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兴兵讨伐匈奴,成就个人高光时刻,抒写西汉辉煌历史】讨伐匈奴是西汉一段光辉的历史,更是汉武帝的“高光时刻”,在执政期间,刘彻多次出兵百越和朝鲜,获得了不小的战果,但是他本人对于这样的战国并不满意,因为对外战争中,汉武帝认为朝廷外部的最大威胁是北方匈奴,因此他们始终以匈奴为最主要的敌人。#历史冷知识#

经过西汉朝廷内部激烈辩论后,武帝说服了主和派,并决定教训一下匈奴。在前138年和前135年分别由庄助和王恢等人两次向闽越出兵,不过是初试剑锋的练兵措施和稳定后方的战略先声而已,真正的对外战争是前133年在北方马邑(今山西朔县)拉开的,在其后的四十多年间,刘彻大兴兵革、发军命将,一直把匈奴作为军事打击的重点。

从“和亲”到战争

汉朝自刘邦于公元前200年平城(今山西大同西北)之败后,一直对匈奴采取妥协的和亲之策,这种迫不得已的办法并未彻底消除匈奴的侵扰,因而始终成为汉朝执政者不大愉快的心结。

谋求兴国、志存高远的刘彻其实一上台就对用兵匈奴有所考虑。他曾经说过:“高皇帝留给我平城之忧,高皇后时单于来信极其无礼。从前齐襄公远报九世之仇,《春秋》上赞扬此事。”

其实,通过这件事,我们不难发现,《春秋》的赞扬正是完全诠释表达汉武帝心迹的。征讨匈奴和复仇兴国当是刘彻心中早存的愿望。

前138年时一位降汉的奴人说到,匈奴攻杀了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人怨恨奴,苦于无人援助。汉武帝一听此言,立即招募能出使月氏之人,遂有汉中人张应募出使。刘彻的招募和遣使,是他寻求同盟国而准备对付强敌匈奴的一步战略措施。

前135年,匈奴请求和亲,刘彻让群臣商议此事,刚从越前线凯旋回朝的王恢和韩安国均参与了这一讨论。与匈奴和亲本是汉朝延续了几十年的惯例,刘彻在临事前让群臣商议讨论,可见他对这一实行多年的方针已在重新审视。

汉匈第一战

由于群臣大多附和韩安国的和亲之议,刘彻遂答应了和亲,但他对该方针的持疑态度已非常明显。前134年,他将英勇善战的李广和程不识分别任为骁骑将军和车骑将军,让他们屯守北方的云中和雁门之地,对奴的战争部署已开始实施。

前133年,经汉朝廷精心策划,边塞之人以利引诱单于十万骑兵入马邑,三十万汉军伏兵以待。

但此战进行得并不顺利,因为单于尚未进入汉军的包围圈就引军而遁,然而汉军的意图已经暴露,战争的序幕已经拉开,两个强大的对手撕开了温情的面纱,毫无掩饰地亮剑朔漠,注定要发生决胜雌雄的较量。

升级全面战争

这期间汉匈决战因中间十多年的休战和准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马邑诱敌至前117年的十多年为前一时期,这期间汉朝大规模地用兵匈奴,双方交战许多次。卫青、霍去病以及李广、公孙、赵食其等名将连出边塞,屡获大捷,汉朝在与匈奴的较量中终于渐占上风。

匈奴力不能敌,向北远逃,把王庭也从漠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撤离。前9年,刘彻派李广利、李陵两将分路向匈奴进击,开始了汉与匈奴后一时期的一轮决战,直到前90年,战争仍在继续。

这十年交战汉军已不能保持原有的优势,双方消耗都很巨大,两年多后刘彻去世,汉匈之间的关系逐渐缓和,又开始和亲,但两国关系已经不再是从前的西汉屈辱和亲了。

对匈战争成功的关键—将领

战争是造就将军的场所,在对匈奴的规模化作战中,汉朝的一大批军事才脱颖而出,这期间出现了很多历史名将。这些将领曾统兵十几万,挥师数干里,深入漠北,斩将杀敌,为汉朝的战立下了不灭的军功,使刘彻北讨匈奴的战略得以成功推行。

