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7年,陕西省宝鸡市的荒郊地里,有人无意中发现了几块奇怪的石头,这些石墩好像是一个模子里扣出来的,整整十块,材质是花岗岩。
清除掉石头身上的泥土,人们惊奇地发现,石头上居然刻有文字,而且十个石墩无一例外,却没人看得懂!
既不像西周金文那么随意豪放,也不像秦小篆那么规范纤细,可以说是稀世遗文。金石家们翻阅了所有能找的史料、档案,也没有找到类似的字体。
这些金石家们认定,石鼓上的文字,属于我国文字演进史上缺失的一环,属于大篆。大篆是在甲骨文、金文之后,在小篆之前的文字。
金石家们考证认为,石鼓文是秦统一文字的基石和母体。在诸侯割据称雄的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在各个诸侯国之间千变万化,这就给政令的推行和各地的文化交流造成重重阻碍。
秦统一后,统一文字已成为当务之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书同文”,由丞相李斯和赵高、胡毋敬等人整理文字,以简化秦文“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行全国,废除了其他各种异体文字。
此外,秦始皇出巡所到之处都要立碑刻字以示天下,如泰山石刻。后来狱吏程逸又根据民间流行的字体,整理出更为简明易行的新书体——隶书,作为日用文字在全国范围推广。
隶书的出现是我国文字由古体转为今体的重要里程碑。先秦古字经过这次整理,很多后人均知秦始皇以后的文字,却不知小篆之前中国的文字是什么样子的。
石鼓的出现,其文字记述展示了秦始皇统一前一段为后人所不知的历史。韦应物的《石鼓歌》中说:“今人濡纸脱其文,既击既扫白黑分。”石鼓文也因此盛名远播。
石鼓在唐朝被发现时已满目疮痍,一些文字已模糊不清。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奔蜀,后唐肃宗平叛,坐镇凤翔,十面石鼓被运到凤翔城南。
元和九年,凤翔府尹郑余庆将石鼓移到文庙保管,不料却少了一面“作原”鼓。后来唐朝衰败,战火四起,剩余的这9个石鼓在随之而来的五代战乱中淹没散失了。
10个石鼓本是怎么诞生的呢?这还得从秦人的祖先说起。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雒邑,秦人因护驾有功,得封“岐以西之地”建立秦国,秦人的领袖也由大夫升为诸侯,其第一位君主秦襄公率领秦人与强大的戎狄进行了连续四年的战争,最后战死在今宝鸡地区。
他的儿子秦文公继任后,继续与戎狄作战,公元前763年,他率领700勇士“东猎”,历时一年,把秦疆土推进到了泾渭之汇,而这里正是秦先祖非子为周王牧马之地,于是“乃卜居之”。
据史料记载,秦国君初开汧殹,即举行敬祖祭天大礼,周王也派使臣参祭。为了让后代都铭记这段历史,秦国把这些事情都编成咏歌刻在石头上。
据说,这些石鼓文最初有465个字,在其后的风雨中,由于自然环境的侵蚀和人为破坏,石刻文字残缺不全,现在仅存310字。
秦朝灭亡后,这些石鼓也就悄无声息地被人们遗忘了,直到一千多年后的唐朝,才被人们无意间发现。
北宋仁宗初年,时任凤翔知县的司马池,也就是司马光的父亲,主政凤翔时,几个农民在荒郊野外发现了失落的9面石鼓。
司马池拿出银两收购了这些石鼓,并将它们运送到凤翔府学妥善安置,可惜的是,少了一个鼓,这成为司马池的毕生遗憾。
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一位名叫向传师的金石收藏家,有一次去乡下探亲。在一位农户的家里,看到了被做成捣米臼子的石鼓——“作原”。
原本好好的石鼓被凿出了一个大洞,向传师以全部盘缠及帮工干活的代价,买了这面石鼓,运回凤翔府学。虽然“作原”石鼓被凿成了臼形,但十面石鼓终于聚齐了。
北宋年间,痴迷于书画的宋徽宗下诏将石鼓运往汴京。石鼓运来后,先放太学,后又置保和大殿,并用黄金泥填入字内,以示宝贵。
“靖康之变”时,二帝和石鼓一起被金军押送到北方的金朝。金人爱金不爱宝,剜出文字上的黄金,把石鼓扔于荒野。
元灭金后,忽必烈采纳了王檝的建议,在金朝枢密院原址上建起国子学。王檝四处寻找石鼓,终于在荒野发现遗弃的石鼓,就将其置于国子学,派专人看护。
而后又根据太学祭酒虞集建议,将石鼓放在孔庙大成殿门内左右石壁下,下砌砖坛,庞设围栏,供学子观看,直至民国。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大批文物被迫大迁移。从1933年开始,文物离开北平南迁,后又西迁,再东迁南京,历时14年到1947年底,西迁国宝才安然无恙重返南京故宫博物院分院。
1948年,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国民政府决定将分馆文物移迁台湾。石鼓由于太重,没有被运走,依旧放置在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里。
1950年,石鼓连同其他文物一起重回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1958年,装有石鼓的箱子被打开了,开箱后陈列于故宫博物院箭亭,如今放在故宫博物院宁寿馆展出。

