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 第五十八章
[原文]
其政闷闷①,其民淳淳②;其政察察③,其民缺缺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⑤。正复为奇,善复为妖⑥。人之迷,其日固久⑦。是以圣人方而不割⑧,廉而不刿⑨,直而不肆⑩,光而不耀⑾。
[译文]
政治宽厚清明,人民就淳朴忠诚;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人们的迷惑,由来已久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注释]
1、闷闷:昏昏昧昧的状态,有宽厚的意思。
2、淳淳:一本作“沌沌”,淳朴厚道的意思。
3、察察:严厉、苛刻。
4、缺缺:狡黠、抱怨、不满足之意。
5、其无正也:正,标准、确定;其,指福、祸变换。此句意为: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
6、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方正、端正;奇,反常、邪;善,善良;妖,邪恶。这句话意为:正的变为邪的,善的变成恶的。
7、人之迷,其日固久:人的迷惑于祸、福之门,而不知其循环相生之理者,其为时日必已久矣。(严灵峰释语)
8、方而不割:方正而不割伤人。
9、廉而不刿:廉,锐利;刿,割伤。此句意为:锐利而不伤害人。
10、直而不肆:直率而不放肆。
11、光而不耀:光亮而不刺眼。

王弼《道德经注》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言善治政者,无形无名,无事无正可举,闷闷然卒至於大治,故曰其政闷闷也。其民无所争竞,宽大淳淳,故曰其民淳淳也。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立刑名,明赏罚,以检奸伪,故曰其政察察#3也。殊类分析,民奸争竞,故曰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言谁知善治之极乎,
无可正举,无可形名,闷闷然而天下大化,是其极也。正复为奇,以正治国,则便复以奇用兵矣,故曰正复为奇。
善复为妖, 立善以和物,则便复有妖之患也。
人之迷,其日固久。 言人之迷惑失道固久矣,不可便正善治以责。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以方导物,舍去其邪。以方割物,所谓大方无隅。
廉而不剧, 康,清康也。剧,伤。以清康清民,令去其邪,令去其污,不以清康刿伤於物也。 直而不肆,
以直导物,令去其僻,而不以直激沸於物也,所谓直若屈也。 光而不惧。
以光鉴其所以迷,不以光照求其隐匿也,所谓明道若昧也。此皆崇本以息末,不攻而使复之也。
 
苏辙《老子解》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邪。正復為奇,善復為妖,民之迷,其日固久。
天地之大,世俗之見有所眩而不知也。蓋福倚於禍,禍伏於福,譬如晝夜寒暑之相代。正之為奇,善之為妖,譬如老稚生死之相繼,未始有正,而迷者不知也。夫惟聖人出於萬物之表,而覽其終始,得其大全,而遺其小察,視之閥悶,若無所明而其民淳淳,各全其性矣。若夫世人不知道之全體,以耳目之所知為至矣。彼方且自以為福,而不知禍之伏於其後;方且自以為善,而不知妖之起於其中。區區以察為明,至於察甚,傷物而不悟其非也,可不哀哉。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劇,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知小察之不能盡物,是以雖能方能康,能直能光,而不用其能,恐其陷於一偏而不反也,此則世俗所謂悶悶也。

河上公【名家注解】
其政教宽大,闷闷昧昧,似若不明也。政教宽大,故民醇醇富厚,相亲睦也。其政教急疾,言决于口,听决于耳也。政教急疾,民不聊生,故缺缺日以踈薄。倚,因也。夫福因祸而生,人遭祸而能悔过责己,修道行善,则祸去福来。祸伏匿于福中,人得福而为骄恣,则福去祸来。祸福更相生,谁能知其穷极时。无,不也。谓人君不正其身,其无国也。奇,诈也。人君不正,下虽正,复化上为诈也。善人皆复化上为妖祥也。言人君迷惑失正以来,其日已固久。
圣人行方正者,欲以率下,不以割截人也。刿伤也。圣人行廉清,欲以化民,不以伤害人也。今则不然,正己以害人也。肆,申也。圣人虽直,曲己从人,不自申也。圣人虽有独见之明,当如暗昧,不以曜乱人也。
 