任何时候执政者对统兵之将的任用都持极谨慎的态度,要以将领的绝对忠诚来保证军权的安全。

刘彻在这一事情上也毫不例外,他对匈奴用兵几十年,战场上大部队的最高统辖权始终是在自己的亲成手中。

卫青是刘彻早期宠爱的夫人卫子夫的弟弟,前129年被拜为车骑将军,他初次率兵北征时,名将李广即为他的麾下一部;与卫青相并列的军队统帅霍去病是卫子夫姐姐的儿子;后期重用的将军李广利又是刘彻当时宠幸的李夫人之兄。

国家的最高将领偏偏都出在皇帝的内亲当中,刘彻选人命将的主观意向当是非常明显的。刘彻在战争中让自己的内亲统兵领将,既出于军权安全的考虑,也是对任用者宠幸的表示。

这是一个崇尚进取,讲求军功的年代,把自己的爱幸之人放置于统兵之位,实际上是给了他们建树功勋的机会。

前99年李陵要求从李广利的大军中划拨出来,由自己独率一军北击匈奴,刘彻只拨给了他五步卒,终使其立功之愿化为泡影。相比之下,刘彻对内亲们的信任与爱幸显而易见,这难免让人觉得不公。

在迎战匈奴的这条北方战线上,汉军并非每战皆胜,汉军讨伐匈奴曾经有过不少折兵损将的失利,尤其是李广利掌军的后期出征,汉军有一些强弩之末的味道,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汉匈双方都损失惨重。

但无论如何,几十年的大规模战争毕竟从根本上重创了匈奴的威势,迫使其远适北漠,为汉朝开拓出了一大片辽阔的疆土。

与此同时,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朝与匈奴以及为数众多的西疆诸国进行了必要的外交活动,通达出使西域的张骞、不辱使节的苏武产生于这样的时代,其垂世的功业和不朽的人格为这个时代增添了不小的光彩。

宋明理学的源流
1、宋代理学为什么会起源
(1)、收拾人心
拨乱反正的需要。
唐末五代十国武人专政,风气败坏,道德沦亡,毫无廉耻,宋代读书人为扭转这不良风气,挽救人心社会,从教化入手而开讲学之风,促成理学存在基础。

(2)、与佛教争夺人心
抗击西方意识形态。
隋唐以来,佛教迅速发展,其精密思辨特点,对中国儒家这种缺乏逻辑思辩能力的格言式学说产生了致命的冲击,几乎瓦解了儒家学说。尤其是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之道影响为最大。
儒家思想一向以现实社会的伦理纲常为主,但是大多是结论,缺乏哲学上的推理系统,无法解释疑惑,无法让人信服。
儒家学说是实用主义的,强调学以致用,其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政治技术,离不开功名利禄,没法进入形而上学境界,无法超越自己,例如儒家从不讨论:人是什么,我是谁,为什么活着,人可以知道的知识边界是什么这类古希腊时代热门的问题。

但是人类与动物不同,必然会问精神上的问题。由于我们精神是可以超越有限和无常的,但是精神的载体不论是生物身体或宇宙(六合八荒为宇。古往今来 为宙)都是有限和无常的,都有起点和边界。这就导致一个人生基本苦恼,也是一个人的基本问题:在物质领域不存在无限永恒,而人的精神却在追求超越这种有限 和无常。这样超越的的结果必然是从自我进入忘我,从理性进入信仰,从清醒进入混沌,超越的必然结果是无长短大小,先后轻重这些基于时空尺度的比较概念(超 越的标志就是消灭了时空概念,所谓坐忘的特征就是不知何地,不知何时),这种纯粹的精神永恒和无限境界按照很多超越者的描述时存在的,这就是所谓的彼岸, 不过这个彼岸只有精神才能达到,载体是去不了的。这个境界给中国的士大夫阶层打开了以上大门,远远超越了儒家政治技术学说的境界,导致儒家学说节节败退。

所以就算是唐代儒学得到政府大力倡导,但是由于儒学知识体系和逻辑体系的粗糙,实际影响却远不及佛学,甚至日益衰微,气息奄奄,士大夫阶层均以修行超越标榜。

宋初学者为建立儒学能够对抗佛教的逻辑体系和形而上学体系,不得不吸收道教和佛教中关于宇宙本体的概念(因为自己没有,儒家学说本质是如何做官的官场学说),作为建构自己的宇宙论和本体论,这就是理学。

