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基金邹曦:周期崛起的正确姿势——A股市场展望

2021年前三季度,A股市场表现出周期崛起的态势,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大幅上涨,表现遥遥领先市场,而周期板块的表现能否持续是市场普遍关心的问题。

我们认为,这些中上游资源品行业在产品价格上涨推动下的强劲表现,其背后的原因既有短期因素又有长期因素。客观来说,异常的短期因素占主导,因此其可持续性有待观察,但是从中长期来说,可能宣示着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周期板块整体创造了系统性重估的机会。今年以来中上游资源品行业的表现更像是“为王前驱”,周期板块崛起的深入演进,有必要从稳定性和持续性进一步寻找方向,其中房地产基建产业链值得关注。

1、短期扰动因素推动资源品价格上涨

本轮资源品供需关系紧张导致的产品价格上涨,主要受到新冠疫情后全球经济结构失衡等短期因素影响,“双碳、能耗双控”等中长期因素影响有限。新冠疫情爆发之后,海外经济体尤其是美国,推出了力度史无前例的财政货币刺激政策,基本上一年时间走完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6-7年的路。美国本轮刺激偏向于财政政策,导致其居民消费需求尤其是实物消费需求急剧膨胀,已经明显超过疫情前的合理增长水平。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抗疫得力,被动成为全球工业品的主要保供力量,出口份额迅速提升。出口需求快速增长,疫情导致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低迷,同时为清理历史旧账,房地产基建相关投资受到抑制,导致中国经济的需求结构出现一定程度的扭曲。中国经济在2019年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正常的经济生态应该是出口、消费保持合理增长,投资维持低位稳定增长,各种需求的配比关系比较均衡。

但是疫情导致需求结构阶段性紊乱,从而经济体系内在摩擦加剧。一方面,全球短期过度的实物消费需求与中国有限的资源品供应能力不匹配,导致国内能源、金属、化工等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另一方面,服务业就业人口很难无缝平滑地向制造业转换,存在一定程度隐性的摩擦性就业不足,导致居民整体的收入和消费难以回复到疫情前正常的增长水平。

从煤炭产量、火电发电量、电力需求量等数据来看,需求尤其是出口工业品需求过于旺盛,是资源品价格上涨的主因,而市场目前普遍关注的“双碳、能耗双控”等因素,更多的属于情绪影响。

资源品供需关系紧张状况的持续性,主要取决于海外尤其是美国需求的持续。根据历史经验,本轮疫情过程中美国经济的杠杆率尤其是政府杠杆率大幅提高,整体需求的持续性存疑。同时,当疫情逐渐恢复,美国消费需求从实物转向服务,中国出口需求逐步回落应该是大概率。今年4季度,美国财政支出退坡,叠加购债Taper启动,将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点。

至于受到广泛期待的稳定资源品价格的政策干预,中央政府已明确定义为“市场化手段”,同时还在反复强调对“双高”项目的严格控制,更多的纾困政策措施立足于缓解企业的财务、经营成本,维护好市场主体。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忍受经济体系短期的结构性摩擦,不能采取违背长期导向的权宜之计来应对短期的经济问题,最好的做法是等待经济规律自然发挥作用,否则当异常需求脉冲的潮水退去之后,又会留下一堆过剩的高耗能产能。

2、资源品供需关系紧张宣示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从中长期经济结构的视角来看,目前资源品供需关系紧张的状态更类似于2002-2003年。当前市场普遍用2010年4季度国内部分地区的“拉闸限电”来研究类比今年8-9月以来能源供应的紧张,更多地从“能耗双控”政策的角度来考量。

实际上,远至2002-2003年,同样出现过中上游行业供应紧张的状况,当时统称为“煤电油运”。1999年开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企改革提升了经济运行效率,并加速了市场出清;房地产市场改革,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重化工业化的加速推进,为中国经济增长打开新的空间。直至2002-2003年,以“煤电油运”的供应紧张为典型现象,才确认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黄金十年”,其背后的逻辑在于供给端对于需求的持续增长估计不足。

回过头来看,从2019年开始,中国经济大概率已经再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制度的角度来看,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升了经济运行效率,财税体制改革和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建立,抑制了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行业的无效融资需求的无序扩张,同时加速了低效产能和过剩库存的有效出清,经济内生风险充分释放;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中国制造重新崛起,人的城市化加速推进,为中国经济增长打开新的空间。

