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教授发声:农村没有李子柒,却是无数孤单老人的家园。
注:以下皆来自教授刘守英文章。

我已经有好几年没回(湖北洪湖市的老家)去了。一般家里有事我肯定回去,没事很少回。因为,回去会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老家的很多事,包括市里的一些难处、镇上的难处、村里的难处、周边老乡的难处,他们自己找不到解法,指望我去解决,实际上很多我也解决不了。

我这次回去,一个很直观的感觉是,农民的整个状态,主要是物质状况,比想象的好。

我八十年代初离开我们村的时候,挺悲观的,农民的辛劳程度太高,面朝黄土背朝天。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就是这个状况。那个时候,农民的问题,一是辛苦,二是收入来源少,穷。

现在,第一,老百姓平均寿命变长了。我这次回去看到,老人活到七八十岁很正常。八九十年代,一个村,人能够活到70岁以上,都很稀罕了。老年人的面容也比原来要好,脸上有光,不像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那种劳累对生命的打击、受压。能看出来,劳累程度降低了。

第二,农民的收入跟原来有很大变化。原来没有现金收入来源、没有活钱,极端的贫困;现在收入还是过得去、不是太大的问题。只要家里有人在外面做工,稍微勤快一点,怎么都能挣到一些收入。

养老是很大的一件事,但对老人,现在也不是钱的事——他的儿子、儿媳妇或者姑娘出去打工,一年怎么都得给他留一点钱;他自己的养老金(一个月几百块)基本不会给子女,都在自己的账户上,一年去取几次(我问过他们)。老人手上有自己可以拽着的钱,他在家就不会那么受歧视。

第三,农民的住房改善明显。这些年,农民出去打工(包括有一些在乡村干活的),他整个资本积累、经济改善的状况基本都体现在他的房子上。八十年代,农村住房很差,你进到一个村,是破败的;现在,一个村一整条路两边都是农民盖的房子。

第四,农村的公共设施比原来明显进步。从县城到我们村,路挺畅通的,而且两边的景观也挺漂亮,显示出乡村摆脱贫困以后的景象。我离开村里的时候,都是土路;现在,大的路都畅通了。村内的路,取决于这个地方的慈善状况——有出去做公务员的,找一些钱,有一些小老板挣钱后捐一些。

第五,乡村的分化很严重。村里大部分农户的状况,无非是好一点差一点——有的可能出去干的不错、已经能做企业;出去打工中比较勤快的,尽管比第一类差一点,也还不错。但确实有极少部分农户,状况很不好,有的是因为生病、家庭遇到不测,还有一些是家庭能力问题。

这是我从外表上看到的乡村变化的状况。

所有这些变化,实际上都是农民出村带来的。他的收入来源是出村带来的,住房是出村挣的收入带来的。收入改善导致的农民精神状态变化,也是因为出村带来的。

 

当然,农民的这些变化,也配合有一定的公共服务——路、用水、养老。

 

总之,农民出村带来的变化是本质性的,而政府公共政策、公共品的提供,总体来讲是到位的,对于改变过去乡村没着没落的状况,还是有贡献。

 
农民出村是一件大事。如果没有农民的出村,乡村的状况跟我八十年代走的时候,应该是差不多的。

我们看到了乡村的进步——最大的进步就是收入增加了、钱的来路增加了。那么,问题在哪儿?令人担忧的地方在哪儿?

对现在的乡村来讲,令人担忧的是下面几个问题。

01

第一个问题:“人”

乡村的老人是“人”的最大的问题。最代表中国农业和农民的是40、50和60后,这拨人是真正搞农业的,爱土地,乡土情结很重,而且也不会离开村庄——他们也有出去的,但回来了,有在外面干的,也会回来。他们是以乡村为归依的,以土地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以农业作为主要职业。这批人现在的问题是绝望。这种绝望,不是因为他没钱,而是整个社会大变革带来的。传统的中国乡村,是一家一户、一代一代在一起;现在,老人身边常年没人。

以前,家里年轻一辈出去打工,孩子还留在农村,最起码老人还给孙子、孙女做饭,他还有存在感;现在这拨出去打工的年轻父母,小孩小的时候就带在身边,到小孩上初中时,有一个人回来陪读,初中在镇上、高中在县城。这样基本把老人跟传统的血缘关系、情感联系切断了。这些切断以后,老人不是穷,而是极其孤单。