(3)、儒学需要改革
传统意识形态需要修补。

儒学自两汉以至隋,已由孔、孟、荀的儒学变为经学,已经僵化到奄奄一息,必须创新求生。

经学从西汉、东汉到唐代,已由注重微言大义的今文经学一变而为专重训诂考据的古文经学,由笺注经传的“注”再变而为“注”作“注”的疏,致力于文 字训诂名物考据、章句分析,与孔、孟、荀“尊德性”、“论政治”的学风距离越来越远,而且笺注日趋繁琐,而唐人作“疏”,例不破“注”,即“注”有错误亦 不会指出,反而代为解释维护,这种琐屑的讲疏,有违孔、孟遗意,忽略先哲经传中所含义理的讨究,舍本逐末。已经走投无路。

其实韩愈、李翱的作《原道》、《复性书》时,就已经提出要创新,
他们鄙弃汉儒琐碎的训诂、章句之学,要专究于修己、治平之道,而着力于做人的工夫。

(4)、宋朝中央政府需要
君主大力提倡。是巩固权力的需要。
宋初各帝鉴于唐末五代以来伦理道德崩溃,臣民的廉耻之心尽丧,社会风气因此而败坏不堪,使一般的士人只求荣利,不重气节。如五代的冯道历事四姓十君而不以为耻,反而自称为“长乐老”洋洋自得。

更由于宋朝得位不正,担心武人效仿陈桥驿故事,所以坚定执行重文弃武国策,认为让国人多读书,就能防患于未然。
所以从宋太祖立国开始,便执行文做官而分利的政策,极力提倡文教,奖励儒学,力崇实践,专事于修养的工夫。

于是社会风气为之转移,进而成为宋儒致力于身心修养的理学。

国家政策的支持,导致宋代书院极盛,例如白鹿、岳麓、应天、嵩阳四大书院。书院多聘请名儒主讲,他们大多排斥功利,崇尚道义,教学宗旨在于发扬孔门义理之学及修己立人之道,开启了理学身体力行的风气。
这样也就彻底解除社会精英可能对宋家皇位的威胁。当然后遗症是让整个民族变成小白兔,精神被阉割,人人是太监,整个国家精神上不堪一击。

2、周敦颐
理学的开山鼻祖是周敦颐,周敦颐传程颢、程颐,二程再传朱熹,而奠定理学的基础。

周敦颐主要成就是《太极图说》和《通书》。
《太极图说》以图形说明宇宙发生的原理和次序,《通书》则重在阐述“诚”的意义。

周敦颐学说渊源于道家的太极、阴阳五行之说,参以佛家的心性,而以儒家仁义之道为宗。他核心名句是以“无欲故静”作为修养方法(实际是来自佛家“清静寂灭”之说,又与道家的“恬静无欲”有相近地方)。
周敦颐认为宇宙的起源乃由“无极而太极”,“太极”是宇宙的本体,“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极而后静,静极而后动,循环不息而生金、木、水、火、土五行,由五行而生万物。

在人生方面,周敦颐认为阴阳五行配合得最恰当的就是人,所以万物中以人最灵秀,具有太极之理、五行之性,受太极“纯粹至善”的“理”,故人之性本来是善。
宇宙既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则人亦有仁(木)、义(金)、礼(火)、智(水)、信(土)五常。

其见诸实施,则不外乎仁义二者(所以配合阴阳)。
仁义之性,皆是善的,但用得不当,却可变为恶,所以人要不离乎中正以立“人极”(做人的标准),欲立“人极”,必须无欲、主静,无欲便会心灵虚 静,于事物的是非利害的考虑上便能居于中道,明理通达,而在行动上便自然的正直无私,能做到这样的话,便能达到至诚的境界,也是一个圣人的境界,同时也是 一个太极的境界,达至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

周敦颐的学说已将宇宙论与修身为人之道揉合一起,建立起理学基础。
3、程颢和程颐
程颢、程颐的学问就是在《通书》基础上发展的。
但是二程不喜欢探讨宇宙问题,而主张直接从人生实际经验来建立人生的道理,因此教人从实际生活与内心体验上来寻求修养的方法。

