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乐,为何听音乐会生悲?
甜蜜不相克,快乐使快乐欢笑。
为何爱那你不高兴爱的东西,
或者为何乐于接受你的烦恼?
如果悦耳的声音的完美和谐
和亲挚的协调会惹起你烦忧,
它们不过委婉地责备你不该
用独奏窒息你心中那部合奏。
试看这一根弦,另一根的良人,
怎样融洽地互相呼应和振荡;
宛如父亲、儿子和快活的母亲,
它们联成了一片,齐声在欢唱。
它们的无言之歌都异曲同工
对你唱着:“你独身就一切皆空。”

第十 付嘱品

有一天,大师把他的门下弟子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人叫来,对他们说:“你们和其它的徒众不同,我灭度以后, 你们都是住持一方弘法教化的禅师。我现在教你们如何说法,才能不失本宗顿教法门的宗旨。说法时,应先举述三科法门,运用三十六相对法,如有出没就会落于两边,说一切法不要背离了自性。如果忽然有人向你问法,说话都要双句相对,彼此来去相互为因,最后两边的对待全部去除,更没有其它可着之处。

所谓三科法门,就是陰、入、界。陰是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识,入是十二入,也就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和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门。界是十八界,也就是六尘、六门、六识,自性能含容万法,所以叫作含藏识;如果起了分别思量,就是转识。由转识生起六识,出于六根门头,对外接 触六尘,就这样,十八界都是从真如自性而起用。自性如果邪,就产生十八邪;自性如果正,就产生十八正。如果表现出恶用,就是众生用;如果表现出善用,就是佛用。用自那里来呢?由自性而来。

相互对待的诸法,外境无情方面有五对法:天和地相对,日和月相对,明和暗相对,陰和陽相对,水和火相对。这是五对相对法。

法相、语言方面有十二对法:语和法相对,有和无相对,有色和无色相对,有相和无相相对,有漏和无漏相对,色和空相对,动和静相对,清和浊相对,凡和圣相对,僧和俗相对,老和少相对,大和小相对;这是法相和语言的十二对相对法。

自性起用方面有十九对法:长和短相对,邪和正相对,痴和慧相对,愚和智相对,乱和定相对,慈悲和狠毒相对,持守净戒和为非作歹相对,直和曲相对,实和虚相,险和平相对,烦恼和菩提相对,常和无常相对,悲和害相对,喜和瞋相对,舍和悭相对,进和退相对,生和灭相对,法身和色身相对,化身和报身相对;这是 十九对相对法。”

六祖说:“三十六对法如果懂得如何运用,就能使道贯穿于一切经法,而且出入不落于两边。真如自性随缘起用,和人言谈时,对外要能即于一切相而不执着一切相,在内要能即空而不执着空。如果完全着相,就会助长邪见;如果完全着空,就会增长无明。执着空见的人,有的诽谤佛经,肯定地说‘不用文字’。既然说不 用文字,那么人也不应该有语言,因为这语言本身就是文字的相。又说‘直指之道不立文字’,就是这‘不立’两个字,也是文字。又见到别人在说法,就诽谤别人所说着在文字。你们应该知道!自己执迷还罢了,又诽谤佛经。千万不可诽谤经法,否则将造下无量无边的罪业!如果外着于相,而造作有为法来寻求真道;或者到 处建立道场,而辩论有无的过患,像这样的人,即使历经多劫也不可能明心见性。只许依照正法修行,又不可甚么都不想,这样反将造成佛道上的障碍。如果只是听人说法而不实地修行,反而会使人生起邪念。因此要依照正法修行,说法不要住相。你们如果能够悟解,并且依照这样去说、去用、去行、去作,就不会失却本宗的 宗旨了。

如果有人问你法义,问‘有’,就用‘无’来答;问‘无’,就用‘有’来答;问‘凡’,就用‘圣’来答;问‘圣’,就用‘凡’来答。就这样,二边对待法的相互为因而离却二边,就显出了中道义理。像这样一问一答,其余的问题也完全依照这样作答,就不会失却中道的理体了。

假如有人问:‘甚么叫做暗?’就回答他说:‘明就是因,暗就是缘,光明消失了就黑暗。以光明来显现黑暗,以黑暗来显现光明,一来一回相互为因,而成中道义理。’其余的问题都可以这样回答。你们今后传法,要依照这种方法转相教导传授,不要失却顿门宗旨!”

