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略讲》第三回 13、细看金箍棒
主讲人:嵇尚强

【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

这一段有两个很重要的道理要讲,为什么金箍棒的两头是两个金箍,两个金箍代表什么?另外,金箍棒的中间有一段乌铁,乌铁具有怎样的含义?

先说两个金箍的含义。简单的讲,两个金箍,一个代表理上的大彻大悟——如来的见地。一个代表事上的积极为善——菩萨的愿行。

《观无量寿经》上讲,佛心者,大慈悲是。佛法的中心是“本性”,金箍棒两头的金箍代表佛心的两面,一面是慈,一面是悲。慈是无缘的大慈,悲是同体的大悲。无缘大慈代表如来的见地,同体大悲代表菩萨的愿行。

什么是如来的见地?如来的见地是指对于真如实体的认识,真如为远离我、法二执之实体。换句话说,超越了一切世俗的概念,并非二元对立的观念。而凡夫的见地往往离不开世俗的概念,恰恰又基于二元对立的观念。因此,为了认识真如实体,可以先总结出凡夫的见地,之后再舍弃这些见地,这样,对于真如实体的认识,也就是如来的见地就清楚了。

禅宗经常提到一句话,要我们“离四句,绝百非”,说只有这样才能远离我、法二执,彻证真如实体。四句是哪四句话?四句是指凡夫的四种见地,这四种见地是“空、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

凡夫对于空的认识有两种,一种是什么都没有,空空洞洞的空。好比走进一个黑暗的房间,伸手不见五指,在凡夫看来这片黑暗就是空,因为他什么也没有看见。

另一种是清清静静的空,这种空建立在不受他人干扰的基础之上。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位婆婆在家念佛,念得很诚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声又一声的念。但是他的儿子看妈妈什么事都不做就在家里念佛,觉得很烦。有一天,老太太又在念佛,儿子就喊:妈!老太太问:干什么?儿子不说话。老太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又念了起来,念得很专一。过了一会儿,儿子又喊:妈!老太太又问:干什么?儿子还是不说话,老太太有点不高兴了,不过还是耐着性子继续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又过了一会儿,儿子喊得更大声了:妈!妈!妈!连着叫了三声。老太太生气了,责骂儿子道:讨厌,我在念佛,你吵什么吵,真麻烦。儿子说:妈,你看,我还是你儿子呢,只不过叫了你三次,你就烦了,你一天到晚不停的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难道不嫌烦吗?有些人,尤其是年轻人,认定了一句佛号,世俗人生的事就丢开了,再也不去管了,认为没人打扰的清净就是佛法,这样一来不但会误入歧途,而且对于佛法义理也不能了解。

《楞严经》里说:“外道建立觉,菩萨观察觉。”学佛的时候要问问自己,如果自己所成就的,是建立了一个境界,修出了一个境界,然后就躲在里面,认为自己解脱了、自在了,可以与外境一点关系都没有了。这种境界,是诸佛菩萨的境界吗?不是,因为这样的境界对大众毫无帮助。

说完了空,再说有,凡夫对于“有”的认识也有两种,一种认为“有”是固定的。比方说,我会有一段很长的人生,长到不用关心死亡这件事,并且在这段人生中,我会幸福平安。我们就是这样无知,顽固的认为,人类的平均寿命如果是80岁,那么我肯定也能活到八十岁,现在还有四五十年或更多的时间,不用担心,我绝不会提前死去,绝对不会面临苦难。

这种不理性的想法让我们的行为举止看起来显得十分疯狂。以购物为例,不少人购物的方式就像自己还可以再活一千年似的。另外,很多年轻人对待自己的身体,常会将这副血肉之躯误以为是铁打的,拼命折腾它,不给它休息的机会。

物质文明的发达让相当数量的人活得好像天神一样,科技医疗的进步更是让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这些人富裕、又有权利,或许还相貌出众,但他们不会有时间接触佛法。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于眼前的生活没有什么不满,不会认识到有轮回这件事。而现今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电视交友节目,这些都是做什么用的?都是在让我们忘记轮回这件事,都是在营造永生的假象。永生的假象让我们看不见无常的显现,自然也就无法体会人生的殊胜。所谓殊胜的人生,是真正了解什么叫做“痛苦”的人生。真正了解痛苦的人会发愿摆脱痛苦,寻求解脱之道。