碳达峰和碳中和,将促进中国占据优势的电动车和光伏产业链的发展,可以归结到中国制造重新崛起的因素之中;共同富裕,将降低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共同富裕最有力的抓手,就是人的城市化。

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将明显提升。我们预计,未来3-5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可以保持5.5%左右的水平,之后5年也不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同时,过去二十年,投资阶段性超前产生的供给与当期需求的不匹配,导致中国经济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基建与房地产领域无序的投资冲动行为受到有效制约,相关投资产生的供给与当期需求的匹配程度将大幅提升,中国经济的波动性将大幅降低。

2020-2021年逐渐显现出来的资源品供应紧张状况,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一定程度上可能与2002-2003年有类似之处,体现了供给端对于需求的持续增长估计不足,验证了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

虽然目前来看,短期异常的海外需求确实是主导因素,但是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当海外需求脉冲的潮水退去之后,中国经济将焕发出新的面貌。

首先,经过疫情考验的坚强的制造业体系,以及新能源相关产业链的优势地位,将确保出口好于疫情前基本陷入零增长的水平,进入合理增长的状态;其次,经过有效出清,得到合理约束的房地产行业和地方融资平台,将确保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维持低位稳定增长;第三,随着人的城市化加速推进,共同富裕的目标将以较低的社会成本逐步达成,消费将重新回到合理增长的水平。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能够保证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的中长期稳定增长,反过来说,资源品供应紧张可能正好验证了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长期需求的稳定增长并不意味着中长期供需关系的紧张,起点的现象相似并不意味着未来的走向会雷同。首先,美国过度刺激消费需求带来的全球需求超速增长的持续性存疑,全球并未真正进入需求持续扩张的大周期。在未来可见的时期,如果美国的实物消费需求回落至正常水平,中国出口需求的脉冲会随之回落。虽然目前对房地产基建投资需求的严厉抑制届时将有所放松,但是在“不以房地产作为经济刺激手段”的明确政策导向指引下,相关投资需求只是逐步回归正常化,很难想象会进行强力刺激,预计难以完全对冲出口需求的下行。

其次,二十年前的中国,快速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加速城市化,叠加重化工业化的需求释放,因而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持续高速增长。而目前进入的新的发展阶段的特点有所不同,工程师红利推动的制造业升级更强于劳动力红利释放带来的规模扩张,人的城市化的重点落脚在已进城中低收入人群消费需求的升级,因此整体需求的增长在于持续性而非绝对增速水平。

第三,双碳目标的约束,对能耗和环保的要求,决定了非化石能源将逐步成为新增能源供应的主要组成部分,能源转型会进一步制约对资源品需求的快速增长。由此可见,资源品供需关系紧张中长期来看并不成立。

短期需求的脉冲与中长期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要求政府调控“有形的手”进行合理应对。一方面,不能因为短期供需关系的紧张就紧急大干快上“双高”项目,形成未来2-3年的过剩产能;另一方面,又不能无顾现实需求的稳定增长和风、光等新能源发展的渐进性,“一刀切”地猛烈削减传统能源和原材料的新建产能。否则,就会陷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旧有循环。这可能就是中央政府强调“跨周期调控”的题中应有之义吧!

为什么近期中央政府强调不搞“运动式减碳”,相关部委提出对煤炭、火电产能的合理增长要予以满足,应该都是基于中长期因素的考量。当然,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效推进,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企业等微观主体的有效约束,也为跨周期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

3、资源品行业股价的强劲表现可能只是周期崛起的序曲

如果中上游资源品价格上涨更多取决于短期的异常需求,而非中长期的“双碳、能耗双控”政策,其持续性是值得怀疑的。依据正常的投资逻辑,相关行业和公司很难赋予较高的估值,或者说估值提升的空间有限。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周期板块的行情就要结束了呢?恰恰相反,我们认为周期板块的机会才刚刚开始。如果资源品价格的上涨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持续性和稳定性大幅提升,将有力地支持周期板块的系统性重估。

