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物皆有灵,有灵以谓生

《抱朴子·微旨》说:“山川草木,井灶洿池,犹皆有精气;人身之中,亦有魂魄;况天地为物之至大者,於理当有精神。”这是中国历史文献中第一次明确出现的万物有灵论。

“万物之灵”一词出自《尚书·泰誓上》,指人为世界上一切物种中最有灵性的。记载了“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葛洪认为人居万物之首,乃是万物之灵,故在《抱朴子· 内篇》说:“有生最灵,莫过乎人”;“夫陶冶造化,莫灵于人。”

对此,天地化育的万物中,对于人的记载,不同的古籍中皆有相同的经典描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黄帝内经》

于人而言,与天地并生,是谓万物之灵,据《道德经》所载:“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足见,人与道、天地同大,天人本合一。在《抱朴子·内篇》中,葛洪立“玄”为本,把“玄”、“道”及“一”联系起来,三者实乃异名而同义,皆指宇宙万物本源。《抱朴子· 地真》曰:“道起於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充分体现了天、地、人与道一体并存的天人合一观。

(二)上工守神,形须神而立

生而为人,葛洪指出人体是由形、气、神组成合而为一的。有形的身体是因为有无形的神(精气神的神)的存在才谓之生命,身体是神的房子,生命体的机能是由“神”主宰气(能量)来运行的,失去了“神”,人体生命体则失去生命力,名存实亡。对此《抱朴子 ·至理》中说:

“夫有因无而生焉,形须神而立焉。有者,无之宫也。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於堤,堤坏则水不留矣。方之於烛,烛糜则火不居矣。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

说明身体必须有灵魂的进驻才能生存,人体为形的层面,是灵魂的房子,比如堤坝一旦崩坏,水就无法留驻;蜡烛一旦燃尽,火就不会存在;人体元气衰竭,生命就会结束,神识也无法凝聚,更无法固精。

西汉《淮南鸿烈》更是对人生命体的构成进行了准确的描述:“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无独有偶,《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同样记载了:

“人受天地之气,以化生性命也,是以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

首先,“形”就是指没有气和神的纯粹的物质肉身,肉身是生命的房子。房子本身是“死的构造体”,而纯粹的身体“物质结构”就是失去气和神的“尸体”,如同案板上的肉。肉身存在的意义就是承载灵魂,有了灵魂我们才成为“生命”。

其次,气为生之“充”,是指生命的机能是通过气的运行来实现的,从细胞振动,到器官、系统的各种机能的正常运行,比如血液的循环、心脏的跳动、肠胃的蠕动等等都离不开气的推动。对此,很多经典都有所记载:“气者,人之根本也”(《难经·八难》)。“人之生死,全赖乎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死”(《医权初编》)。“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抱朴子·至理》)。由此看来,气依赖生命而存在,抛开生命载体,纯粹的“气”本身是没有生命的,那么气又是如何运行的呢?

这就是生命的最关键之所在,即神者生之制也,“制”即是主宰,也就是说,神即是灵,即是真正的生命,在人体“神”由三魂七魄和后天的显意识、先天的潜意识组成,生命体所体现的阴阳虚盛,能量频率的高低,肉体是否健康,都是“神”所决定的。

“上工守神”就是此意,庸医下工守形,真正的中医守神,招魂复魄,扶正固本,现代医学失去了“神”,就等于电脑没有了网络,只剩躯壳。所以葛洪在《抱朴子外篇·正郭》说“而世人逐其华而莫研其实,玩其形而不究其神”。

(三)魂魄主宰生命体的生死病健

中国传统文化《大学》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要研究生命健康必须抓住“根本”,生命的根本即是心,即是神。神在人体主要包含魂魄,它决定着人体的疾病与健康,也是心性的体现。《黄帝内经》记载:“气血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魂魄,是中医神志理论的基本概念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抱朴子·论仙》里论述了魂魄与人的疾病生死的关系:

“故不见鬼神,不见仙人,不可谓世间无仙人也。人无贤愚,皆知己身之有魂魄,魂魄分去则人病,尽去则人死,故分去则术家有拘录之法,尽去则礼典有招呼之义。此之为物至近者也,然与人俱生,至乎终身,莫或有自闻见之者也。岂可遂以不闻见之,又云无之乎?”

