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感情里不是讨好型,是想无伤通关但做不到
随笔(一)

感情相处中男生对你提要求,你基本都答应,觉得自己对他太好了,是一个不懂拒绝的人,讨好型的人,怎么改?

答案是不用改,答应要求是决策过的,而不是后面那些乱七八糟的觉得。

根据两个人每天的相处情况,你知道拒绝了要求,会对这段关系以及你在关系里的处境有什么影响,想无伤通关但做不到。

如果你还觉得自己不懂拒绝,来,现在V我200,行不行?

做不到无损拒绝是常态,那么剩下的,无非就是在拒绝后的影响,与答应要求的付出,这两者之间比大小而已。

如果你还觉得自己是讨好型,去,现在给男生V200w,行不行?

随笔(二)

两性关系里投机心理没有用,遇到谁只是前奏,说到底,感情需要相处的。

就像当年的房市、BTC、互联网白捡流量的时代等等,大家都遇到过,但大部分人都没把握住。

而感情远比这些事物的偶然性低,需要持续把握住,也就是更没水分,更凭实力。

在你不会经营感情的时候,和再好的人相处也会散场,而且很快。这时候碰到好男生,把握不住就没有意义了,如果非要说一个意义的话,就是浪费了你许多好运。甚至会让你更痛苦,因为分开后,你很清楚无法用“碰到渣男”来宽慰自己,而是眼睁睁看着美好从指尖消散的。

说直接点吧,如果你不会经营感情,那你没必要羡慕任何女生,你就算夺舍了别人,几天后那个理想男生便会开始纳闷,怎么群英荟萃变成萝卜开会了。

随笔(三)

人在面对不同的人,朋友、同事、亲人、同好等,表现是不一样的,甚至会分别单独弄一套人设出来。

这称不上坏事,实际上在不同的关系中,里面的人都觉得相处挺好的,反而当不这么做的时候,会马上感到相处得不舒服。

对女生来说,不要急着去判断感情里男生对你的样子是一种表现,还是真实的他,你先问问自己,你是要他当伴侣的样子,还是真的能承接他的本我。

情侣,夫妻也是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里人也有相应的一面。完全百分之百的真实,其实超越了任何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只存在于自处。

随笔(四)

有一些小有所成,物质条件已经挺不错的事业型男生,不想和你在一起,是觉得你不能让他抱大腿。

是的,你没听错,不是居家助力,也不是一起打拼,是少奋斗几十年的捷径。

事业欲,是一种远比消费欲大的欲望,很简单的例子,有钱人的钱,光靠消费都花不完的,但依然在持续工作。只是有的人愿意取舍,顾及平衡,而有的人孤注一掷,一切都可以为此让道。

这类男生是最隐蔽的,一边正正经经奋斗,心里却不断物色能让自己抄近道的人选。上进,以及上进的小有结果,不是跟你这种普通找对象的人搁这玩择偶加分项的,而是套一层择偶的皮,作为表演的亮点,向女大佬/二代干谒的。