惠能大师在唐睿宗太极元年(七一二),也就是后来改元的延和七月时,命门下弟子到新州的国恩寺建塔,又派人催促早日完工。到了第二年夏末,终于落成。七月一日,六祖集合徒众,对他们说:“我到八月就要离开这个世间了,你们如果有甚么疑问,须趁早发问,我当为你们解答,消除你们心中的疑惑。一旦我去世以后,就没有人教导你们了。”

法等人听了这话,都伤心的流泪悲泣,只有神会神情如常不动,也没有流泪哭泣。

大师说:“神会小师却能懂得善与不善平等,不为毁谤或赞誉所动摇,不生悲哀或快乐的情绪。其它的人都作不到这一点,你们这几年在山中都修的甚么道?你们现在悲伤涕泣,是为谁担忧呢?如果是忧虑不知道我的去处,我自己是知道要去那里的;如果我不知道自己的去处,也就不会预先告诉你们了。你们悲伤涕泣,是 因为不知道我的去处;如果知道我要去那里,就不应该悲伤涕泣了。法性本来就没有生灭去来,你们都坐下来,我为你们说一首偈,叫作真假动静偈。你们诵得此偈,就能与我的心意相同;依照此偈去修行,就不会失却宗门的宗旨。”

所有的徒众都一齐向六祖作礼,请大师说偈。偈语是这样说的:

一切万法皆非真,不要颠倒看作真。

若是当作真实看,此见完全不是真。

若能自心识得真,离了假相即心真。

自心不能离假相,既已无真何处真。

有情本来就解动,木石无情才不动。

若是偏修不动行,则同木石顽不动。

如寻自心真不动,不动自存于动中。

不动若是顽不动,无情却是无佛种。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只要能作这样看,此见就是真如用。

告诉诸位学道人,着力必须要用意。

勿在大乘宗门下,却仍执着生死见。

彼此谈论若相契,就应共论佛法义。

所言若实不相契,也应合掌使欢喜。

宗门原本是无诤,有诤就失真道义。

固执违逆诤论者,心性便转入生死。

当时徒众听完偈语,都一起向六祖顶礼,并且都体会大师心意,人人收摄散乱的心,依照正法修行,更不敢有所诤执。大家知道六祖不能久住世间,法海上座于是再礼拜大师,请问道:“和尚灭度以后,衣法将要传给甚么人呢?”

大师说:“自从我在大梵寺说法,直到今天所说,记录流通,名为《法宝坛经》。你们守护此经,转相传授,度化一切众生。只要能依照此经说法,就叫作正法。我现在只为你们说法,不再传付祖衣。因为你们的信根都已纯熟了,决定不再存有疑虑,足以胜任弘法大事;但是根据达摩祖师传授的偈意,祖衣不应该再传。 达摩祖师的偈语是这样说的:‘我来东土的本意,是为传法度迷情。一华开展为五叶,菩提道果自然成。’”

六祖又说:“各位善知识!你们人人各自清净心意,听我说法:如果要想成就佛的一切种智,必须了达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如果能在一切处而不住一切相,并于一切相上不起怨憎或喜爱,也没有执取和舍弃的心念,不计较利益成败等事,安闲恬然平静,清虚圆融澹泊,这就叫做一相三昧。如果在一切处,无论行住坐卧, 都怀有一颗纯净正直的心,不必在道场中别有举动造作,即已真实成就净土,这叫做一行三昧。如果能够具有这二种三昧,就好像地下种子,由含藏到长养,终使果实成熟。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也是如此。我现在所说的法,譬如及时雨,普遍润泽大地上的一切生物;你们的本有佛性譬如一切种子,遇到这及时雨的滋润,都能发 芽生长。凡是承受我的旨意的人,一定能证得菩提,依照我所说去行持的人,决定能够获证妙果。听我说偈:‘心地含藏诸种子,普获法雨皆发萌。顿悟华情行持 后,菩提妙果自然成。’”

六祖说完偈语,又说:“佛法没有二法,心也是这样只有一种。佛道清净,没有甚么可以执着。你们切勿偏着‘看静’和偏落‘空心’,自心本来清净,原本无可执取和舍弃。你们要各自努力,随缘珍重!”

