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品读李商隐《西溪》

怅望西溪水,潺湲奈尔何。
不惊春物少,只觉夕阳多。
色染妖韶柳,光含窈窕萝。
人间从到海,天上莫为河。
凤女弹瑶瑟,龙孙撼玉珂。
京华他夜梦,好好寄云波。

《西溪》,真的有这么一条水叫西溪,这首诗是李商隐在四川柳仲郢的幕府中任职之时所作的。根据历史上记载,李商隐有一封信写给柳仲郢(《谢河东公和诗启》),他说:我于日前偶然出城,偶然到了西溪,偶然有所感触,我就写了一首诗,没想到被您见到了,我很惭愧。我这首诗只是偶然的感兴,没有特别的意思。但柳仲郢觉得他写得很好。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孔子站在一条水上感叹光阴和生命的流逝,像这条水一样,“逝者如斯夫”,像这样的,“不舍昼夜”,就这样消失了。李商隐呢?他一生依人幕府,很不得意。所以他说:来到城外,“怅望”西溪水。他不仅是“望”见流水,而且是在望见流水的时候有一种惆怅的感觉,所以是“怅望”。使他惆怅的,不只是这条水的流逝,而且是“潺湲”的水声。“潺湲”是水流的时候发出来的那种声音。如果说流水像人的生命,就这样流过去了,那么你在流过去的时候,不管是溪水、河水什么水,如果它完全是平的,它就没有很多声音。如果水底是不平的,有高低,有石块,这个水就会发出潺湲的流水的声音。所以“我”看到西溪的水,西溪水不只是流过去,而且是带着这种潺湲的声音流过去了。 第一个,为什么流水就东流不返了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事情。时光长逝不返地流过去,已经是无可奈何了,何况你还带着这潺湲的呜咽的声音,经过了这么多曲折,这真是无可奈何。所以“我”怅望西溪水,我听到潺湲的水声,我对于这流逝是无可奈何,我对呜咽、潺湲的声音也是无可奈何。这就是李商隐。李商隐的诗之所以好,就是他感觉非常敏锐,而且他能很细致地把他的这种感觉叙写出来。“怅望西溪水,潺湲奈尔何”,就是这两句,它有很深曲的意思在里边。 “不惊春物少,只觉夕阳多。”以前我就讲过,李商隐的诗总是有很多层次的转折,推出去拉过来再推出去,中间翻几遍的转折。比如《昨夜》,他说,“(我)不辞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鶗鴂妒年芳”本来是一件可悲哀的事情,《楚辞》中说“恐鶗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离骚》)。鶗鴂好像是嫉妒这一年的芳华,所以它要叫,鶗鴂一叫,就使得春天的花都落了,这本来是可悲哀的事情了,是春天的消逝,是百花的零落,但李商隐说“不辞”。“我”对于这种悲哀,我宁可承受不逃避。因为我有更深一层的悲哀,是“但惜流尘暗烛房”,我只是悲哀,“惜”就是惋惜,我真是惋惜,这么光明的蜡烛,而且是在烛心,一条伸到里边的蜡烛的心燃烧发出来的那种光明,为什么尘土把它遮暗了呢,这才是可“惜”的。人生的无常,“鶗鴂妒年芳”,鶗鴂鸟要叫,春花要零落,人生是短暂的,我都承认,都不推辞,但是为什么我那从头到尾是中心的燃烧才发出来的光明竟然还被遮暗了呢?这就是李商隐,我不惜不辞“鶗鴂妒年芳”,我只是惋惜那“流尘暗烛房”。所以李商隐诗的好处是它总是千回百转出来的。他总是退一步说,我”承受这样的痛苦,这样的痛苦我都承受,然而还有比这更痛苦的事情。 “不惊春物少,只觉夕阳多。”什么叫“春物少”,因为百花都零落了,“狂风吹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这是“春物少”了。但这个,我们放它过去。我不是为春天的花草的零落、花的凋零而惋惜。“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我不是惊讶于春天的景物减少了。因为“一片花飞”,“风飘万点”是必然的,“我”只是觉得可惋惜的就是“夕阳多”,这么快就到了日暮黄昏了。李商隐的诗句蕴含两层深意。“我”“不辞鶗鴂妒年芳”,“我”可惜的只是“流尘暗烛房”;“我”不以春花的零落减少为可惜,只是觉得这么快就到了夕阳日暮。色染妖韶柳,光含窈窕萝。”但是西溪的风景毕竟还是美的。妖韶的柳树啊,这么美艳动人,春天把它都染绿了。“光含窈窕萝”,婉转的细长的爬上去的袅娜的这盘藤的植物,都在春天的这个光影之中。意思是虽然是春物少了、夕阳多了,但是西溪的潺湲的流水旁边,还是有那美丽的柳树、那缠绵的爬藤,所以“色染妖韶柳,光含窈窕萝”,还是两层的意思了。 “人间从到海,天上莫为河。” “人生长恨水长东”,人间自是长恨,流水自是长东,人间是无可挽回的,人间就是这样的。但为何天上也有银河的阻隔呢?人间任凭它东流到海,可是这天上就不要再有银河的阻隔了。 “凤女弹瑶瑟,龙孙撼玉珂。”人间真的没有美好的事情吗?他说在“我”想象之中,应该有一个美好的境界。“凤”跟“龙”是对的;“女”跟“孙”,一个女和一个男是对的。如果有像凤一样的女子,弹那样美丽的琴瑟,有像龙一样的男子,身上佩戴着佩玉的鸣珂,那是比喻很高贵的地位。“我”在京华有过这样一个梦,是“京华他夜梦”。“我”是梦想,“我”梦之中应该有这样的事情。“他夜”的“他”字可以指以前曾有的事情,也可以指将来可能有的事情,可是这是一个梦啊,是“好好寄云波”。“我”希望把“我”这一份感情,把“我”这一份怀念,把“我”这一份向往,能够如此珍重地寄给“我”所怀念的京华。怎样寄去呢?“我”就随着天上的白云,随着地上的流水,去传达和希望“我”所怀念的那样一个美好的境界。 https://t.cn/R2LEUty