人体的三魂七魄如同守卫,护卫着我们人体的生命系统正常运行,是抵御外邪进入身体的屏障,《黄帝内经·素问》中说明:“人虚即神游失守卫,使鬼神外干,是致夭亡。”当人体虚弱时,能量不足固摄不住魂魄时,导致魂魄分离。当魂魄不在体时,即魂不守舍、失魂落魄时,气血的运行就会变慢,此时“鬼神外干”,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堵塞经络,造成气血不通,细胞就得不到营养和能量,久而久之从虚病变成实病。反之,《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心神守其位,自然正气存内,外寒等“邪气”自然无法干扰。

同时《黄帝内经·灵枢》明确的记载了:“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人的死亡不是肉体的死亡,心跳的停止,而是神即魂魄全部离开人体,才标志着生命体的结束: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黄帝内经》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

文中黄帝问:“当一个人形体破败了,气血耗干了,治疗很难见效,为什么?”岐伯答:“是神气没有发挥作用。

可见,神——魂魄影响决定着人的生死病健,正如《上清洞真品》所言:“神全则气全,气全则形全,形全则百关调于内,八邪销于外。”魂魄全人则健,神不灵,则气不武,身则衰、则腐,乃至亡,所以魂魄分离造成百病滋生,甚至生命的灭亡。

(四)古神圣之医,疗人心疾

《东医宝鉴》一书说:“古神圣之医,能疗人之心,预使不致于有疾。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犹舍本逐末也。不穷其源而攻其流,欲求疾愈,不亦愚乎!虽一是侥幸而安之,此则世俗之庸医,不足取也。”一切疾病皆生于心,传于气,成于物质,显现于肉体,所以心病非病,是未病,上医治未病,调未发之时为调心,上工守神,心即神,庸医下医守形,神病治形,本末倒置。

葛洪在《抱朴子外篇·刺骄》说:“俗人徒睹其外形之粗简,不能察其精神之渊邈,务在皮肤,不料心志。”《黄帝内经》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所有的疾病都是“心病”在肉体上的投影,根源是挥之不去的自私、贪婪、愤怒、抱怨、爱恨情仇等低频意识不断的汇聚,低频意识会产生低频能量,使其不能化解而凝结,导致超低频能量的物质化显现,就是疾病,显现在低频的物质肉身上,而这肉体可见的疾病,却只是“心病”的影子,实际上它以低频意识的形态,存在于心上,这时,对肉体的吃药、扎针、手术如同捉影子,如何能治好病呢?心是树根,病是树叶,树叶的枯黄是在告诉我们根出了问题,所以,治病必须追根溯源,抓住根本,心病还需心药医。

(五)葛洪论“德之不备,体之不养”

中医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如同手心和手背,本就同心同体,都是以中正、德为核心的中华文明。“中”医其实就是德医,只有德心才是医者仁心,医道同源,真正医者即是德道者。所以葛洪在《内篇·勤求》说:“德之不备,体之不养”,“有德则自出,无道则沦亡。”。

《大医精诚》讲医德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寒灵之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即是“圣”,圣必是医,医者必是圣心,方能无病不治。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可救国、治世的“圣人”,也是可医天医人的“圣医”,故古语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正心、修德,此德非凡俗人心所认为的德,此德即大儒陆九渊所说: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宇宙内事即吾分内之事,吾之分内之事即宇宙内事。这也正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经典表述。有此大德必有大道,德道即是智慧,即拥有最高频率的能量。一切疾病、灾祸都是能量超低频现象,有了高频能量,就能提升低频能量的振动频率,改变低频物质的存在状态,从而化解疾病、灾祸等因缘。

