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修道#,何不从“太上三经”学起!
不论是在家的居士,还是皈依三宝的道人,若谈道教修行,必然要从三洞经典中汲取营养。纵观全部道藏,其涉及到道教修炼的方方面面,即便皓首穷经,也难以全面掌握道教的所有精华。正因为此,很多学道之士都会迷茫,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面对浩繁的祖师经典,却只如捧一盘珍珠宝玉,却无法把书本上的文字内化成自身的修为。
其实修道也需要遵守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道教最基本的经典入手,先去了解道教的基本义理,明白道教为什么会以道为教,知晓道教的存在对于不同阶段的社会具有何种意义……这些看似基础的问题,贯穿于人们修道的整体过程之中。归根于底,修道要明白的是为什么修和如何修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其实都在“太上三经”中说得十分明白。

“太上三经”的概念,源自于台湾萧登福教授的提法。萧教授认为,修道者之道教神仙信仰,放在首位的必然应是太上道祖。凡修道者不得不读太上经典,而以太上之名传世的经典又多之又多,唯有此三经是适合不同修证阶段的人们尽情阅读的,其分别是《道德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和《太上感应篇》。这三部经典虽然所言体例不同、内容有异,但在精读之后就会体悟到三部经典的背后贯通的一个字“道”。

道祖自函谷关留下五千圣言,其首次为“道”字赋予了超越人间物质认知的概念。顾名思义,道教以“道”为教,修道者希望实现的目标是与道和真。那么,道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认知道体?又通过何种方法才能实现复归于道的修证境界?这三个依次延续而来的问题,恰恰在“太上三经”中各有重点地进行了解读。

一、从《道德经》中体悟“道”之玄妙。 
“道”究竟是什么?道祖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只用惟恍惟惚的状态对道进行了描述,认为其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天地万物因为遵从了道,所以才能够万物相生。在道的生化过程中,充分尊重了万物的自我本然特性,即曰“法自然”。世间万物展现出来的是千万种不同的情态,道祖称其为“德”。而每一种情态、每一种“德”,体现的都是亘古不变的大道。道生出德,却又依德而存在,这便是“道”与“德”的相互辩证关系。
人生天地之间,遵从的必然是人间之道与为人的德行。几千年来,道学的研究大体上不离治国与理身两个方面,而身与国正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两个基本要素。基于此,人们修道的根本也就离不开自度与度人两个方面,此其一为修养自身之道,其二为普济众生之德。得悟这两点,便明白了太上第一经《道德经》的要旨。并且这两点内容,恰恰是也是另外两篇经文的主旨所在。

二、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中体悟修道的要义。
修道应该怎么修?这本是一个千人千面的问题。纵然每个人的自性不尽相同,但在所有情态的背后贯穿的是同一的大道,如何才能去体悟到这份真常之道,才是修证的原初动力。

老子提倡人们应该回到如婴孩一般的纯真状态,这是因为人生的成长过程一直是在给自己增加生存的砝码。随着物质上的丰富,难免会受到各种欲求的牵引,从而被五色、五声、五味蒙蔽了情志。人们之所以“不得真道”,是因为只纵情于万千事物表现出来的诱人情态,而不懂得瞬息变幻之后的恒常是什么?

因为一切眼见的一切都是无常,且又不能把握住无常而长期拥有,于是难免会陷入困苦之中。《清静经》告诉世间所有的修行者,为道的第一要义即是“清静”二字。道经中讲,修道要把断六门,学会对自身的欲求进行主动把控,不让自己成为欲望的奴隶。唯当内心得真静之时,才会淡看世间风云变化,在有无相生、阴阳互化的过程中参悟到无常背后的真常是什么。

三、从《太上感应篇》中体悟修道的功行。
道,囊括的是万物之道,而非只有人世间的道与德,更不是只有个人的清修。通过清静之心臻达清净之体,这是个人之道的证悟。但于修道而言,需要超越每个人的个体,参悟出天地大道的根本,所以就需要所有的修道人有一颗慈悲心,去为他人他物做出真功实行,借用此功行来把道的教化具体化,使众生都能够雨露均沾。因此,就要强调道教劝善第一书《太上感应篇》的重要性。

