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上郡武库”铭文青铜镦

焦新帅

器为青铜质,器身呈扁状椭圆柱形,高11.3公分,横截面长径3.6公分,短径2.67公分,整体铸造而就,中上有竹节形纹饰环绕一周,中间有对穿小孔,应为固定木柄之钉孔,上敞口下平底。两面各有铭文,一侧有铭文“雕阴”,一侧为铭文“上郡武库”,均出凿刻。

先秦时期战争军事颇为频繁,兵器的发展种类也日益增多,兵器制作工艺与技术也愈发精良。两军对阵战车错毂交战时所用之兵器,多是带柄的戈、戟、矛、矟、钺等,青铜铸造为主,以木柄做杆连接首尾。在其各部件命名时,特别是持杆底端青铜套件的名称上也不尽相同,如有戈鐏与戈镦,矛鐏与矛镦等说。
  西汉戴圣在《礼记·曲礼》中有载“进戈者前其鐏,后其刃。进矛戟者前其镦”。可知戈对应鐏,矛、戟对应镦。

《说文解字》又载“鐏:柲下铜也;镦:矛戟柲下铜鐏也。诗曰,厹矛沃镦。”《说文解字》意为“鐏”较“镦”的含义更广,两者的区别不大,所有的柲下金属套件都可称为鐏。而镦是鐏的一种,只是安装在矛戟的柲下。“厹矛沃镦” 的记载,将厹矛的柲下铜套件定为镦。

东汉郑玄对《礼记·曲礼》做注时称“锐底曰鐏,取其鐏地,平底曰镦,取其镦地”。结合“进戈者前其鐏,后其刃。进矛戟者前其镦”的记载,郑玄对鐏、镦进行了更为详尽的释意,即戈鐏为锐底,矛、戟的镦为平底。

东汉刘熙所著《释名·释兵》记载“矛,冒也,刃下冒矜也。下头曰鐏,鐏,入地也。” 意指矛的柲下铜套件为鐏,从鐏可入地得知,鐏应为锐底,与“锐底曰鐏” 的认识相契。

北宋经典文献《集韵》中对镦和鐏也多有记载。其中有《平声二十三魂》载“鐏,戈防底”“镦,鐏也通作镦”;《上声二十四缓》载“鐏,戈柄下铜”;《平声十五灰》载“镦,说文下垂也一曰千斤椎或书作鐜”;《上声十四贿》载“錞镦,杜罪切矛防平底或从敦文十四”;《去声二十九换》篇记载“镦,柲下铜,平底曰镦”。总结上述多例记载,《集韵》认为鐏和镦可互通,对鐏的说法比较混乱,有戈鐏、矛鐏之说,而“镦,柲下铜,平底曰镦” 的认识与郑玄说法较为一致。

综合上述记载,可知这件铭文青铜器命名为镦更为准确。

雕阴,古邑名,战国属魏地,在今陕西甘泉县南洛河西岸,因位雕山西南而得名。后入于秦,置雕阴县,治所在今陕西甘泉县南,属上郡,为上郡二十一县之一。《史记·秦本纪》载:“周显王三十六年(秦惠文王五年,前333年),秦伐魏。秦将公子卬,斩魏卒八万,俘魏将龙贾,遂取雕阴。”此即军事史上著名的雕阴之战,此战秦国收回河西之地占领上郡,控制了西河天险,可以据崤山、函谷关之利,东向以临天下,秦国获得了进可攻退可守之有利局面,至此奠定了秦国的霸权地位,大秦东出并兼四海自此开始。

上郡,古郡名,战国魏文侯置。秦惠王十年(前328年),魏献上郡十五县于秦,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在肤施县,辖域位于今陕西省黄河以西,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乌审旗以东地区,此地为汉匈交界地带,又与三晋相邻,为百战之地。
武库,收藏兵器之处,春秋之前多与“府库”、“大库”联称,如《尚书·说命》载:“惟干戈在府库。”《春秋左传·昭公五年》:“南遗使国人助竖牛以攻诸大库之庭。”战国时期兵器铭文亦有称“上库”、“下库”、“寺库”、“左库”、“右库”等,至秦时“武库”之称则更多显现于兵器之上。

