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津之宝筏,险道之导师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

佛教大纲,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禅、密、净也。律为佛法根本,严持净戒,以期三业清净,一性圆明,五蕴皆空,诸苦皆度耳。教乃依教修观,离指见月,彻悟当人本具佛性,见性成佛耳;然此但指其见自性天真之佛为成佛,非即成证菩提道之佛也。

密以三密加持,转识成智,名为即身成佛;此亦但取即身了生死为成佛,非成福慧圆满之佛也。此三宗均可摄之于禅,以其气分相同也。以故佛法修持之要,不过禅净二门。禅则专仗自力,非宿根成熟者不能得其实益。净则兼仗佛力,凡具真信愿行者皆可带业往生。

其间难易,相去天渊。故宋初永明寿禅师,以古佛身示生世间,彻悟一心,圆修万行,日行一百八件佛事,夜往别峰行道念佛,深恐后世学者不明宗要,特作一四料简偈,俾知所趣。

第一偈云

其第一偈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盖以其人既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又复唯以信愿念佛一法以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观经》“上品上生,读诵大乘,解第一义”,即此是也。

“犹如戴角虎”者,以其人禅净双修,有大智慧,有大禅定,有大辩才,邪魔外道闻名丧胆,如虎之戴角威猛无俦。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净双修接者,则以禅净双修接之;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则以专修净土接之。无论上中下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乎?

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顷,华开见佛,证无生忍,最下即证圆教初住,亦有顿超诸位至等觉者;圆教初住即能现身百界作佛,何况此后位位倍胜,直至四十一等觉位乎,故曰“来生作佛祖”也。

第二偈云

其第二偈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以其人虽未明心见性,然却决志求生西方。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念佛则感应道交,即蒙摄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恶,临终苦逼,发大惭愧,称念佛名,或至十声,或止一声,直下命终,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万修万人去乎?

然此虽念佛无几,以极其猛烈,故能获此巨益,不得以泛泛悠悠者较量其多少也。既生西方,见佛闻法,虽有迟速不同,然已高预圣流,永不退转,随其根性浅深,或渐或顿,证诸果位,既得证果,则开悟不待言矣,所谓“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

第三偈云

其第三偈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以其人虽彻悟禅宗、明心见性,而见思烦恼不易断除。直须历缘锻炼,令其净尽无余,则分段生死方可出离。一毫未断者勿论,即断至一毫未能净尽,六道轮回依旧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尚未归家,即便命终,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谓耽搁也。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

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最猛烈之善恶业力,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青复作鲁公,此犹其上焉者,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也。阴,音义与荫同,盖覆也。谓由此业力盖覆真性,不能显现也。瞥,音撇,眨眼也。有以蹉为错,以阴境为五阴魔境者,总因不识禅及有字,故致有此谬误也。岂有大彻大悟者,十有九人错走路头,即随五阴魔境而去、著魔发狂耶?夫著魔发狂乃不知教理、不明自心、盲修瞎炼之增上慢种耳,何不识好歹以加于大彻大悟之人乎?所关甚大,不可不辨。

第四偈云

其第四偈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有谓无禅无净即埋头造业、不修善法者,大错大错。夫法门无量,唯禅与净最为当机。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悠悠泛泛,修余法门。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又无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生人天福报。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必随福转,耽著五欲,广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恶报。一气不来,即堕地狱,以洞然之铁床铜柱,久经长劫,寝卧抱持,以偿彼贪声色、杀生命等种种恶业。诸佛菩萨,虽垂慈愍,恶业障故,不能得益。

清截流禅师谓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者,此之谓也。盖以今生修行,来生享福,倚福作恶,即获堕落,乐暂得于来生,苦永贻于长劫。纵令地狱业消,又复转生鬼畜,欲复人身,难之难矣!

所以佛以手拈土,问阿难曰:“我手土多,大地土多?”阿难对佛:“大地土多。”佛言:“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犹局于偈语,而浅近言之也。

永明禅师恐世人未能将禅净之真义观察清晰,故作此偈以明之,可谓迷津之宝筏,险道之导师,厥功伟矣!

(出自《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觉心曌性之:迷津之宝筏,险道之导师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
觉曌顶礼大士[可爱][可爱][可爱][可爱]愿有情皆得度脱苦海!

