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戒律# | 张宇初天师:“行持之士,必有戒行为先”
正一派道士受戒修持次第张宇初天师在《道门十规》当中指出:“行持之士,必有戒行为先”,意思是说,对于道士修行而言,持戒是最根本的第一步。
道教授箓,自古以来是“经、箓、戒”三者同时相授,只是明清以来世人重箓轻戒,再加上全真派王常月道长在同期创建了公开传戒仪式,两条线索持续并行至今,所以才有了今天这样一种“正一派不重视戒律”的错误印象。
刘仲宇教授在《道教授箓制度研究》当中指出:
有的人不知就里,一看到张宇初说戒行为先,便以为他是受到全真道的影响。实际上还在全真道没有问世时,那些以传符箓为主的道派,就一直主张坚守,而且也正是他们,拟定了这些戒目。

而且全真道的三坛圆满大戒,实制定于王常月……王常月所制具体内容或者有不同,其意则唐代符箓道派早已发之。只是在明末清初才有全真传戒之说,而其戒条,也是以长期创造与流传的戒目基础上综合而成。

以道教授箓系统为线索,以张宇初天师在《道门十规》当中的指导思想为基础,根据今时今日的道门改革,笔者现将正一派道士在今天受戒修持的顺序稍作梳理:

1、皈依:按照古制及传统,学人初入道门,先授“三皈依戒”及“老君五戒”。
第一戒者,归身太上无极大道;
第二戒者,归神三十六部尊经;
第三戒者,归命玄中大法师。
——《三洞众戒文》“老君五戒”
出自《太上老君戒经》,乃是当年老君西出函谷关,授尹喜《道德经》五千言之后,又授五戒,分别为:

第一戒杀,第二戒盗,第三戒淫,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

戒杀戒盗,不必多言。

戒淫,“自非夫妻而行淫者,皆为邪也”,并且“夫妻虽非犯戒,过亦为淫犯。”

笔者前文对此有所发挥:《沉迷邪淫,恶果惨重 | 天下有志男儿当持戒反省,堂堂正正做个人!》

戒妄语:“若不闻不见,非心所了而向人说,皆为妄语”,并且“所说事与心相违也。复有绮言謟曲,反覆两舌”,都属妄语。

戒酒,“戒酒者,非身病,非法礼,皆不得饮”,除了生病服用药酒,或者重大法会礼仪活动之外,皆不得饮酒。皈依道经师三宝以后,老君五戒是为入道修行的根本基础。“老君曰: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身本无恶,缘恶持戒,心净身清,可以奉法,故日法根者也”。皈依2年以后,熟悉道教基本常识及基本经典,可以申请传度。

2、传度:后得师承,引荐传度,成为道士,授“九真妙戒”。
一者克勤,忠于君王(今改为“忠于国家”);
二者敬让,孝养父母;
三者不杀,慈救众生;
四者不淫,正身处物;
五者不盗,推义损己;
六者不嗔,凶怒凌人;
七者不诈,谄贼害善;
八者不骄,傲忽至真;
九者不二,奉道专一;
(《紫皇炼度玄科》)。
理论上来说,这个阶段的道士由于尚无箓职,天庭无名,因而暂时不俱备行法权。

因此,道士通过依戒行持,断恶修善,济世度人,积功累德,在传度2年以上,并取得社会认可的道教教职人员证书,方可申请授箓行法。

3、授箓:初授《三五都功经箓》,按照古制同时授“想尔九戒”——现改为沿用“九真妙戒”。

“想尔九戒”出自祖天师创教经典《老子想尔注》,皆从《道德经》原文引申而来,被视作最早的道教戒律,是对《道德经》的基本阐述;至于戒律的具体内容,则相对薄弱。不过,作为原始道教的戒律明文,再加上以《道德经》为理论基础,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这九戒基本上是奠定了道教戒律在后世发展的基本框架:
上品戒文:‍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
中品戒文:行无名,行清静,行诸善;
下品戒文:行无欲,行知止足,行推让。“
想尔九戒”与其说是戒律,其实更象是道教核心经典《道德经》的规范性指导思想,可以指导,但是难以落实。诸如“行无欲”“行推让”“行无为”“行清静”“行知止足”等,根本无法具体落实,更遑论监督检查?