[引语]
前面几章论述“德”在政治、社会、人生方面的体现,本章讲的是政治、社会、人生方面的辩证法。本章里提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对于此句将在本章评析中详细论及。对于此章的研究,有的学者认为各段落之间的文义不一致,不连贯,可能有错简的情况。我们这里仍依据原文引述,未做文字方面的调整。
 
[评析]
老子在本章里提出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句,自古及今是极为著名的哲学命题,往往被学者们征引来用以说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冯友兰在分析此句时这样说:“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剧烈的变革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在中国哲学史中,从《周易》以降,即有辩证法的思想,但用一般的规律的形式把它表达出来,这还是老子的贡献。但是,老子还没有把客观辩证法作为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最一般的规律提出来。除此之外,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还有很多严重的缺点,对形而上学思想作了很大的让步。第一,老子虽然认识到宇宙间的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但是认为这些运动变化,基本上是循环的,不是上升和前进的过程。它所谓‘周行’,就有循环的意义。第二,关于运动和静止,是哲学中重要问题,‘动’与‘静’也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范畴。老子承认事物经常在变化之中,但是他也说,‘万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十六章)。万物的‘根’是道,‘归根曰静’。他认为‘道’也有其‘静’的一方面;而且专就这一句话说,‘静’又是主要的。因此,他在实践中特别强调清静无为,认为‘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二十六章),‘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六十一章),实际上表示对事物变化运动的厌弃。第三,对立面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互相转化,不具备一定的条件,是不能转化的。祸可以转化为福,福也可以转化为祸,但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是如此,例如主观的努力或不努力等,都是条件。照老子所讲的,好像不必有主观的努力,祸自动也可以转化为福;虽然有主观的努力,福也必然转化为祸。这是不合事实的。老子的这种思想,也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意识的表现。他们失去了过去的一切,自以为是处在祸中,但又无力反抗,只希望它自动地会转化为福。老子认为对立面既然互相转化,因此就很难确定那一方面是正,那一方面是负。这样的‘其无正’的思想,就对相对主义开了一个大门。后来庄子即由此落入相对主义。”(《中国哲学史新编》第272页)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冯友兰先生的批评十分中肯,指出了其中的要害问题,但我们的看法又与冯先生略有不同。我们感到,老子的辩证法已经具备了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的性质,相反的东西可以相成,同时,他又知道相反的东西可以互相转化,这种观察事物、认识的事物辩证方法,是老子哲学上的最大贡献。 https://t.cn/RJq0nK3

用中医思维来理解,#中医的“五行”!#
五行是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研究方法,揭示出的自然界一年之中气的运动变化规律。
《内经》把五行和阴阳并列起来,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
五行学说是古代人类研究大自然气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说,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运动规律的古代自然科学学说。

用中医思维来理解中医的“五行”
五行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根据《黄帝内经》和其他古籍的记载,从气的运动方式,讨论五行的基本概念。
1.五行非五材
所谓五行,尽人皆知乃是木、火、土、金、水。但若按其字义理解为5种具体的物质、材料,充其量只能叫五材,而不能称五行。“五材”的概念,古已有之。《左传· 襄公二十七年》就有“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的说法,《尚书大传》也有“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的记载,指的都是五材,5种具体的物质和材料。即使将其说成是5种元素,也仍然属于五材的范畴。
五行的“行”字,《说文解字》说:“人之步趋也”,也就是迈步行走的意思,进而可引申为行动、运行、运动。现代汉语中的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的“行”字,都是这个意思。所谓“五行” ,应是指自然界气的5种运行方式,或说是5 种运动形式。汉代的《白虎通·五行篇》说:“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意思是说,用“行”字,是用来表述大自然之中气的运动、运行方式的。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说得更清楚:“天地之气,合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其行不同,故为五行。比相生而间相胜也。”显然是说,五行是指天地之气的运行,有了阴阳,才有了四季,有了四季,才有了五行,之所以用“行”字,是因为天地之气的运行方式不同。
五行之间,以季节相邻的次序相生,以季节相间的次序相胜,也就是相克。《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湿燥风”,也是把四季和五行联系起来的。因此在《黄帝内经》里,又把五行叫作“五运”,如《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湿燥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朞(编者注:jī ,同“期”)之日,周而复始”,“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可不通乎!”