《吕氏春秋》首次提到“物勒工名”,先秦秦国的军工管理制度分为四级,精细化管理。相邦、工师、丞、工,层层责任制,兵器有质量问题可追踪溯源,如现所出多件相邦吕不韦造铭文兵器。

准格尔旗纳林古城曾出土秦王政二年上郡戈,铭曰:“二年,上郡守冰造,高工丞沐庶,工隶臣徒。(背刻)上郡武库。”燕下都出土秦王政二十五年、二十八年上郡戈背皆可见“上郡武库”铭文。
睡虎地秦简也有关于武库的记载:《效率》:“官啬夫赀二甲,令、丞赀一甲;官啬夫赀一甲,令丞赀一盾。其吏主者坐以赀,谇如官啬夫。其他冗吏、令史掾计者,及者仓、库、田啬夫坐离官属于乡者,如令、丞。”

至少在战国时期,秦在都城咸阳已置武库,并有“武库”之称,相家巷曾出土有秦“武库”封泥,除中央设置武库外,秦在地方亦设置武库,从目前所见秦兵器铭文,除中央师工外,秦地方制造兵器的郡有上郡、河东郡、蜀郡、汉中郡,但在各郡设置武库仅见上郡一例。

史料曾记载秦始皇时,蒙恬为将,扶苏为监,将三十万之众驻扎于上郡以备胡,此中可想见上郡武库之重要性与存世铭刻兵器之众。

秦代是否也像汉代一样在每郡均设武库,据于现在的资料尚不能做出断定,据考古资料,在上、河东、蜀、汉中四郡均发现有铸造兵器之工师作坊。除此上郡武库有出土铭刻实物兵器外,其他各郡尚缺少有力证据。战国时期秦国兵器铭文有“上郡守间造”,或为上郡武库之省,然不可妄下定义,但这件“上郡武库”铭文兵器可直指地方郡已专设武库。从目前所出土资料直称“上郡武库”的铭文兵器,最早者为准格尔旗纳林古城出土的秦王政二年上郡武库戈,可知“上郡武库”铭文兵器的使用时间当属秦始皇二年至秦二世时期。

从铭文刻凿痕迹与文字风格上来看,“雕阴”二字应为平头刀所凿,线条有一定宽度,且线条粗细较为一致,单刀而就,略有粗服荒率之意,与秦凿刻私印趣味颇类,“雕”字右半部有省笔,亦可想见凿刻之时匆忙不精。“上郡武库”四字铭文略小,风格明显趋于“雕阴”二字,铭文结体用刀迥于前者,应出自两个不同工匠之手,此四字铭文线条细挺劲健,率意不羁,结字大小错落,线条深峻呈“V”字形,应为尖刃所凿。此双面铭文,一侧粗拙浑厚,一侧洒脱飘逸,书风、结字、大小、刀痕、线质、趣味皆不相同。二者对比之下让我们感受着它穿越两千余载时空,静静地向世人倾诉秦国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十三经导读

《春秋》经传导读

《左传导论》

“左传学”源流说略

五、宋代:“左传学”的转型
■宋代“左传学”的特征:政治化
摒弃汉代“左传学”章句、训诂学追求,以穷究“春秋微言大义”为学术追求之首要目标。
■追寻“春秋褒贬”、“尊王攘夷"的内容。
■宋代“左传学”的式微。
1、两宋“左传学”大势
■孙复“春秋学":“尊王说”与“有贬无褒论”
■《春秋•尊王发徽》:开宋代“春秋学”风气。
■刘敞“春秋学”:“尊王大义”
■“原父为《春秋》,知经而不废传,亦不尽泥传,据义考例折衷之,经传更相发明,虽间有未然,而渊源已正”(纳兰性德)。
■苏辙“春秋学":解经宗《左传》,反对“微言大义与褒贬说。
■“余少而治《春秋》,时人多师孙明复,谓孔子作《春秋》略尽一时之事,不复信史,故尽弃三传,无所复取。余以为左丘明,鲁史也。孔子本所据依以作《春秋》,故事必以丘明为本。”
■以杜预“春秋左传学”为主流的“春秋学史”。
■胡安国“春秋学”:“尊王攘夷”。
■卑夷《左传》,“春秋左传学”依然式微
■叶梦得“春秋学”:重视训诂与史实辨正。斟酌《左氏》、《公》、《穀》三家,以求史实与大义契合。