程颢认为天下一切真理必须经过亲身体验,才不会流于空谈,他认为“天理”在于“仁”,人如能具有仁德,便能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所以学者必须先“识 仁”,他说:“学者须先识仁,义、礼、智、信皆仁也”。他认为“仁”在人之本性中,不须外求,只要“明心”,便能“见性”,便能“求仁”“得仁”,我们明 白这道理后,便须紧记不忘,更要身体力行,一切行事,皆本此心去做,即所谓以“诚敬存之”,所以“诚”与“敬”便是明道、修身、养性的法门。

程颢侧重“心”的修养,认为“舍心之外天下无理”,要人“自其心体验天理”。
总之,程颢认为学者须先识仁,然后以诚敬存养。他重内心体证,认为人必须透过内心反省以掌握做人、修养的道理。名言是“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程颐论“心性”与程颢相同,但论“诚、敬”方面的修养则不一致。程颐提出“存天理,去人欲”的方法在“涵养”和“进学”两方面,并认为“涵养须用 敬,进学在致知”、“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一方面修己的意志,使之专一集中,不为外物所动(敬);一方面今日格(“穷”(求)的意思)一物(理), 明日格一物,然后加以归纳,便会豁然贯通,明白万物都是一理。他主张“持敬”与“穷理”并重。
这是朱熹朱熹道问学、即物穷理之学说的来源。

4、朱熹
朱熹集宋代理学之大成,他认为“格物”、“致知”可帮助了解个别事物的理,从而归纳了解宇宙的天理,因此他认为修养方法在“道问学”以致知,“存天理”以去人欲。

朱熹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真理存在,这个真理就是“太极”。至于“真理”要表现而成为具体的形象,则有赖于“气”。他说:“理也者,形而上 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由此而解释到人、物的形成:“理”与“气”合而构成人,由于气中有清、浊,因而人性亦有善、有 恶。

因此,朱熹教人从善,要“存天理,去人欲”。
要去人欲,便必须“敬”与“致知”。
所谓“敬”,是要使人的一己之心,常常受到警策监督,一旦有私念私欲的萌芽,便要马上加以克制;“致知”即求取学问的意思,他以为天下之物理精髓皆具于圣贤书中,所以读圣贤典籍便是致知的所在,而古书则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六经的阶梯。

人若做到“敬”与“致知”,是绝对可以到达至德、至善、至理的境界。

宋代的理学经朱熹提倡而大盛。

5、邵康节(邵雍)
另外一个原创者是邵雍,着有《先天图》等。他根据《易传》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参杂道教思想,认为宇宙之本是“太极”,亦即是“道”、“心”(换 言之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太极永恒不变,而天地万物皆有消长、有终始,人如能知天地万物之道,便能参天地、育万物,成为天地万物的主宰(简单说就是天人 同构)。

6、陆九渊

另外一个原创者是陆九渊,他认为“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故透过自我内心的反省即可了解天理;他重视持敬,持敬使人能明心见性,因此他强调反省,认为知识的多寡与个人修养无必然关系。而提倡“尊德性”。

陆九渊特别注重持敬的内向工夫,主张心即是理,不容有二,认为即物穷理为支离破碎,而教人先发明本心之明,而后博览,以应万物之变。陆九渊名言:“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陆九渊启发了明代王阳明的心学。

7、张载
还得介绍一下张载。张载是继孙复、范仲淹经世济人的思想再加以性理的参透而成。张载治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

张载认为万物的生长发展都由于气的聚散、动静,气中又有阴阳二性,沉、降、静之性是阴性,浮、升、动之性是阳性,气有聚散,气聚则物成,气散则物 毁。气的聚散,有一定的规律。所以物的产生,有一定的秩序,这叫做“理”。“人”亦由气聚所产生,故亦得其性的部分,具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人 与万物俱生于天地之间,天地是人与万物的父母,人就应该努力破除“我”与“非我”的界限,而使个体和天地万物合一。为达这目的,首先要变化“气质之性”, 使它恢复为原来的“天地之性”;“天地之性”就是朱熹所说的“理”。

张载在《西铭》一文中阐明人对宇宙所应持的态度:“吾人之体”即“宇宙之体”,“吾人之性”即“宇宙之性”,我们应视宇宙为父母,应以事父母之道对待宇宙,应视天下之人皆如兄弟,天下万物皆如同类。

