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取宇宙先天大药,长生久视的秘密,就在这“玄关一窍”之中!

一、玄关之真义

在内丹道修炼中,玄关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玄关一窍的显现,代表着修炼者摸着了造化之机,进入了大道之门。但历代神仙家对玄关的解释含糊隐晦,莫衷一是,种种异名,不一而足。

玄关一窍,自虚无中生。非五脏六腑,非四肢百骸,亦非炁穴、印堂、百会、规中,拘泥于形体躯骸,而在体内求搜,将一无所得。然而离开人体自身而向外求取,亦无所获。唐代吕纯阳云:“玄牝,玄牝,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肾,穷取生身受气初,莫怪天机都泄尽。”张祖紫阳真人更言,“修炼金丹,全在玄牝千四百字,玄牝一窍,则金丹之道尽矣,所谓知一而万事毕者也。”

何谓玄关一窍?一言以蔽之,玄关窍者,玄妙之机关,秘密之门户也。《道德经》谓众妙之门,玄牝之门是也。是我与天地万物同根共蒂之处,天人合发之处。何谓玄关一窍,详而说之,即我摒弃妄念万缘,七情六欲,使我虚极静笃而神气相抱,浑然一体,神即气,气即神,神亦恬淡虚无而无思虑,气亦平和安然而归根。然后,待此神气相抱浑然合一成一气后,我此气机将与天地先天之机的频律一致,至而内感外应,遂感而通,天合人发。此合发之处即玄关一窍是也。准确言之,玄关一窍者,即修炼者达到与天地宇宙,万物万象合发共振时的一种高深功态后,而显示出的与天地万物同根共蒂的虚无之谷。修炼者寻着的与万物同根共蒂虚无混沌之处,即玄关一窍。此虚无混沌之处也是天地宇宙,万物万象旋转往来,生灭易换之斗柄和总持门。故修炼者只要能进入玄关一窍,便可寻着此虚无混沌之所,即可天人合发,内外相感而盗取天地宇宙之造化气数。前辈大德,已故道教协会老会长陈撄宁先生尝言,“学者果能将玄窍之理论,一一贯通,玄窍工夫般般应验,何患不能缩天地于壶中,运阴阳于掌中,功成证果,可与三清元始并驾齐肩,岂区区玉液、金液、长生、尸解之说所尽其量哉!”故历代丹道大师,先贤圣哲称玄关一窍乃太极至善之地,无极混沌之根,虚无造化之源,先天凝结之所,日月星宿往来旋转之斗柄,天地宇宙易换之总持门。

只要修炼者进入神气相抱的功态愈深,那么自身体内之先天祖炁则能更深层的发动,又因为先天祖炁与天地宇宙之气机乃同一无极混沌之所分(先天祖炁与天地宇宙之气机造化犹如一滴海水与整个大海之水的关系一样),故而修炼者则与天地宇宙合发共振时的功态也就愈深,与天地宇宙之机的频律也更吻合,接近。因为,进入玄关一窍的程度越深,也越能更快地,更大强度的盗取天地宇宙之气,最终粉粹虚空,与道合真。又因为神气相抱的功态有深浅之不同,故而与天地宇宙合发共振之层次亦有不同。故有玄关一窍现,玄关窍开,大开,遍开之说。“辟开窍内窍中窍,踏破天中天外天,”就是对进入此功态不同层次阶段的形象概括。北七真之一的全阳子王处一在其《玄光集》中有诗一首云,“清静翰开壶内境,无为踏破洞中天。灵明混合诸天地,大道空无一法传。”也是对进入此功态的方法和过程的维妙维肖的描述。其微妙处,大堪仔细品玩推敲。行者果能明了此一句而词外见义,必可得其修炼的大机趣。