这时,徒众都向六祖顶礼而后退出。

六祖在七月八日那天,忽然对门下弟子说:“我要回去新州去,你们赶快去准备船只!”

大家坚决哀请挽留,六祖说:“诸佛随缘应化出世,尚且还要示现涅槃,有来必定有去,这是正常的道理。我这肉身骸骨也应该有所归宿。”

大众说:“师父!您现在去了新州,甚么时候可以再回来?”

六祖说:“叶落归根,生来本无法可说。”

大家又问:“正法眼藏传给了甚么人?”

六祖说:“有道的人得我法,无心的人自宗通。”

又问:“以后有没有事难?”

六祖说:“我灭度后约五六年时,应当会有一个人来偷取我的头。听我预记:‘取头顶戴如养亲,为了口腹代人行,遇到满字的事难,州县当官是杨柳。’”

又说:“我灭后七十年,将有二位菩萨从东方来,一位是出家人,一位是在家人,同时兴盛佛法教化,建立我的宗派,修建佛寺,昌隆法嗣。”

门人又问:“自从佛祖应现以来,不知一共传授了几代?愿请垂恩开示!”

六祖说:“应化世间的古佛,已经无数无量,无法计算了。现在只以七佛为始来说:过去庄严劫时,有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现在贤劫时,有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这就是所说的七佛。

释迦牟尼佛首传正法眼藏给摩诃迦叶尊者,二传是阿难尊者,三传是商那和修尊者,四传是优婆毱多尊者,五传是提多迦尊者,六传是弥遮迦尊者,七传是婆须蜜多尊者,八传是佛驮难提尊者,九传是伏驮蜜多尊者,十传是胁尊者,十一传是富那夜奢尊者,十二传是马鸣大士,十三传是迦毗摩罗尊者,十四传是龙树大士, 十五传是迦那提婆尊者,十六传是罗睺罗多尊者,十七传是僧伽难提尊者,十八传是伽耶舍多尊者,十九传是鸠摩罗多尊者,二十传是阇耶多尊者,二十一传是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传是摩拏罗尊者,二十三传是鹤勒那尊者,二十四传是师子尊者,二十五传是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传是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传是般若多罗尊 者,二十八传是菩提达摩尊者,二十九传是慧可大师,三十传僧璨大师,三十一传是道信大师,三十二传是弘忍大师,一直到我惠能是第三十三代祖。从上面所说的诸位祖师,都各有所禀承。你们以后也要代代相传,不可有误。”

六祖大师在唐玄宗先天二年,即开元元年癸丑岁八月初三当天,在新州国恩寺用过斋饭,告诉所有徒众说:“你们各依位次坐下,我要和你们道别。”

法海说:“和尚留下甚么教法,可使后世迷人借以得见佛性呢?”

六祖说:“你们用心听着!后代的迷人如果能够识得众生,就是佛性;如果不能识得众生,即使历经万劫,想要觅佛也是难遇难逢。我现在教你们认识自己心中的众生,见自己心中的佛性。想要求得见佛,只在能够认识众生,因为是众生迷失了佛性,不是佛要来迷惑众生。自性如果能够觉悟,众生就是佛;自性如果迷失, 佛也就是众生。自性若是平等,众生就是佛;自性若是邪险,佛也就是众生。你们心里如果陰险不正,就等于佛在众生中;如果一念平等正直,就等于众生成了佛。我们自己心中本来就有佛,这自性佛才是真佛。自己如果没有佛心,到何处去寻找真佛呢?你们自己的心性就是佛,再不要有所怀疑!心外并无一物可以建立,万法 都是从我们自心里变现出来的,所以经文里面说:‘心念一生则种种法随之而生,心念一灭则种种法随之而灭。’我现在留下一偈与你们告别,这首偈子叫作自性真佛偈。后代的人如果了解此偈的旨意,自然能够见到自己本心,自然能够成就佛道。”

