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有祥教授:
佛教辩证思维略析

佛教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内容。

佛教的无常观中阐发了万物人生生灭变化的普遍性、客观必然性和外在常态与内在变化的连结。

佛教的因缘说中表达了因果关系的诸种形态及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普遍联系。

佛教的中道观触及到认识的相对性问题,

显示了真理的认识是在不断排除独断与偏见中前进的思想,

它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对于打破绝对主义、防止思想僵化,具有重要意义。

佛教的二谛论是对中道否定性思维方法的发展,

它将否定与肯定、破与立结合起来,

辨证地表达了认识过程中低一级认识和高一级认识之间的关系。

佛教的圆融无碍观涉及到矛盾的同一性问题,

体现了大而容之、

圆而通之的精神和境界。

1 .辩证
2 .无常
3 .因缘
4 .中道
5 .二谛
6 .圆融

在世界性几个大宗教中,

佛教可以说得上是非常具有哲学思辩的宗教,

在佛教的哲学思辩中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思维或者说辩证法思想,

它是人类认识的成果之一,

是佛教对人类认识的贡献。

那么,佛教中蕴涵着哪些辨证思维,具有什么特点呢?

对此,已有学者作过一些论述,但似言犹未尽,

本文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作一些探讨,以求正于方家。

一 、无常观

辩证法思想的一个根本观点,

是用变化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和问题。

当我们用这一观点考察古代中西哲学的时候,

赫拉克利特的 “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

“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

《老子》的
“ 物壮则老 ”,
“ 反者道之动 ”,

《周易》的 “ 生生之谓易 ” 的思想常被人们所称道,

而佛教中与之相同或相似的思想却往往被人们所漠视。

其实佛教关于发展变化的思想是十分丰富、全面而有深度的。

佛教对世界的第一个根本看法或第一个基本观点就是 “ 诸行无常 ”

或 “ 一切行无常 ”,

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迁流无常的。

例如:
《杂阿含经》云:

当观知所有色,
若过去、
若未来、
若现在,
若内若外、
若粗若细、
若好若丑、
若远若近,
彼一切皆无常。

…… 如是观受想行识,
若过去、
若未来、
若现在,
若内若外、
若粗若细、
若好若丑、
若远若近,
彼一切皆无常。

《大智度论》云:
诸法无常,故无住时。

《大般涅槃经》云:
一切有为皆是无常。

当知心法必定无常。

“ 色 ” 即物质现象,“ 受想行识 ”

“ 心法 ” 即精神现象,

“ 法 ” 指一切现象。

在佛教看来,

不论物质现象还是精神现象、

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不论内部还是外部、

不论宏观还是微观、

不论近处还是远处,

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世界上没有常存不变之物,

无物不变、
无时不变、
无处不变,

变化普遍存在于一切时间和空间。

这种变化观可以说是相当全面的。

佛教不仅强调无常变化的普遍性,

而且提出无常变化有两种情形,

即 “ 念念灭 ” 之无常和

“ 相续坏 ” 之无常。

《大智度论》云:

“ 无常亦有两种 :

一者念念灭一切有为法不过一念住;

二者相续坏故,名为无常。”

“ 相续坏 ” 之无常,

指一个前后相续的较长过程的完结,

“ 如人命尽,若火烧草木,如煎水消尽,若初发心菩萨行,是相续断粗无常。”

相当于渐进过程的中断,

由于这种变化的过程较长而明显,

因而称为 “ 相续断粗无常 ”。

“ 念念灭 ” 之无常,指在一念的瞬间有迅速生灭变化,

佛教常用石火电光作比喻,

一切事物都具有这种性质,

特别是人的思想意识活动更是如此。

佛教明确认识到生灭变化是万物人生的必然客观规律,

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任何人都不能违背或抗拒这个规律。

《佛说本生经》反覆强调这一道理,

如说:“ 生者在世,安可长存,有诸思想缘起之法,必当归尽,坏败永没。

法当崩败,法应当坏。

欲使不坏,终不可得。”