所以张载提出了“民胞物与”的主张。

张载核心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叶适

叶适是理学务实派(事功派)的代表人物,特点是“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也即可行性优先于必要性)。叶适曾经与朱朱熹陆九渊鼎立而三。

叶适提倡功利,反对空谈性命,认为学者重点是学以致用,所以重典章、重经济、重致用,倡改革,主张“义理之学不必深穷”。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反对传统的“重本抑末”(即只重农业、轻视工商)政策。

叶适的哲学思想是:强调“道”存在于事物本身之中,“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物由气构成,五行八卦都是气的变化形态。提出“一物为两”、“一而不 同”的关于事物对立统一的命题,认为事物对立面处于依存、转化之中,强调“止于中庸”。认识上主张“以物用不以己用”,提倡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 反对朱熹陆九渊等等的性理空谈,认为糅合儒、佛、道三家思想提出“无极”、“太极”等学说的周敦颐纯属谬论。但是叶适显然缺乏思辩能力和逻辑能力,其哲学 思想比较浅薄。

叶适本人虽然强调实践,但是其门人多流于辞章,纯属口水党:“水心之门,有为性命之学者,有为经制之学者,有为文字之学者”。只有少数有“欲以事功见其门庭”。

【日本作家看到的100年前的中国:猥琐、残酷、贪婪的】
芥川龙之介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他的《罗生门》往往比他本人的故事更加有知名度,但是我们今天并不说这些,他《罗生门》也好,他的其他作品也好,今天我们只讲他对中国的印象。

在我们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芥川龙之介和当时很多日本人一样,来到了当时的中国。
并且可以说,那次中国之行,对芥川龙之介自己的影响是很大的。

1921年,日本的大阪每日新闻社派芥川龙之介作为特派员前来中国,来写一些他眼中的中国,他后来把这些旅行的游记整理成了《中国游记》,并在日本出版发行,引起了中日两国不小的轰动。

他在这游览中国的短短一百二十多天里,去了当时中国拿得出手的最繁华的城市。上海,杭州,苏州,甚至包括了汉唐故都洛阳等地。
按照这个轨迹来看,他所游览的是整个古典中国,并在旅途中分区域的撰写了《江南游记》,《长江游记》,《杂信一束》等等文章来描述自己心中曾经的理想圣地。

但是这次的旅途,是破梦之旅。
芥川龙之介刚刚到中国土地上的第一眼的时候,就已经被眼前的景象惊讶了,他刚刚出码头,便被当时中国苦难谋生的黄包车夫给围住了。

几十个黄包车夫瘦弱却又在其身体里有着无穷的力量一样,像是一头头狼在争抢着猎物一样,但是换个角度来说,说是一群哈巴狗在等待主人残羹剩饭的恩赐一样倒也说得通。

但是却和芥川龙之介想象中的中国人长袂翩翩的样子大相径庭,和古代诗文中的中国人的精神气感觉就像是恍如隔世。

“这不仅是我对上海的第一瞥,遗憾的是,这同时也是我对中国的第一瞥”,芥川龙之介在《上海游记》中随手写下这句话,但是接下来去看的时候,中国的印象对芥川龙之介来说,简直就是灾难一般。

中国式的古典亭子和早就不再清澈,备受污染的水池的不搭早就让他瞠目结舌,但是往往破坏风景的,是人。人们在经典亭子前面毫无顾忌地大小便,一条条注入水池的小便让这位早就自认为文明了的日本作家惊讶。

他写到这是一幅让人倍感忧郁的风景画,也在这时候表达了对没落的老大国文化的同情,他说自己凝视了这些中国人很久。

诗文中的中国和现实的中国的脱节,更是让这位作家倍感难受。

他去过九江,在数百年前白居易呆过的浔阳江头,正准备怀想一下白居易的《琵琶行》,但是这时候从船里面却突兀地伸出一只屁股,把自己的排泄物毫无顾忌地撒入了白居易曾经吟咏过的浔阳江头,芥川龙之介一阵恶寒。

而在杜牧写过“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扬州,芥川龙之介也特意去了扬州古运河。隋炀帝来的时候没有看到过琼花,芥川来的时候就连河水都让他不适。

“河面十分狭窄,水色出奇地发黑,两岸是脏兮兮的白墙,时而是河岸已坍塌的长着的孤寂的原野”,他这样写道,也这样惋惜道。臭气熏天的河道将他心里那“扬州梦”的青山绿水消散得一干二净。