这些都说明五行是揭示天地之间四季气的运动变化规律、揭示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揭示人体各器官气机特性和相互联系的学说。因此在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这5个字,已由具体的5种物质或材料的原义,升华到5种气的运动形式的高度,已由形而下的水平,上升到研究万事万物普遍规律的形而上的水平,也就是由“器”的水平,上升到了“道”的水平。

2.五行的属性和归类
五行所代表的气的运动形式和特性各是什么?将自然界万物用五行进行归类的依据是什么?古人是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方法来研究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生活在北半球的华夏先人,在傍晚仰望星空时,很容易观察到北斗七星的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就周年视运动而论,当北斗七星的斗柄在傍晚时分指向东方时,地面上则是春季;指向南方时,则为夏季;指向西方时,则为秋季;指向北方时,则为冬季,这就是四方和四季相对应的来历。东汉张仲景著《伤寒论· 伤寒例》中,就有“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记述了斗柄指向和四季、8个大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二十四气以及七十二候的关系。可见以观察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来确定四季和节气的方法,是由来已久而且也是很精确的,这在《伤寒论》中称之为“斗历”。

仰观天文,斗柄指东;俯察地理,地面为春。在这个季节微风和煦,冰雪消融,种子生根、发芽,草木根须下伸、枝叶上展。蜷曲成团而冬眠的熊,在春风的呼唤下,爬出树洞,伸伸腰肢,一派舒展之相;盘成圆盘而冬眠的蛇,被春风唤醒,伸展身体,慢慢爬出了山洞,开始了一年的新生活……从物候的观察,到古人关于春季阳气布陈、发散、发陈的论述,皆提示,在春季,是气的展放、疏泄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树木的根须和枝条皆喜展放条达,故古人便将气的展放、疏泄运动形式,以“木”来命名,因此“木”在五行中,并不是指具体的树木或木材,而是代表自然界在春季的气的展放疏泄运动。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在中医学里,称肝和春气相应,也就是说肝的生理特性和木气的疏条展放之气相应,临床通过调肝舒肝,在上可以治疗心肺疾病,在下可以通便、利尿,可以治疗妇科疾病,都是利用了肝主疏泄展放的功能,但有的书上说肝主“升”,春气主“升发”,这就值得商榷了。而肝主生,春气主生发、展放,则是《黄帝内经》的本义。

斗柄指南,地面为夏,气候炎热,草木在地下的根须长势明显减缓,而在地面上的枝叶则繁茂生长,动物更加活跃,自然界一派欣欣向荣、蒸蒸向上的景象。从物候观察,到古人关于阳气至夏洪盛、夏气扬蕃秀之令、万物蒸蒸向上、养长之道的论述,皆提示在夏季,是气的上升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于火性炎上,故以“火”字来命名。因此主升的是火气,而不是木气。木气的运动一旦由“生”变成“升”,那就是木郁化火,郁火上炎,那就是病态了。

斗柄指西,地面为秋,气候凉爽干燥,草木枝叶枯萎,根须末端干枯,养分向主干内收,向果实和种子内贮藏;冬眠的动物此时在体内积聚了大量脂肪,以致显得臃肿肥胖,以便等待严冬到来,进入冬眠状态后慢慢利用这些能量。从物候的观察,到古人关于至秋要收敛神气、养收之道、秋气正收敛之令的论述,皆说明在秋季,是气的内收、收敛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于金属密度大,象征着收敛密集,故以“金”来命名。

