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時,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敌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久,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https://t.cn/RJqeOaY

吕有祥教授:
佛教辩证思维略析

佛教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内容。

佛教的无常观中阐发了万物人生生灭变化的普遍性、客观必然性和外在常态与内在变化的连结。

佛教的因缘说中表达了因果关系的诸种形态及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普遍联系。

佛教的中道观触及到认识的相对性问题,

显示了真理的认识是在不断排除独断与偏见中前进的思想,

它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对于打破绝对主义、防止思想僵化,具有重要意义。

佛教的二谛论是对中道否定性思维方法的发展,

它将否定与肯定、破与立结合起来,

辨证地表达了认识过程中低一级认识和高一级认识之间的关系。

佛教的圆融无碍观涉及到矛盾的同一性问题,

体现了大而容之、

圆而通之的精神和境界。

1 .辩证
2 .无常
3 .因缘
4 .中道
5 .二谛
6 .圆融

在世界性几个大宗教中,

佛教可以说得上是非常具有哲学思辩的宗教,

在佛教的哲学思辩中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思维或者说辩证法思想,

它是人类认识的成果之一,

是佛教对人类认识的贡献。

那么,佛教中蕴涵着哪些辨证思维,具有什么特点呢?

对此,已有学者作过一些论述,但似言犹未尽,

本文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作一些探讨,以求正于方家。

一 、无常观

辩证法思想的一个根本观点,

是用变化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和问题。

当我们用这一观点考察古代中西哲学的时候,

赫拉克利特的 “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

“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

《老子》的
“ 物壮则老 ”,
“ 反者道之动 ”,

《周易》的 “ 生生之谓易 ” 的思想常被人们所称道,

而佛教中与之相同或相似的思想却往往被人们所漠视。

其实佛教关于发展变化的思想是十分丰富、全面而有深度的。

佛教对世界的第一个根本看法或第一个基本观点就是 “ 诸行无常 ”

或 “ 一切行无常 ”,

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迁流无常的。

例如:
《杂阿含经》云:

当观知所有色,
若过去、
若未来、
若现在,
若内若外、
若粗若细、
若好若丑、
若远若近,
彼一切皆无常。

…… 如是观受想行识,
若过去、
若未来、
若现在,
若内若外、
若粗若细、
若好若丑、
若远若近,
彼一切皆无常。

《大智度论》云:
诸法无常,故无住时。

《大般涅槃经》云:
一切有为皆是无常。

当知心法必定无常。

“ 色 ” 即物质现象,“ 受想行识 ”

“ 心法 ” 即精神现象,

“ 法 ” 指一切现象。

在佛教看来,

不论物质现象还是精神现象、

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不论内部还是外部、

不论宏观还是微观、

不论近处还是远处,

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世界上没有常存不变之物,

无物不变、
无时不变、
无处不变,

变化普遍存在于一切时间和空间。

这种变化观可以说是相当全面的。

佛教不仅强调无常变化的普遍性,

而且提出无常变化有两种情形,

即 “ 念念灭 ” 之无常和

“ 相续坏 ” 之无常。

《大智度论》云:

“ 无常亦有两种 :

一者念念灭一切有为法不过一念住;

二者相续坏故,名为无常。”

“ 相续坏 ” 之无常,

指一个前后相续的较长过程的完结,

“ 如人命尽,若火烧草木,如煎水消尽,若初发心菩萨行,是相续断粗无常。”

相当于渐进过程的中断,

由于这种变化的过程较长而明显,

因而称为 “ 相续断粗无常 ”。

“ 念念灭 ” 之无常,指在一念的瞬间有迅速生灭变化,

佛教常用石火电光作比喻,

一切事物都具有这种性质,

特别是人的思想意识活动更是如此。

佛教明确认识到生灭变化是万物人生的必然客观规律,

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任何人都不能违背或抗拒这个规律。

《佛说本生经》反覆强调这一道理,

如说:“ 生者在世,安可长存,有诸思想缘起之法,必当归尽,坏败永没。

法当崩败,法应当坏。

欲使不坏,终不可得。”

又说:“ 人生有终,物有成败,合则有散。

应当灭尽坏败,欲使不尔,安得如意。

应当终没。
归于无常。”

又说:“ 法起有灭,
物成有败,
人生有终,
兴盛必衰。”

《法句经》也有类似的说法,

经云:“ 譬如陶家延直作器;

一切要坏,人命亦然。

如河驰流,
往而不返,
人命如是,
逝者不还。

…… 常者皆尽,
高者亦堕,
合会有离,
生者有死。”

这和孔子 “ 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又何其相似乃尔。

佛教正是基于这种对世界万物及人生的辩证认识,

因而主张不必惧怕死亡,要从容地对待死亡。

《佛说本生经》中叙述了一个父亲因爱子夭亡而精神失常,

后被佛陀教以上述道理而解脱了精神痛苦的故事。

佛教不仅认为每一具体事物有生有灭、有盛有衰,

而且认为整个世界的变化是按

“ 成、住、坏、空 ” 四大阶段的过程,

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

中国佛教徒还深刻指出事物外在常态与内在变化的连结,如僧肇说:

“ 人则谓少壮同体,百年一质,徒知年往,不觉形随。

…… 梵志曰:吾犹昔人,非昔人也。”

这与明清之际哲学家王夫之所说的

“ 今日之江河非昨日之江河 ”、

“ 质日代而形如一 ” 言异而义同。

它形象深刻地表达了事物每时每刻既是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

处于稳定性与变动性之中,

是自我与非我的同一,

是有与无的同一的辩证法思想。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佛教的无常观是有一定局限的,

或者说是不彻底的,那就是佛教的无常观只适用于世俗世界,

而彼岸世界则是永恒不变的,寂然不动的,

叫作 “ 常乐我静 ”。

《大般涅槃经》说:
“ 一切有为,
皆是无常;

虚空无为,
是故无常,
佛性无为,
是故为常。”

“ 有生之法,
名曰无常;

无生之法乃名常。

如来无生,
是故为常。”

与此相关联,佛教对于动静也有独特的见解。

以被称之为 “ 中国佛教哲学无上精品 ” 的《肇论》为例,

其中的〈物不迁论〉篇,虽然主旨在于论释静为实质、动为假象,

但它反对将动静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 岂释动以求静,
必求静于诸动,

…… 不释动以求静,故虽动而不离静,然则动静未始异而惑者不同。”

认为事物本身的动静从来是一体不二的,

静止寓于运动变化之中,没有离开运动的静止,

如果把动静分离开来,动是动、静是静,动中无静、静中无动,则是一种惑见。

这种动静一体不二论,与辩证的动静观不能说没有相通之处。

二 、因缘说

“ 因缘 ” 或 “ 缘起 ” 说是佛教的又一重要理论,

它是用于解释事物生灭原因和 “ 无自性 ” 的理论根据,

它表达了因果联系和普遍联系的思想。

佛教认为世界万物不是某个造物主

( 如婆罗门教的大梵天 ) 创造的,

也不是凭空出现的,也不是孤立自生自灭的,

而是由 “ 因缘 ” 决定的。

《杂阿含经》卷2说:

“ 有因有缘集世间,
有因有缘世间集,
有因有缘灭世间,
有因有缘世间灭。”

世间万物的生 ( 集起 ) 灭和变化决定于因缘的有无和变化。

所谓 “ 因缘 ”,狭义而言,

事物生灭的内在的直接原因为 “ 因 ”

又称 “ 亲因 ”,

事物生灭的外在的辅助原因为 “ 缘 ”

又称 “ 助缘 ”;

广义而言,因与缘都是事物生灭的原因,

因而可以互通互用。

事物由因缘而生起,称为 “ 缘起 ”。

印、中佛教各家各派都十分重视因缘或缘起,

提出了二因、五因、六因、七因、十因、四缘、六缘、十二缘生、业感缘起、阿赖耶识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等等不同理论,

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万物和人生的缘起以及因果关系的不同类型。

如《大般涅槃经》讲二因、五因。

二因者,“ 一者生因,二者了因。

…… 如谷子等是名生因,地水粪等是名了因。”

五因者,
“ 一者生因,
二者和合因,
三者住因,
四者增长因,
五者远因 ”

《阿毗达磨俱舍论》讲六种因:

“ 一能作因,
二俱有因,
三同类因,
四相应因,
五遍行因,
六异熟因 ”。

它为人们多视角地探究事物的原因提供了广阔的思路。

而龙树归纳的 “ 四缘 ” 最具有普遍意义,

他把因缘概括为四大类:
“ 因缘、
次第缘、
缘缘、
增上缘,
四缘生诸法,
更无第五缘。”

“ 一切所有缘,皆摄在四缘,

以是四缘,万物得生。”

“ 因缘 ” 含义如上述;

“ 次第缘 ” 又称 “ 等无间缘 ”,

指意识活动前灭后生,相续不断,

前一意识活动的消亡必然引起后一意识活动的产生,

前者为后者之缘,二者相续无间;

“ 缘缘 ” 又称 “ 所缘缘 ”,

指意识所攀缘的对象;

