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金宇澄:众生喧哗下的“不响”才是真实的】做小说编辑,做梦都想着明天上班收到一篇语言特别的小说——不是说语言“好”,而是“非常特殊”,有非常独特和个人的气息,小说最要紧的是语言、语感。拿到稿子、拿到书,看第一个十行,就能感受到这是一般还是特别的语境,不是等看完整个作品,了解全部内涵才下结论。第一个打动你的就是文字和语感,这一块儿一直是我特别看重的。

文|李菁

【“潜伏者”】

三联生活周刊:从某种意义上说,您有点“大器晚成”的意思,其实您很早就写小说,也发表了不少作品。但是自从1991年发表了小说《轻寒》之后,除了零星的几篇作品外,后来几乎停笔,直到《繁花》问世,所以有人称您为“潜伏者”。您潜伏的这些年发生了什么?

金宇澄:我1988年到《上海文学》,一直做编辑。发现做了编辑再写小说,就会打架——白天认认真真挑别人小说的毛病,晚上有冲动自个儿写东西,第二天一早,编辑眼光回来了,看自己昨天写的,都什么呀?因此不写了。

三联生活周刊:当时的想法是永远弃笔吗?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契机重新开始“写作者金宇澄”的身份?

金宇澄:当时就是随波逐流,假如没有后来这个很偶然的契机,我可能结束写作了。有一天,一位朋友说,某某人在“弄堂网”写真名真姓别人的八卦了,我好奇去看。这是一个上海本地的网站,基本是上海话写作,此人书写的对象,都是我们认识的人,我想,有名有姓写他人的私事——北方话说是“埋汰人”了,不大合适,内容也没多大意思,我知道的市民生活更有趣,所以开帖子写写普通民生。这网站现在没了,但没这小插曲,不会有写《繁花》的冲动,这事情非常有可能刺激到我了。

三联生活周刊:做文学编辑好多年,暂时告别了写作。而看《繁花》的感觉是一股气贯通写下来,好像之前各种各样的积累在瞬间爆发,突然就酿成了酒。您在下笔之前就把文体或风格已经想好了吗?

金宇澄:这是一个全世界上海人用沪语发声、唱歌,晒上海旧照的论坛,我也就用上海话试着写,重要的是我用了假名“独上阁楼”,这也是《繁花》开篇第一句话,我忽然就变成了一个最自由的陌生人,没有任何负担,全新的写作体验,周围也都是陌生人,相互都那么新奇、好奇。我这个懒散的人突然警觉了,充满“我要打起精神来”的感觉。
小网站很稳定,每天100来个人看,心态都很放松。如果换成大网,每天无数人灌水,我可能早就歇菜了。当天贴了开场白,人人上来打招呼“爷叔侬好”等等,写了几天,就有人上来问:“侬到底啥人?你是什么人?到底谁的马甲?”坛主也悄悄问我,是不是某某人的马甲?

意思就是我写得好,获得这样的重视,对自己就不再怀疑了,写得很顺,每天更新一节,底下立马是各种评论,极为热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天天直播。兴奋的焦虑是,打个比方,等于人突然“怀孕”了,“不正常”,成天想“下一步该怎么办?”,今天发出一节,立刻就想明天的故事。

说起来我特别佩服“鸳鸯蝴蝶派”那些老作家,包天笑时代的那些传奇,以《广陵潮》出名的李涵秋,《江湖奇侠传》的平江不肖生,真名向恺然,都可以每天三家报纸连载三个长篇——当然每天文字只有豆腐干大,一般是下午躺在一烟馆里,门外三家报社小伙计等着,一筒烟抽完,“拿纸过来”,小伙计拿来一纸,立刻就在纸上写完,小伙计跑去排字,第二个伙计送纸上来⋯⋯脑子里都想好了。

三联生活周刊:当时您的工作节奏是怎么样的?