又说:“ 人生有终,物有成败,合则有散。

应当灭尽坏败,欲使不尔,安得如意。

应当终没。
归于无常。”

又说:“ 法起有灭,
物成有败,
人生有终,
兴盛必衰。”

《法句经》也有类似的说法,

经云:“ 譬如陶家延直作器;

一切要坏,人命亦然。

如河驰流,
往而不返,
人命如是,
逝者不还。

…… 常者皆尽,
高者亦堕,
合会有离,
生者有死。”

这和孔子 “ 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又何其相似乃尔。

佛教正是基于这种对世界万物及人生的辩证认识,

因而主张不必惧怕死亡,要从容地对待死亡。

《佛说本生经》中叙述了一个父亲因爱子夭亡而精神失常,

后被佛陀教以上述道理而解脱了精神痛苦的故事。

佛教不仅认为每一具体事物有生有灭、有盛有衰,

而且认为整个世界的变化是按

“ 成、住、坏、空 ” 四大阶段的过程,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

中国佛教徒还深刻指出事物外在常态与内在变化的连结,如僧肇说:

“ 人则谓少壮同体,百年一质,徒知年往,不觉形随。

…… 梵志曰:吾犹昔人,非昔人也。”

这与明清之际哲学家王夫之所说的

“ 今日之江河非昨日之江河 ”、

“ 质日代而形如一 ” 言异而义同。

它形象深刻地表达了事物每时每刻既是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

处于稳定性与变动性之中,

是自我与非我的同一,

是有与无的同一的辩证法思想。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佛教的无常观是有一定局限的,

或者说是不彻底的,那就是佛教的无常观只适用于世俗世界,

而彼岸世界则是永恒不变的,寂然不动的,

叫作 “ 常乐我静 ”。

《大般涅槃经》说:
“ 一切有为,
皆是无常;

虚空无为,
是故无常,
佛性无为,
是故为常。”

“ 有生之法,
名曰无常;

无生之法乃名常。

如来无生,
是故为常。”

与此相关联,佛教对于动静也有独特的见解。

以被称之为 “ 中国佛教哲学无上精品 ” 的《肇论》为例,

其中的〈物不迁论〉篇,虽然主旨在于论释静为实质、动为假象,

但它反对将动静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 岂释动以求静,
必求静于诸动,

…… 不释动以求静,故虽动而不离静,然则动静未始异而惑者不同。”

认为事物本身的动静从来是一体不二的,

静止寓于运动变化之中,没有离开运动的静止,

如果把动静分离开来,动是动、静是静,动中无静、静中无动,则是一种惑见。

这种动静一体不二论,与辩证的动静观不能说没有相通之处。

二 、因缘说

“ 因缘 ” 或 “ 缘起 ” 说是佛教的又一重要理论,

它是用于解释事物生灭原因和 “ 无自性 ” 的理论根据,

它表达了因果联系和普遍联系的思想。

佛教认为世界万物不是某个造物主

( 如婆罗门教的大梵天 ) 创造的,

也不是凭空出现的,也不是孤立自生自灭的,

而是由 “ 因缘 ” 决定的。

《杂阿含经》卷2说:

“ 有因有缘集世间,
有因有缘世间集,
有因有缘灭世间,
有因有缘世间灭。”

世间万物的生 ( 集起 ) 灭和变化决定于因缘的有无和变化。

所谓 “ 因缘 ”,狭义而言,

事物生灭的内在的直接原因为 “ 因 ”

又称 “ 亲因 ”,

事物生灭的外在的辅助原因为 “ 缘 ”

又称 “ 助缘 ”;

广义而言,因与缘都是事物生灭的原因,

因而可以互通互用。

事物由因缘而生起,称为 “ 缘起 ”。

印、中佛教各家各派都十分重视因缘或缘起,

提出了二因、五因、六因、七因、十因、四缘、六缘、十二缘生、业感缘起、阿赖耶识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等等不同理论,

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万物和人生的缘起以及因果关系的不同类型。

如《大般涅槃经》讲二因、五因。

二因者,“ 一者生因,二者了因。

…… 如谷子等是名生因,地水粪等是名了因。”