重点是,这种打法,比简单的帅+听话,溢价多太多了。
#相处##感情##讨好##关系##星座爱情#

90%的修道者,就是靠这「12种心法」,进入“虚极静笃”的大定境界!#佛道双修#

1. 一灵独觉法

即当做工夫时,宜绝念忘机,静心定神;提防动心起念,惟有一灵独耀,而归真返;此时便易入无为正定,山河大地。十方虚空,尽皆消殒,归於寂灭。在一灵独耀境中,不可动心思量,才涉思维,便成剩法。故宜念起即觉之,心动卸止之。心本虚灵不昧,於修静定工夫中,固须制其外驰;然不可入於昏沉寂灭;宜贯注全神,集中一点,并保其一灵惺惺之境,妄心欲动时,即伏之不动,妄心已动时,即制之不动。要去欲起时,即摄令不起,妄念已起时,即予觉破,令不续起。故古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念念觉破,便自可至无念矣。无念便无心,无心便近道,且亦登堂入室矣。当一心散乱,幻想与杂念纷起,生灭不停时,宜急用斩截法,截断诸心,打杀万缘。使心住心位,境住境位,心不外缘而内寂,境不内扰而外静。及至一尘不染、一念不生时,则自虚灵不昧,澄澄自知,虽寂寂而常惺惺,虽惺惺而常寂寂;一灵独耀,神光晔煜,而得大自在力。正如郁山主所说在:「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此即为一灵独耀说法也。修道而能至一灵独耀,便能「入色界不被色惑,入声界不被声惑,入香界不被香惑,入味界不被味惑,入触界不被触惑,入法界不被法惑。」(临济语)无入而不自得也。在此境界中,「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最易体认天理。彻识仁体,明心见性而与道合真。孔门「慎独」之功,亦即在求能保此一灵独耀之灵明也。孟子倡「良知」,阳明承之倡「致良知」,均系此一静极通神工夫。故曰:「心至无心神自定,一灵独耀遍乾坤。」

2. 泯外守中法

儒门以「执中」为心法,并以中庸之道为天下後世倡。老子以「守中」为心法,丹道门庭修 更有「守中」与「守中黄」一诀法,心口相传。佛家亦倡「中道」,主舍空有二边而行中道,最後虽主「中亦不立」,即中亦应舍,然仍以得证中道为修证要妙。故亦可以说,守中为叁家共法。泯外守中之先,第一步须行「制外存中」法,制外所以令外不入内,守中所以令内不缘外。泯外则不用强制防治外尘之干扰,而外境自泯,外泯则内景之中体自见。天地有天地之中,宇宙有宇宙之中,人心有人心之中,理事有理事之中;得其中,固执而守之,守而勿失,便入道矣。丹道派则须配合八卦五行以「规其中」,复以中为玄牡之门,乃天地之根;故以「中窍」为千古不传之「圣窍」与「道窍」。守之可应天地之中与宇宙之中,得到人心与天心合一、及人心与道心合一之境界,因之而神化万千也。

3. 冥心守一法

仙经曰:「子欲长生,守一当明。」叁家圣人教人,除以中为道体外,又复以一为道体。道本虚无。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惟在此虚无中,有宇宙天地万物,若无「中」则上下左右,运行生息,俱无由立,亦无由维系而至於不坠不灭。虚无不可穷不可见,以一见之。仙经谓「守一存真,乃能通神」者在此。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叁,叁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生於一,一生於道,故守一即可至於道。老子又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一者道之始生,而为万物之母,故老子又有「守母」之训,庄子有「我守其一、而处其和」之训。守一为得一之阶梯,乃入道之不二法门。冥心於一,合气於淡,则不二叁,心不二叁即定;行者於此,宜将牙关咬紧,死尽偷心,冥合於一,此为定心妙法。孟子曰:「天下乌乎定?定於一。」俞真子曰:「人心乌乎定?定於一。」一心不动,一念不生,即自得定。惟心不冥极,杂念纷起,根尘不净,难得见一,一不可见,又乌乎守?乌乎定?一者道体,人与天地万物之共性,见一即见道,亦即佛家之见性工夫。心一冥极,则自「灵台一而不桎」(庄子语),而清虚澄澈;便即见一,亦即见性,迄乎见性,便即入道。迄与道合,一亦不立,性亦不立,而其极於无。宇宙天地万物人我,打成一片,而复归於浑沌无我之境界。

4. 系心守窍法

守中守一,为无形无相无位之道法,此守窍法,则为有形有相有位之道法。夫人心好动,易向外驰放,难得片刻安住;欲其冥极,殊不易言,於此时便可用系心守窍法。系心守窍,亦即儒门之「收放心」工夫。当做工夫时,一觉此心已放,便应即予收回,系於窍中。初时,一住即放,一放即收;再收再放,再放再收;久久纯熟,自不驰放散乱,佛遗教经谓:「制心一处,无事莫办。」心念一动,制令不起,微嫌有强勉意。佛家修止,有「系缘止,制心止,体真止」叁止法,均所以息妄想颠倒,归於一切处无心、无念、无欲、无为,而以得解脱也。系心守窍,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均可守,初步则均以守下丹田为通则。惟亦有初下手即教令守眉间,泥丸者,此亦名守黄庭法。亦有教守鼻柱、绛宫、气海、海底、命门者,尤以教守玄关法为最神秘。故古真谓:「道法叁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谁知些子玄关窍,不在叁干六百门。」盖以「此窍非几窍,乾坤共合成。」故不可指。工夫到时,方得见得知也。道家守窍法,均有口诀,有工程,有火侯,有符度,有证验,有境界;惟此则过来人自知,不足以为外人道也。