中国经济的需求结构将逐步回归正常,市场出清接近尾声,房地产基建相关产业链基本面或将改善。可以预计,当出口需求逐渐回落之时,出口一枝独秀,“我花开罢百花杀”的格局将有所改观,需求结构将重新趋向均衡,经济体系的内部摩擦将逐步缓解。

从未来3-6个月的时期来看,房地产基建相关的投资值得重点关注。如果出口尚未回落,现有的摩擦状况短期继续持续,制造业和居民消费将继续受到伤害,需要通过适度放松房地产信贷,加大基建投资来稳定经济和就业;如果出口明显回落,则意味着美国过度刺激占据全球有效供给的局面扭转,为中国发展内需腾出了空间,可以适度放松对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抑制,通过恢复内需来稳增长。

同时,政策性市场出清阶段性进入尾声,无论是2020年4季度有关国企的严重债务违约,还是2021年3季度逐步显性化的房地产高杠杆企业的困境,都表明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整顿和房地产行业低效产能的清理已见到明显成效。重大事件意味着有效约束的建立,意味着新的运行机制的建立,在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下,已经具备放松过度压制,推动房地产融资和基建投资重新回归正常化的条件。就像2004-2005年,在对国有银行体系进行深度整顿之后,其经营行为阶段性得到有效规范,以国有银行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为标志,银行体系扩张信用的能力得到全面恢复。

货币信用格局可能根本扭转,市场风格转向低估值。2021年初以来的“紧信用货币宽”或将逐步转向“宽信用货币紧”,导致市场风格从成长转向低估值。从资金需求结构来看,出口和制造业资金周转速度较快,资金需求强度较低;房地产基建相关行业资金周转速度较慢,资金需求强度较高。年初以来出口相关行业高速增长,房地产基建行业受到政策压制,需求结构因素必然导致信用扩张较慢,形成了紧信用的状况。

由于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维持严格中性,因此剩余流动性自然提升,出现了货币宽的结果。未来如果出口逐渐回落,房地产基建相关行业逐步回升,信用扩张将得以加速,宽信用格局形成,预计货币政策同样将维持严格中性,因此剩余流动性自然下降,货币将会变紧。在这种情况下,市场风格将发生转变,低估值板块在基本面出现改善的情况将会加速上涨。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周期板块将可能打破A股市场固有的偏见。在经历了资源品行业充分表现的序曲之后,周期崛起将会持续演化,这也是A股市场整体走出震荡格局,突破向上的前提条件。由于盈利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已成为周期板块重估的主要前提,因此“损有余补不足”的均值回归定律在周期板块或将发挥作用。综合盈利增长预期改善和市场风格转变两方面考虑,我们认为以房地产基建产业链为代表的低估值周期板块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主线。#投资##价值投资日志[超话]#

A股:明日(9月23日)大盘走势简析,能否开启报复性反弹?

今天A股大盘的走势和昨天预测的基本一致,大幅低开之后,见到短期低点开始反弹,电力,煤炭,船舶等板块大涨,截至收盘,上证涨幅0.40%,深证跌幅0.57%,创业板指跌幅0.91%,中小板跌幅0.64%,涨跌比约1.3比;市场成交总量较上一个交易日明显缩小。

板块方面:电力、煤炭、船舶、石油、风能、特高压、水利建设、智能电网、页岩气等涨幅居前;家居用品、旅游、酿酒、猪肉、保险、家用电器、种业、银行、化纤、固态电池、食品饮料、元宇宙等跌幅居前。

综述:当前市场表现较国外而言很强势,总体来看国内市场结构性行情持续,总体仓位灵活机动
大盘翻红并上涨了14个点,中国石油功不可没,明日大盘能否保持反弹势头,甚至展开报复性反弹?下面对明天大盘的走势做简单的分析。

第一,明天大盘仍将保持温和的反弹走势,上攻3650点,激进一点会上攻3663点10天均线。

1,大盘今天探明了短期调整的低点。大盘大幅低开之后,在3560点附近遇到支撑,开始反弹,盘中振幅达2%,基本消化掉了外围市场暴跌的利空,为明天继续反弹清除了障碍,上攻的目标位置在3650点。

2,大盘日线级别走势图,短线技术指标得以修复,为短线反弹提供了基础。日线KDJ,CCI等短线指标,都已从底部开始勾头向上,预示明日大盘将会是反弹走势,均线系统显示,明日大盘将会率先收复5日均线3633点。

