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心斋随笔》第34章

文 / 乐樵山人
——————————————————————————

【1】菩提无树,明镜非台

紫菩提老师禅律《参》一诗中,有句云:“拈花微笑心传印”。前几天,山人以此为题,写了一则随笔。柳堂先生读罢之后,评曰:“由此拈花一笑公案,联想到六祖慧能大师的《菩提偈》公案。神秀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慧能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大约即是渐悟、顿悟之别吧。其实,这本来是参悟的法门,只是两者路径不同而已。但是,俗人却往往分出境界之高下。顿悟入道,恐限天才;凡夫俗子若欲入道,走渐悟之途,比较可靠一些。”

对于柳堂先生此评,山人乃谓其曰:顿悟成佛,是禅宗的核心教义。在禅宗史上,世人之所以共推六祖慧能,为禅宗的实际创始人,而非早期的其他祖师,就是因其开创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所谓“南能北秀”或“南顿北渐”,反映的正是以慧能为代表的南宗“顿悟禅”,和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渐悟禅”之差异。而南宗的“顿悟”禅,真正体现了禅的精髓,是以谈禅宗,必及“顿悟”。然而,到底什么才是顿悟,并非一个可以随意回答的问题。

六祖慧能大师,俗家姓卢,因此古人的一些诗词里,又称其为“卢能”。比如宋徽宗有诗曰:

有情身不是无情,彼此人人定里身。
会得菩提本无树,何须辛苦问卢能?

《六祖坛经·行由品》记载:慧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慧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慧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慧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慧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慧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慧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堪作佛?”慧能曰:“人虽有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慧能曰:“慧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厂去。”慧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慧能破柴踏碓。

经八月余,祖一日忽见慧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慧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从五祖弘忍与慧能的对答中,就可以看出,慧能之悟性极高。他虽不识字,但却是上根、利根之人。是以慧能大师得法之后,曾有言曰:“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可见他度众生的对象,是上上根人。换句话说,上根以下的人,都不是他的对象。也就是说,这个门你进不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六祖慧能得以传承衣法、一鸣惊人的《菩提偈》,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典故中,可以知道六祖与神秀大师争衣法之传,最后是慧能获得了五祖的传承。《六祖坛经·行由品》记载曰: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诸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枷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神秀作偈成已,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

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述,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诵偈,皆叹善哉!

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慧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慧能曰:“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童子引至偈前礼拜。

慧能曰:“慧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慧能闻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慧能向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勿忘此言。”慧能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慧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慧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慧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此后,迨至明代吴承恩写《西游记》之时,书中须菩提祖师,半夜三更传法给孙悟空的一段文字,便是将五祖传法给六祖慧能的这个故事,照搬了过去。

因此,“南顿北渐”的顿悟之法,对于一般人而言,并非适合,以其对于根器的要求,太高了。是故六祖慧能有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无论是南顿还是北渐,其实都是一种法,修的也是同一个佛,但是每个人的资质大不相同,开悟的速度亦是有快有慢,所以才有了佛法的渐、顿之分。

【2】禅净双修

《法华经》把佛之知见的证得,分成两方面的四阶,称为“开、示、悟、入”。开与示,是由佛陀担任的、对众生做的,将众生本有的佛性之宝藏打开来,指示给众生,称为开示;悟与入,则是由众生自己来做的,众生明白了自性本来可以成佛,这就是悟。悟后如法修持,才能进入佛的知见之门。

若以阶位来衡量,悟佛知见,是在未登初地的凡位菩萨;入佛知见,是在登了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因为唯有初地以上,才能一分一分地断无明,一分一分地证觉性。初地以前,都是准备工夫。可见,顿悟是悟的理体法性或佛性,顿悟并不就等于成佛;渐修是修的事相功德,唯有积于渐修,才能真的成佛。

虽说“理以顿悟,事以渐修”,然而世上之人,不估量自己的根性,就动辄笑其他修行法门为“着相”,境界太低,而自己却又做不到。正如慧能大师所言:“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著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