5. 虚心实腹法

老子曰:「虚其心,实其腹。」壶子谓「心不虚则神死,腹不实则命危。」心不虚极,则不能空灵,亦不能清明在躬。心无一物则物泯,心无一念则念泯,心无一理则理泯,心无一事则事泯;如此则自一尘不染,万境诸寂,心法双泯,能所两忘:而入於无何有之乡矣!无论用空心空境法、存心存境法,或存心空境法、存境空心法,总以求此心之能虚极静笃,空灵神明为要妙。至於「腹」字,乃指丹田,五行之土,为人之命宝。道家秘传有「积气实腹法」,有「聚气实腹法」,腹实即所谓「丹田有宝」也。丹田有宝後,尚有「采药」「过关」「服食」「温养「沐浴」「还丹」「神化」诸法,法各有诀。实腹者「坤」腹,虚心者「离」心;故有「实阴服食」与「取坎填离」之方;此亦为交合心肾、变换阴阳之诀法。故曰:心处神来合,腹实命不枯。

6. 心息相依法

即做功夫时,心不易制服,亦不易系住,欲其息诸乱想杂念,入於静定境中,了不可得。於是而可采行此一工法,使心相依於息。相守於息。息行心行,息住心住,息运心运,息止心息。心息相合,则心息一体。玄门有住息法,止息法,住心法,止心法;乃呼吸控制、气脉控制、心理控制、精神控制之要道。迄乎万境皆寂,一念不生,人法两空,能所双泯时,使得见性入道,且自有「一阳来复後,天地尽皆春」之境界。此法初入手时,可与「凡息」相依,进乎中乘,可与「胎息」相依,迄乎上乘,可与「真息」相依。真息乃先天息法,似有息而实无息,似无息而实有息,并使此息与天地之息合,而人心亦自与天地之心合矣。行此法切不可用心去依,而以「似在相依似不依,似不依时又似依」为诀窍。修行人,开始亦可由通行之「数息法」与「听息法」入门,久久纯熟,再求次第深入。

7.凝神寂照法

凝神寂照法则非在凝「凡神」,而在凝「元神」。凡神与元神之分,过来人皆可顿悟。寂照法初步可自寂照「凡窍」入手,久久不摇不动,即可产生元阳,激发真气。再上一乘,则可凝元神而寂照「玄元窍」(亦有以玄元窍为「玄关」者),此易入大定而生起「真火」,亦称「神火」。(真火与凡火有别。丹家炼药。多误认凡火为用,大误。)此火能起死人而肉白骨;有回天之功。惟不知「止火」之诀者,则易走火入魔,甚至火炽焚身,使人丧身失命,故修行人,又须懂得「防危杜险」之法。古者,圣人虚其心而实其照,凝其神而寂其照;并以此为得静定之要法。静极则生意盎然,定极则别有天地;此不可思议境界,与佛家之寂灭境界,大有径庭。禅宗修四禅八定九次第定,可由之而胡心见性;惟与丹道门庭之定法有别,道门此法之诀要,主在「凝神所以内定其心,寂照所以内回其机。」邵子谓「一念回机,即同本得。」此诀主在有「回机」之妙用,不但可藉真阳与神火之生,可回其生机;且可藉「人天合发」兴「人神感应」之理,而回其天机,复其本体。正所谓「回机一蹴透三关,枯树逢春花满山」老是。凝神之功力,不可思议,古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正可为此一工法注脚。经曰:「祗灭动心,不灭照心。」寂照之要,在常照常寂,常寂常照;尤须体认─「凝以不拟而凝,照以无照而照」之妙义!否则差之毫厘,失以千里矣。

