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佛言。处今何在。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无障碍者。潜根内故。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不。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
  阿难对如来说:就像如来说的,由于不能知内的缘故,所以说心不居于身内。又由于身与心相互认知即能够相互间不分离的缘故,所以又说心不在身外。现在我想,识知之心是在某个地方。如来说:在什么地方?阿难说:这种能知之心,即使不能识知内部的事物,但是却能看见外部事物,那么,我想这识知之心就像是潜伏在一个根里般。这好比有人拿水晶碗盖在眼上,虽然遮住了双眼,但却不妨碍眼看见东西一样,识知之心从深根里生出。见随即显现,这个见随即也就能分别识知事物,这就是说,眼睛看见什么东西,心就能够辨别。所以我认为,识知之心所以不能识知内,是因为它在深藏的根里的缘故,识知之心能够识知外物而无障碍遮盖。这也是它潜藏在根里的缘故。如来告诉阿难:如你所说,识知之心藏在根里,就像水晶碗盖著一样。当人们用水晶盖在眼前时,就应当看到河流山川,但是,能看得到水晶吗?阿难说:世尊,当人们用水晶遮在眼前时,实际看到的是水晶。如来告诉阿难:当你的识知之心与玻璃同在一处,只看到河山,为什么看不到眼睛呢?如果看到眼睛,眼睛即同眼前景像在一起,眼睛就是眼前的景像,这时,怎么能够看见东西就能够分辨出来呢?如果不能看到眼睛,为什么说这识知之心是潜藏在根里,与玻璃盖在眼前是一样的情形呢?所以,你说识知之心潜伏在根里,与玻璃盖在眼前一样,是不对的。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众生身。腑藏在中。窍穴居外。有藏则暗。有窍则明。今我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对眼。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若不对者。云何成见。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见面。若不见面。内对不成。见面若成。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何成在内。若在虚空。自非汝体。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觉。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
  阿难对如来说:世尊,我现在又想,众生的身体上,内脏等深藏在体内,眼耳等露在外面,深藏即是暗的,外面的则是明的。现在我面对著如来,睁开眼就能看见明,这就叫见外,闭上眼睛看到暗,这就叫见内。这该怎么解释呢?如来告诉阿难:当你闭眼看见暗时,这个暗的情景是与眼相对,还是不与眼相对?如果是与眼相对的,那么暗的情景就应当在眼的前面,为何要说什么见内呢?如果是见内,那么,你坐在暗室里,没有日、月、灯光,这暗室之中,就都是你的心肺腑脏,而不是与这些事物相对著。如果你不能面对你的心肺腑脏,那你又怎么能够看见它们呢?如果离开由外而见,那这识见也是在内相对而见,并没有什么见内见外的不同。如果说闭眼看见暗,是说这暗就在身体内部,那么睁眼看见明,为什么看不到身体外面的脸呢?如果向外看不到脸,那么向内也就不能看见内。如果看得到脸,那么:这识知之心以及眼根必处在虚空之中,哪里在什么内呢?如果它们处在虚空之中,那自然就不是你自己体内的东西,而是本来如此存在的东西,现在看见你的脸,就在你的身上,虽然你的眼已知觉到了,你的身体却不能感觉到它们的统一,此时你必定认为身体与眼是分开的两个知觉,所以应当有两个识知之心。这就是说,你是一个身体,却要成就两个佛。所以你应知道,你所说的见暗即是见内,是不对的。

