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太原市疾控中心权威解答 消除你接种新冠疫苗各种疑惑】
当前,我市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大规模新冠疫苗接种。同是新冠疫苗,打一针、两针、三针的疫苗有哪些区别?接种率达到多少才能真正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就广大群众对接种新冠疫苗的诸多疑惑,5月25日市疾控中心给出权威解答。

  问:我国打一针、两针、三针的疫苗有哪些区别?如何选择?

  答:疫苗针剂的不同,取决于它的原理和技术路线。一般来说,腺病毒载体疫苗打一针,灭活疫苗打两针,重组蛋白疫苗打三针。总体上它们的保护率基本一致,特别是对重症的保护率都很高,在副作用方面可能会有所差异。目前建议能够打到哪种就打哪种。到下半年,疫苗供应提速或将有很好的互补应用。比如有出国任务,来不及打两针和三针的时候,就可以选择打一针的疫苗。老年人相对副反应更多,就可以选用重组蛋白疫苗、灭活疫苗,互相调配。假如不是出于对安全性的要求,只是因为保护率问题,这三类疫苗的保护率基本是一样的,没有必要刻意要求更换。

  问:新冠疫苗接种率达到多少才能真正建立群体免疫屏障?

  答:人群中具有免疫力的人占比要多高,才能阻断某种传染病的有效传播,它主要取决于病毒或细菌传播能力的强弱,我们叫基本再生数(R0),直观地说,就是一个感染者能传染给多少个易感人群,这个数字越大,病毒的传播能力就越强。建立群体免疫屏障的接种率可以用“(1-1/R0)×100%”算出。R0就是一个病毒携带者能传染几个人。虽然研究数据不同,但新冠病毒的R0数值大致为3。按这个公式计算,需要66%的人接种疫苗才可以建立免疫屏障。由于疫苗的保护率不是百分之百,所以综合考虑,大概需要80%-85%的人注射疫苗,才能建立群体免疫屏障。

  问:我国年内能实现群体免疫屏障靠什么?

  答:实现群体免疫屏障的时间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有没有足够的疫苗供应,二是接种的速率,取决于人群接种的意愿。到年中,我国的疫苗产能将基本达到峰值,下半年疫苗的供应量就会大大增加,有了充足的疫苗和高的接种速度,今年剩下的半年多时间完全可以实现建立我们国家的群体免疫屏障。

  问:国产的新冠疫苗能否应对印度的变异毒株?

  答:我国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对印度变异株进行了研究,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我们现有的疫苗对印度变异株可以产生保护作用。

  问:病毒变异后,原来打的疫苗都白打了?

  答:不白打,会建立基础免疫。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会为接种者建立新冠病毒的基础免疫力,就算有一天病毒变异出疫苗现有的控制范围,之前的针也并不白打。现有变异株只能部分降低疫苗的保护效率,保护效率下降一般是针对轻症病例,疫苗对重症病例的保护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问:根据新冠疫苗的接种指南,新冠灭活疫苗两剂之间最佳间隔期是8周以内,那接种第二剂疫苗如果超过了8周,是不是就没有效果了呢?

  答:接种新冠疫苗时有个通用原则,就是说假如疫苗需要打2剂次、3剂次,剂次和剂次之间是有一个间隔的,通常情况下,按照程序间隔去完成。假如超过了这个间隔,或者再拉长的话,后续的接种也都是有效的。对于新冠灭活疫苗,我们要求是在8周之内尽量完成。假如第二针和第一针间隔超过8周,这种情况下也无需补种,或者无需重新开始进行接种。所以,超过8周的话,缺的剂次补上就可以了。在此提醒公众,接种疫苗时,按照要求尽量在8周之内完成第二剂灭活疫苗的接种。

  问:“注射新冠疫苗后反应越强烈免疫效果越好”是真的吗?