【朱 虹 宋佳星:“江西山水真吾邦”—苏轼与江西的不解情缘】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生于经济发达、重文轻武的北宋,是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和治水专家。

苏轼天赋异禀、才华横溢。他博采众长、涉猎广泛,在诗、词、文、赋、书、画诸方面均取得巨大成就,综合评价,在国内外堪称翘首。苏轼的一生,跌宕起伏、多次被贬。他曾在14个州县担任过职务,足迹遍布神州大地。

苏轼虽然不是江西人,也从未在江西任职,但他对江西情有独钟,多次到江西,并留有一百多首诗词。他第一次到江西,就罕见的以江西省名为诗名,题写名篇《江西》,开头两句即是“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对江西的绿色生态高度赞美,并直抒胸臆:江西山水真是我的故乡啊!

“不识庐山真面目”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讽议新政导致“乌台诗案”,被贬为湖北黄州团练副使。5年后改迁汝州,途中路过江西,便有了与江西的初见。

首次游历江西,自然会选择闻名古今的庐山。4月是庐山最美的季节,苏轼在这里驻足了一个月。初赴庐山,他便被庐山美景深深吸引,古往今来的文人大家早就留下大量赞美庐山的名作,而苏轼也一发而不可收,四过庐山,在这里留下了50余首诗词,其中最有名的是《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开头两句描绘了庐山的层叠交错、千姿百态,而后两句是借景说理,人们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为庐山的峰峦所限,看到的只是局部而已,从不同的角度只能看到不同的内容。苏轼告诉人们,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即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人最难看清的也正是自己!

以往写庐山的诗词,大多是赞美壮丽的景色,而苏轼既描绘了庐山的神秘莫测,又运用了深入浅出、朴实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处事的哲理,寓意深刻,启人心智。这与苏轼的人生感悟有很大的关联,他卷入了新旧之法的争议,反对新法,但并不偏激,主张汲取新法合理成分,反而又为旧党所不容。

因此,苏轼笔下的庐山是扑朔迷离的,正如当时的政治环境,朝廷各党派都执著于固有的执政思路,不能理性的思考事物发展规律。苏轼对山水的体察,反映了他善于从不同方位认知事物的思想变化,也反映了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这首诗虽只有短短的四句,但却超越古人,后无来者,成为苏轼最有名的诗歌之一。

“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其有无”

苏轼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正是这双慧眼让他始终保持乐观的心境,在失意之时不气馁,在艰难之境不潦倒。

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苏轼送其长子苏迈前往饶州的德兴任县尉。途中路过取名颇有争议的石钟山。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水石相搏,声如洪钟而得名。李渤却认为是山中石头敲击发出的声音得名。一座小小的石钟山勾起了苏轼的好奇心,便想一探究竟。