斗柄指北,地面为冬,气候严寒,万物闭藏。种子深藏土中,生机潜闭,处于滞育状态;冬眠的动物深居洞中,基础代谢降至最低水平。从物候观察到古人关于冬季地户闭塞、阳气伏藏、阳气下沉、地气下降、冬气正养藏之令的论述,皆提示在冬季,是气的下降、潜藏运动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由于水性就下,象征着下降、潜藏,故以“水”来命名。

从春至夏,是由木气的展放到火气的上升,为气的阳性运动;由秋到冬,是由金气的内收到水气的潜降,为气的阴性运动。其间由阳转阴,需经由夏秋之交的转折过度,此时中医称之为“长夏”。在长夏,暑热未去,阴雨连绵,气候闷热潮湿。此时草木枝端长势减缓,已经开花结果,正在化育种子和果实;动物孕育胎儿,繁育后代,已不如春夏求偶交尾之活跃。由此推知,此时是平稳运动的气控制或主导着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也就是气的展放和内收运动相均衡,上升与下降运动相均衡,保持了一种动态的稳定,而土性最为敦厚平稳,于是便用“土”字来命名。

其实由春季木气的展放,转为夏季火气的上升;由秋季金气的内收,转为冬季水气的潜降;由冬季水气的潜降,转为春季木气的展放,都存在着平稳过渡的一段时间,于是《黄帝内经》就有了“土旺四季”的说法。所谓土旺四季,是指在四季的最后18天,都是平稳运动的土气占主导地位。

伴随着天空的斗转星移,伴随着地面上春、夏、长夏、秋、冬季节的更替,大自然的气机进行着展放、上升、平稳、内收、潜降这样有序的运动和变化,古人分别用木、火、土、金、水来代表它们的运动特性,这就叫五行。当然季节更替的决定因素,乃和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到太阳距离的周期性变化相关,并不取决于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斗柄指向只不过是观察天象的参照物罢了,但却是五行归类的内容之一。

3.五行的生克
五行之间,以季节为序,相资生、相养助、相促进,这叫五行的相生,也就是《春秋繁露》所说的“比相生”。春季木气的展放,为夏季火气的上升创造了条件,叫木生火;秋季金气的内收为冬季水气的潜降提供了前提,叫金生水;火气升至极点,必将停止上升而转为稳定,叫火生土;长夏土气的平稳,随着秋季的到来,则将转为金气的内收,叫土生金;而冬季水气潜降,生机闭藏,则为来年春季木气的疏泄展放蓄积保存了能量,这就是水生木。

五行之间,以季节相间的次序相制约、相抑制、相克制,叫五行的相克,也就是《春秋繁露》所说的“间相胜”。如木气的展放,抑制土气的过度平稳,以防其壅实内收倾向过早出现,叫木克土;土气的平稳,可制约水气的过度潜降,叫土克水;水气的潜降抑制着火气的过度上升,叫水克火;火气的上升,抑制着金气的过度内收,以防其过早沉降,叫火克金;金气的内收,制约着木气的过度展放,叫金克木。

诚然对五行生克的解释,也有从五材之间的关系来论述的。如《素问· 宝命全形论》说:“木得金而伐,水得火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又如《五行大义》说:“木生火者,本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 … ”等等。表面看来,很是机械,甚至十分牵强,但从《素问》所言“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来看,应是以五材之间的关系来代言五行的生克规律。
清代医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里说得十分明白:“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黄氏所说的“气”,就是指气的运动,“质”则指具体的材料或物质。故黄氏进一步说:“相克者,制其太过也。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金气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水性降润,掺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然之妙也。”虽然在有些细节上和前面的解释有所不同,但精神是一致的,皆是从气的运动形式之间的养助、制约关系来认识五行生克的本质。