因此,正一派道士在今天初受《三五都功经箓》的时候,是沿用传度所受的“九真妙戒”。

4、授箓:初授箓3年以后,可申请升授《正一盟威经箓》,按照古制同时授“老君百八十戒”。
与“想尔九戒”的宽泛相反,“老君百八十戒”(出自《太上老君说一百八十戒经》,确实是白纸黑字180条规戒)在行为上指导上又过于繁琐。举例:比如“(108)不得破坏见钱”,与“(6)不得妄烧败人一钱已上物”,本质上一致,都是杜绝浪费;又如“(4)不得淫他妇人”,与“(9)不得邪求一切人物”,以及“(80)不得淫泆佗妇,别离夫妻”等戒条,本质上一致,都是杜绝邪淫;另如“(44)不得自用”,“(45)不得自贵”,“(46)不得自骄”,本质上一致,都是强调清虚内守、去除自我傲慢。如上案例,不必赘述。总而言之:首先,在“老君百八十戒”当中,指导具体行为的180条戒规在内涵上多有重复之处;其次,某些戒规无法适用于现代社会,如“(66)不得立小便”,当是与古代道袍服饰相关,于今并不适用。

针对这一情况,中国道协与龙虎山道协正在对之进行相应的浓缩和改革。

5、授箓:升授箓8年以后,可申请加授《上清三洞五雷经箓》,按照古制同时授“智慧上品大戒”;

6、授箓:加授箓12年以后,可申请加升《上清大洞经箓》,按照古制同时授“智慧观身大戒”。

一般而言,在道教授箓制度当中,随着箓职的提升,相应的戒规也就越严格。但总的来说,包括“智慧上品大戒”“智慧观身大戒”在内,这些戒规的制定都是对“想尔九戒”的具体阐述,以及对《道德经》的进一步发挥(由于具体的戒文条目繁多,在此不便赘述,有兴趣者可自行上网查阅)。

由此可见,当年祖天师得老君传法授箓创教之初,通过朝奉《道德经》并制订“想尔九戒”,早已经在大方向上规划好了道教的基本发展方向。

戒与律
戒律戒律,虽然时常并称,但实际上戒是戒,律是律。
1、戒,止也,防也。止恶防非,护正摧邪。
《道德经》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可知日常社会生活当中诱惑繁多,容易滋生烦恼妄想,忧苦身心,所以入道者首先需要受戒持戒,保证自己不行恶业、不堕歧途,如此方能往正道保持前进。
如果说道教徒得道成真的途径是一座法桥,那么“戒”就是这座法桥之上的左右护栏,能够确保吾人在正道之上时时精进、步步前行,不堕旁门左道、不陷三途五苦。

2、律,天道也,天网也。律以制罪,正法准绳。
《道德经》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即言天地宇宙之间,自有律法,上至神人,下至鬼怪,皆从此律,《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谓曰:“上检天真,中检飞仙,下治罪人”,善者奖之,恶者罚之,不别亲疏,没有特例。

《道德经》乃谓曰:“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因此,道教各种“律法”当中,多以惩罚条例为主。

道士受箓以后,天庭挂职,获得了替天行道的行法权,便能够以“法官”的身份依律驱邪,惩处那些在人世间为非作歹的妖魔鬼怪。

同时,道士在受箓以后虽然有了行法的特权,但同样受到天律的管辖,需要继续持戒修行,方能保持自身的行法资格,乃至得道登真;否则,如果道士不守戒律、荒废修行,那么道士受箓之后,依旧与常人无异。
——虚靖天师乃谓曰:“得之在修,失之在堕”。
原创 小江老师2020 龙虎山道教

阿姜查尊者:重要的是,观照自己

阿姜查尊者在答修行是否须研读很多经论时说:“看着你自己的心,检视身体、感觉和念头是怎么地生起和消失。不要去执着任何事物,只要清醒地观照着。这是直探佛法真相的方法。修行要自然,生活中每一件事都是修行的机会,都是佛法。当你做生活中的琐碎事情时,试着保持清醒。”从这段开示来看,就不难明白大乘小乘的下手处之同异。当然,当你用功到极至,体悟通透了,明白了佛法是怎么一回,也就没有大小乘之分了。

问∶我很用功修行,但似乎尚无一点消息。

阿姜查尊者答∶修行不能有所求,凡有求解脱或求开悟之心即成解脱之障碍,这一点非常重要。你可以日夜精进不懈,但若仍有企求心,则永远不能获得涅盘,此求解脱之欲会导至疑惑和掉悔。无论你修行多么长久多么卖力,智慧决不会从欲望中产生。因此,只须很单纯地放下,警醒地观照身心,不可有有所得之心,甚至不可执着修行或要开悟。

问∶关于睡眠,该睡多久?