佛教大纲,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禅、密、净也。律为佛法根本,严持净戒,以期三业清净,一性圆明,五蕴皆空,诸苦皆度耳。教乃依教修观,离指见月,彻悟当人本具佛性,见性成佛耳;然此但指其见自性天真之佛为成佛,非即成证菩提道之佛也。

密以三密加持,转识成智,名为即身成佛;此亦但取即身了生死为成佛,非成福慧圆满之佛也。此三宗均可摄之于禅,以其气分相同也。以故佛法修持之要,不过禅净二门。禅则专仗自力,非宿根成熟者不能得其实益。净则兼仗佛力,凡具真信愿行者皆可带业往生。

其间难易,相去天渊。故宋初永明寿禅师,以古佛身示生世间,彻悟一心,圆修万行,日行一百八件佛事,夜往别峰行道念佛,深恐后世学者不明宗要,特作一四料简偈,俾知所趣。

第一偈云

其第一偈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盖以其人既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又复唯以信愿念佛一法以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观经》“上品上生,读诵大乘,解第一义”,即此是也。

“犹如戴角虎”者,以其人禅净双修,有大智慧,有大禅定,有大辩才,邪魔外道闻名丧胆,如虎之戴角威猛无俦。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净双修接者,则以禅净双修接之;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则以专修净土接之。无论上中下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乎?

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顷,华开见佛,证无生忍,最下即证圆教初住,亦有顿超诸位至等觉者;圆教初住即能现身百界作佛,何况此后位位倍胜,直至四十一等觉位乎,故曰“来生作佛祖”也。

第二偈云

其第二偈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以其人虽未明心见性,然却决志求生西方。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念佛则感应道交,即蒙摄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恶,临终苦逼,发大惭愧,称念佛名,或至十声,或止一声,直下命终,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万修万人去乎?

然此虽念佛无几,以极其猛烈,故能获此巨益,不得以泛泛悠悠者较量其多少也。既生西方,见佛闻法,虽有迟速不同,然已高预圣流,永不退转,随其根性浅深,或渐或顿,证诸果位,既得证果,则开悟不待言矣,所谓“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

第三偈云

其第三偈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以其人虽彻悟禅宗、明心见性,而见思烦恼不易断除。直须历缘锻炼,令其净尽无余,则分段生死方可出离。一毫未断者勿论,即断至一毫未能净尽,六道轮回依旧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尚未归家,即便命终,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谓耽搁也。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

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最猛烈之善恶业力,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青复作鲁公,此犹其上焉者,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也。阴,音义与荫同,盖覆也。谓由此业力盖覆真性,不能显现也。瞥,音撇,眨眼也。有以蹉为错,以阴境为五阴魔境者,总因不识禅及有字,故致有此谬误也。岂有大彻大悟者,十有九人错走路头,即随五阴魔境而去、著魔发狂耶?夫著魔发狂乃不知教理、不明自心、盲修瞎炼之增上慢种耳,何不识好歹以加于大彻大悟之人乎?所关甚大,不可不辨。

第四偈云

其第四偈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有谓无禅无净即埋头造业、不修善法者,大错大错。夫法门无量,唯禅与净最为当机。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悠悠泛泛,修余法门。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又无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生人天福报。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必随福转,耽著五欲,广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恶报。一气不来,即堕地狱,以洞然之铁床铜柱,久经长劫,寝卧抱持,以偿彼贪声色、杀生命等种种恶业。诸佛菩萨,虽垂慈愍,恶业障故,不能得益。

清截流禅师谓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者,此之谓也。盖以今生修行,来生享福,倚福作恶,即获堕落,乐暂得于来生,苦永贻于长劫。纵令地狱业消,又复转生鬼畜,欲复人身,难之难矣!

所以佛以手拈土,问阿难曰:“我手土多,大地土多?”阿难对佛:“大地土多。”佛言:“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犹局于偈语,而浅近言之也。

永明禅师恐世人未能将禅净之真义观察清晰,故作此偈以明之,可谓迷津之宝筏,险道之导师,厥功伟矣!
(出自《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嗡嘛呢叭咪吽!嗡嘛呢叭咪吽!