金宇澄:记得是那年5月11号开的帖,早晨8点贴上去,状态很兴奋。为什么?5月份是上海最好的季节,天蒙蒙亮就可以起来写,气候不冷不热。写完天已经亮了,然后吃早饭,去上班。我的猫都知道了这节奏,有一天没起床它就过来不断地叫唤。上午10点打开“弄堂网”,看好多人七嘴八舌地议论,很好,几秒钟的快乐,立刻想明天的内容⋯⋯

每天写2000字、5000字、6000字。写完读者即看,完全投入,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因此特别理解年轻的网络写作,跟传统的面壁写作不一样,不再是等全部完稿,最终只是给一个编辑看,听这个读者的结论的写作。每天每一节,我都面对真正的读者,完全看得到他们的意见。因此这是“极豪华奢侈”的写作,这状态当然考验人,我经常会获得超常的发挥,内心也相当急迫,其他活动一概拒绝,这样一直写到10月底,统计字数二十几万,吓了我一跳——希望尽快结束吧。后有评论说,《繁花》推进得越来越快,现想想蛮后悔,实际是可以再放缓一些的。

单行本从头到尾,完整保持了连载时期每天每一个自然段突然结束的特点,预留“且听下回分解”的余味,这是面壁写作难以达到的节奏效果。

三联生活周刊:我还好奇一个技术性问题:书里这么多的人物您怎么记得住?作为读者阅读的时候,可能还经常都忘了这个人物是谁,要重新回头再找线索。您在写作上是怎么解决的?比如列一个提纲,还是这些人都活在您的脑子里,他的身份、他的腔调⋯⋯不需要这些提醒?

金宇澄:网上写一个礼拜觉得不对了,不是“开无轨电车”,是小说,这就要人物表、提纲,要安排结构——开帖是随便聊大天,张三怎么样、李四怎么样,然后提到了上海男人陶陶卖大闸蟹——就是《繁花》开头一节。“大闸蟹”这节是上帝给的礼物,门忽然开了,进入到过去的上海,联系到记忆和许多熟人,一切突然打通了。

像一副牌一下子理顺,人全罩在里边,可以一眼望到头,因此停了两天,结构是用两种颜色的笔,红字算一章,蓝字一章。比如红字大闸蟹,是一种提示,几个字就知道是写谁,包括其他关键字,都可以一看就知,就这样提示,红字蓝字,完成就划去,其中如果有不能预想的变化,我在一旁列出,或另贴一纸,但到了结尾,竟然完全按照了预设。读者稍微用心一下,会发现《繁花》里的人其实并不多,一眼就知道哪几个人最要紧,其他很多人也就是风景,环境、气候是风景,周围的人群,其实就是各种的景色。

【沪语写作与被标签化的上海】

三联生活周刊:您是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要写一部非常独特的小说,还是说一直是无意识的,但这个念头根植于您脑中可能二三十年了?

金宇澄:我这年龄的作者都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文本实验热潮。可以说当时的写作者们,特注意实验、摹写各种文本,特在乎个性,因此创作呈现的样式千奇百怪,什么表达都有。

这种文学趣味环境,与“80后”“90后”作家不一样,是一个恶补和照搬的时代,突然出现大量仿西方流派的作品,法国新小说、“垮掉的一代”时期⋯⋯强化“个性化表达”、写作辨识度⋯⋯然后,我暂别了小说,是休眠状态,也有那种不甘心、“没有完成任务”的心情,这次一旦触碰到了立刻就回头了。

另一原因是,受论坛沪语的启发,心里知道,很少有作者用所谓“上海官话”写小说,在北方语系方言的大背景下,上海话一直是小众、边缘的。《上海文学》的作者们,最多点缀几句上海对白,以示特色——编辑还得十二分注意它们是否通文。我的工作,就是修订到让所有华文读者都能懂,因此我对于沪语,一直有潜移默化的敏感,知道沪方言很有魅力,也容易“隔”。其实文学并不承担传播方言的任务,方言就是好看,标准普通话,客观上是“人造”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解释就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它进入了词典,就没变化了,而任何地域自然生成的方言,原汁原味,活泼接地气,也随时间一直活泼地变更,它们从不固定,因此小说和影视都喜欢方言对白,因为它们更生动。普通话对于国计民生来说,功不可没,多少也切断了地域水土的显著特征,包括人耳听觉的敏感度——比如我爱去广州,一听见出租车里的电台,就知道广州到了。城市之味,通过语言声音,露出了地域的特征,普通话,等于千城一律的城市高楼,而我最想看的却是属于本土的房舍,比如看到了上海的石库门,就知道到上海了。对上海话,我没有自恋,我在北方生活了多年,我在小说里慢慢改良和修订它,目的就是尽量让非上海读者了解这地域。