五行之间,有相生则不至导致某行的不足,有相克则不致造成某行的太过。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克制化,从而保证了一年之中气机变化的稳定状态。只有这样的稳定状态,经过几十亿年的氤氲衍化,才化育了万紫千红的生命世界,所以所有的生命都被打上了五行的烙印。于是植物有了生长化收藏的生命节律,动物有了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树木、马牛羊的牙齿、鱼的鳞片、乌龟背壳上的年轮,甚至南极洲冰层上的年轮,无一不是五行的杰作。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把五运也就是五行和阴阳并列起来,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

《伤寒卒病论集》说:“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尽管有人认为这段话可能是衍文,不一定是张仲景的原话,但肯定不是现代人的话,可见古人显然没有把五行当作地球上的5种具体材料、物质或元素,而把五行看成是化育和支配万事万物的气的运动规律,甚至称其为“五常” 。

由于五行学说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出现不同的观点,甚至在运用五行对自然界以及人体脏腑器官的分类上,出现不同的认识,这完全可能并且客观存在,而且是可以理解的。何况道家、丹家、兵家、儒家、堪舆家,根据各自学派之所需,对五行学说进行附会改造,这也都是历史事实。但是,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原本是古代人类研究天地大自然气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说,是研究生命起源、生命运动规律的古代自然科学学说。中医学是依据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来预防和诊治疾病的。

闲来无事来聊聊某剧智障台词之“寡人决不做第二个昭襄王”

看到有人说:“不做第二个昭襄王意思是说昭襄王熬死了宣太后才亲政,他嬴政不会等到赵太后死了,才去亲政。他要主动出击了!”
我[裂开][裂开][裂开]

都2020年了居然还有人对“宣太后执掌秦国国政四十年,昭襄王是傀儡不掌权”这一说深信不疑(这里必须骂芈月传[怒])

先说宣太后吧,首先:她确实是有参政权的,也确实在嬴稷【成年之前】摄政,但那是因为这是秦国惯例,并非因为她本人能力出众。

事实上,由于秦昭襄王的强势,宣太后在合法摄政期依然没有办法总揽朝政,攻伐大事最终是要经过秦王首肯的,这一点《史记 樗里子甘茂列传》有相应的记载:

武王竟至周,而卒於周。其弟立,为昭王。王母宣太后,楚女也。楚怀王怨前秦败楚於丹阳而韩不救,乃以兵围韩雍氏。韩使公仲侈告急於秦。秦昭王新立,太后楚人,不肯救。公仲因甘茂,茂为韩言於秦昭王曰:“公仲方有得秦救,故敢扞楚也。今雍氏围,秦师不下肴,公仲且仰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於楚。楚、韩为一,魏氏不敢不听,然则伐 秦之形成矣。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秦王曰:“善。”乃下师於肴以救韩。楚兵去。

根据这项记载可知:要不要救韩这件事的最终结果是太后的政令(不救韩)没能走出咸阳宫。嬴稷将她的决策一票否决,并且按照自己的意愿调动了军队。

而在昭王加冠亲政之后,宣太后更少见于史册,除了她全程参与的义渠事件,就只是偶尔以劝谏其子的形式出现,例如《战国策 秦策三》中记载:

五国罢成皋,秦王欲为成阳君求相韩、魏,韩、魏弗听。秦太后为魏冉谓秦王曰:“成阳君以王之故,穷而居于齐,今见其达而收之,亦能翕其心乎?”王曰:“未也”。太后曰:“穷而不收,达而报之,恐不为王用,且收成阳君,失韩、魏之道也。 ”

有人把《史记》中记载的:范睢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睢谬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当作历史事实,却忽略了这句话本身的定义是一句【谬】言,太史公已经说得很清楚明白,这是纵横家的夸大其词。秦昭襄王逐外戚,实是出自中央集权的政治考量,而非家庭矛盾或武力夺权。