此一种高深功态在释家而言,则称之为“真空”。而天人合发,内外相感,使我之心身有所变化,充盈无限生机的那一时刻则称之为活子时。而一日之内,神气相溶而发动先天祖炁使之天人合发,内感外应之时亦不止一次,故采取此天地宇宙之真阳真药亦不止一次。因此,唐代崔希范在其《天元入药镜》中言:“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天地宇宙之气机从玄关一窍中而出,则称之为妙有。此先天造化、气机则称之为真种子,长生药、得道之真种子,长生不死之真药。有了这种子,就会形成发芽生根而结果的无限变化。老子称此“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因,是真种子,“无不为”是果,是无所不能的无尽造化。服了这真阳之药,即可脱去凡胎俗骨,实现脱胎换骨之功,跨入一个全新的生命层次。

由上而观之,“玄关一窍”实乃一虚无混沌之所,并无定处可寻,其中包含着无限之气数和造化,亦包含着无限之空间与时间。在人体自身而言,得玄关遍开后,人即与宇宙所有之时间和空间混为一体了。为什么这样说?众所周知,我们普通人有区别之心,辨识之心。因此,我们的思维、意识总是一断一断的,不能成绝对的连续状,每一念头,每一思维,意识即产生了有边界之空间和短暂之不确定时间。每一个念头、思维、意识就象开关、闸门一样时断时续、时开时关,时强时弱地控制着我们与天地宇宙交融混合的深度、与天地宇宙能量互换的力度,又因为我们人类不可能脱离于天地宇宙而独立存在,故好似产生了有边界之空间和不确定之短暂时间。每当另一念头一起,即湮灭了上一个念头,随之也湮灭了上一个狭窄的空间和不确定时间,而产生了另一个空间、时间。一瞬间内,即产生了生生死死之不断轮回。如是我们的认识,我们的能力以及生机、造化都局限在某一狭窄的范围之内,某一肤浅的层次之上,由此而形成了我们的繁衍生息,生老病死。亿万个念头,形成了亿万个有边界之空间和不确定之短暂时间,而时间空间愈多,则所形成的时间也愈短暂,空间也愈狭窄,离道、离真理也愈远。庄子在《南华经·齐物论》中更是分析得精辟透彻。《道德经》亦云:“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每一时间和空间之综合体可称之为“玄关一窍”。而所谓的玄关一窍的显现、大开、遍开,就是所有的时间、空间逐渐融合,最终浑然为一,而成虚无混沌返补归真的过程。此时,对修炼者而言,不再有空间与时间之分,不再有空间之边界和时间之流逝断续,也即前文所说的包含无限之空间与时间。

二、死、活玄关窍说

玄关一窍又有死玄关窍,活玄关窍之说。(详见西派丹法开山鼻祖李西月所撰《道窍谈》)笔者就其分别试解一、二。以飨读者诸君。

什么叫活玄关呢?我虚极静笃之时,忽灵光一现处,就是活玄关,也是神气交融的虚无谷,更是我与天地宇宙同根共蒂之处,天人合发的合发点。古先哲称之为真橐龠,真鼎炉。因为修炼者在每次修炼中,由于入静程度之不同,而产生了与天地宇宙同步共振,内感外应之处的不同。因此神气相抱,天人合发点并不是固定和不变的。于是产生了所谓的活玄关窍。

故上上根器者,摒除妄念万缘,绝弃七情六欲,一念放下,转识成智。正如唐代高道王玄览所言:“莫令心不住,莫令住无心,于中无抑制,任之取自在,是则为正行。”使之万念归一。当修炼者达到物我两忘,空色不异,受想灭尽之最高静定时,则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之相,无过去、现在、未来之分。也就是说没有时间与空间的分别。也即包含了无数的时间与空间。意识亦成为绝对的连续状(也即无意识),达无极混沌之境(也即无境界可说)。此时,我之气机与宇宙同步共振,内外相感,至而浑然为一,与道合真,浑身百节,亿万细胞,无一处不龙虎交战,无一处不水火既济,神气相抱,故而无处不是与天地宇宙合发之点。修炼者在此一瞬间即可成就大丹,炼就纯阳真身。一刹那即可实现“赤血换兮白血流,形骸化兮似银膏”的脱胎换骨之功。古人所谓“得丹原在刹那间”即是此意。也即张祖紫阳真人在《悟直篇》中所云:“日才天际半轮明,早有龙吟虎啸声。便好用功修二八,一时辰内管丹成。”“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语实堪听。若言九载三年者,总是推延款日程。”这时修炼者可以说无一处不是玄关一窍,无一处玄关一窍不是大开。这就是在内丹修炼中所说的玄关一窍遍开的最高层次。修炼者这时的形体躯骸发生了天翻地覆之变化,已经跨入了一个崭新的生命境界,完成了生命的再次塑造和完善。明代三丰真人对此经过有一段形象的描述:“仙云‘这回大死今为活’又云‘一点而天下不平’到此地位,才是真正天地交泰,日月交宫,真阳之药到,顷刻周天火发,骨胎化作一堆肉泥,阳神脱体,撒手无碍。”“炼已持心明理见性之时,攒簇发火,不出乎一个时辰,立得一黍玄珠,现于曲江之上,刀圭入口,顷刻之间,一窍开百窍齐开,火发四肢,浑身筋骨血肉都化成炁,与外水银相似。”