  答:副反应与疫苗产生的免疫反应没有直接关系。副反应强并不能说明激发免疫强,有没有副反应跟体质有关系,比如过敏体质的人副反应比较强。一般来说,总的副反应发生率是比较低的,但疫苗的保护率都在80%以上,这也能说明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关系。

  问:近日,排队接种疫苗的人数明显增多,有群众反映约不到苗很着急,还有群众打完第一针后,很难约上第二针该怎么办?

  答:预计在7月左右疫苗产能峰值就能达到,这种情况7月以后就会缓解。除了产能因素,国内的疫情的变化也会改变接种节奏。比如国家会调配更多疫苗到出现本土疫情的地区,但也只是短暂地影响,最终各地都会有足够的疫苗进行接种。希望大家有积极的态度去接种,但也不必过于着急,按照国家疫苗接种的部署,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建立起群体免疫屏障。

  问:新冠疫苗只有6个月的有效期吗?第一波接种的人群已经超过6个月了怎么办?

  答:任何一种疫苗免疫最终都会消退,一般来说,6个月以上消退会显著发生,新冠疫苗也有类似现象。因此,要密切跟踪高风险人群的免疫力消退,及时打加强针。但据观察发现,多数人免疫消退时,体内仍存有大量免疫记忆细胞,对病毒的攻击会产生高强度的反应,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相关的研究正在进行,我们会针对不同风险的人群,及时打免疫加强针。此外,随着全球疫情的迅速变化,我们还可以选择针对当时流行的变异毒株的疫苗进行免疫加强。

  问:接种新冠疫苗后,就不用戴口罩不用做核酸检测,这种说法靠谱吗?

  答:这种说法是不可信的。全程接种新冠疫苗后,并不是马上就能产生有效的抗体,大约需要14天才能产生有效的抗体;此外,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少部分人因为个体差异,即使接种了疫苗仍可能无法在体内产生有效抗体;在群体免疫屏障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新冠病毒还是很容易在人群中相互传播的。如未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依然有被感染的可能,仍然需要进行核酸检测。

  在此提醒大家,疫苗接种并不是万无一失的,安徽、辽宁的疫情再次提醒我们,个人防护一定不能松懈,一定要继续保持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遵守“一米线”等相关日常防护措施,做好个人防护仍然是有效的预防手段。

  问:很多人觉得国内现在病例很少,没有必要接种新冠疫苗,这种说法对吗?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国在抗击新冠中取得了阶段胜利,感染人数在全球排位较低,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国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普遍易感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接种疫苗后,一方面自己可以获得免疫力,有效降低感染、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尽早接种疫苗,可以尽快建立群体免疫屏障,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

  疫苗副反应取决于工艺,采用传统技术路线灭活的疫苗的安全性是非常好的,蛋白疫苗也是,病毒载体疫苗已使用了不少年,其副反应完全是在安全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问:接种疫苗会得病吗?

  答:疫苗制剂本身不会引发疾病。疫苗引发疾病的情况非常罕见,一般是发生在接种减毒活疫苗情况下,发生率控制在百万分之一以下,现在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没有减毒的活疫苗,因此疫苗制剂本身不会引发疾病。

  本报记者 郝晓炜

【#黑龙江参赛者解读甘马图片# 一块布救了一群人】#甘肃山地马拉松事故21人遇难# 这张来自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现场的图片沉重、虐心、震撼,成为该场事件的一张标志性的图片。

可是,在我省参赛选手“流落南方”看来,这是一张选手自救顽强求生的图片,多数网友不知道照片里的选手已生还。他们死里逃生都是因为一块保住体温的“救命布”。

通过最新更新的微信公众号,“流落南方”讲述了这块救命布的故事。

这张照片从22号傍晚开始就在微信中被广泛转发,好消息是,照片中的选手们在低温风雨中煎熬了几个小时之后安全下撤。

但你还不知道的是:他们中间,有一位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他的一块布,“救了好多人。”

