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的奶妈家安吉潴口溪村的景致,汇集了多种风格的竹建筑设计,白色的球球是鸭蛋餐厅,图7、8是公厕, 图9是精致的公交站,最后一张是村民筹备开张的民宿,庭院里有主人打理的名贵盆栽。安吉随便一个村庄拉出来都是这么干净整洁大气高端上档次,叹为观止。谁不说咱家乡好,中华行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医圣故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系列报道⑤医圣故里百草香——南阳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综述】#高质量发展•南阳更出彩#
一棵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南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中医祖庭医圣祠所在地、中医药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全力弘扬仲景文化,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建设张仲景健康城,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城市,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

坚持顶层设计
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

一代良医千秋月,照彻华夏万户春。作为医圣张仲景故里,南阳中医药文化积淀厚重,优势十分明显。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发扬光大仲景文化品牌,为中医药产业注入灵魂,一直是南阳人孜孜以求的目标。
创新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南阳高度重视支持中医药工作,把中医药作为品牌特色,举全市之力进行培育、发展。2017年,我市启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成立组织机构,制定试验区实施方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试验区建设。2019年1月,南阳成立中医药发展局,并在全国第一个将中医药管理机构列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在管理体制上真正实现了“中西医并重”。
高位谋划中医药工作。先后制定出台《张仲景医药发展创新工程纲要》《南阳艾产业发展规划》等,对南阳中医药工作中长期发展路径进行系统规划部署。市委、市政府将中医药列为绩效考评事项,市人大、市政协定期视察调研,协同推进。
出台扶持发展政策。先后制定了《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意见》《南阳市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若干扶持措施》。市财政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南阳市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扶持措施》,在财政投入、医保政策等7个方面出台了22条扶持措施,全力支持实验区建设。印发《南阳市现代中药产业发展暂行奖励办法》,力争跑出中药产业创新发展“加速度”。
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各级财政将中医药投入列入年度预算,逐年增加。设立南阳张仲景基金会,累计募集基金近2亿元,并运用市投资集团等平台支持中医药发展,南阳市现代中药发展基金即将成立。

传播医圣文化
打造全球中医圣地

博大精深的张仲景医药文化,以“万世医宗”张仲景为核心,以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勇于创新的崇高思想、救死扶伤的优良医德为内核,千百年来,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出了不朽贡献,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市通过办好“一节一坛”,打造仲景文化交流平台。去年10月中旬,第八届“仲景论坛”在南阳隆重举行,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线下会议,有3万余人次通过网络平台收看了会议直播,“人民英雄”张伯礼发来贺信。
“一节一坛”已成为全国中医药会展品牌和全国中医药经方人才、产业合作、学术交流的服务平台,在海内外中医药界产生较大影响力。目前,南阳已成功举办了14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和8届仲景论坛,参会人员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有张伯礼、俞梦孙、石学敏、张大宁、唐祖宣等40多名院士专家、国医大师在南阳讲学研讨。
我市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南阳中医药走向世界。南阳中医吴汉卿发明的中医筋骨针法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纳入“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合作项目”推广到50余个国家和地区,招收国际学员、学徒100余名。国医大师唐祖宣享誉海内外,来自美国、瑞典、泰国、马里等国家的中医药人员慕名拜师。

整合优势资源
抢占全国中医医疗高地

在去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南阳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不断完善中西医协同机制,及早介入,凝聚起了中医药硬核力量;国医大师唐祖宣受邀加入国际战“疫”,为50个国家和地区开出抗疫处方,仲景经方在全国乃至全球抗疫中大放异彩。
中医药在战“疫”中大显身手得益于我市强力推进“医、保、教、产、研、文、贸”七位一体协调创新发展,不断加速南阳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中医医疗服务快速发展。全市有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老中医和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6名。全市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十三五”以来,全市实施9个县级中医院建设项目,总投资5.3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92亿元。淅川、南召建设项目已按计划竣工;镇平、卧龙区、方城、桐柏建设项目计划2021年完工。市中医院新院建设项目选址已经完成,规划占地面积196亩,总投资约10亿元,设置床位1500张。
良禽择木而栖,贤才观风听潮。我市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多渠道培养“仲景学子”,奏响人才之歌。
2019年,市委、市政府启动张仲景国医大学复建工作,复建工作得到省政府大力支持,已上报教育部待批。新校区占地3000亩,拟以省市共建形式,建设一所起点高、有特色、理念新,在中医药界有影响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2016年,京豫宛联合设立仲景书院,每批招收学员100名,培养周期两年,由国医大师、院士和国内知名中医专家授课,采取定期集中培训、跟师培养、临床实践和业余自学相结合的模式,开辟经方人才书院培养新模式。目前已举办两期,共培训学员200名。
连续三年举办西学中培训班,期期爆满,已累计举办3期,培训640人;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培训计划,培训基层实用人才2000余人。成立石学敏、张大宁、唐祖宣等国医大工作室6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个。