五因者,
“ 一者生因,
二者和合因,
三者住因,
四者增长因,
五者远因 ”

《阿毗达磨俱舍论》讲六种因:

“ 一能作因,
二俱有因,
三同类因,
四相应因,
五遍行因,
六异熟因 ”。

它为人们多视角地探究事物的原因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而龙树归纳的 “ 四缘 ” 最具有普遍意义,

他把因缘概括为四大类:
“ 因缘、
次第缘、
缘缘、
增上缘,
四缘生诸法,
更无第五缘。”

“ 一切所有缘,皆摄在四缘,

以是四缘,万物得生。”

“ 因缘 ” 含义如上述;

“ 次第缘 ” 又称 “ 等无间缘 ”,

指意识活动前灭后生,相续不断,

前一意识活动的消亡必然引起后一意识活动的产生,

前者为后者之缘,二者相续无间;

“ 缘缘 ” 又称 “ 所缘缘 ”,

指意识所攀缘的对象;

“ 增上缘 ” 指加速事物生灭的条件。

这四缘可以简要地解释为
内因、
外因、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加速原因,

是对事物发生原因的高度概括。

中国佛教华严宗把全部世界看作一个大缘起,

世界万物如因陀罗网,珠珠相映,相互摄入,互为缘起。

依此理论,世界中每一物既是被产生者,是他物之果,

又是产生他物之因,每一物与他物联系着,

是因果链条中的一环。

应该说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见解。

Passion Fruit 百香果 夏日淡色艾尔

二月最新作品,来自墨尔本东区精酿酒厂 Hargreaves Hill 。

本土酒花 Galaxy 带来清爽的柑橘、百香果和蜜桃风味,再加更多新鲜百香果,使得果味异常浓郁。

一款非常适合畅饮的淡啤,没有什么酒花阻力,果感非常出色。

同时想到一个矛盾:

尤其在热天,果感型淡啤是越冰喝起来才越爽。但温度越低,香气和口味就被锁的越紧,无法充分表现。

所以如果想真正感受酿酒师为你准备的酒花大餐,建议大口爽过半杯之后留一点慢慢品味,温度每上升一点,都会有不同的发现。

5.50AUD
4.5%abv

#今天喝什么[超话]##今天喝什么##墨尔本##墨尔本美食##澳洲##精酿啤酒# https://t.cn/RU1yXtO

146平米公寓设计 | 温暖柔和却富有张力

[星星]这间146平米的公寓,空间内色彩丰富却保持着清爽的视觉效果。温暖柔和却富有张力,这是一个矛盾却又和谐的有趣空间。
色彩作为空间的主角之一。果绿色的柜体巧妙划分出了入户区与生活区,搭配一张粉色的单人椅,柔和且清新。
[星星]整个空间以纯白色的墙面与浅色橡木地板为基底,加入的亮色调都显得十分融洽,果绿、粉色到蓝色的转角沙发,各自精彩却也与整个空间达到平衡。
[星星]沙发后方改为了餐厅区。设计师选择圆形餐桌,餐椅也是圆润的边角。整个餐厅大到紫色的边柜,小到壁灯、吊灯、餐盘、装饰物全部都是曲线元素。
[星星]书房内部以蓝色为主色调,不同饱和度的蓝色带来沉静与活力间的层次感。一张黄色单人椅在这里显得非常鲜亮,那一直走“古怪”路线的装饰画,在这里以涂鸦的形式呼应着空间的色彩。
[星星]主卧在开门处摆放了一张置物柜,装饰画与花瓶让第一眼便是美好。白与灰的搭配让主卧看起来宁静淡雅,两侧圆柱形的黄色床头柜增添温暖。
[星星]洗浴室内的绿色、黑色交织出华丽且质感的视觉效果。