比如百丈怀海禅师,虽然建立了丛林制度,但是其亦曰:“修行以念佛为稳当,万修万人去。”又如净土宗六祖、禅宗法眼宗第三代祖师永明禅师,亦有云: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这位永明寿禅师,史上可谓是鼎鼎大名。他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师。他禅净双修,更身兼两宗祖师,既被尊奉为净土宗六祖,同时又是禅宗的法眼宗三祖。世人都公认他是古佛再来之人,并被认为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感应篇汇编》里,记载了一则关于他的放生故事。其文曰:

唐末五代延寿禅师者,丹阳人。初为余姚县吏,亏欠库钱几十万。有司鞫之,止是买物放生用过,不意亏耗如许也。罪当死,临刑颜色不变,言曰:“我放活万万生命,今虽死,径往西方矣,岂不乐哉!”钱王闻而怜之,释其罪,为僧。梦观音以甘露灌口,慧性日开,著《万善同归集》六卷。住永明寺。九十八岁,合掌坐化,起塔寺侧。有僧每日绕塔礼拜,人问故,答曰:“我,抚州僧也。因病至冥,见殿角有画像一轴,阎王自来顶礼。余问主吏,答曰:“此寿禅师也。凡死者皆经此处,唯禅师径往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王故敬礼耳。”可见往生之时,若径生西方,为阴府所重如此。

这则故事,亦另有版本,说的是唐末五代的永明大师,讳名延寿,平常喜欢买鱼虾等水族放生。在未出家之前,于吴越王钱文穆镇宁杭州时,当余杭县的库吏。有一年,适逢灾荒,由于灾情急迫,他便先动用了库钱来救济灾民,因而犯了监守自盗的罪名,依法应处死刑。

吴越王信仰佛教,深知他盗用库钱,全在救济灾民。因此命执行刑罚的人,在临刑之际,注意观察其言词面色,前来禀报。大师身临刑场,脸上殊无忧戚之色,反而神色怡然自在,毫无惊惧,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大师说:“我对库钱毫无私用,全都用来救济灾民。如今死了,直生西方极乐世界,岂不是一大乐事?”吴越王听了他的话,就赦免了他的罪。永明大师从此出家为僧,勤修禅定,礼佛拜忏,获得无碍辩才。

据说大师圆寂之后,江西抚州有某僧生病,神识被摄入冥间,看见阎王大殿左边,供有一尊僧像,阎罗王时常出座恭敬礼拜。某僧感觉奇怪,便问主吏。主吏答曰:“阎罗王礼拜的是永明延寿大师。永明大师在世修持精进,如今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证得上品上生。阎罗王特别尊敬大师之德行,因而设供,每日经常礼拜。”

永明寿禅师,虽然出身于五宗之一的法眼宗,但却不限于一门一派,他提倡禅净双修,并提出了在后世脍炙人口的禅净《四料简》。此《四料简》,道尽了禅、净两种法门的奥妙和利益:禅宗明心见性,直指人心,立地成佛,但是对于根器的要求很高;而净土宗,则是利钝兼收,不过效果会慢一些。要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先往生极乐,开悟之后,再乘愿回到红尘,随缘化度众生。因此,很多不是上根、利根之人,还是以老实念佛为好。

——————————————————————————
【乐樵注】参与评论师友:@柳堂666 [作揖][鲜花]