阿姜查尊者答∶别问我这个问题,我无法告诉你。对某些人而言,平均每晚睡四个小时就好了。不过,重要的是,你要观,并且了解自己。若故意少睡一些,会感到全身不舒服,也很难保持正念。睡太多会令人昏沈或掉举。因此,要发现自己原本的步调。这必须仔细观照身心,弄清楚真正需要的睡眠时间,才能把自己调整在最佳的状态。醒来以后又翻身小睡片刻是有害修行的;当眼睛一睁开就要保持清醒了。

问∶关于用餐,该吃多少?

阿姜查尊者答∶这个问题跟睡觉一样,你必须了解自己。食物应适合身体所需,当视之为医药。你会不会在餐后感到昏沈?或者日益增胖?若有的话,当停下来,观察自己的身心。毋需吃得太快,要检查自己吃的份量,然后找出生理自然的需求。遵照头陀行(苦行),把所有的食物盛于缽内,这样就可以容易的看出自己取量的多寡。用餐时当保持清醒、要了解自己。修行就是这么一回事,毋需别出心裁,只是观照。观照自己,观照内心,自然会了解自己修行最适当的步调。

问∶修行是否须研读很多经论?

阿姜查尊者答∶佛法不从书中求。你若想要亲证佛陀所说,不须埋首书堆中。看着你自己的心,检视身体、感觉和念头是怎么地生起和消失。不要去执着任何事物,只要清醒地观照着。这是直探佛法真相的方法。修行要自然,生活中每一件事都是修行的机会,都是佛法。当你做生活中的琐碎事情时,试着保持清醒。像在倒痰盂或打扫厕所时,不要觉得这样做是在利益任何人。倒痰盂里也有佛法,不要以为两腿一盘,端坐不动才是修行。有些人抱怨他没有足够的时间打坐,请问∶你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呼吸?修行是自己的事,无论做什么事,要保持清醒和自然。

问∶我们为什么不能每天跟老师面谈?

阿姜查尊者答∶你若有疑问,欢迎随时来问他们,但毋需天天面谈。你的大大小小问题,我若逐一不漏地解答,则永远无法弄清自己内心的疑团。你必须自我检证,自我谘询,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每隔几天的开示要仔细聆听,然后拿它跟自己的修行对照。两者为同?为异?我为何有疑问?起疑情的是谁?唯有透过自我检证才能了解自己。

问∶有怀疑时该怎么办?前些日子我怀疑自己的修行,或者怀疑是否有进步,不然就是怀疑指导我的老师,使自己陷入烦恼当中。

阿姜查尊者答∶怀疑是自然的现象,每个人修行都从怀疑开始,你可从中学到很多。重要的是,不要与它认同而陷入其中。怀疑会使你的心在原地打转,相反地,要观察整个怀疑的过程,看是谁在怀疑,看它怎么来又怎么去的。这样你就不会被疑心牵着鼻子走,你可以跳出它,内心趋于平静,并且看清一切现象的来去。只要把你所执着的放下,放下怀疑,单纯地观察。这是对治怀疑的方法。

问∶关于其他的修行方法,应如何看待它们?这几天见到了很多的老师,听到了这么多不同的禅修方法,令人感到眼花撩乱。

阿姜查尊者答∶这好比进城,有人从北方,有人从东方,还有其他人从很多条道路皆可抵达。这些方法通常只是表象的不同,无论你走那一条道路,走得快或慢,假使你是清醒分明的话,那么它们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重要的是,所有好的修行方法都指向去掉执着。最后,连所有修行的方法都要舍掉,对教导你的师父也不可执着。若有一种方法能导致烦恼的止息,去掉执着,那它就是正确的方法。你也许想云游参访其他的老师,修学其他的法门,而且有的人已如此经历一番了。这是一种自然的需求。你将会发现,即使问过一千个问题,知道很多不同的法门,也不能带你到达真理的岸边,然后,你会厌倦的。你将会发现,唯有停下来,观照自己的内心,才能发现佛陀所讲的,毋需往身外去追求。你势必回过头来面对你自己真实的本性,在此你才能了解佛法。