以上所说,即活玄关一窍,是内丹修炼中最上乘之顿法所采用的玄关,非上上根器者不可实修实证。盖一般之人,下手之初,无法斩断妄念万缘,放下七情六欲。不能一念放下转识成智,而直造先天之先,进入虚极静笃之混沌之境,故又有“死玄关一窍”之说。

那么,什么叫死玄关呢?死玄关一窍通常指上丹田(性之蒂),下丹田(命之根),中丹田(规中一窍)。为什么把这三丹田叫死玄关一窍呢?因为通常修炼者守此三丹田较容易入静,因为人体神气相抱,水火既济,龙虎交泰通常在此三丹田。也就是说神气较容易相抱交溶于此三个丹田处。故与天地气机同步共振,能量交换也通常在此三丹田发生,因此把这三个丹田称之为“死玄关一窍”,学人明了此理后,在修炼中就不必拘泥于死守某一处了。人身内外,任何一处都可称之为死玄关一窍,当就其学人本身修炼时的敏感点,神气交融点不同而定。由此,可知所谓死玄关之说,涉及到下手问题,乃为我们普通修炼者所设之方便法门。

当然,就下手之法而言,实因人因时因地而异,青壮年,健康之身,应多读丹经以穷理而先性后命。若守窍,当认规中一窍为宜。中老年,虚弱之体,需纠偏补漏,当先命后性,如守窍,则以下丹田为好。

三、玄关窍现的层次及其内景

怎样使玄关窍显现、大开、遍开呢?其顺序过程又是怎样的呢?究其实,玄关窍开之顺序过程也就是修道全过程。众所周知,修道的过程层次可分:一,炼已筑基(使阳精初现);二、炼精化气;三、炼气化神;四、炼神返虚;五、炼虚合道这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不但是玄关窍开的过程,更是不同层次之阴阳气机在相应的玄关窍内显现、烹炼、交泰返本还真的过程。张祖紫阳真人在《悟真篇》中有西江月一首,尽披无遗,词曰:“七返朱砂返本,九还金液还真。休将寅子数坤申,便看五行成准。本是水银一味,周流历遍诸辰。阴阳数足自通神,出入岂离玄牝。”现在,笔者就其各阴阳气机出玄入牝、返本还真的过程综合玄关窍开的过程浅述如下,以飨读者诸君(以守下丹田一窍为下手之法为例)。