他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陕西青年诗人郭兴军侧记

既然来到多灾多难的人世,岂能向命运低头?
既然已经长成一棵树,岂能让苦难连根拔掉?
——题记

郭兴军,是西秦大地读者已经十分熟悉的名字,而对于更多的读者,郭兴军覆盖全国三百余家报刊杂志的一千余篇(首)作品,相信也已使他们对其不再陌生。不再陌生的何止是郭兴军这个名字?更沉着、更悠远的是弥漫在郭兴军作品中对崇高理想、艺术、真理的孜孜追求,还有他做为一个贫穷的奋斗者,对贫困、艰难者的同情,对于他们困境中的挣脱、奋斗中的成功以及毁灭后的再生,郭兴军都用他那支饱蘸激情的大笔,寄予了“一个受苦者对于受苦的担负,一个希望者对于希望的营救,一个奋斗者对于奋斗的援助”……
爱是恋人在花丛中窃窃私语,爱是朋友在危难中拔刀相助……然而,对高秋菊来说,爱却没有这么浪漫与潇洒。在她的心中,爱是为痴、呆、傻老人送去温暖与关怀,为孤、寡、残老人送上晚景的幸福……在乡文化站做临时工,最后连临时工也失去了的郭兴军,从当地的《宝鸡日报》上发现了宝鸡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护理组组长高秋菊的事迹后,他多次自费到该单位采访,并期望将高秋菊尊老爱老的精神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告诉给更多的人们。郭兴军成功了。《用爱撑起绚丽的晚霞》一经在市《文化、生活快报》上以头版头条的显眼位置发表,便被西北五省省委老干局等八家联合主办的《金秋》杂志转载,高秋菊不怕脏、不怕累,用爱心为孤、寡、残老人撑起一片晴空的精神,从此开始鼓励着许许多多的人。
一个普通的农民,在一次集体劳动中意外致残,为了家庭和老小,他给妻子另找了一个“丈夫”。十多年来,他们和睦相处,共度难关, 从而演绎出一个不寻常的动人故事……当勤奋的郭兴军闻讯采访了这个发生在陇州乡村的真情故事后,连夜奋笔,于是,《一个女人和她的两个“丈夫”》的报告,便相继在多家报刊刊出。
还有一位退休老八路收养十七个弃婴的故事、一位老母亲靠养猪供出三个大学生的故事等等。如果说,几十篇报告文学艰辛的采访与写作使本已受苦的郭兴军更加受苦的话,那么,报告文学《奋进者的足迹》被中国三峡出版社收入大型文集《成功之路》并获奖,便成为郭兴军“文学之梦”真正的开始。

1000余篇(首)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的发表,兴许使人们产生了一种感觉:郭兴军,一定是一位过着小资生活的杂志编辑或报社记者,再不就是公务员什么的。他一定有相对优越的创作条件,也许还有了相当深厚的社会背景……甚至有些文学爱好者开始以他为荣,把他在心中视作了自己前进路上的偶像。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当真实的郭兴军站在人们的面前时,那些真心喜爱他、关心他的人们还是大吃一惊,同时在内心产生了一种很深的伤怀。
原来,郭兴军至今活在一个人的奋斗中,孤独而贫困。1973年10月郭兴军诞生在陕西西部一个叫陇州的山区小县,世代务农的家里,贫穷是一曲播不完的乐曲。天天在书包里装着冷馍去上学的郭兴军,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中学的时候,艺术的种子已在他的心灵里悄悄萌芽,所以当时他写的作文,常常受到老师的称赞。
但不幸的是,天公不作美,从而使屡试不中的他最终与大学无缘。后来,郭兴军招考到距家有百里之遥的关山林区去做代理教师,那已是1991年的事了,物价上涨得厉害,但他的月薪微薄得只有58元。即便如此,他依然认真工作,并沉浸在一种改变命运的冲动和兴奋里。
山区小学实行的是复式教学,由于生员少,一个学校只有一个教师。每天除了上好课之外,在没有电的情况下,自己要去山上拣拾做饭用的柴禾,要去耕种分给学校的三亩多土地,要自己照管自己的衣食住行……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他最终完成了大专自修的全部课程。
后来,他眼见当民办代理教师一不能养家,二又没有发展前途可言,就在好心人的举荐下,招聘到邻乡一个乡镇文化站做文化站长,中心工作是下乡包村,征收各种税金和统筹、提留等款项,搞计划生育,抓农业生产;业务工作是管理全乡的群众文化工作。而临时工身份,依然残酷地桎梏着他的生存境遇。这一干,就是六年。在这六年间,郭兴军白天忙完工作后,晚上,就窝居在简陋、狭小的房子里,读书、写作。而此时,署名“郭兴军”的小说、诗歌、散文也在各种报刊出现。文学的初试成功,成为郭兴军艰难生存的最快乐、最振奋人心的精神支柱。