问∶很多次我看到这里的出家人都没有在修行,他们看起来既邋遢又不保持正念,让我感到不舒服。

阿姜查尊者答∶光注意到人是不恰当的,这无益于你的修行。你若起烦恼,要看的是自己的烦恼,假使别人没修行,不是个好比丘,也毋需你来批评论断。智慧不会从注意别人的过失中产生。出家戒是个人修行的工具,不是要拿来当作批评挑剔的利器。无人能代你修行,你也不能替他人用功。重要的是,观照自己,这才是修行之道。

问∶我一直非常仔细地练**(观照)收摄六根,眼睛时常保持低视,每个微细的动作都做到警醒分明。譬如说,用餐时,从咀嚼、品尝到吞咽,都花**(很多)的时间去观察每一动作的触受。每走一步也都小心翼翼、慎重其事。这样做是否如法?

阿姜查尊者答∶收摄六根是适宜的修行法,我们应整天都保持警醒,但不可做得太过火。吃饭、走路以及任何动作都要保持自然,这样才能从当下的状态中培养自发的觉察力。不必刻意造作,把自己逼成怪模怪样的,否则,这也是另一种贪。修行要不缓不急、细水长流,你若做得自然而清醒,智慧也会自然产生。

问∶打坐有必要坐很久吗?

阿姜查尊者答∶不必要。坐上好几个小时是没有必要的。有些人认为坐得愈久一定愈有智慧,我曾看见鸡在鸡窝里坐上好几天呢!智慧来自于,无论你的身体做什么动作,你都是警醒而清楚。修行应该从清晨醒来那一刻开始,持续到你晚上睡觉之前。不要在意你能坐多久,重要的是能否保持清醒分明。每个人都有他自己自然的寿命,有的人六十岁会死,而有的人到九十岁才死。所以,你们每个人修行步调也不必一致,不要去想或担心这一点。试着保持清醒,让事物依它自然的法则进行,这时无论你处在怎样的境界,内心都会愈来愈宁静。它好比森林里一泓清澈的池塘,所有美丽和稀有的动物都跑来喝水,你清醒地看见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看到美丽稀奇的动物来了又走了,但你仍寂然不动。烦恼会产生,但你能立刻透视它们。这是佛陀获致的安详和幸福。

问∶如何克服嗔恚?当它生起时,如何对治?

阿姜查尊者答∶你必须有慈悲心,打坐时若嗔恚心生起,当修慈悲观。若别人行持不好或发脾气,不要因此而生气,否则,你比他更无明。要心怀慈悲和智慧,因为对方正在受烦恼的煎熬。要内心充满慈悲,把他当作你亲爱的兄弟,在打坐时,专注在慈悲的感受上。要散发慈悲心于整个世界,唯有慈悲才能化解嗔恨。有时候,当你看到其他的出家人举止粗暴,可能会心生懊恼,是自讨苦吃的,这样不是佛法。你可能这么想∶「他们不像我这么严谨在修行,不是好的出家人。」这就是自己的大错了。不要做比较、批判,放下想法,观照自己。修学佛法是自己的事,你不能叫别人的作为合你的意或像你一样。这种期待只会为自己带来烦恼,修行人常有此通病,但是看别人的缺点不会产生智慧。不要自寻苦恼,只是单纯地观察自己及内心的感觉。这样做,你将会明白的。

问∶为什么要礼佛?