3,大盘成交量需再度稳步放大。今天的成交量是近期较低的水平,如要突破3650点,需要成交量进一步放大,最少要在6000亿元之上,越往上成交量越要放大。

4,今天开始的反弹,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暂定为经过大幅下跌之后,向3680点的反抽。大盘今天探出3560点的低点,目前只能判断为短线低点,大盘反弹只有有效再度突破3680点之后,才能有机会去突破3700--3731点区域。

第二,明日大盘反弹,仍然需要权重股的轮动来推动。

1,目前A股,缺乏连续领涨权重板块的现象愈发明显。所有的权重股板块已经基本完成了一个大的轮涨周期,今天中国石油是在其他权重股休息时,被拉来充数的,电力,船舶,水泥等板块的大涨,对大盘指数的贡献不大,甚至在大盘深跌时,拉不动大盘,靠的是中国石油力挽狂澜。

2,传统行业板块大涨,往往是一波行情进入末段的标志。近期固然有原材料涨价等助力,但是这些股票基本属于冷门股,没有扎实的群众基础,没人愿意长期持有,更没人愿意去疯狂追高,再往上拉,只有主力资金自己玩了,就像目前的新能源,锂电池等,主力资金每天对倒,急切寻找接盘侠,就剩没贴寻人启事了。

3,明天大盘反弹,我个人观点仍然是要券商和白酒板块携手来推动,其他的板块有群众基础的都在高位,或者被按着不涨,也只有这对儿老夫妻了。

综上所述,今天大盘探明短期低点,明天延续反弹走势,能否展开大幅反弹,还需观察,通过对技术面等方面的分析,本次反弹是向3680点一带的反抽,不管是什么,都需要有权重板块的轮动才能实现,对明天的大盘走势,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比较好。

1、今日,上海临港新片区提出要到2025年,完成1500辆氢燃料电池车辆应用,建设加氢站14座,年供氢量不低于14000吨。临港新片区今年动作频频,整体规划是打造成长三角科技类企业及应用基地。

(解读:氢燃料作为完全脱碳的能源,今年也迎来了行业风口,上海也成为氢燃料大范围示范区域的起点。因此氢燃料应用和临港地区的结合预计将孵化出更多的制氢、储氢、用氢类型的头部企业,比如各类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制造和测试区域。同时上面也正式宣布将大力支持全球新兴经济体绿色低碳发展,不再建设海外煤电项目。环境保护绿色低碳是我们全人类的事业,展现了我们支持新能源产业在全球发展的决心。)

2、本月底,全球首台商业化第四代核能发电技术,钍基熔盐堆将进入试运行阶段,这是一场核能领域的技术升级。

(解读:截止目前我们核电仅占我们的电力布局的5%,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核能规划极其重视技术和装备的自主性,防止被卡脖子,因此更多时候技术研发并未到向全市场推广的时机。当我们实现第四代核电技术难关突破之后,核电格局将发生巨大的改变。)

3、广东提出,着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高标准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发展完整期货产业链,吸引全球投资者和各类企业广泛参与,打造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平台,推进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及科技创新,推动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建成服务境内外客户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壮大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重点项目,推动形成第三代半导体与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打造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城。

(解读:新能源车产业是一个世界博弈的预期。)

4、中国证券报记者9月22日从花呗方面获悉,在央行征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花呗正逐步推进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工作。目前,在获得用户授权的基础上,部分用户已经能够在自己的征信报告中查询到花呗记录,未来征信服务将逐步覆盖全部用户。

(解读: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过程中必须从征信做起来。 )

5、领导强调,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会全力以赴。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解读:绿色低碳预计会是未来很长时间的预期之一。 )

6、上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以质量和价值为标准,改革完善知识产权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发挥专利、商标、版权等多种类型知识产权组合效应,培育一批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世界一流企业。

(解读:利好知识产权相关个股。 )

7、我们将在今年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本次试点将带动新能源换电汽车规模的高增长。有了规模,对于降低成本、技术发展也会起到推动作用。随着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各地方政府持续推动,换电模式有望迎来较大的发展空间。

(解读:利好换电概念。 )