2、朱熹的“春秋学”
■第一,反对深文周纳的褒贬说,否定“春秋学”所谓“义理”之说
■“《春秋》大旨,其可见者,诛乱臣,讨贼子,内中国,外吴楚,贵王贱伯而已,未必如先儒所言字字有义也。”
■“若欲推求一字之间,以为圣人褒善贬恶专在于是,窃恐不是圣人之意。如书即位者,是鲁君行即位之礼继故;不书即位者,是不行即位之礼。……其他崩薨卒葬亦无意义。”
■第二,对《左传》学术性质的定位:跳出经学的范畴、做出史学、文学角度的评论与肯定

“《左氏》是史学,《公》、《穀》是经学。”

“《左氏》所传春秋事,恐八九分是。”
■第三,关于《公》、《穀》的评价。
不赞成《公》、《穀》所代表的学术观念,与大部分宋儒的意见并不一致。否定从孙复至胡安国以来的春秋学,,对宋代学风起到了补偏救弊的作用 。



3、吕祖谦的“左传学”
■吕祖谦《春秋》及《左传》的研究著作:
■《春秋集解》三十卷、《左传类编》六卷、《左氏博议纲目》一卷、《春秋讲义》一卷、《左传手记》一卷。
■《春秋左氏传说》二十卷(存)、《春秋左氏续说》十二卷(存)、《东莱左氏博议》二十五卷(存)、
■第一,关于《左传》的文学语言

从“文学”出发,关注其文字表达的技巧,体味《左氏》行文的铺叙之妙。
■第二,关于《左传》的文学要素

对《左传》中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注。
■第三,关于《左传》的文化形态

对《左传》当中的一些文化现象评论,能从史学角度着眼,给出历史性分析,体现历史的态度与观念。

4、南宋“左传学”的新形式
■(1)改纂《左传》史料为“纪传体”著作

程公说《春秋参记》九十卷(存);

王当《春秋列国诸臣传》五十一卷;

郑昂《春秋臣传》三十卷;

沈括《春秋左氏纪传》五十卷。
■ (2)改纂《左传》史料为“纪事本末体”著作

叶清尘《春秋纂类》十卷、周武仲《春秋左传编类》三十卷、句龙传《春秋三传分国纪事本末》、徐得之《春秋国纪》、陈持《春秋国类》、唐阅《左史传》、章冲《春秋左传类事始末》五卷,以及马之纯《春秋左传纪事》、孙调《左氏春秋事类》、胡维宁《左氏类编》等。
■ (3)以《左传》为文章的内容与对象
徐晋卿《春秋经传类对赋》、李宗道《春秋十赋》、毛友
《左传类对赋》、李涂《春秋事对》等。

六、清代:“左传学”的大成
■清代“春秋学”特征:远离政治与亲近政治

■远离政治促成“考据学”学术风尚;
■亲近政治促成“义理学”学术风尚。

■“左传学以“考据学”为中心。
■“公羊学”、“糓梁学”以“义理学”为中心。


清代“左传学的追求与贡献
■第一:围绕《春秋左传》的专门性研究

杜预《春秋释例》的专题研究;

宋代的学者的专门研究;

清代学者专题研究的广度、深度卓异。

(1)春秋礼制研究
■春秋礼制:”春秋学”的基本问题
■不局限于一字一句文义的研究来阐释“礼制”的内涵与所指,通过排比史料使“明古礼之义”转向“以经传为材料来研究古礼。”
■毛奇龄《春秋属辞比事纪》
■姚彦渠《春秋会要》