这首偈是说:“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的时候,魔王住心房,正见的时候,真佛坐心堂。自性起邪见三毒同时生,那就是魔王住在心房。有了正见,三毒心自然去除,这时魔王就如实变成真佛。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就是出自一身。如果向自性中能自见三身,那就是成佛的菩提因。本是从化身而生 清净法性,清净法性常在化身中。清净法性使化身行于正道,将来报身圆满功德无穷。婬性本是由净性而生,除去婬欲就是净性身。性中各自远离五欲,见自清净本性刹那就是真佛。今生如能遇到顿教法门,忽然悟到自性,就是亲见世尊,如果想要修行寻求作佛,不知要向何处求真。如果能在心中自见其真,有真就是成佛的 因。不能见到自性而向外觅佛,起此心念总是大痴人。现在已经留下顿教法门,要救度世人必须先行自修。告诉你们及将来学道的人,不作这样的见解实在是太愚迷了。”

六祖说完此偈,告诉大众说:“你们要好好安住,我灭度以后,不可和世俗人一样地悲伤涕泣,接受人吊祭慰问时,若穿着孝服,就不是我的弟子,也不是如来 的正法。只要能识得自己本心,就能见自心本性原来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因为恐怕你们心里迷惑,不能领会我的意思,现在再次嘱咐你们,使你们能得见自性。我灭度以后,依我所说修行,就好像我在世时一样。如果违背我的教法,即使我在世间,对你们也是没有甚么益处。”

接着又说了一首偈语:“静止不动不修善,悠闲自在不造恶,断绝见闻心安静,心无拘束无所着。”

這不就是悟之本性嗎?”
  
但沒有人會永遠停留在這階段裏的。

我們不是察覺到一個思維突然的湧現嗎?

這便是覺性的顯現了。

但若你不能在這個思維湧現時,立刻了別其本性,則這思維將會流為一般的妄念,

這乃所謂 “ 幻覺的流轉 ” 也,

亦為生死流轉之本。

如當思維生起之時.了別其意義,而不加以作意的話,一切生起的思維!

皆可同時從法性中解脫。

這本身便是 “ 且卻 ” 見修合一的主要部份。
  
如嘉饒多傑所說:
“ 在清淨信念,及心境中生起的覺性,

其立刻的了悟,便有如從大海中。

找到一顆珍珠一樣;

這乃是沒有經過人工修飾的法身。”

你應精進地晝夜不忘去了別觀察這種覺性,

不要任由虛無的空性,停留在意念之內,

而須把一切帶回入覺性之中才對。
  
如何把 “ 修 ” 配合於 “ 行 ”、

及如何去了別修持:
  
正如上文所述,行者必須視上師與佛無二無別,而刹那不離以請求加持。

這是宇宙間唯一最高之除障,及前進之法門。
  
修定時之過患:
定中昏沈時,必須把覺性提起:

定中感到散亂時,則要放寬一切意識.

但上述所說的不能作意強行去做.

最重要時,則要放寬一切意說。

但上述所說的不能作意強行去做。

最重要的乃清楚了別心智的體性。

無論在何時何地

—— 如食、睡、行、坐、入定及出定;

所有何種意念生起時

—— 無論是快樂的、痛苦的、抑或是染汙的,

對自己的心智體性不要存有希望或疑問,

拒絕或接受等,亦不要試圖去降服它。

就算快樂的或痛苦的感受生起時,

你亦要了別它們的本體;

乃赤裸裸、清新、清楚、廣大及透徹的!