“ 增上缘 ” 指加速事物生灭的条件。

这四缘可以简要地解释为
内因、
外因、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加速原因,

是对事物发生原因的高度概括。

中国佛教华严宗把全部世界看作一个大缘起,

世界万物如因陀罗网,珠珠相映,相互摄入,互为缘起。

依此理论,世界中每一物既是被产生者,是他物之果,

又是产生他物之因,每一物与他物联系着,

是因果链条中的一环。

应该说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见解。

好家伙,我直呼好家伙,看个增补武林旧事,突然一口元白糖给我齁着了,元九的那什么情怯跃然纸上,真叫一个…娇羞呢(。)忍不住脑补了非常原耽的画面——玲珑返杭时正逢刺史宴客,宾客有好事者知道她从越州来,撺掇让她唱微之新赋,乐天欣然应允。于是玲珑从诗筒里掏出几笺,唱起了“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之类云云,宾客们边听边开始脚趾抠地,抠掉了陈年老淤泥,抠出了半个西湖……老白听了两曲,也觉得有点不大对劲,叫过玲珑来,玲珑这才有点促狭地拿出另一张,上面赫然写着“休遣玲珑唱我词,我诗多是寄君诗”。嘛,大声唱情诗,相当于公开处刑。
顺便,网上那些关于元白斗诗争玲珑的段子都是谁编的,充满了某种恶臭,是真的恶心[拜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结果被英子点的米粉诱惑到了[色]忍不住果断点了一碗,嗦完一碗粉发现好了哈哈哈哈哈哈[二哈]喉咙也不痛了[笑cry]最后再次特别鸣谢可爱的小英同学陪我跑上跑下[爱
  • 南无光明吉祥、无边无垢如来念诵一遍能消除无始以来偷盗罪障。念诵一遍能消除罪障直至成就佛果,不堕三恶道、决定成就究竟圆满之佛果,莲花化生不动如来净土。
  • 【指控马英九有金库 周玉蔻被判需登报道歉】台资深媒体人周玉蔻日前指称,“新台湾人文教基金会”坐拥10亿元新台币资产、是马英九的金库,“新台湾人基金会”认为周玉蔻
  • 5、金舆获福需要条件“如皇族多带此煞,常格得之,身在无气中生,主作赘”;就是说,如果出生显贵之人,常常会带此煞;平常之人,如果八字中日干再又无气,反而是入赘的命
  • 和兴高采烈的母亲出了门,微博推广引流软件苏灿知道自己老妈逛街的心『性』也出来了,最近实时号霸屏包月她着[芒果舔屏]实忙碌在生意上面,倒是忘却了冬天到来的添微博热
  • 世上无不可为之善,只有不为善之人。世上无不可为之善,只有不为善之人。
  • #CV糖醋排骨[超话]#[抱一抱]本周听剧抽奖[抱一抱]评论区揪两个小可爱凭购剧截图报销《庸俗喜剧》[打call]《庸俗喜剧》正剧已经完结,剧情超级精彩,老师们
  • 你可以这样去理解:一般的glow(光润)型的粉底,上上去就会感觉整个人的胶原感很强,相比素颜你的皮肤被“吹起来”显得很嘭,也就是所谓的“饱满”“润泽”。但是这一
  • 曾经发了疯的想如今却拼了命的忘入了心的人难忘真正的伤心是没有一滴泪的一个人的独角戏终究抵不过时间的侵蚀久了也就淡了有些人和事弄不懂,猜不透就不要去懂不要去猜不执
  • 如果是的话,那么在这个系统出现之前的扩展中的牌又将如何分级呢?但是这可能不是很符合AMA的模式,因为当我们准备要宣布游戏中的某项更新时,会准备相关的视频或文章,
  • 不去寻求答案了,我也找不到,因为我还无法与之共存,我必须活在每一卦里,我也试着去喜爱困扰我的问题。不情愿是因为舍不得家庭,放心不下孩子,既希望以前的温暖能够重
  • 等待封神第1039天(这都一千多天了,咋还不播呢?等待封神第1040天(这都一千多天了,咋还不播呢?
  • 心心念念等男朋友过来找我玩,终于可以去打卡这家超火的日料店啦~等这次真的等了好久,就想跟男朋友一起去~-----店名:2012Andy-美玖屋日式料理-----
  • #佛跳墙[电影]#高中的时候特别喜欢看,没想到我现在在看这些,别因年轻而错过~ 1977年邵氏拍的济公老电影,还蛮逗的,野峰版的济公也很传神啊,很喜欢的济公传,
  • 攒够了失望 还是舍不得离开 是爱 还是仅有的留恋 夜深人静的 寂寞与安静 凌晨四五点微弱路灯下孤独的背影 是 自取其辱 还是不能善罢甘休 想了很久 很久 城
  • 汽车底盘合装机器人出海进行时现在,这些工业机器人已经实现了高度的自主化。目前他们生产的高端数控机床,已经安装了“国产大脑”从数控系统,到电主轴、传感器、电机等关
  • 因为说话真的好累[鼓掌]最后,一直觉得QQ微信是记录生活分享美好的地方,抖音是放任自我回归本我的地方,而这里就是追星吐槽抱怨休憩的地方,但好像在这里,也不能再长
  • 发现全网都搜不到这段文字,只有某瓣里孤零零一条帖子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真的什么样的偶像就有什么样的粉丝啊,这群灏明的粉丝“芋头”们已经低调到了我想生气的角
  • 因此在近年的月球商业开发热潮中,不少企业都提出了从月球上提取氦-3的设想。而地球的大气层和磁场虽然保护了生命的演化,但同时也将携带氦-3的太阳风阻挡在外,这也是
  • 张仲景46个三味药组成的方子,选药精当,个个经典(一) 1、桂枝生姜枳实汤:桂枝,生姜,枳实。 用于心中痞,诸逆心悬痛,也就是胃里、胸口觉得悬着一个东西堵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