8.回光返照法

回光法乃做功夫时,宜收拾精神,依照太乙金华宗旨所示:「于万缘放下之时,惟用梵天∴字,以字中点存眉心,以左点存左目,右点存右目,则人两目神光,自得会眉心。眉心即天目,乃为三光会归出入之总户。」(按∴字即梵天伊字,谓日月天罡在人身。总户为丹书所谓日月合壁处。)收拾精神,乃所以使周身之精气神聚于一处;回光乃所以使天地阴阳之气无不凝,而日月天罡之光无不合。故经曰:「专一回光,便是无上妙谛。回光既久,此光凝结,即成自然法身。」「光已凝结成法身,渐渐灵通欲动矣,此千古不传之秘也。」天地万物莫不有光,人身亦有光;心有心灵光,性有性灵光,脑有脑神光人佛家称头光),五官百孩,莫不有能,莫不有神,亦莫不有光;得其神则生,失其神则死;其于光也亦然。回光即所以外回宇宙之光,内回心性之光,外回自然所发之光,内回形体所潜之光,会于眉心,而住于泥丸;使内外之光,合而为一圆光。同时,并行返观之法。返觏之法,乃所以用观以养其神光也。天玄子谓:「玄门有「三回光法」「五返观法」,向极秘惜不传。盖「一念回光」,可直夺天地之机!专一返观,可即透造化之体。」惟均须于心境两空,一念下生时,方能修持有得,故亦为寂心正法。佛家天台宗主止观双修,有三止三观法,极为详密;禅宗主观心参究,密宗主观想持明,华严主法界澄衬;凡此均为观字法门工夫。诀法虽异,迄乎得道,则一也。

9.息心止念法

人之心无时不动,动则散乱,而万念纷飞,幻想交织,无时或静。动一分妄念,则损一分真气;多一分清静。即添一分元阳。欲得其本心,全其真阳,则须寂其心,死其心,使一心不动,万念俱止,心寂则念自止,念止则心自寂。心静为心,动则为念;念者,人。二心也。一心即正,正者,止于一也;二心即魔,魔者,其鬼如麻似粟也。人之所最难降服者,即此魔心用事。即心为圣,即心为魔;即心是佛,即心是贼。经谓「心为贼王」,擒贼先擒王,修道先降魔:故丹书首重降心一诀,而佛祖亦以「加何降服其心」为教。禅宗「牧牛」之说,道家「牧马」之说,旨均在降服其心,便能自息而止于静也。古真谓「心死则神活,心活则神死。」即是为寂心法说教。寂心之法,一者寂其心体,二者寂其心机。心体寂则机自不生,心机寂则念自不起。古真又谓「心杀境则僊,境杀心则凡。」此即是教人、心不为境转,心不为物迁,心不为欲动,心不为理驰;而能转境转物,寂欲寂理。佛家戒贪、瞋、痴者,以其足以害心也。故宜万尘扫尽,一物不留。空室道人智通曰:「尽道水能洗垢,谁知水亦是尘,直饶水垢顿除,到此亦须洗却。」这即是教人凡情与圣解俱宜舍却。柱杖应舍,法亦应舍,以至通体空无;以本来无一物也。人能寂心止念,则自可入于无思无虑、无忧无惧、无欲无为、无念无心之境地,此为三家入圣之要功。故曰:「心中无一物,乾坤自在闲。」