8、9月22日,华为携手产业伙伴举办了智能世界2030论坛,并发布了《智能世界2030》报告。华为预测,到2030年,全球联接总量将突破2000亿;到2030年,在能源生产侧,风光新能源成为主力电源之一,可再生能源占全球发电总量比例50%;在能源消费侧,终端电气化率将超过30%,电动汽车占新车销量的比例将超过50%,超过80%的数字基础设施将采用绿能供电。

(解读:新能源是大势所趋,未来十年的黄金赛道。 )

板块分析

正如我昨天晚上跟大家说的,放眼全球,目前能保持制造业增速扩张,绿色产能升级火热的地区只有我们。增量资金源源不断,同时我们的金融市场开放力度不断在加大,所以机会与机遇是我们A股市场的长期主题,因此,海外市场的走弱对我们A股的影响越来越小,走强才是我们的A股市场的长期趋势!

盘面的主线,新能源板块,最强的是风电!特地详细的从技术和逻辑分析过,并在假期写了专题,目前风电从设备炒到风场运营,绝大多数核心个股都开启了第二波上涨,打开了上涨空间,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潜力依旧很大。

核电,很多股民不知道今天为什么涨,本月底,全球首台商业化第四代核能发电技术,钍基熔盐堆将进入试运行阶段,这是一场核能领域的技术升级。我为股友们解读了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的1号反应堆成功临界,实际上气冷堆的测试也是在为月底钍基熔盐堆的试运行做技术准备。从新材料到冷却手段,两项合一,将让第四代核电站的发电效率和安全性笑傲全球。自1994年我们的核电机组投用以来,我们的核电项目发展其实并不快,截止目前我们核电仅占我们的电力布局的5%,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核能规划极其重视技术和装备的自主性,防止被卡脖子,因此更多时候技术研发并未到向全市场推广的时机。当我们实现第四代核电技术难关突破之后,核电格局将发生巨大的改变。

当下可以说新能源绿色电力板块的格局已初步显现,形成成光伏、抽水蓄能、风能三足鼎立,后续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核能的正在加入。早日实现绿色电力板块的结构变革就早日能将能耗控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是源头上实现双碳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协调发展的根本办法。因此绿色电力块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包括新能源汽车行业不过都只是电力板块变革背景之下的一个产业机会罢了。

今天上涨的一些方向主要是以高成长,高景气度为主的成长风格,比如说芯片半导体,新能源光伏,风电,航天军工,周期涨价, 这里除了周期涨价短期随时会面临政策打压之外,其他的具备高景气度的方向,而且是政策扶持的方向,所以今天的走势其实更能代表未来的一种风格方式, 一直看我分享的股友都知道我早就说新能源是大势所趋,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或者说未来几年里,至少大方向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股据红盘 #股票# #今日看盘# #财经# #微博股票# #财经头条# #投资#

【一生粉丝无数,却在93岁拍了一部最“心碎”的片子[心]】他出生在另一个时代。在跨越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之旅中,他历经传奇,目睹过自然世界中最壮丽的奇景和最扣人心弦的戏剧性时刻。

2019年,93岁的他拍了一部纪录片,时隔一年,又写了一本书,它们有同一个名字——《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这段旅程,记录了这个时代的悲剧——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螺旋式下滑。因为遥远,绝大多数人并不能真切地感知到自然世界的衰退,唯有他积累了厚厚的“证据”,因为这一切就发生在他的一生当中。

“若是我明明看到了危险却一声不响,我会非常内疚。”有生之年,他剩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向世人发出一份自救倡议书。

这位现年95岁高龄的老人就是大卫·爱登堡,这颗星球上的生物最年长的挚友。

因为看见 所以悲伤

爱登堡的一生,都行走在荒野中,他几乎踏遍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除了出于从小的爱好,他还把这一切归功于自己的好运气。

26岁那年,他给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广播节目投去简历,被拒绝了。不过,有人看到他那份落选的申请信,邀他到BBC电视台工作,他选择了尝试。

那是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他幸运地搭上了全球航空业起飞的顺风车,才可能去到那些隐世之地,从此享受来自大自然生命的馈赠,60年不曾间断。