特跑族特战A队,是今年初刚组建的跑者组织,但知名度很高,原因比较简单,入队门槛是有马拉松3小时以内的完赛成绩。这个“大神”组织很快就蜚声跑圈。

“庆幸咱们还都活着。”

加了我微信之后,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战友、特跑族特战A队队友小俊说了这样一句开场白。

此次参加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的选手中,遇难的文境(女)、黄关军,均为特战A队成员。事发时男子前六名序列里唯一的幸存者张小涛,也是特战A队成员。

小俊是马拉松破三的高水平选手,但与顶级选手相比还是差距不小,黄河石林比赛开始后,他按照自己的节奏稳步推进。毕竟一百公里的比赛,前面不求快,稳才是第一位。

和我一样,小俊经历了赛道上疾风骤雨的整个过程。但和我不同的是,他在失温前,在犹豫着退回去还是继续上之间,选择的是继续上。

继续往上爬,越高风越大、雨越疾、温度越低。冷得牙齿打颤的时候,小俊拿出保温毯,还没完全打开,就被风一下子吹走了。

再往上爬了不知道多少米,小俊就到了图片上的这个位置。一堆选手挤在这里,女子精英选手郑文荣也在其中。

“看到郑文荣那么厉害的人都在这里,我一想,不敢继续上了。”小俊刚到这里时,这里人就已经很多了,还有人躺着不动,小俊顾不上那么多,赶紧挤进去到他们之中。

刚坐下来的时候,小俊的意识很清楚,知道自己应该尽快往山下走了,但是,“迈不开腿。”

当时他心里想的是:在这儿恢复一下,恢复几分钟就往下撤。但几分钟之后,又是这个想法:在这儿恢复一下,恢复几分钟就往下撤……

循环往复之间,“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后来小俊想,其实当时自己是下不去的。

在人堆里挤着的时候,不知过了多久,有一块布盖到了脑袋上,好几个选手都挤到了这块布下面,能盖住脑袋,五六个选手钻到了这块布下面,都是顾头不顾腚,只要是能遮挡住一点,就能有些温度。“只是盖住脑袋,已经很暖和了。”

之后小俊才搞明白,这块布是蓝天救援队的一名队员带上来的。这是一块什么布他没弄明白,为什么是布不是毯子他也不知道。深颜色,深绿色还是深褐色,他也记不清了。

实际上,蓝天救援队的这位队员,还把自己的外套盖到了几位选手们的头上。他自己冻得哆哆嗦嗦的,和选手们挤坐在一起。

小俊回忆不起来当时大家之间有说什么,也不知道这个蓝天救援队队员的名字和联系方式,但毫无疑问,没有他的那块布和外套盖着,情况会非常糟糕。

这名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当时应该是在赛道上巡查,发生情况后第一个上到这么高的半山腰救人。这个位置,按小俊手表记录的轨迹,到了赛道28公里处,大约已过CP2三分之一的距离,还有约三四公里到达山顶。

我所知道的小俊以及其他选手,包括我自己,在这个时刻,都处于一种大脑麻木的状态,再加上风大雨疾,牙关打颤,已经不太能正常交流。小俊的印象中,大家相互之间好像都没有说过话,脑子很空。但下撤之后,他确定,自己平安下来,蓝天救援队这名队员的到达和覆盖在他们头上的这块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能找到他吗?”

小俊现在还不知道他是谁。

挤了一段时间之后,小俊起来了一次,想往山下撤,但走来走去徘徊了一会儿“不知道啥原因没往下走”。然后第二次想往布里面钻,但他走后的空隙马上就被其他选手填满了,钻不进去,小俊就拼命把自己的脑袋伸了进去。这时候,上面又覆盖了一层保温毯。

小俊觉得在保温毯下面温度不够,尽可能往布下面挤,挤进去个脑袋,就安心了。

最终,小俊成了这次比赛的幸存者。

小俊赛后回到远方的家,新闻已经铺天盖地,怕家人担心,他淡淡地说自己跑了一小时就退赛了。

今天他已经开始正常上班,但心情还是有点糟糕,“总是想哭。”