一切古典的都被破坏,要么是上海那种过度欧洲化的光怪陆离,要么就是杭州,九江那种被人为破坏了的古典之殇,西湖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个大大的水田,而神秘的苏小小墓,也不过是一个毫无诗意的土馒头。

游船画舫被人为的破坏,诗情画意被一个个露出来的不文明而打击,两个样的生活,芥川龙之介心里感觉有什么执念幻灭了一样。

要说到芥川龙之介为什么会心心念念地想看看古典中国,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在日本文化里,唐代的诗文典籍对他们的影响。

而这种影响,在日本大正时期,变成了一种“中国执念”。说是执念,因为这个中国是幻想出来的,他们说的中国不是现实中的中国,是汉文典籍中国中国,是不断被文字美化的中国。

芥川龙之介自然也不例外,《西游记》、《水浒传》这些中国小说是他小时候经常看的东西,中国人在他心中,尽管当时清王朝一直吃败仗,但是中国人的勇敢,智慧,诗意在他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他以为中国人都是岳飞,李白,白居易,诸葛亮这样子的人物,但是来过一趟之后,幻想在他心中被打破了。

他满眼看过去尽是瘦弱却不乏狡诈的车夫,对本国历史文化丝毫不知的,随处大便的男人,历史经典无人保护,到处被破坏的情况更是让芥川失望。

他甚至有点愤怒了,写到“像中国这样低级趣味的国家是世界各地都没有的”,完完全全地从一个中国文化的憧憬者变成了一个厌恶者,文学和实体,在某种程度上,是完全可以两样的。
“我不爱中国,想爱也爱不成。在目睹了这种国民的堕落之后,如果还对中国抱有喜爱之情的话,那要么是一个颓废的感官主义者,要么便是一个浅薄的中国趣味的崇尚者。”

资本主义的进入,封建主义的尚未消散,先是把中国式的,古典式的人情消散了,而新的文明秩序又尚未完全建立。

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唱念作打所代表的古典东方艺术,芥川龙之介发现,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只有少部分人欣赏得起,别的百姓甚至不知道李白和杜甫,他们只关注自己家的餐桌。是的,他们只关注自己家的餐桌。

国内两种不同的意见
芥川龙之介的态度让当时中国人的上层分子很是不屑。

巴金便是其中的代表性的一位,他对于芥川龙之介的评论让他对于芥川龙之介的书都产生了恶感。他在自己1935年出版的《几段不恭敬的话》中这样的写道:“我想拿空虚两个字批评他的全作品,这也不能说是不适当的。”
后来巴金也解释了自己的写作原因,是因为当时中国人在日本经常被日本人所看不起,巴金很不痛快,因而拿起笔作为武器,便也对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产生了一些偏见。

诚然,芥川龙之介的作品让人不快,但是我们却也不能否认他说的那些话。

相比于赞美,往往敌人的批评对我们来说,更有力量。

鲁迅先生也多次表达了自己的这一观点,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所以倘有外国的谁,到了已有赴宴的资格的现在,而还替我们谩骂中国现状者,这才是真有良心的真可佩服的人!”

芥川龙之介所描述的中国,其实也就是一个世纪之前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事情。人们从出生开始,就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就只是为了吃喝。
他们并不关心也无力关心我们的那些传统文化,他们不关心这张真迹是张旭还是怀素的,他们也并不关心政府是皇帝还是北洋还是国民政府,他们只是在低微地蠕动着,每一次蠕动,就在我们本来就贫瘠的民族血管上狠狠的咬了一口。

芥川龙之介寻觅的是那古典中国,有风花雪月的古典中国,那样的中国或许曾经存在过,但是哪怕直到是现在,古典中国就和某一天的日落一样,第二天的落日也许会很像,但是和你在幻想里构想出来的那个,总是不一样的。