  阿难言。我尝闻佛开示四众。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体。实我心性。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亦非内外中间三处。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是心无体。则无所合。若无有体而能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是义不然。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佛言。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为复一体。为有多体。今在汝身。为复遍体。为不遍体。若一体者。则汝以手挃一支时。四支应觉。若咸觉者。挃应无在。若挃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若多体者。则成多人。何体为汝。若遍体者。同前所挃。若不遍者。当汝触头。亦触其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今汝不然。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
  阿难说:我曾经聆听如来开示众人,由于心念的作用,种种事物才生出来,由于事物的作用,种种心念才生出来。现在我在思维,我的思维就是思维本体,这其实也就是我的心的本体,随著心与它物的遇合,这心则随之而存在,心既不在内,也不在外,亦不在中间处。如来告诉阿难:你说由于事物作用,种种心念才生出,随著与事物的遇合,心才随之而存在。但是,如果这个心没有本体,则无所谓与它物遇合,如果没有本体而能与它物遇合,那就超出六根六识六种识知之心而无法说清楚了。这种说法不对。如果说心有本体,那么就像你用手摸自己的身体,你能觉知到身体的心,是从身体往外出来识知的呢,还是以身外往内去识知的呢?如果是从内往外出来,它应当先看见自己的体内,如果是从外往内进去,那它应当先看到你的脸。阿难说:看见东西是眼的作用,但是心之意识到东西则不是眼的作用,说心看见并不对。如来说:如果眼能够看见,那么你坐在房间里,门能够看到你吗?门不能看,那么不是代表你已经死了吗?如果眼睛还在,应当看得见东西吧。既然能看见东西,为什么说它已死了呢?阿难,你的能知能觉的心,如果有自身的本体,那它是一个本体,还是有许多个本体?它是遍布在你的身体上呢?还是没有遍布在你的身上?如果识知之心只是一个本体,并且分布在于你的身上,那你用手摸一个肢体时,你的四肢应当同时都有感觉,如果能摸到身体的全部,那就应当无所谓摸了。如果只能摸到某个部位,那么识知之心遍在身体四周就不会成立。如果你的识知之心是许多个本体并且分别各自在你身上,那你自己就是许多个人了,倒底哪一个本体是你呢?如果是那个一心遍布在身体的整体,那你怎么能够知道触摸的身体的哪个部份?如果你是多体之心各遍布在身上,那你摸头时,也就等于是在摸脚,但是本来情形是你能知觉到头,就不能知觉到脚。可是按你所说,你现在却不这样。那么应当知道,心随著与它物的遇合而存在,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修炼者要修德,并非言语理论上的事,而是实实在在之功夫!#修行#

伊#丹道修炼# 学说而言,人的真性乃先天祖炁所来,而先天祖炁,乃大乙鸿蒙一炁所分,乃天地宇宙万物共有之道体具体在吾人身之德性。因此说,人之先天祖炁,人之真性原本是氤氲一团,乃太和融融之物,与太虚同体,清静洁白,与天地相合,与万物相生,相融相通,何分彼此。

待人下生之后,因形体结构之局限与制约,使吾之先天祖炁、先天真性,分散为各种后天神识作用,分散为各种后天气质之性。如:五脏六腑各有其不同之特定作用与秉性,耳眼鼻舌身意各具有其功能与特性。

且各功能秉性,后天神识皆以“已”为出发点,各逞其性,失其团结和善之机,更由于外界各种物质之诱惑,刺激吾之感官,触动其心神,使其产生各种欲望、妄想,刺激各种神气欲加各逞其性,背道而驰,相互戕害,使吾先天祖炁消散愈快。

而修炼丹道之目的在于清虚自守,使吾之五脏六腑之气氤氲纽作一团,能相生相化,使神气合一,阴阳相调,水火既济,使五官混合为一;使吾之后天神气终究化为一炁,而不分彼此,凝结一团,终归于先天状态,最终与先天一炁,遂感而通,盗取天地之机。

由上可知,炼丹贵在一个和合凝聚,而后天物欲之性乃是以自我为出发点,各逞其性,主旨在于分,在于离,在于发扬各自之个性。因此说,修德乃丹道修炼之重,此并非徒唱调之事,而是实修实证之结果。因为修德也就是培养太和生机,于已身内而言,就是要五贼各忘其个性,不以“自我”为出发点,团结一起,相生相化。如此,自然神气合一,终究化为一炁而天人感通。若不如此,五贼皆以“自我”为出发点,各逞其性,互相戕害,岂不使神气愈加分离,而终被天地所夺。故此于自身内在实修而言,修炼者要修德,必须使各感官之性浑然忘却,混然为一方可也。《道德经》云:“天道不亲,恒于善人”至哉乎!斯言!