接下来说说秦昭襄王,说真的,凭课本上频繁以抢地抢宝物的大反派形象出现的排面,谁敢说昭襄王是傀儡……

昭襄王在位期间,秦国此时期重要战役都是秦昭襄王自己在做决策……

1、垂沙之战时:
秦有上群午者,重兵之战,请秦王曰:'必无与楚战。'王曰:'何也?'对曰:'南方火也,西方金也,金之不胜火,亦必矣。'秦王不听,其战今午又请秦王必与楚战,南方火,西方金也,楚正夏中年而免其柱国,此所谓内自灭也。——《太平御览引战国策》

2、伊阙之战:
六年,秦使白起伐韩于伊阙,大胜,斩首二十四万。秦(昭王)乃遗楚王书曰:“楚倍秦,秦且率诸侯伐楚,争一旦之命。愿王之饬士卒,得一乐战。”楚顷襄患之,乃谋复与秦平……——《史记楚世家》

3、五国伐齐:
秦昭王怒曰:“吾爱宋与爱新城、阳晋同。韩聂与吾友也,而攻吾所爱,何也?”苏代为齐谓秦王曰:“韩聂之攻宋,所以为王也。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安邑也,此韩聂之所褥于王也。”秦王曰:“吾患齐之难知。一从一衡,其说何也?”对曰:“天下国令齐可知乎?齐以攻宋,其知事秦以万乘之国自辅,不西事秦则宋治不安……!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请以此决事。”秦王曰:“诺。”于是齐遂伐宋,宋王出亡,死于温!——《史记田世家》
秦欲攻齐,恐天下救之,则以齐委于天下曰:“齐王四与寡人约,四欺寡人,必率天下以攻寡人者三。有齐无秦,无齐有秦,必伐之,必亡之!”已得宜阳、少曲,致蔺、石,因以破齐为天下罪。—— 《战国策燕策二》

4、鄢郢之战:
献书秦王曰:“昔窃闻大王之谋出事于梁,谋恐不出于计矣,愿大王之熟计之也。梁者,山东之要也。有蛇于此,击其尾,其首救;击其首,其尾救;击其中身,首尾皆救。今梁王,天下之中身也。秦攻梁者,是示天下要断山东之脊也,是山东首尾皆救中身之时也。山东见亡必恐,恐必大合,山东尚强,臣见秦之必大忧可立而待也。臣窃为大王计,不如南出。事于南方,其兵弱,天下必能救,地可广大,国可富,兵可强,主可尊。王不闻汤之伐桀乎?试之弱密须氏以为武教,得密须氏而汤之服桀矣。今秦国与山东为仇,不先以弱为武教,兵必大挫,国必大忧。”秦果南攻兰田、鄢、郢。——《战国策魏策四》

5、华阳之战
秦昭王使白起攻韩、魏,败之于华阳,禽魏将芒卯,韩、魏服而事秦。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适至于秦,闻秦之计,歇乃上书说秦昭王曰:……——《史记春申君列传》