“我们是幸运的。”小俊说,他和许多的跑友都想找到救命布的主人,那名好心尽责的蓝天救援队队员。

是的,即便22日的经历再难熬、过程再痛苦,我们仍然是幸运的。

因为我们都是幸存者。

至少,我们还活着。

(部分节选)

←“流落南方”,哈尔滨人,跑步爱好者,六年参赛经历,参加过一百多场马拉松和越野赛。

↓红色箭头男子为蓝天救援队队员,蓝色箭头位置是该队员的外套,黄色箭头位置是被保温毯遮住露出一角的“救命布”。

记者:王萌

#渐冻症兄弟背后的网红妈妈# 【渐冻症兄弟背后的斜杠妈妈:被家暴后出逃,从卖唱到主播】59岁的吕爱梅是一名美食短视频博主。9年前,为躲避丈夫的家暴,她带着三个孩子远走他乡。两个儿子身患渐冻症离不开人照顾,迫于生计,她开始做美食,并拍摄视频,以这种方式谋生。
“儿子,我要出门了,我给你烙个饼挂脖子上。这是水管,就这样喝……”话还没说完,吕爱梅就呜呜地哭了起来。她越哭越大声,最后索性转身离开——这是她第一次在镜头前失态。

“哭啥啊,别哭了,以后没事放心吧妈。”朱小猛努力摆动着身体,摇头晃脑。他想安慰母亲,但却无能为力,只能用尚未彻底失灵的头部表达着激动的情绪。

这是美食短视频博主“有娘就是福”发布的一则视频,本意是想按着《懒人吃饼》寓言拍个搞笑视频,也许是想到了出门后孩子无人照顾的窘境,吕爱梅哭到不能自已。

这是吕爱梅照顾生病儿子的第30年。30年前,大儿子朱小强患上了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就是俗称的“渐冻症”;12年后,二儿子朱小猛得了同样的病。他们的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以致瘫痪,如同被逐渐冻住。进而呼吸衰竭,吞咽、讲话困难,最后通常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在中国,这样的患者有20万。

为照顾儿子做网红

“大家好,我是吕妈妈,今天给孩子们做××。”这是吕爱梅视频一贯的开场白。她的头发已然花白,操着一口河南乡音,伴随着爽朗的笑声,开始了一期的视频。

狭小简陋的厨房里,油和水碰撞迸裂出滋滋声,烟雾与面粉一同腾起。揉面、打蛋、煎炒烹炸,用手机拍下这一切,是吕爱梅的生活日常。她喜欢大笑,喜欢对着手机屏幕说“孩子们”。屏幕那边,是她的9.3万粉丝;而在厨房这头,她真正的孩子们,在轮椅上安静地等待着。

吕爱梅今年59岁,是四个孩子的母亲。其中,大儿子和二儿子罹患渐冻症,最小的儿子年仅13岁。更多的人认识她,是通过一个叫做“有娘就是福”的视频号,和900多个画面朴素,但花样百出的美食视频。

吕爱梅的视频团队都是家人,她常说“自己的两个儿子是导演与剪辑师,她是摄影师兼出镜。”她穿上围裙,把手机放在支架上,看了好久,确认镜头方向无误后,点击拍摄。吕爱梅不识字,59岁的她使用电子产品也不如年轻人那般老道,最开始总是因为不熟悉手机操作闹笑话。有时候是没注意手机内存,视频录制被迫中断;有时候直接忘记按拍摄键;有时候,是一盘子食物都端出来了,才发现自己没有开机,白忙一场。

二儿子朱小猛也只能小范围活动食指和中指来剪辑,由于无法抬手,吕爱梅还特意给他制作了一个支架。一段视频剪下来,朱小猛的手总是磨出了血。一个不到三分钟的短视频,他们要忙活一整天。做网红这件事,一家人都是初学者。