我问过我们村的老人,他们到这个年纪,也没有什么农活。这些人一辈子干农活,当农活停掉以后,依托就没了。他的存在感、价值就没了,他就非常绝望。比如我们村,老人要么是打麻将,要么就是聚在一起,到村部听碟子。

中国几千年来追求的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现在一下子没人了,传统的代际情感纽带断了。所以,他们主要是精神的、心灵的孤单。

我们村十几个老人,我问他们,平常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什么。他们说,讨论最多的是怎么死。生病的,一是没人管、没人照顾,二是大笔开销,他怕给后人留麻烦,也没有那么大开销的能力。他们觉得自己没用了,对儿女也没什么用了。一些老人,当他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还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至于心理的疾病,就更没人知道了。

40、50、60后这些人,基本以乡村为归依。未来,他们的养老会成为非常大的问题。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年轻人一年就回来几天,怎么可能养儿防老?

接着是70、80后。假设他们也跟之前的人一样,归宿也还是回到乡村,但他们没怎么从事过农业,至少参与不多,这些人未来回到村里,他不从事农业,他做什么?

很有可能,这些人回来以后,就在镇上或县城买个房子,买个门面,开个小卖店——回乡,但不落村,也不落业。为什么这几年县城的房地产那么活跃,是跟这个相关。这样的话,70、80后,会跟乡村、乡土更加疏离或断根,甚至处于一种阻断的状态——阻断的状态就麻烦了。

还有一类人:小孩。上一代人出去打工,孩子丢在家里,老人看着。但这一代人出去打工,是把孩子带在身边,但他不可能有精力管孩子。所以,农二代的孩子,在城市事故率极高。

再就是孩子的心灵。原来是留守的孤独,但现在他从小在城市看到、接触的是城市对他们的不平等,从而带来心理问题——越是农村的孩子,越在意穿着、收入、是否被人家欺负。

所以,看上去是把孩子带在身边,实际上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小孩上初中,家长最起码得有一个人回来陪读。现在很多农二代,实际是被孩子的教育拖回来的。这实际上阻断了这个家庭进入城市的进程,教育本身阻断了他们城市化的进程。

02

第二个问题:“业”、产业

整个乡村,年轻人只会出,不会进。大量的人走了以后,整个乡村就没有什么人了,“业”就起不来。人都走空了,谁来做“业”?乡村振兴,怎么振兴?

现在整个农村,你看到的是产业的凋敝。原来农民都在农村,当他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在农村,他会在乡村找很多办法:怎么样把农业搞得更精细一些、产量更高一点、卖的钱更多一点;多养几头猪、多养几头牛,增加一点副业收入;再不行,去做点买卖,把这个地方的东西倒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卖,我帮你做点事,你帮我做点事……农村是靠这些。但这些东西的寄托,是人在乡村。现在,大家的收入主要是在城市挣来的,已经不指望在农村搞收入。

在农村,找不到“业”的发展出路,这是非常要命的一件事。“业”就变的越来越单一。家里年轻人出去了,土地就交给年老的人——农民还是不轻易把地荒废掉;隔壁的几家人再走,走到家里老人都没了,这些地就交给邻居、亲戚来种……基本整个农村的“业”,就只是一个以土地为生的农业了。

这是当前农业的第一个问题:乡村的经济活动更加单一化。

这个“业”的问题在哪儿?当少数人从事的农业扩大规模以后,尽管有机械辅助,但这些人的劳累程度非常之高——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规模扩大以后,规模效益没有出来。比如,规模可能扩大到50亩,但这个农民为了使他经营的土地一年能够多留一些收入,他尽量少雇工、少用机械。这个“业”实际上成了留在农村的这些农民的内卷。他更密集地使用自己的劳动,更辛勤地去从事耕作、从事农业经营活动,以使一年下来留在自己口袋里的现金收入多一点。

最后就变成,土地是规模了,农业是机械化了,但留下来的这些农村人因为农业收入低,他付出的辛劳程度更多。二三十亩地,一年收入也就几万块钱,如果全部雇工、机械化,就剩不下来什么钱,所以他就把很多环节自己去辛苦。

现在有些人说,扩大规模,一家经营扩大到200亩,就可以增加多少收入。但是扩到200亩,农业要素组合的匹配度要求更高,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的耕种,各个环节成本的节约,需要更好的要素匹配来实现,一般农民做不到。做不到的话,规模越大,成本越高,农民为了节约成本,就更辛劳,也不可能做更大的经营规模。

所以,农业的第二个问题是:这个产业本身在不断内卷,变成少部分人靠更辛劳的经济活动留下更多现金收入,而不是想象的更加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很多时候,不到农村,就容易想当然。

农业的第三个问题是:期望乡村的产业更加多样化——比如三产融合、乡村旅游等,来支撑乡村更活、更复杂的业态,但问题是,需求在哪儿?