《太上感应篇》中历数了人世间种种善行善果、恶行恶果,其目的只有一个,即教化人们要弃恶从善。恶,不仅是对他人及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害,更是因为自身中充满了恶的、污浊的信念,在伤害他人之前先祸殃了自身。道教讲为善,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通过做善事的方式来缮性,去除掉因为后天的贪着而产生的种种偏执与妄念,使每一个人都能返归到天真自然的状态。

正是因为具备了度人的功德,才能使清静自度更上一层,于是也就距离自然大道更近一步。由此来看,太上传世的这三部经典中,其实具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逻辑系统。

从道祖在《道德经》中提出天地间大道至德的概念,再到赋予每个人自修要义的《清静经》,以及众生皆奉善而行的《感应篇》,三经皆自道起,最终又回归于道。不论是对何等阶层的修道者而言,清静与善行是一切法门的根基,从此二法门中又可以参悟出道与德之间的辩证,实乃妙哉。

道之教化,在自我,亦在众生。从众生返自我、从自我返大道,从大道归虚无,修道之梯蹬即在于此。明读此太上三经后,再去读道教的其他经典,或可以有了恍然开朗的神思。
作者:武当玄拙 腾讯道学

世间来往都是客,若能懂得就是缘!
一. 天地为逆旅,人生如过客
天地为万物的旅舍,人不过是红尘里的匆匆过客。有些时候,特别在风华正茂的年龄,总认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将要翻云覆雨,功过千秋,实则成家立业,平淡一生,所有的雄心壮志抵不过时间的砥砺,消散成灰。
人生就是一趟旅程,我们见过没见过的,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只是来去匆匆的过客,或者萍水相逢或者倾心深交,仅此而已。我们只是这个世界的过客,一路风景一路歌唱,就算赢得掌声鲜花,终将匆匆闭幕。

他人也只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有的热情洋溢,有的虚与委蛇,留给我们或快乐或悲伤的记忆,留在我们年老的回忆里慢慢评说。

无论我们在意多少,生活总在继续;无论我们记忆多少,时间总在流去。别把自己看得太重,毕竟我们只是这个世界的过客;也别把自己看得太轻,毕竟世界和生命太美,任何人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分子。

河流千年,终究成海,人生一世,终究是梦,没有必要太当真,也绝不应该无所谓,一辈子不容易,平常心最重要。春花秋月,秋收冬藏,寒来暑往,冬去春来,一晃一年,一晃一世。只有这个世界,静静地望着我们不言不语,俯瞰众生。

二.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而身居红尘,得失去就之际,有谁能做到潇洒?人生百年,不如意事常八九,超然于逆境之中的固然是达者,而那沉迷于旧梦的不也是对生命的执着吗?

《世说新语》中王戎说:“太上不及情,太下忘情,钟情之人,正在我辈。”正是我辈,书读得不是太多,生活也没有大起大落,故一直未曾修炼到“太上忘情”的境界,但又识得几个文字,有些悲欢阅历,因而常有忧生之叹!
读到一本好书会击节赞赏,听到一件不平之事常义愤填膺;看到春江花月会欣喜,听到秋风秋雨会惆怅;听到一首老歌,思绪马上回到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看到一间老屋,会不由产生景物如旧、人事已非的沧桑之感……,宇宙之大,时光荏苒,生活中可感之物、可触之事实在是太多,真可以说是“一枝一叶总关情”。
歌笑歌哭都是人生种种境界,人生难得真性情,要哭就哭,要笑就笑,想骂娘就骂娘,只愿那不慎摔倒的人能尽快站起,掸掸衣襟上的泥土,微笑着继续前行。

三. 既知身是梦,一任事如尘
《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世界貌似很大,其实却就在自己眼中,睁眼是一个天空,闭眼是另一个世界。
曾经想要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细雨蒙蒙,打着油纸伞,走在乌镇的青石板路上,听浣洗归来的姑娘笑声爽朗;扬着马鞭子,披散着头发,驰骋在一望无际的草原,让风在耳边呼啸;坐车奔波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看到车窗外笔直的柏油路无边际地伸向远方,大块的农田泛着初秋的金黄匆匆飞逝,成片的树林像溃逃的士兵,远远地遁去,还有农舍、庙宇、闹市......