吕爱梅说,从前年夏天开始拍视频、直播,赚了大概几千块钱。钱不多,但对她和儿子来说,是不小的收获。

丈夫耳聋、儿子瘫痪

吕爱梅一度认为自己是个幸福的人。

1981年,在别人的介绍下,吕爱梅认识了丈夫朱二毛。朱二毛是退伍军人,当过七年兵。部队返乡的青年才俊一下子就笼络了吕爱梅的芳心,随后二人结婚。“虽然他大我七岁,但好在老实本分。后来才听别人说,他其实大我十三岁。”很多很多年后,吕爱梅提及丈夫朱二毛,还是忍不住说,“他那时候确实长得年轻”。

1982年大儿子朱小强出生。丈夫朱二毛头脑灵活,趁着改革的东风,靠着经营毛笔等小生意,吕爱梅一家很快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万元户。朱二毛也被选举为村长,准备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据二儿子朱小猛回忆,雨伞刚出来的时候,只有北京才有,我妈就买了,“回头率百分之百”。

意外发生在结婚后的第六年。

1987年,朱二毛正准备带领全村人办厂,突然双耳失聪。噩耗突降让吕爱梅一家人不知所措。他们带着攒下的钱东奔西跑,寻医问药,住院四个月就花了一万多,最后得到的答案是:神经性耳聋,可能一辈子都是这样了。辛苦攒下的钱花光了,病也没能治好,朱二毛完全无法接受,脾气越发暴躁,动不动就拿吕爱梅撒气,非打即骂。

老公指望不上了,吕爱梅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可偏偏天不遂人愿。1990年,8岁的朱小强突然四肢无力,浑身酸软,再到后来行走也出现了困难,手无法正常抬起,摔倒了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自己都起不来。起初一家人不以为意,后来情况愈来愈严重,吕爱梅逐渐开始警觉。因为之前朱二毛看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朱小强只能在乡镇医院看病。在病历簿上,朱小强被宣判,成为“渐冻人”。他患的是运动神经元病,又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英文简称ALS。

那些专业的医学术语,不识字的吕爱梅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治疗费用高昂,患病原因不明,半数人活不过三年……”每一个字眼都深深戳中吕爱梅脆弱而敏感的神经,天昏地暗。

被家暴后出逃

“再生一个吧,再生一个就好了。”吕爱梅这么想。在生了一个女儿后,1992年,二儿子朱小猛出生。

与此同时,朱小强的病情迅速蔓延。开始是不能自由走路,后来生活上很多细节的东西自己都做不了,身体逐渐没有了力气,四肢也越来越纤细,体重还不到80斤。

1996年,14岁的朱小强瘫痪。2002年,10岁的朱小猛患病,病情和哥哥如出一辙。2006年,朱小猛瘫痪。

吕爱梅觉得天都要塌了。她不曾想过,厄运会再度降临。她无数次在夜里偷偷哭泣,埋怨上天不公,痛恨自己命运多舛。同样心生怨怼的,还有她的丈夫朱二毛。他把自己耳聋和孩子患病的缘由指向吕爱梅,认为她是这一切不幸的罪魁祸首,家暴变本加厉。

目睹一切的兄弟俩动弹不得,只能干着急,无奈之下只好报警。“刚开始,警察还会调解警告,报警次数多了,警察都认识了。”乡村熟人社会下,警察也不好说什么,也就这么不了了之。

耳聋后,一蹶不振的朱二毛不再劳作,养家糊口和攒钱给孩子们看病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吕爱梅身上。吕爱梅有做小吃的好手艺,最开始的时候,她在老家摆摊卖凉粉、卖米酒、卖馓子,日子也还算过得去。再后来,吕爱梅养猪养鸡,卖点钱就抱着儿子去医院。为了卖鸡,她需要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用筐子背着一二十只鸡,天不亮就赶过去,只为了多卖点钱给儿子看病。