#历史那些事#

公元627年,陕西省宝鸡市的荒郊地里,有人无意中发现了几块奇怪的石头,这些石墩好像是一个模子里扣出来的,整整十块,材质是花岗岩。

清除掉石头身上的泥土,人们惊奇地发现,石头上居然刻有文字,而且十个石墩无一例外,却没人看得懂!

既不像西周金文那么随意豪放,也不像秦小篆那么规范纤细,可以说是稀世遗文。金石家们翻阅了所有能找的史料、档案,也没有找到类似的字体。

这些金石家们认定,石鼓上的文字,属于我国文字演进史上缺失的一环,属于大篆。大篆是在甲骨文、金文之后,在小篆之前的文字。

金石家们考证认为,石鼓文是秦统一文字的基石和母体。在诸侯割据称雄的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在各个诸侯国之间千变万化,这就给政令的推行和各地的文化交流造成重重阻碍。

秦统一后,统一文字已成为当务之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书同文”,由丞相李斯和赵高、胡毋敬等人整理文字,以简化秦文“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行全国,废除了其他各种异体文字。

此外,秦始皇出巡所到之处都要立碑刻字以示天下,如泰山石刻。后来狱吏程逸又根据民间流行的字体,整理出更为简明易行的新书体——隶书,作为日用文字在全国范围推广。

隶书的出现是我国文字由古体转为今体的重要里程碑。先秦古字经过这次整理,很多后人均知秦始皇以后的文字,却不知小篆之前中国的文字是什么样子的。

石鼓的出现,其文字记述展示了秦始皇统一前一段为后人所不知的历史。韦应物的《石鼓歌》中说:“今人濡纸脱其文,既击既扫白黑分。”石鼓文也因此盛名远播。

石鼓在唐朝被发现时已满目疮痍,一些文字已模糊不清。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奔蜀,后唐肃宗平叛,坐镇凤翔,十面石鼓被运到凤翔城南。

元和九年,凤翔府尹郑余庆将石鼓移到文庙保管,不料却少了一面“作原”鼓。后来唐朝衰败,战火四起,剩余的这9个石鼓在随之而来的五代战乱中淹没散失了。

10个石鼓本是怎么诞生的呢?这还得从秦人的祖先说起。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雒邑,秦人因护驾有功,得封“岐以西之地”建立秦国,秦人的领袖也由大夫升为诸侯,其第一位君主秦襄公率领秦人与强大的戎狄进行了连续四年的战争,最后战死在今宝鸡地区。

他的儿子秦文公继任后,继续与戎狄作战,公元前763年,他率领700勇士“东猎”,历时一年,把秦疆土推进到了泾渭之汇,而这里正是秦先祖非子为周王牧马之地,于是“乃卜居之”。