生存、写作是郭兴军活着的两翼,艰难贫穷的生活赋予了他向善向真的心性,而由此派生的文学忧伤之美在不经意间也成就着郭兴军的大艺术境界。诗歌《好书》使人们看到了读书人博大的激情:“我是热血翻涌的人啊/面对好书/我的十指,总是欣喜地掀动/那些文字的野马……好书,没有你/我的失败/何以能让成功卷土重来”;《阳光》使人们看到了父子情深和生命易逝的忧伤:“阳光啊,用你金黄的大巴掌/拍响沉睡在地下的父亲/拍响我灯下思念的泪光”;也许是《爱》永远给了作者向理想之境挺进的力量:“爱是锋利的,有时候/又如水/擦亮头顶/你的天空,我的天空/我们大家的天空”。在远离亲人、在异乡打工的日子里,孤独自然与郭兴军遭遇,于是,在《心灵的幻象》中,“我现在飞得很低,在生活中/鸟儿抢走了我的翅膀”。
想起远走海南打工的哥哥十几年不曾回家,便有了散文《我只能远远地想你》;想起英年早逝的父亲,他思绪翻涌,泪湿衣襟,从而有了散文《祭父》和《小花几朵献父亲》;想起曾经欢声笑语、温馨可人的家,他写下了散文《我爱我家》……欣喜的是这些美丽而忧伤的诗文除发表外,已先后被漓江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等分别收入各种选集。
日子在艰苦的生活与创造里一天天过去,有一天,郭兴军在父母亲当年流汗建造的三间大瓦房里成家了,当幸福的期盼成为泡影时,他又离婚了。这次失败的婚姻,对他打击很大,使他深深地懂得:人心的陷阱要比世上真正的陷阱阴险上百倍。接着,在乡镇机构改革的呼声中,他又以临时工身份而下岗了。在种种不幸面前,郭兴军痛苦过、彷徨过、自卑过。挽救他走出困境的,惟有书籍,惟有赤诚如一的写作。夜复一夜,他忍辱负重,呕心沥血,用生命倾吐着他对文学事业的深情;日复一日,《梦里往事依旧》、《花花》、《为爱情哭泣》、《记忆中一朵疯开的玫瑰》,还有《火红的节日》、《长江》、《历史人物》、《民间》等一批艺术的圣餐,成为他精神世界中不朽的支柱。
难怪他会说:“好男儿不必流泪,流也流得颗颗珍贵,像血一样,溅起一地的光芒。”
难怪他会把安徽诗人刘怀或的这几句诗抄在笔记本上:
“远方把我淋了个透湿
可我偏要骑一匹快马
把远方推得更远”

这么多年过去了,郭兴军依然在父母亲留给他的哪个小院中孤独地写作,他依然贫穷,依然在为生活而四处漂泊。
他活得压抑而渴望,但他的宣泄只能在稿纸上。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势利横行的时代,有人说郭兴军是文坛的流浪者,有人说他是文化市场上的枪手,有人干脆就说他是茄子上长辣椒,绝对的怪种。但生活在底层无援无助的他,在不断受辱、受挫、受骗的奋斗中,他依然是他。既不会趋炎附势,也没人拔苗助长,他勤奋内敛又没有响动地在乡村过着无人问津的清贫生活。年复一年,书海的乳汁琼浆如同养育着西秦之西陇州的呐河一样,源源不断地营养着穷人郭兴军的心智和创造的力量。他是时代的良种,未出茅庐的隐士,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不赶时尚,不随波逐流,不拍马屁不挤兑人,不嫌贫爱富不蝇营狗苟,不跪拜化了妆的玉玺龙袍、变了调的历史。世界在他眼里,是旱地里一声雷,地狱里一支箫。世界就是世界,世界很辽阔,而他活得本真而善良。
这些年,他几乎不被人认可。好的艺术家总是孤独的。
同时,他也是绝望的。绝望出大作品。正是绝望使他的人生达到了辉煌。在他极度绝望的时候,他的希望之树已结满了人类智慧的结晶。
但愿神圣的文学能改变他的命运,也为他一个人的奋斗能开辟一条昭昭之途!



