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金宇澄:众生喧哗下的“不响”才是真实的】做小说编辑,做梦都想着明天上班收到一篇语言特别的小说——不是说语言“好”,而是“非常特殊”,有非常独特和个人的气息,小说最要紧的是语言、语感。拿到稿子、拿到书,看第一个十行,就能感受到这是一般还是特别的语境,不是等看完整个作品,了解全部内涵才下结论。第一个打动你的就是文字和语感,这一块儿一直是我特别看重的。

文|李菁

【“潜伏者”】

三联生活周刊:从某种意义上说,您有点“大器晚成”的意思,其实您很早就写小说,也发表了不少作品。但是自从1991年发表了小说《轻寒》之后,除了零星的几篇作品外,后来几乎停笔,直到《繁花》问世,所以有人称您为“潜伏者”。您潜伏的这些年发生了什么?

金宇澄:我1988年到《上海文学》,一直做编辑。发现做了编辑再写小说,就会打架——白天认认真真挑别人小说的毛病,晚上有冲动自个儿写东西,第二天一早,编辑眼光回来了,看自己昨天写的,都什么呀?因此不写了。

三联生活周刊:当时的想法是永远弃笔吗?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契机重新开始“写作者金宇澄”的身份?

金宇澄:当时就是随波逐流,假如没有后来这个很偶然的契机,我可能结束写作了。有一天,一位朋友说,某某人在“弄堂网”写真名真姓别人的八卦了,我好奇去看。这是一个上海本地的网站,基本是上海话写作,此人书写的对象,都是我们认识的人,我想,有名有姓写他人的私事——北方话说是“埋汰人”了,不大合适,内容也没多大意思,我知道的市民生活更有趣,所以开帖子写写普通民生。这网站现在没了,但没这小插曲,不会有写《繁花》的冲动,这事情非常有可能刺激到我了。

三联生活周刊:做文学编辑好多年,暂时告别了写作。而看《繁花》的感觉是一股气贯通写下来,好像之前各种各样的积累在瞬间爆发,突然就酿成了酒。您在下笔之前就把文体或风格已经想好了吗?

金宇澄:这是一个全世界上海人用沪语发声、唱歌,晒上海旧照的论坛,我也就用上海话试着写,重要的是我用了假名“独上阁楼”,这也是《繁花》开篇第一句话,我忽然就变成了一个最自由的陌生人,没有任何负担,全新的写作体验,周围也都是陌生人,相互都那么新奇、好奇。我这个懒散的人突然警觉了,充满“我要打起精神来”的感觉。
小网站很稳定,每天100来个人看,心态都很放松。如果换成大网,每天无数人灌水,我可能早就歇菜了。当天贴了开场白,人人上来打招呼“爷叔侬好”等等,写了几天,就有人上来问:“侬到底啥人?你是什么人?到底谁的马甲?”坛主也悄悄问我,是不是某某人的马甲?

意思就是我写得好,获得这样的重视,对自己就不再怀疑了,写得很顺,每天更新一节,底下立马是各种评论,极为热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天天直播。兴奋的焦虑是,打个比方,等于人突然“怀孕”了,“不正常”,成天想“下一步该怎么办?”,今天发出一节,立刻就想明天的故事。

说起来我特别佩服“鸳鸯蝴蝶派”那些老作家,包天笑时代的那些传奇,以《广陵潮》出名的李涵秋,《江湖奇侠传》的平江不肖生,真名向恺然,都可以每天三家报纸连载三个长篇——当然每天文字只有豆腐干大,一般是下午躺在一烟馆里,门外三家报社小伙计等着,一筒烟抽完,“拿纸过来”,小伙计拿来一纸,立刻就在纸上写完,小伙计跑去排字,第二个伙计送纸上来⋯⋯脑子里都想好了。

三联生活周刊:当时您的工作节奏是怎么样的?