“再生一个吧,再生一个就好了。”吕爱梅再一次这么想。2008年,吕爱梅的三儿子出生,身体健康。

新生的喜悦是短暂的,与之一同带来的,是健全人与瘫痪者强烈到刺眼的对比,以及无处安放的怒气。健康的三儿子给朱二毛带来了莫大的欢愉,像是找到了发泄的由头一般,家暴更加肆无忌惮。起初是夫妻二人的互殴,后来朱二毛开始对不能动的兄弟俩下手。最严重的一次,朱二毛打到朱小强的后脑勺,导致十多天都不会说话,兄弟俩决定让吕爱梅带他们离开家。

当时女儿已经出嫁,吕爱梅带着三个儿子,开着农用三轮车,按着规划好的路线一路向北。朱小强说,出走前他们在网上查询了线路,最坏的打算就是返回,“但我相信,走出去,会更好的,一定会的。”

去温暖的地方过冬

吕爱梅开着农用三轮车带着三个孩子,在别人的建议下到了郑州。走投无路的他们一路乞讨,遇到不少好心人,民警、城管、环卫工、卖水果的小贩、附近上学的小朋友,甚至乞讨的人,都给过她帮助。用吕爱梅的话说,“卖汤的给我舀汤喝,卖稀饭的给我舀稀饭,卖馒头的给我馒头吃”。

冬天是渐冻症患者最难熬的时刻,他们的双手双脚会长出冻疮,红肿然后溃烂。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每到冬天,吕爱梅都会开着农用三轮车再次起航,带着三个孩子去温暖的南方过冬,冬天结束再回来,深圳、广州、东莞……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朱小猛说,从郑州开到广州,前后大约需要18天。

然而这种情况在2017年终止。2017年,大儿子朱小强病情突然严重,被推进重症监护室,与死亡擦肩而过。重症监护室门口,吕爱梅嚎啕大哭,“医生你快救救我儿子。”医生的回答冷酷且现实,“阿姨你没钱啊”。手术病床前,她对着儿子一直喊,“小强,小强,你可别把妈妈丢下。”昏迷中的儿子没有听见,也无法回应,醒来之后什么都不记得。

因为没有足够多的资金,朱小强只得出院回家静养。抽痰、换管子、上呼吸机都由吕爱梅来完成。有孩子需要照顾,吕爱梅更加抽不开身出去打工,她想到自己在老家卖过几年小吃。思来想去,她和儿子们商量——“搁家里拍美食吧,现在小视频很火,说不定能挣点钱。”

从传统小吃炸芝麻叶、河南疙瘩汤、烩面、炸馓子、豆腐脑,到创意甜点棉花糖慕斯、西瓜果冻、云朵蛋糕、彩虹蛋糕……小小的锅台炉灶之间,她仍是那个无所不能的母亲。

“有娘就是福”这个名字,是二儿子朱小猛定下来的。简单的五个字,囊括了吕爱梅的整个家庭。“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妈妈。”朱小猛说。

一天抽痰十几次

白天的吕爱梅爽朗爱笑、风风火火,直播、买菜、做饭、喂饭、洗衣、照顾孩子们穿衣起居……年过半百,她像陀螺一样运转不休,生活没有给予她半分喘息的空间。

凌晨,朱小强的卧室,指针一分一秒地走,无声如同沙漏。

他的头歪着,口水从嘴边滴落,喉结蠕动了几下,气息通过鼻腔若有若无地哼哼。吕爱梅察觉有异,立马从一旁的木板床上起身,娴熟地削开一瓶氧气罐,换了根管子,帮朱小强擦干净嘴角的口水,翻了个身,接着睡下。