《黄帝内经》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究其内涵实质,这一切内在气机之变化,莫不是人之各种神识之性,因受环境之影响而各逞其性,未能合一之结果。故此说,从大的全局要用和善之诀,要修德。也就是说要用忘我合一之法,使其后天气质,各种识神之性,归根返本,互生互化,不各逞其性,互相戕害也。修炼者要修德,这并非言语理论上的事,而是实实在在之功夫。真所谓德正心安,心安气顺。只要心中有一股太和之气象,则修炼易于反掌。

修德也就是摒弃个人主义,与人为善,也就是忘我,也就是助人为乐。唯有助人为乐,方可在生活日用之际亦可做到忘我之境界。多做好事,与众人合一,以期培养自己柔弱、不争、谦虚、仁慈、详和、善与人同的合一思想。这样,通过如此种种外在手段,使吾人心死而道心生,使吾一股太和之生机充盈于胸中,身内自然神气合一,进而性命合一,天人合一,与道合一。

内在之修炼于外在之变化有微妙相连之关系。外在若修德存善,有合一之思想,内在神气自然亦合为一体,五贼归根返本,归于先天祖炁,凡修炼至一定层次境界者,均可知在静定功修中,均可体验到吾之身心与万物默默相连、相合、相融、相生之生机。万物与我本是一体,万物尚且与我同为体,不分彼此,又何况与我相同之人类乎?因引,可以知晓在争名夺利中损人利已亦是愚蠢之事。

《易》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默契上文所言,当知此语真义。又常见丹经言修德在修炼中之重要性。张三丰祖师云:“丹道以阴功为本,德行为基”。徒知炼丹,不知积德,终是舍本逐末,无济于事。所谓道基深厚,或言根基深厚者,其实乃是言其人德行如何,若生性仁慈,充满一股详和之气,自然,也有好为人善之德,为人处事,皆以与人“合和”点出发,浑然忘我,使我与人与天地万物浑同一体,此时已暗合丹道修炼之天人合一思想。

故此,道功易进而少魔障阻挠。而有一些修炼者,修炼很长时间,功夫仍是停滞不前,此皆乃缺乏功德缘故。因为丹道修炼于内修而言,必使吾各种后天神识,后天气浑合一体,归于身内阴阳二炁,阴阳二炁合为一体归于先天祖炁,于外修而言,必使吾先天祖炁与天地万物相融、相合。若你自私、自利,必定使自我各五官六识之后天神识各逞其性,以“己我”出发,不能相融。故此,功修难进也。

同时,丹道修炼是以老庄哲学为指导,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大家皆知,丹道修炼主要是天人合一,天人连成一炁,使自我可以盗取收集太虚之元气点化身之阴质。而修德,就是浑然忘我,与人为善,与物为善,故此暗合丹道修炼天人合一思想。若不能修德,皆以自我出发,隔绝了与万物相连相生之生机,如此又何谈天人合一。天人本是连成一体的,无论不炼丹或炼丹,无论坏人或善人,大家皆是生活在大道所主宰的天地宇宙之中,故曰:“天道无亲。”而修炼者以德为基,清虚自守,无为而化,自然可利用天人缕缕相连之生机而升华自我,而未修德者,以自我为出发,自然断绝了天人缕缕相连之机,而自毁前程,故《道德经》曰:“天道无亲,恒与善人。”非天道有亲疏之分,实乃善者自然有得,不善者自毁生机也,诸同好悟之!