不是所有的村庄都能通过城乡互动来实现产业多样化。我们不能把极少数村庄由城乡互动带来的变化,想当然地拓展为大多数农区都能实现这样的。

大多数传统农区乡村产业的多样化,是农工互补、农副互补,是农民靠着农业做点生计,靠一些副业、手工活动,来增加收入,跟现在很多人讲的城乡互动带来的乡村产业的多样化、产业融合,完全是两个概念。大多数村庄是实现不了城乡互动的产业多样化的。

03

第三个问题:住

住房基本反映了农民经济状况的变化,我们确实看到了农民住房状况的改善——进到乡村以后,农民相互之间比来比去,张家盖了两层楼,李家一定要想办法盖得比他高一点。

住房条件的改善,是改革以来乡村面貌最大的改变。包产到户的时候,农民有钱就盖房子,后来农民出去打工,有钱了,回来还是盖房子。这是农民基本的行为模式。它的好处是,带来整个乡村面貌的改变。问题是,乡村盖的这些房子,利用率极低。

我这次回去,是晚上十点多进的村,整个100多户的村,差不多就只有五六户亮着灯。老人不在的,年轻人出去了,这家就锁着门,常年是黑的。

这意味着,整个城市化以来,农民积累的大量资本,不是用于进一步扩大城市的资本形成,而是积累在他未来落叶归根的这些村落——回到乡村盖房、装修,不断添加房子里的东西,目的是备着他以后回来。但这些资本的利用率非常之低,几近闲置。

04

第四个问题:占地

现在农民盖房子,已经不在原来村落里盖,都盖在公路边。农民的住房从传统村落到路边,实际上是一场重大的村落改变。传统村落,是依水、依地而形成的,是为了农业经济活动的方便。现在农民为什么整体往公路边盖?这是一个人口迁移社会的表现:交通出行方便。从原来农耕社会村落的布局、空间形态,转变为迁移社会的形态。

现在,我们把去农村看到的景象整个构图起来,你看到的乡村是:第一,人——老人的绝望,农二代的归属不定,留守儿童心灵创伤;第二,农村经济活动越来越单一、农业越来越内卷;第三,农民的住房明显改善,但占了大量农民在城市积累的资本,没有进一步在城市形成更大的资本积累,而变成在乡村闲置的要素;第四,大量耕地的占用——住房的占用。

这样看来,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人大教授刘守英:农村没有李子柒,有的是无数孤单老人的家园!】
(转自公众号思想潮 |作者:刘守英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我已经有好几年没回(“注:湖北洪湖市的老家)去了。一般家里有事我肯定回去,没事很少回。因为,回去会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老家的很多事,包括市里的一些难处、镇上的难处、村里的难处、周边老乡的难处,他们自己找不到解法,指望我去解决,实际上很多我也解决不了。县以下的很多问题,乡村本身解决不了。

我这次回去,一个很直观的感觉是,农民的整个状态,主要是物质状况,比想象的好。
 
我八十年代初离开我们村的时候,挺悲观的,农民的辛劳程度太高,面朝黄土背朝天。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就是这个状况。那个时候,农民的问题,一是辛苦,二是收入来源少,穷。

现在,第一,老百姓平均寿命变长了。我这次回去看到,老人活到七八十岁很正常。八九十年代,一个村,人能够活到70岁以上,都很稀罕了。老年人的面容也比原来要好,脸上有光,不像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那种劳累对生命的打击、受压。能看出来,劳累程度降低了。
 
第二,农民的收入跟原来有很大变化。原来没有现金收入来源、没有活钱,极端的贫困;现在收入还是过得去、不是太大的问题。只要家里有人在外面做工,稍微勤快一点,怎么都能挣到一些收入。
 