一、炼已筑基(阳精乍现):下手初,用性之蒂也即二目(性之外在表现,神之所聚乃二目。故《阳符经》云:“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又有全身内外皆是阴,唯有二目一点阳之说)返照命之根(也即下丹田)。《悟真篇》有云:“蟾光终日照西川。”又有古诗云:“谁人识破我家风,太阳移在月中央。”如此使神气相抱,浑然合一,自然神定气闲,而隐藏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先天之精自然显现(明代陈眉公在《宝颜堂秘芨》中有云:“精在先天时,藏于五脏六腑氤氲而未成形,后天之念动,则成后天之精。”)。如是后天呼吸之息通过人体自身之后天神气而自然与此先天之精氤氲相连,并不断滋补充盈此先天之精,修炼者到此地步,方感受到全身气血融和,酥软如醉,神情愉悦,四肢百骸充满着一股温和之生机。如是一呼一吸,全身毛窍一开一阖与之相应。待火候满足之时,修炼者在某次修炼中将进入虚极静笃,渺渺冥冥,恍恍惚惚,似醒还睡之际,忽然一醒,玄关窍现,一点灵光从中而出,一点真阳外药从中而生,似荧如星,似风中之火,摇曳不定,若雨中之灯似明将暗,此时真阳不多,玄关初露,微阳咋吐,性光初现,也可称之为小药产。在此阶段中,如不时时护持,则灵光渐灭,生机将俱无。何谓为护持?即刻刻保持恬淡虚无,神定气闲,无思无虑,无念无欲之心境。心无增减,随缘而就,不偏不倚,不急不躁,也即张三丰真人所言“常应常静常清静。#修行#

魔境现前。汝能谙识。心垢洗除。不落邪见

守培法师 祖道影 2021-05-04

知是空华 · 即无轮转

欢迎关注祖道影

楞严咒(标准快诵版6分钟)佛学听我的 - 《大悲咒》合集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心疏(卷第十)

守培法师著

镇江玉山沙门守培疏

皈依弟子云常忍校刊

五普劝遵行。二。初行显法。二行密法。今初。
此是过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舍那。觉明分析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能谙识。心垢洗除。不落邪见。阴魔销灭。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魉。无复出生。直至菩萨。无诸少乏。下劣增进。于大涅槃。心不迷闷。

此是。指前阴魔而言。谓此系过去诸佛。从正定之中。用圆融妙观。分析觉明。所成微细之魔事。此诸魔事。乃从经验得来。真实不虚。非拟意思想可比。汝当敬信也。若诸魔事。现在前时。汝能谙识。则不被所惑。汝之心垢。可从此洗除。正见分明。不落邪见。则五阴之魔境。自然销灭。然后以正破邪。如汤销冰。故天魔亦摧碎。大力鬼神。是天魔所使。天魔既摧。其使不能存在。故褫丧魂魄。而逃逝他方也。魑魅魍魉。又为鬼神所使。宜夫扫踪灭迹。无复出生矣。如是降伏诸魔。无须别法。只须识得魔而已。若辨邪魔。万事寝矣。故曰。直至菩提。无诸少乏。至于下劣之定性。亦可向大。而增进于涅槃天。然心目开朗。正道堂堂。更无枝岐之径。迷闷之事矣。以上为有智之士。能行禅定者言也。

二行密法。
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带身上。一切诸魔。所不能动。汝当恭钦十方如来。究竟修进。最后垂范。
愚痴钝根。无智之人。故不识禅那也。亦不知如来所说却魔之法。但有善根。故乐修三昧焉。岂知无智修定者。犹如盲人走路。危险万分。汝阿难。恐彼同与邪行。惟可劝令一心。持佛顶神咒。此特为无智下愚。开一方便法门也。或有不能熟诵此咒者。或将此咒书于禅堂。或带身上。亦可却魔。我佛之法不可思议。我佛为众生之心。亦可谓无微不至。平等普遍。佛恩广大。岂虚语哉。阿难尊者。已恭钦佛嘱。将此最后垂范。传流末世矣。我等末世众生。不见不闻此经则已。若见闻此经。而不生信者。我不知辜负佛祖之恩如何也。若不生信。而反毁谤者。我又不知彼之罪过如何也。信与不信者。请自思之可也。

六更断余疑。二。初阿难请问。二如来释答。今初。
阿难。即从座起。闻佛示诲。顶礼钦奉。忆持无失。于大众中。重复白佛。如佛所言。五阴相中。五种虚妄。为本想心。我等平常。未蒙如来微细开示。又此五阴。为并销除。为次第尽。如是五种。诣何为界。唯愿如来。发宣大慈。为此大众。清明心目。以为末世一切众生。作将来眼。