据史料记载,秦国君初开汧殹,即举行敬祖祭天大礼,周王也派使臣参祭。为了让后代都铭记这段历史,秦国把这些事情都编成咏歌刻在石头上。

据说,这些石鼓文最初有465个字,在其后的风雨中,由于自然环境的侵蚀和人为破坏,石刻文字残缺不全,现在仅存310字。

秦朝灭亡后,这些石鼓也就悄无声息地被人们遗忘了,直到一千多年后的唐朝,才被人们无意间发现。

北宋仁宗初年,时任凤翔知县的司马池,也就是司马光的父亲,主政凤翔时,几个农民在荒郊野外发现了失落的9面石鼓。

司马池拿出银两收购了这些石鼓,并将它们运送到凤翔府学妥善安置,可惜的是,少了一个鼓,这成为司马池的毕生遗憾。

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一位名叫向传师的金石收藏家,有一次去乡下探亲。在一位农户的家里,看到了被做成捣米臼子的石鼓——“作原”。

原本好好的石鼓被凿出了一个大洞,向传师以全部盘缠及帮工干活的代价,买了这面石鼓,运回凤翔府学。虽然“作原”石鼓被凿成了臼形,但十面石鼓终于聚齐了。

北宋年间,痴迷于书画的宋徽宗下诏将石鼓运往汴京。石鼓运来后,先放太学,后又置保和大殿,并用黄金泥填入字内,以示宝贵。

“靖康之变”时,二帝和石鼓一起被金军押送到北方的金朝。金人爱金不爱宝,剜出文字上的黄金,把石鼓扔于荒野。

元灭金后,忽必烈采纳了王檝的建议,在金朝枢密院原址上建起国子学。王檝四处寻找石鼓,终于在荒野发现遗弃的石鼓,就将其置于国子学,派专人看护。

而后又根据太学祭酒虞集建议,将石鼓放在孔庙大成殿门内左右石壁下,下砌砖坛,庞设围栏,供学子观看,直至民国。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大批文物被迫大迁移。从1933年开始,文物离开北平南迁,后又西迁,再东迁南京,历时14年到1947年底,西迁国宝才安然无恙重返南京故宫博物院分院。

1948年,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国民政府决定将分馆文物移迁台湾。石鼓由于太重,没有被运走,依旧放置在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里。

1950年,石鼓连同其他文物一起重回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1958年,装有石鼓的箱子被打开了,开箱后陈列于故宫博物院箭亭,如今放在故宫博物院宁寿馆展出。

【此碑应是如今岳麓山中最古老的文物,但来历成谜,至今难解】
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自行拍摄,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寻访时间:2020年10月16日
写了两篇岳麓山的墓,今天不妨换个脑筋,来说一个很有趣的东东,按照国保名录中的立项,姑且称之为“禹王碑”吧。中午饭点将近,一身也被雨淋得不甚舒服,拜谒完黄兴墓后,遂沿着一条小径北行向上准备去电视塔那边用膳。行至近山巅的一个小平台,正好就遇见了禹王碑。自然,这是被认为和禹有关的一通古碑了。

眼前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封闭式石亭,只有碑文这一面,用铁栅栏门隔开,近前则可看清禹王碑之全貌。除了民国题记之外,其余斗大的数十字我是一个不识,不过这倒也没啥丢人的,因为从古至今号称能“看懂”的人就没几个,而它们真正的意思,至今也并无定论呢!旁边的官方介绍称,此碑相传原在南岳衡山岣嵝峰,故而又名《岣嵝碑》,南宋时一个叫何致的人发现了它,并将其摹拓下来刻在岳麓山上。读完这段介绍,我心中不由疑窦丛生,回家后便兴致勃勃地从史料中探索它的来龙去脉。

茫茫禹迹遍九州,大禹治水的往事是人尽皆知。不过禹所处的年代距今已四千多年,即便是如此伟大的人物,想还原他生平之足迹也几无可能。古人将其神化,留下诸多传奇故事口口相传,这倒可以理解,不过若用故事去讲历史,怕又不太合适了。在这里得先达成个基本共识,大禹是人而不是神,纵横四海靠的也是一双脚板,至于那些诸如降龙斩蛟、金简玉书之类不太科学的,看个乐呵也就罢了。

不得不说,官方的那段介绍虽是限于篇幅,许多问题没交代清楚,但斟酌起来用词却颇为严谨。其既没有采用任何神话,也并未提出碑文的内容说的就是禹,此刻我对它的感觉倒更多是赞赏了。好吧,让我们先来看看古籍中是怎么说的。