90%的修道者,就是靠这「12种心法」,进入“虚极静笃”的大定境界!#佛道双修#

1. 一灵独觉法

即当做工夫时,宜绝念忘机,静心定神;提防动心起念,惟有一灵独耀,而归真返;此时便易入无为正定,山河大地。十方虚空,尽皆消殒,归於寂灭。在一灵独耀境中,不可动心思量,才涉思维,便成剩法。故宜念起即觉之,心动卸止之。心本虚灵不昧,於修静定工夫中,固须制其外驰;然不可入於昏沉寂灭;宜贯注全神,集中一点,并保其一灵惺惺之境,妄心欲动时,即伏之不动,妄心已动时,即制之不动。要去欲起时,即摄令不起,妄念已起时,即予觉破,令不续起。故古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念念觉破,便自可至无念矣。无念便无心,无心便近道,且亦登堂入室矣。当一心散乱,幻想与杂念纷起,生灭不停时,宜急用斩截法,截断诸心,打杀万缘。使心住心位,境住境位,心不外缘而内寂,境不内扰而外静。及至一尘不染、一念不生时,则自虚灵不昧,澄澄自知,虽寂寂而常惺惺,虽惺惺而常寂寂;一灵独耀,神光晔煜,而得大自在力。正如郁山主所说在:「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此即为一灵独耀说法也。修道而能至一灵独耀,便能「入色界不被色惑,入声界不被声惑,入香界不被香惑,入味界不被味惑,入触界不被触惑,入法界不被法惑。」(临济语)无入而不自得也。在此境界中,「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最易体认天理。彻识仁体,明心见性而与道合真。孔门「慎独」之功,亦即在求能保此一灵独耀之灵明也。孟子倡「良知」,阳明承之倡「致良知」,均系此一静极通神工夫。故曰:「心至无心神自定,一灵独耀遍乾坤。」

2. 泯外守中法

儒门以「执中」为心法,并以中庸之道为天下後世倡。老子以「守中」为心法,丹道门庭修 更有「守中」与「守中黄」一诀法,心口相传。佛家亦倡「中道」,主舍空有二边而行中道,最後虽主「中亦不立」,即中亦应舍,然仍以得证中道为修证要妙。故亦可以说,守中为叁家共法。泯外守中之先,第一步须行「制外存中」法,制外所以令外不入内,守中所以令内不缘外。泯外则不用强制防治外尘之干扰,而外境自泯,外泯则内景之中体自见。天地有天地之中,宇宙有宇宙之中,人心有人心之中,理事有理事之中;得其中,固执而守之,守而勿失,便入道矣。丹道派则须配合八卦五行以「规其中」,复以中为玄牡之门,乃天地之根;故以「中窍」为千古不传之「圣窍」与「道窍」。守之可应天地之中与宇宙之中,得到人心与天心合一、及人心与道心合一之境界,因之而神化万千也。

3. 冥心守一法

仙经曰:「子欲长生,守一当明。」叁家圣人教人,除以中为道体外,又复以一为道体。道本虚无。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惟在此虚无中,有宇宙天地万物,若无「中」则上下左右,运行生息,俱无由立,亦无由维系而至於不坠不灭。虚无不可穷不可见,以一见之。仙经谓「守一存真,乃能通神」者在此。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叁,叁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生於一,一生於道,故守一即可至於道。老子又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一者道之始生,而为万物之母,故老子又有「守母」之训,庄子有「我守其一、而处其和」之训。守一为得一之阶梯,乃入道之不二法门。冥心於一,合气於淡,则不二叁,心不二叁即定;行者於此,宜将牙关咬紧,死尽偷心,冥合於一,此为定心妙法。孟子曰:「天下乌乎定?定於一。」俞真子曰:「人心乌乎定?定於一。」一心不动,一念不生,即自得定。惟心不冥极,杂念纷起,根尘不净,难得见一,一不可见,又乌乎守?乌乎定?一者道体,人与天地万物之共性,见一即见道,亦即佛家之见性工夫。心一冥极,则自「灵台一而不桎」(庄子语),而清虚澄澈;便即见一,亦即见性,迄乎见性,便即入道。迄与道合,一亦不立,性亦不立,而其极於无。宇宙天地万物人我,打成一片,而复归於浑沌无我之境界。