问义有三。初请释五阴根本妄想。二请决五阴尽相。三请示五阴界相。此三。前已略标名义。未蒙细释。故此复请解释。其余文义。如文可知。

二如来释答。三。初别答五阴本相。二超答五阴界相。三追答五阴尽相。初三。初总明妄义。二别答阴本。三总结阴本。初三。初妄生诸法。二说妄因缘。三结说所以。今初。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

精真妙明者。精纯。真实。言觉之体也。微妙。光明。言觉之用也。如此觉性。本来圆满清净。非是留滞生死之处。亦非染著尘垢之地。不但根身器界。非觉性所有。乃至虚空。亦非觉性所有。然则。现前生死尘垢。虚空等事。从何而有欤。皆因妄想之所生起。妄想者何。无中作有曰妄。施设名言曰想。如虚堂夜声。疑为有鬼。无鬼疑鬼。名之曰妄。当疑鬼时心中必作鬼想。如是久想。无鬼而成有鬼。鬼即自心妄想而成也。是故虚空世界。本来是无。由坚固妄想凝结而有。如虚空华。是故一切法皆从妄想生起。

二说妄因缘。
斯元本觉。妙明真精。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

前文由精真之体。出妙明之用。从体起用。体用一如。故曰。本觉清净。此由妙明之用。回照精真之体。体用对待。故曰。妄以发生诸器世间。然则。诸器世间之元本。出于本觉可知矣。兹犹演若达多。迷自本头。认镜中头。复嗔己头。此喻从体起用。用还照体。反责体无用也。若追其迷头认影之妄因何而起。则了不可得。故曰。妄元无因。以无因故。乃名曰妄。若有所因。则不名妄故。众生不了妄义。以妄为真。是为从迷积迷。因妄生妄。妄妄不已。妄成因缘。吾佛欲令众生。舍妄故。从末后方便立言。曰诸法从缘生。此因缘性。从妄想法中成立。是不得已而言之也。

若依第一义。非但因缘不可说。自然亦不可说。外道不了佛说缘生即无生。故曰因缘中求生不得。而说自然生。如鹄本来白。乌本来黑等。彼虚空性。虽非因缘所有。实是变幻而生。有而不有也。其余虚空中所有有相之法。岂实有生乎。此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非实事也。此文说明缘生来意。众生常情。不说因缘。即说自然。今欲了诸法是妄。本是无生。故先破其成见也。

三结说所以。
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知其妄之所起。乃说妄之因缘。若了妄元无。则妄之因缘元无所有。因缘且不有。况不知因缘。而推说自然者乎。因此之故。所以我与汝发明。五阴之本因。非自然。非因缘。同是妄想。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抄经前,端身正做,收摄身、口、意)

净身业真言

唵 修多利 修多利 修摩利 修摩利 娑婆诃

净口业真言

唵 修利修利 摩诃修利 修修利 娑婆诃

净意业真言

唵 嚩(po)日囉(luo)怛诃贺斛(hu)

加持咒

嗡 桑巴 桑巴 波玛纳萨 嘛哈藏巴巴 吽(hou) 帕得娑哈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合掌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合掌三称)


炉香乍爇(ruo)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开 经 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满足千人,菩萨摩诃萨十千人俱,以大庄严而自庄严,皆悉已住不退转地,其名曰: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无碍辩菩萨、不舍担菩萨、与如是等大菩萨俱。

文殊师利童真菩萨摩诃萨,明相现时,从其住处来诣佛所,在外而立。尔时,尊者舍利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大目犍连、摩诃迦葉摩诃迦旃延、摩诃拘絺罗,如是等诸大声闻,各从住处俱诣佛所,在外而立,佛知众会皆悉集已。

尔时,如来从住处出,敷座而坐,告舍利弗:汝今何故于晨朝时在门外立。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文殊师利童真菩萨先已至此,住门外立,我实于后晚来到耳。

尔时,世尊问文殊师利:汝实先来到此住处,欲见如来耶。

文殊师利即白佛言:如是,世尊,我实来此欲见如来。何以故?我乐正观利益众生,我观如来如如相,不异相,不动相,不作相,无生相无灭相,不有相不无相,不在方不离方,非三世非不三世,非二想非不二相,非垢相非净相,以如是等正观如来利益众生。