【中国国学幼儿园联盟】竹林七贤之向秀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
向秀少年时即以文章俊秀闻名乡里,后来研读《庄子》颇有心得,于乡里讲学时为山涛所知。山涛听向秀所讲高妙玄远,见解超凡,如同“已出尘埃而窥绝冥“,二人遂成忘年之交。
竹林之游
在山涛的接引之下,结识嵇康与阮籍,同为“竹林之游“。 向秀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友善,但不善喝酒。嵇康“性绝巧而好锻“,于是经常可以看到二人在嵇康家门前的柳树下打铁自娱,嵇康掌锤,向秀鼓风,二人配合默契、旁若无人、自得其乐,同时也为了“以自赡给“,补贴一点家用。向秀还经常去吕安家帮他侍弄菜园子,三人可谓情投意合。[1]
好友遇难
向秀助嵇康打铁时,亲眼见证了钟会被嵇康奚落。这件事情成了嵇康被杀头的源头。向秀目睹了后来发生的一切,这些事也影响了他以后的人生道路。景元四(263)年经历了嵇康、吕安被司马昭害死的大悲大痛,向秀在惆怅和迷茫中大彻大悟,在苦闷和徘徊中大彻大悟,心境更加趋于淡泊宁静,用心阐发庄子思想的精神。[2]
在嵇康、吕安遇害后,向秀曾经西行经过他们旧日的居所,在日暮时分听到邻人嘹亮悲摧的笛声,追思往昔一起游玩宴乐的情分,怀念嵇康、吕安不受拘束的才情,写下了千古名篇《思旧赋》。
暮年岁月
嵇康遇害后,向秀迫于强权的压力,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司马昭问向秀说:“听说你以前有隐居不仕的“箕山之志“,为什么今天却来见我了呢?“秀曰:“像巢父和许由这样狷介的人,并不了解帝尧求贤若渴的用心,所以隐居的生活并不值得羡慕。“ 向秀后来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与任恺等相善。
《晋书·向秀传》记载:“秀游讬数贤,萧屑卒岁,都无注述。唯好庄子,聊应崔撰所注,以备遗忘云。“向秀喜谈老庄之学,当时《庄子》一书虽有流传,但过去的旧注“莫能究其旨统“,曾注《庄子》一书。向秀刚开始注释《庄子》的时候,嵇康说:“《庄子》中的玄言妙旨会被注释弄得僵滞,以前也没有一个较好的注,你注不好不如不注。“待到向秀将手稿拿出来给嵇康看,嵇康才知道向注使《庄子》的玄理更加美妙,因此对向秀的才识大为叹服。惜注未成向秀便过世,郭象则承其《庄子》余绪,成书《庄子注》三十三篇,对魏晋玄学有深刻的影响。
《庄子注》剽窃公案
《世说新语》记载:向秀去世后,他的儿子还小,没有将父亲的注释公布。向秀的文稿被郭象窃取,郭象自己补写了《秋水》《至乐》、改换了《马蹄》的注释,其余的篇目仅仅对文字稍加整理,遍以自己的名义大行天下。其后千百年来,世人一谈到《庄子》的注释,就将郭象奉为大家,而忽视了向秀的显著功绩。
主要成就政治
向秀早年淡于仕途,有隐居之志。嵇康被司马昭杀害后,为避祸计 ,不得已顺应朝廷威逼拉拢而出仕,先后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但“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选择了只做官不做事,消极无为。[3]​
作品
向秀对战国哲学著作《庄子》有很深的研究,曾对《庄子》加以注释,开创玄学注《庄》的新思路,被誉为“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世说新语·文学》)“,“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晋书·向秀传》)“,成为了郭象注《庄子》的蓝本。吕安见后叹为“庄周不死矣“。向秀还著有《周易注》,传称“大义可观“,然“未若隐《庄》之绝伦“,二注今皆已佚。又有《难嵇叔夜养生论》一篇,收于《嵇中散集》中;《思旧赋》一篇存《文选》和《晋书》本传中。
在《难嵇叔夜养生论》中,为启发嵇康进一步阐述其养生思想,向秀以世俗见解立意,肯定了“口思五味,目思五色“是“自然之理“、“天地之情“,主张“开之自然,不得相外也“,又认为必须“节之以礼“,“求之以事,不苟非义“,由此推及人的社会心理和欲求,如名利富贵等,从而强调合“自然“与“名教“为一。通过向秀注解所体现出来的儒道两家经典的互解,“使儒道两家的分歧,通过字句上的精心诠释而得以化解,为经世致用奠定思想基础“。
《思旧赋》是向秀经过旧日居所,在日暮时分听到邻人嘹亮悲摧的笛声,追思好友嵇康和吕安所作。向秀以“旷野之萧条“、“旧居“、“空庐“之景,寄托着物是人非的悲凉;通过诗人思旧赋《黍离》《麦秀》诗以及李斯受刑的典故,隐约暗示朝代更迭带来的不公、不幸的遭遇。抚今追昔,忧从中来,痛惜之情,溢于言表。但由于当时政治环境的险恶,不便畅言,有言未尽之感。
哲学思想
万物自生、自化的崇有论哲学观点:向秀论证了万物“不生不化“同于“生化之本“的过程,他在“无待逍遥“和“与变升降“的立身处世方面也有初步展开玄理,涉及到了部分社会政治实际。东晋谢灵运《辨宗论》评说:“昔向子期以儒道为一(《广弘明集》卷十八)“,《世说新语·言语》注引《向秀别传》记载:“(秀)弱冠著《儒道论》,弃而不录,好事者或存之“。贯通儒道是向秀一直怀有的学术理想,《庄子》注阐发的“自生、自化“玄理新义亦是为此目的服务。
对《逍遥游》的注解:向秀对《庄子·逍遥游》中关于大鹏与小鸟的描述,有了超越前人的感悟。在这两个反差巨大的意象中,他发现了本质的平等:逍遥是生命存在的最佳境界,而逍遥又是本性的满足,如果满足了自己的本性,那么逍遥本身是没有任何差异的,犹如在金床上或木床上,睡着后的感觉都一样。从这个角度看,只要适合自己的本性而自我满足,那么不仅小人物与大人物,即使圣人与凡人,其逍遥也是没有差别的。根据《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所称“向子期、郭子玄《逍遥义》“,向秀认为理想的“逍遥“境界存在于现实世俗社会之中,不是由外在主宰“本体“施予获得,关键在于各任其性,各当其份。 “性“、“分“是属于人们内在的“自然之理“,按照其《难养生论》主张的“情欲自然“观念,只要满足人的自然本性要求,上九万里高空的大鹏与抢榆枋即止的斥鷃都可以达到逍遥至境。凡人资于“有待“而逍遥,圣人“无待“不是绝对遁世,只是能够顺有待“与物冥“适应任何物质环境,实际还是通物情而有所待。如此,逍遥只需性分自足、得其所待,凡人与“至人“可以“同于大通“。这种逍遥的哲学基础仍是万物“自生、自化“的本体论思想,其对世俗名教的认同经过郭象发展便成为“身在庙堂心在山林“的士大夫处世人格理想。[4]