很多人知晓爱登堡的名字,是因为他拍摄了许许多多享誉世界的自然纪录片。

《生命的进化》《活力星球》《生命之源》《植物的私生活》《蓝色星球》《冰冻星球》《地球脉动》……通过这些纪录片,很多人才真正认识了大自然。

在他非同寻常的职业生涯里,他始终保持着幽默,充满活力,从未有隐退之意。

可就在《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的镜头面前,那张熟悉的脸因为衰老而“下沉”,他的眼睛不时时地离开镜头,不发一言,他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悲伤之中。

这部纪录片和同名著作与他此前所有的作品都不同,这是他经过深刻地审视,把那些“最美纪录片”背后,来自自然的哀吟,以及他所亲眼目睹的拍摄对象发生的命运变迁,说给人们听。

“现在回看我早年拍摄的影片时,我认识到,虽然当时我自觉身处荒野之中,徜徉于一个原始的自然世界,但那其实是我的幻觉。即使在那时,很多大型动物就已经非常稀少。”爱登堡在书中写道。

上世纪70年代后期,爱登堡都在环游世界,拍摄一部梦想已久的纪录片《生命的进化》。摄制组前往39个国家,拍摄了650个物种,走过了约250万公里。而他们明显地意识到,有些动物变得越来越难找了。

1978年,他去拍摄山地大猩猩,在非洲中部森林深处,这种动物只剩下300只。当时,小猩猩的市场需求量高,非法捕猎者为了捕捉一只小猩猩,会不惜杀死数十只成年大猩猩。

爱登堡第一次见识到生态灭迹的情景是在东南亚。1950年代,婆罗洲有3/4的土地是雨林,能看到很多红毛猩猩。但到了20世纪末,婆罗州雨林面积已经少了一半,另一半变成了单种栽培的油棕园地,那是个已死的生态系统。

他从60年前第一次见到红毛猩猩起,婆罗州的砍伐作业已将他们的数量缩减了2/3。

1990年代后期,爱登堡制作纪录片《蓝色星球》,海洋生态是它的主题。可自1950年代,大型商业渔船开始进入国际水域,捕捞世界各地的海产,到了20世纪末,渔船已捞走了大海中90%的大型鱼类。海洋生物多样性热点开始消失,浅水区的海洋生态也渐渐消失。

1998年,摄制组无意间发现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珊瑚礁白化现象。“期初我们觉得漂亮,后来才猛然惊觉,此景是个悲剧,因为眼前所见其实是一副副白骨。”珊瑚白化的原因是个谜,后来科学家发现,在多数发生珊瑚白化事件的地点中,都是海洋迅速变暖的地方。

2011年,爱登堡制作《冰冻星球》,那一年的全球平均气温比他出生那年高出了0.8摄氏度,这一变化速度超过了地球过去1万年中任何时候的气温变化速度。

过去30年,北极夏季的海冰减少了30%,地球上的冰盖越来越少。

也是在那时候,爱登堡在沿俄罗斯的北冰洋海岸目睹了令他心碎的一幕:

海象的主要食物是生长在北冰洋海底几个特定地点的蛤蜊。在潜水觅食的间隙中,海象会爬到海冰上休息。

可是,现在供它们休息的海冰都融化了,结果它们只得游往远处的海滩。合适的休息地点寥寥可数。

于是,占太平洋海象总数2/3的数万头海象只能挤在同一片海滩上。密密麻麻的海象挤得喘不过气来,有些海象只得顺着岩坡爬到悬崖顶上。

离开海水的海象视力很弱,但悬崖下方大海的气味是清楚无误的,所以它们就试图抄近路进入大海。一头3吨重的海象从悬崖上翻滚下来摔死的景象令人难以忘怀……

从爱登堡1950年代拍摄纪录片至今,世界上野生动物数量平均减少了一半,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当初的野性。

“这就是我的证词,这是我这一生经历过的地球退化的过程,但故事还没有结束,要是我们再不停下来,下一个时代出现的环境毁坏,将比我这一生所经历的更加严重。”

如何感知人类以外的生命

虽然爱登堡在全世界有无数的粉丝,很多人甚至是看着他的纪录片长大的,但也许鲜有人能真正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爱登堡的独特,是来自他孤独和心碎的一面。”资深纪录片爱好者、青年作家邓安庆告诉《中国科学报》,“因为他比我们地球上绝大多数人都活得更久,经历得更多。”