现今回想,上海这个本地网站,启发了我的沪语写作兴趣,网站里以上海话写作、倚老卖老的各种能人,对我也产生很大影响。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虽然我是上海人,母语是上海话,但数十年写作,一直是用普通话思维,所以初用上海话写,磕磕巴巴,经常文不达意,心里坚持用上海话,知道有些可用上海话表达,有些就要改换,比如不用“侬”,我改为直呼其名等等,读者看不出来35万字的小说,没有“侬”——就是“你”——这第二人称词,因为这是常用字,如果每一页满满的“侬”,读者肯定受不了的,如果改用“你”,也就不是上海话了,这就是转换。

做小说编辑,做梦都想着明天上班收到一篇语言特别的小说——不是说语言“好”,而是“非常特殊”,有非常独特和个人的气息,小说最要紧的是语言、语感。拿到稿子、拿到书,看第一个十行,就能感受到这是一般还是特别的语境,不是等看完整个作品,了解全部内涵才下结论。第一个打动你的就是文字和语感,这一块儿一直是我特别看重的。

(录音整理 杜昶德)

全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1年第7/8期

美的存在~~

 

不寬不窄的小路正好適合步行,感覺兩旁的古厝就在伸手可及的身邊,那種長居都會造成的疏離感消失了,這裡街巷的氣氛讓人自然覺得安全自在起來。我忍不住去觸摸灰黑的石牆,似幾何形狀堆砌而成的直面牆,線條裡蘊藏多少建築美學與工程力學的結合,就讓那些房舍牆壁美麗的存在著,彷彿它們是與生俱來的另一種生物,自然的與土地配合成一幕吸引人的景色。

 

前前後後走了好幾趟,不忍讓這些景象在我眼前如此短暫就轉化成相機裡的作品,或者我大腦記憶的一部份。逛到村落邊緣,走上斜坡俯視整個不算大的村落,想像當時人們如何彼此信賴的生活在這個空間,沒有電話,沒有網路,他們唯一的溝通就是彼此的認識與信賴。

 

任何一道牆都可以讓人隨時翻身而入,我站在牆外看著裡面的庭院,屋舍,古井。這裡沒有隔離,視覺上,所有的景像都是可以輕易進入我的眼簾。這就是當初他們對生活的一種態度,沒有籓離的隔閡,天地人房是相通的,沒有計較,沒有防衛。人類曾經擁有又喪失了的特質。
 


 

當地人說,澎湖秋冬兩季風勢甚大,幾乎無法出海捕魚,陸地上的觀光事業也停頓,對民生問題是個長期影響。對於天氣自然,人類仍然顯得很卑微。或許地球給了他們那塊島嶼,正是扮演寶島的角色,有沉澱、修養的時候與季節。