现再进一步而言,丹道修炼,一方面在于跳出五行之外,不受造化所制,在于超脱红尘,因此暗暗隐藏着为己之思想,分离超脱于同类,分离超脱于万物之上的思想,而另一方面又必须始终行“合一相融”之法诀,吾与同类合一,吾与万物合一,吾与天地太虚合一,因此,又暗暗隐藏着舍已之思想,以上两个极端不免互生冲突,有难以调和之矛盾。故此修炼之人必定在修炼中有诸多魔障患难,而解决此冲突唯一之法,就在于修德积善。

凡功修进一步,即吾异于世俗一步,超脱世俗一步,故又必须行善忘我,以期调和分离超脱之矛盾。这样,功修进一分,德亦须进一分,如此功精进,日有新进。历史上很多高真大隐每患德行不够,故不敢修炼。如三丰祖曾患家贫无财,不足以广积善德而自危。后得火龙真人外丹炉火,黄白之术而广积阴功,伍冲虚未内修丹道之先,即精研外丹之道,烧外丹近六十余次,丹成乃点石济世,广积阴功。很多祖师在未内炼之先皆积功累行,直至做到吾无欠于世人,世人亦无欠于我,坦坦荡荡,无牵无挂,遂下手兴工,以了生死大事。

综上所述,修炼丹道必须积德之原因大致有三。其一:于自身内部而言,修德可使内五贼和合为一,不各逞其性而能够相生相化,此谓内天机而言;其二:于修炼者与外在因素而言,修德可以人心立死,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能够天人相通,天人合发,隔碍潜通也,此谓外天机而言;其三:通过修德,可以调和超脱与合一,为己与忘我之间的矛盾,此为内外阴符而言。#修行必读# https://t.cn/Rcdt451