养老是很大的一件事,但对老人,现在也不是钱的事——他的儿子、儿媳妇或者姑娘出去打工,一年怎么都得给他留一点钱;他自己的养老金(一个月几百块)基本不会给子女,都在自己的账户上,一年去取几次(我问过他们)。老人手上有自己可以拽着的钱,他在家就不会那么受歧视。
 
第三,农民的住房改善明显。这些年,农民出去打工(包括有一些在乡村干活的),他整个资本积累、经济改善的状况基本都体现在他的房子上。八十年代,农村住房很差,你进到一个村,是破败的;现在,一个村一整条路两边都是农民盖的房子。
 
第四,农村的公共设施比原来明显进步。从县城到我们村,路挺畅通的,而且两边的景观也挺漂亮,显示出乡村摆脱贫困以后的景象。我离开村里的时候,都是土路;现在,大的路都畅通了。村内的路,取决于这个地方的慈善状况——有出去做公务员的,找一些钱,有一些小老板挣钱后捐一些。
 
第五,乡村的分化很严重。村里大部分农户的状况,无非是好一点差一点——有的可能出去干的不错、已经能做企业;出去打工中比较勤快的,尽管比第一类差一点,也还不错。但确实有极少部分农户,状况很不好,有的是因为生病、家庭遇到不测,还有一些是家庭能力问题。
 
这是我从外表上看到的乡村变化的状况。
 
所有这些变化,实际上都是农民出村带来的。他的收入来源是出村带来的,住房是出村挣的收入带来的。收入改善导致的农民精神状态变化,也是因为出村带来的。
 
当然,农民的这些变化,也配合有一定的公共服务——路、用水、养老。
 
总之,农民出村带来的变化是本质性的,而政府公共政策、公共品的提供,总体来讲是到位的,对于改变过去乡村没着没落的状况,还是有贡献。
 
农民出村是一件大事。如果没有农民的出村,乡村的状况跟我八十年代走的时候,应该是差不多的。

我们看到了乡村的进步——最大的进步就是收入增加了、钱的来路增加了。那么,问题在哪儿?令人担忧的地方在哪儿?

对现在的乡村来讲,令人担忧的是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人”。

乡村的老人是“人”的最大的问题。最代表中国农业和农民的是40、50和60后,这拨人是真正搞农业的,爱土地,乡土情结很重,而且也不会离开村庄——他们也有出去的,但回来了,有在外面干的,也会回来。他们是以乡村为归依的,以土地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以农业作为主要职业。这批人现在的问题是绝望。这种绝望,不是因为他没钱,而是整个社会大变革带来的。传统的中国乡村,是一家一户、一代一代在一起;现在,老人身边常年没人。

以前,家里年轻一辈出去打工,孩子还留在农村,最起码老人还给孙子、孙女做饭,他还有存在感;现在这拨出去打工的年轻父母,小孩小的时候就带在身边,到小孩上初中时,有一个人回来陪读,初中在镇上、高中在县城。这样基本把老人跟传统的血缘关系、情感联系切断了。这些切断以后,老人不是穷,而是极其孤单。

我问过我们村的老人,他们到这个年纪,也没有什么农活。这些人一辈子干农活,当农活停掉以后,依托就没了。他的存在感、价值就没了,他就非常绝望。比如我们村,老人要么是打麻将,要么就是聚在一起,到村部听碟子。

中国几千年来追求的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现在一下子没人了,传统的代际情感纽带断了。所以,他们主要是精神的、心灵的孤单。

我们村十几个老人,我问他们,平常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什么。他们说,讨论最多的是怎么死。生病的,一是没人管、没人照顾,二是大笔开销,他怕给后人留麻烦,也没有那么大开销的能力。他们觉得自己没用了,对儿女也没什么用了。一些老人,当他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还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至于心理的疾病,就更没人知道了。

40、50、60后这些人,基本以乡村为归依。未来,他们的养老会成为非常大的问题。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年轻人一年就回来几天,怎么可能养儿防老?

接着是70、80后。假设他们也跟之前的人一样,归宿也还是回到乡村,但他们没怎么从事过农业,至少参与不多,这些人未来回到村里,他不从事农业,他做什么?