金宇澄:记得是那年5月11号开的帖,早晨8点贴上去,状态很兴奋。为什么?5月份是上海最好的季节,天蒙蒙亮就可以起来写,气候不冷不热。写完天已经亮了,然后吃早饭,去上班。我的猫都知道了这节奏,有一天没起床它就过来不断地叫唤。上午10点打开“弄堂网”,看好多人七嘴八舌地议论,很好,几秒钟的快乐,立刻想明天的内容⋯⋯

每天写2000字、5000字、6000字。写完读者即看,完全投入,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因此特别理解年轻的网络写作,跟传统的面壁写作不一样,不再是等全部完稿,最终只是给一个编辑看,听这个读者的结论的写作。每天每一节,我都面对真正的读者,完全看得到他们的意见。因此这是“极豪华奢侈”的写作,这状态当然考验人,我经常会获得超常的发挥,内心也相当急迫,其他活动一概拒绝,这样一直写到10月底,统计字数二十几万,吓了我一跳——希望尽快结束吧。后有评论说,《繁花》推进得越来越快,现想想蛮后悔,实际是可以再放缓一些的。

单行本从头到尾,完整保持了连载时期每天每一个自然段突然结束的特点,预留“且听下回分解”的余味,这是面壁写作难以达到的节奏效果。

三联生活周刊:我还好奇一个技术性问题:书里这么多的人物您怎么记得住?作为读者阅读的时候,可能还经常都忘了这个人物是谁,要重新回头再找线索。您在写作上是怎么解决的?比如列一个提纲,还是这些人都活在您的脑子里,他的身份、他的腔调⋯⋯不需要这些提醒?

金宇澄:网上写一个礼拜觉得不对了,不是“开无轨电车”,是小说,这就要人物表、提纲,要安排结构——开帖是随便聊大天,张三怎么样、李四怎么样,然后提到了上海男人陶陶卖大闸蟹——就是《繁花》开头一节。“大闸蟹”这节是上帝给的礼物,门忽然开了,进入到过去的上海,联系到记忆和许多熟人,一切突然打通了。

像一副牌一下子理顺,人全罩在里边,可以一眼望到头,因此停了两天,结构是用两种颜色的笔,红字算一章,蓝字一章。比如红字大闸蟹,是一种提示,几个字就知道是写谁,包括其他关键字,都可以一看就知,就这样提示,红字蓝字,完成就划去,其中如果有不能预想的变化,我在一旁列出,或另贴一纸,但到了结尾,竟然完全按照了预设。读者稍微用心一下,会发现《繁花》里的人其实并不多,一眼就知道哪几个人最要紧,其他很多人也就是风景,环境、气候是风景,周围的人群,其实就是各种的景色。

【沪语写作与被标签化的上海】

三联生活周刊:您是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要写一部非常独特的小说,还是说一直是无意识的,但这个念头根植于您脑中可能二三十年了?

金宇澄:我这年龄的作者都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文本实验热潮。可以说当时的写作者们,特注意实验、摹写各种文本,特在乎个性,因此创作呈现的样式千奇百怪,什么表达都有。

这种文学趣味环境,与“80后”“90后”作家不一样,是一个恶补和照搬的时代,突然出现大量仿西方流派的作品,法国新小说、“垮掉的一代”时期⋯⋯强化“个性化表达”、写作辨识度⋯⋯然后,我暂别了小说,是休眠状态,也有那种不甘心、“没有完成任务”的心情,这次一旦触碰到了立刻就回头了。