夜里,苏轼先是让小童拿斧头敲打石头,又乘小船深入山底,发现山下有多个石穴缝隙,波涛涌入拍打石壁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小船缓缓驶入深处,又发现山体中间有一块巨石,其石中空上面有洞穴,风与水搏击,在石缝中来回冲撞,发出“窾坎镗鞳”之声,与“噌吰”之声相呼应,故名为石钟山。

苏轼便发出这样的感慨:“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揭示了要了解任何事物的真相和本质,必须深入调研考察,否则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苏轼就是这样一位可爱又较真的人,他叹息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而作为这次考察成果写成的《石钟山记》,不仅辨明了石钟山命名的由来,而且还因其文结构独特、行文曲折、修饰巧妙、语言优美等特点成为苏轼散文的代表作。

“赖有高楼能聚远”

苏轼送子到德兴就职后,时任德兴县令单锡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单锡素知苏轼喜爱游览山水名胜,故盛情邀苏轼父子攀上城北枕山,游览新建的聚远楼。登楼眺望德兴山灵水秀,清风徐来,不汲不戚,不悲不喜,让人感觉宁静和谐,长途跋涉的疲惫仿佛烟消云散。

从黄州一路走来,游山玩水看似逍遥,但毕竟处在贬谪之境,进退之中思绪万千,饱含了多少艰辛苦楚。一时间,情感的交错在他的内心酝酿发酵,终于喷薄而出写下了《题咏聚远楼诗》:

云山烟水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

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

这首诗既写风景,又写哲理。云雾缭绕的山和烟雨朦胧的水难于亲近在一起,而野草和山花都各有自己的春天,幸好有这高楼将远方的景色聚在一起,整理给我这赋闲的游人观看啊。这里实际也寓意了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和他自己的心情。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高度赞赏苏东坡诗,兴之所至,特赐御书“聚远楼”金匾。才子作诗,皇帝赐匾,一时传为佳话。从此,聚远楼声誉鹊起,名人雅士纷纷登上聚远楼吟诗作赋。苏迈任德兴县尉期间,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百姓感念其恩,曾建“景苏堂”,颂扬和怀念眉山苏氏父子。

在历史的更迭中,聚远楼毁于元末兵乱,明代重修,又毁于清末。2003年高楼得以重建,成了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文人赋诗多是率性而为,有感而发,一首诗便让一处风景拥有了灵魂。纵观历史,多少亭台楼阁,多少山水湖泊,因与历史和文化的融合而拥有了生命力。

一代名流虽已远去,一件盛事也化为了历史,唯有这优美的故事成为了永恒,代代传颂。

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听政,尽废新法,苏轼得到重用,并被召还京。仅一年多时间,苏轼从散官一跃升到三品。但对苏轼而言,美好的光景总是短暂的。苏轼的一生经历太多的大起大落,但他依然从容去面对。

“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苏轼被贬惠州,由北向南就任途中路过江西,在万安写下《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此时的苏轼,经历了世事的变化,仕途的险恶,却依旧达观豪放、坦然自适。他将自己比作水流湍急的惶恐滩上,一叶命运难测的扁舟,颠簸起伏、惊心动魄,不由感叹被贬的凄凉。然而苏轼的诗总能给人惊喜,笔锋一转似乎又有了搏击水流之上顺风出行的快意。

此次苏轼来到江西主要停留在赣州(北宋年间名为虔州),驻足一月左右。赣州奇特温柔的美景也给被贬途中一路奔波的苏轼心灵的慰藉,让他感受到了少有的放松恣意。其实苏轼与赣州早有渊源,元丰元年(1078年)苏轼为赴陕州任职的孔宗翰送行,为满足好友两年前提出的请求,作《虔州八境图》八首,分别是《石楼》《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马祖岩》《尘外亭》《郁孤台》《崆峒山》。当时苏轼并没有到过虔州,只能根据图画及其丰富的学识和想象,描绘出虔州的美景。十二年后,苏轼圆梦游览虔州美景,曾感叹“前诗未能道其万一”,后补作《虔州八镜图后序》一篇,来诠释映入眼帘的虔州美景。从此,赣州八景名闻遐迩,各地纷纷打造“八景”文化,掀起了旅游景区建设热潮。

苏轼还随阳孝本等好友游览郁孤台,登台远望,虔州美景尽收眼底。兴之所至,写下了《过虔州登郁孤台》:

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

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在苏轼的笔下,郁孤台风景绝伦、美不胜收。此时他不由得想起自己即将流放岭南的苦楚,但依旧乐观的希望能早日结束这漂泊的生活,与家人团聚。苏轼在被贬途中自然抑郁,但看到江西的锦绣山川顿时让他沉浸其中、忘却烦恼。甚至发出“他年三宿处,准拟系归舟”的感叹,用佛教“三宿恋”的典故,希望虔州能成为自己人生的归宿。在赣州,苏轼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天竺山诗》,那是苏轼受其父苏洵影响所写下的;《廉泉》一诗将他在赣州的诗词创作推向了高潮。此时,苏轼虽遭贬谪,但他那清廉如水的品格,旷达超然的胸襟,令人称羡。

“曾见南迁几个回”

古往今来,文豪大家皆有失意之时,而在失意中,往往可以参悟人间世道,在诗词中直抒胸臆、一吐为快,最终诞生众多名言警句,为后人所传颂。每逢苏轼失意之时,便是他文学创作暴发之时。59岁的苏轼在被贬惠州途中,拖着年迈的身躯和疲惫的心灵翻过赣州和广东交界处大庾岭,以悲壮的心情写下了《过大庾岭》:

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清净。

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

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

仙人抚我顶,结发授长生。

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继续被贬,这一次被贬到荒芜之地海南儋州,这是他被贬最偏僻的地方,也许他再也没能想过自己还能重回故里。

遥想当年,年轻气盛,恃才自傲。初出茅庐,连仁宗皇帝都对他欣赏有加。遇上严厉上司陈公弼百般挑剔,苏轼内心总有些不服气,于是写文讥讽上司,没想到这位心胸宽广的长官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告知了对他严厉的原因。其实陈公弼也同样惜才,但怕才华超众的苏轼初入职场便骄傲自满,故意对他苛责。

时过境迁,苏轼早已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再看今朝,也许还有些遗憾,但都化成一声叹息,命途多舛的大文学家经历了人生的顿挫波折,磨去了当年的棱角和锐气,成就了如今的淡定和坦然。

靖国元年(1101年)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轼由南往北回归途中再次穿越大庾岭。当他在一村店休息时,一位老翁问到“官为谁?”随从答“苏尚书”。老翁感叹道,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苏轼微笑而谢之,并在墙壁上题写《赠岭上老人》:

被贬荒岛得以北归,从古至今有几人能够做到?命运最终没有辜负这位千古奇才,在暮年还能回家乡,这也许是苏轼最大的心愿了。可惜他的足迹未能走得更远,只是从赣州走到了常州,便永久停留在了那里。1101年8月24日,苏轼病逝于常州,时年65岁。

苏轼的一生,跌宕起伏,虽有辉煌时刻,然大多在贬谪的艰难中度过。在江西的这100多天应该是他坎坷崎岖人生中透出的一线光明。美丽江西的奇山秀水和亭台楼阁,让他可以短暂的忘却烦恼,在困苦的人生中感受些许温暖与欢乐。而他以自己的智慧、才情和心血为江西留下了大量的瑰丽诗文,给江西风物注入了斑斓色彩,馈赠给江西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他的不少名篇绝句进入大中小学教材课本,至今传诵不衰,仍在对江西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发挥着巨大作用。江西人民永远感恩苏轼。

影响今生与来世的命运,最关健的是……

如果心中遍布恶念,今生来世都不一定快乐;如果心中充满良善,今生来世都会很幸福。这是亘古不变的因果规律。这种规律在其他一些古老宗教中也有讲述,比如儒教中就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说法。

因此,人生快乐与否,关键看自心是善是恶。

业对命运的影响

佛教中有个专业名词 “业”,是指身口意的一切造作。

业对人生的作用举足轻重。《楞伽经》中说“不思议熏,不思议变”,每个人身口意上不可思议的熏染(业),都能在将来产生不可思议的变化。所以,一个人所做的点点滴滴的善恶之事,都影响着他今生与来世的命运。

有人对此也许抱有怀疑,但不论你相信与否,事实就是这样。

不过,在座的诸位有所不同。唐朝时佛教在陕西兴极一时,可能因为有这种文化底蕴,这里的很多大学老师和同学不会把佛教的道理看作天方夜谭,而会认为这些深奥的规律真实存在,只不过因为忙于工作、学业而无暇深入探索。