#公寓设计[超话]# #上海软装设计[超话]# #造屋梦想[超话]# #设计美学[超话]#

#美好家居打造法#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外公却很惯着我,每次都买来给我,自己也不吃,就一脸慈祥的看着我,让我慢点,别大口大口的噎了,外婆总说他也不听。外公栽下的小树,枝头已经可以挂上鸟窝了,园子里,依
  • 以后的日子:☞记得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不为不值得的人生气,不为不值得的事失眠。震惊【不可能】→愤怒【woccc】☞惋惜【他才】☞好久之后就想 了。
  • #丁真[超话]#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冈仁波齐》,讲的是朝圣的整个经过。看完这部电影,感觉对丁真有了更多的了解。 12个藏民,2000多公里路,从芒康到拉萨,历
  • 男友对你特别好,因为他说过会爱你一辈子,于是你变得有恃无恐,男友对你的付出越来越多,而你只知道享受,却又不为他付出。你的男人不知道多少次背着你难受不已,受过伤的
  • 如果腹部积聚要用桂枝茯苓丸或少腹逐瘀汤,那么,如果积滞在脏腑、经络、血脉,甚至在四肢、头脑,就要用五积散。是由体虚复感外邪,情志饮食所伤,以及它病日久不愈等原因
  • 《新哲人01:我是个现代人,我需要平衡》是系列第一本图书,主题为平衡,探讨如何把古今的哲学智慧运用在当下普遍失衡的生活中,恢复我们的生活秩序。这也是基督徒生命成
  • 其实,凡是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较大、光照适中、土壤肥沃的地方采制的茶叶,品质都比较好。高山茶之所以比平地茶好,是高山气候条件、土壤因子以及植被等综合影响的
  • 心态好的人不会轻易生气,因为他们知道原谅别人,就是放过自己,当把一些事情想开了,看淡了,也就获得了快乐的情绪。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现在的安逸并非是舒适,是
  • 由于名家系列课堂经常是文学院承办,作为文学院学生记者的我更是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采访机会。这些都为我毕业后从事记者工作、对台对外交流工作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我
  •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启动制作广播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0月18日上午,三集广播连续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启动仪式,在厦门集美区陈嘉庚纪念馆举办。
  • ”——泰戈尔10.大部分人每天都是千篇一律的。 —— 谷川俊太郎3.我渴望在情人的眼睛里度过每个宁静的黄昏。
  • 外围市场的动荡,短暂会对于A股造成情绪上的影响,但不会改变我们稳中向好的市场,A 股的未来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被改变!既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又要看到我
  • 对仙人病死了……但是皇帝陛下自己竟然连自己都骗!他认为李大仙人羽化登仙了(李少君病死。
  • #牙齿美白# #口腔健康#天天鲜牛肉好像成了这三年的必打卡地就算是很简单不过的“仪式感”在年长后的日子里却是最难得突然发现好像不太爱拍照了没有帮家里人拍也更多的
  • 踏过如歌的花季,走过如诗的雨季,忽然发现:以前的欢笑和悲伤,都已悄然放在旧时的枕边,孩提时眼中瑰丽的红霞,被晚归的大雁带走,眼中少了些顽皮天真的光彩。 今日头条
  • 昨天,镇江市高校园区急救点在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正式启用,这不仅是全国首个依托高校园区与高校共建的急救点,更为园区的学生和周边居民提供了更加快捷、畅通、专业
  • 日本社团游阳GAMES 带来的这款小品级桌游《忍尾将棋》虽然看上去毛线至极,但无论是对心理博弈情有独钟的玩家,还是抽象棋(特别是日本将棋)的重度爱好者,都能在这
  • 由以上也就可以知道,风水并不是凭空而来的,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风水并不是迷信,是一门自然科学。古人打井的水平很低,主要找自然水源,没有水,人类是无法生存的,所
  • #女生头像高清[超话]#当你在高处的时候 你的朋友知道你是谁 当你坠落的时候 你才知道你的朋友是谁 朋友不一定门当户对但一定要同舟共济 不一定要形影不离 但一定
  • [来]Montrez-nous le résultat dans les commentaires ! [给你小心心]欢迎在评论中与我们分享您的烹饪成果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