或许在你眼里,她依旧活泼开朗,
那刚好,那正事她想要你看到的。

她远远不如你所见到如意,
但却不能让你看到她的难堪,
亦如,她过得很好,也很不好。

那又怎样,自己知道就好,
何必说出来,多个人徒增烦恼,
亦或者是取个乐……

一个看起来很开朗的人,
她的悲伤永远是不会让你触及半分,
是温柔,亦是绝情……

丧是难免的,但也是会过去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是每一个跟多仔相处一会的人都会说得话,多仔只要吃饱睡好,他可以自己玩,大人吃饭他不闹,大人打牌他不吵,玩玩具看看书,里里外外溜达,只要有个人跟着他,看着不摔跤
  • ——舒婷10.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夏天——巴尔扎克#文案#今天这样特殊的日子,我仍想把这段话说给你听:最遥远也最温情的思念,大抵便
  • 世出世法,粗心浮气,未入甚微细智法门。世出世法,粗心浮气,未入甚微细智法门。
  • 在日本零食小店买到了可以增加膳食纤维的 奶昔糖,最爱胡萝贝了!Yishun扩建后的新商场有好多好多好多吃 的,瞄准了不少以后可以来尝的地儿。
  • 你必然有着你自己的过去,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就一定会是过去体验的重复或一种镜像画面的延伸。时间周期的变迁再次让历史上的这一刻重现,但作为拥有自由意志的我们每个人,
  • 有可能是胚胎的发育不好,“种子”本身有问题,因为各种先天异常(包括染色体异常)导致胚胎被自然筛选掉,这也就保证了不会有太多的异常胚胎/胎儿被生下来。不过,它影响
  • 常规的做法可能是觉得无有外物和人干扰时,我们才能安心、定心、静心,但这就无关乎潜能二字了,真正的潜能和真功夫还是需要在无论静与闹的环境中,人多于否都无关紧要,当
  • 所以,大家要明白,我们要体悟真长,也就是说,我们要经常脱离经常包在我们心灵外面的尘埃,我们要经常体会和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永远长久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学佛感到的
  • 古人通常自尽将死,都是比较难救回来的,苏武被救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复原当时情况是这样大的,苏武对着自己属下说:作为使臣必须代表自己的祖国的使命不受到屈辱,现在如
  • 海口这家私房菜的油泼辣子真的让我干了三碗饭海口又有一家宝藏‍☠️私房菜馆被我发现了去朋友家拜年,无意发现一家私房菜就开在楼下,老板也太会藏了吧-朋友说一天只接待
  • 根据《价格法》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有下列不正当价格行为: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
  • #创造营2021井胧# 现印象:后来知道你去参加创造营,就特别特别兴奋,虽然第一次弄这些东西,但我也尽自己最大努力支持你,为你加油,你的初舞台都给我看激动了[泪
  • 今天想好好地表扬你 画画的时候你能做到同时控制自己情绪和动作了 以前都是豪放派 从来不按常规的到处乱画 虽然我也不会阻止你 今儿个跟你说不要画出线试试 按着图案
  • 芭莎95后必拍婚纱系列 我要超级酷但是如果你和我聊天的话我可以不酷那么一小会儿I want to be super cool,But if you talk t
  • 新鲜的蔬果和美食真的很治愈。各色奶酪、多汁的生蚝、新鲜的蔬果、诱人的海鲜饭、蘑菇饭、英国最棒的fish&chips.买杯Monmouth咖啡闲逛,走一圈
  • 人生,是一本书,看不见的句子,猜不透的故事,内里的酸甜苦辣,生活就是多味瓶,经历了,淡然了,心宽坦荡了,心定悠然了。"接着,警告我:你们平原来的人,在
  • 最近奇奇怪怪的日常1⃣️是新买的春装 卡其绿 很特别2⃣️是今天出去吃饭,他家辣椒真的好好吃,然后打包了一小盒回家烫虾滑吃!这次新出的新疆炒米粉真的太好吃了!
  •   2、配偶星天干为用神,地支对天干起坏作用的,婚姻也较早。  4、从日支看婚姻,男命的日支为妻宫,女命的日支为夫宫,能互相配合,不发生互相刑冲克害,或合化为忌
  • 求助!求助!求助!!![心][心][心] 制作缘分夫妇婚后日常小剧场的剧照快用完了,有高清无水印剧照的小可爱们快来私我吧![憧憬][憧憬]比如醉酒的、咬手指的、
  • 啊啊啊啊,台台我也要投稿~主要想交友聊天丫,好无聊的嘞~01年的,现在在合肥上学,属性是…有一颗想当T的心,却没有这个命的绝世软p身高168,体重94-97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