其实人生就像这想象中的旅行,那些路边的风景,无不以或浓或艳,或轻佻或妩媚,或神秘或冷峻,强力冲击着我们的视野,刺激着我们敏感的神经,引得我们遐思翩翩......

但是旅行终要结束,同样我们知道人生如梦,白云苍狗,生死荣辱,爱恨情仇,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
人生路上有人走得沧桑,“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有人走得孤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总有人害怕孤独,携伴而行,“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总有人一曲终了人散尽,“空余满地梨花雪。”而终究,我们敌不过时光的霉菌,磕磕绊绊。

无论多么美好的年少时光,都会过去。终有一天,我们要面对自己惨败不堪的容颜、孱弱无力的身体,我们终将被鲜活的时代抛诸身后,蹒跚着、喘息着,迈向生命的终点。

四. 青山多妩媚,懂得便是缘
辛弃疾词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人之相逢是缘,情之相通是心,是缘总会关情,是心就会动情,每一份关爱,都含着情,每一个牵挂,都连着心,情不在于拥有,在于长久,心不在于距离,在于赤诚,相处之道在于真,相守之程在于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真挚之情,当肝胆相照,人心换人情,真心见真情,善待之心,就是真诚之处,守候之心,就是珍惜之情。

龚自珍诗曰:“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若能懂得就是缘,人生有很多美丽,只是我们不断地错过;岁月有很多沉香,只是我们不懂收藏。生活,无需复杂,只要简单就够了;人生,无需繁华,只需平淡就够了,珍惜缘分,随遇而安。用微笑的韵律伴随每一个春夏秋冬;用淡然的情怀走过每一个月缺月圆,落红尽处,不求绚烂至极的繁华,但求一份恬淡清宁,心中的风景,才是人生不改的山水。

若能懂得就是缘,不是所有的相遇都会相知;不是所有的相知,都能在记忆的窗口留下永恒。所有生命中的疏离,有一天都会淹没在流年的山高水长,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所有的过往,都会在时光的打磨下,渐行渐远。人生,因缘而聚;因情而暖;因为经历,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珍惜,所有的经历,都是岁月的一种恩赐,那些邂逅和心动的时刻;那些在生命中灿烂过的笑容;那些伸手就能握住的暖意,终是芬芳了过往的那一抹嫣红。

带着阳光和雨露的清新,与花香相拥,与时光对饮,以风的洒脱笑看过往;以莲的恬淡随遇而安,在春花秋叶间,期许岁月静好,走过流年的山高水长,愿尝尽尘世烟火的我们,仍能有一颗无尘的心,守望生命如初的美丽。

青春若能做注,赌局便是一夜昙花。回忆若能下酒,往事便是一场宿醉。眼泪若能勾兑,忧伤便是一袭华裳。人生如烟花,不可能永远悬挂天际;只要曾经绚烂过,便不枉此生。世间来往都是客,若能懂得就是缘。

不要乱搞房中术,小心小命不保,前辈一句话点透“采阴补阳”的天机!#修行必读#

道家修炼人元丹,约有两类:一是指离尘出俗,避世清修,专门养神服气,弃欲绝累,涵养身心,使其达到清静无为,虚极静笃的境界。利用极其寂静的作用,只求积聚,不事任何消散的成果,引发本身生命的潜能。例如普通所谓打通任督二脉与奇经八脉,然后到达神凝气聚,发挥生命具备的伟大功能,再来自由作主制造新的生命,也就是后世道家所谓的清修派,或名为单修派的一种功效。

第二类是以古代房中术的理论做基础,研究性心理与性生理的作用,认为男女两性内分泌(荷尔蒙),具有延续生命的功能,在合理而正常的夫妇性生活中,不乱、不纵欲,而达到升华精神,延长寿命的功效,这就是后世道家所谓的男女双修派,属于房中“长生久视”“内视炼精”的一种,他们对于内分泌的研究,应该算是世界医药史上发现得最早。