6、长平之战这个就不用说了吧,宣太后都挂了。

不可否认的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宣太后对昭王的霸业确有一定贡献,这主要表现在她以儿子的事业为重,割舍情人义渠王,为秦王铲除了一大隐患,也完成了惠文王一项未竞的事业。比起之后那位飘飘然有恃无恐的帝太后(赵姬),宣太后的确应当被赞一声巾帼。
但是,捧高宣太后、踩低昭襄王这操作就不必了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推特更新女友韩服相关饭绘图1P[鲜花][鲜花][鲜花]才几个小时的时间Buddy速度够快啊[好棒][好棒][好棒]#GFriend##여자친구##崔俞娜1004
  • 最 好 的 生 活 方 式好好活,慢慢过,退休待遇还不错;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气自己;少吃盐,多吃醋,不打麻将多散步;按时睡,按时起,跑跑跳跳健身体;夫妻爱
  • 杨绛:人生的三次觉醒人虽然渺小,但是人能学,人能自我完善。在那样的环境里,她也没有丢下热爱的文学事业。
  • 为人父母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知:如果是不应该爱的,不能爱的,我们连起心动念都不可以。我们想想婚前,双方可以说非常恩爱,花前月下,信誓旦旦,海枯石烂,今生今世永不分
  • ”然后还是淋着雨来接我下班“你不能不喜欢我”“你害怕我不喜欢你吗”“害怕”我说我想吃西瓜 又带着我去了几家水果店终于买到了一个小西瓜看他确实对我很好他又很可怜的
  • 鸡;今天对家人提出新的要求,让别人丈二向和尚摸不着头脑,注意表达方法,这样效果会比较好。羊;感情上对家人承诺的太多,但又没见实际行动,这样让他在心里对你的誓言产
  • 万一被裁员,我也有底气慢慢找工作,甚至躺平一两个月~我忘不了上级部门一个很好的同事,背着戴妃向我借1000元给考上大学的弟弟打红包;我忘不了开奥迪的男同事问我借
  • TALKING的时候认真看着你们每个人说话的样子,跟着妮妮哭到抽鼻子,接着又继续坚强的笑起来。!
  • #舌尖上的#汕头猪血面――――――――汕头市龙华街14号之一,每日清晨,这家打着《猪血汤》滴路口小店都必定是座无虚席、客如轮转、食肆唏嘘,诱人滴系~门口那鼎滚烫
  • 带你走进影剧中,可以看出风衣散发的不同味道,看了这些影剧,何不在柜橱里添一件属于你的风衣,让你焕然一新,走进时尚圈。《独行杀手》男主穿着风衣,那件风衣就像杀手的
  • “我的儿子和侄子都非常崇拜我,平时喜欢跟着我一起护边巡边,女儿也正在备考专职护边员,如果她能通过考试,家族就会诞生首位女护边员,”图门表示,家族的护边员传统会一
  • 将馍铺底,再码上一层细切凉粉,皮蛋,卤鸡蛋,还可以自己加料,再往碗中加入卤汁,麻酱,蒜水和芥末,卤汁的口味是酸香味的,正好中和掉芝麻酱的腻,味道恰到好处,凉粉不
  • 善良是一种修养,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要想得到别人的爱,首先要学会爱别人,一个善良的人一定是温暖的人,乐于助人的人,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宽广
  • (我会用语音记录,所以可能归类不会太明确,主要是自己看,大家随意取用即可)【本书我认为意义很大的是控制恐慌情绪的方法,在后面,可以拉到最后看】我想要获得出色的执
  • 答:上学期间不需要提供,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按照20%的比例进行核酸检测抽查。二是长期卧床患者、行动不便者、3岁以下婴幼儿等特殊群体,但出行时需要查验同行人核酸检
  • 학생 때가 그리운 지금다시는 돌아갈 수 없는 줄 알면서도 사진 보면서 추억팔이!다들 하나씩 북경을 떠나가고 나도 담주부터 또 새로운 시작을 하는
  • 没关系龙哥好多剧呢最近刷 新萧十一郎 ,之前看过原著,本来灰常喜欢萧十一郎,看完龙哥演的,什么萧十一郎风四娘,还我连城璧嘤嘤嘤,接下来刷新边城浪子龙哥的声音,龙
  • 八字看你的婚姻对象对你好吗男命中的正财只有一个且坐日元 这种男人对感情是比较专一的,从八字的角度来说。女命中的正官只有一个且坐日元 这种八字的女人,其实跟上面男
  • 日光菩萨陀罗尼,月光菩萨陀罗尼助《 大悲咒 》更大神力。 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梵语Surya - prabha 与Candra - prabha,即日光遍照、月
  • (这里是在解释多贤的话,多贤说刚开始和Sana不亲密,后面渐渐的成为最关心她的人,生病时会第一个来牵她手的人)[爱你]若不是我们小豆从16撕就开始的纯情专一,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