很有可能,这些人回来以后,就在镇上或县城买个房子,买个门面,开个小卖店——回乡,但不落村,也不落业。为什么这几年县城的房地产那么活跃,是跟这个相关。这样的话,70、80后,会跟乡村、乡土更加疏离或断根,甚至处于一种阻断的状态——阻断的状态就麻烦了。

还有一类人:小孩。上一代人出去打工,孩子丢在家里,老人看着。但这一代人出去打工,是把孩子带在身边,但他不可能有精力管孩子。所以,农二代的孩子,在城市事故率极高。

再就是孩子的心灵。原来是留守的孤独,但现在他从小在城市看到、接触的是城市对他们的不平等,从而带来心理问题——越是农村的孩子,越在意穿着、收入、是否被人家欺负。

所以,看上去是把孩子带在身边,实际上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小孩上初中,家长最起码得有一个人回来陪读。现在很多农二代,实际是被孩子的教育拖回来的。这实际上阻断了这个家庭进入城市的进程,教育本身阻断了他们城市化的进程。

▍第二个问题:“业”、产业。

整个乡村,年轻人只会出,不会进。大量的人走了以后,整个乡村就没有什么人了,“业”就起不来。人都走空了,谁来做“业”?乡村振兴,怎么振兴?

现在整个农村,你看到的是产业的凋敝。原来农民都在农村,当他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在农村,他会在乡村找很多办法:怎么样把农业搞得更精细一些、产量更高一点、卖的钱更多一点;多养几头猪、多养几头牛,增加一点副业收入;再不行,去做点买卖,把这个地方的东西倒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卖,我帮你做点事,你帮我做点事⋯⋯农村是靠这些。但这些东西的寄托,是人在乡村。现在,大家的收入主要是在城市挣来的,已经不指望在农村搞收入。

在农村,找不到“业”的发展出路,这是非常要命的一件事。“业”就变的越来越单一。家里年轻人出去了,土地就交给年老的人——农民还是不轻易把地荒废掉;隔壁的几家人再走,走到家里老人都没了,这些地就交给邻居、亲戚来种⋯⋯基本整个农村的“业”,就只是一个以土地为生的农业了。

这是当前农业的第一个问题:乡村的经济活动更加单一化。

这个“业”的问题在哪儿?当少数人从事的农业扩大规模以后,尽管有机械辅助,但这些人的劳累程度非常之高——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规模扩大以后,规模效益没有出来。比如,规模可能扩大到50亩,但这个农民为了使他经营的土地一年能够多留一些收入,他尽量少雇工、少用机械。这个“业”实际上成了留在农村的这些农民的内卷。他更密集地使用自己的劳动,更辛勤地去从事耕作、从事农业经营活动,以使一年下来留在自己口袋里的现金收入多一点。

最后就变成,土地是规模了,农业是机械化了,但留下来的这些农村人因为农业收入低,他付出的辛劳程度更多。二三十亩地,一年收入也就几万块钱,如果全部雇工、机械化,就剩不下来什么钱,所以他就把很多环节自己去辛苦。

现在有些人说,扩大规模,一家经营扩大到200亩,就可以增加多少收入。但是扩到200亩,农业要素组合的匹配度要求更高,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的耕种,各个环节成本的节约,需要更好的要素匹配来实现,一般农民做不到。做不到的话,规模越大,成本越高,农民为了节约成本,就更辛劳,也不可能做更大的经营规模。

所以,农业的第二个问题是:这个产业本身在不断内卷,变成少部分人靠更辛劳的经济活动留下更多现金收入,而不是想象的更加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很多时候,不到农村,就容易想当然。

农业的第三个问题是:期望乡村的产业更加多样化——比如三产融合、乡村旅游等,来支撑乡村更活、更复杂的业态,但问题是,需求在哪儿?

不是所有的村庄都能通过城乡互动来实现产业多样化。我们不能把极少数村庄由城乡互动带来的变化,想当然地拓展为大多数农区都能实现这样的。

大多数传统农区乡村产业的多样化,是农工互补、农副互补,是农民靠着农业做点生计,靠一些副业、手工活动,来增加收入,跟现在很多人讲的城乡互动带来的乡村产业的多样化、产业融合,完全是两个概念。大多数村庄是实现不了城乡互动的产业多样化的。