4. 系心守窍法

守中守一,为无形无相无位之道法,此守窍法,则为有形有相有位之道法。夫人心好动,易向外驰放,难得片刻安住;欲其冥极,殊不易言,於此时便可用系心守窍法。系心守窍,亦即儒门之「收放心」工夫。当做工夫时,一觉此心已放,便应即予收回,系於窍中。初时,一住即放,一放即收;再收再放,再放再收;久久纯熟,自不驰放散乱,佛遗教经谓:「制心一处,无事莫办。」心念一动,制令不起,微嫌有强勉意。佛家修止,有「系缘止,制心止,体真止」叁止法,均所以息妄想颠倒,归於一切处无心、无念、无欲、无为,而以得解脱也。系心守窍,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均可守,初步则均以守下丹田为通则。惟亦有初下手即教令守眉间,泥丸者,此亦名守黄庭法。亦有教守鼻柱、绛宫、气海、海底、命门者,尤以教守玄关法为最神秘。故古真谓:「道法叁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谁知些子玄关窍,不在叁干六百门。」盖以「此窍非几窍,乾坤共合成。」故不可指。工夫到时,方得见得知也。道家守窍法,均有口诀,有工程,有火侯,有符度,有证验,有境界;惟此则过来人自知,不足以为外人道也。

5. 虚心实腹法

老子曰:「虚其心,实其腹。」壶子谓「心不虚则神死,腹不实则命危。」心不虚极,则不能空灵,亦不能清明在躬。心无一物则物泯,心无一念则念泯,心无一理则理泯,心无一事则事泯;如此则自一尘不染,万境诸寂,心法双泯,能所两忘:而入於无何有之乡矣!无论用空心空境法、存心存境法,或存心空境法、存境空心法,总以求此心之能虚极静笃,空灵神明为要妙。至於「腹」字,乃指丹田,五行之土,为人之命宝。道家秘传有「积气实腹法」,有「聚气实腹法」,腹实即所谓「丹田有宝」也。丹田有宝後,尚有「采药」「过关」「服食」「温养「沐浴」「还丹」「神化」诸法,法各有诀。实腹者「坤」腹,虚心者「离」心;故有「实阴服食」与「取坎填离」之方;此亦为交合心肾、变换阴阳之诀法。故曰:心处神来合,腹实命不枯。

6. 心息相依法

即做功夫时,心不易制服,亦不易系住,欲其息诸乱想杂念,入於静定境中,了不可得。於是而可采行此一工法,使心相依於息。相守於息。息行心行,息住心住,息运心运,息止心息。心息相合,则心息一体。玄门有住息法,止息法,住心法,止心法;乃呼吸控制、气脉控制、心理控制、精神控制之要道。迄乎万境皆寂,一念不生,人法两空,能所双泯时,使得见性入道,且自有「一阳来复後,天地尽皆春」之境界。此法初入手时,可与「凡息」相依,进乎中乘,可与「胎息」相依,迄乎上乘,可与「真息」相依。真息乃先天息法,似有息而实无息,似无息而实有息,并使此息与天地之息合,而人心亦自与天地之心合矣。行此法切不可用心去依,而以「似在相依似不依,似不依时又似依」为诀窍。修行人,开始亦可由通行之「数息法」与「听息法」入门,久久纯熟,再求次第深入。

7.凝神寂照法

凝神寂照法则非在凝「凡神」,而在凝「元神」。凡神与元神之分,过来人皆可顿悟。寂照法初步可自寂照「凡窍」入手,久久不摇不动,即可产生元阳,激发真气。再上一乘,则可凝元神而寂照「玄元窍」(亦有以玄元窍为「玄关」者),此易入大定而生起「真火」,亦称「神火」。(真火与凡火有别。丹家炼药。多误认凡火为用,大误。)此火能起死人而肉白骨;有回天之功。惟不知「止火」之诀者,则易走火入魔,甚至火炽焚身,使人丧身失命,故修行人,又须懂得「防危杜险」之法。古者,圣人虚其心而实其照,凝其神而寂其照;并以此为得静定之要法。静极则生意盎然,定极则别有天地;此不可思议境界,与佛家之寂灭境界,大有径庭。禅宗修四禅八定九次第定,可由之而胡心见性;惟与丹道门庭之定法有别,道门此法之诀要,主在「凝神所以内定其心,寂照所以内回其机。」邵子谓「一念回机,即同本得。」此诀主在有「回机」之妙用,不但可藉真阳与神火之生,可回其生机;且可藉「人天合发」兴「人神感应」之理,而回其天机,复其本体。正所谓「回机一蹴透三关,枯树逢春花满山」老是。凝神之功力,不可思议,古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正可为此一工法注脚。经曰:「祗灭动心,不灭照心。」寂照之要,在常照常寂,常寂常照;尤须体认─「凝以不拟而凝,照以无照而照」之妙义!否则差之毫厘,失以千里矣。