凡夫对于“有”的另一种认识,是认为有是连续的。比如说,这一期的生命或许即将结束,面对死亡,我无能为力,但我还是希望会有下一期的生命。认为有是连续的这种人比刚才认为有是固定的这种人,在认识上有了一些进步,他们终于体会到人生无常的事实。但可惜的是,尽管对无常、痛苦有了一番深切的了解,他们还是不能认识什么是“常”,他们只是在期待“轮回”罢了。佛陀的确说过,舍弃轮回是无法成佛的,但佛陀最后也告诉我们,在成佛的路上,没有所谓的轮回。轮回只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是佛创造出来的,佛创造了轮回的概念。

佛为什么要创造轮回的概念呢?因为佛发现娑婆世界的人,也就是我们这些世俗凡夫,因为执着假我的身份,所以无法摆脱残缺与苦楚。佛怜悯我们,将轮回的概念介绍出来,告诉大家,如果甘于轮回就会痛苦不断,如果超越轮回就会常乐我净。每个人都可以从轮回中解脱,只需走上法道修证的道路。

因此,凡夫认为“有”是连续的,是基于轮回这样一个谎言。轮回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佛在《圆觉经》中告诉诸位菩萨:“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凡夫的第三种见地是“非空非有”。非空,不是空的,不会断灭。不会断灭就是永恒吗?非有,也不是永恒。举例来说,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如果说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不一样,昨天的你已经没有了,空了,那么今天的你是不是一点都不记得昨天学到的知识?多少还记得一些,可见不是空的,非空。不是空的就是有的吗?如果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是相同的,没有一点不一样,那么你永远也不会老,对不对?可见也非有。

凡夫认为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既不是相同的,也不是不同的。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两个自己之间存在着某种转变,正是依赖于这种转变,昨天的自己可以顺利的从昨天过渡到今天,成为今天的自己。这就是生存状态里的转世,就是所谓的“生存中阴”。

转世的确存在于现实世界,那是人基于一个愿望而产生的现象。现象是临时的显现,仿佛梦境一般,显现的时候是真,但显现过后,你再去看,那就是假了。莲花生大士传授了中阴教法,但他也曾经这样教导我们:当你生起了一个愿望,就生起了一场梦,当愿望被满足,这个你所期待的梦就消失了,但你不知道你还在梦中。当你渴望解脱,你也生起了一场梦,当解脱实现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切是梦,包含解脱之道。生存状态里的转世,是一种解脱之道,并不是解脱本身。

凡夫的最后一种见地是即空即有。即空,就是空的。即有,就是有的。换句话说,有的时候就是空的。如果我们将见地分为佛的见地与凡夫的见地,划分这两种见地的依据是,是否进行了完全的理论分析。如果某一种见地具有完全的理论分析,那么这种见地就是理论性的见地,就是佛的见地。反之就是传统性的见地,就是凡夫的见地。

之前谈到幻法的时候,给大家举过火圈的例子,当燃烧的木块被绳子系着,挥舞起来,火圈便形成了。为什么眼前的火圈像一个真的火圈?因为火块移动得太快了。面对火圈的幻相,只有极少数人看清了,知道眼前虽然有火圈的形象,但形象是幻,是假的,只是一只燃烧的木块在快速移动,形成了火圈的假象。

虽然只有极少数的人看清了,知道眼前的现象是幻,但在此之后他们会不会做进一步的分析呢?不会,凡夫的见地容不下全面的理论分析,只要某个层次的分析结果能够令人满意,凡夫就会停止接下来的分析。因为分析一旦继续去,最后的结论是“火圈的假象并不基于一只燃烧的木块”。换句话说,火圈幻相的显现,在这其中找不到一个固定的火块,木块因为燃烧,时刻都不一样,是无数个不同的火快组成了眼前的现象。在现象面前,我们找不到贯穿始终的东西,现象里不存在我们认定的事物,存在的只是我们对于事物的概念。