阿姜查尊者答∶礼佛很重要,这个外在的形式是修行的一部分。姿势要正确,前额完全着地,手肘靠近膝盖,两膝打开约八英。要慢慢地拜,观察身体,这是对治我慢的良方,因此要常礼佛。拜三拜时,内心忆念佛、法、僧三种德行,也就是内心纯净、光明、安详。我们藉外在形式训练自己,使身心和谐。不要看别人怎么拜,这是错误的,若年轻的沙弥或年老的比丘漫不经心,也不用你来评断。人是很难调教的,有的学得快,有的根器钝,评判别人祇会增加我慢,相反地,要观察自己。常礼拜可祛除我慢。已经与法融为一体的人是超越外相的,不论他们做什么──走路、吃饭、大小便,都是在礼拜,因为他们已经超越自私我相了。

1,当我们慢慢减少贪嗔痴去修行的时候,

其实很多物质上的东西都会伴随着而来。

我们身体上的健康也会伴随而来,

我们的心灵是最主要的一个影响因素

2,各种各样的物质都会有宣传广告,但精神上超越肉体智慧的宣传非常非常的少

3,这些物质上的享受是因为什么而来的?

✨是来自于我们累生累世积累的福报和智慧,不是凭空就能变出来的,

是我们累生累世修苦行、修清净心,坚持不懈的去度众生而来的

4,这些都是我们在轮回当中一点一滴积攒而来的

5,我们要把能影响未来千千万万人法身慧命的这种精神传递出去,

哪怕他只是看了一眼,也能给他阿赖耶识留下轻轻的一道痕迹,这个痕迹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刻激发起他的善心,

6,这个善心是基于哪来的?可能是基于你那不经意的一次宣传。宣传佛法的真谛,精神善良发心愿力这些。

所以当我们不断的贯彻修行,就是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7,为什么说法布施能够提升我们的智慧,包括提升我们的福报?甚至能消除我们累生累世非常多的业力?

✨当我们的修行是真正的在帮助众生,而且是在帮助、利益到他们的法身慧命时,这个功德是无量无边的,是能超越很多很多业力的,化解很多很多的业力。

在未来,当他们自己来到了某个时间点的时候,因为你今天这一刻的所作所为(对他们产生影响影响他们那时的决定),(这个决定)可能就解救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可能就让很多的人结下佛缘,修行佛法,然后能够解脱,把他们从生死苦海当中拉上来

8,宇宙没有时间的定义,未来现在过去都是一体的。当我们真正去发心做善事,真正发心去救度众生,真正的发心在修陀罗尼自利利他,我们的功德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定是能解救很多很多的众生,帮助很多很多众生的。这样的功德才是无量无边的,这样的功德才能帮助你去到极乐世界,甚至当下就能成为菩萨的法身

9,当你一念发菩提心的时候,你的菩提心就已经传递给别人了,

他可能身体感受不到,但是他的阿赖耶识能感受到,我们的阿赖耶识都是共鸣的、都是一体的。

当我发起菩提心的时候,这个众生他的阿赖耶识是能感受到的,而当我是在为他发菩提心的时候,当我的菩提心是映射在他身上的时候,他的阿赖耶识是能接受到这样的一个能量的

10,✨而当我100%对着这个人发菩提心的时候,他的阿赖耶识能感受到那种菩提心的力量,就好像我的能量在拍他的阿赖耶识,可能我能量越大,他的阿赖耶识感受到的刺激就越强烈,然后他感受到了这个能量,就能在他的阿赖耶识里面种下这颗能量的种子。

11,我们发菩提心对一个人的影响,它能存在很久。因为它是一种无形无相的东西,它是一种能量,它是一颗种子。

它不是基于肉体、物质世界而存在的。它是基于佛性永恒不变的力量而存在。也许时间久了,这个菩提心会慢慢淡化,但它一定有痕迹留在那里。而这种痕迹直达阿赖耶识。你的发心越重,直达阿赖耶识越深。

12,为什么我们要发菩提心度众生,要发菩提心去念咒去修行,才能很好的利益到众生呢?

这就是发菩提心的一个原理。而我们今天发一下菩提心,可能就是不轻不重、挠痒痒似的,不轻不重的在他的阿赖耶识里面划了一道痕迹,对他产生了一点点的影响。

这个种子可能在今世就能发芽生长结果,

所以说这个种子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

它超越了你种种业力,让你在那一刻当下就生起了菩提心,这个菩提心的价值没办法用金钱来衡量,没办法用世间一切的美好物质来衡量。

13,法也是无价的,因为它能够让我们突破业力的限制,真正去到极乐世界,真正达到解脱。

菩提心也是要基于法去实行,因为只有菩提心菩提行,而没有法,也是不圆满的,所以说我们把心和行融合在一起,去真正修行,真正摆脱自身种种的业力,

去超越这一层又一层的束缚屏障,

✨这才是我们修行者需要具备的一种心态,而不是总想着一帆风顺,总想着我修行之后就能够顺顺利利的有钱有势,哪怕暂时拥有了金钱,拥有了短暂的快乐,我们也不知道未来某一刻的痛苦,什么时候到来,是什么样的呈现方式?可能是一个地狱的呈现方式,可能是我们要去投胎到畜生道的呈现方式,