8.回光返照法

回光法乃做功夫时,宜收拾精神,依照太乙金华宗旨所示:「于万缘放下之时,惟用梵天∴字,以字中点存眉心,以左点存左目,右点存右目,则人两目神光,自得会眉心。眉心即天目,乃为三光会归出入之总户。」(按∴字即梵天伊字,谓日月天罡在人身。总户为丹书所谓日月合壁处。)收拾精神,乃所以使周身之精气神聚于一处;回光乃所以使天地阴阳之气无不凝,而日月天罡之光无不合。故经曰:「专一回光,便是无上妙谛。回光既久,此光凝结,即成自然法身。」「光已凝结成法身,渐渐灵通欲动矣,此千古不传之秘也。」天地万物莫不有光,人身亦有光;心有心灵光,性有性灵光,脑有脑神光人佛家称头光),五官百孩,莫不有能,莫不有神,亦莫不有光;得其神则生,失其神则死;其于光也亦然。回光即所以外回宇宙之光,内回心性之光,外回自然所发之光,内回形体所潜之光,会于眉心,而住于泥丸;使内外之光,合而为一圆光。同时,并行返观之法。返觏之法,乃所以用观以养其神光也。天玄子谓:「玄门有「三回光法」「五返观法」,向极秘惜不传。盖「一念回光」,可直夺天地之机!专一返观,可即透造化之体。」惟均须于心境两空,一念下生时,方能修持有得,故亦为寂心正法。佛家天台宗主止观双修,有三止三观法,极为详密;禅宗主观心参究,密宗主观想持明,华严主法界澄衬;凡此均为观字法门工夫。诀法虽异,迄乎得道,则一也。