而这也正是新中国的诞生的伟大。在芥川龙之介看不到的地方,一场又一场星星之火,将永远改变这个民族的精气神,乃至变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教育部回应增设大中小学春秋假期建议##名人纪念馆刚花300万修缮就要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因此,当你想要真正地获取成功时,尤其是当你一贫如洗,也不具备一定的基础和资源,或是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人脉和才华时。实际上,一个人但凡能够做到自食其力,其实就已然在
  • #TakeMeToTahiti#系列视频拍摄了他们在大溪地群岛的真实旅途,捕捉他们沉浸于美丽迷人、独一无二的法属波利尼西亚文化,世界级的奢华体验,植被茂密的原
  • 感觉生活开心的秘诀之一就是不要去考虑太多以后可能会又可能不会发生的事[二哈][二哈]所以不要再问我对将来有什么计划啦,我的计划就是只做让自己开心的事[开学季][
  • 人这‮辈一‬子是短‮的暂‬,所以要让自‮健己‬康着、开心着、幸福着‮偶,‬尔还‮醉要‬着。#造浪吧少年##我的戏精室友# 君君树洞:你所有不信的事情我都会证明给
  • ”#情感# 真正厉害的人,从不在意虚名浮象,而是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活给自己看。以谦卑处世,把自己放在低位,更容易走上巅峰,真的特别不喜欢那些高调炫耀的人
  • 你今天已经提醒我第四次了[允悲]看得出你很关心我的睡眠问题了x突然想起来,这个提示铃还是20年弄得,最初的时候,是因为认识的第一个专。虽然现在还是会失眠,还是睡
  • #巴斯夫M20S# #拜耳44V20# #日本进口MR200# #万华PM200# 小日子过得挺好的假期余额为零选手20假期余额为零还小日子过得挺好好鬼好[裂
  • 『有容』廓形中的拼色立领、柳叶云肩、创意马蹄袖,缀饰的非遗苏绣纹样、原创盘扣,丝线流苏,无一不彰显出东方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底蕴内涵,举手投足间展现“穿在身上的中
  • 因为气温太低,在恩施州巴东绿葱坡,一只鸡被冻在树梢,成了一座冰雕,据了解,从24日到28日,恩施州气温最低值一直是在巴东绿葱坡,最低气温达-12.2℃。【李蓬国
  • 平 仑 区 戳 这位男士喜欢预测,可是因为命局组合复杂,多少命理师难以把握,连盲派也无法算准是实职行政正处级去年夏天跟朋友一起偶遇有缘与命主一起吃饭,让我预
  •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三楼)】2022年8月18日至9月11日,以受抑郁症困扰的主人公为第一视角的#每一件美妙的小事# ,将为大家细致演绎主人公与患抑郁
  • 【简短有深意的文案】❶零碎的岛会找到海.❷愿神明偏爱 一切从欢.❸我想见你 不远万里.❹理想主义者的结局悲壮而绝不可怜.❺隐藏野心 悄悄发光.❻别人的建议仅供参
  • 两年来,功能更完备、发行更高效的创业板快速扩容,截至2022年8月23日,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共355家,占创业板公司总数的30%,总市值超2.6万亿元,占板块整
  • 这条路走的久了,它们就能感受到你来了,你路过了它,你和树木花草、花草和树木,你和他们你和人们就建立了生物关联。公园里零星几个人,有护园的环卫工人,有年纪大的锻炼
  • 只是,执着了什么,什么就会成为伤害;所以,不是说谁想伤害你,只是说你的无明刺伤了你。只是,执着了什么,什么就会成为伤害;所以,不是说谁想伤害你,只是说你的无明刺
  • あとは……『タクシーの日』(8月5日)でかぶってるようなハンチングは、私服でもよくかぶってるイメージがあります。(笑)Q.草川さんにも「西垣さんも同じ月に登場し
  • 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认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认清当前疫情防控面临的严峻形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疫情形
  • #九尾XXZ[超话]#我真的要拍案而起了我真的要拍案而起了!我永远都庆幸那一年我点开了肖战哭戏的那个热搜没有错过你真的是我最幸运的幸运每一次出现都带给我不同的惊
  • 虽然内心还有很多疑问没有得到解答,但是陈宇还是选择愿意相信吴振峰,他想拉他一把,害怕他误入深 渊,更是想在两人的每一句对话中捕捉蛛丝马迹。然而,因为身份特殊,还
  • 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疰忤中恶证治》云:“由人精神不全,心志多恐,遂为邪鬼所击,或复附着,沉沉默默,寝言谵语,诽谤骂詈,讦露人事,不避讥嫌,口中好言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