My photo@澎湖二崁古厝

有千户苗寨,自然也有千户彝寨。只是前者是苗家繁衍生息的原生态村寨,后者则是当地实施农旅计划,脱贫搬迁而成。所以千户彝寨一切都是新的,连那些村民居住的房舍都称为几栋几单元。
彝寨所在地野玉海是贵州著名的风景区,有两个国家森林公园,山川秀丽、景色宜人。在景区中的海坪建民族风情小镇,将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与新建的人文景观契合,同时解决脱贫问题,这种构想还是值得称道。至于效果,还需检验。
彝寨居民多从事与旅游有关的事情。由于是新建,村寨环境优美,干净整洁。行走其中,颇感宁静闲逸,与当年在千户苗寨穿行于狭窄陡峭的小巷时的感受又是不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此次还有很多活动、优化内容,更多公告详情点击下方传送门查阅~公测服:热血服:【[礼物]礼包活动】#云仔的互动榜盲盒#每个月小云仔都会挑选一位当月互动积分最高的米
  • 桃李不言洒清辉,言传身教记心中,祝朋友圈所有大小朋友节日快乐[庆祝] #张翰[超话]# zh#张翰 东八区的先生们# zh#张翰杜淳吵架像分手现场# 我觉得这部
  • 第80分钟,C罗的努力终于有所收获,B费的传球准确找到C罗,C罗头顶脚踢,这一次,进球没有任何问题。主场2-0战胜热刺的比赛,C罗拒绝替补登场,在常规时间结束前
  • 【推特搬运220305】【Road to 野音】♪ 「秋恋」(single『夏恋/秋恋』2016/9/28)「“恋の処方箋シリーズ”4部作第三弾。シリーズ公式
  • 中午想做香煎豆腐,结果芭比q了,就青椒炒豆腐吧……好在晚餐还算成功,番茄玉米排骨汤美味极了[可爱][可爱][可爱]吃的有点多,20分钟健身操中和一下啦啦啦~周末
  • 这些年,各行各业的人对茅台酒的探究好奇心和茅台酒的热度一样高,很多人也是以此为乐,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发酵,茅台酒的很多隐藏技能也是慢慢被我们普通人知道了,就算没喝
  • 以英国散养鸡蛋生产者协会为例,该协会近日对成员企业进行了调查,称1/3企业的已经减少了鸡群中的母鸡数量,因为他们无力支付成本。剑桥郡的家禽养殖者查尔斯·米尔斯(
  • 8、闫学晶50岁的闫学晶最让人佩服的是她想做就做的勇气,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她的感情状况比较丰富,前后经历了多次婚姻,还在40多岁的时候勇敢怀孕,承担了巨大的风险,
  • 如今,助听器的发展已经远超前几年,能为你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很多人在唱衰唱空氛围的裹挟之下失去判断力,打对折还不行,最好能来个一折,二折,都想要真正的“白
  • 拉杜卡努下个月就满20岁了,她在WTA巡回赛的第一年经历了麻烦,她说自己希望找到一种避免受伤的方法。起初,两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大相径庭,但是,随着了解的不断深
  • 不要去为了那年的青春哭泣,你的人生中的最好的自己你还是没有去遇到。最好的时光,就是那回不来的时光。
  • 这种的不可得不代表“没有车子”因为车子的存在与否,是由其馀的方式,即世间共许的方式而去安立车子的有或车子的无。”消文释义:如同以“车子在哪裡”的观察方式,寻找客
  • 散户大多缺乏相应的投资知识和经验,缺乏机构投资者严格的止损、止盈的规则等等,又在相对高位进入股市,所以在近期A股大跌中损失最为惨重。大摩报告称,近来中国股市的超
  • 配图是目前已经拿到手的东西今年cp不确定会不会去,去了的话线下也会抓人赠送振德医疗 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120只~~袋鼠医生 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120只~~金士达
  • 即使没有仔细看过《谢谢你医生》的剧情,也能从一开始就预判到,作为主角的杨幂和白宇,是有感情戏的。变成刘嫂子、刘姥姥了,练了辟邪剑谱[大笑]不得不说,刘教练为
  • 今天强推的是SAGE这一块,made in US,下面稍微大的是三年前买的,使用体验一流:不会发霉,没有开裂、没有卡污垢、清洁也很方便,那个凹槽更是切多汁儿蔬菜
  •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佛曰:那
  • 我敢断定,自己一辈子都无法成为那种“职业上”的小说家。世界上的许多动物,都是在善良的奉献中被人利用,被人类灭杀的!
  • 其实我们在一个高中,朋友在我的隔壁班,因为朋友长得过分可爱,我就偷偷注意到了她,但她完全不认识我。”我听着她的故事,幻想了一下当时的场景,xxx的笑容,朋友尴尬
  • 两天喝了五杯茶颜(一个月不想碰奶茶了):栀子生耶➕桂花弄图4是我俩坐上索道10分钟后我才发现小哥放护栏的时候我忘记把腿岔开了,用小岳宝贝的话说就是 被迫淑女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