禹碑最早见诸于文献记载,当是东晋罗含所著的《湘中记》,曰:“岣嵝山有玉牒,禹按其文以治水,上有禹碑”。罗含是湖湘本土士人,宦游多年,此书被认为比较靠谱,不过读这段记载也很难看出他本人是否真见过禹碑,但无疑采用了传说。值得一提的是,此时距大禹治水也有两千多年了。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引用了罗说,《水经注》诚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但郦道元是北朝人,就没到过南边的湘水来,故南方水系其实是它的软肋,这也是后世的共识。到了南朝,有一个叫徐灵期的道士在衡山修持,著《南岳记》,这大概是介绍南岳山川最早的一本专著。其中提到了“云密峰有禹治水碑,皆蝌蚪文字。碑下有石坛,流水萦之,最为胜绝。”。这样看起来,徐是真见过这块碑的,但显然也只字不识。大约在同期还有其他一些著作,不再一一列举。那么问题就来了,在大禹治水的两千多年后,罗含也好,徐灵期也罢,既然都看不懂,他们又是如何认定这个古碑就是禹碑的呢?

受这些著作的影响,自唐开始便有韩愈、朱熹、张栻这些大咖级驴友到衡山现地寻访,但皆是乘兴而来,铩羽而归,朱熹甚至断言压根没这玩意。直到南宋宁宗皇帝嘉定五年(1212年),才由上文所说的那位何致(又作何贤良,字子一)发现了它。何致是何许人完全不见经传,关于此事最早的记载当是宋人张世南的《游宦纪闻》,叙述颇详。张与何是同时代人,此书成书之年代又极近,所述当较为可靠。不过张世南还特别提到了一件事,即何致把碑拓献给了湖南安抚使曹彦约,曹是很喜欢,但当时就有人说何是蒙骗曹的。于是何就把它刻在了岳麓书院后面的巨石上公之于众,或是有自证清白之意吧。另有一事值得一提,那就是在何致之后,再无人见过衡山的禹碑了。

后来岳麓书院迭遭毁废,何致复刻的这块禹碑也直到明嘉靖年才重现世间,自此被广泛翻拓流传,如今在各地所见,绝大多数循自岳麓。明代才子杨慎将77字碑文“破解”出来,然则如何译出却是未知,终难让人特别信服。此后数有人为之,各种破解版本文意出入很大,但也均未跳出大禹的窠臼。直到近代方有学者认为是战国时期的,有兴趣的朋友可参见《岳麓书院志》,里面有每个字的破译图解。不过,不管是哪种说法,都难以得到广泛的认可,所以碑上的文字仍是个未解之谜。

说老实话,我其实也不认为此碑是禹迹。我对于古文字自然是一窍不通,头一眼看还以为是古篆,直到发现一个不识才知不对。但其字的形体和排列,看起来明显比甲骨文更加进化了,焉能更为古早?这也是我当时最直观的感受。在看了诸多史料之后,因为一些疑点,我甚至一度怀疑会不会是何致自说自话把大家都给玩了?但不管如何,此碑总归立在岳麓山上八百多年了,大概也已经是岳麓山上最古老的文物。有朋友可能会说古麓山寺和岳麓书院,不是始建得更早吗?是的,但麓山寺曾六度毁于战火,岳麓书院则是清代重修,还真不一定有哪块砖瓦能早过这“禹王碑”呢!