▍第三个问题:住。

住房基本反映了农民经济状况的变化,我们确实看到了农民住房状况的改善——进到乡村以后,农民相互之间比来比去,张家盖了两层楼,李家一定要想办法盖得比他高一点。

住房条件的改善,是改革以来乡村面貌最大的改变。包产到户的时候,农民有钱就盖房子,后来农民出去打工,有钱了,回来还是盖房子。这是农民基本的行为模式。它的好处是,带来整个乡村面貌的改变。问题是,乡村盖的这些房子,利用率极低。

我这次回去,是晚上十点多进的村,整个100多户的村,差不多就只有五六户亮着灯。老人不在的,年轻人出去了,这家就锁着门,常年是黑的。

这意味着,整个城市化以来,农民积累的大量资本,不是用于进一步扩大城市的资本形成,而是积累在他未来落叶归根的这些村落——回到乡村盖房、装修,不断添加房子里的东西,目的是备着他以后回来。但这些资本的利用率非常之低,几近闲置。

▍第四个问题:占地。

现在农民盖房子,已经不在原来村落里盖,都盖在公路边。农民的住房从传统村落到路边,实际上是一场重大的村落改变。传统村落,是依水、依地而形成的,是为了农业经济活动的方便。现在农民为什么整体往公路边盖?这是一个人口迁移社会的表现:交通出行方便。从原来农耕社会村落的布局、空间形态,转变为迁移社会的形态。

现在,我们把去农村看到的景象整个构图起来,你看到的乡村是:第一,人——老人的绝望,农二代的归属不定,留守儿童心灵创伤;第二,农村经济活动越来越单一、农业越来越内卷;第三,农民的住房明显改善,但占了大量农民在城市积累的资本,没有进一步在城市形成更大的资本积累,而变成在乡村闲置的要素;第四,大量耕地的占用——住房的占用。

这样看来,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https://t.cn/A6Msk4TT

有哪些可以让女生更加精致的小细节?

1.多喝水(蜂蜜水,盐水)最好温水

2.少喝碳酸饮料(糖分真的蛮高)

3.少喝酸奶(一开始觉得喝酸奶能减肥的我真的好天真)

4.勿久坐和翘二郎腿(脂肪会堆积,而且腿型不好看)

5.学会断舍离,定期扔掉东西,收纳自己的物品

6.每周抽出四天来健身(瑜伽冥想也好,至少每次50分钟)

7.早睡早起(平常6:30~11:30 假日:7:00~11:45)相信我,在宿舍这个点能够安静入睡的不多,除非你很容易入眠,推荐耳塞跟蒸汽眼罩

8.100张卡片券(写上鼓励自己的话,或者是每天做的小事,在上面画画,自己创作)

9.有空买信纸,给远方的人写一封信(邮件的确方便,但是我相信手写的意义一定更久远)

10.学门外语,并努力去考证吧(多一项技能,少一样求人)

11.去学校周围的地方走走,免 费的常去,预算够的时候去看看景点,看是不是名副其实

12.享受一个人的黑夜,在晚上去学校操场走走,戴上耳机,听听虫鸣声,看看天上的星星,躺在草地上很舒服

13.每天一小时关掉手机和电脑,放空自己,你就会发现其实也没有多少人找你,只有公 众 号的推 送

14.像我一样油发的妹子可以试试干发粉,个人觉得比干发喷雾要好,毕竟头发天天洗也损害发质

15.用洗面奶洗脸要是沾到发际线,一定要清洗干净(毕竟发际线后移不是太好看)

16.睡前坚持转眼珠,左右各三十圈,睁着眼睛做,很快就困了

17.唇部保湿蛮重要的,涂上唇膜,去死皮,第二天涂口红很比较好看

18.长期涂身体乳,要坚持,虽然我本身皮肤白,但是更滑更白还是要追求的

19.尽量别做美甲,伤釉质,所谓的保护指甲油也是会伤甲的(可以带手链手表或者经常会不见的简单小皮筋)

20.驼背跟脖子前倾,真的很影响气质。放下手机的一小时可以拉伸肱二头肌,斜方肌,动动脖子,不要左右旋转,虽然有声音很爽,但是伤骨头,前后点头,减少颈纹,放松颈部

21.每个季度一定会有想扔掉的衣服,此时可以剪成布头做小袋子,在上面画朵小花,用针做刺绣,会很有成就感

22.女生几乎都喜欢花,尤其是鲜花,看着它们娇艳欲滴,香气淡雅,心情也会变好,当然买鲜花不仅需要高预算,换水保养也是需要功夫,所以可以买干花,或者说在特殊节日买鲜花,我觉得生活还是需要仪式感的