並聽其自然,故其重點乃行者不要被思考所擾亂,

亦不要著意去觀想空性以為對治,

而與妄念及障礙有別。

如你能了別妄念的本體,亦即是覺性的話!

在這一刹那間,它們自然地得到解脫,

有若蛇從蛇盤中,自己解脫一樣。
  
差不多每人都知道怎樣去解釋這最終隱蔽的光明!

如金剛堅固之本源,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如何去實踐!

這就好象鸚鵡念禱願文一樣而已。

所以說我們有此機緣去真正實踐,乃是多麽的幸福啊。
  
我們必需明瞭使我們從無始直至現在,

還繼續生死流轉之死敵

—— 能執與所執。

現在我們因為得到上師之大恩加持,

使法身之本性住於自性中,

而令這兩名死敵,有如羽毛之入火中,不留一絲痕跡,這不是多麽令人歡愉的嗎!
  
既然我們這麼幸福,能得傳授無上的勝義,如我們不好好地去實踐,

這就好比將一顆摩尼寶珠放入一具死屍之口中,而失去其用矣!

不要令你的心( 寶 )萎縮,去努力實吧!
  
初學行人,會發覺心意,全被惡念所控制,而注意力因此會被分散,

但更微細的念頭,會在不被注意之情形下生起,直至一個清晰的念頭告訴你:

“ 我又徘徊在妄念中了。”

在這一刹那間,千萬不要打斷這念頭,

亦不要後悔徘徊在妄想中等等;

你所需的乃是住於此清晰的念頭裏,

而繼續去了別此自然的境界,

這就本身而言,是足夠的了。
  
諺語有雲:“ 不要摒棄思維!

而應將之視為法身之本性。”

但除了你能清澈地了別到較高的境界,

則隨便去思維,“ 這便是法身了。”

及住於一片空白的寧靜境界中,會流於不定形的惡取空境。

故此意念最初生起時!

只須對之加以注視,而不須分辨及思考,實應不加以理會,

而住於自覺為意念之 “ 了知者 ” 上,

有如老年人看著小孩玩耍一漾。
  
在這境界中繼續下去,

則你會達到一個空無一物的境界,而停滯下來。

當這境界突然被破壞時,一刹那間!

一個超越意識的,赤裸裸的、新鮮的、活潑潑的、高超的智慧,便自然生起。
  
在修行定境中,你也許會經歷到樂、明及無念的境界。

但你一定不能有絲毫的自滿、執著、希望或懷疑;

否則,這樣一定會對修行有障礙。

其最重要的仍是一心不亂的修持。
  
如果你迷失於間斷的修行及教理當中,

你會感到自傲於虛幻的寧靜之定境,

同時因為你沒有透徹地了別本身的體驗,

故只會流於言語上的優越;

而這對你是毫無益處的。

正如大圓滿中有雲:
“ 理論會好像斑點般的消失 ”

及 “ 體會有如霧般之逝去。”

這解釋了大多數的行者,

被好與惡的細微情形,迷失去了方向的原因。

就算定境已滲入了你的意識中,

你亦必須好好地加以栽培,

否則那些精要的指示及口訣,便會流於空談;

而你的意境,
你之法及修持,
都會變成障礙,
而使真實的定境,不能生起。

你們那些雖然已經 “ 修 ” 定很久之行者,

但在 “ 行 ” 的階段,你們卻仍是初學而已。

故此,你們必須注意,
因為若你們不了知這種保持證量的方法
( 持明 ),

便猶如有可能會死於頭部被鹽所包裹著一樣,毫無價值的。
  
當你不斷修行至相當時候,以精進及熱誠信心之故,

經驗會轉變為證悟,而覺性便能赤裸裸地顯現。

這就好像把蓋頭之布除下一般的感到舒暢。

這種見性之境界,非為肉眼所能見的。

此後一切意念都成定境,
一切所能動與靜皆能同時解脫。
  
最初,由於了別意念之本性而解脫,

有如遇到相熟朋友。

進一步的話,意念的自然解脫,

便若蛇自己從蛇盤中解脫。

最後就意念的解脫,而不著善或惡的話,

有如盜賊進入一所空屋。

這三個階段,都是循序漸進的。

對於 “ 一切唯心造 ” 之見解,

有著真正信念的話,

則覺性便會從內心自然生起。

繼而出生如波浪般的空悲不二之心,

對於生死涅槃,等同視之;