【中国国学幼儿园联盟】竹林七贤之向秀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
向秀少年时即以文章俊秀闻名乡里,后来研读《庄子》颇有心得,于乡里讲学时为山涛所知。山涛听向秀所讲高妙玄远,见解超凡,如同“已出尘埃而窥绝冥“,二人遂成忘年之交。
竹林之游
在山涛的接引之下,结识嵇康与阮籍,同为“竹林之游“。 向秀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友善,但不善喝酒。嵇康“性绝巧而好锻“,于是经常可以看到二人在嵇康家门前的柳树下打铁自娱,嵇康掌锤,向秀鼓风,二人配合默契、旁若无人、自得其乐,同时也为了“以自赡给“,补贴一点家用。向秀还经常去吕安家帮他侍弄菜园子,三人可谓情投意合。[1]
好友遇难
向秀助嵇康打铁时,亲眼见证了钟会被嵇康奚落。这件事情成了嵇康被杀头的源头。向秀目睹了后来发生的一切,这些事也影响了他以后的人生道路。景元四(263)年经历了嵇康、吕安被司马昭害死的大悲大痛,向秀在惆怅和迷茫中大彻大悟,在苦闷和徘徊中大彻大悟,心境更加趋于淡泊宁静,用心阐发庄子思想的精神。[2]
在嵇康、吕安遇害后,向秀曾经西行经过他们旧日的居所,在日暮时分听到邻人嘹亮悲摧的笛声,追思往昔一起游玩宴乐的情分,怀念嵇康、吕安不受拘束的才情,写下了千古名篇《思旧赋》。
暮年岁月
嵇康遇害后,向秀迫于强权的压力,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司马昭问向秀说:“听说你以前有隐居不仕的“箕山之志“,为什么今天却来见我了呢?“秀曰:“像巢父和许由这样狷介的人,并不了解帝尧求贤若渴的用心,所以隐居的生活并不值得羡慕。“ 向秀后来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与任恺等相善。
《晋书·向秀传》记载:“秀游讬数贤,萧屑卒岁,都无注述。唯好庄子,聊应崔撰所注,以备遗忘云。“向秀喜谈老庄之学,当时《庄子》一书虽有流传,但过去的旧注“莫能究其旨统“,曾注《庄子》一书。向秀刚开始注释《庄子》的时候,嵇康说:“《庄子》中的玄言妙旨会被注释弄得僵滞,以前也没有一个较好的注,你注不好不如不注。“待到向秀将手稿拿出来给嵇康看,嵇康才知道向注使《庄子》的玄理更加美妙,因此对向秀的才识大为叹服。惜注未成向秀便过世,郭象则承其《庄子》余绪,成书《庄子注》三十三篇,对魏晋玄学有深刻的影响。
《庄子注》剽窃公案
《世说新语》记载:向秀去世后,他的儿子还小,没有将父亲的注释公布。向秀的文稿被郭象窃取,郭象自己补写了《秋水》《至乐》、改换了《马蹄》的注释,其余的篇目仅仅对文字稍加整理,遍以自己的名义大行天下。其后千百年来,世人一谈到《庄子》的注释,就将郭象奉为大家,而忽视了向秀的显著功绩。
主要成就政治
向秀早年淡于仕途,有隐居之志。嵇康被司马昭杀害后,为避祸计 ,不得已顺应朝廷威逼拉拢而出仕,先后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但“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选择了只做官不做事,消极无为。[3]​
作品
向秀对战国哲学著作《庄子》有很深的研究,曾对《庄子》加以注释,开创玄学注《庄》的新思路,被誉为“妙析奇致,大畅玄风(《世说新语·文学》)“,“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晋书·向秀传》)“,成为了郭象注《庄子》的蓝本。吕安见后叹为“庄周不死矣“。向秀还著有《周易注》,传称“大义可观“,然“未若隐《庄》之绝伦“,二注今皆已佚。又有《难嵇叔夜养生论》一篇,收于《嵇中散集》中;《思旧赋》一篇存《文选》和《晋书》本传中。