(2)春秋历史研究
■《左传》历史研究的两种途径:一,变“编年体”为“本末体”;二,“世族历史研究。
■“纪事本末体”:马萧《左传事纬》和《前集》、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
■“世族世谱”研究:陈厚耀《春秋世族谱》、程廷祚《春秋识小录》。

(3)春秋地理研究
■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十四卷;
■江永《春秋地理考实》四卷;
■沈钦韩《春秋左氏地名补注》十二卷。

(4)春秋历法研究
■陈厚耀《春秋长历》十卷:提出春秋历法的原则。
■鲁国使用周历,以冬至日为正月朔日。
■排出鲁国十二公年表。
■成蓉镜《春秋日南至谱》一卷、罗士琳《春秋朔闰异同》二卷 。

清代“左传学”专门性研究的集大成
■顾栋高《春秋大事表》五十卷。
■研究范围涉及:天文历法、地理山川、世族世家,官制礼制、王侯内政、外交军事、灾异五行、人物表志以及经传研究内容。

■ 第二:《春秋左传》的文献学研究
■《春秋左传》考据学:整理、恢复文献原貌。
■《春秋左传》考据学:文字、音韵、训诂、校勘、疏注。

(1)对前人注疏的补正与辨析
■《左传》考据学研究的滥觞:
■清初顾炎武《左传杜解补正》。
■顾炎武不仅遵从汉人的旧说,更能旁及子史群集,博求佐证,甚至有意识地采用金石资料,表现出考据学研究的新视野与新方法,往往能见出真知灼见。
■其一,对《左传》当中的词义考辨:
■惠栋《左传补注》、沈彤《春秋左传小疏》、马宗琏《春秋左传补注》、齐召南《春秋左传注疏考证》、梁履绳《左通补释》、俞樾《左传平议》。
■其二,对《左传》古代注疏的追本溯源。
■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刘文淇《左传旧疏考证》、李贻德《左传贾服注辑述》二十卷。
■其三,对《左传》“义理之学”的补正与辨析:
■焦循《春秋左氏传杜氏集解补疏》、丁晏《左传杜解集正》。

对前人注疏补正与辨析的集大成
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刘文淇、刘毓崧、刘寿曾、(刘师培)
■取杜预以前所见汉魏古注加以疏证。以贾逵、服虔之注为宗,以经子文献为据。
■以《周礼》为评判标准。
■以事、文、义为依托。
■以“褒贬"之义为依归。
■起于鲁隐公元年,至于鲁襄公五年

(2)对《春秋左传》的校勘
■以《左传》为尊,校勘“三传”经文:
■毛奇龄《春秋简书刊误》。
■段玉裁《春秋左氏古经》十一卷。
■赵坦《春秋异文笺》十三卷。
■侯康《春秋古经说》二卷。

■校勘《左传》文字的方法。
■王引之《经义述闻》、于鬯《香草校书》、李富孙《春秋左传异文释》。在校勘方法上常采用“理校”之法。
■卢文弨《春秋左传注疏》、阮元《十三经校勘记》则采用“对校”方法,依据版本而对异文加以保存。


第三:“今文学”背景下的清代“春秋左传学”