佛與眾生、亦無所謂善惡之別。

無論你在晝夜裏所做甚麽,

都不會一刻離開勝義的本性。

正如大圓滿中所記載:
“ 證量不變如虛空。”
  
雖然一個 “ 契合本性 ” 的修行人在外表看來,與普通人無有分別,

但可知他的心意,實在於自然的法性中

( 常在定中 ),

他不需任何做作,亦可超越一切階段及途徑。

最後,他的見解及現象之觀念,皆全部消失,

就好像打破了花瓶裏的空氣,與大自然融合一樣。

其本身與自性的細份融會,而其意則與勝義本體融合為一,這就是住於原始虛空中,

即所謂 “ 內在光明童瓶身 ” 也。
  
這就是 “ 見 ”、“ 修 ” 及 “ 行 ” 之終點

—— 就是把 “ 果 ” 加以實現出來。

於其體驗及證量也許會循序漸進,

也許不依階段,也許在一刹那間顯現。

這一切都是依據各人之根器及能力而有所分別的。

但在其結 “ 果 ” 之時,則絕無分別了!
  
第三 持續修行
  
第三 持續修行

嚴守三昧耶戒律及誓句,完成今生修行應做的事。
  
雖若你能恒常及精進地在

“ 見 ”、“ 修 ”、“ 行 ” 處體驗佛法,

但由於你不能如實地在行之道上作出種種的方便,

致使你的三昧耶戒律及誓句退失,在現世修行道上會有種種中斷及障礙,

而在未來將會決定墮落 “ 無間地獄 ”。

故此,重要的是要小心翼翼及謹慎,

決不能把應守及應捨棄的混淆起來。

猶如密宗大師蓮花生大士所說:
“ 雖然我的見地,猶如上天之高,

但在行為的因果關係上,卻要比大麥麵粉還要細微。”

故不可粗心大意,而應要小心地從因果規律,作出行動。

更要嚴守甚至最微細的三昧耶戒及誓句,如此將會令你不受污染及墮落。

所有密呪乘( 金剛乘 )的三昧耶戒,

都被納入於上師身、語、意之三昧耶戒中。

如果當你在利那間,只想到上師是一個普通人,則你的成就便會遙遙無期了。

你當然會問為甚麽?

正如古人所雲:
“ 所有修持金剛乘的行者,成就是由上師而來的。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故此首先,無論你是何人,

若你不能與上師聯繫在一起,你便要依靠自己。

但當你接受上師的灌頂及指示,與上師聯繫在一起之時,你便應該依止上師了。

從那時起!

在接受四級灌頂之後,

你便在壇城中央之上師面前頂禮,

並謂:
“ 從今開始,我會獻上自己,作為上師之僕人。

請接受我為您的弟子,並儘量驅使我。”