(江湖一剑)

加班到家,肖小弟本来准备睡觉了,一听到我开门的声音,在床上蹦起来:“妈妈回来了!”然后光着脚就跑出来,边跑边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歌词每次都是串着唱的[二哈],而且正好是反的[喵喵])但是我儿子这个情商,还是可以的[哈哈][哈哈][哈哈],妈妈心情格外美丽啊[憧憬][憧憬][憧憬]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点点的差价,买不了衣服逛不了超市喝不了下午茶,可是你的皮肤越来越差越来越老,你陷入了一个死循环…看见别人容光焕发光彩照人,你终于下定决心,付出了更大的代价,可
  • #刘宇宁一念关山# |#刘宇宁宁远舟# |#摩登兄弟[超话]#❀━━━━━❁ ❁━━━━━❀给老大做产出的快乐就是时时刻刻确定自己的灵感不会枯竭,自己的心还在
  • 婚姻生活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像刺猬报团取暖,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太近了会扎伤对方,太远了就会觉得很冷,所以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 三妹~给你挑主人可要比赤色宝贝难的多。昨晚竟然竟然找到你的新主人…[可怜]一只一只的预定出去…不知道心里什么滋味儿…最初模式已为你们选好,接下来就是你们的命运了
  • 我觉得王俊凯演出了孟超的孤独感,拍摄期间他不和剧组人说话,将自己置于角色的情绪里,现在看来他的努力是有收获的。不敢说王俊凯能不能凭借此片,和易烊千玺一样拿个奖,
  • 今年6月底,由本中心倡议、本着自愿投稿的原则,部分学员踊跃参加了两场全国性的书法大赛,这些同学能够遵守比赛规则,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常发挥,成绩优秀,综合成绩
  • """ [绿丝带]#超级购物节清单# #星推官计划# 职场人不要忙着建什么人脉,把你的专业做得精彩是根本,你有本事了就有人找你
  • #西咸买房# (西咸楼市)上海交通大学#会计专硕# 信息#会计专硕[超话]# 上海交通大学简介: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是上海交大的核心学院和改革先锋,是中国高等教育
  • [哈哈]#张八斤的日常# 快乐陪玩~用动物模型来讲动物的故事最好不过了啊~八斤居然用两个恐龙咬尾巴来做隧道[嘻嘻]最近迷上️意外的是,接球飞常准~用乐高和动物模
  • 延庆路上老山东水果铺(红拂杂货铺)还在,同一条路上,阿德的外贸店不知道怎么样了?五原路小鞋匠旁边的钢琴培训中心搬了,因为房租涨价。
  • 读书学典:《论语.颜渊》12.12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片言:只言片语。片犹偏也。片言,此处不是指涉案人员所供的单面之词或者
  • 海南天悦致力为业主打造温馨、舒适的居家环境,全部户型采用南北通透的全公园景观板式设计,南洋风格的骑楼和西洋建筑风格在此完美结合,独特的外楼街道设计,非常符合海南
  • 我煮了一碗面,我让他先吃。他一副嘚瑟的样子摇头,真欠扁,我脑海中已经将他打了几拳,解气后才发现我这样也很逗逼……哈哈哈,我经常会在想象我扁到他流鼻血的样子……#
  • 请管委会及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宽路面,或禁止大货车通行,给老百姓的出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两条路上的人行道保洁和垃圾桶清运“一把扫帚扫到底”】 通过组团
  • #带着微博去旅行#据卫报,16名世界级冲浪选手在悉尼的植物学湾出席“红牛恐怖角”活动的开幕仪式,同时挑战这片“世界上最危险的海浪”大秀冲浪绝技。澳大利亚东南部海
  • 朋友送了两张#搜狗IN盛典# 的门票,我这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全送出来支持大家快乐追星吧。这里有人气最旺的明星,这里有感觉最high的报道,这里还有最in的追星
  • 虽然只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小地方,霞浦[得意地笑]却拥有全国最大的滩涂—面积40万平方千米,还有延伸400多千米的海岸线。【航拍福建霞浦滩涂 CNN评出40个中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圈子决定人生,接近什么样的人,就会走什么样的路,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少哥今天突然对我说“你是我见过活
  • 在这点上,《投靠女与出走男》中的户田惠梨香和满岛光也可以这样说。 这时的思特里克兰德没有任何的绘画基础,他画的画完全不像个样子,总是在原有的事物上进行破坏,除了
  • #装修[超话]# 复古白绿色系-梦中情厨[哇]从商用房到住宅的转变,很多功能都需要更细致的考虑和补充[并不简单]⚪️原本的户型中就没有像住宅那样标准的功能空间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