“爱登堡开始认知的世界还没有这么大规模的生态破坏,他最初选择从事自然纪录片工作,是出于对自然界的好奇,想要去探索。然后通过镜头告诉人们,这个星球是多么的多元,多么的壮美。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亲眼见证了曾经的伊甸园一点一点崩塌,他视为珍宝的东西一点一点破碎,那种心痛是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

在观看、阅读爱登堡的作品过程中,邓安庆意识到他的生命已经和自然融为了一体,“他对自然理解和思考的深刻性,远非我们这些后来者能够触达的,这是有很高门槛的。”

爱登堡在他自传的结语中写道:“我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且不愿停下制作节目的脚步,最根本的原因只是,我不知道这世上还有比凝望自然世界并尝试去理解它,更为深刻的快乐。”

“与此同时,他发自内心地觉得,如果人类再不努力,地球真的要走向危险了。而他自己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更想争分夺秒地去工作。”邓安庆说道。

难就难在,荒野对大众来说,太遥远了。爱登堡曾在《关于自然历史电影如何激励人们》中说过:“人们不愿意去拯救他们一无所知的东西。”

所以他一辈子的事业,就是用纪录片的方式进行科普教育。把科学家研究成果中的客观数字可视化,并最大程度地去激起人们情感的波澜。

可即便如此,也未必人人都能感受得到。邓安庆的体会是,要真正与人类以外的生命产生心灵上的连接,最终要靠人们走进自然界,拉近物理距离,产生直接的接触。

不必是遥远的荒野,城郊的一片田、一座山、一条河足矣,前提是要学着观察、了解那里的一草一木,那里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迁徙……当人们在现实世界产生了疑问,反过来再从更多的纪录片、书本中去寻找答案,这样不断循环往复,与自然的连接才会变得牢固,并且无论走到哪里,这个世界都是不枯燥的。

给全人类的自救倡议

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研讨会、201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会议、201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近年来,年过九旬的爱登堡带着他的纪录片出现在各种国际会议上,他发表演讲,参与电视访谈,为人类挽救自己的最后机会奔走呼告。

爱登堡说,他用一辈子探索生物世界,终于确定了一件事,“重点不是拯救地球,而是拯救我们自己。”

当他站在30年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废墟上时,他惊奇地看到森林取代了城市,野生动植物接管了那里的一切。

“这是一个有力的证明,无论人类有过多大的失误,大自然最终都能克服一切,生物世界会顽强地活下去,人类却不能。”

那么,人类究竟应当如何自救?希望并非渺茫。爱登堡在纪录片和书的最后提出了重新野化世界、保持万物可持续性的观点,并针对国家和个人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他引用了研究地球系统的顶级科学家约翰·罗克斯特伦和威尔·斯特芬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探索出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内部运作和固有弱点,发现了9条“星球界限”,包括了生物多样性损失、空气污染、臭氧层浩劫、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化学污染、化肥使用、淡水取水量、土地流转。如果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不超过这些界限,生存就是可持续的。

如果人类欲壑难填,突破其中任何一条界限,就可能动摇生命支持系统,给大自然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针对这些生态界限,爱登堡提出要转向清洁能源,科学地管理渔业、设立海洋保护区网,退耕还林,发展垂直农业,倡导更节制、更平衡的生活方式等等,而能真正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人类要超越自身对“增长”的执念。

不过,爱登堡勾勒的并非是一个“生态乌托邦”世界。因为他清楚地知晓,人类社会内部,依然是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世界。

他特别提到,最近的一次研究估计,人类对生命世界的冲击几乎有一半是由最富有的16%的人造成的。最富有的人在地球上惯常的生活方式是完全不可持续的。

“我们必须不仅学会在地球有限资源的范围内生活,还要学会如何更均衡地分享这些资源。”

他解释,具体而言,在筹划通往可持续未来的路径时,必须要考虑人类福祉的最起码要求,包括体面住房、医疗服务、清洁饮水、安全食品、能源使用、良好教育、足够收入、政治声音和公平正义。