■“今文学派”:刘逢禄《左氏春秋考证》、康有为《新学伪经者》对《左传》的否定。
■廖平《今古学考》:《左传》是先秦已有之书,而非刘歆伪作。《左传古义凡例》,进一步申说。
■章炳麟《春秋左传》、《春秋左氏疑义答问》,全面阐述了对《春秋》与《左传》的看法。
■刘师培对今文家之说的回击。
■清晚期,“左传学”的“义理学”迹象。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七年五季这款鸡胸肉,有烧烤味和黑胡椒味,无油低盐烹制,【冰箱里拿出来解冻就能吃,特别方便】。鸡肉是最适合健身减肥的人吃,尤其是鸡胸肉。
  • 商家:别的大主播做活动时都要卖到159元,今天看在你的面子上,119元一盒给大家~胡海泉:那不行,99元吧,不够的我自掏腰包补贴给大家,上500单!商家:别的大
  • 有目标的人在感恩,没目标的人在报怨,因为觉得全世界都欠他的!”“就算死了我也要得到你的尸体。
  • ”“咳咳,”在一旁被冷落的神使实在看不下去这两人的腻歪了,“要腻歪一会儿回去你俩再慢慢腻去,有件事,我必须告诉你们,”神使突然神情严肃,“雨儿,你的重生是由狮子
  • 不要轻易把梦想寄托在某个人身上,也不要太在乎身旁的耳语,因为未来是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能给自己最大的安全感。从今天起,愿你不负时光,努力去做一个可爱的人,不羡慕
  • 晚年,坐在摇椅上,梅对着老伴说:“老伴啊,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等一个人。”四年后,清因为工作分配到哈尔滨,梅却在海南落了脚。
  • 现如今,我们的采油工人坐在屋内,基本上就能将所管辖的油井数据全部采集完成,遇到极特殊天气,我们还可以使用无人机进行巡检,大大减轻了一线工人的工作强度。  近年来
  • 增补财库就是填补自己的财源,就是为了自己财富圆满,众吉神庇佑自己能够财源滚滚,财库充盈,并不再钱财流失。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财库虚空,那就需要通过后天补救, 补财
  • 很多藏家喜欢来我们这儿的原因,我想不只是因为藏品级别很高,更是因为相较于博物馆,艺术馆,在北京邢定文物商店可以有上手的机会,我们希望更多朋友了解高古瓷,看到美好
  • 12.想听你听过的音乐,想看你看过的小说,也想看看你眼里的世界等你熬过所有的苦,就会遇见所有的甜愿你所得,皆你所愿世间所有美好,都恰逢其时清醒,知趣,明得失,知
  • #西交利物浦大学##小说碎片# 银河坠落最开始吸引我的是简介里这两段,前边描写女主的内心真的蛮细腻的 分明还是这两个人,怎么感情越来越明朗之后就没那么吸引我了[
  • 如果体系认证书上不加上‘设计责任’的话,天博就成了一个零部件加工厂,这不是太亏了吗?”王立峰介绍,经过再三权衡,曲阜天博决心向认证公司提出要求,通用中国的张先生
  • #朴栖含[超话]#是不是真心的喜歡一個人,妳就只會看到他,總覺得不管他各個時期及任何時候,他永遠都是最閃耀的那一位。我最近真的這樣覺得耶,我愛他的外貌,愛他認真
  • 前两句直言东山窈窕姑娘之戏谑只能让楚襄王这些风流君王烦恼动心,后两句自己作为出家人则像落在地上的沾泥的杨絮,再不会随春风飘飞颠狂完美结束!一起看花花草草,你会说
  • 浦江县行政服务中心按照“大场景、小切口”的思路,建立多跨项目统筹机制,延伸扩大服务,聚焦工程招投标中合同签署高频事项,开发合同网签系统,破除部门工作和业务壁垒,
  • 话刚说完,陈坤接着说了句:“你们都知道,我是重庆人,爱吃火锅,尤其是动物的内脏,还有腰片,我最喜欢吃,这跟我的信仰,其实一点都矛盾”。这就是JD,我的天真的太可
  • 皇上被甄嬛的情绪感染了,也知道甄嬛所要的是什么,说道:“朕这一生,要求的或许曾经得到,然而正如流沙逝于掌心,终于也都没有了……”一旁的甄嬛只是默默地听着。甄嬛同
  • 下单》 【珍惜自己的过去,满意自己的现在,乐观自己的未来。 下单》 【我始终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因为我想给自己一个牛逼的机会,趁自己还年轻;因为我必须给自
  • 掌中财库较为明显的人一般财运极好,属于天生的富贵命格,挣钱也比较的容易和轻松,不用太辛苦,能够积攒下丰厚的家业。闲聊话语辩证论《伤官》二八字算命大师认为当一个八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各医技检查正常开展,预约诊疗工作正常进行(门诊预约咨询电话:0551-64272019)。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各门诊正常开诊,发热门诊、“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