以方得始终。学佛如此,做人也是如此,最平凡的有时候就是最高深的,你看看我们人对佛法的理解,看似很平凡,实际上几句话,就是师父跟你们说,大道理。这个大道理用不着讲得很复杂的,几句话就讲清楚。“你众善奉行吗?你诸恶有作吗?”几句话就大道至简了,很简单的道理让你明白很深奥的佛理。bhff-37《三心不可得》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等舍友睡醒以后,利落爬起来去阳台跳操消耗一波,然后热热昨天拿的轻食打发,也是很有先见之明[并不简单]晚上这云层是看不见月亮了,只能打开电视看看中秋晚会。▪️9/
  • 晚安~❺晚安 没有‎不‎请自‎来的幸运‎只有有备‎而‎来‎的惊艳‎所谓“好运气”不过‎是机会遇‎到了努力的‎你 ღ❻ ✨如果快乐是本领的话我希望你是最厉害的晚安
  • 既然知道了葡萄酒的类型和产区,接下来就是葡萄酒的基本特性了。如果你问一位葡萄酒大师 TA 最爱的是哪种类型的葡萄酒,TA 不能给你一个直接的答案,因为 TA 爱
  • 破云kq粉有病吧,是闻劭坟头草没长多少还是您觉得屎吃多了也想让别人尝尝,无cp文随意磕,但破云有官配了欸,您拆官配就相当于你爸妈相亲相爱然后你妈跟隔壁老王好了[
  • *1今年也登上了各种各样的舞台 收获到了非常多的经验我会将这些经验运用到表演中去 要向各位展现出比之前更有爆发力的演技会用尽全力加油的 应援的事情就拜托啦啊 说
  • 尽 管 在 室 温 下 抵 百 科®U42 显 示 出 一 些 表 面 黏 粘 性 , 但 是 在 应 用中 推 荐 的 热 活 化 温 度 范 围 大 约 为
  • 同时在盘内和以苍龙代替喾,还有表现氏族始祖神诞的雷泽神圣空间和真龙天子的隐喻,以及在天帝、龙和神祖、氏族始祖之间虚拟的家族式联系,所谓龙子龙孙、东宫太子、苍龙房
  • [微笑]时隔两年再次发太炎兽,首先感谢我家猫在这个平淡无奇的晚上我打算睡觉发现我的衣柜突然眼熟的裙子露了出来,呵呵,我花了将近五百买的小裙子就这么被扣烂了[微笑
  • "“说不清为什么爱你但你就是我不爱别人的理由” “被诋毁过的玫瑰,却依然向往着世间”“可是追星不是暗恋,我只能对着屏幕诉说我爱你” “困住我青春的人
  • 与其他地方戏曲剧种所不同的是,演出时演员将竹蓖扎成的马的形状挂在身上如骑马之势,演员双腿再绑上高跷,以此显示马的高大威武,唱念做打皆以此装扮进行。虽然艺术节官网
  • 还被蚂蚁咬了哦p2⃣️:反正真好看,长这么大还没有放过风筝,是不是应该明年春天放一次呀……p33⃣️:看着月亮从朦朦胧胧的红圈变成月饼再变成明晃晃的白玉盘,真的
  • [太开心][太开心][太开心]除此之外,同学们也可直接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河南理工大学物电团委公众号,网上填写报名表。向你们发送小心心:[心][心][心][
  • 借着启动仪式和6月儿童节这个美好的节日,本次活动还增加社区亲子定向环节,通过活动让下沙滘居民了解文明家园促进计划,为亲子家庭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促进家庭和谐
  • 瑞典和丹麦的头号西红柿供应商Alfred Pedersen & Son已表示将于今冬暂时停产。有英国农户表示,和去年同期相比,现在的能源支出已经增加了约
  • “同学们不要慌张,服从指挥排好队,一会儿到了酒店,大家就可以休息了……”这一夜,48辆转运车用了14个小时,将市六十六中师生安全送至隔离酒店。这份“高分答卷”是
  • 所以选择和谁结婚真的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进入你的生命里,会让你觉得人间值得,会成为你的那一束光;而有的人会把你的所有的光全部熄灭。[太阳][求饶][围脖]三十五岁
  •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工程款尚未结算,往往难以确定工程款应支付的确切时间
  • 怀疑彻底消失之后,正信:是心是佛的正知见,就建立起来了,从此不会再有错误的知见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实际理地,心行处灭,哪里还有法在?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同样
  • 尽管疫情还未结束,我们的信念依然存在泰国10️发行瓦班占「龍婆滿聖僧」本廟發行,全泰最火人緣聖僧「帕阿贊Jae」+龍婆滿大弟子「龍婆烏東薩」+召請「龍婆滿師父」
  • 最近在家呆的又开始烦闷抑郁,每次一放长假就会这样,开始呆的很开心,长久了就觉得生活无趣人间无味,每次很想和爸爸妈妈说点什么,但是他们的疲惫我不懂,我能做的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