在他看来,这些社会条件和之前的9条生态界限一样重要,只有同时满足了,人类才能真正维持一个稳定安全的地球。只讲生态界限,是没有意义的。

这是一位悲天悯人的老人给予这个时代最深切的叮嘱,让人无法不动容。#读书# https://t.cn/A6M2udpA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幽默笑话.. 】一哥们走在街上,嘴里哼了一句“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挤眼]一妹子骑车从旁边经过接了句“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挤眼]这哥们跟打了鸡血似的追了过去,
  • The reason why people's hearts are uneasy is to pin themselves on those unstable
  • 总之真的很开心啊救命呜呜呜,都说dm就是个为爱发电的职业(因为工资低啊哈哈但是这个店待遇真的很好啊啊)但是换个角度说,我从不把他当职业,他带给我的还有朋友,娱乐
  • ” 一只雪蛙——以血肉施 八万蚂蚁  尔时,世尊从嘎西城出游到鹿野苑,在鹿野苑森林中有憍陈如等五比丘在苦行,他们看见世尊远远地向他们走来,就共同商定:“沙门果达
  • 中年行运的人,大多会认可个人努力与天地气力相结合,他们处在过渡阶段,在彷徨中张望,并转折…直至,晚年行运的人,他们彻底敬畏天候地气,挨过沧桑也接受欢喜,在与自然
  • 可是要魔羯男做一些花俏的求爱动作,例如街头拥吻、跪下来求婚……这对他实在是高难度,对于木讷型的魔羯男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他的浪漫是隐隐约约,如果懂的人会觉得很温
  • 我花了一生中最大的力气,最大的精力,最大的努力,最多的时间去追她,最后却是如此的结果,自己悄悄的一个人哭的时候,没人知道,连一句话都不愿意回复,全部都拉黑了,我
  • 那个你除了爱只能恨,不能祝福的,不能做朋友,不能忘怀的人,一爱就是好多年。那个你除了爱只能恨,不能祝福的,不能做朋友,不能忘怀的人,一爱就是好多年。
  • 我们希望Mucha是一家有自己风格和调性的买手店,我们深度挖掘并筛选了多家国内的设计师品牌,最终精选出最符合Mucha审美与性格的款式,打造真正适合我们亚洲新娘
  • !!
  •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律师团的王金海、乔宏鹏两位律师主动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由于农民工没有劳动合同,也没有保留打工期间的相应证据,连立案的必要证据
  • 在流年的芬芳中等你,采一朵花红,相依你的温情,从此不倦不悔。这是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写下的海棠诗,在他眼里海棠圣洁无比,不沾染一丝成熟之气,如同九天玄女下凡,那洁
  • # Li Wenhan twist egg finally finale ## by the housework version you draw I gues
  • 如果你获得了关键目的访客签证,以完成能力评估计划(CAP)并获得新西兰护士的职业注册,你必须证明你通过了CAP并获得了职业注册才有申请资格,除非你在2021年9
  • 从第一季到第六季对一个角色感受变化最大的就是小火车了一开始使坏到欺负陷害贝茨后来战争后回到唐顿经历创业失败后 小火车真的有在变好 他对玛丽和三小姐的孩子真的很好
  • #摩登兄弟[超话]#追逐梦想的源头,是初心不断的指引;不畏艰难险阻,是迎难而上的决心;刘宇宁再不断成长,我们在一起陪你圆梦。人生的路经历过,才知道有短有长;岁月
  • 核酸异常人员510月10日 00:40自驾前往建邺区新疆玉石阿卜杜烧烤店; 01:08左右至秦淮区延龄巷30号,后未外出; 09:50左右步行至泷川的深夜食堂
  • 3、借一把清风吹开阴霾,接一碗烈酒谈笑风生4、要珍惜的人很多 你在其中 名列前茅5、愿你内心山河壮阔,始终相信人间值得6、愿你执迷不悟时,少受点伤,愿你幡然醒悟
  • #阳光信用[超话]#人生的路上,会经历很多风雨,走过了坎坷,经历了波折,人情薄如纸,忍心浑如泥,人生的路必须自己走,生活的苦必须自己受。喧嚣的尘世,变换的色彩,
  • 做了对比图,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个奇妙的过程。(我觉得可惜如果能有英文版对照会更直观一些)跨语言的翻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不仅是翻越文字的隔阂,更是连接起两种思维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