介绍完凡夫的四种见地,抛开这些认识上的错误,当下便是如来的见地。了解了如来的见地,再看菩萨的修行。菩萨修的是清净行,是依照如来的见地修正、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下面举两个例子谈一谈菩萨的修行。

第一个例子关于布施。如果一位菩萨在北京的街头碰到了一个乞丐,他会给乞丐钱和食物。但是当这位菩萨到了菩提伽耶,那里的乞丐比北京多了许多,如果他不依照如来的见地修正自己的心行,不知道自己以及自己所帮助的对象,这些都是幻相,都是被误解的境界,那么他就难以生起无二分别的智慧,内心陷入了消沉。为什么呢?因为人一旦对现象生起执着,认为有一个实在布施的人,有一个实在接受布施的对象,有实在布施出去的东西,那么这种布施就会受到限制,就是住相布施。真正的菩萨“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布施的时候不认为有一个实在布施的人,这个人是谁谁谁,不认为有一个实在接受布施的对象,他叫某某某,不认为自己布施出去的东西是实在的,有哪些哪些,最后布施结束,不留存布施的概念,认为自己真的有过布施。

第二个例子关于夫妻间的相处,如果你的先生喜欢喝酒,但是酒量不好,总是会醉,那么你会设法劝他戒酒。给他买一些新衣服,做几餐美食,期待这些你为他做的事,可以换来他答应你戒酒的结果,然后将此结果作为奖励,让自己满足。对于菩萨来说,实在不应该这样去想!菩萨对于众生的帮助是不在乎结果的,菩萨做任何事情之前,既不会盼望期待达成,也不会恐惧期待落空。

假如你是一位大乘法的修行者,你应该抛弃“成佛是为了自己”这种错误的观念。当你具足了如来的见地,你就知道:我是为了利益众生而修。随后,当你在佛前点灯,供花的时候,你也会想到这是在替众生进行供养。

最后看金箍棒的中间为什么是一段乌铁。“金”代表本性,“乌”是黑色的意思,代表无明。请问大家,本性如何才能悟出?换句话讲,金在哪里?金就在乌铁之上,本性是从无明当中悟出。佛在《圆觉经》里有一句话:“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佛说,大家的修行都是在以幻修幻,修法的人是幻,所修的法亦幻,修来修去,诸幻灭尽,此时,“不入断灭”觉性才能悟出。所以不光世间法是幻,修行亦幻。幻就是生灭变化,执着于幻就是无明。佛的这句话,是告诉我们,本性并不神秘,能够呈现无明的就是本性。反过来讲,如果你觉得本性十分神秘,只能通过修法的方式证得,那么此时执着正在生起,人陷于无明。为什么呢?因为修法的人是幻,所修的法亦幻,放不下幻法就是执着,执着幻法的当下就是无明。

生物本身是有其攻击力的,为了保护自己,自然界生物,不论动物还是植物,都有其基本的攻击行为或者相关行为来维护自己,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展露最大的攻击力维护自己。

维护自己,这本来是最天经地义的一件事。与次相关的,维护自己所需要的生命本身的功击性、攻击力,这也是天经地义的,是最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我的功击性相当强烈。从小被打压,打压的最强烈的就是我的功击性。这也是我醒后逐渐发现的一件事。我一直以为我的性格太过软弱,其实是因为我本身的功击性太强烈,强烈到一有人试图侵犯我的个人边界,我行为上可以控制自己,但心理上,我真的忍不住想弄死他,不过是理智知道现实不允许。

由于我的功击性太强烈,比起后天社会规训后的“人”的概念,我更加贴近自然的人类,我身上的动物属性更加强烈。这也是我时常感觉痛苦,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个后天的“人”的社会。我想回森林,哪怕活不下去。