近代高僧印光大师曾在与友人的书信中提及一首《心命歌》,并且对这首诗赞赏有加。《心命歌》中说:“心好命也好,富贵直到老;心好命不好,天地终有保;命好心不好,中途夭折了;心命俱不好,贫贱受烦恼。”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心和命都好,那么终身都会很富贵、快乐;如果一个人心好命不好,那么可能来到世间时或人生的前半段并不快乐,但是因为心好,命运就会慢慢转变;如果命好心不好,可能人生的最初很快乐,但是因为心不好,命运就会渐渐衰败;如果心和命都不好,那么人生的一开始就是挫折纷飞,最后也是以悲剧收场。

人的命运之中,有些虽然无法改变,就像乘坐飞机翱翔空中,中途即使出现什么事,也无法马上降落或改变航线;但有些却是可以改变的,就像乘坐公交车走在路上,中途也可以停下或变更方向。而改变命运的关键,就在于心。

不同的业,异样的人生

根据作用的不同,可以将业分为两类:引业、满业。

引业:“引”是引入之义,牵引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业,即是“引业”。

满业:生于此世界后,让我们感受苦乐、贫富等的业,即是“满业”。

引业和满业对于人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

比如,有些人生于富贵之家,引业是善,但是却常常生病、内心痛苦,生活也不顺,那么满业是恶;有些人也降生于金门绣户,而且身体健康、心情愉悦,生活也遂意,那么引业、满业都是善;有些人虽然出身贫寒,引业是恶,但是通过不懈的努力,最后也取得了斐然的成就,那么满业是善;有些人降生时的环境非常糟糕,加之人品低劣、智慧狭小,之后的人生也充满了坎坷,那么引业、满业都是恶。

根据成熟的时间,可以把业分为三类:有些业即生中就能成熟果报,这是顺现法受业;有些业下一世才显现果报,这是顺次生受业;还有一种业即生造下,多生累世之后才成熟,这是顺后生受业。

业跟人生息息相关,值得大家深入地观察、思考。

另外,如果所造的业是缘殊胜的对境——福田,那么很有可能即生就出现果报。

福田有三种:敬田、悲田、恩田。

敬田,是需要恭敬的对境,如诸佛菩萨、上师;悲田,是所谓的弱势群体,比如病人、旅途劳顿的人;恩田,是对自己有恩德的对境,如父母、老师。如果缘这三类对境行持善法,比如供养、承侍、帮助等,那么很快就会现前善报。

善心改变命运

以前巴西的街头有很多可怜的孩子,他们缺衣少食。其中有三个擦皮鞋的孩子,一天有个大老板走到街上,看到了他们三个。

当时擦一次鞋两毛钱,这个老板说:“这次你们谁给我擦鞋,我给两元钱,因为我看到你们很可怜。那么你们之中哪一个最困难?就让他来擦。”

有一个孩子说:“叔叔,你可不可以让我擦?因为我从早上到现在一口饭都没有吃,如果这样下去,我会饿死。”

还有一个孩子说:“我的父母全是乞丐,家里一点钱都没有,如果我今天得不到钱,晚上回去就会挨骂、挨打,而且我也一天没有吃东西了,你可不可以让我擦?”

最后一个孩子说:“叔叔,如果你让我擦,我会把这两元钱分给他们两个。因为一方面他们是我最好的朋友,另一方面我中午吃过一点花生米,还不会饿死。如果你让我擦,我保证把钱分给他们。”听了这番话,老板和另外两个孩子都非常惊讶。

后来老板决定让最后这个孩子给自己擦鞋。这个孩子擦得很认真,让老板很满意,最后得到了两元钱,他当下履行承诺,把钱分给了另两个孩子。

两天后老板亲自找到这个孩子,雇他到自己家里打工,尽管工资比较低,但是比擦鞋的收入高。这个孩子得到这份工作后,就拼命地做,而且他想:“我能得到这份工作,源于当时的一念善心,所以从今往后我要竭尽全力帮助身边的人。”

他一边打工一边读书,长大后建立了自己的工厂,而且不断帮助周围的人,之后创立了劳动党,在2002年的总统大选中胜出,并于次年1月1日,正式宣誓就职,这就是卢拉。

在就职仪式上,卢拉说:“如果在我任职期间,巴西全体国民都能享用一日三餐,我将不负此生。”因为当时的巴西特别贫穷,所以才这样说。2006年他又继续连任,2010年才卸任。巴西也因当时卢拉为主的几位领导人的努力,成为世界十大经济体之一。