14,所以说众生的业力无穷无尽,

✨我们修行精进的那颗心也要无穷无尽,

✨我们发的菩提心也要无穷无尽,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坐享其成,最后是坐吃山空,把福报都用尽了,剩下的就是无尽的痛苦业力。

15,

我们要真正的把这个精神宣传到千家万户,宣传到使每个人都能真正的认同它,

深入到每个人的阿赖耶识里面,

暂时可能深入不到心里,

但是长远的能够深入到阿赖耶识里面,

16,

我们要看的是长远的利益,短期的利益不要纠结执着,这就是我们修行要保持的一种心态。

在娑婆世界有很多的宣传广告,各种各样的食品衣服化妆品等各种各样的物质都会有宣传广告,但精神上的宣传非常非常的少,超越肉体享受的智慧,只有非常非常少的人才懂得去正视。但是精神上的部分恰恰是和我们物质相对应的,

当我们慢慢减少贪嗔痴去修行的时候,

其实很多物质上的东西都会伴随着而来。

我们身体上的健康也会伴随而来,

我们的心灵是最主要的一个影响因素。

我们很少真正的把佛法精神融入到千家万户当中,因为我们的业力非常非常重,我们想要去改变别人的业力也是非常的困难。这些物质的享受发展到每家每户都拥有,比如每家每户都有车,大多数的人都有房子或自己盖房,都能吃饱穿暖。

这些物质上的享受是因为什么而来的?

✨是来自于我们累生累世积累的福报和智慧,不是凭空就能变出来的,

是我们累生累世修苦行、修清净心,坚持不懈的去度众生而来的。

是我们的那一份善心,我们可能刀下留了一条生命,我们可能救了一只小动物,我们可能奋不顾身地救了一个人,也有可能当过医生,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这些都是我们在轮回当中,一点一滴积攒而来的。

我们要把这样的发心,去做一个宣扬宣传,物质是基于我们的内心而来的,我们的内心行为充满着贪嗔痴的时候,未来某一世轮回到末法时代,我们就会遇到战zheng的环境,就会遇到天zai的环境,遇到人心险恶的社会。

所以说我们要把能影响未来千千万万人法身慧命的这种精神传递出去,

哪怕他只是看了一眼,也能给他阿赖耶识留下轻轻的一道痕迹,这个痕迹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刻激发起他的善心,他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刻觉得:“我抓这条鱼,是不是太狠了呀?我应该把这条鱼放生,我不能吃,这鱼多么可爱呀”,可能就那一念善心,他就把这条鱼给放了,

这个善心是基于哪来的?可能是基于你那不经意的一次宣传。宣传佛法的真谛,精神善良发心愿力这些。

所以当我们不断的贯彻修行,就是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为什么说法布施能够提升我们的智慧,包括提升我们的福报?甚至能消除我们累生累世非常多的业力?

✨当我们的修行是真正的在帮助众生,而且是在帮助、利益到他们的法身慧命时,这个功德是无量无边的,是能超越很多很多业力的,化解很多很多的业力。

在未来,当他们自己来到了某个时间点的时候,因为你今天这一刻的所作所为(对他们产生影响影响他们那时的决定),(这个决定)可能就解救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可能就让很多的人结下佛缘,修行佛法,然后能够解脱,把他们从生死苦海当中拉上来。

因为宇宙没有时间的定义,未来现在过去都是一体的。

当我们真正去发心做善事,真正发心去救度众生,真正的发心在修陀罗尼自利利他,我们的功德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定是能解救很多很多的众生,帮助很多很多众生的。这样的功德才是无量无边的,这样的功德才能帮助你去到极乐世界,甚至当下就能成为菩萨的法身。