在《难嵇叔夜养生论》中,为启发嵇康进一步阐述其养生思想,向秀以世俗见解立意,肯定了“口思五味,目思五色“是“自然之理“、“天地之情“,主张“开之自然,不得相外也“,又认为必须“节之以礼“,“求之以事,不苟非义“,由此推及人的社会心理和欲求,如名利富贵等,从而强调合“自然“与“名教“为一。通过向秀注解所体现出来的儒道两家经典的互解,“使儒道两家的分歧,通过字句上的精心诠释而得以化解,为经世致用奠定思想基础“。
《思旧赋》是向秀经过旧日居所,在日暮时分听到邻人嘹亮悲摧的笛声,追思好友嵇康和吕安所作。向秀以“旷野之萧条“、“旧居“、“空庐“之景,寄托着物是人非的悲凉;通过诗人思旧赋《黍离》《麦秀》诗以及李斯受刑的典故,隐约暗示朝代更迭带来的不公、不幸的遭遇。抚今追昔,忧从中来,痛惜之情,溢于言表。但由于当时政治环境的险恶,不便畅言,有言未尽之感。
哲学思想
万物自生、自化的崇有论哲学观点:向秀论证了万物“不生不化“同于“生化之本“的过程,他在“无待逍遥“和“与变升降“的立身处世方面也有初步展开玄理,涉及到了部分社会政治实际。东晋谢灵运《辨宗论》评说:“昔向子期以儒道为一(《广弘明集》卷十八)“,《世说新语·言语》注引《向秀别传》记载:“(秀)弱冠著《儒道论》,弃而不录,好事者或存之“。贯通儒道是向秀一直怀有的学术理想,《庄子》注阐发的“自生、自化“玄理新义亦是为此目的服务。
对《逍遥游》的注解:向秀对《庄子·逍遥游》中关于大鹏与小鸟的描述,有了超越前人的感悟。在这两个反差巨大的意象中,他发现了本质的平等:逍遥是生命存在的最佳境界,而逍遥又是本性的满足,如果满足了自己的本性,那么逍遥本身是没有任何差异的,犹如在金床上或木床上,睡着后的感觉都一样。从这个角度看,只要适合自己的本性而自我满足,那么不仅小人物与大人物,即使圣人与凡人,其逍遥也是没有差别的。根据《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所称“向子期、郭子玄《逍遥义》“,向秀认为理想的“逍遥“境界存在于现实世俗社会之中,不是由外在主宰“本体“施予获得,关键在于各任其性,各当其份。 “性“、“分“是属于人们内在的“自然之理“,按照其《难养生论》主张的“情欲自然“观念,只要满足人的自然本性要求,上九万里高空的大鹏与抢榆枋即止的斥鷃都可以达到逍遥至境。凡人资于“有待“而逍遥,圣人“无待“不是绝对遁世,只是能够顺有待“与物冥“适应任何物质环境,实际还是通物情而有所待。如此,逍遥只需性分自足、得其所待,凡人与“至人“可以“同于大通“。这种逍遥的哲学基础仍是万物“自生、自化“的本体论思想,其对世俗名教的认同经过郭象发展便成为“身在庙堂心在山林“的士大夫处世人格理想。[4]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消防界》知网 省级 半月刊 主办单位: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半月 ISSN:2096-0735 CN:12-9204/TU 消防科技信息,消防企业
  • 对于我这种懒人来说[doge]休闲套装就是不用考虑搭配的问题 关键还是舒服[awsl]不会有束缚感这套是卫衣外套+口袋工装裤的组合 随性又酷酷的[酷]也可以分开
  • 原因有三,一.某音上的用户以00后年轻人为主,还有一些网龄比较短的五六线城市以下包括乡村用户,他们都不是蜂蜜这种商品的目标用户,二.微博上我已经深耕八年了,有