擦鞋的孩子成长为一国总统,究其根源就在于一颗善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个人的心灵要想完全敞开,必须具备完美的品德。不具备完美的品德,你得到的仅仅是身体有限的力量,根本得不到灵性的力量、道的力量。
  • 关于虎符,有人问:有一个地方我没看透想让你指点指点:霍氏虎符那里,是不是开始少商以为她做的冒牌货可以蒙混过关,却不知道真货是有吸铁石一样可以合起来的。其他时候,
  • 【黑龙江饶河县发现东北虎足迹近一个月活动频繁】2月25日晨,饶河县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人员接到报告发现疑似东北虎足迹,经林草局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人员现场勘
  •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超话]#是bug吗,带板板打得好好的,buff勋章拿的格外顺利,前几关boss和小怪嘎的也很快,到42关眼看快结束了突然把我们都开出去,出现
  • 青春真好,可是我要老去了。”“不不不咱们江湖再见!
  • 白玉兰广场因花得名,这几天随着气温快速回暖,广场上的白玉兰也按捺不住报春的喜悦,绽开了花苞。尤其是渭河南岸盛开的鲜花,更是象征了真正的春天色彩。
  • 为扩大两个广告牌之间的距离,提出惰轮的知识,通过教具演示,观察总结惰轮对距离、传动比以及对两侧齿轮方向的影响。通过空间想象力和教具现场演示引导,推理出直角传动。
  • “那个夏天,三代的故事永远停在了天台音乐会,永远停在了日常100,12个人的故事永远停在了那个夏天,熟悉的走廊,再也不是以前的人了,窗外的桥修好了,你们也该出道
  • 值得注意的是,张智霖、苏有朋、任贤齐和陈小春4个人公演舞台的成绩排名靠前,业务能力突出、咖位和影响力大,已然成为《披哥2》的“人气四巨头”不出意外的话,他们
  • 当然也要记录玻璃渣中的糖~[心]教师节的中午本来在生闷气,上课前五分钟刷了下朋友圈,居然在看到之前加的销售发朋友圈有一辆次顶配红色车车,五分钟之内询问,转定金。
  • 你最喜欢的古诗词有哪些?[心] 1.“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 去年南京大雪时,刚好看到这句,心生欢喜。 2.“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朋
  • #李泽言[超话]# 「经常偶尔」 李某人吃醋了。 ↑起码据我观察是这样。 我和他并排坐在后座,肩上还披着他的西装外套,留有他的味道。 “哎…
  • 这些年看了好多次彭坦一个人的现场,他和他的电子音乐和他的幸福家庭,他都很开心的样子,可是都比不上这次,我相信他那高兴的样子是发自内心的。想像一下,西西弗斯在山上
  • 庆庆说,越长大,对这些问题她越是感到好奇,更为重要的是,她想让亲生父母知道,她一点也不怨恨他们。庆庆说,越长大,对这些问题她越是感到好奇,更为重要的是,她想让亲
  • 结果他聊的话题,几乎都是我前两天我跟Steve录播客的话题,我很惊讶,更觉得与他平等的对话,更像我跟我想象中与自己儿子的对话,很平等,很直接。可是真的到三十岁生
  • 所以,无论是双相、抑郁还是焦虑,一方面病了就是病了,不要有病耻感,这里面真的有你无法控制的部分。说吃西药没用,要信中医的很多;建议食疗的也不少;当然也还有推荐正
  • ·❺· ▪️很馋饮料的我努力告诉自己喝这个不会胖▪️新入了“小天才手表”get到一个颜值很高且好用的充电支架,然后就是疯狂的更换表盘,芝麻凛老婆真好看!立体
  • 我跟我妈说:“我怎么也想不通我为什么要答应你们出门来这么晒的地方。”我妈:“下次你男朋友带你来了哇”我:“我男朋友如果大热天带我来这种鬼地方,我可能会换个男朋友
  • 相比昨晚今天形态有所转好,预料今天仍慢速向北偏西移动今晚开始移速加快,14号夜间在宁波象山至舟山一带沿海登陆,强度13级;14号凌晨3点开始浙江沿海陆续进入外围
  • 的确,60岁的杜德伟病痛里坚持着,节奏跟不上时对自己的失望和内疚、表演之后的采访只字不提自己的伤病,还有成绩公布时候的失落…… 很多人质疑芒果台是否有黑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