佛告文殊师利:若能如是见于如来,心无所取亦无不取,非积聚非不积聚。

尔时,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若能如是如汝所说见如来者,甚为稀有,为一切众生故见于如来而心不取众生之相;化一切众生向于涅槃,而亦不取向涅槃相;为一切众生发大庄严,而心不见庄严之相。

尔时,文殊师利童真菩萨摩诃萨语舍利弗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虽为一切众生发大庄严心,恒不见有众生相;为一切众生发大庄严,而众生趣亦不增不减,假使一佛住世,若一劫若过一劫,如此一佛世界,复有无量无边恒河沙诸佛,如是一一佛,若一劫若过一劫,昼夜说法心无暂息,各各度于无量恒河沙众生皆如涅槃,而众生界亦不增不减,乃至十方诸佛世界亦复如是,一一诸佛说法教化,各度无量恒河沙众生皆入涅槃,于众生界亦不增不减,何以故?众生定相不可得故,是故众生界不增不减。

舍利弗复语文殊师利言:若众生界不增不减,何故菩萨为诸众生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行说法。

文殊师利言:若诸众生悉空相者,亦无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众生而为说法。何以故?我说法中,无有一法当可得故。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若无众生,云何说有众生及众生界。

文殊师利言:众生界相如诸佛界。又问:众生界者是有量耶?

答曰:众生界量如佛界量

佛又问:众生界量有处所否?

答曰:众生界量不可思议。

又问:众生界相为有住否?

答曰:众生无住,犹如空住。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修般若波罗蜜时,当云何住般若波罗蜜?

文殊师利言:以不住法,为住般若波罗蜜。

佛复问文殊师利:云何不住法名住般若波罗蜜?

文殊师利言:“以无住相,即住般若波罗蜜。”

佛复告文殊师利:“如是住般若波罗蜜时,是诸善根云何增长?云何损减?”

文殊师利言:“若能如是住般若波罗蜜,于诸善根无增无减,于一切法亦无增无减,是般若波罗蜜性相亦无增无减。

“世尊,如是修般若波罗蜜,则不舍凡夫法,亦不取贤圣法。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见有法可取可舍。如是修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涅槃可乐、生死可厌。何以故?不见生死,况复厌离?不见涅槃,何况乐著?如是修般若波罗蜜,不见垢恼可舍,亦不见功德可取,于一切法心无增减。何以故?不见法界有增减故。世尊,若能如是,是名修般若波罗蜜。

“世尊,不见诸法有生有灭,是修般若波罗蜜。

“世尊,不见诸法有增有减,是修般若波罗蜜。

“世尊,心无希取,不见法相有可求者,是修般若波罗蜜。

“世尊,不见好丑,不生高下,不作取舍。何以故?法无好丑离诸相故,法无高下等法性故,法无取舍住实际故,是修般若波罗蜜。”

佛告文殊师利:“是诸佛法得不胜乎?”

文殊师利言:“我不见诸法有胜如相,如来自觉一切法空,是可证知。”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如是,如来正觉自证空法。”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是空法中,当有胜如而可得耶?”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如汝所说,是真法乎!”

佛复谓文殊师利言:“阿耨多罗是佛法不?”

文殊师利言:“如佛所说,阿耨多罗是名佛法。何以故?无法可得名阿耨多罗。”

文殊师利言:“如是修般若波罗蜜,不名法器,非化凡夫法,亦非佛法,非增长法,是修般若波罗蜜。

“复次,世尊,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有法可分别思惟。”

佛告文殊师利:“汝于佛法不思惟耶?”