9.息心止念法

人之心无时不动,动则散乱,而万念纷飞,幻想交织,无时或静。动一分妄念,则损一分真气;多一分清静。即添一分元阳。欲得其本心,全其真阳,则须寂其心,死其心,使一心不动,万念俱止,心寂则念自止,念止则心自寂。心静为心,动则为念;念者,人。二心也。一心即正,正者,止于一也;二心即魔,魔者,其鬼如麻似粟也。人之所最难降服者,即此魔心用事。即心为圣,即心为魔;即心是佛,即心是贼。经谓「心为贼王」,擒贼先擒王,修道先降魔:故丹书首重降心一诀,而佛祖亦以「加何降服其心」为教。禅宗「牧牛」之说,道家「牧马」之说,旨均在降服其心,便能自息而止于静也。古真谓「心死则神活,心活则神死。」即是为寂心法说教。寂心之法,一者寂其心体,二者寂其心机。心体寂则机自不生,心机寂则念自不起。古真又谓「心杀境则僊,境杀心则凡。」此即是教人、心不为境转,心不为物迁,心不为欲动,心不为理驰;而能转境转物,寂欲寂理。佛家戒贪、瞋、痴者,以其足以害心也。故宜万尘扫尽,一物不留。空室道人智通曰:「尽道水能洗垢,谁知水亦是尘,直饶水垢顿除,到此亦须洗却。」这即是教人凡情与圣解俱宜舍却。柱杖应舍,法亦应舍,以至通体空无;以本来无一物也。人能寂心止念,则自可入于无思无虑、无忧无惧、无欲无为、无念无心之境地,此为三家入圣之要功。故曰:「心中无一物,乾坤自在闲。」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千多年来,广泽尊王信俗以行孝、爱民、保安、护国的精神品德为核心,以庙宇为载体,以祭典、庙会(巡境)、晋香、分灵和故事传说为表现形式,成为闽南地区、台港澳地区和
  • 但是同时又为他觉得可惜,怎么就这么冲动,毁了自己的人生,平时不是这种人啊;也内疚平时没有多多关注他的情绪,明明之前有察觉到情绪不对,但是竟然没有多加关心。就觉得
  • 我看起来没心没肺,但其实比谁都真心真意。我看起来没心没肺,但其实比谁都真心真意。
  • 知识问答 | 第三十八期:李白咏茶名诗中的茶#八八青陈国义##干仓之味##陈国义选茶#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现在流传于世的诗作多达上千首,脍炙人口的也是难以胜
  • 我分享给这几位有“能力陷阱”倾向伙伴的,其实并非已知的,而是在揣摩自省的。但是要想活的更好那就得主动拓宽自己的资源边界,换个赛道远离竞争人群,付出真正的努力而不
  • 泰国税制泰国没有加入CRS,适合做海外资产配置:1)个人所得税: 5%-37%不等(非在泰国收入无需纳税) 2)增值税:普通的增值税率为7%4、旅游达人精英签证
  • @李思捷JohnsonLee 思捷漫漫婚姻無價宝一生一世愛與誠[心][心][心]李一生中最愛妻子漫漫和思捷天造地設夫妻齊心相惜相愛神仙美眷永結同心長相廝守白頭偕
  • Dear my Oppa, my hubby ❤❤❤ thank you so much for being my reason to look forward
  • 今年见到你的时间也很少,这些年看着你一点点实现之前说过的话,不拍戏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好让大家忘记你。给你的角色写过好多话,但好像从来没说过这句:在我心里,你比你
  • ”短短几句话,就可以看出志玲姐姐情商真的超级棒呀!林志玲是一个内心很强大的女子,我很欣赏她这一点。
  • 同学们,经过了漫长的假期,现在是不是语文不会,数学崩溃,生物鸡肋,物理心碎,历史没背,英语颓废,化学很醉,就体育还好,武功全废。进步最为神速的是手游,功力突飞猛
  • 然后我们就一起吃饭了,老婆让我去看看菜是啥,我吃的是稀饭,可是老公得缓缓,想你想的神魂颠倒,听你声音直冲我天灵盖,抨击到我的灵魂了,太幸福了,有点幸福的冲昏了头
  • ☯在我里‮讲这‬究的是‮本从‬根改善命你理​‎ ͏ 和运‮气问‬题,所我以的建‮是议‬都从最原始‮出角‬度发帮你解决问题1犯的太岁‮不人‬解化‮年一‬至甚几年势
  • [憧憬][憧憬] 一首《海阔天空》带起了全场的气氛呢[好喜欢][好喜欢]还有,大家有没有被帅气的学长,漂亮的学姐吸引到呢[污][污] 夫妻就像玻璃杯,摔碎了根本
  • 真的超级超级超级害怕壁虎[苦涩],还好怕爬到身上去了。喜欢你是一个层层见喜的过程。
  • #刘宇宁宁远舟##刘宇宁一念关山##摩登兄弟[超话]#你的出现就是证明原来世界上真的有那么一个人,犹如星辰般干净,很多美好的词在你身上都有了答案,原来清风齐月,
  • [疑问][色][酷]那边有啥~“独特的风景”吗⁉️[挖鼻][馋嘴]女:走这边,您就会看到一条~通往世外桃源的金光大道[ok][耶][耶][耶] 那里没有凡俗事物
  • ✨情人节=“博爱”节 Happy Valentine's Day to my best love! ✨[玫瑰][让我看看]情人节是不是也可以延申为一个“博爱”的
  • 在这个别具意义的会场进行这次活动,并招待身处纽约的媒体、造型师及博主,我们感到无比兴奋。#Strathberry情报站##Strathberry名人堂#最近,S
  • 很适合家里的小宝贝和老人吃哦[胜利]腊曰食二土家腊肉块,选用300天慢养而成的高山土猪鲜肉,无激素不催肥,每一块猪肉都可追根溯源。#农村##乡村振兴#宁德地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