《法华经》福不唐捐
(第二百一十二段)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
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
佛说:观世音菩萨以慈悲济世,呵护一切众生,如果有一些众生,淫欲心太重,自觉不好,但又很难控制,这种情况只要能常常恭敬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即可离欲修清净行。如果有人嗔恚心重,常生嫉恨,只要能常常恭敬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即可远离嗔恚。
如果有人愚痴心重,认假为真,枉入轮回,只要能常常恭敬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即可离痴,返迷归觉。以上所说为贪嗔痴三毒,是恼乱身心,蒙蔽自性的祸根,但只要能恭敬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即可斩断祸根,回归正觉。此贪嗔痴三毒,又名三垢、三火,能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中,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现简介于下:
1、贪:具体是指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色、声、香、味、触等尘境相接触,这五种接触能引起众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于此五欲执著并产生染爱之心,就成为贪,因此“贪”与“爱”实为同体异名。
贪与爱对于名利、对于财物、对于外界一切可欲之物,甚至对于由五蕴和合之众生之体,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及占有的欲望,都可称为贪。贪是修行最大的障碍之一,是产生一切烦恼的根本,所以将贪列为根本烦恼之一,并将贪与嗔、痴等一起列为有害众生修行的“三毒”。
《俱舍论》依贪著对象区别,将贪分为四种、即:一、显色贪;二、形色贪;三、妙触贪;四、供奉贪。并进一步细分为事贪、见贪、贪贪、悭贪、盖贪、恶行贪、子息贪、亲友贪、资具贪、有无有贪等。
2、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行为;或者诋毁、诽谤、报复他人的种种行为。嗔具有损害性,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以一切恶行所依为业,是人生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列为“三毒”。
嗔的产生与作用与贪正好相反,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嗔却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情绪或行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其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教将嗔看作是修行的最大障碍之一。
对佛教修行所言是这样,如果是对他人或社会而言,则嗔的危害更大。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伤害,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因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3、痴: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俱舍论》中说:“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于是产生我执、法执,人生的种种烦恼,世事之纷纷扰扰,均由此而起。因此痴为一切烦恼所依。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碍无痴,以一切杂染所依为业。也就是说,人生的一切烦恼,必由痴生。
痴既为一切烦恼之所依,因而自然也就成了根本烦恼之一。而且它是随顺其他诸根本烦恼共同起着作用。《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五又将随烦恼中“覆、诳、谄、昏沉、妄念、散乱、不正知”等作为痴的具体表现。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消灭无明,断灭愚痴。
欲断愚痴,必求圣道,求道者、以寂灭为体;修道者、以离相为宗。寂灭是菩提,可灭一切诸相。离相即觉,觉者佛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由上可见,贪嗔痴实为生死轮回之根,若要解脱生死轮回,就要将贪嗔痴转为戒定慧,这样就可以超越三界。如此认识贪嗔痴、断除贪嗔痴,即可转凡成圣。
那么破除贪嗔痴用哪一个方法最好呢?用依仗观世音菩萨的大威神力为最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方法最简单易行,众生只须用恭敬心,常常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即可破此贪嗔痴三毒,自然灭妄证真。
佛对“无尽意菩萨”说:观世音菩萨有如此等大威神力,还有很多的大神通普遍饶益一切众生,众生若想得解脱,就应以恭敬心常常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众生凭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能心想事成,比如有女人,想求生一个儿子,这不难,只要她能真诚礼拜,用香花糖果等珍贵供品供养观世音菩萨,即可生有福有德有智慧之男;如果想求生一个女儿,即可生落落大方,端庄漂亮的福相之女,此女宿世以来就积聚了很多的福德,从小到大都会受到众人的爱戴和尊敬。