  • 有哪些很棒的古风文案?01、渺渺时空,茫茫人海,与君相遇,莫失莫忘。 12、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13、梦里的江湖,百花齐放,人来人往,繁华似锦。
  • 还有那个产品姐我看你们被瘟神褫夺大脑了,给你点能耐你得去阎王殿当二把手脑浆淌出来屎壳郎眼前一亮[微笑][微笑][微笑][微笑]你自己是无行为能力人能不能别把蹭当
  • [给力][给力][给力] 但是青少年与成人的矫正会有不同,青少年的口腔在发育移动中,所以对比成人,隐适美有专门青少年的专属隐形牙套Invisalign Teen
  • #美食分享#日本新晋网红金枪鱼罐头“明太子金枪鱼罐罐”(めんツナかんかん) 一上市就大受好评的这款微辣口味“明太子金枪鱼罐罐” 人气的原因主要是使用日本国内的长
  • 书作清秀隽美,流畅自然,用笔六法俱现,注重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创新;篆刻宗秦汉而重笔意;摄影视角独特,意高境远。书作清秀隽美,流畅自然,用笔六法俱现,注重在继承传统
  • 小真是喜欢他在换衣服时害羞的神色选中,后来无可自拔的喜欢上了这类角色,岚姐是入坑的第一个箱活花费了许多精力刷到的,而且他的衣服也是我喜欢的类型,很幸运入坑就赶上
  • #浅浅记录美好❤️生活#昨天的生日是我长这么大以来过得最开森的一次啦1.爸妈提前几天就提醒我快到生日了,转账给我让我自己买点好吃的2.相识六年的好友特意为我提前
  • 在翻看和你的聊天记录中,我都是只敢看2020年6月份前的,后来再去微信里看看就发现这些了,也算是一点小惊喜,你还记得我是活泼的,都过去那么久了,你还记得我是啥呀
  • 鑫鑫鑫鑫鑫,朱,志。鑫鑫鑫鑫鑫,朱,志。
  • 昨天下午正躺床上看综艺 一个想约很久的朋友突然约我下午去公园散步 收到消息像噩耗一样 像我这种宅到发霉的社恐 出一次门可太不容易了 除了花很久很久收拾 还要做足
  • 《其实真温柔的人挺少的》 吃 对俺来说是一件浪漫的事儿 曾有过交集的朋友几乎都传授给我一道好吃的菜 做那个菜时 就会忆念祂们的好 那些平常的对白 和轻松愉
  • 而此次作为结合超近距技术和LED光源的高端产品,坚果智慧墙O1 Pro在自研方案的加持下带来了极致的透射比和色彩体验。【#坚果智慧墙O1 Pro升级发布#】10
  • 墨西哥風新頭帶,準備跟我一起潛水看尼莫~~#來沖繩跟莎莎造型潛水#Vanessa潛進世界 #跟著vanessa過生活 #跟著莎莎去潛水 #跟著莎莎裝水水 #沖繩
  • #你被美瞳伤过吗##国家将开展美瞳专项整治行动##微博健康在关注# 劣质美瞳的危害究竟有哪些?其实,偶尔佩戴正规厂商生产的美瞳,并不会对眼睛造成太大的伤害,只要
  • 沈阳市报告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来源:疾控处 2022-09-052022年9月4日0时至24时,我市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系密切接触者在隔离管控期间
  • 阿森纳开场本来也是反击进球,但是推人在先不算。一时冲动,酿成人生惨剧二十五年来,张某某辗转数地无亲无友,满头青丝成白发二十五年来大祥公安秉正义、越山河破积案、显
  • 你和刚禁足的时候有啥区别,哪方面改变最大?[喵喵]谁能想到经过这几天的闭关修炼,我居然变成了长时间睡觉纪录保持者、数坚果达人、室内运动开发研究员、羽毛球家庭赛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