另一原因是,受论坛沪语的启发,心里知道,很少有作者用所谓“上海官话”写小说,在北方语系方言的大背景下,上海话一直是小众、边缘的。《上海文学》的作者们,最多点缀几句上海对白,以示特色——编辑还得十二分注意它们是否通文。我的工作,就是修订到让所有华文读者都能懂,因此我对于沪语,一直有潜移默化的敏感,知道沪方言很有魅力,也容易“隔”。其实文学并不承担传播方言的任务,方言就是好看,标准普通话,客观上是“人造”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解释就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它进入了词典,就没变化了,而任何地域自然生成的方言,原汁原味,活泼接地气,也随时间一直活泼地变更,它们从不固定,因此小说和影视都喜欢方言对白,因为它们更生动。普通话对于国计民生来说,功不可没,多少也切断了地域水土的显著特征,包括人耳听觉的敏感度——比如我爱去广州,一听见出租车里的电台,就知道广州到了。城市之味,通过语言声音,露出了地域的特征,普通话,等于千城一律的城市高楼,而我最想看的却是属于本土的房舍,比如看到了上海的石库门,就知道到上海了。对上海话,我没有自恋,我在北方生活了多年,我在小说里慢慢改良和修订它,目的就是尽量让非上海读者了解这地域。

现今回想,上海这个本地网站,启发了我的沪语写作兴趣,网站里以上海话写作、倚老卖老的各种能人,对我也产生很大影响。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虽然我是上海人,母语是上海话,但数十年写作,一直是用普通话思维,所以初用上海话写,磕磕巴巴,经常文不达意,心里坚持用上海话,知道有些可用上海话表达,有些就要改换,比如不用“侬”,我改为直呼其名等等,读者看不出来35万字的小说,没有“侬”——就是“你”——这第二人称词,因为这是常用字,如果每一页满满的“侬”,读者肯定受不了的,如果改用“你”,也就不是上海话了,这就是转换。

做小说编辑,做梦都想着明天上班收到一篇语言特别的小说——不是说语言“好”,而是“非常特殊”,有非常独特和个人的气息,小说最要紧的是语言、语感。拿到稿子、拿到书,看第一个十行,就能感受到这是一般还是特别的语境,不是等看完整个作品,了解全部内涵才下结论。第一个打动你的就是文字和语感,这一块儿一直是我特别看重的。

(录音整理 杜昶德)

全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1年第7/8期

人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当你选择腾空双手,还有谁能从你手中夺走什么!多少人在哀叹命运无可奈何之际,却忘了世上最强悍的三个字是:不在乎。

不要怕受伤,更不要怕失去。即便有一天,你满身伤痕,或两手空空,也可以为你的勇烈而骄傲,为你的温软而慈悲。不信你看,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强者,都是勇者。