这是吕爱梅镜头下的另一面。

罹患渐冻症最残酷的是,他们只要一息尚存,便有感知,有智力。运动神经元主宰着我们的肌肉动作。病变后,肌肉慢慢地萎缩、死亡。进而病毒侵犯呼吸系统。四肢逐渐麻痹,吞咽、呼吸开始困难……渐冻症患者眼见自己被吸光力量、吸走气息、吸干血液,最终沦为一具活生生的木乃伊。严重的患者气管会被切开,一天抽痰十几次,靠呼吸机“人工地活着”。

不幸的是,大多数“渐冻人”都极其聪明,心思细腻、爱思索,处处要求拔尖。比如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潜水钟与蝴蝶》的作者尚·多明尼克·鲍比。这也注定他们承受的痛苦无比深重。

吕爱梅两个儿子虽然只读完了小学,但智力绝对不比别人差,吕爱梅说,大儿子不但会记账还对养猪有研究,二儿子则自学了3Dmax等软件,还设计出了盖房用的建筑模型。2008年,猪肉价格上涨,朱小强上网查资料,分析猪肉行情,赶在猪肉降价前一下子卖了23万元,盖起了两层小楼。“二儿子设计房屋,用的是电脑软件,盖成后,连我们那儿的工人都夸结实。”

生理疾病、巨大的现实落差、未知的恐惧,就像一堆虫子爬满全身,噬咬、舔动。生不如死,还无法讲出。只有亲人是最坚实的依托。他们对亲人满怀歉疚,这份歉疚又会化为对自己深深的憎恨。因为急于努力,因为无能为力。

再次和丈夫一同生活

吕爱梅依旧笑呵呵地录美食视频,看网友评论。上到90岁老人,下到3岁小孩,都在看她的视频,吕爱梅获得了一种赚钱之外的满足感。“一家人吃好喝好,儿子永远在我身边”,不过是吕爱梅最大的愿望。

在大哥朱小强病情没那么严重的时候,三人有时间就跟着星火志愿团,在郑州到处参加公益活动,吕爱梅和兄弟俩都是红会志愿者。

女儿曾在吕爱梅阑尾炎生病的时候来照顾过一周,那是2017年,大哥朱小强进重症监护室的时候。在北京打工的她也有自己的家庭,生活过得也算不得轻松,她说“最害怕接到家里的电话”。

二儿子朱小猛已经成家,妻子是南阳人,在商场从事饰品销售的工作。2015年,朱小猛在街头唱歌,妻子在超市上班,一来二去两人就认识了。因为老丈人家里不同意,一直没有领结婚证,也没有举办婚礼,如今儿子已经四岁。儿媳工资不算高,但对于这个小家庭来说,还是缓解了不少压力。

由于吕爱梅忙于照顾两个儿子抽不开身,接送小儿子和孙子成了难题。迫不得已,丈夫朱二毛来郑州一同生活,负责小儿子和孙子的接送工作。逃离了老家的熟人社会,家暴频率大大降低,但仍时有发生。最近一次家暴发生在一个月前,吕爱梅带着朱小猛出门,再三叮嘱小儿子“记得给你哥换管子”,回家后却看到玩闹的小儿子和奄奄一息的朱小强。吕爱梅气急,大声训斥起来。同时气急的还有朱二毛,这个健全的孩子让他惊喜不已,他可不允许吕爱梅这样呵斥自己的宝贝儿子。双方扭打起来。“我都五六十了他还打我。”吕爱梅委屈,把朱二毛脸上划伤了两道。