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如我思惟,不见佛法,亦不可分别是凡夫法、是声闻法、是辟支佛法,如是名为无上佛法。

“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凡夫相,不见佛法相,不见诸法有决定相,是为修般若波罗蜜。

“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欲界,不见色界,不见无色界,不见寂灭界。何以故?不见有法是尽灭相,是修般若波罗蜜。

“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作恩者,不见报恩者,思惟二相心无分别,是修般若波罗蜜。

“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是佛法可取,不见是凡夫法可舍,是修般若波罗蜜。

“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凡夫法可灭,亦不见佛法而心证知,是修般若波罗蜜。”

佛告文殊师利:“善哉!善哉!汝能如是善说甚深般若波罗蜜相,是诸菩萨摩诃萨所学法印,乃至声闻、缘觉、学、无学人亦当不离是印而修道果。”

佛告文殊师利:“若人得闻是法不惊不畏者,不从千佛所种诸善根,乃至百千万亿佛所久植德本,乃能于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今更说般若波罗蜜义。”

佛言:“便说。”

“世尊,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法是应住、是不应住,亦不见境界可取舍相。何以故?如诸如来不见一切法境界相故。乃至不见诸佛境界,况取声闻、缘觉、凡夫境界?不取思议相,亦不取不思议相,不见诸法有若干相,自证空法不可思议。如是菩萨摩诃萨皆已供养无量百千万亿诸佛种诸善根,乃能于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缚,不见解,而于凡夫乃至三乘不见差别相,是修般若波罗蜜。”

佛告文殊师利:“汝已供养几所诸佛?”

文殊师利言:“我及诸佛如幻化相,不见供养及与受者。”

佛告文殊师利:“汝今可不住佛乘耶?”

文殊师利言:“如我思惟不见一法,云何当得住于佛乘?”

佛言:“文殊师利,汝不得佛乘乎?”

文殊师利言:“如佛乘者,但有名字,非可得亦不可见,我云何得?”

佛言:“文殊师利,汝得无碍智乎?”

文殊师利言:“我即无碍,云何以无碍而得无碍?”

佛言:“汝坐道场乎?”

文殊师利言:“一切如来不坐道场,我今云何独坐道场?何以故?现见诸法住实际故。”

佛言:“云何名实际?”

文殊师利言:“身见等是实际。”

佛言:“云何身见是实际?”

文殊师利言:“身见如相,非实非不实,不来不去,亦身非身,是名实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于斯义谛了决定,是名菩萨摩诃萨。何以故?得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相,心不惊不怖、不没不悔。”

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得闻如是般若波罗蜜,具足法相,是即近于佛坐。何以故?如来现觉此法相故。”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得闻甚深般若波罗蜜,能不惊不怖、不没不悔,当知此人即是见佛。”

尔时,复有无相优婆夷白佛言:“世尊,凡夫法、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是诸法皆无相,是故于所从闻般若波罗蜜,皆不惊不怖、不没不悔。何以故?一切诸法本无相故。”

佛告舍利弗:“善男子、善女人,若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心得决定不惊不怖、不没不悔,当知是人即住不退转地。若人闻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不没不悔,信乐听受,欢喜不厌,是即具足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能为他显示分别,如说修行。”

佛告文殊师利:“汝观何义,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言:“我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不住佛乘,云何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我所说即菩提相。”

佛赞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汝能于是甚深法中巧说斯义,汝于先佛久种善根,以无相法净修梵行。”

文殊师利言:“若见有相,则言无相。我今不见有相,亦不见无相,云何而言以无相法净修梵行?”

佛告文殊师利:“汝见声闻戒耶?”

答曰:“见。”

佛言:“汝云何见?”

文殊师利言:“我不作凡夫见,不作圣人见,不作学见,不作无学见,不作大见,不作小见,不作调伏见,不作不调伏见,非见非不见。”

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汝今如是观声闻乘,若观佛乘当复云何?”