無論你自己如何偉大及有力量,當你請求時,你不是已經全心全意地依止了上師嗎?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可是大家忘了一件事,刘銮雄其实谁都不爱,包括自己的儿女,他爱得是自己,一切都是围绕着自己转,生怕自己的日子不好过。可是当红明星都是聪明人,知道刘銮雄是个情场猎手
  • 大结局热推小说![haha][haha]kik5ro 《苏念容祈》苏念容祈《苏念容祈》苏念容祈 《苏念容祈》苏念容祈《苏念容祈》苏念容祈 《桑倪顾西泽》桑倪顾西
  • 新的一周开始了每次周一都令人恍惚到以为是周日到了班上坐下好一会儿了才缓过来天气越来越冷了起床也越来越困难了昨晚十点多点给他发完消息就睡了他十点半给我给我打来视频
  • 令人销魂的还数辣椒炒辣椒,当地独有晒干的白辣椒,以及“青红双煞齐飞”的剁椒鱼头,爽辣彻骨,灼烈直白,全然承载着故乡的痛快豪迈。香辣豆瓣酱在左,酸辣泡椒在右,热油
  • 这已经到了一个程度,就像,好吧,我知道他那晚做的事会受到批评,但现在开始达到一个不同的水平,一些我现在不理解的东西。 实际上你的心理进入一种焦灼状态,你如果能跳
  • ”中国电科8所航天组件工程中心负责人高泽仁介绍,比如,我们可以在之后回传的视频里,清晰地看到航天员的动作等细节,地面工作人员与航天员的通话也将更稳定、更清楚。火
  • 当守护精灵告诉给孤独长者,它的所作所为后,给孤独长者允许它回来他家,并且带它去见佛陀,佛陀告诉他们两人:“人可能在很长的时间内无法享受善业的善报,也没受到恶
  • “真水无香”这就是平淡的流年最大的价值,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耐承受/体验“多姿多彩”的滋味。开始入门,觉得喝茶舒服有品味爱屋及乌喜欢茶具;成高手,感受香醇韵滑等等
  • 笼统的说法不易于挑选心动的物品,讲得再详细一些是从物品的使用功能是具有便利性的,从物品与其他物品的搭配上融洽合适,从设计感上给然一种一眼心动的欢喜,以及在你的生
  • 前几天刚刚过完生日,我这心里也是五味杂陈的,因为每过一次生日就意味着年龄又大了一岁,再加上我经常“折腾”皮肤,皮肤上也开始出现这样那样的衰老问题,抗老更是一点都
  • 还有一定提前买票看完了城池营垒坐等下周结局就酱,总结完毕,放图移动式污泥脱水车,将叠螺机集成到车体,可实现污泥移动化工作。4、旋转式甩干系统,硬化后打包运出,减
  • 今天的人依然爱着玉兰,自然山水、人文胜迹,都可以遇见玉兰盛开,吹兰芬馥,若雪涛落玉,蔚为奇观。”文徵明偏爱玉兰,他称赞玉兰“譬彼孤洁士,可望不可亲”的芳洁高雅,
  • 这次虽然是双芯发布会,但也是vivo X90的预热了,首发联发科天玑9200,跑分接近130万,绝对是当下的芯片王者,外加一颗自研V2芯片,还有蔡司T*镀膜等等
  • 需要小心后劲不足的问题,建议一鼓作气的时候也要保存能量进行后面的发挥,偶尔也有贵人的助力。需要小心后劲不足的问题,建议一鼓作气的时候也要保存能量进行后面的发挥,
  • 真的从头到尾不停在截图,又跟姐妹一起感叹啊是文学啊qwq宣玑小可爱啊骨子里是朱雀后羿看管赤渊表面日天日地满嘴跑火车但是碰下陛下都觉得自己放肆啊这是什么宇宙甜心啊
  • 4.别克君威:外观时尚运动、性能出色、操控优秀,再加上那优惠力度,简直让人爱不释手。4.别克君威:外观时尚运动、性能出色、操控优秀,再加上那优惠力度,简直让人爱
  • 然后看看李晨送给范冰冰的七夕礼物,这只熊据说也是很贵的,当时看到这个礼物,大家有也是非常感动的。然后看看李晨送给范冰冰的七夕礼物,这只熊据说也是很贵的,当时看到
  • 例如, flK线(即 我们经常在证券报刊杂志上看到的一种 K线)它 反映的足股价短期走势。但作为股市中人,对 绘 制 K 线的原理和方法是必须懂得的. 这对研
  • 之后的几句,纳兰都在借典,我总以为它们配不上这句有太多故事,有太多美好,也有太多悲伤,所有的相恋,所有的怀念,所有的愁苦,所有的忧伤,若都回到最初的那一天,哪里
  • 中国篮球队员,因身高太高,很难跟普通人结婚生活,结果,很多选择了女篮或者男篮队员结婚,这就形成基因叠加效应。如果仍然将它们统一定义为《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那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