佛对“无尽意菩萨”说:观世音菩萨有如此之大神通妙力,如果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福”指修福:指供养如来和诸菩萨的善念信力。“福不唐捐”是指对如来和诸菩萨的恭敬供养,或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及持戒修善等所做的一切佛事,都不会是白白无意义的,都是有回报的、都会得到相应的福报善果。所得福报善果如果是十分,是一分也不会少的,此名“福不唐捐”。所以众生都应该受持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这样就会得到很大的福报。
佛对“无尽意菩萨”说:如果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那么多菩萨的名字,而且尽形寿即一直到自己死,都在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这四事,你认为如何?这个善男子或善女人,所做功德多不多?“无尽意菩萨”回答说:这个人修的功德太多了,世尊!
佛对“无尽意菩萨”说:如果有人受持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或者只作了一个时期的礼拜和供养,这个人与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那么多菩萨的名字并作四事供养的人,所得福报是一样多,没有差别,这福报之多,用百千万亿劫那么长的时间来说,也是说不尽的。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将得到如是无量无边多的福德大利益。
无尽意菩萨对佛说: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为什么原因云游到娑婆世界来的?又为什么原因而为众生说法?其方便法所示现的大神力,又是怎么回事?
佛告诉“无尽意菩萨”说:善男子!这样给你说吧,如果有某一个国土的众生,此人修行已顿超十地,应该以佛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就变化成佛身而为其说一乘了义法,使其证得佛果。如果有人应该以缘觉身得度者,就现辟支佛身而为其说十二因缘法,使其证得辟支佛果。如果有人应该以声闻身得度者,就现身闻身而为其说四谛法,使其证得阿罗汉果。如果有人应该以梵天王身得度者,就现梵天王身而为其说初禅法,使其证得梵天王位。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让人不禁好奇,一根藤上的瓜,两种生长状态,是不是真的有神秘力量在左右它们的生长?铜钱草和绿萝也是比较旺風水的植物,这两种植物的叶片都像金钱,因此也被人们看作是
  • TTZ的碎碎念+3昨天晚上编辑好了,睡过去了[黑线]没发出来[拜拜]晚上6楼的小伙伴们一起聚餐啦[哈哈]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求饶][求饶]还有跟XXZ同音不同字的
  • 我开始还是很清醒的,后面属实是被他的托迷了眼,再加上我侥幸心理➕贪小便宜,然后就掉坑了,事后分析真的处处是坑且都精心设计过。别急着让生活给予所有的答案,沉下心来
  • 不是我对这类题材不感兴趣,是这本这条剧情线写得我不太感兴趣,但是感情线特别好磕,近年来在推文里被坑骗后吃过的感情线的屎太多,偶尔遇到一两部把握得刚刚好的就把我拿
  • #钟辰乐[超话]#[心]#钟辰乐可爱本体# 欢迎收看 这里为您播放的是 辰乐的舞台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每个人都会陷入辰乐的舞台魅力免检主唱的舞蹈实力也是
  •   吴敏表示,混合性、干性肤质化妆水的直接补水功效,对混合性及干性肤质有最明显的效果;油性肤质的人尽管是油性肤质,但这类肌肤往往需要更多的水分滋养而非油分,需注
  • 无视规则,没有丝毫社会秩序感的野生动物,第一次是咪在后台给他口的,咪那个时候还小,也不太懂事,铁也很荒唐,常常是外面在砸门他在里面把咪搞得乱叫恨不得所有人都听到
  • 只有离过婚的男人,才知道的秘密:1,男人离婚后才会发现,老婆漂不漂亮真的不重要。”5,男人离婚后才会发现,女人是真的都很现实。
  • 它可以豪掷20亿美元收购中国的软件团队、投7亿美元和小鹏合作(大众还收购小鹏5%的股份直接让其股价进了全球前25)这意味着大众不仅在积极的寻求变化,试图扭转不利
  • ”他薄唇微启,邪眸下再起欲念,再说第二句时,大手已然旁若无人的贴上对方柔弱来,“你该恨他的。至于男主为啥对女主这么好,因为从很久之前开始,男主就默默喜欢着女主,
  • #任嘉伦[超话]##任嘉伦暮色心约#rjl#任嘉伦祁连山#rjl#任嘉伦#rjl#任嘉伦411生日快乐#愿你常开心,常欢喜,有趣有盼, 无灾无难 任嘉伦@任嘉
  • [相爱]澳芝曼鸸鹋油润肤霜第一次知道鸸鹋这个动物保湿效果挺好,就是香味太古老了~不好闻[相爱]澳芝曼维E修护霜这款很清爽,保湿效果不太够,夏天当护手霜挺合适,香
  • 啊吧啊吧……虽然我已经猜测钢之巨人是莱纳,但是真相不是这样公布的啊吧啊吧啊吧!!
  • #留学[超话]##墨尔本大学##墨尔本商科##留学申请季##美藤英邦教育[超话]##24fall##留学干货##gmat备考##GRE[超话]##GMAT[超话
  • 从南里时尚I户外广场、到中庭喷泉、再至北里TOM FORD精品店,在氤氲灯光与馥郁香氛交织下,暗欲撩人的玫瑰芬芳时刻萦绕相伴不用预约现在知道的人不多 ;排队人少
  • 」草蜢巡唱高雄站將於10月28號高雄巨蛋舉行,屆時可以感受台中觀眾嘅熱情,目前演唱會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傑仔日前卻意外喺澳門站演出時扭傷腳,事後佢有睇醫生檢查,傑
  • ”易读宝这点就好,小朋友只要用手指轻松点触就可以,甚至不需要点的太精准也可以识别,小崽崽刚出厂的小手指,使用上精细度还不够,这样的模式,他们点点碰碰就可以玩起来
  • ”很多人在失去面前都会变得格外的不理智,cream在渣和为了让心爱的人安心面前选择了第一个。把自然带到一个缺乏自然的的地方,往往能给寒冷,单调的环境带来灵感和温
  • #TFBOYS# [太开心]嗨,家人们晚上好,这里初三党一枚,明年啵的五周年我想去,我想问问大家怎样才能买到票? 还有同学入学检测视力不想视力单被打上高度近视的
  • ​另外,步行下山真的很累很累,感觉明天又要开始腿疼了[苦涩] #说走就走的旅行# 济州岛的那几天(下)相比前天的小羊们 牛哞哞就有点臭臭的了 光速喂完就撤了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