转眼间,我们也都不再年轻了,收起了任性,扔掉了脾气,不再轻易的伤害或忽略身边的人。因为我们知道,人生已过半,该珍惜的要珍惜,该远离要远离。

#每日一善[超话]# #每日一善#
人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持的时候候,而是放下的时时候。当你选择腾空双双手,还有谁能从你手中夺走走什么!多少人在哀叹命运无可可奈何之际,却忘了世上最强悍的三个字是:不不在乎!人生的旅途,我们终无法将所有的风景尽收眼底,有些守守候在时光里风人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的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当你选择腾空双手,还还有谁能从你手中夺走什么!多少人在哀叹命运无可奈何之际,却忘了世上最强悍的三个字是:不在乎!人生的旅途,我们终无法将所有的风景尽收眼眼底,有些些守候候在时光里风干成记忆,曾经受过的伤已是寻常;曾经动过的情已记心房;曾经相识过过的人,是否还是是旧模样时光光如水,总是无言,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恩仔能不能多发点舞台照片啥的啊(类似于这张图的风格)我要给我的姐妹们显摆显摆[笑而不语]还有就是你还在不在学架子鼓啊很喜欢看你打架子鼓,很帅气的啦[二哈]不想尝
  • 【区市民服务中心“一件事”改革助推行政审批再提速】区市民服务中心将“一件事”审批改革作为助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按市营商局要求,整合本地区贴
  • 精华超级多,还可以顺手来个全身美白spa膜布也是柔软舒服的料子~夏天有暴晒晒黑的宝或者有美白需求的宝贴起来!
  • 这里还有一点这次非常触动我,就是静薇说:“一个人的天赋是有限的。在最后,与健雄的别离信中,她也写到:“世人的眼光也许分男女,但中子质子并不会。
  • 从手纹上来看,感情线呈锁链状,而且非常的长,一只延伸到了食指的下方,可以说为人多运势不佳,婚后容易有婆媳矛盾,夫妇因此感情不和,心思杂乱,想问题特别想很多,感情
  • 本想看本轻松的书,没想到那么难受[裂开][裂开][允悲][允悲]1.人间失格:好丧呀2.维荣之妻:不管怎样活着就好3.斜阳:还是要找到点活着的支撑,不管是什么都
  •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 *传染病 啦!属于就是 :肺病啦1!
  • ⚪打遊戲 ✅工作⚪看电视 ⚪️睡大觉3.是什么支持你在台风来袭还在工作_____?⚪打遊戲 ✅工作⚪看電視 ⚪️睡大覺3.是什么支持你在台風來襲前一天還在工作_
  • 摩天轮get√也是吃吃喝喝甜甜一天哈哈哈哈哈隔-我真的要被他笑死 摩天轮快到最高点的时候过来抱老紧我说恐高害怕啊哈哈哈哈哈笨蛋[嘻嘻]-听说在摩天轮最高点接吻会
  • 该机构在其“电报”社交平台上的官方账号上写道:“已开始就孩童于切尔尼戈夫武器展上受伤一事展开调查。 报道介绍,由于Instagram的母公司美国元宇宙平台公司在
  • 当心态转变后,你会神奇的发现,一切似乎都变得顺畅了起来,每一秒的生活都值得去体验,时间成为我们的朋友,满满的充实感和愉悦感。世间的事,纷纷扰扰,既然无法改变,不
  • 站在客观角度报道一件事、评价一件事,尽管无法避免的个人偏见,但也要尽量不偏不倚。希望我也能秉承公平公正,可以为了热度、热点,但不是吃人血馒头的新闻传播者。
  • #杳杳的小世界[超话]# 我们中老年人当美女 并不是想要图什么也不是完全为了消磨时光,我们是在追随时代的脚步展示真实的自我 记录美好的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们虽
  • 我感觉你的双眼游移,秋日已经远去;灰色的贝雷帽,鸟的声音,像一座屋子的心,我深切的渴望朝彼处迁移,我的千吻坠落,如琥珀般快乐。孤帆的天空,山丘的阡陌:你的记忆以
  •   “父作是念:此子可愍,为毒所中心皆颠倒,虽见我喜求索救疗,如是好药而不肯服,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
  • 如果你现在正在吃补益的药,吃进去之后就上火,那你就要考虑考虑你有没有既有脾肾或者肝肾虚弱的问题,比如心肝火旺或者是肺火、胃火旺这样的问题,这时候纯用补益的药是
  • ”(49章)意思是,百姓们都专注自己的耳目欲望,圣人则要使他们回复到婴儿纯厚质朴。首先,老子认为,婴儿外表柔弱,但是却是强大,合于“道”的。
  • 纸飞机&GM【¥1699网络特惠套系】 [拳头]超值套系,立即抢定: [爱你]套系内容: >> 4组服装造型,其中可选1组亲子 >> 底片:20张+3张微
  • 并且不能有临盘再抱佛教的想法,大家可以回溯一下自己的交易,应该有一半以上的失败亏损交易都来自于盘中突然冒出的一个想法,然后冲动交易……同时一定要严格执行交易计划
  • ✨王俊凯☁明透,清灵温柔少年气,温暖☀,成长,坚定大气,纤瘦,踏实,蓬勃朝气✨,根正苗红清醒,张力,决绝⚡沉淀✨灵气,包容✨担当,深邃又纯粹纯净,善良✨#王俊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