23.不管是床上书桌还是哪里,定期清理擦灰也是很重要的,这时候湿纸巾就可以用了,不用太多,看着它们焕然一新,自己也会很舒服

24.洗脸不要用毛巾(我以前早上洗脸一定要用毛巾,但是后来知道毛巾上的细菌蛮多,就决定弃用了,早上洗脸不用毛巾会觉得眼部脏污还是在的,可以用纸巾擦一下)

25.一周泡一次脚(冬天尤为重要,泡脚频率不要太高,可以去死皮和调理身体,痛经的妹子可以加一些中药,但要事先咨询医师)

26.人情交际的费用不要太省,如果觉得聚餐没有什么意义不想去可以不去,但也要抽点时间去。工作后不想去的应酬多的是,既然加入社团组织还是去看看吧,兴许能碰上心仪对象呢

27.双肩包(一个人去周遭城市走走的时候,上课的时候,容量大,而且方便,还有点小文艺)

28.电动牙刷,我一开始不注重牙齿护理,直到后来患牙周炎之后才重视起来,电动牙刷清洁力度比较好,早晚要刷牙噢

29.想发火忍10秒,话不要不经过脑子,万一两个人开玩笑的程度不同频,那被扣上情商低的帽子就不太好了

30.试着拥抱你的室友或者朋友,一开始觉得别扭,后来就会觉得拥抱的确能给人力量,还很温暖

31.晚上用化妆棉爽肤水湿敷脸部,脖子也要,很舒服,据说干皮肤可以用化妆水(我是油皮的)

32.饭后用漱口水清理口腔(如果不喜欢薄荷味,可以用蜜桃味)

33.定期用磨砂膏给手肘,膝盖和足底去角质,细节会更精致

34.手机细菌很多(也有很多人经常把它带进洗手间),用酒精棉片擦拭

35.周末是可以出去走走的,不要在睡眠中浪费周末时光

36.玩手机不要低着头,把手机拿到与眼镜平视,这样减少颈纹

37.平常多拉伸,瑜伽简单小动作也易学易做

38.学会记账理财,下载一个a p p会好许多(试过记账本,但是条条框框都要自己写,很麻烦,记几天,新鲜劲一过就不想写了)

39.别总理所当然地觉得要男士买单,也许人家绅士,但是我们也是精致的女孩子,要自立

40.别总将自己的生活和别人做比较,适当的比较会激励自己,但是盲目攀比就不太好了,不仅负担重,人也容易烦躁

41.不要花时间讨厌一个人

42.参观展览,城市会有会展中心之类的地方,可以在网上查找一下自己喜欢的类型,然后去看看吧,会有收获的。漫展,婚博会之类的。

43.有自己的爱好,不要别人问你的爱好技能是什么,都只会尴尬地笑笑。

44.每天坚持一件小事:抄写一首歌,一首诗,一篇心经,拍同一个地方的天空(一年之后就会有很大变化)

45.在网上听课程(网易公开课跟中国慕课网都行,但是不要下 载了却没看)

46.如果你也热爱读书,把自己喜欢的书和别人分享,交换想法,写写书评

47.坚持写作,哪怕没有人看,一点一滴,不为功利性地去写字

48.少扎马尾,要扎也不要太紧,头皮会痛,发际线会后移

49.去户外放风筝,锻炼眼神,去享受一个人自由翱翔的感觉,正好是秋天,出去溜达溜达

50.计划要做短期的,理想要长期的,近期要读什么书,读到第几页,都要精确一些,目标容易实现,不会迷茫

51.不要浮躁,少花时间在自媒体平台,鸡汤别喝太多,记住没有一本书不说谎,要有主见

52.吃饭别狼吞虎咽,走路别慌张(吃太快不容易消化,容易发胖)

53.上大学了要懂得穿搭,不是说追求大品牌,只是可以多了解配色做工搭配,可以看附近妹子的穿搭和时尚杂志的穿搭

54.少喝或不喝奶茶

55.保持床上整洁,特别是除冬天外的季节,尽量叠被子,冬天嘛,大棉被不用叠,铺着,会很温馨,但是要经常换洗晒太阳,女生头发多,使用床扫

56.适当的耳饰会很加分,增添小女人的温柔淑静,更有气质

57.每周去一次黑头

58.空气加湿器,小小一个,放在桌子上,不会太干燥,四季皆宜

59.多按摩小腿和大腿(小红书有蛮多教程,keep上的教程细致可以跟着学,按摩手法也有必要,运动前后都要注意拉伸跟按摩)