因为当你一念发菩提心的时候,你的菩提心就已经传递给别人了,

他可能身体感受不到,但是他的阿赖耶识能感受到,我们的阿赖耶识都是共鸣的、都是一体的。

当我发起菩提心的时候,这个众生他的阿赖耶识是能感受到的,而当我是在为他发菩提心的时候,当我的菩提心是映射在他身上的时候,他的阿赖耶识是能接受到这样的一个能量的,就好像有个人拍了我一下,打我肩膀的手能感受到一点痛,而我的背也能留下一点痛的痕迹,这个痕迹停留时间的长短在于使的劲有多大,我重重地打他一下,他的痛可能要持续半个小时,但是我今天轻轻拍他一下,可能就持续几分钟。

✨而当我100%对着这个人发菩提心的时候,他的阿赖耶识能感受到那种菩提心的力量,就好像我的能量在拍他的阿赖耶识,可能我能量越大,他的阿赖耶识感受到的刺激就越强烈,然后他感受到了这个能量,就能在他的阿赖耶识里面种下这颗能量的种子。

在物质世界我打他背一下,可能半个小时过后疼痛感就消失了,可能一天之后背部就没有一点痛的感觉了,这是物质世界的一个法则。如果我对他心怀恶意,拿了一把bishou刺他的背,他的背被刀子捅了一个洞,往外冒血。他这个伤口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才能好,甚至可能还会在他的身体上留下一道疤。虽然这个伤口非常严重,但等到他下一次轮回之后,他就没有这个肉体了,那这个疤就不存在了。

✨但是,我们发菩提心对一个人的影响,它能存在很久。因为它是一种无形无相的东西,它是一种能量,它是一颗种子。

它不是基于肉体、物质世界而存在的。它是基于佛性永恒不变的力量而存在。也许时间久了,这个菩提心会慢慢淡化,但它一定有痕迹留在那里。而这种痕迹直达阿赖耶识。你的发心越重,直达阿赖耶识越深。

所以说,为什么我们要发菩提心度众生,要发菩提心去念咒去修行,才能很好的利益到众生呢?

这就是发菩提心的一个原理。而我们今天发一下菩提心,可能就是不轻不重、挠痒痒似的,不轻不重的在他的阿赖耶识里面划了一道痕迹,对他产生了一点点的影响。

这个种子可能在今世就能发芽生长结果,

所以说这个种子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

它超越了你种种业力,让你在那一刻当下就生起了菩提心,这个菩提心的价值没办法用金钱来衡量,没办法用世间一切的美好物质来衡量。

法也是无价的,因为它能够让我们突破业力的限制,真正去到极乐世界,真正达到解脱。

菩提心也是要基于法去实行,因为只有菩提心菩提行,而没有法,也是不圆满的,所以说我们把心和行融合在一起,去真正修行,真正摆脱自身种种的业力,

去超越这一层又一层的束缚屏障,

✨这才是我们修行者需要具备的一种心态,而不是总想着一帆风顺,总想着我修行之后就能够顺顺利利的有钱有势,哪怕暂时拥有了金钱,拥有了短暂的快乐,我们也不知道未来某一刻的痛苦,什么时候到来,是什么样的呈现方式?可能是一个地狱的呈现方式,可能是我们要去投胎到畜生道的呈现方式,

所以说众生的业力无穷无尽,

✨我们修行精进的那颗心也要无穷无尽,

✨我们发的菩提心也要无穷无尽,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坐享其成,最后是坐吃山空,把福报都用尽了,剩下的就是无尽的痛苦业力。