在这个后天社会里,我永远无法使用自己真实的一面存活,只能带着面具让自己更加像一个“人”,以免“人”群恐惧让我活不下去。

由于攻击性太强,而从小生活在这个“人”的社会里,被不断打压属于人类的天性的部分,属于动物的自然的属性被不断贬低、指责、嘲讽是为不善良、是恶、是不道德。

特别是玄学上,对于人类生物本身的自然属性可谓是批判到极致。

自然界其它动物遇到危险知道第一时间发动攻击保护自己,而人类不被允许这个行为,第一时间保护自己的天性被抽离,社会不允许,玄学称之为恶,为业障。

说不能恶意伤害他人这个我还是能理解,但被伤害了不能反抗和功击,要忍。忍是善良,功击是恶。

玄学圈,修行圈,加一个灵性圈吧,这三个是最擅长搞受害者有罪论的。有一种别人就欺负你不欺负别人,还不是因为你有问题。哦,你说你当下确实都没做,那就肯定是前世犯的罪,总之反正你是有罪的。

被欺负了那是人前世有罪今世还债,遇到好事那是从前积德行善是前世的积攒的福报。反正与当下与这一世是没有关系的。被欺负是因为前世有罪孽,遇到好事是因为前世福报。有一种延迟满足的感觉,反正不管好事坏事,当下肯定不会报的,都会在下一世结果,所以不管人信不信,当下的这一世必须要做好事。好事没好报?那肯定是下一世才报啊。

这三个圈子深渊巨坑。首先它们违反基本动物天性。它们倡导的东西全部违反生命天性。

生命天性是什么,就是被欺负了立马还手。别跟我扯什么因果,我的眼睛只看得见当下的事件,我没有天眼,看不到从前和未来,也不可能看到从前未来。在我遇到的时刻,当下即是全部。对方欺负我,我必须还手打回去,我打回去告诉他欺人就是要付出代价的,我还回去的时刻,我即是全部因果,当时因当时了,当场因果当场结算,这也是因果了结方式怎么就必须得留待以后?必须等别人来教训他?

如果维护自己的生命也是罪孽,那这种老天也可以去死了,这个老天肯定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老天自然是没有善恶的,但总不能无逻辑到这个地步。