天气好的时候,吕爱梅会推着兄弟两人出去卖唱,有时候在医院,有时候在商场门口——这是他们维持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在车水马龙的城市街头,两兄弟唱着:“看着你们黑发变白发,我怕你们再等不了。是不是我们都不长大,你们就不会变老。是不是我们再撒撒娇,你们还能把我举高高……”(正观记者 杨泽雅)#洞见计划#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给夜雨撒点土,证明我确实在写文的()沉迷游戏要不得……放个写得挺难过的小片段吧,我所理解的,对待感情比较淡漠,甚至比较悲观的神田这个阶段的神田,思考方式很大程度
  • 除了女性主义的表达外,观影的情绪体验也很好,特别是最后那场拳击赛,送你一朵小红花的音乐出来的时候,我觉得在台上一次次被击倒的人是我自己…好像从25岁以后,生活开
  • 通透的人,都是半醉半醒,面对各色人物,真心相处的,以心交心,虚情假意的,绕开远离,在人上时,不欺人,在人下时,不悲己,无论面对何人,都不卑不亢,始终心存善念,海
  • 这工作量,这躺平程度,澳洲的动物们都好悠闲啊[Emm]。#旅行# 澳洲 Day6(9.30) 布里斯班—雷德克利夫前一天,我们到达布里斯班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 云南剑川。石钟山石窟。 云南剑川县石宝山景区内,有一处石钟山石窟群,主要分布在石钟寺、沙登箐和狮子关三个区域。共有17个窟,各类造像139躯。石钟山石窟始凿于唐
  • 做法流程:1.鸡腿去骨清洗干净,然后切成小块,放入大碗中,接着加入适量的淀粉、料酒、生抽和花生油,再抓拌均匀,腌制二十分钟备用。做法流程:1.山药和胡萝卜去皮,
  • 可能是因为我之前只搞养成,养成的心理是无论他们能走多远的路我都会陪着他们走(只是我很幸运刚好养成了两个慕强批天菜)当然我其实也是被养成的那一个,互相陪伴才是我们
  • 有些是遗憾,有些是愤懑,像我这样的则是难忘,漂浮着的尘埃呛鼻,我知道无论我出走多远,左奇函都会是我刻在十八岁的一道疤。真要我说爱的话,其实那些酸涩的青春纪事里最
  • 我的不高兴并没有被在意,然而我却一次又一次原谅了这样令我不舒服的行为,我活该难受我们一起躺在床上,好像是可以闲聊的朋友,可是你却不明白我的无事分享,不懂我的言语
  • 又这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曹溪惠能六祖大师当初卖柴时间听到的悟处,从此至五祖请法,更为大悟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
  • _江鸢顾宴卿 顾宴卿是第二次踏足她的卧房,并没有多看,面带关切道:“枝玉叶,不能有所闪失,太医院的太医今日不当值,下这就去人请来。_江鸢顾宴卿 原身怎么作都行,
  • 明知不可能在一起的两个人,最终迈出了那一步,最后的最后,没有告别,没有再见,没有拥抱,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分开了,有遗憾有不甘,也有一份执着 ,一直都没有放下过你,
  • ........................................................收生日礼盒转单,中途又说已经发货了换成转寄p1我
  • ”“您的外公……”赖清华说到这里,不禁笑道:“他是不信命的,年轻时便常把‘我命由我不由天’挂在嘴边,对命数这些也都不放在心上,甚至以前对我多有成见,总觉得我是个
  • 为了再度拥有类似体验,他开始一个一个渣人,翻车后被黑化的攻们关起来cao到腿都合不拢一碰就发抖,表面可怜兮兮内心嗨的一批。”裴明优原本以为自己就是个普通人,没想
  • 小文,真的有很多人抱著前所未有的真誠在愛你,或生動或笨拙的語言,都是落下來會變眼淚的真心。瀛禾不择手段弑己父害手足都要得到天下,但从头到尾却都选择保陆拾遗,从少
  • #干预别人的命运会沾上太多的因果#2024年离火运,中女崛起,积极心态,好运人生有人说,今年是“离火运”的开始。作为我们个人,要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状态,就有
  • 想念跟mjy在一起的时间了 准备回广州前一天晚上两个人在床上睡觉的时候我问她我要走了你会想我嘛 她说我神经 好吧有时候我对她又爱又恨 跟她在一起时我总说我们这样
  • ➡️ずっと匂わせてました官网:www.tv-asahi.co.jp/6byoukannokiseki_2/#高桥一生[超话]##斋藤璃佑[超话]#うぉおおおおお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