文殊师利言:“不见菩提法,不见修行菩提及证菩提者。”

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云何名佛?云何观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易烊千玺无懈可击# [小红花]#迪士尼易烊千玺合作款# [小红花]#Fall-TFBOYS-易烊千玺[音乐]#[小红花]#两个傍晚的月亮[音乐]#@TFBOY
  • ?⑨雷点爬子⑩想起来再补充,配图Q版涵妹儿[doge]昨天想着把hw的告白系列按时间顺序补一下的结果刷了一整天阴阳师和散人视频[允悲]果然我真的是计划表内无限鸽
  • 所幸,失散的人,有一天会在林下重逢。1927年10月3日,流沙会议后的莲花山突围中,郭沫若等一行人与部队失散,面临被国民党侦缉队抓捕的危险。
  • 以后我会想开一个猫舍(在筹备了)有既定的目标 可能有时候会忙得不见人影 但我在未来成为更好的自己去见你做准备 夏天来了,要不要和我一起去看海?我可以宠着你护着你
  • 该患者手术有两个难点:肿物较小,且位于胰腺背侧,紧邻门静脉等大血管,判定位置较困难;其次是手术方式的选择。接下来有三个手术方式的选择:1.胰腺体尾部加脾脏切除;
  • 詳細介紹文:#罗志祥# 在b站看了好多纸箱的剪辑,花痴舔屏类的,比如惊鸿一面,大鹰小天使,都排在好后面[允悲][允悲][允悲][允悲][允悲]我猪不帅吗[笑cr
  • 看了特优声以后发现山山真的太有梗了,这才是我喜欢的那个所谓的偶像,更不用说你在过生日过节的时候挨着一个个超话点赞了,这是我向往的温柔啊,你点燃了我[打call]
  • 不顾父母反对远嫁他乡,婚后矛盾重重感情多不顺,生活该如何下去    读者发言:老师你好,我关注你有一段时间了,经常拜读您的文章,看到您为他人指点迷津和人生的方向
  • 选择创业平台9⃣大点缺一不可1刚需(百分99的人都会保养)2快销(早晚擦)3爆品(有广告有知名度无需说太多)4男女都用(包含男士女士护肤)5都用的起(最小158
  • ”当被问到作为日本人为将来赛场上的对手中国队执教,是否会有顾虑时,石川表示,既然经济领域中日合作都理所当然,在运动领域,同为亚洲人,中日自然既是对手也是伙伴。滑
  • 敬礼神像仪式,如:神像开光、神殿装饰、献神供品、敬香等,都属于供养的范畴。敬礼神像仪式,如:神像开光、神殿装饰、献神供品、敬香等,都属于供养的范畴。
  • 了解情况后,民辅警一边通知老人家人,一边到附近村庄寻找农用四轮车,在热心群众的帮助下,民辅警跳进污水沟将钢丝绳捆绑在老年代步车上,将电动三轮车拉上了道路。活动中
  • 如您遇到游戏问题,还请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提供帮助。要是报警派出所会不会立案,求大伙支招 还是马化腾比较明智,这次数字人民币接入支付宝,新增
  • #翟潇闻的宅小文# #你好2019# 6.8——7.8 翟潇闻出道满月快乐[米奇比心]今年很幸运 能从4月就认识你 义无反顾的喜欢上你 让我枯燥无味的生活拥有了
  • 她的作品目前在社交平台Instagram上展出。擅长在建筑空间中寻找画面构图,简洁的画面,柔和且丰富色彩,不以拍脸为目的的人像摄影,让他的作品有着一种超现实主义
  • 江西运动员郑妩双和搭档丰硕是本届大赛的2号种子,她们以6-3、7-5击败头号种子汤千慧/叶秋语夺得女双冠军,郑妩双在网前的调动和丰硕在底线端的力量压制配合默契,
  • 32群大数据:公司股东数量变少,筹码集中;现金流短期出现负值,公司的应收账款回笼,库存消化理想。$广誉远 sh600771$ :公司背景:广誉远拥有两个国家级保
  • ——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人是了不#与萌姐一同早起[超话]# 唐僧每次介绍自己: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取经。清楚自己是谁,(定
  • anyhow,人家这些数据都public & Free,这才是最主要的。你可以说,美国人真是节(MEI)俭(QIAN)也可以说美国车真是耐操,还可以说美
  • 还有很多人问到了#郑州二次矫正在哪家医院好/上海哪个地方做整牙好/广州一般做牙齿正畸多少钱/上海公立医院牙齿矫正定价/广州医院做二次矫正价格#等牙齿矫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