60.哈哈,没有了,细节处见精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四、投资逻辑:长期、创新成长、分散BG在官网上有一句名言是“Actualinvestors think in decades, not in quarters”
  •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就在这个时候,小帆想到了库房有用来招待来往生意伙伴的瓜子花生,顿时眼前一亮。 公车私用,公款吃喝这种事情,只有一次和无数次
  •  “我”不是神药但却有着神奇的效果[鼓掌],经皮渗透,靶向渗入,是生发行业唯一的技术并获得国家专利[强],大家记住我了吗 “我”就是苏州《春上枝头》止脱生
  • 而且,疫苗对重症的保护效力尤其明显,接种过疫苗的人很少会发展为重症。无论是实验室结果还是真实世界的第一手资料,都表明目前我们的国产疫苗对“德尔塔”毒株还是有效的
  • #期货[超话]# #期货# #期货投资交流[超话]# #期货交易# #商品期货[超话]# #股票# #股指期货# #今日看盘[超话]# #螺纹钢焦炭铁矿石[超话
  • 昨天回家陪了爸爸和奶奶晚上见了柠檬和侯怀熠还有妈妈姐姐等~爱我的人儿们流了N次鼻血后终于在跟我妈妈姐姐一家人吃饭时低头喝粥流到了碗里[裂开]场面一度尴尬和惊恐我
  • 尽管他经常和4k互怼互骂,但是不可否认他真的是一个很温柔的人,只是因为粉丝说刘畅让自己变得更好了就红了眼眶(某猫鼬不让说他直播哭了)他真的非常好非常优秀非常值得
  • 齐司礼在这个世间几千年,值得他等待的也许就是那世间存在着的一抹色彩,等到她之前千年的孤独又算什么。很喜欢77光影的文案,“与天地同岁,又怎么会感到孤独。
  • 母公司是香港地产大亨,做了几场法事就仓促开工,酒店建成后常有员工发现一到凌晨就有影子或白雾状的物体在走廊穿梭,明明没有人的地方却能听到脚步声。该活动中心是在一家
  • 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针对上述情形作出明确规定,不但拓展了原婚姻法第四十七条适用的时间节点,还扩大了适用的范围,即:夫妻一方在离婚诉讼期间或离
  • [鲜花][鲜花][鲜花]【今日吃瓜】1杨紫这个人是真的仗义,她自己红了还会给自己以前的同学合作过的同事推资源。2孔雪儿和任豪主演的《明媒善娶》暂定九月初开机。
  • VR培训平台Gleechi获2500万克朗融资,发展物理交互式培训方案 VR培训平台Gleechi宣布获得来自欧洲创新理事会(EIC)的2500万瑞典克朗(约
  •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
  • 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和我自己一样,在繁忙工作、忙碌生活获得短暂休息之余,冷不丁地会问问自己“我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如果你一直寻找答案却总找不到,那我特别推荐你
  • 北京擅长下颌角、颧骨内推、口腔正畸医院医生名单 北京圣嘉荣:黄大勇 北京八大处:靳小雷、张智勇、滕利、刘剑锋 北京联合丽格:何照华 中日友好:高占巍、曾高 北
  • 根据山姆会员商店首页资料显示,山姆会员商店在中国共有27家门店,而这些门店大多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1996年,乔治·夏勒博士、刘务林等联合进行羌塘大型哺乳动
  • 【C位以待 职等你来】招聘销售经理 年薪10万+业务范围:1、高速桥体广告京沪高速、日兰高速、长深高速临沂段广告位销售,广告优势:车流量密度大,受众率高,并且广
  • 【嘉荣SPAR超市】⏰ 营业时间:8:00-22:30 广东省珠海香洲区横琴新区励骏庞都广场负一层#励骏庞都广场# #嘉荣spar超市# #百货# #网红零食#
  • 你们于我,从来不是擦肩而过的存在感谢允许我,参与EXO的春夏秋冬我得到名为EXO的宇宙你做你的光,我做我的追光者你们看起来是人间不该有的美好季节 #EXO[超话