我们要真正的把这个精神宣传到千家万户,宣传到使每个人都能真正的认同它,

深入到每个人的阿赖耶识里面,

暂时可能深入不到心里,

但是长远的能够深入到阿赖耶识里面,

我们要看的是长远的利益,短期的利益不要纠结执着,这就是我们修行要保持的一种心态。

——节选于20191206晚案例:化解众生的业力——修行最重要的是清净心,而不是念哪个经咒!遇到佛法是福报的集大成;发菩提心的原理 https://t.cn/zRqtDkh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本周生肖红榜(11.8-11.24):兔、虎、猴 鼠: 恭喜鼠人问鼎下周红榜!并且提前祝贺下各位鼠,你们这个红榜第一还是当之无愧的。下周鼠鼠的好运可谓是“全面
  • 昨夜風嘯雨驟 子夜風裹雨洩挾霰 一躍秋邇冬 今日立冬 水始冰 後漸壯為凍 入冬了 萬物始藏 斂情收性修心 冬天到了 四季終 終即始 始即終 冬之伊始 季之竭盡
  • 石南和尚偈曰:“念佛切莫贪求要念得多,只要能够好好的念一百句而心不乱即可。虽然念了九十九声若有一念差错,前面用手执持念珠所计的数目都不算数。如是从一百句到一千句
  • #10年双十一 今年触底价#、#主人和松鼠的十年# 三只松鼠每日坚果解馋小零食爱了爱了 减肥的我需要控糖又要补充各种营养,肿么办 每天都感觉自己很饿 于是俺买了
  • #车fans新车销售日报# 高合第二款新车hiphi z发布,感觉高合也基本符合“第一款证明能力,第二款车定调”的逻辑。 简单来说新造车势力第一款更多是证明造
  • 百元以内平价粉霜天花板[打call] 混皮,混干秋冬刚好入手这个! 微微光泽感的奶油肌妆效!会有点微微暗沉,大部分宝可以选择最白色号不会有问题[打call
  • #粤剧[超话]#周末睇大戏异彩纷呈,观众意犹未尽 11月6日,广东粤剧院周末睇大戏,日夜场上演好戏!日场由广东粤剧院青年演职员们呈现了一台充满活力朝气的《优
  • #观点网#【房地产税的三条“灵魂拷问”】专栏作家夏春表示,昨天,在微信群看到一张图片,列举了与房地产税相关的三个问题,绝对称得上“灵魂拷问”。   “今天的研
  • wo揾咗①转,都一直冇揾到任何①個俾妳更好,如果有转机,wo会再选ni,加多⑩倍对妳好,付出所有的真❤️对待,因为妳系wo一生中個最love,无论富贵或贫穷,健
  • 没拍啥照片,玩的挺开心哒,最喜欢奥德赛之旅(激流勇进)和水晶神翼(飞行式过山车),丛林飞车比较颠簸,不恐怖;模拟过山车和爱琴海也不错,画面有些差,和飞跃地平线比
  • 何等经文可以破疑启悟呢?即《观经》下辈三品往生之因行果报是也。何以得知?如下品上生章云:乘七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到极乐世界七宝池中。经七七日,莲华开敷已,大悲观
  • 敌人变成战友多半是为了生存,战友变成敌人多半是为了金钱;人假如靠吃饭活着,那饭不叫饭,叫饲料;我们可以躲开大家,却躲不开一只苍蝇,生活中使我们不快乐,的常是一些
  • 亲爱的美男子呀@小辫儿张云雷 [抱一抱][抱一抱]~感觉好像好久没见喔。 我现在该说什么呢?恭喜你不用完成这个月的自拍KPI了?[思考] 【感觉怪怪的[允悲]
  • 今天看了两部电影《我们俩》和《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真的太好看了~(可能是因为之前它太过于被推荐吧,之前对它一直抱着想看又没心看的感觉,我对之前我的态
  • ✧‧˚ 今日推荐✔️ 为什么BEABA尿片会有那么多系列? ⤷用心做好产品,迎合不同宝宝的需求,总有一款合适你! 薄的纸尿裤适合秋冬用吗? ⤷合适!其实
  •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里的“心”指的就是“识”。 不同于唯心论站在反对唯物论的立场否认一切物质存在的说法,唯识宗认为,宇宙万有的存在必须透过“识”,依“识”的虚
  • #王源21景从云集##王源1108生日快乐##王源[超话]#亲爱的小圆 你永远是我心尖尖上的小孩宝贝 立冬来了 你的生日也来了 今年你二十一岁了噢 我也是十字开
  • 上新❤️❤️ 【独家实拍】原版升级 Mcm 官网最新发布 专柜对版·对花邮差包每个女孩都要拥有一只时尚爆发款火热来袭设计大气可观 想要做街拍女神 机场达人 首选
  • Eu gosto de vê-lo sorrir. Suas sobrancelhas e olhos tortos são Como a MEIA Lua d
  • #广州租房[超话]# 转租2.7号线石壁万科世博汇两房一厅 因工作原因转租两房一厅 位于石壁万科世博汇石四商务中心,地铁1.8公里。走路20多分钟,小电驴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