這個世界最壞罪名叫太易動情,可笑的是我竟喜歡這罪名,但心動也常常帶來危險。
這算不算來到你的城市,走過你來時的路?
我的初衷只是跨越千里好好地道個別讓自己徹底死了這條心然後各自好好生活。只是萬萬沒想到劇情走偏了啊,果然估唔到嘅先係人生哈哈⋯從一開始就帶著結果而來的,所以從未也不敢奢望過什麼,所以到底發生過什麼事會搞成咁嘅死樣?可能因我說過愛是無憾 才會受到教訓吧。就因「不留遺憾」嗎 那算無憾了嗎?或有或無吧。有遺憾才有念想?會嗎?算了吧~畢竟連「好印象」都無曬嚕哈哈哈真係搞笑嘎皆!
最後一次見康哥的時候跟他說「我可能會不辭而別」他說這才是最好的。成年人的默契就是彼此不再回覆對方,這何嘗不是一種道別呢?只是少了「好好地」罷了。
為何為天降的稀客泛過一點浪花?你我本是過客,淡淡交會過各不留下印。
Eason話齋:有失必有得 有得必有失。這趟旅行我得到了很多熱心人的幫助和感悟了很多,那我失去了⋯⋯大抵是一個不太熟的「朋友」?
人生何處不相逢,在人生這漫長的旅程中,那些出現過我的生活中萍水相逢的人,不管他們的出現是惡意還是善意的,我都依舊很感激,感謝這些過客們給我的人生好好上了一課。
都是一種緣分吧,孽緣也好,人生處處是修行。像你沒來過沒去過 life goes on 祝願你我在彼此看不到的地方一切都好。 https://t.cn/RyhTm9c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闪闪发光的赵盼儿✨对于顾盼最后没有婚礼 我甚至想说 编剧大概想告诉大家 这场梦大家做做就好哈哈哈哈哈哈 并不是所有的童话 都以婚礼为结局 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
  • 得物限时潮玩展入口开启70+潮玩品牌&设计师100+潮玩限定尖品6处大型互动打卡装置来现场感受潮玩艺术与潮流趋势的激情碰撞还有超有趣的打卡地图等你解锁得
  • 抑或这一切的背后,都只是为母之后的情绪失常带来的误判……作者奥德兰在小说中写道:“我们都想要一位好母亲,需要一位好母亲,期望拥有、娶到或成为一位好母亲。非常幸运
  • 天下不治,正为此矣养贴 为人君者,诚能以此道授官,为人臣者,诚能以此情受位,则天下之大,可不言而治矣。人君之命官也,亲则授之,爱则任之。
  • 《诗词鉴赏》银杏诗词20首 争得淩云《雨后灵淀寺观梅寺乃梁时古刹有银杏二株岁久合抱矣》 明代:皇甫汸 梁代丛林敞,齐关淀水赊。 观梅乘雨霁,问树识年华。
  • 奥纳纳与阿贾克斯的合同将在今年6月到期,罗马诺指出,回归巴萨(出身于巴萨青训)并不是奥纳纳考虑的选择,他早在去年7月份就已经与国米达成口头协议,100%将在今夏
  • 认识他是看《以家》剧,第一遍就喜欢了这个演员,但是实话是没有太注意他的演技,是后来二刷,三刷后,越来越肯定他内敛的演法,也无数次被名场面打动,“人是在一瞬间长大
  • #刘宇宁故乡的云# #刘宇宁宝曼兰朵品牌挚友# #摩登兄弟[超话]#中奖刘宇宁 102 days●━━━━━━─────── 01:08 ⇆◁ ❚❚ ▷@摩登兄
  • 我们知道,秋天做菜一般比夏天放油量要更多一点,油多了饭香了可饭后餐具上的油污可难坏了刷碗的人。而且这款蒸烤箱的容量足足有66L之大,不管是日常小夫妻俩在家做家常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 四生六道,有感必孚;三界十方,无求不应;黄鹄溪头留圣迹,玉清殿内炼丹砂。黄粱梦觉,忘世上之功名;宝剑光辉,扫人间之妖怪。
  • 虽然没有买到我心心念的茉莉花茶,但是买到了玫瑰花香薰蜡烛和棉服也令我很高兴!吸血鬼喜欢玫瑰花这个,我好像没在外网查到依据,但饿死从一代就是这么设定的,吸血鬼喜欢
  • 这个时候对待自己爱的人靠的就是自己的真心了,根本不会有太多的思考和计划。说了不做的,都是虚情假意;做了不说的,才是真心实意。
  • 比如说,我开始更愿意去运动,更愿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还有就是对很多事情不那么执着,因为跟生病做手术比起来,生活中很多事都不是事了。因此我今天想到的一个点就
  • #諾言評球[超话]# 据英国媒体《每日邮报》透露,德布劳内在曼市德比之后找到C罗索要球衣,他仍然对这位葡萄牙巨星充满敬意。媒体指出,尽管C罗可能不被曼联主帅滕哈
  • 这又错了,因为你的关注点还是在于盈亏上面,而不是股票的走势,忘记进场时的价位,就不会存在赚和亏这两个概念,往前看,专注于股票的走势,觉得还会继续上涨,那就拿着,
  • 本公司新产品霾盾百合雪梨汁和胶原蛋白果冻条系列即将上市,为回馈广大新老顾客,特办此赠送活动,数量有限,只有前150名才能获得产品,先到先得。本公司新产品霾盾百合
  • 不能再吃了Oh no‍♀️后天要去拍婚纱照‍❤️‍‍其实就是个人写真啦啦[二哈]反正不会有男朋友趁着风华正茂留个青春的尾巴[喵喵]最近真的是很懒只想躺着玩手机看
  • 第一名:巨蟹座不管成功还是不成功,巨蟹座都有比别人更强的忍耐力,别人是什么样的态度,巨蟹座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不是因为他们不计较,而是他们希望看清的是整个局面
  • 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慈善#莫小在每日分享[超话]# 哈,最不喜欢听的一句话就是,我没有时间,没有时间护肤,没有时间体验产品视频,没有时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