有人把禹碑和黄、炎二陵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文物界三宝,这或许稍显夸张,否则如何到第七批才能跻身国保呢?从官方的国保列项和介绍中大约也可揣摩出一个意思:既然千百年来一直都叫禹王碑,不妨先这么叫着,至于到底是不是,那就等以后真能破解了再说吧。当然了,即便是如今考古成果和学术水平不断攀升,许多古代文明的谜团仍然无法解开。搞不好,禹王碑终归也就只能叫这个名字了。
其实,在博大精深的历史文明面前,我们都是“无知”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为什么这所低调的大学受到华为青睐? 2020年,任正非一意孤行将“鸿蒙生态班”落户于西北工业大学,此前华为校招200万年薪的毕业生、包括华为总裁余承东都是毕业
  • #辛丑年#农历七月三十,晦日。阴转小雨!七月末,鬼月尽。 敬畏天地自然,天道轮回。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辛丑牛泥泞,“人魔鬼样”之人,否境在劫难逃。此乃天数
  • 这些劣种又来了,人家都是精英治国,而他却在搞什么爱国者治国,很久很久以前我就说过他们是专门搞垃圾的,即使是经历了青政到民-国再到被日本侵略这样的惨烈教驯也依然没
  • 【带团队,必须做到五要五不要】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你应该怎么去带团队?今天跟大家分享,带团队的:五要、五不要原则! 五要原则 一、要带头 作为领导、团队负
  • 《立秋有感》 往事如烟秋爽意,此秋百感却交集。 去年望秋别酷暑,而今宅家迎秋吋。 天使素裹香汗急,数万志愿苦助力。 自古扬州誉天下,客游仙境醉梦迷。 且看花城
  • 日前,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主办,德国工商会和IFA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及家电展览会支持,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协办的“第十七届(2021)中国家用电器创新成果发
  • 今天是#世界狂犬病日# ,对于狂犬病和狂犬疫苗,尤其是孩子,到底应该执行怎样的标准,为此我咨询了儿童医院的Dr.L,内容有很多,我挑选大家误区比较多的几点来分享
  • #河粉日记# 意外地“全勤”了中泰这个小长假所有的公演,依旧看遍三队,收获了不太一样的快乐。 小安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小肥的小裙子代役公演,而如今的n3公演,怎么
  • 【统计局:大宗商品价格总体高位运行、国际物流成本较高、芯片短缺等问题仍在推高企业成本】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表示,总体来看,尽管受到散发疫情和汛情冲击及
  • #国风还能这么玩# 13年 第一次听到古风歌曲 歌名记了很久 人生中第一次接触国风的开始 16年 去了东方盐湖城 彼时国风仙镇的名号还未喊出 只觉周围环境闲适
  • #中国哲学智慧# 牟宗三先生讲演录: 陆象山说:“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心外无物”。此心是根据孟子讲的,孟子言本心,“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尽
  • #摄影人[超话]# 今天小暑烈日炎炎,真的好热。我继续宅家,上午先后来了六位客人,下午忙家务干农活,晒出了一身的汗。娄师白曾言:“艺术可以无国界,但艺术家是有祖
  • #宇宙鸿荒[超话]# ❣️11月5号北京贩卖焦绿指南巡演交流楼❣️ 有需要找小伙伴、拼/车、拼/房、出/求piao等相关情况,请大家都统一在这个帖子下提
  • 激励我们成长的12句话: 一、当你处于低潮期的时候,好好想想,就算现在攒不到钱,攒点知识,交情,经验,最不济攒点教训也行。 二、现在为难你的人和事,都是在逼
  • 【王毅在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军控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视频讲话】2021年9月1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中国军控与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阳光信用#人性本善,纯如清溪流水、凝露莹烁。欲望与情绪如风沙袭扰,把原本如天空旷蔚蓝的心蒙蔽。但我知道,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不管
  • 1996年7月,一架波音747突然在高空爆炸,机头当场断裂,这一幕被另一架飞机上的乘客全程目睹,他们认为波音客机被一枚导弹击中,而坠机海域恰巧有一艘美国军舰在航
  • 【追星日记】 1.电视剧《我亲爱的小洁癖》,现在在谈沈月和刘以豪。 2.刘亦菲手中的通告资源本就不多,她这几年事业心不重,反而更喜欢接一些轻松的工作。她和母
  • “女人,你敢夺走我的第一滴血?!!” 一时贪吃,她擦擦嘴就跑,不料兽性总裁上门求负责。 五年前,她被渣男贱女欺负陷害,差点坐牢,惨到不行。 五年后,她带着一对天
  • 我的电影课:希腊电影《流浪艺人》。(2021 第117号作品》。我的评分:4(满分5)。《流浪艺人》是安哲罗普洛斯《希腊现代史三部曲》之一,长达四小时但只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