正统丹道派,又分南宗北宗、东派西派等四派。除此之外,又有所谓旁门八百,左道三千。

这些流弊所及,百害丛生。例如普通所谓采补术(采阴补阳,或采阳补阴),以及过去旁门左道中,采取紫河车(胞衣),服食丹铅(输食童男童女的血液),闹出许多伤天害理的事,不但违反伦常道德,甚至触犯刑章,大逆不道。在中国民间社会,许多无知的人,迷信这一类旁门左道的道术,暗中相当普遍,殊不知这些知识,在现代医学上,经过科学的整理,已经有许多药物,如荷尔蒙、维他命等等,早已超过这种原始而不切实际的理想,再也不可迷信了。

旁门里头有所谓采补派,专讲男女间两性关系的修法,以男性为主的叫采阴补阳,以女性为主的叫采阳补阴。这一派是相当旁门,相当邪门的,可是在道家里边,这种人隐隐约约的非常之多,再加上由西藏过来的佛教密宗,元朝以后,有所谓的双修法。在过去这些都是很大的秘密,现在已经公开,全世界到处都有公开的图像了。有关这一类道派的书,其基本理论,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与“成之者性也”作挡箭牌的,真是一塌糊涂!

所谓“采补”,本来是道家的名称,它是指采天地精华之气,来补养自己肉身的生命,也就是庄子所说的“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意思。结果被他们搞错了,弄到男女两性上去。

现在台湾很多男性练这类功夫,像吊砖头(大陆所谓的洗髓功)、提肛门等等,都是这一派的。这比旁门左道更等而下之,更差一层了。这些旁门左道,言之凿凿,确实也讲《易经》,但把“成之者性也”的“性”字,当成男女之间的“性”。如此牵强,真是误会得可怕。

道家所谓长生不老之药,是本身内丹真气发动,这才是真药。老子也提到如婴儿一样,真气发动,毫无欲念,这个清的水源,才可以采回来。我们平常的精神是向外放的,六根都是向外走,怎样把精神做到内敛,与天地的精神相往来,与虚空结在一起,这就是栽接法,并不一定靠外药,更不是靠男女关系才叫栽接法。

你不要搞采补,因为天下的道很简单,第一等即菩萨、神仙,是损己利人;第二等即小菩萨,利己利人;末等不是人,他们损人利己。要采阴补阳、采阳补阴,这个动机就损人利己,这样能成仙、成佛我决不相信!这个道理一定先搞清楚。

道家流行的所谓采补一派,一看怕死了!明朝历史上发生红丸案,就是皇帝修道吃红丸死的。红丸是什么呢?是道士拿宫女的月经炼制而成,皇帝吃得这个七孔流血而死。已经做了皇帝还能够当神仙吗?世界上哪有那么便宜的事!修道本来比做皇帝还清高。

有些药没有错,但皇帝吃了非死不可。因为这种药要遵守几个原则才能服用,要离情绝欲,男女关系绝对没有,而且是五谷不吃,只能够服气。这种药偶然借用一颗下去,已经够了,身体内部就转变了,再也不能吃第二颗。他们当皇帝宰相的,已经功名富贵,吃下去以后精神健旺,男女饮食什么都来,七孔流血还是客气的,要十万八千毛孔都流血而死才对。其实外丹方剂也是中国医药的一种,是可以治病的,偶然吃可以,病好了就不吃,连续吃会吃出问题来。真正的神仙长生不老之药,还是靠内部自己的锻炼。

修道基本的原则是清心寡欲,乃至于绝欲,这是最高的守则。如不能做到绝欲,甚至基本的清心寡欲也做不到,想返老还童是不可能的。

“日光月精,相胥为用,便是吾身之水火”。这个在道家叫采药,采宇宙三光之药,天上的三光是日、月、星,人身的三光是眼、耳、心,都很重要。眼睛、耳朵、念头思想,也就是精、气、神。所以你要采药,是采宇宙的功能到身体上来,变化自己的生命,这才叫真正的采补。