推进产城融合
建设全国健康养生之都

从拔火罐到针灸,从汤药到膏方,从望闻问切的理论到相生相克的规律……中医药“治未病”的独特优势逐渐受到市民青睐,中医药养生与保健的理念、经验备受民众欢迎。
南阳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健康产业的历史机遇,启动建设张仲景健康城重大专项,列为全市九大专项,核心布局为“一核三园多支点”,以中医药项目为支撑,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中医圣地、养生之都”。
以医圣祠为核心,建设医圣祠文化园,目前已完成医圣祠周边239亩区域拆迁任务,将打造为世界中医药文化地标,建设中医朝圣拜祖地、中医药文化旅游地、中医高端人才孵化地;张仲景健康产业园占地21平方公里,已确定1.38平方公里的核心起步区,启动了核心起步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张仲景健康养生园位于卧龙区紫山、麒麟湖区域,利用该区域的自然风光,建设养生养老、旅游休闲、中药材种植和中医药体验基地等,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已完成约14亿元。
南阳市多样化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特别是丰富的药材资源,民间的药方、祖传中药等,为打造“养生之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全市中药材种植品种79个,种植面积185万亩,“八大宛药”全部规模化种植。培育壮大百亿级艾草产业,打造“世界艾乡”,全市艾草种植面积24万亩,注册企业1529家,市场份额保持全国第一。扶持培育宛西制药、福森药业等规模以上中药企业39家,通过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的有12家,其中福森药业2018年成功在香港上市,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重点上市挂牌后备企业7家。
“中医药+”健康产业新业态释放大健康产业消费升级新动能。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建成6个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3个“河南省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各县区结合本地中医药资源建设中医药特色小镇,已规划7个,建成投入运营1个。发展中医养生保健,全市中医养生馆遍地开花。目前,全市中医药健康产业年产值达200多亿元,正成为南阳新的支柱产业。
传承、创新、发展。如今,南阳中医药发展正走在“春天里”,发展之路越走越实、越走越宽广,南阳中医药正阔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开放的南京,跑出国际化加速度]
城市国际化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时代城市竞争的关键举措,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探索新一轮发展方向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南京市紧扣“创新名城、美丽古都”愿景,加快打造吸引人才、积聚人气、激荡人心的国际化城市,国际影响力、竞争力不断提升。

从历史积淀、城市地位、经济总量、发展阶段来看,目前南京也正是处于加速国际化的重要窗口期。站在对外开放的新起点上,在拥抱“全球化”、畅通“双循环”的新的历史洪流中,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和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南京又该如何推动城市国际化迈上新的更高台阶?

开放融世界,创新赢未来

在南京秦淮区中华门外的悦来巷子里,有一个中国最古老的澡堂——瓮堂,这个始建于明朝初年的澡堂,曾是当年外国使臣来南京朝拜前洗澡沐浴的地方,留下了南京600多年前的国际交往记忆。

600多年后,南京这座兼容并蓄的城市正在加快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由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小组(GaWC)编制、被誉为“全球关于世界城市最权威排名”的《世界城市名册2020》中,南京全球排名升至第87位,在内地城市中排名升至第7位;9月6日,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机遇之城2020》报告,南京综合排名全国第6位;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共同编制、国际范围内最具权威性的金融中心地位指标“2020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南京首次跻身国际专业性金融中心城市。

在9月底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南京市城市国际化推进办公室、南京鼓楼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开放融世界创新赢未来——2020南京城市国际化发展研讨会”上,南京市市长韩立明与中外嘉宾分享了南京打造国际化城市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她介绍,近年来,南京始终把完善国际化功能作为重要着力点,不断提升链接辐射、互联互通的能力。一是放大独具魅力的人文优势,始终坚持把城市文化作为“独家招牌”,通过传承城市文化记忆、塑造城市文化符号、彰显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空间,给城市国际化增添了更多的文化符号和人文色彩;二是提升通达全球的城市功能,全力推动开放创新,大力拓展交通枢纽功能,着力放大城市开放功能,高水平建设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加快形成;三是打造接轨国际的营商环境,全面接轨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对标世界银行十大指标,出台了两个“优化营商环境100条”政策,一系列具有独创性、引领性的创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四是彰显开放包容的国际风范,在这次抗疫斗争中,南京与23个“生根出访”国家的城市、国际友城展开抗疫合作,加深了彼此了解、增进了国际友谊,进一步展现对外开放的国际形象。

优化城市国际化发展环境

国际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南京市商务局党委副书记、市口岸办主任丁爱民用“创新、机遇、开放、活力、宜居”五个关键词,向记者介绍了南京正在不断优化的国际化发展环境。

科技引领,南京正成为创新之城。南京创新名城建设三年来成果丰硕,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新增千家以上,新研机构年增百家以上,国际化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加强国际人才交流,目前南京已累计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2800多名,包括8名诺奖和图灵奖得主,以及 115 名中外院士在内的顶尖科学家。