所以修炼是采补天地的精华到身上来,不是什么男女采补。 https://t.cn/z86OhG6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0世纪50年代,一群人整整耗时5天,凭借一块木板,循着巨石的裂缝,登上了瓜塔佩巨岩,体会了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于是突发奇想在这块巨石的裂缝中,打造了一个
  • 推特上阿米的反应与微博很不同,他们没有在埋怨大黑或BTS,而是表示羡慕,并使用有趣的表情包,报上自己在的位置,表达遗憾无法前往,但同时很多人都替BTS感到高兴,
  • 你肯定很好奇我看到了什麼動物,我來的時候一路摸黑,車燈照著長長的前路,以及車窗玻璃滲透的日漸加劇的冰涼,也會幻想會不會這個是一個我能偷偷看到動物的動物園⋯⋯然後
  • 张子路净身出户,张颖不要他,他又去找郭彩婷,郭彩婷也拒绝了他并说自己肚子里的孩子因为不健康已经流了。郭彩婷此时才猛然惊醒:“都是自找的,一心想要找有钱人过舒服的
  • 8月5日,她先斩后奏告诉我已经到青,当晚我失眠了,又气又懊恼,但更多的是惊喜,但我不能表达出来,当晚我不阴不阳的和她聊了一会,她生气了,我们就停止了聊天,那一夜
  • 今日份豹纹小女郎…稀罕酷酷的装备…霹雳手套也用上了[哈哈]第一天用叮叮发作业… 又是第一个完成了✅无错别…得了A+…记录一下…同学家长酸了吧唧的说你家孩子都不用
  • 《了凡四训》为明代袁了凡进士所著训子善书,阐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祸福休咎皆自当人掌握,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并现身说法,结合儒释道三家思想
  • 再见 希望我们都高处见 很高兴在长沙朋友们来找我玩 四班的小可爱们 其实挺不想离开的 在密室逃脱里面好像又回到了读书的时候的形影不离 不管多久距离多远 我们终究
  • “婚姻是人生必须完成的任务”“即便一个人事业有成,如果他/她没有幸福的婚姻,那人生也是不完整的”“唯有结婚才能让彼此的感情更有保障”“两个相爱的人,只有步入婚姻
  • !!
  • 自去年借壳上市以来,其从17美元/股一路下跌至最低0.706美元/股,跌幅超过了90%,因为贾跃亭再度融资1亿美金的事情,所以9月26日,FF盘中上涨了45%,
  • 但张某又称,如果李女士同意继续与其保持恋爱关系,三十万可以继续作为“保证金”。因此虽然该30万元款项已实际给付,但张某明确表示借一万年,应认定为不具有要求归还的
  • ”赤子追梦,此战留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六年前的决胜局同样是打野盲僧不同的是wei六年前的决胜局同样是AD小炮不同的是gala记录这场复仇的胜利和曾经的遗憾[
  • 后来 爷爷从一个健步如飞的大人 变成了一个走路步履蹒跚的老人…爷爷从小在我心目中一直很高大 这是怎么了突然的瘦了这么多啊…从小到大 我最喜欢的就是爷爷了 虽然我
  • 你这么可爱,一定偷走了许多人的春天  #漫悦初夏•花语情话/逆境中的追光者~~~不止做配花,充满魅力的洋甘菊,让友情、爱情无限延续洋甘菊是菊花的一种,它的用途非
  • 我累了,我在等待你的日子开始沉陷;我累了,我发现自己的心已经承受不住你的煎熬;我累了,在远方的你永远也无法了解我的思恋;我累了,我发现自己已经很难再继续去等待
  • #筑梦公馆[超话]# 今天是营业助力最后一天x 拖拖拉拉的终于坚持了一下观察这个主题[熊猫][熊猫]p2是正常白天p3是下午四点p4-p5是下午五点关灯&
  • 这些都是近期比较热门的专场,主要是短袖、裤子、鞋子和衣服等,来看看有没有喜欢的呀!【69】卫衣、卫裤【159】棒球服、假两件外套【任选2件89】短袖、卫裤这些都
  • #许佳琪[超话]#xjq#许佳琪花知晓亚太区品牌代言人# #许佳琪清风朗月花正开# 倒计时啦[赢牛奶]快来快来[玉兔]平时也要养起来啦,否则会出现多被压先【gu
  • 文案五 别在意我的爆炸头好吗 随手一扎 这叫什么 这叫随意盘头发型 懂不懂文案六 不是今天是前天文案七 感谢摄影师对我的爱❤(我不会有点体态问题吧啊啊啊有也当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