产业驱动,南京正成为机遇之城。“引进来” 量质并举,1-8 月,全市新增实际外资31.9亿美元,同比增长3.5%,境外500强已有219 家落户南京;“走出去” 稳步增长,全市赴“一带一路”国家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超10.3 亿美元,合同总额7.5亿美元。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生物医药集中监管和公共服务平台”等2项案例入选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全球互动,南京正成为开放之城。目前已与 95 个境外城市建立友城关系,与 23 个国家开展实质性创新合作,并布局建立了 28家海外协同创新中心;国际交往层次显著提高,加入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组织、世界大都市协会等国际组织、机构,全球会议目的地城市会议数量排行大幅提升。

市场赋能,南京正成为活力之城。经济持续增长,今年上半年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612.35亿元,疫情之下逆势飘红,同比增长 2.2%,增速分别超出全国、全省 3.8 个、1.3 个百分点,位居全省设区市和全国GDP 万亿元城市首位(与长沙并列);企业快速发展,高成长性企业数及估值总和排名全国第5位,平均每天新注册市场主体 600多家。营商环境优化,《2020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投资评估报告》中,南京荣获“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称号。

交汇交融,南京正成为宜居之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世界文学之都”已成为南京城市新名片,禄口机场T1航站楼新装亮相、新建成托马斯实验学校、金地未来学校等优质国际化学校、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1期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综合肿瘤中心陆续启用、全市新增的7家国际社区试点建设稳步推进,文化、交通、教育、医疗、生活,古都南京正越来越显出“国际范”。

树立开放发展的“南京样板”

“一个城市的国际化是指城市经济和人文要素跨国界的相互交流不断增加,经济社会活动更多地遵从全球性的惯例和游戏规则。”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在2020南京城市国际化发展研讨会上做主旨演讲时说,历史上郑和下西洋就是从南京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到访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了当时国家对外交往的最高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凭借深厚的历史沉淀和便捷的地理位置,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但在经济开放型程度、国际交往表现、城市服务功能等方面,与同为经济大省省会城市的广州等相比,仍显滞后。

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天津、杭州、成都、西安、重庆等国内新一线城市都提出了打造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国际化城市的目标。当下,全球供应链正在进行区域化、近岸化调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开始构建、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加快推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南京如何才能更好地跑出城市国际化速度,加快树立开放发展的“南京样板”?

王一鸣表示,南京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交通网络覆盖度高,人居环境水平领先,人文科教优势明显,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南京应该有更加高远的战略定位。

他提出,南京应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名城。后疫情时代,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尤为紧迫,南京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的科技供给,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

南京还应该建设成为国际人文交流中心以及国际化的教育和人才基地。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定位,积极同国际组织、行业协会学会、跨国公司对接,着力引进一批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会议、高端论坛,构建多层次国际会议体系,打造国际学术会议之都;引进一批世界名校和国际著名机构来宁合作办学,建设高水平的国际医疗卫生和养老机构,强化国际化商务和生活社区规划建设,使社区的管理和文化氛围能够满足国际人才的日常便利化需求。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叶小力 刘 瑜 通讯员 胡 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德国一餐馆禁止儿童就餐 老板:对熊孩子失去信心
  • 茅台董事长被免职!
  • 奔驰与出租擦挂司机划拳定赔偿额,奔驰车主:和谐社会应如此
  • 不负刑责!昆山“砍人反被杀案”于海明属正当防卫 公安机关撤案
  • 自如回应阿里员工租自如甲醛房去世事件
  • 新个税实施时间拟定!看看你每月会省多少钱?
  • 香蜜花絮:灵修不易,邓伦数次晕出镜外,杨紫一句话惹群笑
  • 超燃!132金92银65铜!中国稳居奖牌榜首位!
  • 安庆:两岁侄子“开”奥迪上路, 姑姑竟拍短视频发朋友圈炫耀
  • 聂远女儿近照曝光超可爱,私底下还是傅恒的粉丝
  • 自如被指人为操纵甲醛检测结果 曾被租户当场拆穿
  • 厦门大学通报:解聘周运中,田佳良被开除党籍、退学
  • 实拍广东汕头暴雨引洪灾 1岁萌娃被装洗衣机中救出
  • 犀利啦!六旬老奶奶居然组队在网吧打游戏…… | 下午来切咧
  • 年度恐怖大片《补作业》正在衡水热映!哈哈哈哈哈哈哈...
  • 2018年9月2日(周日)聊天素材
  • 开敞篷车打伞,他火了!警察蜀黍说......
  • 跟娴妃学做财务总监--延禧攻略观后感
  • 军训季|云艺惊现“刘昊然”、“于小彤”
  • 3个月,考进复旦大学!从学渣逆袭成学霸是怎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